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浅析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浅析

摘要:在当前的地理课堂中,要想真正落实有效教学,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标准,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灵活运用和融合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传授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保证学生能在积累充足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地理素养。因此,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重视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打造出提高学生能力、满足学生喜好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能在有限的地理课堂教学时间内,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借助教和学的有效互动,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逐步落实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学目标要求,尽可能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益。因此,教师必须始终秉持良好的教学理念,深入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各项能力,并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合作学习、思维导图等方式。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常见问题

(一)教师方面

目前,部分高中地理教师未能真正深入了解和探究新课程标准,没有在第一时间调整教学理念,秉承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去学习和了解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不仅会导致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沉闷和乏味,还会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消磨殆尽,无法让学生积累更多地理知识,形成地理素养。此外,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未能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未能准确定位,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逐渐偏离正确方向,进而影响到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很多高中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在高考中获得较为理想的分数,考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因而格外重视自己的考试成绩。从当前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其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主要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也有部分学校出现不够重视地理学科的情况,未能合理安排课时。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度以及地理成绩的提高,还会对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消极影响。此外,也有部分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出现诸多困难,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地理学科涉及非常多不同类型的知识,包含的范围和内容较广,且这些知识点相对较为细碎和烦琐;另一方面,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意在地理学科中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研究和学习,也未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无法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网络资源、微课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无法构建出一个更加系统和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从目前地理学科的日常教学来看,仍旧有很多教师将教学内容限制在教材中,未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适当拓展和延伸,未能将静态、抽象的地理知识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无法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无法实现知识面和视野的拓展。此外,也有部分教师出现不够重视地理教学的情况,未能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无法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喜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针对以上问题,需要教师及时更新和了解教学理念,深入分析和了解学生,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打造出一个能满足学生需求、激活学生兴趣的高效地理课堂。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地理教师的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好一门学科,与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手段、教学风格、教学理念等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要想保证地理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教师就需要重视自我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认真学习和了解如何设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如何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如何与学生和谐相处。第一,学习和了解全新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今,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地理教师需要紧随这一时代的趋势,积极学习和了解信息技术,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和整理更多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教师能接触和了解更多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也能与其他优秀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最终实现个人能力和素养的提高。第二,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学会和谐相处。无论地理教师是否是学生的班主任,都应当掌握与学生和谐相处的方法和技巧,重视彼此之间的关系。如果学生过于畏惧教师,在上课时就会出现不愿主动回答问题、态度较为消极的情况;如果学生喜欢地理教师,那么在课上课下都能主动学习地理知识,认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因此,地理教师需要适当放低自己的姿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课堂中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带领学生去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文风光,给予学生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当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关注度得到有效提升后,就能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地理知识。此外,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最终阶段,需要地理教师能借助自己的魅力和能力引导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其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生活情境的构建

地理学科涉及较多零碎的知识,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为了让学生能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可根据地理知识构建相应的生活情境,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讲述,借助生活元素、生活场景等拉近学生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既能在课堂中牢牢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始终保持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例如,在教学“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教师就可联系实际生活构建相应的情境。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可利用手机、相机等拍摄本地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并将这些素材整理成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在上课时,教师可先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发现过环境污染问题?你家附近是否存在污染问题?你是怎么看待这些污染问题的?”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之后,教师就可为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的材料,构建出更加具体、形象的生活情境。教师可让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仅能根据实际生活探究地理知识,真正发现实际生活所隐藏的地理知识,还能锻炼思维能力、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地理素养的稳步提升。

(三)重视问题情境的构建

如果学生能在地理课堂中不断活跃自己的思维,尝试利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地理问题,那么学生就能更加顺利地记忆地理知识,还能实现各项能力和素养的同步提高。因此,教师需要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设计一连串的问题,运用问题逐渐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始终保持思考的积极性。同时,这样的方式还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全身心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和分析中。例如,在教学有关洋流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真正掌握该部分知识,教师就可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你知道泰坦尼克号在哪沉没的吗?北极与纽芬兰群岛之间距离较远,那么为何在四月份的纽芬兰群岛附近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冰山呢?”这些问题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再由小组长进行总结归纳。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分析这些问题中隐藏的地理知识,并尝试利用自己积累的知识解决问题,还能与他人进行有效互动交流,发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思维的有效发散。

(四)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

科学技术正在快速发展,教育模式也随之实现不断优化、完善和更新。从当前各个学科的教学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如果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讲解地理知识,就能实现教学效率的自然提升。在地理教材中,很多人文常识和自然现象交融在一起,如果学生在运用知识或复习过程中未能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那么将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考试成绩。此时,教师就需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网络资源,借助更加直观、便于操作的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帮助学生逐渐打造出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在教学有关水循环的内容时,该节课涉及较多的细节知识,并且内容相对较为抽象。此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水循环的动态图,并分层次、分方向地进行多方位分析和研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与水循环相关的知识。教师可利用图解的方式为学生讲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所产生的影响,并加上与之相关的动画,将水循环相关的整个知识体系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根据该节课的知识点从网络上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资料,逐步填充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漏洞,最终构建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五)巧用合作学习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激活,逐渐改变过去较为僵化的教学模式,提倡和应用全新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并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小组,保证学生能始终处于平等互助的良好学习状态,能在和谐、活泼的氛围中学习更多地理知识。例如,在教学“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时,教师就可在该节课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在此次活动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积累的知识确定自己想住的地方,并围绕着自己的观点搜集一些资料,证明自己的想法。学生可在小组中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同时还需要认真聆听他人的想法和观点。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复习和巩固之前曾经学习过的知识,还能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当各小组的学生完成组内互动交流后,需要选出一名代表分析住在市中心和郊区的不同之处以及各自的优劣。之后,教师需要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带领学生整体回顾该节课所积累的地理知识。

(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教师必须要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逐步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切勿在上课时占用过多的课堂学习时间,而是要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知识点,借助听讲座、看视频、查阅学习资料等方式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并带着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来到课堂中进行集中解决。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交流、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真正成为地理课堂的主人翁,牢牢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实现高效学习、有效学习。例如,在教学“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在课下为学生提供微课视频,讲解生态脆弱区的概念、治理等,同时还需为学生准备好完善的预习计划。在课余时间,学生需要认真观看微课视频,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记录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在上课时,教师可先利用提问、知识竞赛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各小组的学生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针对各小组仍旧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进行集中讲解,开展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消化和吸收地理知识。

(七)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

地理学科涉及非常多较为零碎的知识点,如果学生无法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就可能会出现知识点混淆,无法顺利应用所学知识的情况。此时,教师就可在课堂中加入思维导图,借助直观明了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可切实提高地理学习的有效性和整体性,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实现学生地理素养的稳步提升。例如,在复习有关水循环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分析和阅读教材内容,并尝试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水体的构成绘制出来:第一层是水圈,第二层则是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其中陆地水又被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地表水又被分为沼泽水、河流水、土壤水、湖泊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学生需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分析各种水与河流水之间的关系。教师需引导学生从空间分布和形态的角度准确把握水圈的特点,发现水体概念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方式可有效锻炼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出完善的知识网络。教师可列举一些具体的案例,如地下水与黄河的互补,逐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可先为学生展示自己所绘制的简单思维导图,给予学生更多绘制的灵感和想法,之后再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真正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了解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资源观。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地理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明确各项要求,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灵活运用合作学习、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思维导图、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在打造高效地理课堂的同时实现学生地理素养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肖百灵.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研究[J].教育研究(2630-4686),2019(10).

[2]苏生祥.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智力,2020(25).

[3]秀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6).

[4]高艳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4).

作者:张菊秀 单位:甘肃省甘谷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