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农村建设作用探析

新农村建设作用探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当前,许多欠发达县市仍然以农业为主导,虽经过大力强化招商引资,工业发展有所起色,但仍还处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过渡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尚未完全具备,建设新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比如,*-2007年广昌县共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166个,共需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虽经多方筹资,县级以上财政投入仅投入458万元,县乡级财政投入和群众自筹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离目标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对于我们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组织部门,就倍感责任重大,应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上,以主动和开放的姿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审视与把握、研究与谋划、改进与创新组织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利用组织部门的部门优势,抓住在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中识人选人用人这个关键,建立保障新农村建设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切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与智力支持。

一、要借引外部推力。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优化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提高识人选人用人的能力,巧借优质外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要围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选配党政干部。当前与今后欠发达县市组织部门工作的重点就应放在主攻两区(园区、城区)建设、促进赶超发展的工作中发现、培养、选拔、使用、凝聚党政人才。着力构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识人选人用人机制,选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到领导岗位上来,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使其在开放经济、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创新经济、生态循环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

二是要围绕提高干部素质提高强化培训。要强化县乡党政干部多方位、深层次的教育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如推行干部自主选学积分制,组织人事部门和培训部门提供所需进行更新和加强培训的内容“菜单”,让干部自已选择培训科目,自由“点菜”,从而增强干部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培训当中,要着重提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四种能力,即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能力、科学发展,带头致富的能力、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的能力,提升党政干部建设新农村的操作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多面手,。

三是要围绕创新创业促进人才资源开发。树立人才促村兴业的理念,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有效机制。重点构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人才工作跟踪督导制、人才工作奖惩激励制、科技进步特殊贡献制、专业技术职称聘用分开制等机制。建立引导外出务工成功人员返乡创业机制,如广昌有许多在外地创业成功的“物流经理”党员和人士,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促使他们积极反哺新农村建设,使创新创业人才与当地镇村干部一道,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二、要调动内在动力。村干部、农村党员和实用人才是建设农村各项事业的中坚和骨干。要充分整合这三支队伍的力量,发挥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工作的创造性,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进行。

一是发动农村实用人才引路“闯”。农村实用人才是创新和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不竭力量,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永动机”。基层党组织要充分挖掘农村实用人才这一农村“第一资源”,从新农村建设实际出发,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新思路、新目标和新政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立激励实用人才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鼓励各类“田秀才”、“土专家”发展经济实体,积极创新创业,携手其共建新农村。

二是引导农村党员带头“干”。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党员则是新农村建设的先锋。要发挥好农村党员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活动载体,营造党员干事创业的宽松平台。积极开展党员“双带”活动,在基层党组织争优创先活动中建功竞赛,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要在推行农村党员服务承诺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中,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纳入承诺和岗位职责范围,增强主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要积极探索支部加协会模式,建立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延伸基层党组织设置,把党组织建在产业上,从而做到农村各生产要素的最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党员牵头和示范作用。

三是教育村干部服务“促”。要教育村级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干部的转变。结合当地正在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如创建基层党建“红旗单位”活动,实施村干部服务素质提升工程,建强支部堡垒,推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使村干部“有址办事”,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推行“村官答疑会”制度,想方设法解决资金、技术、政策、法律、信息等方面难题,引领农民走上致富路。转变村干部作风,增进村干部的亲民感情,深入基层察民忧,进村入户访民情,不断提高村干部的为民本领,加快助推群众奔小康的步伐。

三、要激发潜在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与和谐是灵魂。要让农民自己来管理和处理自己的事务,真正实现农民当家作主,通过激发农民内心潜在的干事热情和构建长效的新农村建设运行保障机制,早日让农民过上殷实宽裕的小康生活。

一是用民主制度管理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推进依法治村和实行村民自治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规范村级组强决策程序,建立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和民主理财议事会管理制度,实现村干部“替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确保村民的事大家议、大家管、大家办,执行点题公开承诺制、村级财务审计和村干离任审计制,定期开展“民主听证会、民情分析会、村民议事日”活动,让农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二是以和谐理念经营新农村。要从村庄规划、产业发展、农民教育等方面入手,建设新村庄,发展新产业,树立新风尚,以人居和谐理念抓规划,以生态和谐理念促发展,以文化和谐理念搞教育,规划建设好中心村镇,建人居环境优美村镇,使农民住在农村宛若活在城里。努力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的产业格局,兴办一批农村专业市场,建立一批协会经济组织,扶持一批龙头加工企业,生态先行,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生态循环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依托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着力培养科技型、创新型、生态型农民,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和谐平安村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引导农民共建共享和谐文化成果。

三是建“三大体系”保障新农村。要建立以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项目为基础的生产生活、卫生、教育服务体系,分类实施,同步推进。建设“设施统一、功能合理、信息共享”的生产生活服务体系是基础,进行村庄环境整治,实施三清三改,完善交通、水利、通讯、电力等设施,努力实现农村美化、绿化、道路硬化。要完善农村医疗卫生功能设施,实行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全覆盖,切实维护农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利益,让他们生活得到保障、生产得到发展、状况得到改善。要以村级活动阵地建设为基础,以农村基础教育建设为核心,以城镇教育支持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为保障,构建集农民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和九年制义务教育于一体的农村教育服务体系,从而培育更多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代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