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专业培训

安全专业培训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安全专业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安全专业培训

安全专业培训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加强护士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和护理安全,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护士系指按本办法规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国家发展护理事业,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重视和发挥护士在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工作中的作用。

第四条护士的执业权利受法律保护。护士的劳动受全社会的尊重。

第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护士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考试

第六条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执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

第七条获得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专科以上毕业文凭者,以及获得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免考资格的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免于护士执业考试。获得其他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申请护士执业考试。

第八条护士执业考试每年举行一次。

第九条护士执业考试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条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以及护士执业考试合格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

第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由卫生部监制。

第三章注册

第十二条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者,方可申请护士执业注册。

第十三条护士注册机关为执业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四条申请首次护士注册必须填写《护士注册申请表》,缴纳注册费,并向注册机关缴验: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

(二)身份证明;

(三)健康检查证明;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提交的其他证明。

第十五条注册机关在受理注册申请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完成审核,审核合格的,予以注册;审核不合格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者。

第十六条护士注册的有效期为二年。护士连续注册,在前一注册期满前六十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进行个人或集体校验注册。

第十七条中断注册五年以上者,必须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参加临床实践三个月,并向注册机关提交有关证明,方可办理再次注册。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

(一)服刑期间;

(二)因健康原因不能或不宜执行护理业务;

(三)违反本办法被中止或取消注册;

(四)其他不宜从事护士工作的。

第四章执业

第十九条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士工作。护理专业在校生或毕业生进行专业实习,以及按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进行临床实践的,必须按照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

第二十条护理员只能在护士的指导下从事临床生活护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护士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的身心状态,对病人进行科学的护理。遇紧急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医生不在场时,护士应当采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

第二十二条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

第二十三条护士执业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医疗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

第二十四条护士在执业中得悉就医者的隐私,不得泄露,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五条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群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护士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参加医疗救护和预防保健工作。

第二十六条护士依法履行职责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未经护士执业注册从事护士工作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

第二十八条非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缴销。

第二十九条护士执业违反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中止注册直至取消其注册。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非法阻挠护士依法执业或侵犯护士人身权利的,由护士所在单位提请公安机关予以治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提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中止注册直至取消其注册。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对行政处理决定不履行又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取得护士以上技术职称者,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合格,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准许按本办法的规定办理护士执业注册。本办法实施前从事护士工作但未取得护士职称者的执业证书颁发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当事人实际水平作出具体规定。

第三十四条境外人员申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护士工作的,必须依本办法的规定通过执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办理注册。

第三十五条护士申请开业及成立护理服务机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比照医疗机构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批。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的解释权在卫生部。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的实施细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自*年1月1日起施行。

《护士管理办法(草案)》起草说明一、背景情况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息息相关,护士在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国以来,国家先后了《医士、药剂士、助产士、护士、牙科技士暂行条例》(政务院1952年,因各种原因而停止施行)、《国家卫生技术人员职务名称和职务晋升条例》(卫生部1956年)、《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及晋升条例(试行)》(国务院批准,卫生部1979年)和《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的意见》(卫生部1979年)等法规、规章和文件,但由于没有建立起严格的考试、注册和执业管理制度,致使护理队伍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医疗质量难以保证。

(一)大量未经专业培训和未经正规专业培训的人员涌进护士队伍。虽然卫生部、劳动人事部曾经多次明令禁止各地安插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但由于没有一部关于护士资格管理的法规,各级医疗机构无法阻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根据我部1985年的调查,在当时全国63万护士中,未经专业培训和未经正规专业培训的占30%。山东省1990年调查显示,全省30至39岁的护士中,47.19%未经系统专业培训。1987年我国共有护士(师)717596人,至1988年增至829261人,一年内便增加了111665人,而同期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总数仅有34562人,其余进入护士队伍的66103人中,大部分是未经专业培训或未经正规专业培训的人员。

(二)护理教育萎缩,损害了护理事业的基础由于各地大量安插未经专业培训和未经正规专业培训的人员从事护士工作,挤占了护士岗位,使大量正规护理专业毕业生难以安排工作,形成“护理专业毕业生过剩”的假象,致使一些地区为此停办了一批卫、护校和减少护理专业招生人数。此外,由于没有严格的护士资格管理法规,助长了各地乱办学的歪风,阻碍了护理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护理队伍的建设,损害了护理事业的基础。

(三)护理事故难以控制,医疗护理质量无法保证。由于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又没有建立严格的护士执业许可和执业管理制度,致使护理事故时有发生,医疗质量难以保证。

二、制定本《办法》的必要性护士资格考试制度和护士执业许可制度是世界各国护士管理的成功经验,我国应当借鉴这一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我国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和护士执业许可制度。

(一)实行护士执业资格统一管理的制度,是提高我国护士质量的根本保证。我国护理教育比较薄弱,各地培养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参差不齐,有些不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实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可以促进护理教育质量的提高,保证临床用人的基本理论水平和基本技能,从而保证护士质量。

(二)建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和护士执业许可制度,是遏止安插未经专业培训和未经正规专业培训的人员从事护士工作的有效手段。以往之所以对安插未经专业培训和未经正规专业培训的人员从事护士工作的现象屡禁不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建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和护士执业许可制度,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什么是合格护士,传统的职务职称管理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由于评定和管理权限过于分散,随意性太大,难以杜绝未经专业培训和未经正规专业培训的人员进入护士队伍。建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和护士执业许可制度,统一全国护士上岗的基本资格,并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护士的执业许可,可以有效地遏止安插未经专业培训和未经正规专业培训的人员从事护士工作。

(三)建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和护士执业许可制度,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和保护公民就医安全的根本措施。现行的护理管理制度一方面无法保证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大量的护理员顶替护士上岗,从而使护理质量难以保证,并造成许多护理事故。建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和护士执业许可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三、起草过程我部自1985年开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的工作,几年来通过研究国内外有关资料文献,总结建国以来护士管理的成功经验,并对我国护理队伍的现状作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起草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草案)》。在此基础上,经过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听取了全国各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有关专家学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护士、护理管理人员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等各方面的意见,对原稿几经修改和完善。为配合即将施行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实施,尽快建立护士资格考试制度和护士执业许可制度,经反复论证,决定先制定《护士管理办法》,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草案)》的基础上起草了《护士管理办法》。

四、几点说明

(一)《护士管理办法》的宗旨:《护士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是为了加强护士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和护理安全,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第一条)。

(二)关于《办法》中护士的概念:本《办法》所称“护士”是法律意义上的护士,即“按本办法规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第二条),这不同于护理职称序列中的“护士”,而是作为一个职业(护士职业)的从业人员的统称。本《办法》中的“护士”不包括助产士。

(三)关于护士执业资格的管理:护士执业资格是具有从事护士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水平的标志,它涉及临床护理质量和病人医疗安全,护士执业资格管理是医政管理的一项的重要内容。《办法》规定了参加护士执业考试的基本资格,即“获得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以上毕业文凭者”(第七条)。该规定体现了本《办法》的宗旨——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教育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据统计,全国护士总数在1980至1985年间平均每年增加3.424万;1985至1990年间平均每年增加6.75万;1990至1991年增加3.74万,预计今后五年内全国护士年人数的递增需求量每年不超过5万,从教育司提供的资料看,目前我国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培养能力可达6~9万毕业生/年,完全可以满足临床对新护士的需求。部分偏远落后地区可以通过定向培养等方法满足基本需求。《办法》规定了免考条件,即具有大专以上护理专业学历和在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免考资格的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的,可以免于护士执业考试(第七条)。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仍以中专为主,大专和本科较少,但质量较高。规定取得大专以上学历者免考有利于促进高等护理教育,同时规定具有较高教学质量的普通中专卫(护)校的毕业生免考,可以减轻毕业生负担,也符合我国的国情。护士执业考试合格即取得护士执业的基本资格,但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人还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护士,她还必须经过注册。

安全专业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矿;信息化;安全生产工作

1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现状

1.1安全评估模式落后

由于传统煤矿生产工作的根深蒂固,对当前煤矿的工作影响较深,仍保留着传统的思维和习惯,导致煤矿产业存在安全评估模式落后的现象,采用以人的管理为主的安全评估模式,导致煤矿产业的发展具有局限性。将会影响整个安全管理系统的运行,导致传统责任制的制定缺乏科学性。并且落后的安全评估模式将无法检测出煤矿生产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导致其存在着安全性的危险,不利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1.2安全系统硬软件品质和技术落后

煤矿产业中安全系统应用软件的品质将会决定着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影响煤矿生产工作的运行。然而,在当前煤矿产业发展的现状中,大部分煤矿产业的安全系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不能够对相关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护,导致硬软件品质落后,甚至部分的硬软件由于年久失修,造成了功能的丧失。此外,核心管理系统的技术也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和优化,其系统的落后性,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实现其功能的应用,不利于生产工作中安全问题的解决。

1.3信息化管理理念缺失

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由于信息化管理理念的缺失,导致对煤矿安全工作的不够重视,不能够树立安全管理的意识,应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煤矿生产工作的风险性。在生产工作中不能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风险的防范,并且在安全事故发生时,不能够利用相关的安全管理系统,促进安全问题的解决。

1.4缺乏高水平专业人才和技术配置

高水平专业人才和技术配置是煤矿生产工作的重要要素,其可以为煤矿工作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的保障,促进相关技术的更新和应用,有利于煤矿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并且促进了工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生产的安全性,促进煤矿生产工作的安全进行。但是由于煤矿产业管理的不足,导致煤矿产业的生产工作存在专业人才的缺口。并且由于守旧的观念以及意识的滞后性等,不利于相关技术的引用和创新,导致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进展。

2煤矿信息化的含义和主要类型

煤矿信息化是近年来被提出的全新概念,代表着煤矿行业的阶段性发展,是当前信息化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煤矿行业发展的现代化的象征。其主要含义是指借助当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促进煤矿生产和管理工作的进行,利用信息技术稳定性、高精度、高效率的优势,提高煤矿产业发展的水平,促进煤矿工作安全性能的提高。煤矿信息化的主要类型和优化对象分别为人员、设备、现场以及生态文明的管理,是煤矿信息化生产和管理工作的主要要素。人员管理是煤矿产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促进对人员安全以及规范性的管理,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人员档案以及工作表现的记录和分析,可以有效的促进其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设备应用的过程中,其可以在保持设备的核心功能的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功能和检验功能,对设备的运行模式、安全评级以及操作方式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把控,实现对设备的监测作用,提高设备的安全性。信息技术还可以对煤矿生产作业以及开采的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有效的监测现场的安全状况,能够及时地发现存在的安全因素,提高监测监控的精密化,能够有效地进行风险的排查和预警,促进安全问题的解决。生态管理是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煤矿工作的开采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生态的污染,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施工区的空气状态和地质状态进行监测,可以及时的掌控污染状况,以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缓解,促进对生态的管理和维护。

3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应用意义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应用这种信息化技术将可以促进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煤矿的相关工作中应用安全管理设备和各类的信息化系统,形成整体性的安全运行系统,转变传统的模式,构建更为完善的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体系,促进安全管理模式的进步。其次,可以提升安全信息运行效率,通过信息技术的共享性等特点,发现安全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促进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此外,应用煤矿信息化将可以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意识,在信息化过程中,可以加强员工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感受到信息化技术在工作应用中的变化,认识到其应用的优势和价值。帮助相关人员树立安全信息安全管理意识,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提高工作的安全性,促进了信息化技术的落实,并且加快了其发展的步伐,对煤矿产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而言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4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当中的实践对策

4.1保证信息化范围覆盖完全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当中,应该保证煤矿信息化范围覆盖完全,煤矿生产工作涉及的流程较为复杂,包括井下开采、作业、运输和加工等流程,所以应该在应用信息技术中,立足于煤矿产业的整体,对其进行全面的考量和分析,使信息化的相关措施能够覆盖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各个领域。规避煤矿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减少蝴蝶效应的发生。加大信息化相关设备的投入,通过专业性并且优质的技术团队,对信息体系进行全面严谨的设计,促进其应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4.2重点配置瓦斯浓度检测预警系统

瓦斯浓度的检测和运行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此过程中,需要实现安全信息系统以及现代新型技术中高精度监测设备的全面对接,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通过对瓦斯浓度有效的检测预警,提高评估预警的准确性,实现煤矿生产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在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4.3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

促进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工作中的实践,需要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人才的支撑和技术上的保障,以人才的力量带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实现煤矿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加大专业培训力度,需要相关部门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相应的培训学习,根据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需要和要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专业培训,以此提高员工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从根本上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此外,加强信息化意识的贯彻和宣传,促进人员技术的革新。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其先进性,并且促进管理系统的完善和优化。

5结语

信息化是当今时展的重要趋势,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必要性。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的现状中存在安全评估模式落后,安全系统应用软件品质和技术落后,以及信息化管理里面缺失的问题,依据煤矿信息化的管理目标,促进信息化技术在人员、设备以及现场、生态的管理,加强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实践,促进信息化范围覆盖完全,重点配置瓦斯浓度检测预警系统,并且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实现煤矿生产管理的安全性,促进煤矿产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磊.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实践[J].当代化工研究,2020(02):55~56.

[2]梁本泉.试析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实践[J].电子世界,2019(13):80~81.

[3]冯义强.煤矿信息化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实践探究[J].低碳世界,2018(08):154~155.

安全专业培训范文第3篇

一、全市驾驶员志愿者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通过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市直机关、市国资委、教育系统、外资企业等七个系统和十八个区县定向招募和通过社会报名的驾驶员志愿者申请人有11394名,其中通过基础资质初审、交通资质审核、政治和综合素质审核合格,通过了三项测试评估并信息入库的志愿者申请人有6751人,部队再支援1000人,目前,志愿者总数为7751人。其中,年龄在30岁至49岁的驾驶员志愿者占到78%,专职司机有1762人,占28%,非专职司机4603人,占72%。此外,赛时部队将支援1000名驾驶员,以志愿者身份参与赛事服务。

目前,驾驶员志愿者工作组对赛时服务客户群进一步细化,确定驾驶员志愿者服务的车辆为2525辆,按照既定的人车配比率,即T1/T2服务车辆为635辆,按照1.5:1车人配比,需驾驶员志愿者954人,T3服务车辆为930辆,车人配比为2.5:1,需志愿者2326人;代表团车辆为890辆,配比为2:1,需志愿者1780人;技术官员车辆70辆,配比1.5:1,需志愿者105人,总体志愿者需求为5165人。

*奥运会、残奥会赛时在赛事交通服务分中心之下,分别设置服务于各客户群的交通服务运行团队,共8个,即:T1/T2交通服务运行团队、T3交通服务运行团队、代表团(NOC)交通服务运行团队、技术官员交通服务运行团队、运动员及随队官员交通服务运行团队、注册媒体交通服务运行团队、收费卡车辆交通服务运行团队、抵离交通服务运行团队。有驾驶员志愿者参与的是4个交通服务运行团队,即:T1/T2交通服务运行团队;T3交通服务运行团队;代表团交通服务运行团队;技术官员交通服务运行团队。T1/T2交通服务运行团队服务的对象是国际奥委会主席、名誉主席、委员、各国皇室、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主席、秘书长、国家元首、各国体育部长、赞助商贵宾等重要客户群。T3交通服务团队服务对象是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及其它国际奥委会指定人员;国际奥委会、国家奥委会、相关组织、机构的官员及客人。技术官员交通服务运行团队服务对象是国际体育单项组织技术代表。代表团交通服务运行团队服务对象就是各国参赛代表团成员。*奥运会为T1客户群提供一人一辆专用车辆,配备专车驾驶员、礼宾助理的交通服务;为T2客户群提供专用合乘车服务,配备专用驾驶员的交通服务;为T3客户群提供即时或者预订的合乘车服务,前往相同或者相近目的地的客人,将合乘一辆T3车辆。T3交通服务运行团队下设5个车队,即:总部饭店车队、奥体中心车队、奥林匹克公园车队、石景山车队、海淀车队。分别对应5个场站,即总部饭店场站、奥体中心场站、奥林匹克公园场站、海淀场站、嘉年华场站。*驾驶员志愿者就所属在奥体中心车队第17分队,赛时服务交接班地点就在奥体中心场站。奥体中心场站有服务车辆243辆,配置人数是888人,除了*的驾驶员志愿者外还有教育系统、中央企业、通州区、大兴区的驾驶员志愿者。

二、*区驾驶员志愿者基本情况

去年7月份,按照奥组委的统一部署,*区完成了在65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定向选调200名驾驶员志愿者的任务。成立了由区政府办、区安委会、团区委等有关单位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区政府办负责牵头,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团区委统筹,做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安委会配合,要主动提供相应支持的部门分工负责制。

*区驾驶员志愿者选调总数为200人,有186人完成测试评估,有170人已经录入驾驶员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驾驶员志愿者占82.5%,专职司机占78%,非专职司机占22%。从人员编制构成分析,公务员11人、事业45人、工勤56人、临时工62人。按照《*奥运会、残奥会驾驶员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方案》所确定的原则,结合驾驶员志愿者来源状况和赛时运行需要,组建了*区驾驶员志愿者团队三级组织体系,即:区驾驶员志愿者总队下设三个工作大队,每个工作大队下设六个小队。分别从基层团委抽调周健、杨华、仇海泉3名团委书记,分别担任三个大队的大队长。

三、*区驾驶员志愿者赛时服务任务及运行模式

*区170名驾驶员志愿者赛时将隶属于T3交通服务运行团队,为T3客户群提供驾驶服务,所属场站在奥体中心场站,服务40辆车,车型为7座途安,赛时服务方式分为即时交通服务和预约交通服务。奥体中心车队即时服务场所有12处,预订服务场所29处,即时服务场所有竞赛场馆8个、主媒体中心IBC/MPC、奥运村、赞助商接待中心。预订服务场所有训练场馆18个、IF驻地10个、*奥运大厦。奥组委为每名驾驶员志愿者配备统一的服装、注册证件、工作期间的餐饮、室内免费公共交通、20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附加1万元意外伤害医疗保险。

*区的驾驶员志愿者所在分队每天24小时运行,每天3批三班运行(早8点到下午4点为一班,下午4点到晚12点为一班,晚12点到第二天早8点为一班,以此循环),每班上岗40人服务40辆车,每名驾驶员上3天休1天,4天一循环。每天在交接班时间从*宾馆发班车,往返于*宾馆和奥体中心场站之间。

四、抓好培训工作,提升志愿者素质

驾驶员志愿者可以说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专业志愿者,因为是直接的、近距离接触国际奥委会委员、各国政要、运动员、技术官员等重要客户群体。所以说对驾驶员志愿者各方面的要求会更高。体现在培训中就是各类培训繁多,奥运会驾驶员志愿者要经过通用知识培训、专业基础知识培训、专业培训、岗位细则培训、实操培训和日常培训六个培训阶段。通用培训由各系统、各区县自己负责,主要包括奥运知识、文明礼仪等方面的知识,这一培训已经于去年10月份时完成;专业基础知识培训由市驾驶员志愿者工作组来负责,主要包括交通地理、安全意识、路线踏查、交通英语等内容,这一培训也已经于今年1月22日至1月31日分两批完成;专业培训由各交通服务运行团队负责组织实施,培训内容有交通安全知识、奥运会交通运行概况、奥运交通服务安保知识、场馆交通流线、车辆准入政策、通行权限、T3合乘车服务标准、T3合乘车的运行等内容,此培训已经于4月22日、23日在京丰宾馆完成;岗位培训由各交通服务运行团队负责组织实施,培训内容有驾驶员工作标准、工作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班次轮换应急预案、车队后勤保障等,此培训已于5月13日完成;6月17日、18日还将开展实操培训,主要包括熟悉车辆性能,故障检视方法、交通运行演练、重点道路、立交桥行车演练和应急、突发情况处理演练等;还有一项日常培训,这个日常培训是由各区县自己安排的,是专业培训的重要补充,通过日常培训就是让志愿者有一个消化、吸收专业培训信息和要点的过程。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组织参观、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的内容是围绕专业培训的内容来开展。已经开展的日常培训有奥运基础知识培训、文明礼仪培训、英语口语培训及驾驶员志愿者专业知识培训测试,6月10日*区开展了驾驶员志愿者卫生救护和交通安全知识培训,通过讲授应急救护基本理论及心肺复苏术、创伤包扎术等救护知识,为驾驶员志愿者处理志愿服务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提供了理论和应急技能保证,切实提高驾驶员志愿者自救、互救能力。通过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提高了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

五、发现的问题

(一)个别驾驶员志愿者思想上存在懈怠思想,主要表现不能积极参与各项培训活动。

(二)个别驾驶员志愿者来源单位保障工作不到位,服务测试赛期间,有个别单位没能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交通保障,由于单位工作原因,个别志愿者没有全脱产参与测试赛服务。

(三)个别驾驶员志愿者不能熟练驾驶自动档车辆,由于长期驾驶手动挡车辆,没有完全掌握自动档车辆的驾驶习惯。

(四)发现个别驾驶员志愿者的驾驶证已经过了有效期,需要及时换本或验本。

六、近期工作重点

(一)实路驾驶考核工作。6月11日,*区170名驾驶员志愿者参加了实路驾驶考核,达到优秀等级的有108人,占63.5%;良好等级的有33人,占19.4%;一般等级的有26人,占15.2%;还有3人缺考。6月16日下午,一般等级和缺考人员进行补考。

(二)实操培训工作。按照培训计划,*区实操培训于6月17日、18日分二批进行,以每名驾驶员志愿者轮流驾驶的方式,熟悉相关场馆周边道路,并由首汽集团国宾车队司机担任教练,对驾驶员志愿者驾驶技能进行评定。

(三)对来源单位进行走访。在6月中下旬,针对实路驾驶考核、实操培训中发现的问题,及个别驾驶员志愿者存在的懈怠思想问题,重点走访几家驾驶员志愿者来源单位,掌握驾驶员志愿者及来源单位第一手资料,查找工作中存在问题,解决相关矛盾。

(四)制定宣传口径。制定驾驶员志愿者工作宣传口径,统一、规范相关问题的回答口径。

七、建立健全各种工作机制

逐级情况汇报制度,建立起志愿者副主任、志愿者车队副队长、志愿者副队长助理、驾驶员志愿者逐级情况汇报制度。

制定保障政策,已经制定并下发《奥运会残奥会驾驶员志愿者管理保障工作意见》。对驾驶员志愿者来源单位提出相应的要求保障驾驶员志愿者的权益,做好日常培训,后勤保障,保障赛前培训、赛时服务的工作待遇不变等等。

安全专业培训范文第4篇

一、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2014年项目部切实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杜绝一切安全事故,对安全管理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将各级管理者的安全管理纳入考核,发挥出了大家的能动性,杜绝了安全施工中的隐患,确保平时的机电修大小设备检修项目的安全。一是在检修施工过程中,要求全体检修人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消除一切安全隐患。二是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并确保有效执行。按制定安全检修管理制度,建立安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明确分工。把安全贯串于检修全过程,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不断完善现场危险源的辩识及整改活动;继续推进夜班作业定期检查制度,杜绝夜间安全施工违章等消除一切安全隐患。三是要求每个检修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做好安全工作,把安全时刻铭记于心,共同维护安全形势,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保证安全检查的完整性,最大程度的减少检查的漏项与死角,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二、加强设备检修质量及专项施工管理

在工作中我们特别注重检修质量的管理,提高每个检修人员的质量意识,制定质量问题排查整治和督促检查方案,明确质量工作责任、目标、任务、内容和监督检查措施。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检修质量,没有发生检修质量事故,除设备检修质量管理做的较好外,项目部在检修以外的专项施工管理也完成的比较好,工作高质量完成,达到了各方的满意,项目部会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效率,搞好设备的大修及定修组织管理,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

三、增强员工检修技能的培训工作

为保证项目部检修工作质量,2014年项目部继续加强对检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培训时间,同时要求各区域机电修作业长、设备点检、班组长组织炼焦分厂、净化分厂检修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工艺流程的培训。机械培训共分3个阶段,内容涵盖了皮带硫化、液压知识、各种量具的使用标准、各种工机具的使用方法与保养等,今年已完成了部分培训项目的考核验收。通过专业培训,有效的保证和提升了现场的检修质量与效率,PLC专业培训效果显著,合格率将近100%,PLC的专业培训使我们对高难的电气故障判断与处理提高了很大的空间;培训工作有效提高了检修人员的专业技能,既提高了检修工作效率,又保证了检修工作的质量,可谓一举多得。

四、项目部绿色班组建设及员工宿舍管理

根据年度规划,2014年再次加大了绿色班组建设力度,投入了相当多精力与财力,实行文明班组流动红旗制度并每月评比。极大的改善了班组的休息环境,提升了项目部的形象,得到了各方的好评;各休息室一直保持着干净舒适,是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的好地方,在工机具管理上,工机具实行分类管理,工具定置化摆放,柜内工具整洁干净、整齐划一,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在员工宿舍管理方面,我们制定每周周查计划,做到卫生、整洁、安全,倡导员工在宿舍里多学习,过健康文明生活,员工休息好才能保证有充沛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五、14年工作完成情况及明年规划

今年项目部的检修履约与施工管理、安全管理等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达到了年初既定的各项指标与要求,工作完成情况良好,与甲方的第二轮合同履约完成,2015年将与甲方展开第三轮合同履约。2015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2015年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工作管理水平,注重质量安全,确保能完成好公司及项目部下达的各项检修施工任务。

(二)虽然本期我们对员工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学习是永无止尽的,我们还要继续加强对员工各专业技能与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工作执行力,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同时对那些好学上进善于创新的员工给予相应奖励。

安全专业培训范文第5篇

(二)部门横向监管的标准化。严格推行《市消防安全责任制管理规定》,镇各职能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切实肩负对本单位消防工作的领导责任,推动本单位有效履行对主管行业的监管责任。2010年内,采取由镇公安消防大队提供技术指导,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的方式,在七个主要行业推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活动;2010年5月份前,分别由镇公安分局和镇公安消防大队完成宾馆酒店、镇工商分局完成商场、镇安监分局完成劳动密集型工厂、镇卫生部门完成医院、镇文教办完成学校、镇文广中心完成卡拉OK(夜总会)、镇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和镇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办完成“三小”场所和出租屋的标准化试点样板建立工作;2010年8月份前,完成了试点样板建立的职能部门应确定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单位名单,并对创建单位进行培训,做到培训一个,推广一个,推广一个、达标一个,达标一个、保持一个,确保质量;2010年12月,其他职能部门应参照先行部门的做法,督促主管行业中60%以上的单位建立标准化管理制度;2011年12月份,实现90%以上的人员密集场所及所有的“三小”场所、出租屋落实标准化管理制度。各职能部门在对行业单位例行监管的同时,应将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当作一项常态工作来抓,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确保每年对本系统主管社会单位推行标准化管理情况至少开展一次检查督导,重点解决消防责任不落实、隐患整改不及时、违章行为不禁止的问题。

(三)单位日常管理的标准化。各社会单位尤其是人员密集场所要根据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推进要求,按照《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明确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以及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部门消防责任人、专(兼)职消防队、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保安人员、一般员工、电焊工等不同类别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并以内部管理制度形式确定,定岗定责,确保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建立完善本单位消防安全例会、防火巡查检查、消防宣传培训、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燃气和电气设备检查和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管理、专(兼)职消防队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及演练、消防工作考评和奖惩等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各岗位职责,形成网格化管理,确保消防安全工作不留空白。“三小”场所、出租屋要坚决执行监管长效机制,要推广省、市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加强对该类场所的管理。各社会单位在工作中要对标准化的执行情况开展定期自评,行业协会组织不定期互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综合考评,并公布考评成绩,建立奖惩机制。

四、消防宣传培训长效化

继续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大宣传大培训工作,探索新形势下宣传培训工作的新方法、新渠道,创新思路,逐步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强化类型化人群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市民的消防安全习惯养成水平。

(一)巩固拓展消防宣传三大阵地。坚持广度和深度并举,巩固媒体宣传阵地,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和3G网络的平台作用,通过开设专栏、推出专题节目、组织深入报道、发送互动公益短信等形式,深入推进消防安全“五进”。突出消防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播放,由镇消防安全委员会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需要,委托广告公司制作消防公益广告,2010年制作志愿者、亚运消防保卫、居家防火、消防处罚四个主题的FLASH公益广告,同原有的广告以每天不少于3条次的频率在镇电视台滚动播放;开展户外广告宣传,在镇中心区域地标位置,设立大型消防户外宣传广告位,开展《消防法》宣传和消防部门形象宣传,委托广告公司,利用公共空间的灯箱广告、宣传栏,加强对消防法律法规、违法后果、消防安全常识的宣传。拓展流动宣传阵地,与专业机构合作,策划并承办送法下乡消防主题文艺演出、有奖知识问答、消防安全演练、消防公益活动等多种类型的宣传活动,利用消防宣传大蓬车,组织送戏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厂活动,在全镇24所中小学和幼儿园、17个村(社区)和大型工厂企业组织消防主题电影播映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壮大志愿者宣传阵地,团委、妇联、工会、文教办和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等部门,应在干部、教师、学生、离退休人员、新莞人等群体中大力发展消防志愿者,并统一在镇消防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立健全志愿者组织架构,完善工作制度,发挥志愿者分布层次广、年龄跨度大、服务形式灵活的特点,广泛开展消防宣传。

2、打造“123”消防培训品牌。着眼加大培训力度和覆盖面,引入专业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开展“一责二化三落实”消防安全培训,在形成具有桥头特色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品牌的同时,培育品牌化的专业培训机构,实现双赢。“一责”即持续开展“消防安全我有责”主题教育。针对现阶段部分单位和广大群众消防安全意识相对淡漠的实际,突出政府、职能部门、村(居)、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培训组织责任和广大市民群众的参与责任,将消防培训纳入政府政策保障体系,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从多个角度入手,加强对多元主体的消防责任意识教育。“二化”即突出消防培训的专业化和市场化。由法定的专业培训机构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自动消防设施操作人员等对象进行培训,并不断提升培训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对社会群众,突出财政的指引作用,引入市场机制,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培训机构,通过优胜劣汰,开展培训。“三落实”是由不同的责任主体完成对不同类别群体的培训:第一个落实是由法定培训机构落实对持证上岗人员的专业培训,即所有需经消防培训后持证上岗的人员,必须以年度为单位参加由法定机构开展的培训,及时学习消防新技术、新知识和消防安全管理中面临的新问题,确保自身掌握的消防安全知识和具备的消防安全管理能力符合工作岗位的需要。培训机构应根据培训情况定期整理档案。第二个落实是由职能部门落实对重点人群的岗位培训:宣传办、文教办、公安分局、安监分局、文广中心等机构和职能部门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原有培训体系,充分利用自身培训平台,在各类的进修、入职培训、岗位轮训中综合消防安全内容,对政府公职人员进行培训。人员密集场所的一般工作人员,以每年参训人员不少于50%的比例,由行业主管部门在每年年初制定培训方案并核定培训人员名单,采取主管部门组织,场所自行出资,专业机构培训的方式,参加岗位应知应会培训,培训情况由各主管部门在每年的6月和12月报镇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备案。火灾事故中自我防范能力偏弱的在校学生、独居老人和妇女儿童,采取在校学生以学期为周期,由学校统一安排授课并组织疏散演练的方式接受培训;独居老人和妇女儿童则以村(社区)集体经济集中支付的方式,引入专业机构开展培训。第三个落实是落实全员常识培训,尤其是对“三小”场所、出租屋人员,村(居)统计本辖区人员总数,以每年参训人员不少于辖区人口总数20%的比例,制定分批培训计划,采取镇财政和村(社区)集体经济共同出资的方式,采购中介机构的培训服务,通过滚动的形式开展人员轮训。

五、灭火救援力量精锐化

坚持战斗力标准,加强镇公安消防大队、镇专职队、社区兼职队的软硬件建设,提高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灭火救援能力;不断整合发展全镇消防力量,加强对专职队、兼职队的业务指导,形成以镇公安消防大队为指挥核心,镇专职队为主战力量,社区兼职队为补充力量的灭火和应急救援体系,切实提高全镇消防队伍的整体作战能力,打造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英勇顽强的精锐之师。

(一)推动公安现役队伍专业化。镇公安消防大队将以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核心,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预防和减少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为目标,以消防工作社会化和消防监督信息化、执法规范化、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为着力点,全力提升保障民生和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为我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推动镇专职队伍正规化。镇政府需参照国家《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一级普通消防站的标准重新选址建设桥头镇专职消防队,并作为桥头消防训练培训基地使用。现有的消防队,可按照二级普通消防站的标准作为一支分队继续保留。镇专职消防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强化其开展消防宣传培训和消防安全巡查的职能。到2010年,镇专职消防队应至少完成火场搜救攻坚组的组建;到2011年,镇专职队营房装备达到一普通级消防站标准,队员不少于40人,年龄在35岁以下。到2011年,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大型企业,储备可燃的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库、基地,火灾危险性较大、距离专职消防队较远的大型企业应当依法建立企业专职队。企业专职队建设标准按《广东省专职消防站建设标准》执行。相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市专职消防队建设管理规定》和《桥头镇专职消防队规范化管理汇编》,落实专职消防队的经费,落实队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保险、医疗和抚恤,切实提高专职队的管理保障水平和实战能力。

(三)推动社区兼职队伍规范化。2009年,桥头镇各村(社区)参照大朗镇村级消防队伍建设模式和标准,全面建立社区兼职消防队。社区兼职消防队编制6-13人,建立办公室、值班休息室和车库、器材库,配备不少于1台的执勤车辆,并参照大朗镇大井头村消防队的标准配备随车器材。到2011年,社区兼职消防员全部参加由镇公安消防大队组织的轮训,具备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实现“小火不出村”的目标。各村(社区)要加强对兼职队伍的管理训练,拓展功能,形成符合村(社区)实际需要的工作模式。兼职消防员享受工资、补贴、年终安全奖等待遇,经费由各村或社区统筹。

(四)充实其他灭火救援力量。2010年,全镇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建立保安消防员队伍,平均每个单位不少于10人,并经消防培训持证上岗。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防火自救能力,充实基层灭火力量,镇政府还应倡导建立民间志愿消防队。

六、消防装备配置科学化

按照“结构优化、功能多样、先进实用、节能高效”的原则,实现全镇消防装备配置科学化。到2011年,全面满足灭火救援任务的需要。

(一)坚持科学配置消防车辆。按照《城镇消防站建设标准》中的一级普通消防站的要求,并根据我镇的经济、产业结构和建筑物特点,桥头镇专职消防队在三年内完成各种消防车辆的配备,2010年购置一辆城市多功能主战消防车,加大消防车辆退役和更新力度,对服役期超过10年的消防车辆实行强制性检测,不合格的作退役报废处理。

(二)坚持科学配置消防器材。镇公安消防大队结合专职消防队现有车辆和器材装备配置情况,对照国家《普通消防站抢险救援器材配备标准》等相关规定,制定了《桥头消防大队三年装备规划》,在三年时间里通过逐年对装备建设经费的投入,使器材装备得到更新换代和改良革新,更适应于现代灭火救援的需要,并根据本辖区产业结构的特点,增配特种防护、侦检、堵漏、救生等装备,加大消防器材更新力度,个人防护装备、常规消防器材每年更新率不低于35%,特勤器材每年更新率不低于25%。

(三)完善消防装备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装备管理制度,贯彻落实有关消防技术装备管理规定,建立完善各种技术装备采购、管理和考评制度。2010年起桥头镇专职消防队的消防装备采购工作,参照广东省财政厅和省消防总队联合下发的《关于全省消防装备实行系统集中采购的通知》(粤财采购[2006]5号)的要求执行。2011年全面完成全镇消防装备力量的整合,将镇专职消防队的装备统一纳入市公安消防局装备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建立装备巡检制度,每季度由市公安消防局组织人员对各单位进行巡检,对装备建设不达标、管理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

七、保障措施

要充分认识推进桥头镇消防基层工作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落实督导考评、经费供给,保障本规划纲要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消防安全委员会负责统筹本方案的贯彻实施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编制重点工作的专项规划、方案,从解决当前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的问题入手,并按照方案要求推进实施。

(二)落实工作责任。镇消防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保障方案按时按计划实施。要依据本方案的要求,制定行业的具体实施措施,在有关规划编制、组织实施、工程推进、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同时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有效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