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学教学质量管理意见

中学教学质量管理意见

当前,初中的教学工作要坚持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大力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考试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明确各年级教学任务和要求,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1、七年级教学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七年级是学生初中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义务教育的跨越、提升和飞跃阶段。七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一是全面了解学生既有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行为特点、学习习惯、个性特长和心理倾向等,摸清底子,把握学情,指导帮助学生尽快由小学学习向初中学习过渡,搞好初中与小学教学的衔接,包括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学习方法的改进和知识体系的衔接等。二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生活能力,以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为今后两年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八年级教学工作的任务和要求。进入八年级,随着学科课程的增加,教材知识容量的增大,教学节奏的加快,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逐渐步入紧张和困难时期。这一时期往往会出现学习方法、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适应上的困难,并由此导致学生的分化。因此,八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重点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强化学习规范,努力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拓宽学习渠道,创新教与学的方式,开发学生思维,特别是通过课内外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和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特长;狠抓教学管理,在保证课程设置和学科教学全面到位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同时要注意发挥群体优势,形成工作合力,搞好对学生学习的全面跟踪、分类帮扶和个别辅导,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努力避免发生两极分化。

3、毕业班教学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九年级是初中学习的最后一年,是初中毕业学年,也是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或走向社会发展的关键一年。进入九年级,学生不但要继续强化知识积累,还要完成对已有知识的梳理和整合,构建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网络,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九年级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立足学科教学实际,进一步培养学习习惯,优化学习方法,激活知识积累;切实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分类指导,分层要求,发展特长;排查教学缺漏,从未落实处抓落实,在已落实上抓巩固,在已巩固中求提高;善于捕捉学生求知的兴奋点,找准能力的提升点,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或走向社会谋求发展提供必要的素质准备和智力支撑。

二、理清各年级的教学思路,把握不同年级的教学特点

1、七年级的教学思路——把握学情,搞好衔接;掌握方法,培养习惯;打牢基础,拓展视野。一是把握学情,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与生活。普九后,小学毕业生直入初中,必然会出现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和学习程度的参差不齐。因此,要在新生入校之前,早准备,早打算,采取走访原毕业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下发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了解新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性格特长以及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基本情况。新生入校后,可采取考试、面谈、分组座谈以及观察记录日常表现等方式,尽快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思维特点、心理需求等,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据,以便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为了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各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并落实《初中生学习常规》和生活、纪律方面的有关规定,让学生明白初中学科的特点和要求,明白学习的纪律和规定,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要通过思维的诱导、方法的指导和行动的引导,使学生熟悉教师教和自己学的基本思路,懂得在初中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要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如自觉预习的习惯,课堂随听随记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书写工整、作答规范的习惯,以及观察、记录、思考的习惯等等。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成才的根本,老师要舍得在这方面动脑筋,花气力。二是要搞好初中与小学教学的衔接。在学科教学上,对语文、英语等语言类学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低年龄段学生形象思维的特长,侧重学科知识的顺承和衔接,强化学生的识记和积累,并逐步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创造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数学等坡度偏大、小学阶段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科以及新增科目,要适当放低教学起点,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并适当延长教学的时间,以保证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充分的反刍和消化吸收的过程。三是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通过学习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改革考试评价的方式方法,用新课程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和指导学生的“学”。四是立足学科实际,打牢知识基础。教学时遵循课标要求,突出学科特点,既要立足课本,引导学生充分感知、熟悉教材,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采用低起点、密台阶、小步子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课本透彻理解,对重点知识准确记忆。学科通过每单元的抽测、反思、补偿,实现“单元清”,年级通过每月的定期检测、反馈矫正和补偿教学,实现“月月清”。要做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防止出现不顾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实际接受能力,一味追求高难度、高要求等现象。五是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综合实践活动和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持续发展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科普调查、野外考察等活动,诗歌朗诵、读书征文、书画展评、影评、书评、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文学社团、社会调查、人文素养综合展示等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六是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改革考试与评价办法,发挥考试和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要进一步转变考试的观念,重新审视考试的意义和作用,真正把考试变成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的过程、检查自己学习效果的过程,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体验进步的快乐,提高学习的能力。在考试方式上,要做到“四个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考试与考查相结合、以问代测和以查代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逐步形成灵活、多样、开放、动态的考试方式;在考试内容上,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更重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在评价方法上,做到“四个相结合”:学生学习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老师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态度、情感、表现以及实践能力、多元智能的综合评价,真正把评价变为教育、指导和改进的过程,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2、八年级的教学思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重实践,强化规范;夯实基础,发展思维。八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学生发展的关键一年。学生在度过了七年级的适应期后,进入了夯实基础、形成规范、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全面发展时期。由于课程增加,学科知识难度增大,能力要求逐步提升,学生的心理压力、学业压力等也都相应加大,因而八年级也是学生容易发生分化的一年。八年级学生辍学问题最突出也正是这个原因。为此,学校必须切实做好管理与教学调控工作,采取得力措施,适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下大气力抓因材施教和培优辅差措施的落实,切实做到高材生的培养到位,偏科生的辅导到位,学困生的转化到位,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具体要做好如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确定出新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统一目标,不偏爱高材生,不忽视偏科生,不歧视学困生,确保每一堂课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长进。面向全体还必须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也就是在共同关注、平等对待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备学情,上课时要对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同的要求,确保高材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尽力避免学生在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二是转差促优,保底拔尖。要善于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暗含期待效应,它是指教师对学生未来造就的可能性怀着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积极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才愿望。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过早给学生“定位”,高材生、偏科生、学困生等不同类型的学生,必须通过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审慎排查确定,同时要做好对学困生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防止产生负面影响。对已产生分化的班级,要采取“抓两头,促中间”、“抓课内,带课外”等措施,及时转差促优,纠偏补弱。对高材生要高目标、高定位、高要求。学校要根据教学实际,组建不同的辅导小组,固定时间,精选辅导内容,选派最优秀的教师靠上课,辅导。有条件的学校要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报刊杂志,让学有余力的高材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尽最大努力创设其“拔尖”的空间。对学困生,要找准其薄弱环节,采取教师承包、学生结对等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思想帮扶、方法帮扶、知识帮扶等措施,促使他们得以尽快的转化和提高。八年级“帮扶”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初中的教学质量,各学校一定要制定学困生帮扶计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收到效果。三是继续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进入八年级,一方面课程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原有科目教材的容量和难度有所增大,而教学的时间并未相应得到延长。这种现状,往往会导致教师课堂教学的粗疏现象。各学校要特别注意引导教师立足课本,把握重点,夯实基础。学科教学不能随意删减基础性内容,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难度,不设难题、偏题、怪题,不让学生吃“夹生饭”。要继续重视知识的积累、巩固,重视课外阅读,把课本“读薄”,把课外拓展性知识“读厚”,积学储宝,厚积薄发,为初中最后一年的学习打下厚实的基础。四是切实抓好规范化训练。第一,抓好教师教的规范,以“教”的规范影响和带动“学”的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规范程度。因此,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做好“备教”工作,该使用的教具一定要备足、找齐,该演示的实验一定要先行操作。课堂教学中,表达要顺畅,书写要工整,作图要规范,解题步骤要完整,作业批改符号一定要严格按规定使用。第二,抓好学生学的规范,向过程的规范要质量。“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话要清清楚楚的说,作业要认认真真的完成”,作业或答卷,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解题步骤完整。教师要认真评析,细化要求。批改作业或试卷要有卷面得分或扣分,特别在学生答卷中,因规范问题可扣可不扣的分,要坚决扣去;在试卷讲评中,要有因不规范导致失分的专项统计与分析。五是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要善于运用“情景教学”、“问题教学”等教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运用题目训练学生,发展学生的思维。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设置的问题都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有一定的探究空间,不能让简单、机械、重复的题目把学生挤入狭窄的思维胡同。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解题中暴露思维的过程,以便于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思维的盲点、弱点和偏差。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还要尽量做到含而不露、引而不发、导而弗达,以激发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学生思维“爬坡”。要注意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变归一等方式,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发散和聚合能力。要开设好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毕业班的教学思路——分类指导,发展特长;强化积累,优化学法;融会贯通,提升能力。毕业学年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深化强化、融会贯通,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的关键一年。进入毕业学年后,课程的密度进一步加大,教学节奏不断加快,学生的分化和分类发展日趋明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发展需求,分类指导,分层推进;要指导学生进一步优化学习的方法,激活积累,建构知识体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思维,提升学习能力,使学生完成最后阶段的冲刺。毕业班的教学与复习要注意如下六个问题:一是毕业班教师要明确教学指导思想和方法。首先,坚持用足用好课本、强化知识积累的原则。无论新课还是复习课,都要用好课本,用课本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答题规范和解题能力。分析新材料、解决新情景中的问题,都离不开课本的知识。要坚持以课本带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上新课期间,各科教学必须做到知识点过关,单元章节过关。其次,树立正确的复习指导思想和方法。第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紧扣课本,夯实基础,强化知识点、单元章节、考点过关训练,扎实培养基本技能;复习训练方法是:可采取“滚动式”复习,即依据课本,层层夯实,步步为营。第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务求能力;复习训练方法是:可采取专题复习法,即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第三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注重综合、模拟、适应性、规范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复习训练方法是:综合检测,查漏补缺,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二是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要始终坚持夯实基础、注重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的原则。复习课、讲评课要灵活运用“学——讲——练——评——补”的复习、评讲课堂模式,杜绝满堂灌、题海战,力求题题清、堂堂清。各校各学科都要开展复习研究课活动,教师互相研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三是优化训练过程,科学地训练能力。第一,训练要有“机”。要把握住训练的时机。课堂教学是讲、思、练的有机统一体,因此必须做到当讲则讲,当思则思,当练则练。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当把训练置于学生已弄清知识产生背景的情况下进行,真正把训练作为消化知识、形成能力的有效手段,切忌动辄就练,以练代讲,以练代思。要改变只有“动手”才是训练的狭隘的训练意识,确立动脑、动口、动手都是训练的观念,真正把课堂教学变成训练思维和培养能力的过程。第二,训练要有“度”。要依据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目标任务,科学安排训练的时间和份量。安排和设置训练,要以学生巩固新知识、形成新技能为基本准则,切忌不考虑学科性质和知识、技能的习得规律,盲目增加训练的时间,加大训练的数量和难度,贪多求全,练而无度,不深不透。第三,训练要有“法”。不论哪种类型的训练,都必须做到方式灵活,方法多样,避免机械、呆板、高耗低效的训练。解题训练必须做到编题要科学,选题要典型,做题有指导。训练点要落在“大纲”或“课标”规定的能力培养点上,重在启迪思维,强化规范,培养能力;指导解题要注意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困惑,及时加以点拨,注意总结规律和方法,讲相似题的不同处,不同题的相似处,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同时还要注意,指导解题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方法和技巧,将学生引入方法和技巧的“迷魂阵”。四是做好分类指导,培优补差的工作。培优补差的目标是增大高分层、拔高希望层、提携中下层。培优补差的主阵地在课堂,培优补差要贯穿于毕业班教学的全过程。培优可实行“导师制”,培优教师定期会诊,与承包学生谈话,检查已布置的习题,全方位指导,让高材生优势更优,差科得到弥补,冲刺高分层。补差做到课内外相结合,集体与个别相结合,补差的内容有补思想、补知识、补方法等,沟通师生感情在补差活动中尤为重要,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制订培优补差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定奖惩,强化培优补差过程管理,考评应以成绩上升幅度为重点。五是有效使用中考备考资料。复习阶段,学校要为教师配备多种高质量资料,学生可以县教研室选编的调研题作蓝本。其它习题或试题,教师必须先做后选、先练后讲、先改后评。杜绝原卷、错题、重复题进课堂,同时要求教师把好训练关、批改关、评讲关。第一、二轮复习要强化规范化训练,每次考试后各科教师要挑选1-2份优质卷张贴展览,学生要有各学科纠错本,以防一错再错。第三轮复习可精选5-7套卷作模拟、适应性训练,对确有价值的试卷可以重点练、重点评讲。六是重视对学生心态的调适。要重视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系列主题班会课、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对待竞争,有效克服紧张、焦虑、浮躁情绪,并学会适当控制学习节奏,在心理、生理方面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同时,每次大考前,尤其是中考前,要在校园内大力营造快乐考试氛围,把中考的六月看作是放飞理想的六月,是激情奔放的六月,是展示才华的六月,一改以往的灰色六月、黑色六月等恐惧、灰暗心态,使学生轻松自如进考场,快乐做题不慌张,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水平,提高中考成绩。

三、强化和改进教学管理,抓细抓实教学工作

1、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常规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和重点,共包括七个主要环节:备课、上课、练习、批改、讲评、辅导、测验。一是搞好对集体备课的监控。分管学校领导要具体参与集体备课。每周学校要安排一个下午或晚上的时间(不少于3课时)进行集体备课活动,研讨教学思路,进行最优化设计,形成文字材料后印发给基组每位教师。分管学校领导每周都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并写出评议意见。教导主任或年级主任负责对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和领导的评议意见进行验收、存档。二是搞好对教师个人备课的监控。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要有不同的要求:青年教师要写详案,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师可以写简案。提倡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写示范性教案。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教案都要突出实用性,体现创新性和教师个性。三是搞好对课堂教学的监控。教师要设计出新颖、务实的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得到尽情的展示,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继续实行学校领导、教师听课评课制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校长、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年级组、班级和课堂。按照县教学常规的要求完成听课任务。四是建立学生定期评教制度。要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的评价,通过评价,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改进教学。每学期要组织一、二次学生评教活动,评议结果要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要写出书面的整改意见。五是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和调控。要求学生作业必须写明日期,教师批改作业也要注明日期,以便查看作业的量是否适中,布置与批改是否及时。作业批改中面批、精批、阅批和学生互批的比例,由各校根据教师工作总量合理确定。六是抓好对学生的辅导。辅导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性环节,是落实“帮扶”的重要途径。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相结合,以个别辅导为重点。个别辅导要耐心、细致、热情,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得迴避问题,不准讽刺挖苦学生。集体辅导必须由学校统一安排,不得用自习课时间进行集体辅导。

2、继续加强初中教学质量管理。一所学校能否生存和发展,关键看质量。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是县和学校的共同责任。我县今后要加强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用好“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调查研究”这一广西重点课题的配套调研资料,即教研室组织编写的调研题。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分析,不要放任自流。二是做好每学期的期中、期末两次质量检测。这是评估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要以片为单位搞好每次检测的质量分析,并根据质量分析的情况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三要严肃考风考纪,教师在考试后要及时批改试卷,认真进行讲评,作出详细的质量分析,学会通过质量分析找出自身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所存在的不足,并将质量分析与高材生、偏科生、学困生的帮扶挂钩。四是逐步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促进教学质量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提高管理效益。

3、进一步加强对班级的管理。一是要致力建设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班级文化。要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精心选择主题,开好系列主题班会,开展好各项活动,扎扎实实进行树立信心、敢于吃苦的教育灌输。要有明确的班级奋斗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奋斗目标要醒目地展示出来,用目标激励学生成才。二是要及时准确地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把握学生发展脉搏,坚持以激励为主,以正面教育为主,给学生以积极、热切的期望,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扎扎实实的帮扶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三是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帮扶活动中的关键作用。班主任对学生具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理解。在对高材生、偏科生、学困生的帮扶活动中,班主任要负责列出清单,对帮扶对象写出客观、准确、细致的“诊断”意见。要具体负责对学生的思想帮扶,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向既定目标前进。要协调好各相关学科的帮扶,帮助学科任课教师与帮扶对象进行更充分的沟通、交流,不断调整帮扶策略,提高帮扶的实效性。四是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协调学科教学中的关键作用。班主任要随时随地了解本班教学的真实情况,及时反馈给各个学科。班主任要有适当调整各学科课时和教学进度的权力,有调整各学科作业量的权力,有评价学科教学质量的权力。通过班主任的协调作用,更好地实现教学的优势互补。

四、加强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

1、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课题研究是近几年来教学研究工作的新趋势。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开展教学改革,是我县多年坚持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今后一个时期还将继续深入开展下去。各学校重视开展针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教研活动,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实现学科教学与课题研究的和谐整合。各学校都要认真寻找、筛选、积累教学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以问题为研究课题,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建立课题研究的工作制度,落实评估奖惩的措施,激发领导和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县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分片举办课题研究培训,并组织各学校申报“*”规划课题。根据教育局的要求,整改学校要有自治区级以上课题,其他学校要有市级经上的课题。

2、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教育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师发展机制。一个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程度,教师的成长必须立足于教学实践。校本教研要以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为主要研究力量,针对学校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教学研究,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的良性机制,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学习的一体化。二是重视名师的培养。名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惟有名师,才有名校”。培养名师、吸引名师、留住名师、用好名师,是学校必须认真解决好的问题。要重视通过校本教研来造就名师、培养名师,推动名师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名师队伍的建设,将会带动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3、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一是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教学改革的新突破。要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由重单一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的转变,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要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应具备的素质,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二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强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主体参与意识、情感意识和效率意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的教学环境。三是重视实验教学。通过改善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初中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学校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初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也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我们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当社会认可的校长,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因此,各学校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抓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打造办学特色,增强自身实力,力争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