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图书资料数字化融合服务模式研究

图书资料数字化融合服务模式研究

摘要:构建图书资料数字化融合服务模式,该服务模式主要包括知识服务(基于图书资料)、个性化服务(基于用户需求)、泛在智能服务(基于移动互联网)、跨媒体服务模式(基于语义)等。该融合服务模式能够将多种图书资料在进行数字化过程中的必要的服务进行融合,具有较强的集成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图书资料数字化;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泛在智能服务

0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式。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现代学习、阅读以及数据化资料保存方式对纸质图书馆、档案馆等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数据库等技术的飞速普及,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与改革已经具备较为扎实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要求越来越高的服务需求又给图书资料的数字化提出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1-2]。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资料数字化进行融合,搭建一种具有高度集成化、较高系统开放性,能够帮助系统用户实现交互且能够兼容多种媒体资源的图书资料数字化融合服务模式,成为当前图书馆、档案馆等实现信息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因此,本文分析当前我国部分数字化图书馆、档案馆的建设现状,构建一种集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泛在智能服务、跨媒体服务模式等为一体的图书资料数字化融合服务模式,旨在为我国未来图书馆、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1图书资料数字化服务模式

1.1现状分析图书资料的数字化,其本质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搭建的虚拟图书馆。目前,我国高校以及公共图书馆基本均配有数字资源库,但是其利用率却始终不高。这种数字资源库的建设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这种较低的使用率一方面形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发挥数字化资源库的应有价值,更无法为资源库的后续优化提供指导[3]。因此,本文对当前图书资料数字化服务模式的问题进行分析,挖掘图书资料数字化服务模式的用户需求,从而构建一种更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新型图书资料数字化服务模式,提高数字资源库的使用率。

1.2用户需求分析

1.2.1多种馆藏内容整合图书馆、档案馆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高的普及性,各馆内藏书、档案种类极为复杂且数量繁多。图书资料的数字化需要将这些分散、复杂、数据量极大的实体书籍、档案等进行数字化编目、建档,以方便人们查阅[4]。然而,如今的图书资料数字化融合服务多以各文化机构自身的馆藏内容为基础,人们在查阅时仅能查阅该馆内所收藏书籍、档案以及资料等,在进行多种资料查阅时往往需要进入多个入口或下载多个软件,较为不便。因此,用户对图书资料数字化服务模式的首要需求是希望该模式下的服务平台能够兼容、整合多文化机构的馆藏内容,方便用户直接进行调阅。

1.2.2个性化需求图书资料数字化服务平台的用户对图书资料、平台功能、检索方式等均具有较大的差异。用户对平台的需求逐渐趋向于个性化、定制化。因此,图书资料数字化服务模式需要接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平台用户的需求进行深度挖掘和评估。根据用户需求展开定制化、个性化的推送服务。

1.2.3移动端使用当前我国大多数图书资料数字化服务平台均为Web端或电脑端,仅有部分高校图书馆提供移动端App服务,如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能提供App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很少[5]。随着用户对手机、Pad等移动端依赖性的不断提升,图书资料数字化服务平台也需要逐步开展移动端App建设,以满足用户对便捷性查阅资料的需求。

1.2.4跨媒体服务随着现代媒体产业的发展,自媒体以及各大媒体平台所提供的各类型文献、资料也渐渐成为图书资料数字化事业中的重要资源。用户对图书资料数字化融合服务的需求,由单纯的图书馆、档案馆馆藏需求升级为多种资源融合的查阅需求。因此,新的图书资料数字化融合服务模式需要满足用户对跨媒体服务的需要,通过一个平台能够同时检索图书馆、档案馆以及不同媒体所提供的资料、信息等。

2图书资料数字化融合服务模式构建

2.1宏观架构图1为本文构建的图书资料数字化融合服务模式宏观架构。这个架构包括基于用户需求分析的四大服务模块:基于实体资源的知识服务模块;基于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模块;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泛在智能服务模块;基于语义的跨媒体服务模块。

2.2模块分析与实现

2.2.1基于实体资源的知识服务模块图2为基于实体资源(如图书馆藏、档案馆藏等)的信息检索和知识服务模块。查询模块是最基础的用户检索功能模块,采用嵌入数字字段的智能关键词联想算法,帮助用户明确查询需求;描述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将用户的关键词、智能关联词汇进行系统可识别的特征描述转化,对用户需求的文字和图像特征进行提取[6];匹配模块则将描述模块转化所得的用户需求文字和图像特征与系统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匹配,按照匹配度的高低在检索结果中进行排序;提取模块则主要功能是从资源库中提取资料,在用户完成付费、验证等程序以后提供给用户。Web端知识服务模块开展信息检索时的部分核心代码如下。在该代码中,用户可以根据关键词进行模糊语义查询,也可以手动描述图书特征,例如作者名、书名等进行查询。显示页面将用户检索结果进行提取并验证,直观地为用户提供各项图书信息,包括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等。

2.2.2基于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模块图3为基于用户需求(如知识内容、服务方式、检索方式等)的个性化服务模块。该模块由3部分构成。①用户模型。基于用户行为特征、检索特征以及资源浏览特征等对用户的需求展开个性化特征收集,利用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技术对用户的特征进行预测[7-9]。②用户兴趣数据库。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全网络数字图书馆、媒体平台等用户的需求进行检索,对不同年龄、性别、学历、专业、工作领域等的用户进行分类,对各个类型用户的主要关注知识点、信息类型等特征进行获取,构建一种基于用户兴趣的数据库。平台将会以这一数据库为基础,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送服务、知识检索方向以及知识内容体系等。③推送引擎。推送引擎即推送服务器,主要为用户推送各种信息、资源,通过主动式服务改变以往依赖用户访问、等待用户检索的被动式服务形态,进一步提升平台的检索率、点击率、使用率等。用户特征收集环节部分核心代码如下。该代码能够实现对图书馆用户工作类型的统计和分析,如果用户没有工作,则职业一栏将会为空。

2.2.3基于移动端的泛在智能服务模块图4为移动端App主页面显示效果。该App主要实现了数字化资料阅读功能(书架),用户可以在书架处查询已经调阅的文献资料等;检索功能(学术搜索),用户通过此入口可以进行文字、图片等的检索;报纸、公开课、视频等泛媒体平台资源调阅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添加功能获取更多其他媒体平台所开放的数字化资源;馆藏查询功能,用户可以从该入口获得包括部分大学以及部分公立图书馆、档案馆的馆藏内容;智能推送模块,该模块在主页面无法体现,能够根据用户的App使用习惯和文献检索经验自动获取用户的需求数据,生成主动式资源推送模式。

2.2.4基于语义的跨媒体服务模块语义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用户获取信息和资源的形式。对于数据化图书馆的用户而言,其需求也已经逐渐由单一的图书馆馆藏、档案馆馆藏内容获取向跨馆、跨媒体的方向转变[10]。图5为基于语义构建的跨媒体服务模块工作流程。首先,在图书资料数据化平台开展服务时,用户向系统提交关键词、图片等检索需求,系统会根据用户的检索需求与数据库中资源进行配比,得到数据库与用户检索需求的匹配度;其次,假如数据库中的资源匹配度较低,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则系统将会通过爬虫对网络上各公开媒体资源库进行检索;最后,对爬取资源进行匹配,按照匹配度高低排序呈现给用户。对稳定的贡献系数,引起可靠性收益C的减小。

3.总结

在微能网渗透率介于0~20%时,提高微能网渗透率后,LLP、NDE、NEE持续降低。逐渐提高微能网可控性后,可靠性指标持续降低,系统表现出更强可靠性。随着微能网可控性提高,可靠性收益提升。当控制成本提高时,微能网对系统可靠性保持相对稳定的贡献系数,引起可靠性收益的减小。

参考文献

[1]刘文霞,杨粤,李征洲,等.考虑多能流传输与热惰性的综合能源系统序贯模拟可靠性评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20,40(7):10-18.

[2]加鹤萍,丁一,宋永华,等.信息物理深度融合背景下综合能源系统可靠性分析评述[J].电网技术,2019,43(1):1-11.

作者:史蓉 单位:西安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