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会议讲话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会议讲话材料

同志们:

这次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省、南通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体会议精神,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两个率先进程。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市委常委会专门研究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和实施意见,对开好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围绕全面小康目标,积极实施农民增收五年计划,扎实推进小康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先行工程,农业效益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项目农业建设进程加快,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农村改革迈出新的步伐,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尤其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和农业部门的同志共同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全面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宏伟决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之中,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也是各级干部的重要使命。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塑造新风貌为载体,既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又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既注重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又注重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既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又注重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入手,坚持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速两个率先的重要载体。实现两个率先是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总定位也是通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我市要实现到年在全省江北率先总体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广大农村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如果我市广大农村不能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全市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两个率先的目标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加快新农村建设,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动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激活农村经济发展要素,壮大农业产业规模,加速农民增收步伐,从根本上改变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才能从整体上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通州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农村的事情办好,使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当前,我市农村总体是稳定的,干群关系也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从产业发展层面来看,农业效益偏低,依然是弱势产业。从社会层面来看,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依然是弱势群体。从稳定形势来看,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土地承包、劳资纠纷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健全社会保障救助体系,维护农民权益,缓解社会矛盾,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为构建和谐通州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面临着许多有利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我市经济持续保持强劲增长的良好态势,连续次跻身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行列,连续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强。××年,全市民营经济总量超亿元,财政收入在苏中苏北率先突破亿元,经济发展水平已接近苏南部分县(市)。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超亿元,人均储蓄达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以%以上的速度增长。平潮、金沙、姜灶、张芝山、兴仁等个镇进入全国小城镇综合实力强。这些都为我市建设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五以来,我市加大了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交通出行、信息通讯、环保水利、教育卫生等各项条件大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观。随着苏通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沪通铁路先锋货运物流中心的建成启用,我市的交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尤其是通过小康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先行工程的实施,以川港镇志浩村、兴仁镇徐庄村等为代表的示范先行村,在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农民集居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为我市开展新农村建设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三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前不久,中央、省、南通市先后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对新农村建设进行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文件,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环境更加优化。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谋划发展、改革创新、维护稳定、凝聚人心和抵御腐败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法治通州、平安通州创建活动持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高,通州已经成为长三角北翼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地方。同时,我市广大农民对建设富民宜居、平安和谐新农村的热情和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渴望,更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内生动力。可以说,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氛围已经形成。我们要充分认识和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加大推进力度,务必使我市新农村建设在今年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在十一五期间有一个较大的进展。

二、科学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

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紧扣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核心,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倡导文明风尚,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把通州建成富民宜居、平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是:以推进小康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先行工程为起点,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着重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组织、塑造新风貌。到年,全市农村总体上达到《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所确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年左右的努力,在全省江北率先建成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需要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在实践中,必须正确把握五条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镇两级政府要积极引导,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动员农民自愿参与,发挥主体作用。二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建设目标切合实际,办法措施切实可行,各项投入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打好基础。三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坚持快规划、稳实施、先试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四是建章立制,规范操作。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形成制度和规范,建立长效机制。五是整体推进,务求实效。要准确理解新农村五个新的科学内涵,统筹协调,科学安排,力求实效。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与推进小康村建设相结合,与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相结合,与农民增收工作相结合,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规划是蓝图可以使农民群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规划是尺子能够使大家知道干什么、怎么干规划又是龙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指南针。

要切实搞好村镇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我市部分农村环境脏乱差、村庄布局小乱散,是新农村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要认真开展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和农民集居点建设。今年,已完成总体规划编制的平潮、石港、二甲、三余等个中心镇和川港等经济重镇,要完成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要达到。十总、四安、西亭、兴东、新联、五甲、海晏、北兴桥等镇年底前要全面完成镇区规划编制,在此基础上,完成个主要街道、重点地段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村庄布点规划,按照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进一步研究调整农民集中居住点的布点、规模、用地范围和界限。金沙、三余、石港、兴仁、兴东、川港、先锋、开发区等先行开展集中居住点规划建设的个镇(区),要尽快确定个集居点,集中力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使集居点规划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其它镇也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选定个农民集中居住点,搞好规划编制和示范建设。市有关部门要设计推广一批经济实用、造型美观、节能节地节材、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宅样式。新村庄建设规划的实施是个长期的过程,各镇发展不平衡,建设的起点有差距,过程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必须从实际出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要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力争到年,全市有%的农户入住集中居住区。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城镇拥有的经济、文化、教育、信息、交通等方面的资源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继续推进小康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先行工程,加快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到年,力争所有村实现通有线电视,用上自来水,村级公路硬化率达到,建成乡村等级公路公里,建成通州城区到各镇的干线公路网。加快河道疏浚和泵站改造,提高灌排能力,疏浚河道公里,改造泵站座。加快土地整理,改造中低产田万亩。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林、牧、渔业及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道路相通、绿树相连、路灯相接、美景相映的现代化新农村。

以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对部分农村环境造成了污染,创造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日渐成为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打造新环境,美化新家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积极开展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三清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一村一清。建立河道疏浚轮浚长效管理制度,做到河底清、水面洁、两岸绿。建立民办保洁站,健全保洁制度。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公共垃圾箱,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实现无害化处理。实行清洁生产,主要农产品基本实行无公害生产,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综合利用秸秆资源,严禁秸秆露天焚烧。以农村绿化为主,把村庄绿化和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鼓励种植常绿阔叶树,绿化美化村庄,改善人居环境。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环节在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当务之急是要培植农村新产业,用新产业支撑新发展,使农民收入实现持续较快增长。

发展新产业一定要根据区域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之路,发展壮大一批支柱产业。各镇要在我市确定的家用纺织品、纺织服装、电子电器、船舶修造及钢结构、食品加工个支柱产业和高科技、电子材料等个产业集群,以及农业内部无公害大米、双低油菜、鲜食果品、设施蔬菜等个产业带建设中,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临近南通主城区的平潮、兴仁等地,要从区位和工业优势出发,走以工兴镇、转移农民、促进增收的发展路子。手工业基础好、民营经济发达的川港、姜灶等地,要依托大市场发展寝饰用品,在壮大区域支柱产业中增加农民收入。有着传统种植习惯的新联、石港、骑岸等地,要走发展特色农业、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把这一板块建成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示范板块。建筑业较发达、外出务工基础较好的东部地区,要组织青壮年农民挂靠建筑企业,开展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

用新产业支撑新发展,必须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城郊型农业,主动适应大中城市农产品需求,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品种结构,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业生产体系。以参与省高效农业规模化百项工程建设为契机,突出抓好畜禽业、水产业、园艺业等重点特色产业的区域优化布局,形成高效蔬菜种植、高效立体种养、畜禽规模养殖、特种水产品养殖四大种养板块。用工作项目化的理念指导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实施项目农业战略,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品牌,达到延伸产业链、开拓产品市场、带动农户致富的效果。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资开发农业,促进农业、农村外部的生产要素参与农业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产业竞争力。力争到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十一五期末,全市年销售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家以上,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家以上。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体系建设,抓好农业重大技术的示范推广和指导服务。大力示范、推广粮食作物新品种、旱作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技术,加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综合效益。力争到年,全市引进、开发、推广重点农业产业化科技成果项以上,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以上。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设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档次。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定认证,大力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鼓励商贸企业、供销合作社、邮政系统和社会力量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形成集农产品收购、运输、储存、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流通业态。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在优势农产品主要产区和重要集散地,发展生猪、蔬菜、花卉、蛋鸡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省外尤其是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建立农产品销售窗口,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以素质教育为依托,培育新农民。培育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要通过培育农民群众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镇容村貌提供人力保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抓好农民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培训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围绕我市产业发展所需,建立一批骨干专业和主导产业培训基地,从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选聘一批科技人员和专家,组成讲师团授课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培训,抓好农村未升学的应届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推进农民素质阳光工程,开展订单培训,将农村劳动力尽可能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依靠二三产业和城镇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力争每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万人,失业人员培训人。同时,对外来的农民工,也要做好培训服务工作,帮助他们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整体素质,尽快融入当地社会。

抓好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针对在家种地、企业上班、外出务工、个体经商、创办企业等不同的农民群体,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对普通农民群体,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以小家的和谐构筑大家的和谐。对发展个体经济、创办民营企业而率先富裕起来的农民骨干,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发家致富,始终走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沿,同时教育他们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报社会,为家乡建设和群众富裕多做贡献。对农村党员干部,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重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和法制意识。同时,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本领,使他们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四)以农村改革为动力,组建新组织。做好三农工作,建设新农村,必须推进改革,鼓励创新。要在扎实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市镇财政体制、土地征使用制度、农村投融资体制等改革的同时,以组建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外部支持农村、农村内生发展的强大动力。

加快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之间差异性明显,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紧紧依托和围绕当地的资源和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突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有效整合龙头企业、能人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和相关部门的力量,形成多模式、网络化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是合作社、行业协会,也可以是股份合作组织和其他合作经济组织,只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就要大胆采用。在组建方式上,可以由专业大户、购销大户、农民经纪人、村干部等牵头兴办,也可以由龙头企业、供销社、村支部等支持兴办。在合作内容上,可以是劳动的合作,技术的合作,也可以是资本的合作。总之,只要能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帮助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都应积极试验和探索。通过努力,力争今后每年新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以上,至年,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全市以上的农户。

提高新经济组织运作水平。市相关部门要围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在资金、税收、信贷、用地、技术、信息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促其健康成长。职能部门要规范管理,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帮助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内部积累和利益分配机制,采取统一购买生产资料优惠让利、保护价收购产品保利、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组织二次返利、统一技术和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增利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得到实惠,增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正确处理好企业利益最大化和农民收益最大化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让农民从加工、贮运、销售等环节获取更多的后续效益,保证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打造合作经济组织品牌。品牌是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和市场化的集中体现,不仅产品需要创造品牌,经济组织也需要创造品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内服务、对外竞争的功能特点,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要着眼发展地方优势产业,特别对经营生猪、果蔬、水产、中药材、蚕丝麻、优质粮油等优势产业的合作经济组织,给予重点引导和扶持,使这些组织成规模,树形象,出名牌。要通过商标注册、绿色认证、专利申请等方式,提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产品的知名度、认同度、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大增长,质量大飞跃,组织化程度大提高。

(五)以和谐社会为载体,塑造新风貌。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要以建设和谐社会为载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尽快转变,塑造农村新风貌。

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各项制度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市开展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全面小康新业绩示范镇、村活动,扎实推进强基工程。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村民依法自治,实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推进农村基层的政治民主化。到年,力争全市的村(社区)达到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标准。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尽快建立有农村特色,适合基层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形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公民道德风尚。加强人民调解网络建设,提高矛盾纠纷调处率和成功率。深入推进平安通州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到年,力争全市所有的村(居)达到平安村(居)标准,人民群众社会治安安全感普遍上升。

积极倡导新风尚。弘扬和实践三创精神、新时期通州城市精神,使自信、包容、求实、创造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追求。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开展星级文明户、全面小康户评比,形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开展各种宣讲和实践活动,大力倡导勤俭持家、团结邻里、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要引导广大农民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生活行为,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和村容整洁,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引导每一位村民都从身边事做起,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将我市农村建成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彰显田园风格的美好家园。以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为导向,引导农民群众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快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利用各种节庆、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重视发展风筝、京剧、绣品、蓝印花布等通州地方特色文化,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人、名品。到年,全市新增特色文化村个。重视做好基层宗教工作,弘扬宗教文化的有利因素,发挥宗教界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三、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种美好的时代福音。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委、南通市委的部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造福农民。

一要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干部,重点在基层。我们要牢固树立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从心底里把农业作为我们的生存产业,把农民作为我们的衣食父母,把农村作为我们的共同家园,带着强烈的感情和责任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为加强领导,市里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各镇各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规划,做好具体部署,推进工作落实。要以正在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投身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要因势利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使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标、任务、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新闻媒体要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各镇各部门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在全市上下形成人人关心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社会各方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社会资源,形成合力,统筹推进。要整合政策资源,认真落实中央、省、南通市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我市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扶持政策,尤其要落实好农村路桥建设、义务教育、合作医疗、技能培训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要整合建设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并整合各项涉农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各镇也要相应安排配套资金予以保障。有关部门在制订工作计划、安排建设项目时要向农村倾斜,对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要优先规划、优先立项、优先实施。要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精心编制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要按照经营村庄的理念,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市信用合作联社等各类金融机构要调整信贷投放结构,加强对高效农业发展、农民培训创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各镇、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勇于创新,善于探索,敢于突破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研究一切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办法措施,尤其要探索促进土地流转、落实集中居住建房用地的新办法。要通过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方式,动员和组织农民积极投身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投工投劳,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要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按照市指导、镇主抓、村实施的原则,建立逐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落实全市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尽快明确市直各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和任务。各镇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采用项目管理的办法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为一个个项目,逐个落实到位。各村(居)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主体,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建立市领导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制度和市直各部门结对共建制度,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问题。适时召开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推动这项工作有序开展。建立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机制,列入各镇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同志们,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锐意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细致的工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全市两个率先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