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贸局发展工业生产管理总结

经贸局发展工业生产管理总结

20*年,我县经贸工作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围绕“作风建设年”“项目推进年”“企业服务年”活动要求,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节能降耗和项目推进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确保全县工贸经济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全年,全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82.45亿元,同比增长24.3%。规上工业企业748家,比去年增加4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88.8亿元,同比增长31.48%;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79.99亿元,同比增长30.88%;产品销售率97.73%,呈逐步上升趋势;实现利税31.47亿元,同比增长28.17%。累计完成出货值116.94亿元,同比增长19.22%。全县规上工业十一项评价考核指标得分为245.51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全县685项在建工业生产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4.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68%,完成县年度计划(71亿)104.35%。其中:设备投入完成38.*亿元,占投入总量的51.39%;技改投入完成37.09亿元,占比50.06%。

3、全年到位县外内资23.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98%,为县年度计划(18亿元)的129.89%;到位注册资本9.19亿元,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83.8%。

4、新产品产值96.54亿元,同比增长39.03%。规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5.19亿,同比增长46.50%。

5、单位GDP能耗下降4.94%,全县规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24%。

6、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3亿元,同比增长17%。全县商品市场成交额实现55亿元。全县开设较大村连锁便利店115家,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103%。

二、主要工作回顾

(一)以强化产业支撑为基础,狠抓工业结构调整

1、加强政策引导。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县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县鼓励发展重点产业及产品导向目录》,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优势产业,注重培育新材料、光伏产业、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启动实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评价体系,出台了《*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评价体系的意见》,引导企业以“最小占用、最大产出、最少排放”为目标,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在年中对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进行了综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在媒体上公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激发企业经营者做大做强,加快转型的意识。1-12月规上亩均工业增加值为41.76万元/亩,比去年同期增长25.41%。

2、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兴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太阳能光伏产业、精密机械制造业等新兴行业产业增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太阳能光伏产业*年总产值已经超出20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3%。五金机械、木业家具、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四大特色产业继续发挥支柱产业作用,产业集聚作用日益凸显,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3.1亿元,占全县规上总产值的52.23%。特色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木业正逐步向高档胶合板、地板以及高档家俱转型。钮扣产业产值全年超40亿元,并且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为我县最具特色的集群产业。

3、全面淘汰落后产能。今年关停了县内全部13座小冶炼厂,强制拆除了县内最后一座水泥机立窑;加大粘土砖瓦窑淘汰工作力度,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粘土砖瓦行业整顿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目前,20座小土窑的淘汰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并经过县级有关部门验收。列入年度淘汰计划的7座轮窑关闭和烟囱的定向爆破工作于20*年1月23日全面完成。关停了洪峰热电有限公司的小火电机组,并指导该公司投资580万进行技改。深入实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清理整顿,取缔61家废旧塑料生产加工企业,改造电镀企业13家,治理植绒企业23家。

4、推进节约集约。对闲置土地、厂房进行摸底排查,建立信息库,提出处理意见。用活用好存量土地资源,通过“退低进高”、“腾笼换鸟”、“提高容积率”、“增加投资强度”等措施来破解土地制约作用,*年新批项目中通过土地置换项目有20个,置换土地面积704亩,利用现有厂房进行改建、技改、增资项目有153项,计划总投资29.06亿元,其中租赁厂房面积为22万平方米。全年新建项目投资强度达200万元/亩,单个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到4655万元,比06年同期增长了28.45%。全年“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120个,盘活存量厂房30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厂房23万平方米,比去年新增6265平方米。

(二)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狠抓工业投入

1、把好项目准入关。1-12月新批项目298只,计划总投资138.73亿元,其中信息产业类34个,总投资41.99亿;五金机械类84个,总投资36亿;纺织服装类66个,总投资14.54亿;木业15个,总投资8.97亿;水泥建材1个,总投资0.52亿;其他98个,总投资36.7亿。新批项目中,符合国家鼓励类的共有46项,计划投资额54.15亿元,分别占总项目数和总投资的15.44%、39.03%。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项目比去年同期增幅15%以上。同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工艺落后项目上马,1-12月拒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冶炼、小印染、小木业等共计90项。

2、有效推进项目进度。*年列入重点督查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74个,已开工建设255个,开工率93.1%,已竣工有131个,竣工率47.8%。其中列入市县二级重点项目共60个,开工率98.3%,竣工率45%。项目设备及技改投入超过50%。

3、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四大特色产业投资集聚效应进一步凸现,全年木业、电子、五金机械、纺织服装四大特色产业共完成投资54.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4%,占全部工业生产性投入的73.95%。高新技术产业投入逐步提高,五金机械类投入占全部工业生产性投入29.2%,比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电子信息类投入占比18%,比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

4、强化项目协调督查机制。针对工业项目用地实施“招拍挂”等宏观调控新措施,实施了工业项目联审制度,尽量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加快审批速度。同时,为督促项目推进速度,成立县“项目督查组”,由县主要领导总牵头,抽调四名正科级干部任督查专员,每月现场踏看一次、交流一次、协调汇报一次,形成上下联动推进项目建设的合力。

(三)以自主创新为推动,狠抓素质提升

1、积极探索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全年通过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技术中心3家。目前我县共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以县科创中心为载体,努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高科技人才,到目前,累计引进孵化企业达到76家,累计引进博士22人、硕士36人、高级职称人员53人组建了“浙江中科电声研发中心”、“浙江中科辐射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等行业研发平台,加快了各类科技成果在我县转化和产业化。

2、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年新增各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目前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3家,其中部级6家、省级17家、市级20家,有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市民营科技企业81家。1-10月,全县列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180项,其中部级项目3项、省级96项、市级19项、县级62项。列入省级新产品96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7项,申报省级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2项。

3、深入实施品牌工程。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质量兴县工程的意见》,全县深入实施《*县品牌工程实施意见》,对近三年认定的10个浙江名牌产品、37个市名牌产品跟踪调查,着力于梯度培育和帮扶措施的落实。积极开展申报名牌工作,今年新增工业类浙江名牌4个,*名牌5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驰名商标3家;到目前为止,共有浙江名牌10个,*名牌22个,国家免检产品6个。新增省级著名商标2个,累计8个;新增市级著名商标4个,累计43个。2家企业被认为省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企业被认定市级专利示范企业。

(四)以规模企业培育为亮点,狠抓发展后劲

1、加强政策扶持。出台了《20*年“518”工程培育工作计划》,重在发展规模型龙头企业。出台《*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小企业成长工程”的实施办法》等文件,着力培育一批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2、“518”工程全面实现。今年是实施“518工程”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关键一年,我们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县领导与规模目标企业的联挂指导制度和目标企业发展情况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到年底全面实现目标。1-12月80家目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2.47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的58.18%;实现利润14.30亿元,同比增24.9%,占规上总利润的70.1%;全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80家,其中超5亿元9家,超10亿元4家,超20亿元1家。

3、促进小企业成长。实施小企业成长工程,建立成长型小企业培育库,县工业发展资金每年安排500万用于目标企业的扶持和奖励。今年列入培育目标企业80家,通过培育以形成我县工业经济的后备力量。

(五)以节能降耗为目标,狠抓工业循环经济

1、全面落实责任。年初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若干意见》,成立了县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节能降耗工作的领导。5月18日,全县生态县建设暨节能减排大会上,县政府与各乡镇、开发区签订了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会后,各镇、开发区分别与全县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责任书。建立节能管理“两项制度”,将能耗指标纳入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并作为企业评价的否决指标。

2、抓好节能项目。着力抓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大力推动木业、冶炼、造纸等高耗能行业节能,狠抓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下发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推动全县节能减排降耗工作的通知》,积极组织申报节能项目,并且加强了节能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年内,通过重点抓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40个节能技改项目建设,年节能效果将达到6万吨标煤。

3、丰富节能活动。6月份在全县大张旗鼓开展了节能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节能先进事迹,营造氛围。下半年,开展了“十万职工节能降耗大行动”、“建设节约型机关”、“重点用电企业节电竞赛”和“零售服务业节能降耗活动”为主线的四大节能行动,推动了全社会的节能降耗工作。

4、发展循环经济。紧紧围绕《*县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工作指导意见》,鼓励和倡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施循环经济项目,提高对“三废”的利用率。1-10月,全县14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累计综合利用废旧资源168.58万吨,综合利用产品产值182161.86万元。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建设,选定洪溪镇、姚庄镇和经济开发区为循环经济试点镇、试点园区;浙江振大水泥有限公司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昱辉能源有限公司、洪峰热电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为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今年开展清洁生产企业18家,通过验收11家;创建绿色企业1家。

(六)以园区建设为平台,狠抓产业集群发展

1、加快产业园规划。年初,县委、县府在天凝召开了园区建设现场会,紧接着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业功能区建设的目标要求。重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西塘钮扣产业园、杨庙纺织产业园、天凝植绒产业园和陶庄五金机械产业园规划建设。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各镇工业功能区、开发区加大基础设施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并且积极解决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融难问题,经我们牵线搭桥,县商业银行将首批2300万元信贷投放到西塘、天凝等5个镇。全年累计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担保4760万元。年内11个镇和县经济开发区共投入基础设施4个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其中11个镇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投入3.68个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5%。

3、推进产业集聚。拟定了《*县工业园区工业项目准入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强化产业规划引导,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年内8个镇的工业功能区产值超30亿,其中3个工业功能区超50亿元。有2个工业功能区申报了省级乡镇工业功能区;有6个工业功能区进入了调整后的市20家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年初经市考核认定,魏塘、姚庄、干窑、西塘、惠民等5个镇的工业区升级为市甲级乡镇工业功能区,大云、洪溪和天凝3个镇的工业区升级为市乙级乡镇工业功能区。全县乡镇工业功能区的主导产业产值已占功能区全部产值的76.73%,主导产业集聚度同比提升8.04个百分点。

(七)以招商选资为重点,狠抓内资引进

1、招商活动红火开展。3月份开展了全县招商引资推进月活动,组织了由县领导带队、各招商主体参加的赴温州地区产业招商活动,集中推出了有存量土地154亩、存量厂房27万平方米、商用楼8800平方米的55个存量资产招商项目,其间各招商主体还召开了8场小型招商酒会。9月份举办了接轨上海提升产业共谋发展洽谈会,改变了传统的项目招商做法,除了推介一批主导产业发展项目和现有企业的合作项目外,还从多角度就提高我县与上海的产业接轨水平、提升产业层次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交流。9月配斗南花卉市场的开业,举办了20**经贸洽谈会,邀请境内外客商和来宾110余人参加。

2、招商实绩成效不菲。今年我县努力克服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通过积极推进选商引资和产业招商,签约了大批符合我县产业规划的精密机械、装备工业类项目,并着力抓好签约项目的资金到位。引进内资实绩逐月提升,提前3个月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年到位县外内资23.38亿元,为县年度目标任务的129.89%,到位注册资本9.19亿元,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83.8%。

(八)以长效机制为保障,狠抓优化服务

1、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企业活动年活动。召开“优化环境,共谋发展”恳谈会,并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召开交办会对问题进行分析、落实、解决。牵头开展银企活动5次,为200余家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授信达40多亿。同时积极开展企业管理创新、企业减负、廉洁文化进企业、十佳民营企业“创业之星”评选活动等一系列工作。

2、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年内与有关部门一起组织各类培训和专题讲座5次,邀请专家名师为我县超过1000人次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传经授教。组织部分企业家赴海尔集团考察,提升管理理念。继续发挥“经贸在线教育平台”作用,发放学习卡300张,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

3、积极破解劳动力供需矛盾。针对劳动力告急的状况,会同劳动、工商联等部门发挥各自部门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各种途径,为我县用工单位提供劳动力信息,加强了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进程,加快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营造有利引进劳动力,留住劳动力的环境。

(九)以肉食品监管为重点,积极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

1、深化“千镇连锁超市”工程。在去年己完成镇连锁超市覆盖率100%的基础上,今年重头工作是建设较大村连锁便利店,充分调动商贸龙头行业的作用,开设较大村连锁便利店115家,构建了我县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网络体系。

2、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年全县共出动各类执法检查人员8.1万人次,查获违法违规单位和个人11.2万个,立案查处909起,涉案金额1737万元,罚没款1127.9万元,其中涉及重大案件186起,涉案金额728.7万元,受理举报投诉318件,结案317件。

3、狠抓肉食品质量安全。积极探索长效监管机制,出台《*县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整体方案》、《关于做好全县生猪屠宰场撤并工作的实施意见》、《*县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等政策文件。并与各镇签订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监督责任书,与定点屠宰企业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依托我县及周边的大型屠宰企业和食品配送中心,建立肉食品配送营销体系。8月份,根据国务院和省、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牵头工商、公安、农经等部门组建肉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合稽查队伍,重点整治县城魏塘镇区域及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排查生猪私宰窝点,经过4个月高强度的集中治理,成效显著。目前,县城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100%,乡镇达到96%。

(十)以作风建设年为契机,打造群众满意机关

1、进一步转变作风。以“作风建设年”暨“创业创新创优争一流”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项目推进年”活动、“三评创”活动。全面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监管机制,修订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下发文件抓好落实。20*年被评为全省经贸工作先进单位;被授予县级年度“群众满意机关”称号,审批中心经贸窗口被授予“群众满意服务窗口”称号。

2、深入学习和调研。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积极组织干部进课堂,从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切实把理论学习摆在首位,认真落实“一把手”责任制,精心组织实施,做到每月学习一次的制度,确保理论学习落到实处。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讨论,通过集中学习、自学、展开专题讲座会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了在经贸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基层抓调研。今年全局完成了题为《关于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园加快产业集聚的调研思考》、《我县家庭工业现状及思考》等13篇调研。

3、履承诺破难题。实施局班子、领导干部、中层干部承诺制度,建立主要难题销号制度,履行承诺、攻克六大难题,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建立局领导和科室联挂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整个活动期间,我局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企业600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近百个。

4、加强队伍建设。在10月份开展了新一轮的中层干部述职评议、竞聘上岗和科室一般干部的双向选择工作。经过推荐自荐、资格审查、民主测评、组织考察、任前公示等环节,产生了新一轮局中层干部。并开展了科室一般干部(职工)的双向选择。这次活动创造了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充分调动了我局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