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策略

[摘要]数字化、网络化、碎片化的媒介环境促成00后大学生话语表达具有“观念认知多元、表达方式巧借信息技术、话语风格娱乐化和圈层化”的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带来一定挑战。因此,文章从创新话语介体,提升话语生产与转译创新能力;关注学生主体需求,用真情实意为话语传达赋能;注重议题引导,搭建辐射师生的深度对话平台等维度,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00后大学生;话语表达;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结合,话语的吸引力能够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程度。作为大学校园和网络空间中的主力军,00后大学生的话语表达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新媒体不断发展、多元文化交锋的背景下,0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在网络中受到了冲击,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话语表达体系,这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须进行多维度调整,实施契合00后大学生话语表达特点的引导策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传播力。

一、00后大学生话语表达的特点

当前,00后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学习生活多通过网络进行,他们是网络话语自由表达的体验者和网络流行文化的创造者、引领者,网络与生活的融合,让他们的话语表达变得生动灵敏,也对他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观念认知多元

00后大学生成长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他们眼界开阔、兴趣广泛、思想多元,并在信息传播迅速、透明的互联网环境中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他们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判断信息、验证信息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并在强化“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兼具理性与感性的判断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影响也让00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认同感。此外,他们乐于展示自我、勇于表达观点,在讨论公共话题的同时注重表达自我需求。他们满腔热血,目标明确,追求价值取向上的“务实求真”,高度认同拼搏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也会采取乐观的态度应对压力和挑战。

(二)表达方式巧借信息技术

00后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和应用能力较强,在信息时代,数字产品设备助力00后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进行信息的收集、编辑和活动,进而完成网络话语下的学习交流。虚拟现实、知识付费、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新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00后大学生话语表达的渠道。他们不再局限于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既有方式,还将编程语言、游戏用语等新颖的话语方式应用于日常表达,使话语有了更多元的语义内容和更开放的传达空间。此外,媒介载体垂直小众的趋势和信息交互模式的创新催生了圈层语言,也助推了00后大学生在表达方式上的灵活多变。他们选择媒介的主动性、目的性较强,对信息的筛选更具针对性,且信息获取渠道和技术使用方式日趋稳定,进一步加大了00后大学生话语流动与圈层破壁的可能。00后大学生注重句式结构的标新立异、修辞手法的创新求变、语义内容的丰富扩展,并将人生态度蕴含在自我调侃之中[1]。借助多样的话语表达内容和形式,00后大学生能表达情感诉求,缓解在成长环境中的精神压力。

(三)话语风格娱乐化、圈层化

被广泛使用的媒体语言、圈层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公众议题的严肃性,诙谐有趣、轻松幽默的交际用语分布在娱乐、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并集中体现在以00后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身上。快速捕捉新鲜事物,赋予话题全新内涵,成为00后学生调侃生活和娱乐自我的重要方式。00后大学生在话语表达风格上,呈现明显的网络化、娱乐化、圈层化特点。表情包和网络热词是他们经常使用的社交用语,用表情包进行情绪的具象表达,用网络热词呼应他人,能使他们增加社交情趣、产生群体认同。他们用幽默、吐槽的娱乐外衣包裹严肃的社会话题,并以弹幕等多种形式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表达。此外,他们因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消费方式的不同,以及在选择媒介载体时的差异性,勾勒出群体边界,催生了“圈层社交”。他们强调共鸣,一心一意深耕在目标领域,并逐渐发展成具有一定“排他性”的群体,在形成群体内部认同的同时,创造出属于该群体的沟通方式和话语体系。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困境

高校主要借助课堂教学、校园活动、校内媒介等渠道,通过搭建有效的信息场域和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元的社会思想文化、多样的社会行为选择,给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教育内容分散,话语空间有限

信息化背景下,网络空间的多维话语竞相发展,网络流行话语、二次元话语占据了00后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挤压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空间。为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凝聚力,高校应迅速构建自己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阵地建设上,高校除了结合学校动态自主发声,还会整合各网络平台中的思政内容。但这忽略了各网络平台的特性,高校对网络平台内容进行复制粘贴式的搬移拼合,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内容缺乏深度设计,加之网络内容泛化、针对性不足等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开发、利用并未达到预设目标,这些都影响了思政教育话语传播效果。同时,00后大学生基于自我需求进行网络社交,进而又形成不同的信息圈层。这些圈层往往是他们内心想法和生活写实的聚集地,但由于00后大学生的自我隐蔽心理,“设置分组”“屏蔽教师”等行为时常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学生圈层的有效融合带来阻碍。加上当下信息接受呈现碎片化的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中优势被进一步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达面临很大挑战。

(二)形式方法固化,情感教育缺位

当下,思想政治教育“触网”已成为普遍共识,但传统教育与实际需求的碰撞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教育者与00后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同,0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相对自由,参与社会议题的意愿上涨,但因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舆论进行议评时具有娱乐化特点。而高校教育者在进行话语传达时,常采用学术话语讲道理,传达的风格严肃,内容表达形式较为单一,与00后大学的现实需求脱节,对00后大学喜闻乐见的形式的运用更是有限,导致彼此间的沟通障碍。长此以往,不利于高校思政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效果的实现。00后大学生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差异性较大,情感世界丰富、敏感多变,高校教育者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恰当地融入情感因素,通过关注00后大学生的态度、情绪、信念,激发他们的表达积极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00后大学生的自觉动机,促进00后大学生自我发展。但当下,高校教育者多采用说服型教育方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足,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的被动盲从。另外,网络场景虚拟化的特点,减少了高校教育者表达情感关怀、面对面达成价值认同的机会,为其通过融入感情提升话语传达效果增加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无法建设有效的教育场域,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三)对话场域单一,议题引导力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是一个综合、完整的体系,其表达载体和开展阵地十分丰富,虽然各高校已有意识地将话语传达与实践环节相结合,但文本话语为主、隐性话语不足是目前高校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中的共性问题。一些高校教育者不注重从课堂外挖掘隐性话语资源,缺乏对00后大学生圈层社交特点的系统分析,不能很好地结合大学生的主体需求引入信息技术、丰富思政资源类型,在议题引导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融媒体时代,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充斥在大学生周围,话语主题的设置会影响大学生想什么、如何想。现实中的社会矛盾或理论学习中的思想困惑,也是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密切关注的动态,面对这些复杂敏感的问题,高校教育者要主动加强议题设置,不断加强自身话语引导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话语表达提升策略

(一)创新话语介体,提高话语生产与转译创新能力

与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对话,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础,以接地气的话语消除网络语言差异带来的师生隔阂,是构建良性师生关系、构筑富有生机的教育体系、提升思政话语吸引力的关键步骤[2],而00后大学生学习自主化、生活娱乐化、追求个性化的特点,则为新时代思政教育转换话语风格、调整对话模式提供了参照标准。高校教育者应从00后大学生身边事物寻找生动丰富的话语资源,关注他们话语表达的内容,提炼新鲜的话语元素,并通过学习不同媒介的传播特性,分析他们话语中的符号特征,分析他们话语表达风格的分析模仿中,逐步调整自身话语风格,优化现有表达体系。与此同时,高校教育者在进行话语引导时应控制好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的比重,要用通俗易懂、富有生活化的语言,做好对专业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把“大道理”讲成“好故事”,并通过搜集网络空间中的流行元素和现实生活中的热词热句,完成文本的设计与话语的生产活动,在激发00后大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传递主流声音,真正以“数字化手段、网络化思维、系统化方法”实现对00后大学生的价值引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内在动力与育人生机。

(二)关注学生主体需求,用真情实意为话语传达赋能

关注00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长需要,是高校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教育者要针对00后大学生的兴趣喜好和现实需求重点发力,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与00后大学生个性的契合点。同时,围绕00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高校教育者要在解决00后大学生成长困惑中衔接思政话语,使理论阐释、价值引导与00后大学生的情感走向、生活体验相契合,使自身话语体系逐步实现由抽象到生动、宏观到微观的转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现实问题中的说服力,为增强师生互信亲切度、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建立桥梁,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良性循环发展[3]。情感是提升话语功效、达成价值认同的催化剂,情感缺失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失效。因此,高校教育者要将情感温度融入思政教育,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与00后大学生展开对话,关注他们的认知变化和长远发展,给予00后大学生情感呵护,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富有温度、有情感,打造线上与线下同频共振,学习与教育融为一体,关爱与成长互相促进的坚固阵地。

(三)注重议题引导,搭建辐射师生的深度对话

平台00后大学生积极关注、参与社会话题的同时,也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高校教育者必须立足网络环境,紧握关键时机,通过设置话语主题,做好话语把关、引导学生认识工作。在进行议题设置时,高校教育者要树立师生平等的对话观念,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话语权,并通过改进自身话语表达技巧、丰富话语内容、创设对话语境,唤起大学生自我主体意识,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积极赋能。在此基础上,高校设置话语主题还要联系大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议题引导学生关注,真正将国家、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现实需求相结合,既紧贴热点又找准切入点,做到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纾解大学生心理和思想困惑。圈层社交背景下,高校打破大学生信息隔阂的关键在于整合多媒体资源,将处于关系网中的师生转化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勇敢发声,表达所想。另外,在泛娱乐化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去俗增高”,将思政话语与经典话语资源深度融合,对从中国传统话语中提炼出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进行转化和创新,促进主流理想信念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高校立足00后大学生话语表达特点开展工作,对提升高校思想话语权的传播力有着重要作用。基于目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困境,通过创新话语介体,提升话语生产与转译创新能力;关注学生主体需求,用真情实意为话语传达赋能;注重议题引导,搭建辐射师生的深度对话平台,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素养的关键,也是完善高校思政话语表达和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海建.“00后”大学生网络话语特点及引导[J].高校辅导员,2019(02):44-48.

[2]李紫垠.新媒体时代小众圈层传播的价值探究[J].赤子,2019(25):103-104.

[3]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科学,2015(05):151-157.

作者:蒋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