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浅析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浅析

摘要:为了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成效,使学生形成正确三观,文章首先从基本状况和成因分析两方面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然后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高中;师生互动

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教育不断发展,不管是国家、社会还是家庭都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生处于由青少年步入成年的重要人生阶段,具有强烈的成人感和心理上的开放性[1],因此其思想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个人形成良好三观的关键因素,同时在高中这个关键的人生阶段,思想政治课是高中课程中最具思想素质培育功能的课程,故政治教师应该担负起培育学生思想素质的责任,不只注重知识的讲授,更要重视助推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

高中的思想政治教材分别是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3《文化生活》、必修4《生活与哲学》,以及选修《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换言之,高中三年学生需要学习四本必修教材和四本选修教材。这些教材涵盖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关注经济社会变化发展的习惯,并使其从中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四位一体的教学实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论素质和思想素质的提高,但目前出现了理论知识传授重于思想政治素质培育、整体课堂实效性不足的状况。

(一)基本状况

1.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目前,应试知识传授重于思想素质培育是高中政治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三年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还要学习除思想政治必修课以外的其他课程,且学校对于各门课程都有固定的课时安排,单是必修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讲授就可以用完学校安排的课时,即学校和教师都没有额外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思想政治选修课。由于必修教材中的知识点在高考中占据主导地位,故为了使学生能够在高考中获得良好的成绩,教师在教材知识的传授时间上也有着固定的安排,高一这一年学习《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知识;高二主要学习《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中的知识,同时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般伴随着大量做题和应试技巧的传授;高三一年时间则是复习之前两年的所学知识,准备迎战高考。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主要体现在应试刷题的过程中,并未对学生思想素质培养产生很深的影响。教材中的每一课都与生活紧密相连,与中国共产党的大政方针相连,与我国的法律相连。但是高中政治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把解读教材内容,提升学生应试能力当作目标,且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很好地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其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往往在“灌输”知识点的同时将知识点禁锢在了练习册的试题中,导致学生丧失了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概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教学的内容来源于生活[2],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材中的知识点都体现在了练习册和试卷上,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培育。

2.教学方法运用较为单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且教师主导地位的突出使得讲授法的运用多于其他教学方法。事实上,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创设法、探究法这几类教学方法也是高中政治课堂可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适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对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课堂目标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模式中,讲授法有利于其更好地将知识点传输给学生,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成了目前高中政治课堂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讲授法旨在完成教材内容的讲授,但在学生思想素质培育这方面起到的作用却很小。而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情况两方面来看,案例分析法和情景创设法是两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其中,案例分析法的运用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实际案例来讲解教材知识点,并将社会生活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实际生活的关注程度;情景创设法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让学生置身特定情境学习教材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根据案例中的具体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概言之,单一地运用一种教学方法会使得课堂显得枯燥无趣,无法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也无法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3.课堂思想升华不足。一堂完整的政治课要包含理论知识内容的讲解、时政案例的分析、随堂知识检测,以及思想升华四个方面。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且高中政治课堂中的情感升华主要体现在每一课的结尾部分,这就对教师的时间分配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必修1《经济生活》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例,这个框题主要讲解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更与我国宪法紧密结合。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故教师在讲解这堂课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国企、私企、外企等方面的例子,以帮助学生理解公有制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不同表现形式,但是由于时间问题,教师在讲解企业重要性时会一笔带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是通过不同经济成分创造的经济效益表现出来的,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这些经济效益的基本情况,基于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挖掘不同经济成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不同作用,并且展示我们作为普通公民从中获得了什么,这样可以很自然地让学生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如此,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程度,更能培养学生拥护宪法的责任感。但是由于这个框题内容包含的理论知识较多,且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多,故教师在分配时间时,会更加倾向于理论知识、选择题的技巧和问答题的模板的传授[3],对学生思想进行升华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

(二)成因分析

1.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自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就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学生奋斗的目标,而在当代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致力于寻找方法以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高考成绩依旧是考查高中学生能否进入大学的重要标准。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从学校到教师,从教师到家长都格外重视学生的课业成绩。除新高考地区外,我国目前的高考体制都以750分为满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的总分分别为150分,而文科或理科的三门课程满分均为100分。政治作为文科生高考的必考科目,在整个高考中的占比为约为13%。就政治单个科目来说,经济、政治、文化及哲学四个部分的内容也有不同的占比,目前的高考政治试卷中,经济生活、哲学生活两方面的内容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政治生活,最后是文化生活,故以高考所占分数比重为基准,教材知识在高考中的占比也会成为教师课堂时间分配的“指挥棒”,导致教师在分配课堂时间的时候,更加倾向于分数多的知识部分,这样一方面导致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深浅不一;另一方面则会导致上文中所阐述到的课堂情感升华不足等问题。

2.评估体系不完善。学校对于学生和教师的评估体系是以成绩为主导的,对学生的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的评估占比不大。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校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估囿于学生成绩的好坏,这就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成了“灌输者”和“被灌输者”的关系,久而久之,教师会丧失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培育的积极性,甚至为了得到一个好的评估结果会把教学时间都放在理论知识和应试技巧的“灌输”上,从而导致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不足。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校是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培育的大环境,但是这个大环境在高考的影响下却以成绩为主导,这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而学生作为思想政治素质培育的主体,其兴趣的高低会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培育的整体效果。

3.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足。当代高中教师群体在日常教学中大多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学生成绩的提升,且在整个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这样的情况不仅是由高考体制、学校评估机制等客观因素造成的,教师本身的教育理念也是重要的主观影响因素。师范学生在本科四年会学习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每位教师在上岗之前都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满腔的工作热情,但在真正进入工作之后,却不得不更多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因而部分教师在工作久了之后,往往只把理论知识的讲解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忽略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培育。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中的敏感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三观具有可塑性和不稳定性,需要通过教师和家长进行干预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概言之,教师对高中学生思想素质的影响十分重要,但由于高中政治教师自身不重视,导致学生的心理难以实现健康发展,同时也导致了思想素质培育不足。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策

上文分析了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现状和成因,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学习阶段在他们的整个人生中是非常重要的,故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实效性,学校和教师都要不断努力,以改变现状。

(一)学校层面

1.完善思想政治素质评估体系。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完善思想政治素质评估体系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在高考的影响下,分数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限制了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思想素质培育的时间,以至于影响了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曾说:“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因此,学校需要转变“唯高考”“唯分数”的原有观念,完善针对学生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评估体系[4-7]。第一,多方面考查教师的教学成果,在基本成绩的基础上关注学生思想素质的养成,这样有利于教师在传授应试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思想素质的培育,促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升政治课程的实效性;第二,学校要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进行多元化和综合性的评价,以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例如,学校可以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设立多元化的奖励机制,使在这五个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皆可受到表扬,并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8]。2.重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为了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不仅要深化教师的理论基础,还要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培育的意识。学校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一,入职把关。学校在聘用新教师和考查在职教师的时候,除开过硬的专业理论、师范技能,还需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及思想素质。第二,在岗提升。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参与职业培训和针对国家教育方针的研讨,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促使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教育本领。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教师不断关注时政生活热点,并且将其与教材中的知识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程度,帮助他们认可社会、融入社会。

(二)教师层面

1.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从政治教师的角度来说,教育理念是影响一堂课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当教师过于关注成绩而轻视思想素质时,在教学中就会忽略思想情感的升华。在传统课堂中,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的主导地位一般远高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填鸭式”的知识“灌输”难以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一堂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高低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判定的,而学生的学习情况包含知识掌握程度和思想素质提升程度两个方面。因此,为了提升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且转变自己原有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情感等非知识性因素,根据教材知识的内容和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联系社会生活,使讲解做到深入浅出。政治教师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进行知识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体会知识并且运用知识,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2.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若教师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就会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教师也不能够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而学生也会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逐渐丧失积极性,对此,加强政治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是提升高中政治课实效性的有效措施。加强师生互动,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现。首先,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这些新渠道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并以此构建更加完整有趣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结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快速地让学生获得时事热点,然后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讨论探究,以此融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培育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课堂的时效性[10]。其次,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要借助情景创设法和探究法两类教学方法,利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无形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三、结语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于学生来说的意义重大,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从生理上来说能够适应高强度的学习,但从心理上来说却未必能够正确面对,且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三观逐渐形成的阶段,任何外界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个人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心理关注和思想素质培育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相联系,这样才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整体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席洁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