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作业的创新

语文作业的创新

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的探讨

35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这段话至今仍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课内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多学的很大一部分应该在课外去实现,结合语文教改研究性学习的精神,作业的布置就更要体现出实效性、创新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研究性学习的补充和拓展。华东师大二附中语文教研组对于作业的解释是这样的“通过长期的、大量的、平凡的研究训练,让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批评的意识、独立的精神,以及相应的合作能力和实践习惯”。我认为这个解释很有道理。语文作业的布置可以多样化,例如给课文画插图、尝试诗词的创作、创作童话,寓言、作家作品比较研究、甚至摄影等等。我在上了《周亚夫军细柳》、《小石潭记》两篇文言文后,都布置了给课文画插图的作业,学生在构思、创作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绘画的内容,更要对画面的整体协调负责,而且绘画中要充分考证当时的历史背景(包括哪个朝代、当时的服饰、兵器、马车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和研究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从而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表达能力的提高。在上视听单元的时候,我布置了摄影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书本上提到的电影分镜头的方法,为学校的喷水池拍摄5分钟的短片。学生创造性的策划让我这个老师大跌眼镜,在课堂上播放的时候,学生的反映非常热烈,有一部片子获得了95%的支持率。

我一直以为,课外知识的获得方法应从课内传授的技能转化而来。没有课内技能与知识的传授,就直接进入实际的操作过程容易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出现误区。所以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最终让学生实现主动地“参与性学习”,它表现为主动地参与课本知识的学习,主动地参与课外知识的探讨,以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现在有些学生在确定自己研究性计划的时候容易犯选题过大,过深的毛病,比如研究“鲁迅”、研究“红楼梦”等。在这里教师的指导就尤为重要了,我主张一切从课内入手,以课内为基点,逐步向课外延伸。初二年级上半学期有一篇自读课文《香港海洋公园》,全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交替的游览顺序,非常清晰地介绍了海洋公园的特色,是一篇游记类的好文章。在作业的布置上我花了一番脑筋,既要学生知道游记的空间感,又要学生体会一种参观的次序感,怎样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呢?最后我布置了一项这样的作业:假如有一支外省市的教育参观团来我校参观,请你为他们设计好参观线路并用图表示。学生们特意利用中午的时间,自己先在校园内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对照校门口树立的校园平面示意图,设计自己心目中的最佳路线,最后画在纸上形成图文并茂的作品。

最近有关专家曾发出这样善意的呼告:“语文,不需要哗众取宠的新潮!不需要华而不实的热闹!不需要空中楼阁的能力!”为此,我想通过作业的设计和创新迈出语文教改坚实的一步。(董亮)

单位:上海市梅陇中学丹巴路1588号2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