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粮食流通发展规划工作规定

粮食流通发展规划工作规定

(一)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现状

时期,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安全。各级粮食部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粮食危机以及自然灾害多发等多重困难,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有利于发展粮食生产、有利于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有利于粮食安全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积极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在加强粮食行业建设,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保证了粮食供应和市场稳定,确保了全市粮食安全,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绩斐然。国有粮食企业通过改发展,顺利实现了从“计划主渠道”到“市场主渠道”的转轨,全市初步建立了粮食购销市场化、市场主体多元化的粮食流通新体制。长期困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老人、老粮、老账”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全市共分流安置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5233名,从企业剥离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3.98亿元,化解经营性粮食债务本息7.28亿元,并采取逐步销售或一次性作价处理的办法消化了全部“老粮”。全市原有的101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通过重组改制,新组建粮食购销企业32户,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机构,明晰了产权,建立了新的劳动用工、收入分配等制度,大力开展粮食购销活动,多种经营百花齐放,扭转了经营亏损局面,企业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累计盈利886万元。

——粮食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我市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全面建立,到年底,市、县两级都建立了粮食储备,储备规模较“十五”大幅度增长。修订了《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制定了《市市级成品储备粮油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严格审定承储企业,定期开展检查,地方储备粮油管理逐步实现了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和规模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库存粮食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质量完好,数量准确,粮情稳定,“一符四无”粮仓连年达100%,科学保粮率达95%以上。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市县两级均制定出台了《粮食应急预案》及《实施意见》,制定了《市市级储备粮应急动用实施方案》;建立了粮油应急加工体系,筛选确定老牛、祥和、大新等11户企业为全市粮食应急加工企业,确定应急运力企业68户,明确了职责任务,夯实了责任;健全了应急供应网络体系,全市共建立粮油应急供应网点60个,创建“放心粮油店”27个;建立了粮食流通预警机制,全市10个粮油价格信息监测点定期及时报送粮油市场动态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全市粮食应急工作经历了年汶川特大地震和年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检验,两次共加工运送救灾面粉8190吨,粮食应急预案和应急成品储备粮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了灾民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宏观调控机制日臻完善。期间,我市粮食系统进一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建立健全了粮食储备体系,保证了粮食市场供应,保持了粮食价格基本稳定。粮食购销和区域产销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了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经联会粮油协作分会第22届年会,组织企业参加国内粮食购销协作洽谈会、展交会、博览会等,促进了粮食购销,实现了信息共享、合作共赢的协作目标,确保了全市粮食总量基本平衡。通过加强对各种收购主体的收购资格、收购价格、粮食质量等监管,广泛开展“诚信服务、文明购粮”竞赛活动,积极推进粮食“订单收购”工作,全市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粮食474.98万吨,销售粮食719.57万吨,帮助农民增收9亿多元。

——流通市场监管和依法行政扎实有效。市、县粮食管理部门不断推进粮食执法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粮食流通管理,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目前,粮食监督检查、粮油质量检测、市场监测预警、信息统计等工作体系基本建成,全市70多名行政执法人员通过培训取得了执法资格,工作运转转正常。在执行粮食收购许可证制度方面,全市累计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228户,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55户,民营企业65户,个体工商户108户。在粮食流通市场监管方面,与工商、物价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监督检查活动,粮食行政执法1108次,出动执法人员5780人,检查经营者6032人,加大了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管,有力地维护了粮食流通秩序。在粮食库存和质量监管方面,开展了粮食清仓查库和粮食库存专项检查,建立了粮食质量档案,对收获的主要粮食品种质量进行了调查和品质测报,对救灾粮和军粮供应、夏秋粮收购市场、粮油质量安全、市级储备粮管理等工作进行专项了检查。监督检查工作获得了全国监督检查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监督检查机构建设先进单位。五年间,我们积极筹建了国家粮食局认可的区域性粮油质量检测机构,争取国家和省上投入300多万元,完成了市粮油检测站搬迁、仪器设备配置等,经过国家粮食局专家组验收通过,市粮油检测站粮油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初具规模,成为第一批国家粮食局授权的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市级质检机构前列。

——粮食流通产业取得新发展。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服务于“三农”工作,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指导监督和协调服务职能,积极培育壮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促进了全市粮食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抓住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支持经济发展的机遇,积极筹划粮食现代物流、粮食仓储设施、食用油仓储及物流设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等四大类117个项目,完成了19个项目的备案、环境评估、规划定点、土地预审等资料的准备工作,编制了4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个项目《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报送了12个国债资金建设项目;8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6714万元,引进和争取资金9924万元。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一批粮油仓储设施、粮食现代物流、粮食批发市场等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等项目建成投运。二是粮油加工业发展迅速。到年底,全市纳入统计范围内的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20户,年产销率在95%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其中,小麦粉加工企业为14户,生产能力为年加工小麦100.38万吨,特别是专用面粉生产能力在全省首屈一指;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2户,生产能力为年加工油料5.50万吨,年精炼油脂8750吨;玉米加工企业2户,生产能力为年处理玉米58.63万吨;粮食食品加工企业2户,生产能力为年产食品6.73万吨。年,全市规模以上的14户面粉加工企业实际使用小麦79.44万吨,生产面粉57.38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6.67亿元;两户油脂生产企业实际处理油料5.09万吨,生产油脂1.78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09亿元。这些面粉和油脂加工企业已经逐步形成了20多个品种的系列产品和一批名优产品。三是“放心粮油”工程积极推进,全系统“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进校园等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30个粮油产品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为“放心面”和“放心油”,市军粮公司经营部被授予“粮油销售放心店”。四是重点粮食流通企业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目前,全市已有6户企业被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审定为重点支持的粮油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4户企业还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8户粮食加工企业被确定为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户企业被确定为全市粮食流通重点企业,在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五是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效果显著。截至年底,全市共为28020户农户配置了标准化储粮装具,为实施农户增收1440多万元。六是成立了市粮食行业协会,加强了行业自律,促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的协调健康发展。

(二)粮食流通产业的主要问题

以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退耕还林(草)政策的落实,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阜丰生物有限公司等大型粮食转化企业的入驻,我市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粮食产供销状况发生了重大转变。全市粮食供需由以前的丰年有余、灾年偏紧、基本自给、供需平衡,转变为需求出现缺口且逐年扩大、调进大幅增加、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需要区外净调入弥补我市区域粮食平衡缺口。期间,全市粮食产销矛盾及缺口状况愈加突出(见下图)。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71.5万吨,总消费194.9万吨,净缺口23.4万吨;当年从区外购进110.1万吨,销往区外85.8万吨,净购进24.3万吨,满足了供需平衡需要。

上世纪末之前,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600万亩左右,新世纪以来,粮食播种面积降幅较大。期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下降到530-600万亩之间,年为536.3万亩。虽然期间粮食连年丰收,年粮食总产量平均在165万吨左右,年达到了171.2万吨、年达到了171.5万吨的历史最好水平,但随着粮食消费量的刚性增长和粮食播种面积的逐年减少,粮食生产能力后劲不足且呈现下降趋势,全市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供需平衡的对外依赖性逐年扩大,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