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委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意见

县委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和总体要求,围绕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名县、生态优县”目标,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县指导到村”的工作思路,坚持财政支农投入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继续高于上年“三个继续高于”的方针,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以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保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级负责,特色发展,梯次推进,扎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务求每年一大步,三年实现新突破。

(二)任务目标

按照市新农村建设十大重点工程和“321”试点示范工程要求,从今年起利用三年的时间,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年农业增加值实现17.8亿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增长7.8%,新建文明生态村80个、文明小康村30个,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实现“五通”的村达到100%、“五化”的村达到30%。到2009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0亿元,年均递增8%,农民人均纯收入5460元,年均递增10%,新建文明生态村100个、文明小康村50个,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五化”的村达到50%。

二、重点工作

整合优化各种资源,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全力实施八大工程,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村居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1、景观带扩张工程。大力拓展现代农业的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以泉河为主线,开发建设“三区一带”景观农业。“三区”,即蒙牛现代牧业养殖区、平原水库休闲娱乐区、山区生态游览观光区;“一带”,即泉河两岸绿化带。以蒙牛牧业为依托,走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子,利用三年的时间,规划建设万头奶牛养殖基地、万亩饲用玉米和优质牧草种植基地、万亩绿色农业种植基地;以节约土地、浓缩村庄、改善民居为目的,建设仿唐宋风格的现代化新村居,发展观光旅游业。加快平原水库审批步伐,争取今年开工建设,水库周围种植绿化树木和花草,三年内修建4处观光亭,开发库区水上休闲娱乐项目。全面提升山区开发建设的质量和档次,搞好经济林的栽植和管理,尤其要加强四处精品园的科学管理,利用三年的时间,努力打造山山相环、路路相通、沟路渠相配套、鸟语花香的精品游览观光区。实施泉河治理工程,筑堤修路,两岸各辐射350米,堤滩沿岸种植杨树等丰产林,种植经济林,形成一河清水、四季长青、三季花香、果实累累的景观,力争把泉河两岸建成风景区、观光带、基地群。

2、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改善农业的设施装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快发展。抓好农田水利、平原涝洼地改造、河渠治理等项目建设,在全县基本建成引、蓄、排、灌、保相结合的安全用水体系。实施农机装备推广项目,大力推广现代新式农机具和农机化技术,提升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今年农机总动力达到75万千瓦,2009年达到80万千瓦,机械化水平达到80%,2009年达到90%以上。开发优质高效技术、农业减耗减本增效技术,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先进技术到位率、科技成果转化率,今年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0%,2009年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60%。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产业项目,大力开发以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燃料、肥料、饲料,支持秸秆饲料化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利用荒山、荒地等资源,发展生物质原料作物种植。

3、特色产业培植工程。坚持“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品和产业,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较好的标准化种养基地,培育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的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三年内,把大蒜圆葱、肉蛋鸭、奶肉牛、精细瓜菜、食用菌、苗木花卉、经济林等基地培植优化成我县农业的特色产业。大蒜圆葱基地内的乡镇要大力发展储藏、运输、精深加工企业,深化产业化经营,提高附加值和转化率,尽快形成产地市场。肉蛋鸭基地内的乡镇要依托龙头加工企业扩量提质,稳步发展。蒙牛现代牧业奶牛基地内的乡镇要充分发挥在市场开发、科学管理、规范饲养等方面的龙头作用,带动全县的奶牛饲养上档升级。精细瓜菜基地内的乡镇要加快大棚黄瓜豆角、大拱棚辣椒、韭菜的无公害生产步伐,提高市场占有率。食用菌基地内的乡镇要积极开拓外埠市场,扩大产品的外销率。苗木基地内的乡镇要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优质苗木,增加农民收入。优质果品基地内的乡镇要进一步扩大核桃、枣、大樱桃的种植面积,加强经济林的管护力度,突出规模效益。

4、生产链条延伸工程。牢固树立“跳出农业抓增收,跳出农村抓发展”的理念,拉长农业生产链条,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依托现有种养基地,通过农业招商,吸引外地实力强、名气大、市场旺的知名企业进驻*投资办厂,组织、动员我县的经济能人举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引领农民共闯市场,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财政拿出专项资金,金融部门也要通过担保、抵押等多种方式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断优化融资平台,促进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改造技术、开拓市场,今年全县新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2009年新发展50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探索建立以农户为基础、以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富民为目的的“支部加协会”发展模式,扶持发展一批组织化程度高、群众基础好、辐射能力强的合作经济组织,今年新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5家,2009年新发展100家。继续抓好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今年新建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店140家,2009年达到300家。

5、民生服务提升工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起以“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为载体,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今年培训劳动力1万人、新增转移1万人,2009年分别达到3万人、2万人。*年起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利用农广校、职业中专等现有教育资源,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扩大向农村的招生规模。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扩大农民受益面,今年参合率达到90%,2009年达到95%。加快以通水、通电、通车、通有线电视、通电讯网络为主要内容的“五通”建设,尽快改变农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今年实现“五通”的村达到100%。全面推行以村庄道路硬化、街道和庭院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化”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今年实现“五化”的村达到30%,2009年达到50%以上。建立以“三清”(清粪堆、柴草堆、垃圾堆)为主要内容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提升农民生殖保健服务水平。

6、试点示范带动工程。积极探索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子,搞好新农村的试点示范工作,走先行试点、以点示范、辐射带动、整体推进的路子。市“321”试点示范工程确定的我县2个试点乡镇、10个示范村要结合实际,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围绕“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貌、倡树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完善新机制”的目标,按照制定的本乡镇、本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今年要率先实现新突破,*年达到市确定的任务目标。县级2个试点乡镇、20个示范村和30个乡镇级示范村,要针对目前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三年后达到市确定的试点乡镇、示范村的标准。其他乡镇和村要对照试点乡镇、示范村新农村建设标准快速跟进,三年后达到县级试点乡镇、示范村标准要求。

7、新村规划建设工程。按照“高境界谋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开发、高效能管理”的发展思路,本着因地制宜、安全环保、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和群众自愿的原则,从各自经济实力和自然条件出发,结合“以企带村、村企合一,改造城中村、村庄变社区,小村并大村、建设中心村,翻建旧村、提升新村,不建新居变内涵、完善设施变环境”五种模式进行规划,以部级郭仓乡土地整理项目为带动,以压煤村庄搬迁和塌陷治理为重点,以城镇一体化建设为依托,以大户投入为补充,今年完成150个村庄的规划编制任务,其中含74个中心村。

8、强基固本工程。加强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搞好乡、村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健全落实农村党员、党组织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今年要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按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的创建标准,确保“五个好”乡镇党委达到50%以上,“五个好”村党组织达到50%以上。村“两委”成员交叉兼职比例达到80%以上,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人兼”的比例达到90%以上。80%以上的村干部成为农业生产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80%以上的党员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50%以上的党员户成为科技示范户。

三、路径和模式选择

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找准路子,借鉴各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引导各乡镇、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和模式。

(一)城乡一体化模式。经济实力较强、产业化水平较高、城乡融合度较大的乡镇,要把村居纳入城镇规划,将城镇拥有的产业发展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体系更多、更深层次地覆盖农村,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具备中心镇建设和部级土地整理项目标准的乡镇,要积极向上申请优惠政策和资金,重点搞好镇驻地和村庄建设,建设功能齐全、用地集约、环保节能的现代化农村居住区,彻底改善农民能源、道路、居住、通讯等条件。

(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农业特色明显、经营规模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流通服务网络健全的乡镇,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口,扩大农业招商的范围和规模,加速农民变工人、传统种养业向种养加一体化发展,加快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小农户分散经营向产业化、规模化、社会化转变,劳动力就业由集中在农业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和非农产业多领域转变。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较好的乡镇要挖掘旅游资源,高起点规划,发展乡村民俗、田园风光、文化传承为特色的农村观光旅游业,打造旅游专业乡镇和专业村。

(三)工业主导模式。工业实力较强、产业集群发达,工业成为提升农业、转移农民强大引擎的乡镇、村要依托大型厂矿企业和工业园区,全力推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带动当地农产品加工增值,促进农民向园区集中,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进程。

(四)改善人居环境模式。对于经济实力较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发展相对滞后的乡镇、村要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着手,加快“一池三改”、“三清”、“五通”、“五化”步伐,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模式。105国道、兖梁公路、汶金线沿线乡镇、村利用物流、信息流相对集中的有利条件,以发展路带经济为中心,以建设文明小康村和文明生态村为载体,提升新农村建设层次,提高农村的综合实力、外在形象和文明程度。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县里调整充实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部门也要明确1-2名联系员,树立全局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支持好“八大工程”建设,更有针对性地搞好分类指导。各乡镇也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3-5人的专门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其他负责同志要配合抓,真正形成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体的目标要量化到乡镇,乡镇要具体到村、落实到户,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和县委组织部要对“八大工程”的任务目标实施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督导和调度,年终考核验收,结果作为新增、保留、撤消“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支部的主要依据,建立以组织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检验组织工作的有效机制。

(二)加大资金筹措。县财政拿出300万元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由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根据完成情况,拨付以奖代补资金。各部门、乡镇要把争取到的上级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向市县确定的试点乡镇、示范村倾斜。市县安排的农业产业化、科技、农田灌溉、小流域治理、村村通公路、新型合作医疗、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政策性资金,在不改变支配权和用途的前提下,优先用于符合条件的“八大工程”建设。着力破解农村担保、抵押手段缺乏的问题,在小额贷款、担保贷款、信用贷款、房屋抵押贷款、承包经营权及联保贷款等方面取得突破。支持农民和村集体组织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综合运用税收优惠奖励补助、投资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引导社会各种力量参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分类指导推进。采取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优化政策、分层负责、梯次推进的方法,对行政村进行分类指导。对于集体有固定收入来源、班子强、区位优势明显、主导产业突出的村,要积极推进农民居住地向农村新区集中、农业用地向种养大户集中、农户经营向产业化集中、村办企业向农业集中“四个集中”。对有一定经济基础、班子较强、区位优势较明显、主导产业规模较小的村,要做好农业产业升级、村办企业强村、基础设施提升、社会事业发展等“四篇文章”。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班子差、区位优势不明显、产业不突出的村,要抓好主导产品培植、农民生活环境整治、劳务输出、基础设施改善、村级组织建设等“五大工程”,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优化环境服务。各部门、各乡镇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注重实效、搞好服务,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交通、城建、环保、林业、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倾斜政策,在村镇规划、道路、住宅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积极帮扶;发改局、财政局要认真研究如何整合资金、加大“八大工程”投入的意见和办法;卫生、城建、农业、水利、畜牧、农机等部门要着力抓好环境整治、现代农业、“一池三改”和村村通自来水工作;供电、电信、广电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做好村村通电讯网络及村村通有线电视工作;民政、科技、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文化、体育等部门,要在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公共设施建设上献计出力,把发展“八大工程”、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