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语文教学方式的审美化途径探索

语文教学方式的审美化途径探索

一、语文教学内容的审美化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它区别于其他科目特别是理科课程的最主要的因素。语文课程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情感体验,重在培养学生通过文本感受语言魅力、感知人文世界、感悟人生精神,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和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对精神世界的理解。语文课程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情感体验,重在培养学生通过文本感受语言魅力、感知人文世界、感悟人生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师评价语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同感体验,与学生形成交流和对话,把握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深入体验文本,感悟文本中深层蕴含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情感。

在逐步进入语文课程内容的过程当中,去进行审美体验,感受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的深刻美学内涵,获得自己的美学感悟,形成自己的审美品位和审美体验。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应当充分考虑到语文学科所具有的丰富的情感,从分挖掘语文课程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审美价值,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语文课所具有的内在美感。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审美化,实质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准备过程中的一种审美体验的过程。教师首先依据自己的审美意识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对教学材料进行搜寻、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行制定。教师在此过程中,因充分考虑到语文学科所具有的这种情感特征,合理的向学生展示语文课程的情感内容,使他们能够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中,感受到语文课的审美情感。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审美化

课堂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包括谈话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在实施审美化的过程中,也应在教学方式上具有审美化的意识。通过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将情感体验、审美感知注入课堂教学之中,为学生呈现出具有审美意识、审美内容的语文课堂,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上所具有的美感。例如,在教授《兰亭集序》这篇课文时,可以从书法的艺术角度、文章展现的内容哲思等角度,对课文包括的相关美学内涵进行展现、学习和体验,开展艺术鉴赏和审美的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利用课文进行审美实践活动,获得审美感悟的过程和审美体验。

三、课堂具体教学方法的审美化

语文教师的具体教学方法上的审美化应当遵循“教无定法”的原则,充分开发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对课文的神游意会年”有关,这与我国学者樊富珉、王建中的研究结果一致。另一方面,以笔者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来看,大二的班级心理委员较大三班级心理委员也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因为大三的学生较大二的学生各方面都更加理性和成熟,有了自己的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并努力达成目标,而很多大二学生经历了大一的新鲜感之后还没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容易迷茫和彷徨,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

大二的班级心理委员一方面具有这个年级学生的一般特点,另外,同学的迷茫和彷徨不定也会给自身尚不成熟的他们带来影响和冲击,增加他们的烦恼和困惑。因此,班级心理委员要加强入职培训,培训中要就每个年级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等进行案例分析和讲解,使班级心理委员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自身和身边同学的问题。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班级心理委员的自我和谐都有显著相关,并影响着他们的自我和谐状况。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是对班级心理委员自我和谐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如果遭遇的压力性事件很多,又缺乏相应的支持或不善于利用社会支持,就容易导致心理的失衡。

因此,高校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完善班级心理委员工作长效机制,提高学生、教师对班级心理委员的认识水平,给予他们支持与尊重,另一方面,要加强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和辅导,不但要注重选拔的科学性,而且要加强入职培训和职中培训和辅导,帮助班级心理委员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

作者:朱雨时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