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委全会讲话

县委全会讲话

各位委员、同志们:

突出发展工业,实现工业经济提速增量,是县第十次党代会形成的共识,也是关乎凤冈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县委经过近半年的酝酿,决定召开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我县工业经济发展问题。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凤冈县委关于加快发展生态工业的决定》,是我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今天上午,海泉同志对《决定》作了一个比较全面、详实的说明,接下来,县人民政府将制定更为具体的实施细则,推进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下面,根据县委常委会集体研究的意见,我讲四点。

一、加快工业发展是本届县委、政府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经过历届县委的艰辛探索和实践,凤冈工业从无到有,艰难跋涉,为推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回顾这些年的发展历程,凤冈工业有过短暂的辉煌,更多的是发展上的长期彷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中央“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方针的指引下,凤冈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年凤冈还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发展全省乡镇企业“图强县”称号,为凤冈工业争得了荣誉,这是广大干部群众不甘守贫困,不甘落后,勇于在这片贫瘠的大地上开荒拓土、勤耕苦作的结果。

进入新的世纪,全国多数地方工业发展如火如荼,而凤冈工业却陷入了发展低谷,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凤冈工业究竟该何去何从?当前,我国已总体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阶段,而我县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尤其是工业“短腿”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到**年,我县的工业总产值还不到3亿,在三次产业结构比中仅占12%的份额。工业始终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最大障碍。因此,对于象凤冈这种农业比重大、人均水平低、经济总量小、运行质量不高的县来说,要尽快改变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现状,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必须在工业上寻求大的突破。只有突出工业发展,才能解决我县经济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提高县域经济运行的质量;只有突出工业发展,做大经济总量,才能提高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长久和可靠的支撑;也只有突出工业发展,才能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城镇化,让农民更多的从“外输”走向“内转”,在凤冈大地上建设属于自己的小康。突出发展工业,已经是凤冈经济建设时不我待、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因此,全县上下务必统一思想,提高对突出工业发展责任感和紧迫感的认识,形成突出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加快工业发展,实现工业经济提速增量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二、工业要发展,必须破除资源局限论的束缚

凤冈工业发展滞后,究其原因,从“现象”和“本质”上试作分析,不难得出结论。从表象上看,不外乎四个方面:一是对工业的狭隘理解。认为发展工业就是开发矿产资源,恰恰凤冈在这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硬件”不够,狭隘的观念弱化了发展工业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于谁都不愿意分管工业;二是因为我县工业底子差、基础弱,发展工业很难有所作为,费力不讨好,不如避而远之,因此才有“谈农业大半天,谈工业一支烟”,长期“重农轻工”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三是急功近利思想在作怪。大家一说发展工业,必然认为是“吹糠见米”的事情,上午撒网,下午就要捞鱼,没有发展的耐性;四是我们长期把农业与工业对立起来看待,殊不知,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工业是农业增加效益的关键力量。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狭隘资源观的不利影响,才真正是让凤冈工业裹足不前的症结所在。什么是资源?凤冈有没有资源?这两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阻碍着我们发展。由于我们长期被资源局限论束缚住了手脚,始终没有探索到一条真正符合凤冈县情实际的工业发展路子,从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认为凤冈与工业“无缘”。狭隘资源观是发展工业的“白内障”,现在是该摘除的时候了。阻碍我们发展的最大敌人往往就是我们自己,往往就是狭隘的自我。

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在认识省情上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比如说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70%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等等,都是实现贵州历史性跨越的优势资源。这是新型资源观的重大突破。按经济学的观点,相对人的需求,资源永远是稀缺的。我想这是指物质形态的资源,其它还有非物质形态的资源。比如有智慧的人,知识、文化、技能、环境都是重要的资源。知识可以认识资源、整合资源、提升资源、利用资源、创造资源。良好的人文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可以聚天下资源为我所用。我们不缺资源,我们缺的是知识;我们不缺资源,缺的是良好的投资环境。增进知识、引智引商、改善环境是我们发展工业的新境界。眼光变了,眼界开阔了,就不再愁没有资源发展。

三、我们的选择是:发展生态工业

在发展凤冈工业的路径选择上,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发展生态工业。县委作出这一战略决策,绝不是头脑发热,更不是好高骛远,而是在对“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战略的丰富和提炼,进一步深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凤冈发展生态工业,既有理论支撑,更有现实基础。

(一)理论支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要做,我们就要做到最好。一个好的运动员,一定会奔金牌而去,我们必须敢想敢为。“想”有底气,这个底气就是我们多年摸爬滚打孕育的绿色基础;“为”有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本次全会作出的加快发展生态工业的决定。发展生态工业既符合科学发展观,更为重要的是,生态工业符合凤冈发展实际。我们既要保住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有没有捷径可走?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发展“三生产业”,其中,生态工业必将扮演重要的角色。这是由生态工业的深刻内涵所决定的:一是它可以全面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二是它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三是它不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四是它不吃子孙饭、断子孙路。因此,只有高起点运作,通过生态工业这样一种循环经济模式,才能够在保证我们绿水青山不被破坏,人的身体健康不受侵害的前提下,既有效避免重走黑色工业“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又可以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以兼顾,实现工业发展与人和自然的高度协调和有机统一,使可持续发展得到保障。应该说,生态工业是工业化发展的最高阶段,代表了工业发展的最好形态,是最科学的工业发展方式。

(二)现实基础。从大的政策背景上看,“十一五”时期,国家、省、市都在倡导新型工业化,减排降耗成为硬性指标,无污染、低能耗的循环型、环保型生态工业是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的发展思路和举措与大的政策背景完全吻合,必将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刚刚结束的省第十次党代会已明确提出要把遵义建成“名烟名酒名茶基地”。省委也出台了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把黔北的凤、湄、余、正、道五县打造成为全省特色的富硒(锌)优质绿茶产业带。省乡企局还将提供2亿元贴息贷款支持,帮助遵义产茶县提升茶叶加工能力,打造知名品牌,推动“黔茶出山”。以茶叶加工为代表的生态工业正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可以预见,项目落户凤冈指日可待,我们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自然环境上看,大自然总是这样公平,它决不厚此薄彼,给我们矿产少些,却使我们生态良好,植被茂盛,林海葱葱,森林覆盖率达53.7%。我们不仅不应该抱怨没有大的资源型工业项目,相反,还应该感恩大自然的赐予,当今社会,生态已经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巨大财富;从人文环境上看,我们的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已经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认识和行动。贵阳医学院的吴建伟博士立志在凤冈实现他的宏大理想,帮助我们发展“三生经济”,主要看中的是我们有一大批把生态当成生命一样珍惜的干部;从发展基础上看,我们的茶叶、大米、油脂等绿色产品加工已经有了可观的前景,产业基地建设加速推进,生态工业的雏形基本形成。我们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杭瑞高速公路已经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明年即将动工,发展的各种条件正逐步得到改善;从经济和社会效益上看,我们发展生态工业,不仅可以富县,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富民,满足老百姓求富的意愿。传统的资源型工业项目,既污染环境,又以损害我们的衣食父母、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现在的一些“大煤大矿”附近农民集体上访的高发态势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将用实践印证:在工业文明中我们处于纵队之尾,不堪重负的大自然已经在向这个纵队发出了“向后转”的指令,我们把握得好就会站在前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

四、我们应该怎样寻求工业发展的突破

《决定》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凤冈要重点发展食品工业、能源工业、建材工业、化工工业、有机农产品前端产业,“十一五”末,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30%以上。目标一旦确定,我们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不出成绩誓不罢休。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拿出敢于跨越发展的勇气和决心,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奋力拼搏,确保我县生态工业在短期取得成效。为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下面,我就当前生态工业发展的相关工作,再作一些阐释和强调。

第一,关于发展规划问题。规划是龙头,有了好的规划,我们工作起来才能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到时什么也没抓住、什么也抓不好。规划生态工业要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要与“三生产业”相结合。我们千万不能就工业谈工业,人为地将生态工业发展片面化、孤立化,必须将生态工业纳入“三生产业”大背景中综合规划,统筹布局。因为,“三生产业”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一个整体,生态工业只是我们实施“三生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二是要与基地相结合。我们的特色是“聚”“散”相依,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关联度大的工业项目,可以通过建立工业园区,实行企业之间的封闭式大循环,实现“三废”的再利用和减量化排放,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在“聚”中创造财富。对于农副产品深加工,我们认为发展花园式、庄园式企业更符合实际。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来可以将基地、企业连为一体,便于管理,减少运行成本,同时在清洁化生产基础上,利用大自然独有的降解功能,确保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二来可以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增加卖点,让游客亲身体验和感受“从田头到加工到食用”的全过程,企业也可以达到宣传的目的,一举两得,通过“散”来延伸产业链,带动各行业发展。黔风公司、仙人岭茶厂实行的“基地+企业+观光旅游”就是最成功的例子。三是要与项目相结合。要始终紧紧抓住项目这个载体。只有项目编制好了,才能引进资金,编项目要舍得花钱,这是“花小钱、找大钱”的最佳捷径。我们要以生态工业发展为切入点,推动“项目兴县”战略取得新进展。工业领导小组要统筹好这项工作,牢牢抓住项目这个工业发展的“牛鼻子”,加强调度和督促实施。发改、经贸、招商等有关部门要把项目编制、立项、推介和引进、实施这个系统工程做好、做实,提高项目发展能力。

第二,关于发展手段问题。市场化手段是我们这些年摸爬滚打积累的宝贵经验。凤冈城镇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茶叶基地建设的迅猛推进,规模茶叶加工企业的引进,无一不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取得的结果,尤其是农业领域的全面开放,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开启了希望之门。发展生态工业,更需要坚持走市场化道路。也只有通过市场化手段,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政府的工作主要是推进市场化进程,让各种经济要素在凤冈自由流动,自由组合,营造相对法治意义上的“自由凤冈”。因此,我们的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按照县委“三化”“五能”的总体要求,不断提高用“市场化”发展工业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关于发展环境问题。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环境立省”战略。环境也是竞争力和生产力。发展生态工业,环境保障很重要。一是要培育政务环境。近年来,我们成功组建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首问责任追究制,凤冈的投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和优化。今后要继续加强软环境治理,从根本上杜绝“吃拿卡要”和“三乱”行为。二是要培育金融环境。当前,急需破解工业企业融资难问题,银行贷不出、企业贷不到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需要认真研究解决。除国家明令禁止的外,金融部门要想方设法支持工业发展,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信贷关系,加大资金投放力度,确保企业运转有序。企业要诚实守信,依法纳税,主动求得帮助。今年情况较好,金融部门对水泥厂、茶叶加工厂的支持力度都比较大,希望继续加大信贷投入。三是要培育生态环境。长远看,较之其他环境而言,生态环境建设更为重要。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证,发展生态工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生态环境建设要着重突出三大工作:①要强势推进基地建设。茶叶、油菜、大米、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都要有一定规模。我们马上召开的茶叶工作会就是要研究每年以4万亩速度推进茶园基地建设的问题,用3-5年时间突破20万亩;②要在绿起来的基础上追求美起来,“十一五”期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的目标丝毫不能动摇;③要深入推进“整脏治乱”、“村庄整治”、“重提菜篮子”等专项行动,扮靓城乡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工业项目引进要严格市场准入,提高环保门槛,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不开发,深加工附加值不高的不开发,这样才能达到发展生态工业、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初衷。

第四、关于发展的标准化问题。怎样保证我们生产的每一个产品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不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标准化就是抓手。按照标准化要求,实行产品从田间到老百姓餐桌的全过程安全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我们生产出来的每一个产品都是环保的,都是为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作贡献的好东西。我们的“凤冠牌”纯菜籽油之所以能够与贵阳“老干妈”联姻,卖出好价钱,人家就是看中我们油的品质。这个品质就是实施标准化的结果。我们的基地建设和管理、认证、产品的加工、品牌的打造等等,都需要以标准化来引领,用标准化进行规范操作。山东寿光的蔬菜之所以成为免检产品出口日本、欧盟,就是因为按照标准化要求,建立了政府、企业以及中介机构“三位一体”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我们也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质监、工商部门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同志们,省委石宗源书记说:“保住青山绿水就是政绩。”那么,变凤冈的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将是我们最大的政绩。建设生态家园,是我们作出的科学选择;发展生态经济,是时代对我们的殷切期盼;壮大生态工业,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的事业光荣而艰辛,任重而道远。实现凤冈41万人民的健康和富有,我们心中充满了浑厚雄壮的力量,问凤冈大地,谁主沉浮?绿色“黄埔”,身逢盛世,如此大任,舍你其谁!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你们既是凤冈的主人,也是历史的主宰,迸发你们的智慧和力量吧!在绿色春风吹拂的凤冈大地上,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子孙的生态工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