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范文精选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范文第1篇

【摘要】信息技术教师在中学学校教育中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以多样化的角色对学校教育改革和信息时代学生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浅析信息技术教师在中学学校教育中的角色,提出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中学学校教育、角色、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领域,教育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先进技术手段来解决教育问题,以实现教育的最优化。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信息技术教师是作用发挥的有效中介,他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无可比拟。一、单从教书育人的角度谈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1、立足信息技术教材,分析学生情况,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操作。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一名教师,他的首要任务是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科学知识、简单的程序设计知识等)以及帮助学生完成信息技术技能操作训练(包括word编辑文字、excel表格处理、e-mail发送、简单的网页设计等)。其中,在教学前测阶段,信息技术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了解学生现状,分析学生个性和需求等。教学中注重学生反馈信息,预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并进行形成性评价。此外还应重视后期测评等。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储存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体现了信息时代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2、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想,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悟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从而能够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地计算机教育,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只是一味地按信息技术学科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过于单纯和专业化,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培养,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向学生传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想,让学生结合各科学习需要接触和使用相关工具软件,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新的信息手段和技术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等等,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从而巩固和拓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达到学科学习有效性的目的。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样,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信息意识、信息常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比如,教师鼓励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可促使学生信息意识的形成;通过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的信息文章和设置信息讨论会,学生的信息常识可不断扩增;借助互联网完成学习任务和创设师生、生生的情景交流来评价信息的有效性有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教育学生杜绝滥用信息资源和乱交网友以及教会学生防止计算机病毒等途径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二、从学校教学系统方面分析信息技术教师的多样化角色1、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信息社会需要教育领域能够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和快出人才。面对教育信息量的激增,教师要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媒体、策略的分析与运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等环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这种教学设计,大到整门课程的设计,小到一个单元目标的设计、一节课的设计,它可为教学设计活动提供依据。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设计理论的依托,又懂得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由他带头进行教学设计,定可在全校范围内掀起“教学设计热”,这又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付诸实践的一个有效途径。2、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信息社会中,媒体教学已走进教育领域,各学校都在筹备资金大力建设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信息技术教师应带头做好教学资源开发工作(如制作简单的教学软件、幻灯投影教材、简单的音频和视频教材、用PowerPoint、Authorware等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以保证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学的需要。3、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教育信息时代,大量新型的学习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中,合理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和学生特点,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选择出合理的学习模式。比如:网络探究式学习模型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小组学习和游戏型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辩论和反思能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可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向相关的教师和学生建议学习模式选择的重要性。4、创设和谐的学习情景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情景的创设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情景,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施展给学生主动探究、参与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形成意义建构。信息技术教师可教育叙事,通过活生生的教学实例启发教师教学思维的改变,真正的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教师以其多样化的角色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他的先进教学思想引导下,学校教育定会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同时,学校教育自身也得到一定的改革。【参考文献】[1]颜世刚张婷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1(9)[2]李文姜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J]教育信息化,2004(12)[3]周华杰简析学校教育中的Blendlearning[OB/OL]

信息技术范文第2篇

[文章作者]施玉

[文章来源]常州市武进区横林中心小学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方式。这就表明,“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产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应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又有着广泛实用性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更应采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

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操作本领,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如在教学“画图”时可结合本节的教学内容,展示同龄学生设计的电脑画(可以是上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或从网上下载)。教师可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画面分析作品,引出本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更认真地听课,希望自已也能画出这样的作品。又如教学多媒体制作中“设置动画效果”时,可以在新授前分别出示两张内容相同的幻灯片,先是一张静态呈现的,接着是设制了动画效果的。此时,教师不用多言,就已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了起来,他们早已跃跃欲试了。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让学生觉得他们所学的东西有用有价值,一方面我们要逐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有更多尝试和实践的机会。我们发现,一旦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话,他们就会锲而不舍地钻研下去,以致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技巧。

二、自主探索

信息技术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

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地获取。不断出现的各种应用软件几乎覆盖到了各个技术领域。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瞬息万变,各种类型的卫星网、广域网及校园网层出不穷。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那是死读书,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就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创设实践条件,让学习者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教师从完全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知识传授者、指导者和设计者的多维角色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并且还图文并茂。可以说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看懂。教师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教师只需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介绍一些更快、更有效的方法。如教学文字处理软件中“文字修饰”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找到修饰文字的对话框,其中各对话框的效果不必一一讲清楚,可以由学生自由实践后得出结论。在学生实践中教师可以随机使学生明确每次的操作,一定要先选定所要修饰的文字,其余就不必多言了,而让学生有充分的自己探索发现的时间。

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多动手,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从操作中、从实践中去领会方法,而不是靠教师的长篇阔论。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而且更可以去掌握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教师作现场指导。而多操作,多动手,也能对各种基本的操作,如鼠标运用,键盘的使用变得越来越熟。

三、开放练习

自学能掌握知识,特别是理论上的。而要真正把所学知识溶入到自身,还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我国当代的一些教育理论家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我在教学完WORD后,就布置学生课后为自己设计一张能反映自己特点的学籍卡,准备在下一次的信息技术课上完成设想。在学生学习完浏览因特网和下载信息后,就可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及WORD工具,制作一定主题的电子报刊。教学收发电子邮件时,可让学生每人给教师写一封信,说说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感受。“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信息技术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由于煤矿开采技术水平较低,导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相关部门设计软件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监管,主要系统包括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煤矿通信系统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与移动设备结合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引导下,将计算机技术引入煤矿安全管理对提高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基于信息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探讨信息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煤矿安全;网络体系

0引言

安全是人类根本需求,安全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由于煤矿开采存在自然灾害威胁,职工素质不高等不利情况,我国连续发生多次煤矿重大恶性伤亡事故。近年来国家重视煤矿安全生产,成立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机构,使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但由于煤矿安全管理基础薄弱,虽然煤矿生产百万吨死亡率降低,但相比发达国家安全管理水平存在很大差距。重大恶性事故时有发生,目前矿山安全处于落后局面,煤矿安全管理主要采用行政手段,其他安全管控方法研究不够深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煤矿安全管理要与信息技术结合,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1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煤矿是高危行业,生产环境条件恶劣,突发事故几率高。近年来频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煤矿安全管理形势严峻。煤炭企业改革方向是不断扩大规模,适应经济的发展[1]。煤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加强安全管理。安全工作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前提,目前国有煤矿开采平均深度达400m以上,必须加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当今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煤矿企业具有信息来源途径广等特点,煤矿信息处理包括生产日报、通风报表、物资供应计划统计等,为确保信息及时有效,避免造成煤矿混乱,对信息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煤矿企业安全信息管理长期采用人工管理模式,信息采集处理通过手工填写完成。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无法确保信息统计分类准确无误[2]。

随着煤矿现代化建设发展,当前煤矿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管理形势,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提高煤矿企业领导者决策水平,建立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非常必要。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技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图文声像信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技术应用提高装备自动化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改变管理者工作模式,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发展催化作用受到各行业的关注[3]。利用信息技术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隐患信息采集及分析等具有重要作用。使煤矿企业有完善的管理措施促进安全管理规范化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迅速处理各种隐患信息,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使安全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打造煤矿科技兴安管理氛围。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使隐患分类明确,建立基层区队与矿领导沟通媒介。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近年来煤矿安全问题突出,安监局统计表明,我国平均每7.4天发生重大煤矿事故,反映出我国矿山安全严峻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煤炭企业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是一体化的系统工程,注重预防应急处理煤矿,充分将计算机管理与安全管理融合,保障矿井安全有效建设。煤炭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安全问题是煤炭生产管理的重点。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引发重大事故的隐患,随着开采深度增加,使矿山安全生产管理面临巨大考验。近年来由于安全问题导致矿难事故频发,为有效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科学管理[4]。借助先进信息技术进行煤炭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对系统功能设计,将信息通信监控与数据通信等功能融合,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对井下工作人员进行在线监测,利用信息通信系统获得数据采集分析,获取安全事故频发关键环节,减少安全管理工作盲目性。当前计算机信息化在生产运用中存在技术落后等问题。我国大部分煤矿地质条件复杂,为安全产生带来很大困难。冲击低压危险性加大,目前大部分煤矿企业无法提供准确识别地质条件的信息技术,如建立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可以对各项安全设备研究设计等提供动态化监控评价,我国大多数煤矿对信息技术应用处于起步阶段,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环境未形成,煤矿企业忽视安全设备的投入,信息化设备普遍投入不足。我国煤矿企业信息化设备配备未达到相应标准,安全管理技术滞后。中小型矿山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未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

3基于信息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网络体系

煤矿安全监管系统是综合利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构成无线监控传输系统,对煤矿生产环境中的瓦斯等环境数据进行远程无线监控。可根据上传告警信息确定煤矿事故情况,为制定安全防范措施提供帮助。克服矿井数量多等问题,充分发挥瓦斯监控设备的作用[5]。加强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必要,形成安全信息监控预警等功能齐全的安全管理平台,才能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好转。目前煤炭企业中网络系统应用广泛,有的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有的建立煤炭网站等。网络应用不断增多,但大量网络安全问题随着网络应用不断涌现,黑客侵入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加强煤炭企业网络安全管理非常必要。建立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对煤炭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同学者对如何建立信息网络安全体系有不同看法,信息安全标准是信息安保体系的重要部分,我国制定国家标准描述开放性系统互联网安全体系结构,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技术不断完善。要结合企业常用安全标准,建立煤炭企业网络安全体系结构。某煤炭集团公司网络平台应用有信息管理系统,如财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实现内引外联。网络架构方面有核心层面交换机CiscoCata-lyst4606,公司本部与子公司通过路由器Cis-co7500互联;采用ISS千兆入侵检测系统RealSe-cure实现对网络入侵等非法行为实时监控,为分析安全与追踪入侵等提供重要数据。对局域网内计算机进行监控。在人气有限原则下建立规范可行的安全制度,对各级领导与管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安全培训。

保证网络数据应用机密性。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体系包括煤矿安全生产地理信息系统,矿井井下人员安全定位管理系统等。随着我国大中型煤矿装备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但目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难以及时掌握井下人员动态分布情况,对井下人员救援缺乏可靠信息。开发新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系统,可以从监控计算机查询事故现场人员分布情况,利用信息日常考勤管理功能对矿井人员考勤管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集计算机软硬件、无线数据传输、自动控制等多技术学科综合应用的信息技术产品,实现目标自动化管理。GIS是描述分析空间信息的方法,为地理研究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煤矿安全生产GIS开发包括利用计算机语言集合其他软件开发知识产权信息系统。煤矿安全生产GIS与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融合,实现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共享。基于INTERNET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是结合当代先进Internet技术构建,由文本数据库、INTER-NET网络构成。基于GIS煤矿安全管理系统提供监测分析决策等功能,按功能分为矿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服务支持系统等。

4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媒体安全生产中应用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进步,煤炭生产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现有有关生产管理自动化水平较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缺乏行业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目前煤矿行业生产软件研发相对落后,缺乏适合煤矿行业特点的软硬件仪器。加快发展适合煤矿安全的电子产品,提高煤矿行业信息化水平,是今后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

作者:李丹 单位: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信息技术论文2

现阶段,随着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是医疗机构管理中的最主要的信息化手段。但如何在医院无线网络的影响下,保障医疗信息的完整性和医院医疗信息的安全,已经成为了当前所重点研究的方向。因此,本文结合医院无线网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并设计出了一种基于安全管理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基于该方法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1医院无线网络及安全系统结构

首先,想要充分地满足医疗信息安全管理。需要结合并克服医院无线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以病毒查杀软件、IPS入侵防护技术等方法,实现对医院无线终端在线、离线的管控。这样能够有效地实现并满足医院医疗信息安全管理的需求,并保证医院无线网络的安全运行。其次,依据网络安全三级等级保护标准的要求,医院在进行构建无线网络安全系统时,需要进行严格将网络区域划分为接入区、控制区以及核心区等3个区域[1]。并保障每个区域之间均可以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这样一来就能够充分地保障系统与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具体结构拓扑图如图1所示。从上述结构图中可以认识到,当医院无线网络接入区中的平板以及PDA接入无线网络当中,就会经过控制器实施IP+MAC以及用户名与密码等多重验证之后才能够进入控制系统。这样一来,充分地说明了只有授权的无线终端才能够通过无线控制器进入安全管控系统。而在安全管控系统当中,可以实现对用户名与密码的认证、设备终端绑定以及杀毒等[2]。

2医疗无线网络的特点及其接入方式

(1)特点首先,基于医院无线网络具有较强的移动性、高效率、低延迟以及高效性和低安全性等特点。其次,医院的无线网络虽然具有很好的性能。但由于医疗方面的数据加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压缩技术不成熟以及在数据传输过程之中存在些许漏洞,进而导致医疗信息通过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时,产生数据泄露的风险,同时也是造成医疗信息安全性较差的原因[3]。(2)接入方式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网络接入具有开放性与隐匿性等特点,因此针对医疗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从其物理层面中来发现问题。而无线网络接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具体见图2所示。而医院本地区域之间构建的移动护理终端与移动医生终端等设备均是通过分布在楼道中或每间病房中的无线接入访问节点与医院中的网络进行直接连接在一起的。通过,接入访问节点、局域网,与楼层交换机进行连接。再由交换机通过光纤,和汇集交换机、核心交换机以及防火墙等相关装置,最后才能够接入到中心机房当中。但,由于每一个移动终端都能够接入无线访问节点,从而无法从物理层面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其成为网络非法接入与恶意攻击的主要方面。

3医疗信息安全系统需求及设计

3.1医疗无线网络安全方面的需求

(1)数据加密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需要从医疗无线网络数据方面入手,网络数据加密。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节点安全。在医疗无线网络中具有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的网络节点。当少数的网络节点遭到破坏时,只对医疗网络的安全起到极小的影响。但如果当Sink等遭到篡改,就很容易导致网络出现瘫痪。因此,针对医疗无线网络中的恶意节点进行实时的检测和清除,不仅是起到保护节点安全的作用,还起到了保护医疗信息的安全。第二,被动防御。从该方面来看,是指当网络受到入侵时,被动防御会起到对数据的保护作用。而对该方面的提高,能够进一步促进医疗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第三,主动攻击,该方式使得医疗无线网络具有主动对风险识别的能力。第四,信息安全需求。数据加密可以将医疗信息中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以此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并且,也是医疗信息安全管理以及无线网络中的主要需求[4]。(2)数据压缩数据压缩,可以将医疗无线网络中传输大量数据,通过压缩技术应用到数据处理当中。这样可以起到数据传输效率的作用。而数据压缩算法,在医疗信息安全系统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周期分段长度的设计,达到提高数据压缩和保障数据传输稳定的目的。(3)数据传输医院无线网络对患者信息以及相应体征数据监测的收集方法相对较多,因此可以要求患者通过穿戴或者携带的方式,和传感器设备之间保持相对的静止关系。以此通过相关设备来获取相应的信息,并将所得信息传输到医疗监护中心。这样一来有效提升了数据收集以及其传输的实时性,还可做到及时的发现患者的异常现象,从而降低医疗过程中风险发生的概率[5]。

3.2基于医院网络的医疗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3.2.1系统功能设计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系统设计,从系统的功能方面来看,主要包含5个方面,具体设计如下:(1)数据采集功能设计,该功能是通过利用传感器设备来完成对数据的采集。而每次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是由医疗人员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2)数据加密功能设计,该功能是对所采集到的初始数据,利用加密算法进行加密,以及对现有的密钥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提升,降低患者信息的泄漏风险。(3)数据压缩功能设计,该功能是将所采集到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压缩算法将数据信息进行压缩,以此实现网络消耗降低和提高医疗数据信息传输的目的。(4)数据传输与解密等功能设计,前者在医疗信息安全系统设计过程中,支撑数据优先级的设置。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确保重要信息数据能够被及时获取,还可以促进医院医疗监护水平及实时性得到提高。后者通过逆序密钥的方式实现迭代计算解密数据,从而为医疗工作人员提供患者的相关信息。(5)监护功能设计,该功能的设计可以为医护人员对患者信息的检查,提供方便。

3.2.2监护系统设计监护系统设计,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终端、网关节点以及加密解密和监护、防火墙等部分共同组成。首先,从终端方面来分析,该部分通过患者所佩戴的传感器,来实时关注和采集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压等相关监测指标数值,并通过设备和无线网络,将数据信息传输到监护中心。其次,从防火墙方面来看,防火墙的设计,可以及时有效地研究医疗无线网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进行处理这样既可以维护系统的安全,还可起到保护医疗信息数据的作用。

3.2.3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以MySQL数据库为主,进行患者信息与医护人员信息等方面的设计。不过在设计患者信息模块时,不仅要将患者的姓名、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相关的资料设计在内,还需要将患者的血压、心率等体态监测数据进行记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信息之间的描述和数据类型之间并不相同。针对医护人员信息方面的设计,主要包含了姓名、年龄以及其他基本信息和监护信息等[6]。

4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实现分析

4.1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实现(1)加密模块针对该模块的实现,研究以加密算法为标准,设计出加密模块。该模块可以将患者的所有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加密,从而有效防止与避免患者信息被窃取。而未经过解密模块进行解密时,数据信息即使被打开会以乱码的方式进行展现出来。因此,即使信息被盗取,也无法从中获取有效的数据信息。而相关信息只有经过相应的逆向解密方法,正确的解密之后才能够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2)压缩模块该模块的设计,是通过将初始数据进行过压缩算法进行压缩到最小化,以此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如,脉搏信息、体温以及血压等体征监测数据均为主要信息。例如,以心跳为例。经过压缩模块后,当通过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为70次/分钟,经过多次呼吸调整,可以将所传输的数据降到65次/分钟。而数据压缩算法的具体流程为,压缩算法启动后,可以将所采集的数据组合成时间;接着,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判断,是否能够有效满足模型的需求。当数据满足时,即可实现数据压缩。若是不满足,则需要对采样时间进行调整,并重新建立新的时间序列集合。并重新构建新的回归模型,以及对数据进行再次压缩[7]。但需要注意,压缩过程中要合理的控制压缩算法的误差,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系统数据压缩功能得以实现。(3)传输模块和数据显示模块该模块主要应用于对医疗过程中患者的信息传输到相应的监护模块中,方便医护人员的观察。在数据显示模块当中,包含了病人管理、呼叫中心以及数据分析和监护、用户管理等多项功能。如果,患者身体体征存在异常,则会在页面中进行提示。

4.2试验证明及评估为了进一步验证该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通过网络仿真软件NS2,搭建出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仿真平台。并通过以某个医院临床医疗中多种医疗信息所产生的文档为实验数据。且该文档中一共包含了3000条医疗病历数据信息。其中2000条数据作为测试数据,1000条作为训练的数据。不过为了进一步保障测试的真实性,因此将试验划分为2个部分来共同进行。第一步先进行定义评级指标,来评估该方面的可行性。第二步,通过所提出的方法与传统的方法进行相应的对比。以此来分析数据安全管理的脆弱性。这样一来,既可以清楚认识到本文所提方法的安全管理算法的安全性,还可以进一步抵御恶意节点的攻击。同时,还针对无线网络中的节点,进行了试验和检测。

通过仿真平台模拟了不同类型的恶意节点攻击,并对其检测效果展开了观察。通过相关试验结果发现,在医院无线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未得到应用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单位中的攻击,网络节点信息较低。当安全系统得到应用时,网络节点的信任值会随着时间单位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且未出现患者病历信息丢失的现象。由此可以表明,该系统的设计不仅可以起到恶意节点的识别作用,还能够促进医疗数据信息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得到提高。接着将本文所提到的加密算法与传统的WBAN数据加密算法,结合相应的医疗病历数据信息,进行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在解密后的数据完整性进行对比。发现加密算法在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以及系统设计方面,不仅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高效运行效率,还能够有效地实现满足基于医院无线网络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对其安全管理质量的需求。并且,试验证明,所提的系统设计与加密方法,还为医疗信息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性提升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途径[8]。综上所述,研究以医院无线网络为标准,提出通过对安全管理方法的改进,来实现对医疗信息安全的管理。从而降低并解决医疗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这样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医院医疗数据以及信息的传输速率等稳定性、安全性及完整性,还通过加密方法对医疗数据进行加密,以此来提高对恶意节点的检出率,促使医院医疗工作网络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赵桂兵 单位:安徽省怀远县中医院信息科

信息技术论文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成为对广大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一次大检验,它是教师群体在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浪潮中实现专业成长必须要解决的一大问题。线上教学实践暴露出中小学教师队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诸多不足,应引起足够重视。对中小学来说,此次大规模线上教学实践既是教育领域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次危机应答,也是推动教育主动变革的一个重要机遇。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既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等战略目标的需要,更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线上教学揭示中小学教师队伍面临的现代信息技术困境

由于缺乏相应准备,面对陌生的教育教学平台和设备,相当一部分教师在线上教学前期一度感到手足无措,时常出现各种“翻车现场”,软件使用不畅、操作不当、平台故障等问题层出不穷,直播过程中画面卡顿、忘开语音、闪退、作业批改流程混乱等情况时有发生。不可否认的是,经过疫情阶段的线上教学实践,中小学教师的线上教学技能普遍得到较大提升,但离教育现代化发展对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教育部等五部门2018年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简称《计划》)特别强调要实施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带动中小学教师、校长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1],注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但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前期的反馈来看,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储备尤其是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与《计划》的预设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许多教师不具备熟练应用现代教育设备的能力,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教师,对新生的线上教学设备及教育教学平台操作流程不熟悉,有的教师甚至是从零开始。为完成线上教学任务,他们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线上教学已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迫使教师必须接受、学习和掌握线上教学所需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装备的操作方法,这实际上也反向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如何熟练操控各种线上教学平台和教育技术装备,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教师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实现专业成长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应对教师专业成长之路中信息技术短板的行动策略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1]。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师教育及教师培训工作,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强调,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要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2]。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呈现出培养与培训分离、培养与培训机构并行的二元结构。培养、培训系统分离,会形成体制性障碍,不能产生优势互补和优质资源共享,不利于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需要加强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建设,改变培养、培训分离的现状。具体而言,应将学院教育、教育实践、职前培训和职后教育培训等多种层次的教育与培训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既要重视职前教育,更要重视职后教育培训,从长远看,尤其要重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1.优化学院教育的教师教育课程

研究显示,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构建的过程中还存在课程结构比例失调、课程类别不合理、课程之间内容融合度低、教育实践课程欠整合、课程实施方式变革步伐缓慢、学生评价单一化等问题[4]。学院教育是教师教育工作的源头,只有加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从源头上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做好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衔接并一以贯之,才能培养出一支符合现代化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

2.深化教师职后教育培训

相较于学院教育和职前培训而言,教师的职后教育培训工作最为重要,因为它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时间长,跨度大。随着时代变迁,教师的知识储备与专业技能也需要随时展而不断更新,除教师自主学习外,教育行政部门还需要经常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并形成制度,以满足现代教育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具体而言,备课、上课、评课、科研、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学校管理、教育信息化等都应涵盖在职后教育培训内容之中。以苏州市为例,教育局下设教师发展中心,学校设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在岗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从行政部门到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师职后教育培训。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在岗在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每学年不得低于50个区级继续教育学时,并形成制度。学习内容大多与教育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高度相关。继续教育培训较好地提升了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重视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跟上时代需求,才能高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但同时,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不能局限于教育教学技能的成长和发展,更要重视增加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丰富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从线上教学期间的表现和未来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中小学教师群体需要提升个人信息素养,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做好储备。线上教学期间,广大中小学教师遇到的困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要加快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2];注重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苏州市非常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每年会推出相关培训活动。依托江苏省教师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平台,大力推进“教智融合”及“易加学院”平台建设,推动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举办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比赛,较好地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加强教育教学反思

国内外许多教育学者都认为写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极具帮助。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教师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通过反思发现问题,进而改进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专业成长[5]。无独有偶,中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也曾说:一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名教师能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的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6]。面对线上教学带来的现代信息技术挑战,中小学教师要总结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尤其要注重总结失败原因,反思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多挑战,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并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改进和提高,从而实现自我蜕变和自我成长。如可以通过撰写教学日记、与学生对话等形式进行反思[7],既要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和闪光点,更要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改进和强化教学策略。笔者所在区域的许多教师十分善于抓住机会,依托区域开展的各种教育论文征集比赛,通过撰写教学反思参赛,屡屡获奖。他们通过教学反思,一来反思了自己在教育教学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不足,可以针对问题予以重点解决;二来也为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积累了材料,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可谓一举多得。

5.建立学习型组织共同成长

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仅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政策举措来完成远远不够,更需要教师群体自主自发地学习和提高。吸取线上教学的教训之后,相当一部分教师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短板,继而自发组团学习。例如定期开展讲座,由某一位教师就某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或软件的应用对其他人进行培训。如在2021年12月的两次活动中,L教师就一套整合了代数、几何与微积分的动态数学教学软件——GeoGebra的使用进行了两次讲座。通过两次培训,大多数参与的教师基本掌握了用GeoGebra软件画动态平面几何图形、函数图像、圆锥曲线、立体图等的方法,体验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通过这种学习型组织,大家从实际需求出发,就共性问题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较好地弥补了继续教育培训的不足,有效提升了自身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结语

教师需要终身学习。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教师只有不断创新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够为学生提供公平、高效、有价值的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教师群体快速更新知识库,加快专业成长,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因此,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危机应答、课程建设等能力既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中小学教师要未雨绸缪,把功夫下在平时,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不断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EB/OL].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

[3]管培俊.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十个观点[J].教师教育研究,2004(4):3-7.

[4]董新良,闫领楠,赵越.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构建:问题、理念及对策—以地方高师院校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20(1):1-7.

[5]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3.

[6]周春良.卓越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成长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信息技术范文第4篇

[内容摘要]本文是作者结合两年来福建省中学信息技术上机操作考试情况,对考生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总结。希望本文的介绍使考生掌握上机操作考试的一些技巧,在上机操作考试时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失误或错误;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文让更多的科任教师共同来关注、探讨中学信息技术这门课。[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上机操作考试技巧问题根据全国中小学教育工作会议和闽教[2001]基45号文精神,今年,我省率先将中学信息技术课列入高中会考科目,这是省教育厅为普及我省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举措,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省教育厅对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由于信息技术课在不同中学的开设程度不一样,如何充分做好中学信息技术课会考前的准备工作,将是中学广大考生和计算机教师面临的问题!信息技术课在中学称为计算机课,信息技术课会考内容、命题范围仍执行原省教委实施的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2001年是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indows)开考的第二年,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在考试中比较头疼的是上机考试的技巧问题。一般说来,上机考试技巧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本身要求的知识和技巧,二是考试软件的使用技巧,如果考生能够掌握这些技巧,则他们在上机考试时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失误或错误,争取考出较好成绩;而科任教师若能透切地分析、研究这些技巧问题,则他们在教学中则能更好地抓住教学的关键,在有限的课时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提高会考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因此,结合两年来福建省中学生计算等级考试(限于篇幅本文仅介绍一级Windows)上机考试的情况,作者把主要问题分两个方面作个介绍。一、考试基本问题在上机考试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较多,但主要应抓住下列4个问题:1.有关考生文件夹问题考生登录考试系统后,考试系统将根据考生的登录用户名和准考证号形成一个唯一的考生文件夹,该文件夹是在服务器的C:K_driver文件夹内,例如:K:KS0122000101,其中K:是服务器的C:K_driver文件夹映射在工作站上的驱动器,KS01为用户名,22000101为考生准考证号,也就是说考生必须明确考生文件夹的位置,并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考生文件夹,这是上机考试时非常关键的一点,因为考生的大部分操作是在该文件夹内完成的,而考试评分系统将根据该文件夹的内容变化进行评分的。同时必须告诫考生不得随意删除或移动该文件夹的内容,否则可能会导致考试系统对该考生评不出分数。2.有关存盘问题考试系统共分三种题型,即Windows基本操作题,文字录入题和Word97字处理题。操作题共5小题,考生在答题时当场即完成存盘,所以不必也无法再进行存盘;对录入题,考生一进入录入题后,考试系统将自动在考生文件夹内建立一个TYPE02.TXT的文本文件,并能在考生录入文字时完成即时存盘,因此考生也无需再进行存盘。考试中需要存盘的是字处理题,该题分两小题,考生做完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存盘便可以,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应保存在考生文件夹内,如K:KS0122000101。同时应特别强调,考生在考试时间到时若字处理题未存盘,考试系统就会自动"死机"(假死),此时,考生应要求监考人员采用延时口令帮助存盘。3.考试期间不得重新启动考试系统一般有十套题组合,有的考生抽到难题后想重新抽取简单的题,于是就自行重新启动,然后重新登录(注意:也可能不是该考生的准考证号),这是考务规则所不允许的。考试系统只允许考生登录一次,若重新登录需二次登录口令,但题目还是原来的题目,并且系统将返回到退出考试系统前的状态。因此当考生明白这一点后,就会明白重新启动捞不到什么好处,不仅会浪费重新登录考试系统的时间,反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4.有关时间分配问题上机考试时间30分钟,考生登录考试系统后系统自动进入倒计时,除文字录入题限时12分钟外,操作题与字处理题没有时间限定。从考生考试情况看,由于大部分考生打字速度较慢,因此建议不要把录入题留到最后做,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录入文字时系统的总时间已到,而录入题在总分占了20分。同时,如有可能要求考生应留有一定的时间来验证答题情况。二、考试技巧问题由于不同的考生在操作计算机时有各自的习惯,或者说考生对考试系统的训练时间较少,熟练程度不够,因此若能掌握住考试时的关键问题,便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失误或错误,同时也可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效率。1.系统资源的使用在Windows95中有两个管理系统资源的程序组,它们是"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这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资源管理器"的左部能显示出系统的树形文件夹结构。在登录考试系统后,当前窗口是考试窗口,操作题题目显示在窗口内,这时打开"资源管理器"(右击"开始"按钮),则当前窗口为"资源管理器",同时考试题目恰好能全部出现在屏幕上(在当前窗口背部);而如果打开"我的电脑",则当前窗口为"我的电脑",但考试题目却看不到,因为考试窗口已经最小化。因此做操作题时,建议考生使用"资源管理器",而不要采用"我的电脑"。但考生如果习惯使用"我的电脑",则可参考下一点技巧,也可达到答题时能同时在屏幕显示考试题目。2."横向平铺窗口"的使用使用"横向平铺窗口"的目的同样是为了答题时能在屏幕上显示出考试题目。此功能主要是针对字处理第二题W02.DOC而言,因为该题是一道制表及填表题,考生必须边看题边做答,(注:字处理第一道W01.DOC题目已在该文档中,答题时不必看考试窗口),使用"横向平铺窗口"前应只保留考试窗口和W02.DOC文档两个窗口,其余窗口必须关闭,然后在任务栏空白处右击,选择"横向平铺窗口",通过适当调整W02.DOC窗口高度后,则两个窗口则一上一下出现在屏幕上,考生便可边看题边作答,并随意地在两窗口切换。3.备份考生文件夹考生由于考试时过于紧张或者把题目作错、搞乱,甚至误删了考生文件夹的重要内容,这种情况在考试中时常发生,其结果轻者导致该道题目得零分,重者导致系统无法对该考生进行评分,严重地影响了考生的成绩。而考试系统由于没有备份考生文件夹的重要内容和考题,因此建议考生在进行考试之前在自己的工作站作个备份,以防万一急需时便可快速恢复,具体操作这里不做详细介绍。4.验证答题情况考生答完题后有可能的话都应留几分钟来验证答题情况,这也是退出考试系统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从近两年上机考试发现,考生比较容易发生错误的是字处理题的存盘问题,有部分考生把W01.html、W02.html另存在考生文件夹之外,检验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打开考生文件夹,检查是否有带e图标的文档,即W01.html、W02.html,否则把已做的文档复制一份,至于操作题和录入题的验证这边不做介绍。

信息技术范文第5篇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教育信息化给了我太多的梦想,它所具有的神奇足以让我作一生的追求。

但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和培训实践,我觉得在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许多中小学看似轰轰烈烈开展教育信息化工程,购来一大堆昂贵的信息器材,铺天盖地的学校上网,校园网,校校通,而此后,这项不下的投入却常常成为了一种美丽的摆设。

问题主要出在有些学校重视了物质资源的投入建设,却忽视了重要的一点,教育信息化应以人为本: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是新技术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条件。面对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广大的教师还缺乏准备,就使得教育信息化变成游离于现行教育教学过程之外的一种投资行为和硬件、设施建设。

要使教育信息化真正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一.教育理念的变革

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因而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式、模式的转变问题。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曾在全国多媒体网络系统应用现场会上指出,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重要的是要研究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随之而发生的变化。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传道、授业”是教师最主要的作用。信息化时代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得知识,教师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教师的作用已被重新定位: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帮助,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网络的全球开放性,使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接受优秀教师的教学和辅导,也可以在internet网上查阅世界各国的电子图书馆以及有关资料,学习者的学习活动通常是跨越空间的。因而,在资讯的海洋里,教师不再是权威,教师所知的学生知道,教师不知的学生也可能先知。教师应该承认师者会有不如学生的时候,进一步确立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做到新时期的教学相长。

二.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提高

每当新的时代到来的时候,最先拥抱变革的是年轻人,成年人常常由于囿于传统模式的限制而落后。当电脑以其惊人的速度走进我们的学校、家庭之后,最先掌握电脑技术的是年轻的学生。教师由于专业的限制、工作之余精力的有限,常常会在这全新的事物面前显得束手无策。

但这种现象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今天,只能是暂时的。信息时代虽然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独立自主,不过他们还需要教师对学习行为的有效约束、需要教师来帮助解决学科的问题和系统设备的故障。多伦多约克大学欧斯顿教授认为:“我们必须确定,接触网络是有刺激效果的,这个举动是明智的。我们必须记住,并非单靠网络就能成功,有些事情必须由引导学生接触网络的教师来做。”

使教师普遍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重中之重的大事。没有了教师的领航,让学生在资讯的世界里乱闯,不但不是学习的最佳方法,而且还是危险的。因而为了教育教学系统的协调运行,教师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马上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培训学习,掌握新兴的信息技术——比学生需要得更多。

三.教师课程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

祝智庭教授说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

教育信息化,使用信息技术,不应该仅仅是局部的和浅层次的。有些教师虽然使用了新技术,但教学设计、过程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只是用新技术把教科书和黑板搬到屏幕和网络上,强化灌输知识和标准化考试的现行教学模式。正如美国的麦当尼尔(Mcdaniel)和麦克勒尼(Mclnerney)所言,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仅仅把计算机用来帮助学生获得书本知识和一般性的技能,那么这种新教学技术充其量只能充当一种实现传统教学目标的工具。相反,如果教育者重新组织教学过程,把计算机的使用同那种强调学生认知发展的培养目标相联系的话,这种技术就能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中发展出巨大的潜力,对学生的学习和智力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必须在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先进的育教学理论知识,研究认识论,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参与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必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行教育系统进行全方位改造,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各个专业和学科课程的整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教育时空,建构出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如研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型学习等),从而达到培养学习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从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大大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当前极其需要既对信息技术有深刻理解、又有深厚教育理论根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这种人才,当前十分匮乏。

四.教师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教师一向被看作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但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和协调者,教师讲授的机会大大减少了,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解决学生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所出现的疑问,已不在教师估计之内,这些问题可能已远远超过教师原来专业的范围内,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学科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要求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真正做到一专多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课堂纵深发挥,横向联系,深入浅出,多向思维。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具备精湛的专业领域知识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学科边缘知识,应成为某种意义上的通才。

五.教师思想道德和身心素质的提高

教育以德为先。教育的信息化中,各种信息技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特别是网络资源有时就象一把双刃剑,为现代教育教学带来重大改革契机的同时,也对校园较为静化的德育环境带来一定的挑战,网络中包含丰富的知识信息,但也有大量的暴力、色情、黄毒等不健康的网页内容。由此,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法制和信息道德伦理观念,即教师的信息交流与传递目标应与社会整体目标协调一致;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遵循信息法律法规,抵制各种各样的违法、淫秽、迷信、反动信息;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等等。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能够对网上资源的过滤和分类,充分发挥自己筛选功能,对各种网上资源进行择优汰劣、趋利避害的选择,对各种不利的网络垃圾加以控制、改造,能够通过网络渗透现代道德理念,积极引导学生的内在道德价值取向,培植学生道德理想和信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