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分析框架模型浅析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分析框架模型浅析

[摘要]为设计出可准确评估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实效性的框架模型,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实力,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现有的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思路、信息化战略的分析框架模型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本文研究可知,企业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应重点保持企业信息战略目标、模型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发挥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参考价值,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制定奠定数据基础。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分析框架模型

一、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型研究背景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在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后,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大量成本,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实践的主要场景。在此背景下,各类组织单位主动探索企业信息化战略,旨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带动自身生产力提升,为社会进步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1]。“信息化促进工业化”是国家针对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信息化趋势提出的引导战略,要求企业响应国家号召,持续通过内部改革落实信息化战略。按照企业生产管理特点可知,信息化技术在具体使用时多以ERP、MRP等系统为载体,能够增强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但回顾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相关数据表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案例占比较少。所以,为有效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经济活动与信息化战略的紧密程度,需基于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构建分析框架模型。

二、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整体思路

企业信息化战略具体是指企业基于计算机、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分析企业生产、内部经营、信息化管理需求,汇总企业相关信息数据,从而借助企业内外信息的相互衔接重构信息化方案,多层次优化业务流程。实际规划思路有三条。其一,整体规划,即应用信息化系统处理企业生产活动生命周期内的业务信息,自动对各类项目展开分析业务。企业可从项目、生产业务的各个阶段中拟定信息化建设方案,制定出完整的信息化战略,如信息系统构建方案、信息化分析系统设计方案等。其二,集成应用信息化战略规划。在企业信息化战略中,BITA、EITA是企业战略集成的主要渠道。企业需要利用BITA框架整合生产、管理业务、信息技术,使现有信息化平台适应企业经营需求,随后在构建EITA模型基础上建立ISSP信息系统,罗列信息化战略规划,规划内容包括企业营销、发展、内外部竞争、融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等方面[2]。其三,分析框架模型。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战略规划时,为确保高效利用信息技术,还应构建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分析框架模型,并通过该模型的功能板块处理企业信息化数据,打造可支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

三、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分析框架模型设计

企业在信息化战略规划基础上所构建的分析框架模型是以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实施需求为依据,采用BSP方法打造的可系统规划企业信息化战略的CU矩阵。该模型在运行中可自动挖掘企业信息化建设资源,划分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并以“关键成功因素法”为核心,分析处理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形成具有战略规划评价、生成作用的框架模型[3]。该模型是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重要支撑系统,可通过六个步骤依次分析、评价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案。第一,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应用BSP方法判断企业生产业务流程与该目标的匹配度。第二,在自动优化企业生产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分析各流程的价值、效益,判断信息化战略规划中业务流程的价值成分。第三,基于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生产业务、技术改革需求,制定可支持该信息化建设的分析方案。第四,借助CSF方法,分析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中方案成功应用的“关键因子”,便于企业管理者通过业务关键因子的分析结果汇总实现信息化战略规划目标的业务指标。第五,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内部管理决策建立支撑系统,形成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案。第六,企业分析框架模型中所涉及的分析模型较多,包括SST、BSP、CSF、PA等方法,各类分析模型可依据企业信息化战略实施内容,从企业整体规划、目标制定、价值链管理等多方面优化设计企业战略实施方案,使该项工作与模型设计相适应,为企业增强竞争实力打好基础[4]。

四、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分析框架模型的架构

(一)基层数据库

在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分析框架模型设计中,基层数据库具体指面向“战略规划数据”的分析载体,该板块主要强调战略数据汇总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在具体应用中会以数据分析为核心。企业制定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案后,模型内的基础数据库可基于战略数据定义、实体信息、数据分类以及驱动数据库内的逻辑分析算法建立数据库模型,随后在BSP、SSP的支撑下将其渗透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机制内,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数据支持。一方面,模型中的数据库板块运用期间,企业可自上而下地分析各项业务、生产活动的基本目标、职能需求[5],并按照数据库内的子系统优化最终的战略规划方案。另一方面,企业可利用数据库内的信息数据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部门的功能模型,并结合企业信息化假设需求自动汇总各项数据,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完整的数据结构,使其能够有效识别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效果和预期收益。在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分析框架模型中,SWOT分析模型是模型数据运行的驱动力,可依据数据库内的详细信息分析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时的内外部优势,并用详细结果显示企业战略规划方案的可行性。首先,企业可运用SWOT模型感知企业整体情况,如企业信息化程度、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等,在获取SWOT分析结果后,再应用SPACE矩阵从财务、竞争、产业、环境等方面分析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优势。其次,建立SPACE矩阵,将企业财务优势、技术竞争优势、企业环境优势、产业优势作为变量,并对各变量给予具体的评分值,评分范围为1~6、-1~-6。驱动模型分析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之后相关人员可记录矩阵内各数轴的变量和,计算变量总数以及各变量的平均值。最后,若SPACE矩阵中某一向量处于“进取象限”,则表示企业战略实施成功率较高,可凭借自身优势、市场环境推进信息化建设。若向量处于“保守象限”,则企业应重新改进信息化战略规划,避免过分冒险,应通过缓慢渗透的方式实施信息化战略。

(二)决策信息网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中,其分析框架模型的决策信息网主要是指针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决策的战略分析结构。该结构中可用的分析方法包括CSF、SST,其在企业信息化战略分析模型中有着较强的建模分析功能[6]。其中,SST方法代表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目标转化法,分析理念建立在企业战略目标、信息化规划目标的关联中,具有识别企业信息化战略、转变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目标、支撑战略决策的作用。CSF方法是分析框架模型中决策信息网的核心组织,可作用于信息化战略的整体规划。该方法应用期间,企业可借助决策信息网与信息化管理部门进行信息共享、数据交流,挖掘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目标实现的关键因子,识别可成功实施信息化战略的指标数据,使得企业能够在信息化变革中解决经营、生产、管理中面临的挑战。

(三)流程优化平台

1.基于VCA法的流程优化。流程优化是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构建分析框架模型时企业仍需面向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建立“流程优化平台”。该结构的关键内容是按照企业现有的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案,分析企业业务流程价值、生产效率、流程链条的创造方法,之后通过流程简化、改进的方式,使得流程链价值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更匹配,让业务流程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满足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实力的基本要求。VCA法是该板块的核心,能够在企业信息化战略实施中将模型分析功能应用在流程优化中。企业管理者可将流程链条的价值信息输入模型内,在转换、输出后获取业务优化序列信息,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日常业务分析其增值行为,从而确保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实效性,发挥其在业务流程优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应用VCA法分析企业业务流程时,企业应注意在分析框架模型运转中灵活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业务实践环境,为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提供助力[7]。2.基于PaaS平台的流程优化。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分析框架模型中,PaaS平台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准,针对性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起到流程优化、跨业务决策与管理的作用,可多方面处理分析企业业务管理信息,是模型设计的核心内容。具体来说,企业业务运行的重点是流程,PaaS平台是采用“大量定制”的方式对现有生产流程、业务流程、管理流程进行开发。不仅如此,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中,PaaS平台可自动结合信息化技术、信息化程度、信息化建设目标来改进企业内部流程,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流程建模、流程运维、流程分析、流程执行等要求。某企业在构建信息化战略分析框架模型时,应用PaaS平台内的流程优化技术全面提升业务决策水平,高效下达业务流程相关的决策指令,反馈决策信息,使得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得以实现,提高了企业信息化水平、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该企业在分析框架模型设计中借助PaaS平台对企业内的56个流程服务实施了监控,综合管理了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集成、文件集成和待办集成业务,打造出了简洁明了的业务流程自动优化模式,解决了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中的数据孤岛问题。

(四)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基础性内容,是企业拓展业务、进行市场竞争的关键。在基于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构建分析框架模型时,供应链管理是模型设计的主要板块,企业可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价值、企业竞争力提升目标分析企业经营中供应链的实际优势,计算各类项目、生产活动中的风险或收益。对此,企业可借助SGM模型法构建信息化战略网格,诊断企业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作用,以此完善企业信息化战略。在此过程中,企业供应链管理板块中所用的SCM法能够准确分析企业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供应链管理效果对企业信息化战略实施的影响,为企业战略规划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撑。基于SCM法,某企业建立了SCOR供应链参考模型,改进了企业供应端口、集成端口、企业信息化战略流程。但在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中,SCOR模型更为强调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优势,相关人员在该模型应用中可构建兼容性较强的供应链管理流程机制,完善分析框架模型功能。一方面,对于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该模型中的SCOP模型可与CPIM集成应用,并从生产运营、供应链管理流程等方面建模,使得分析框架模型能够作用于企业供应链管理,为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企业可在模型中增加ERP框架及拓展系统,系统内PDM/CAPP等数据段可自动管理制造、物流和销售端口,以此发挥供应链管理中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实践价值,为企业供应链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茹振,杨蔚然.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及其管理模型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9):22-23.

[2]鲍连科.运用ERP有效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路径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1):55-57.

[3]褚斌斌.精益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模型策略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32(7):15-16.

[4]李泽建,孙少娟.高层管理者视角下的企业信息化风险评价模型[J].科技与经济,2018(2):60-65.

[5]牛伟丽.油田信息化战略框架及管理成熟度模型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7):75-77.

[6]刘春艳.智能制造视域下NBP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0.

[7]田野.基于TOGAF企业架构分析科研机构信息化规划[J].信息周刊,2019(30):1.

作者:万胤岳 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