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贸局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的意见

农贸局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的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畜牧业发展,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养殖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市委、市政府研究,现就关于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升畜牧业生产能力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重要性的认识

畜牧业作为我市农业的主导产业,目前正处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快速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畜牧养殖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对于加快我市实现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目标的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近几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病不断发生,给畜牧业生产和人体安全造成一定影响,而疫情隐患多源于饲养管理粗放和社会散养畜禽。因此必须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统一畜禽饲养标准和防疫程序,才能有效控制畜禽疫病的交叉感染,提高管理水平和畜禽抗病能力,从生产源头预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二是有利于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近年来,在盈泰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市畜禽产品出口量大幅增加,但屡屡受到国际市场技术壁垒的制约。从表面上看,产品出口受阻是由疫病和药残问题引发的,但从更深层次的原因分析,主要是由于我市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由小规模和管理落后的生产技术生产的畜牧产品,难以经得起严格的市场检验。只有大力发展规模养殖,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影响畜产品出口因素的制约,提高畜产品竞争力。三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具备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设施装备和生产管理方法,不从生产方式上得到根本转变,现代畜牧业难以发展。四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是增加农民牧业收入的需要。畜牧业要担负起农民增收主导产业的重任,必须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能力,靠规模谋发展,向质量求效益。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确保产品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以推进畜禽规模化饲养和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重点围绕肉鸡、肉兔、肉牛养殖小区(场)建设,兼顾生猪、蛋鸡等品种的规模养殖,采取政府扶持的办法,引导社会力量发展畜牧业,以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发展为重点,以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把动物疫病防治控制与畜牧业投入产品监控结合起来,建设标准化畜禽生产基地,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生产安全。

2、坚持把提高生产能力与畜牧科技推广结合起来,着力构筑现代化畜牧业生产体系,增加畜牧业科技含量。

3、坚持把畜牧业生产发展与畜禽养殖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环境与生产条件的同步改善,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4、坚持把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要求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养殖户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建设内容

1、以标准化畜牧小区为主要载体,推进畜牧业饲养方式的转变。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畜牧业的发展,实现畜牧养殖的数量和质量同步增长。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的原则,引导庭院养殖向村外畜牧小区发展,大力推进标准化畜牧小区建设。每个畜禽饲养基地一般安排饲养户5-10户,每户占地不少于1亩,年饲养畜禽按类别达到以下规模:肉牛出栏量300头,奶牛存栏量50头,肉羊出栏量500只,生猪出栏量1000头,肉鸡、肉鸭出栏量8万只,蛋鸡存栏量1万只,肉兔出栏量5000只,毛兔存栏量5000只,其他特种经济动物参照执行。

2、以建设动物防疫体系为契机,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转变。认真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加快推进兽医体制改革,建立农村应急性动物防疫队伍,进一步健全完善动物防疫体系。今年,全市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动物防疫员,具体负责本村畜禽疫病的防控工作,重点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

3、以发展畜牧业合作组织为纽带,推进畜牧业经营方式的转变。通过培育畜牧合作社、养殖协会等组织形式,把基地内的饲养场(户)、加工运销企业、投入产品供应企业、技术信息单位等组织起来,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整合,为饲养者提供销售、技术、资金、社会协调等方面的服务。要充分发挥盈泰集团实施的“公司+农户+标准化”和“公司+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壮大肉鸡、肉兔合同养殖队伍。肉牛、生猪产业要以龙阳绿色优质肉牛养殖合作社、木石民族力源牛业合作社和界河春蕴生猪良种推广协会为基础,引导农户加入协会,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4、以畜牧科技为动力,推进畜牧业生产管理方式的转变。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畜牧科技推广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加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进程。借助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重点推广肉鸡肉兔标准化生产技术、高产奶牛繁育与规范化饲养技术、瘦肉型猪规模生产技术、优质肉牛肉羊生产技术、优质禽生产技术、秸秆青贮利用技术、配方饲料生产应用技术等,不断提高我市畜牧养殖业综合生产能力。

5、以循环经济建设为突破口,推进畜牧业生态化的转变。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畜牧业的标准化、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形成“养鸡(猪、牛)-粪-沼气-发电、取暖-养鸡(猪、牛)”和“粮食-饲料-养鸡(猪、牛)-粪-沼气-肥料-粮食”的生态型循环产业链条。建设粪便沼气综合处理系统,利用沼气发电供热,供照明、取暖,把沼液、沼渣用于粮食、蔬菜生产,控制畜牧业环境污染,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综合利用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任务,制定规划。各镇街要按照全市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措施。要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搞好养殖小区规划和技术指导工作,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二)落实政策,加大扶持。要认真贯彻《畜牧法》等法律法规,在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的基础上,按照畜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发展畜禽适度规模养殖以及建设畜禽养殖小区所需的土地列入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支持农民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地和滩涂发展畜禽的适度规模养殖。加大金融机构对养殖户的信贷支持。坚持和推广小额信贷,农村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通过金融贷款、保险服务等形式,支持畜牧养殖者引进优良畜禽,搞好良种繁育,改善生产设备,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逐步建立和完善担保体系,龙头企业可根据国家规定成立担保公司,为所带动的农户提供担保贷款,扩大基地规模,做大做强企业。

(三)健全体系,强化服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抓好市场信息、资金筹措、科技推广、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解决一村一户一企不好办或办不好的事情。畜牧兽医部门要搞好畜牧发展规划、良种供应、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控等服务。金融部门要扩大信贷规模,解决好畜牧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畜产品加工企业要与农户建立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公司+农户”利益运行机制,把畜产品推向市场,把农民带入市场。村级组织要重点在水、电、路、地等方面提供服务。各镇街和职能部门要重点搞好市场建设,建立信息网络,加强市场动态预测,为企业和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四)强化目标考核,严格兑现奖励。市政府将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建设工作列入年度考核目标,建立考核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年终组织畜牧、财政等有关部门进行统一考核验收,根据验收小组的验收报告和养殖户提交的相关资料研究确认,依据《全市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考核标准》进行综合评比,对在建设工作中措施得力、成绩突出的镇街奖励20000元;对在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起到良好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个人或组织奖励5000元,并作为重点畜牧发展对象加大扶持,以此鼓励各镇街和饲养者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推进全市畜牧产业化进程。

(五)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宣传发动。为切实加强对畜牧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各镇街也要明确专人负责,明确责任,抓好落实。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