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电气类专业思政实施路径探索

电气类专业思政实施路径探索

在教书和育人已成为全校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大环境下,探索电气类专业思政实施路径,针对电气类专业特点和行业背景,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贯穿于招生、入学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就业全过程,坚持四年思政教育不断线,增强学生专业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内驱力,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在将来的工作中以人为本,造福民众。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思政课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更注重科学问题与科学知识层面的讲授,虽有职业素养和价值观的融入,但缺乏系统性。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教师开拓渠道,积极融入“大思政”格局。理工科的专业技术课程,没有那么多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内含的逻辑智慧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探索电气类专业思政实施路径,从招生、入学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直到毕业,增强学生专业自豪感和使命感,有助于驱动学生内在动力,掌握好专业知识,并在将来的工作中以人为本,造福民众。

一、专业思政实施路径

1招生思政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是一部典型的血泪奋斗史。1882年,中华大地上诞生的第一个发电厂属于英国人创办的上海电气公司。直到1949年,历经67年的战火与磨难,中国电力工业如同一个孱弱幼儿——电厂凋零、设备残旧、电网薄弱、运行维艰,年发电量只有美国的六十分之一。随着新中国诞生,中国电力事业也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历经70多年的努力和奋斗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个全面掌握特高压输电技术并将其投入商业运营的国家。这一国之重器是我国提出和实施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的基础。除此之外,可燃冰开采技术和“东方小太阳”托克马克装置也位居世界前列。这一切都激励着青年学子选择电气行业,投身能源革命。

2入学教育

成为电气学子,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选择了艰辛和勇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属于宽口径、厚基础类专业,课业重、难度大,四年的大学生涯并不轻松。这需要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高标准要求自己,热爱电气专业,并为之而奋斗。以视频的形式向新生展现100多年来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但仍需居安思危,只有练好自身本领,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中国电力工业持续高速发展和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实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本科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专业课相比,通识课程更看重价值塑造和引领功能。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尊重教育规律,在低年级学生思想可塑性较强的阶段,通过思政课程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经世济民、德学兼修的职业素养;通过自然科学引领学生追求真理,着眼科技前沿领域背后的伦理问题,注重强化学生科学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通过人文科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从不同的角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做好通识课程中课程思政工作的关键。

4专业教育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行业特征非常明显。最近几年,不论电力工业还是轨道电气化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切得之不易,我们在自豪的同时,更要居安思危,清醒认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润物无声,把专业认同感、自豪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融入每门课程,多方位、多渠道浸润每位同学。坚持“显性思政”和“隐性思政”两手抓。“显性思政”以涉及思想引领的微视频或微案例为媒介,激发学生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从而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隐性思政”更多体现在教师以身作则,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的敬业精神、心怀天下的人格魅力,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坚持课内、课外思政相结合。一方面,课内深入挖掘电气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人文思想、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构建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互相分享和交流经验,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课外思政优势。比如,基层党支部组织全系教师和学生党支部到昌平科技未来城参加先进输电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日活动,现场体验电力工业跨越式发展速度和国产化进程,给师生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是课内思政教育不可比拟的。

5就业思政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这固然是导致学生就业压力大的一个因素。但不可否认,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就业岗位也在逐年增多,所以就业难只是相对的,本质上还是择业观念的问题。现实中,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有个人主义倾向,对工作的利益要求较多;一次就业定终身和“学而优则仕”的精英情结,倾向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找工作“等、靠、要”,缺乏竞争意识和勇气;找工作一味求“大”,倾向于去大城市等。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逐步引导和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定位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了解自己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对自己职业的兴趣爱好,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职业生涯规划,更会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在就业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职业奋斗历程,把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与同学们分享。这样有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产生共鸣,更有效地指引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少走弯路,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得与失,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二、结语

“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教书和育人已成为全校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这是专业思政的基础和保障。针对电气类专业特点和行业背景,把课程思政贯穿于招生、入学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就业全过程,从把学生领进门,到扶上马,再送一程,探索电气类专业思政实施路径,为党和人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助力我国电气事业再创辉煌。

作者:刘艳霞 张益农 于鑫 耿瑞芳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