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作风建设历史经验交流

作风建设历史经验交流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回顾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贯彻六中全会《决定》,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首先解决认识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及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开拓性地论述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他明确提出,学风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学风是党的作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讲,同志强调学风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强调作风建设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认为,党的作风的好坏将会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将会影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将会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各种不良作风,那末,我们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因为人民心中有一杆秤,党的形象在这杆秤面前得到准确的衡量。形象好,党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形象不好,人民就会感到失望和不满,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份量就下降,所以,切不可小看了作风问题。六中全会提出,党的作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这些认识都是十分深刻的。

从作风问题是“第一重要的问题”,到“关系党的生命”,反映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至关重要。这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共识,也是全党的共识。这种共识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最重要的精神动力。

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不断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也是如此。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必须不断创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常抓常新。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党的作风建设的新路子,努力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作风。这是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规律性认识。

首先,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科学总结党的作风建设在各方面的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以指导党加强作风建设的伟大实践。他们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大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内涵,为新的条件下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这一重要思想,既规定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方针,又明确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任务,吸收了时代所赋予的加强作风建设的新内容,拓宽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新思路。

其次,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不断进行内容创新。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形成了自己一整套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优良作风,主要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并深刻地认识到各种不良作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领导全党花大力气进行了反对党内不正之风的斗争,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中,同志提出,在继承党的优良作风的同时,要培育党的新的作风,强调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这些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

最后,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不断地进行形式创新。随着党的作风建设内容的不断创新,也需要实现党的作风建设形式的创新。在民主革命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创造了以整风的形式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审时度势,实现了党的作风建设上的拨乱反正,停止了以群众运动形式来解决党内问题的做法。同时,创造了许多新的形式和办法,提高全党加强作风建设的自觉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

党的作风建设与党的生命相始终。要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就必须认识抓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持之以恒地抓作风建设,常抓不懈。

第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始终不渝地加强学风建设。学风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同志认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本本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鉴此,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邓小平同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建构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不拘泥于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结论和具体行动纲领,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迈出了新步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随着实践的深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将进一步前进,取得更新的成果。

第二,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指导,始终不渝地发扬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注意处理好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党内提倡发扬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作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工人农民中间,做发动和组织工作,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最终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在开国之初,同志告诫全党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同志站在新的时代高度,提出了把始终代表全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志之一。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等极其重要的观点。这既体现了党的80年历史经验,又体现了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

第三,中国共产党坚持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年全党开始的,是一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教育运动,全党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清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本质,提高了全党克服不良作风的自觉性,增强了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团结。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们党又进行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这个新的工程中,党中央始终抓住作风建设不放松。*年至*年进行了全国整党,工年在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三讲”教育,现在正在进行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这些措施的共同特点就是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武器,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收到克服不良作风的效果。

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抓住重点、抓住核心、抓住关键

在这方面,我们党的主要经验是:

其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突出重点。不同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有所不同,需要从党的作风建设的实际出发,正确确立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六中全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重点,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并规定了主要任务。这一方面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另一方面又为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其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抓住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这一关键。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中,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重点。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党的中、高级干部的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党风、政风、民风。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好了,就能在人民群众中产生积极的影响;领导干部的作风没有建设好,就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会使人民群众与党产生巨大的离心力。因此,党中央始终抓住干部作风建设不放。六中全会指出,抓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强调从领导机关的领导干部做起,这是根据党的作风建设历史经验作出的科学判断。

其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邓小平、论党的建设》,745页)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只要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就一定能影响和带动全国人民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