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现代化下历史进程及当代使命

语文现代化下历史进程及当代使命

【提要】语文现代化是为了不断满足时代的发展对于语言文字需求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国的语文现代化可追溯到清末洋务运动时期,从那时起便有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要想摘掉“贫弱”的帽子,须改变当前的语言文字模式,培养新式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政府主导语言文字事业的改革,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了系统的发展模式和语言文字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时代的发展对于语言文字有了新的需求,因此语言文字的现代化也必须审时度势,转型创新,勇于改革,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关键词】语文现代化历史进程新时展

当代使命文化自信2020年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会议,会议总结了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取得的经验成就,指明了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方向。语文现代化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语言文字事业要担当起树立全民族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使命。因此,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审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明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赋予语言文字事业的新时代使命。

一、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内涵探析

从“现代化”一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解读出语文现代化并非静态的,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过程。语文现代化就是语言文字的现代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满足社会对语言文字的需求,不断改善和提升语言文字适应社会需求,提升人能够高效使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语文现代化的内涵和宗旨就是树立与时展相匹配的语言文字观念,提高语言文字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语文现代化是不断满足时展对于语言文字的需求

语文的现代化过程就是为了满足时代的发展对于语言文字的需求而进行的变革。中国的语文现代化兴起于洋务运动时期,那时的中国是“贫弱”的代名词,工业文明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是中国却没有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迅速发展起来。究其原因,就是与西方的“简字速记”相比,中国的言文古语已经不能够适应工业化的时代。百年的语文现代化过程表明,语言文字的现代化是教育和文化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而教育和文化的普及程度很大一方面决定了工业文明现代化的程度。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语言文字的现代化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受时展的驱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史无前例的语文现代化工作,也是为了满足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的需求,“四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无产阶级工人学习先进的技术来进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同时,新成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而工人阶级的领导则需要高水平的文化知识才能担负起国家“四化”建设的重任,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现代化又被赋予了政治性功能。

(二)语文现代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过程

语言文字的现代化可以说是工业化的衍生过程,是工业文明的兴起而驱动语言文字进行现代化改造,迫使当前的语言文字结构作出时代化的演进。“语文现代化也不是一种静态模式,而是一个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地相应调整和改进语言文字及其使用的动态过程。”①在语言文字被改造的过程中,其内涵被赋予“现代性”,表明语文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随着时展和社会进步,迫切需要能满足于当前时代需求的、与当前时代相适应的语言文字方式来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前进。百年以来,中国有识之士推动白话文运动、简字运动、拼音字,甚至是新中国成立后所开展的推广普通话等,都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时代需求。语文现代化具有阶段性发展过程的特征,但绝不是终结性的过程,它是根据不同历史时代的需求而作出相应的时代性演进,每一个阶段都会有现代化成果,但这个过程并不会终止,因为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我们说语文现代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过程。随着全球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语文的现代化发展也将步入一个新阶段。

二、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百年发展历程

自清末洋务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语言文字的革新运动至今,已百年有余,百年的语文现代化形成了我们今天便捷的语言文字与说话方式。百年以来,无论是汉字简化、白话文运动,还是推动口语化,都是语文现代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洋务运动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发端

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进程。在洋务运动以前,中国的语文教育秉承四书五经,注重形式上的读经书,作文言文,把古文人作为学习楷模,把古文作为读书的最高境界,此类读书教学模式,强调求同思维、单向思维,缺少发散,缺少创新,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青少年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并且繁杂的文字与语言只能进行科班式教育,无法将文化知识大面积地普及教育,导致社会阶层分化严重,人民思维受到局限。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部分有识之士睁眼看世界,洋务运动期间创刊的《中国教会新报》《循环日报》等刊物所载文章在当时可谓论点新奇,论述新颖,一改以往晦涩的文言叙事,紧密联系实际,文字清新且通俗易懂,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后出版的《马氏文通》则是中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语法书,马建忠参照中国关于虚字的一些说法,经过长期的调整、搜集,创建了一条汉语的语法体系。在洋务运动期间,有识之士组织改革教学,创办新式学堂,创办报刊,精研文字,为中国语文的现代化孕育了萌芽。从此八股文言开始受到冲击。“可以说,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发轫之际。”②

(二)新文化运动有力地推动了语文现代化进程

语文现代化是国家为进行现代化建设而进行的语言文字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统一、规范、便捷的语言文字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而且能够推动普及教育和科技进步,从而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筑基。近现代以来,推进语文现代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语文本身的现代化。二是语文教育的现代化。三是语文技术的现代化。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胡适和陈独秀发起的“文学革命”当属时代改革焦点。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分别发表了的《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两篇关于“文学革命”的文章。文章一经发表,便引发各界关于“白话文学”的热烈讨论。蔡元培、鲁迅、郭沫若等文化界名流倡导实行“拉丁化新文字”,这在文化扫盲和动员群众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思想启蒙和价值重构的一次文化运动。”③新文化运动期间推行的白话文和简化字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进程,这在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直接促进了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在此期间进行的汉字改革的一些讨论,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语文现代化指明了基本方向。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动语文现代化

取得了重要的成果1955年,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导、人民广泛参与的语言文字规划建设。刘少奇讲:“我们的逻辑,我们的造句文法,我们的选词用字都必须使人人能懂。”④而后推行的《汉字改革方案》不仅简省了汉字的笔画,而且消除了一批异体字,使得汉字的学习变得容易。据统计,简化字的扫盲率较之前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大大地提高了人民大众的知识水平,这次的改革在以前文体改革的基础上,彻底完成文体改革,白话文完全替代文言文,“改变了旧中国半文半白的语言形式,把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⑤建国后推行的文字改革促进了全民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四化”建设。

三、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当代使命

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使得我国的语言文字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现代化体系,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对于语言文字需求的变化,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迫切地需要作出符合时展的变化。因此,语言文字的现代化也必须审时度势,转型创新,勇于改革,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一)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语文现代化的根本任务

“语言文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载体。”⑥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就在于一种寓意可以通过多种语言方式来进行表达并转换。延安时期,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以风趣、形象的比喻等语言形式将马克思主义展现给普通大众,通过语言形式的改变架起了理论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真正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要义以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深入人心,从而在当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大众化。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幅员辽阔,是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拥有五大语系,130多种语言,地方方言及民族语言更是不计其数。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面临的复杂性也随之提升,语文现代化被赋予的政治性功能也随之显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带领人民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较以前大为改善,人民群众对于语言的需求也应时代变化而具有了新的改变。因此,新时代语文现代化的使命就是根据时展和人民群众的新的语言需求进行持续的改变,对语言文字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造,以新时代的语言文字形式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打造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话语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二)推进语言文字事业的转型发展是语文现代化的新时代使命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的一系列推动语文现代化的举措,已经系统地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语言文字体系,并且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的语言文字体系。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带领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家富强,经济腾飞。随着人民生活的富足,相对应的精神需求也开始发生了变化,而语言文字事业在新时代、新特点的背景下,也必然应该作出相应的变化,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和精神诉求。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使得语言文字事业形成了系统的体系,但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就必然会呈现出新特点,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而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呈现出未来的人工智能化特点。语言文字事业也要跟上变局,转型创新,使得新时代的语言文字事业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2020年10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总结了语言文字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⑧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于推进语言文字事业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新时代语文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就是转型发展,迎合时代需求。

(三)发扬传统文化、树立全民族文化自信是语文现代化的当代使命

新时代的语文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把握其时代内涵,构建新时代的语文现代化发展路径。第一,新时代的语文现代化是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符合时展的解读,以当前时代的话语模式对人民群众进行宣扬。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中华民族的文化呈现出一个从不断发展走向整体的过程,因此,不同时代的文化解读方式及话语方式是存在差异性的。所以,语文的现代化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继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第二,语文现代化是文化强国的基础工程。要建设文化强国就必须“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创新文化模式,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⑨语文现代化就是要创新语言文字的发展模式,建构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从而树立起全民族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时代,民族话语体系的建构对国家的整体性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打造新时代语言文字基础工程,是发扬传统文化、树立全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更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刘相宇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