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工程意见

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工程意见

为全面加快我县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经济优势,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实施山湖工程推进绿色生态建设的若干实施意见》,特制定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发展全局,遵循省委提出的“大力发展以绿色食品为主的食品工业”的发展思路,围绕建设“绿色生态”战略目标,坚持“希望在山、潜力在水、后劲在畜、重点在田、出路在工”(以下简称“五在”)治农方针,按照“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技化”(以下简称“五化”)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开发一批县域地方特色的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创建一批规模化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主导品牌。

二、发展目标

(一)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发展规模:到“十一五”期末,全县绿色食品达到50个、有机产品总数超过100个;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在加快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发展的同时,着力打造县绿色农业模式。

(二)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扩大规模,提高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供给率和覆盖率;发展一批运行规范、联结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力争到“十一五”期末,我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3个,进一步把我县“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好,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环境监测面积(含山林、水面、耕地)覆盖全县。

(三)绿色食品、有机产品龙头企业:结合“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壮大一批加工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知名品牌。重点培育绿色食品、有机产品龙头企业远泉集团实现年产值5亿元,培育龙头企业恩泉油脂、盛水集团销售收入超亿元,培育3家以上超5000万元绿色食品、有机产品龙头企业。

三、发展重点

围绕着“五在”和“五化”,高标准建设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粮食、植物油、茶叶、果蔬、水产、竹笋、畜禽蜂及传统休闲食品八大产业。

(一)粮食

粮食产业要在稳定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和单产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标准化种植面积,大力推行绿色化。按照“重点在田”和“基地规模化”的要求,稳定提高清水、湖村、枫岭头、石人、郑坊、煌固、茶亭、董团、尊桥、皂头、田墩等17个镇(乡)全国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水平,进一步扩大基地创建规模。以绿香米业有限公司、红鹰粮油有限公司和市洪亨米厂等为龙头,做大做强绿色食品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延伸加工产业链,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力争绿色食品大米产品新增20个,产量达到10万吨,产值2亿元;建设好“县全国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环境监测面积近28万亩,绿色食品稻谷产量16万吨。

(二)植物油

发挥油茶资源大县优势,按照“希望在山”和“投入科技化”的要求,立足现有75.6万亩油茶林,以湖村、清水、望仙、华坛山、煌固、石狮、枫岭头镇(乡)为重点区域,加快高产油茶基地建设,以恩泉、山之源等茶油品牌为核心,开发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木本茶油,延伸油茶产业加工链条,开发食用茶油、皂素、医药、美容、生物质能等产品。力争到“十一五”期末,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油茶基地建设成全国绿色食品油茶标准化生产基地、环境监测面积达到76万亩,茶籽产量2万吨,茶油产量0.6万吨,产值1.5亿元,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培育恩泉油脂有限公司企业产值超亿元,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新开发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茶油产品总数达到15个。

(三)茶叶类

镇(乡)为重点区域,通过品种改良,开发有机绿茶、绿色食品绿茶;建立绿色、有机茶基地及示范区2个,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茶园面积达到5万亩,继续做大做强茗龙、远泉牌仙姑龙翠、白眉茶等品牌,发展绿色、有机茶产品总数达到15个,产值超亿元。

(四)果蔬

按照“生产标准化”的要求,突出劳动密集型,不断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发展绿色果蔬类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

1、果品:开发有地方特色的名优果品,通过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使之达到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标准要求;以花厅、田墩、铁山、应家等镇(乡)为核心区域,重点发展绿色食品金标柚、信红柑、早熟梨、铁山杨梅等资源优势品种;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发果品生物保鲜技术,提高果品精深加工水平,提高商品化率。到“十一五”期末,新增绿色食品果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3个,绿色食品果品生产基地监测面积达到5万亩,其中绿色食品金标柚面积达到1万亩,开发绿色食品果品产品5个,绿色食品果品食物总产量达5万吨,产值1亿元;做大做强金标柚、早熟梨、铁山杨梅等果品品牌。

2、蔬菜:以皂头、茶亭、枫岭头、石狮、郑坊、上泸等镇(乡)为重点区域,建立优质蔬菜种植基地,实现标准化生产,为沿海发达城市和周边城市提供优质、安全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蔬菜。提高蔬菜深加工技术,加快发展蔬菜罐头、速冻菜、脱水菜、蔬菜汁、蔬菜粉等蔬菜加工产品,提高蔬菜附加值。到“十一五”期末,建立绿色食品蔬菜基地2-3个,面积10万亩,产量30万吨,开发绿色食品蔬菜及加工系列产品20个。

(五)水产

按照“潜力在水”的要求,结合“一村一品”工程建设,重点使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水产品转化为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如盛水草鱼、田生泥鳅等,以董团、尊桥、五府山、湖村、煌固等镇(乡)为中心,将地方特色水产品逐步转化为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完善配套支撑体系,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水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到“十一五”期末,新增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水产养殖标准化生产基地1-2个,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水产养殖基地面积达8万亩,全县水面环境监测面积9万亩,开发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20个,产量1.5万吨,产值1亿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

(六)竹笋

以五府山、华坛山、铁山、望仙、清水、四十八等镇(乡)规模种植区域为重点,建立全国绿色食品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产量,开发笋竹两用林,按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生产组织竹笋制品生产加工,积极培植龙头企业。开发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竹笋及其制品10个,产量2万吨,产值5000万元,出口创汇800万美元;笋竹两用林环境监测面积达32万亩。

(七)畜、禽、蜂

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养殖业类产品的开发要突出生猪、家禽和蜂产品三大重点,进一步提高绿色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

1、生猪。要在稳定存栏数,增加出栏数,加速猪群流转,减少面源污染,提高综合效益过程中,全面加快绿色化进程,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生猪业,积极开发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猪肉,推广生猪优良品种,抓好品种改良,调整养殖结构,全面实施区域布局化、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服务。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促成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的转变,发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生猪养殖;二是积极推广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生猪养殖技术、母猪繁殖防治、饲草栽培等实用技术,从源头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技术、种源、制度上保证绿色(有机)猪肉产品的顺利开发与生产;三是重点发展绿色(有机)猪肉制品加工业。以罗桥、尊桥、董团、清水、旭日、石狮等8个镇(乡、街道)为健康养殖示范区,率先开发出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猪肉;力争至“十一五”期末,开发绿色食品猪肉取得突破,年出栏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生猪1.5万头,为开发绿色食品畜禽产品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2、禽类。按照“品种特色化”要求,重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家禽品种。以地方麻鸡、三黄鸡、乌鸡为依托,形成以旭日、罗桥、田墩等为中心的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肉鸡基地。到“十一五”期末,力争开发绿色食品家禽取得突破,新开发产品3个,产值5000万元。

3、蜂产品类。以五府山等10镇(乡、街道)中蜂养殖基地为依托,建立蜂产品加工企业。到“十一五”期末,养殖规模10万群,产值1亿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开发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蜂产品10个,开创我县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蜂产品新局面。

(八)休闲食品

继续支持红叶食品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开发出更多更优的产品投入市场。到“十一五”期末,力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量达到3000吨,产值5000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加快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的发展是推进农业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是推进农业生产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和提升人们生活文明的需要,也是满足食物市场多元化。提高我县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外向型经济的需要。全县各镇(乡、街道)要增强认识,形成合力,把发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紧抓好。

(二)加强领导,落实政策,科学发展

县成立发展绿色(有机)产品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工程”的实施,各镇(乡、街道)要从构建绿色生态县的大局出发,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成立相应机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面推进“工程”的八大产业的生产力布局,真正做到工作有领导、规划有目标、实施有重点、机制有创新、行动有措施。

县财政从今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作为“全国绿色食品的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经费。并继续实行如信贷、税收、出口退税等政策,继续执行对获得绿色(有机)产品每个奖励5000元和企业税收返还优惠政策。要强化队伍,加强对内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工作督查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培养出一支懂业务、会管理的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管理队伍。

(三)增加投入,扶持龙头,推进产业化

从今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将从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及县财政配套的资金集中用于支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主导产品的开发,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生产基地的创建,绿色食品、有机产品龙头企业的壮大,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主导品牌的培育,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主导产业的形成及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监管体系的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创新。重点扶持一批具备一定竞争能力的优势加工企业;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知名品牌,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增大对基地的拉动作用。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农业项目资金要重点支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资金、技术、设备、技术和人才,以投入促发展。

(四)加大宣传,依法监管,提升公信力

要广泛宣传绿色食品知识,提高绿色食品知识面,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同时,要坚持开发与监管并重的原则,进一步提升依法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能力,形成依法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合力。要努力探索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依法管理的工作体系、工作机制、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全县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全程质量监管制度、政府有效监管制度和监管工作机制,实现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的监管由“行业自律向依法监管”真正转变。要不定期地开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专项检查工作,深入绿色食品企业的生产基地和加工场所进行检查、指导;农业、工商、质监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市场清理整顿,加强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市场监管,采取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对假冒伪劣产品,坚决予以打击,规范生产行为,维护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市场的良好秩序;积极协助上级对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年度抽检工作,保障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质量和信誉,提升其公信力。

(五)创新科技,培养人才,构筑支撑体系

要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启动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专业人才队伍培训工程,搞好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技术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和培养各类人才,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和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政策环境和用人机制,加速人才资源市场优化配置进程,完善人才中介服务系统和人才市场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用人制度,形成服务和支撑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发展的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各地要结合实际,重点培养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销售人才;结合“阳光工程”、农民技术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通过科技创新与人才的培养,共同谋求绿色食品、有机产品事业发展。

(六)健全考核机制

要将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开发与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各级领导重视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开发与管理工作,形成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加大对各镇(乡、街道)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及先进个人的奖励力度,落实奖励措施,提高奖励标准,通过经济、行政手段,确保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