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财政局财政计划市

财政局财政计划市

根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确定20*年全市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收入增长体系;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确保生存性、政策性支出,加大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和科技创新等重点投入;运用各种政策手段支持企业发展,重点搞好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加强财政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上述要求,我们拟定了20*年全市财政预算草案。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算277210万元,增长9%。收入分征管部门情况为:国税局负责征收32900万元,增长12%。地税局负责征收118360万元,增长16%。财政局负责征收31330万元,增长17%。国土资源局负责征收94620万元,可比口径增长12%,其中土地出让纯收益20000万元。

20*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安排345637万元,其中灶内支出293857万元,增长6.26%。财政支出主要项目情况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680万元,可比口径增长2.7%。公共安全及国防支出11465万元,可比口径增长6.7%。教科文卫支出73440万元,可比口径增长10.5%,其中市级教育专项投入3677万元,增长45.9%;市级卫生专项投入3085万元,增长21.45%;市级科技三项费项目投入3530万元,增长33.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4705万元,可比口径增长12.3%,其中市级社会保障和民生体系建设投入12247万元,增长19.5%。环境保护支出2940万元,可比口径增长7.1%,其中市级环境生态治理及节能减排体系建设投入1493万元,增长16.2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80312万元,可比口径与上年持平。农林水事务支出32100万元,可比口径增长11.9%,其中市级农村改革发展体系建设投入15495万元,增长37.1%。交通运输支出39275万元,可比口径增长6.9%。电力信息及粮油储备金融等事务支出3430万元,可比口径增长6.1%。其他支出3290万元,可比口径增长5.3%。

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上述收支安排是平衡的,预算执行过程中,除国家收支政策发生变动和上级专款到位后,部分收支预算将作适当调整外,一般不再变动,如需调整,届时将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汇报。为实现上述目标,完成收支任务,20*年,我们将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收入增长机制,着力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把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作为财政工作的核心,建立增长稳定、结构优化、调节有力的地方财政收入体系。一是继续推进社会综合治税。严格落实税收征管责任制,严肃征管纪律,完善税源控管体系,把应该纳入税收管理的应税项目全部纳入税收管理。认真研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增值税转型改革、取消行政性收费对财税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确保重点骨干企业税收的稳定增长。二是积极挖掘政策增收潜力。鼓励工业企业主辅业分离,引进能给地方带来更多税收的第三产业项目,增加地方级税收。积极发展总部经济,通过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引导在我市经营的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在我市注册登记、核算纳税。认真研究新企业所得税法,争取我市范围内的外地非法人机构在我市注册法人、就地纳税。三是全面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强化非税收入所有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的法制意识,完善收入统一管、支出捆着花的综合预算管理模式,对非税收入实行全口径管理,健全覆盖非税收入全过程的监督体系。

(二)加强惠民政策倾斜,着力提高民生建设水平。要继续把民生放在财政保障的首位,坚定不移地落实市委、市政府为人民群众承诺的十件实事,财政资金重点用于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项民生政策。一是医疗卫生保障实现量的增加。城乡医疗保障水平要实现新的突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补助标准达到100元,比上年提高20元,高出威海市平均水平10元,报销封顶线从3万元提高到4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达到80%以上,实现威海市的领先水平,全年用于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的支出比上年增加2250万元。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支出,重点向城市社区、镇卫生院、农村中心卫生室倾斜,建设4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将镇卫生院防保人员经费纳入财政管理,全年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支出比上年增加1061万元。新增支出500万元,将抚恤定补优抚对象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二是社会救助保障实现面的延伸。在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的基础上,将农村低保标准由年1000元提高到120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月300元提高到330元。要把养老保险向农村全面延伸,新增支出552万元,在威海县级市率先进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并将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处的经费纳入财政全额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完整,逐步实现养老保险的城乡全面覆盖。新增支出1000万元,实施城乡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保持我市教育基础设施的优势地位。要实现城市居民社会保障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提升,城市建设资金逐步向民生保障倾斜,安排1亿元的城建资金,重点用于城市居民区的道路、排水管道、路灯、群众性文体娱乐场所等设施的改造,并新增支出280万元,用于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使人民群众切身体验到城市建设带来的实惠。财政资金的投入要更加关注困难群体,安排180万元,用于残疾群体保障。加大失地农民生活补助、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低保户住房货币化补贴以及城乡医疗、教育、住房三项救助的投入,各种社会救助资金比上年增加291万元。新增支出100万元改扩建老年大学,为老干部安享幸福、发挥余热搭建平台。三是劳动就业保障实现质的突破。要把促进和扩大就业作为社会保障新的重点予以扶持,新增支出270万元,落实灵活就业人员政策性补贴。积极实施城乡就业援助工程,健全就业培训和创业服务体系。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职业技能培训财政补贴等多项措施,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就业问题。贯彻落实财政部等三部委《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通过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扩大就业。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围绕各级新出台的惠农政策,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提高财政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支出。一是全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安排资金3100万元,继续对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要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农产品认证奖励、森林生态保护、农业综合治理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在农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全年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资金投入比上年增加415万元。二是全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要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最关键就是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沼气及网点配套建设、自来水更新改造、饮水安全保障、农村厕所改造,这些支出比上年增加260万元。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逐步构筑起辐射半径1.5公里的农村社区服务网络,对100个重点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予以补助,全年用于社区建设和环境改造的资金达1000万元,比上年增加600万元。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全民体育健身工程。三是全力增加农民现金收入。财政补贴是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安排资金13680万元,大力提高成品油价格补贴、粮食直补、能繁母猪补贴、良种补贴、粮食种植保险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的标准,这些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的资金比上年增加8900万元。安排资金900万元,采取贴息、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民群众奔康致富。鼓励和支持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对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显著、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予以奖励。

(四)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调控作用,以财源建设为重点,坚定不移地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一是优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减收让利近亿元,继续暂停征收河道维护费、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全面落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取消74项行政性收费的各项规定。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检查活动,因上级要求或政策规定确需检查的,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同步进行,避免多头检查的现象发生,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二是优化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认真贯彻新的增值税、所得税条例,落实好增值税转型抵扣、科技研发免税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扶持和鼓励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结合财政职能特点,逐步建立企业纳税、增加投入、节能减排、品牌建设、上市融资、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现代服务业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等财税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三是优化企业发展的资金环境。要围绕我市的三大主导产业和能源石化产业、现代服务业、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市级财政重点加大科技三项费投入,财政直接补贴补助资金、落实优惠政策资金1亿多元,用于落实市政府扶持和鼓励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同时要综合运用财政支出、财政补贴、财政贴息、转移支付、政府融资等多种政策工具,促进企业特别是百户纳税重点企业发展。要把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我市财政工作紧密结合,研究政策导向,积极为我市企业争取更多的上级财政专项资金。

(五)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着力规范财经工作秩序。按照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以加强管理和推进改革为手段,形成更加规范有序的财经工作秩序。一是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20*年,全市选择71个预算单位,逐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各类财政资金的支付实行网上实时管理。二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正确处理好宏观减税增支与我市增收节支的关系,厉行节约,勤俭理财,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按照定额标准压缩5%,租赁维修费、部门专项支出、政府采购支出,按照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有保有压的原则安排。三是强化财政调控监督手段。严格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公有资产管理,构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监管机制,推进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按照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强化对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转让收入的收缴。认真落实重点项目支出预算评审管理办法,完善投资评审制度体系,拓展评审范围。强化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纪律,重点加强政府采购供应商和机构的管理。四是开展财政管理年活动。20*年,在全市财政系统开展以效益财政、效率财政为主题的财政管理年活动,对各个基础资料数据库进行整合,使基础资料数据库在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工作效能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使收入结构更加合理,资金使用更加高效,管理机制更加健全,自身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能得到更好发挥。

20*年财政工作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人代会会议精神,把握优势,攻坚克难,扎实工作,追求实效,坚定不移地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