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山区造林技术分析3篇

山区造林技术分析3篇

第一篇 1造林地清理

造林地清理工作是森林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其清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林地的地面情况,建立良好的土壤环境,促进造林工作的开展,为造林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在林地管理中,要对林地的剩余物进行定式、定期的清除。一般来说,剩余物是营养的储存物,并且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是养料的一种。但是,剩余物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是森林中可燃物的一种,可以引发潜在的火灾。林地地区大多数湿度较高,并且温度常年较高,整体植被生长较为茂盛,林地的剩余物数量较多,林地火灾产生的可能性较高。树叶、树枝等剩余物都具有可燃性,并且可以迅速的燃烧,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林地管理时,必须要重视林地清理工作,以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另外,部分剩余物还会阻碍林地中植物的生长,不利于森林植物的健康发展。林地清理的方式主要有割除清理、堆积清理、火烧清理以及化学药剂清理四种方式。首先,割除清理是对林地中的灌木、杂草进行割除,主要适用于灌木幼龄杂木林、杂草较多的荒地等林地,是较为常用的清理方式。其次,堆积清理是以堆积的方式对残留物进行清理,主要针对树枝、树叶等。堆积清理一般来说主要应用于大范围的林区,是处理林区剩余物一种较好的方式。再次,火烧清理。对于林地中杂草、剩余物数量较多的地区,如果割除清理与堆积清理都难以取得明显效果,就可以选择采用火烧的方式。在利用火烧清理的方法时,必须要严格控制火势,避免出现火灾,保证防火措施的齐备。最后,化学药剂清理是利用化学药剂,对剩余物进行处理。化学药剂的处理方式较为快捷,并且处理比较彻底,但是会对于林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只作为特殊处理方式之一。

2造林地整地

造林地整地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以下3点达到对林地环境的改善,提高土壤结构的合理性,为造林提供合适的环境的目的,

①促进阳光的投射,提高林区内部温度。

②疏松土壤,提高土壤湿度,从而更好的为树木成长提供养分。

③对林区树木质量进行提高,提高树木成活率,确保造林工作的效果与质量。造林地整地工作可以分为全面整地与局部整地两种。全面整地是对于整体林地区域进行土壤整理,全面整地对于整体林区土壤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相对来说成本投入较高,并且容易造成地形破坏、水土流失等现象。局部整地则是对林区土壤进行块状挖穴,局部整地可以提高对土壤处理的针对性,保证土壤地区的地质环境不被破坏。

3造林地植树造林技术

在造林地管理工作中,植树造林是其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开展造林地的整地与清理,主要是为造林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要想切实地做好植树造林管理工作,必须要提高造林技术水平,因地制宜的制定合理的造林计划。在开展造林工作时,要针对林苗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林区的气候、土壤等特点,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造林方式。一般来说,林地造林工作主要有播种造林法、插种造林法、分植造林法与植苗造林法等。对于山区地区来说,林地地区的条件不适宜播种法,并且对于小片区域的不同特点,也需要选择不同的造林方法。另外,对于林区的气候条件,林业人员要做出明确的分析,结合实际气候特点,选用较为适宜的植物种类。

4结语

森林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在现代社会中是重要的生态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的重要主题。在林地管理工作中,必须要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通过植树造林,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发展水平。我国的林业管理工作与国外相比,其优势与劣势并存,在开展林业建设工作中,必须要对于造林整地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学习,提高林业管理水平。在造林地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提高清理与整地的管理水平,应用先进的林地管理理念,为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

作者:任继胜单位:思南县孙家坝镇林业站

第二篇 1试验方法

1.1试验材料

选用甘肃民勤县沙漠地区扦插培育的2年生苗木作造林试验,采集多年生红柳一年生枝条作育苗试验。

1.2育苗

1.2.1圃地选择

育苗地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灌水排水性好、便于管理的砂质壤土地,育苗前整地作床,施足地肥。

1.2.2扦插育苗

1.2.2.1插穗选择育苗前选取直径0.5~2cm的一年生枝条,剪成长20~30cm的插穗,直径1~2cm更佳。切口整齐,无劈裂。

1.2.2.2插穗处理将剪好的插穗,按大小头分别对齐整理好,每50根捆成一捆,将大头向下放置于深10~15cm深的清水中,浸泡24~48h。

1.2.2.3插条育苗将处理好的插穗,按20cm×10cm和20cm×20cm2种株行距,插穗与地面成75~85°插入整好的育苗地,以插穗露出地面1~2cm为宜,插后及时灌水。

1.2.2.4扦插时间分春季或秋季扦插,春季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土壤解冻后,红柳发芽前进行;秋季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土壤封冻前,红柳落叶停止生长后进行。

1.3造林

1.3.1地块选择结合红柳喜光照的特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东南坡、南坡、西南坡山地试验造林。2.3.2造林时间根据天祝气候冷凉和降水不均的特点,分别在春季(5月上中旬)和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造林试验,研究高寒山区不同造林季节对红柳成活和生长的影响。2.3.3整地方式结合天祝山区实际,采用大鱼鳞坑(120cm×80cm×30cm)、小鱼鳞坑(80cm×50cm×30cm)、穴状(30cm×30cm×30cm)和带状(20cm×20cm×∞)整地方式,进行植苗造林试验,研究不同整地方式对高寒山区红柳造林成活的影响。

1.3.4造林密度进行2m×2m、1.5m×1.5m、2m×1.5m、1m×1m不同密度造林试验,研究高寒山区红柳造林适宜密度,促进造林地最快最优发挥生态效益。

1.3.5管护方式采用围栏专人管护和一般专人管护2种方式,了解人畜活动与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关系。

2试验结果

2.1育苗结果对比

扦插育苗操作简单,是适合高寒山区的红柳育苗方式,秋季和春季扦插育苗成活率都达90%以上,但是其生长情况、出苗情况略有差异。表现为春季较秋季成活率略高,秋季较春季苗木生长较好;不同的扦插育苗密度对其成活和生长没有明显的差别,但由于出圃数量差距较大,经济效益相差明显,所以红柳适合大密度扦插育苗。

2.2造林结果对比

不同的整地方式和管护措施对红柳植苗造林成活率没有明显的影响,高寒山区红柳造林可以根据地形实际选择适宜的整地方式,应以最小的经济投入、最大限度保持原有生态植被为前提,穴状整地比较适宜。造林季节对红柳成活率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大,表现为秋季略高于春季,主要源于土壤含水量和地温差异,天祝降水分布不均,且红柳为喜光植物、阳坡造林树种,春季降水少,蒸发量大,土壤含水低,直接影响其成活;秋季土壤墒情好、含水量足,且造林后苗木停止生长,有利于损伤根系愈合,成活率高。通过观察山区红柳植苗造林适宜密度为1m×1m,能较好的发挥造林生态效益。且红柳枝条硬度大,抗牲畜啃食和践踏,只要防止人为破坏,是一种成本低、易管护的山区抗寒抗旱造林优良树种。

3结语

红柳具有防牲畜啃食和践踏的明显效果,较少有病虫危害,造林成本低,萌枝能力强,生长快,抗旱抗寒耐瘠薄,是高寒山区抗旱造林理想树种;扦插育苗是高寒山区红柳的适宜育苗方式,适宜的扦插密度为20cm×10cm,方法简单,容易掌握,苗木生长较快,经济效益较高;红柳适宜于高寒山区阳坡(东南坡、南坡、西南坡)生长,采用1m×1m密度穴状植苗造林,对原有植被破坏小,林分形成快,群体效益发挥明显。

作者:冯宏元许开胜马有忠单位:天祝县林业局

第三篇 1.抗旱造林主要实用技术

1.1整地方式

造林整地具有改善立地条件、保持水土、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等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改变微地形和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来实现的。

1.1.1鱼鳞坑整地

鱼鳞坑整地是植树造林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坡度较大、地形比较复杂的山地多采用鱼鳞坑整地。首先在山坡上按造林设计,挖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坑穴间按品字形排列,坑的大小常因小地形和栽植树种而定,一般长径0.7~1.5米,短径0.6~1米,深约30~50厘米,坑距2~3米。挖坑时,先把表土堆放在坑的上方,生土堆放在坑的下方,按规格要求挖好坑后,再把熟土回填入坑内,在坑下用生土围20~25厘米高的半环状土埂。在坑上方的左右两角各斜开一道小沟,以便引蓄更多的雨水。

1.1.2水平沟整地

水平沟整地是沿等高线挖沟的一种整地方法,水平沟的断面以挖成梯形为宜,上口宽0.5~1米、沟底宽0.3米、沟长4~6米、沟深0.4米以上,两水平沟顶端间距1~2米,沟间距2~3米,水平沟按品字形排列。为保持水土,当水平沟沿长时,沟内可留几道横埂,但要求在同一水平沟内达到基本水平。

1.2覆膜保墒工程措施

鱼鳞坑挖好后应覆地膜,地膜规格为80厘米×60厘米。首先将鱼鳞坑长径方向的土集中到坑中间,将塑料膜长边靠长径方向放好,用土埋住固定,然后抓住塑料膜另一长边,平铺地膜,左右两边用土压实,再用手压塑料膜中间,使之与坑底贴紧,最后用土压住另一长边,塑料膜中间开口处再填压适量土,以防风吹。树穴做好后,在一次降水达10毫米后,即可抢墒播种。地膜覆盖造林技术可以应用于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赛罕区主要是大油松采用覆膜造林。

1.3容器苗造林

1.3.1容器苗造林特点容器苗造林为带原土栽植,苗木不易失水,根部不易受伤,造林后缓苗期短,苗木初期生长较快,在干旱地区春季、雨季、秋秀均可造林,可以延长造林季节;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明显高于裸根苗造林。赛罕区多采用二年生油松容器苗造林,在大青山干旱阳坡造林成活率高,树木长势好,被评为大青山干旱阳坡造林示范基地。

1.3.2容器苗造林技术

①起苗和运输。起苗造林前1周浇水1次,这样既可增加容器内土壤湿度,又能保持容器内土壤不易松散,起苗、运输时不要挤压,要确保营养土团完整无损。

②整地。容器苗造林整地与常规造林整地基本相同,适当注意整地保墒。

③造林。首先挖坑,坑的深度视容器高度而定,然后将容器苗置于坑内,再填土、踏实,填土时以营养土团不露出地面、踩踏时不损坏土团为宜。栽植后最好覆盖一层松土,以起到保墒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造林坑内先浇2~3公斤水,然后坐水栽植,其效果更好。

④抚育管理。造林后要加强管护,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等。

2.菌根苗造林

2.1菌根苗造林特点

菌根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植物共生现象,它是一类土壤有益真菌与高等植物根系形成的复合吸收器官,是一种共生互惠联合体。菌根苗有以下功效:

①提高植物根系吸收水肥能力。

②促进植物对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和利用。

③分泌生长激素和生长调节素,促进植物生长。

④提高植物抗病性。

⑤改良土壤,增强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

2.2菌根化苗木造林

①菌根化苗木播种造林将进行播种造林的林木种子,采用人工种子接种或造林地接种的方法,接种菌根,然后进行直播造林。

②菌根化苗木植苗造林将在圃地中培养的菌根化苗木或菌根化容器苗进行定植造林,在起苗、运输、假植、栽植过程中,应严格注意保护苗木,防止菌根脱落;保持根部湿润,严禁风吹日晒,防止苗木失水等。

③常规苗木接菌造林。对于常规方式培育的苗木,为实现菌根化造林,可在造林时对苗木进行菌根真菌接种。一是在栽植穴内施入适量的菌根剂,即土壤接种,然后再进行植苗;二是苗木接种,将适量修剪的苗根,在配制好的菌根中蘸根,然后栽植。常规苗木接种后造林,其效果虽不如菌根化苗木造林,但也有明显的作用。

2.3菌根苗造林注意事项

①在种子和土壤接种前,应严格进行种子和土壤消毒,防止病虫害侵染和干扰菌根的形成。

②菌根真菌为活体,在育苗、造林过程中,应少使用化学药剂,尤其不宜使用化学除草剂,这些药剂易伤害菌根真菌,不利于苗木菌根的形成。5.ABT生根粉ABT生根粉是一种广泛、高效、复合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能通过调控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水平和重要酶的活性,促进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诱导植物不定根或不定芽的形成,调节植物代谢强度,提高育苗、造林成活率和苗木质量,增强抗逆性,增加生长量。

3.根部注射灌溉技术

利用根部注射灌溉技术,可直接把水分灌入树木根部,避免了地表的无效蒸发,可显著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是一种既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又节约用水的造林方式。具体做法是将苗木栽植好后,利用水枪将水直接滴注在苗木根部,此方法简单易作,应在丘陵地区推广使用。

作者:陈郁峰刘炎辉单位:莲花县林业局林业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