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足球教学设计

足球教学设计范文精选

足球教学设计

足球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教学分析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导课。

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加法法则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

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共赢了5球.也就是

(+3)+(+2)=+5.①

(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

(-2)+(-1)=-3.②

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

(+3)+(-2)=+1;③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

(-3)+(+2)=-1;④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

(+3)+0=+3;⑤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

(-2)+0=-2;

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⑥

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我们大家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看能不能从这些算式中得到启发,想办法归纳出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2~3分钟,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新授

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4)+(+7);(2)(-4)+(-7);

(3)(+4)+(-7);(4)(+9)+(-4);

(5)(+4)+(-4);(6)(+9)+(-2);

(7)(-9)+(+2);(8)(-9)+0;

(9)0+(+2);(10)0+0.

学生逐题口答后,教师小结:

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解:(1)(-3)+(-9)(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3+9)(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

三、练习

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

(1)(-0.9)+(+1.5);(2)(+2.7)+(-3);(3)(-1.1)+(-2.9);

全班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对学生板演进行讲评.

P73练习:……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

2、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

五、作业

1.计算:

(1)(-10)+(+6);(2)(+12)+(-4);(3)(-5)+(-7);

(4)(+6)+(+9);(5)67+(-73);(6)(-84)+(-59);

(7)33+48;(8)(-56)+37.

2.计算:

(1)(-0.9)+(-2.7);(2)3.8+(-8.4);

(3)(-0.5)+3;(4)3.29+1.78;

(5)7+(-3.04);(6)(-2.9)+(-0.31);

(7)(-9.18)+6.18;(8)4.23+(-6.77);(9)(-0.78)+0.

3.计算:

4*.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__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__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______0.

5*.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利用|a|与|b|表示a与b的和:

(1)a>0,b>0;(2)a<0,b<0;

(3)a>0,b<0,|a|>|b|;(4)a>0,b<0,|a|<|b|.1、另:基础训练:同步练习。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30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

现在,试比较这两类教学设计的得失利弊.

第一种方案,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法则的应用,这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

足球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绘本与幼儿教育的结合,既丰富了教育内容,也丰富了教育形式,更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借助绘本特有的文、图、声音、造型的综合艺术,使其发挥中介作用,从而促使幼儿自由、全面地发展。越来越多人的认识到,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阅读应该从绘本开始,从亲子共读和师幼共读开始。也许可以这样说,在当今时代,缺少绘本阅读的幼儿教育是不完善的。绘本是以儿童阅读为主的书籍,父母、老师与孩子的共读可以作为孩子与绘本之间的中介。因此,绘本必定有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即便是无厘头的滑稽故事,也是在通过吸引孩子,培养他们对图书的兴趣,从而达成让他们读书的教育目的。可是绘本中的教育性,并不需要老师的额外说教——只需讲读,让孩子用心感受阅读的快乐,慢慢去契合就好。绘本是教育与美育之间的桥梁,亲子共读和师幼共读也是一种交流和认知的过程,伴随着幼儿感知、联想、想象与思维等心理过程。如果父母和老师不清楚这一点,也就无法把握绘本阅读的本质,很容易将其与普通的文字阅读或者是成人化的阅读混为一谈,反而没法将共读对于幼儿的价值最大化。

2作为游戏形式

绘本阅读可以当成一种游戏,一种文图和声音的游戏。席勒说:“从游戏出发,想象力在它追求自由的形式的尝试中,终于飞跃到审美的游戏。”绘本阅读这种游戏,凭借一种初始的审美经验去倾听和参与,在想象的游戏中将一切实体的经验与理念加以搁置,进入一种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交融的审美境界。绘本阅读时,孩子听也好,思考也好,动手或动脚参与互动,动口发言讨论,都必然是游戏。虽然有时我们会用“幼儿园绘本课程”,但我并不希望绘本阅读成为日常的一种课程。它是一种综合教育,是一种经验。这种经验是通过参与故事的讲述、图画的欣赏和自我的表达的过程获得的。大量的绘本阅读作为重要的幼教资源,可以把儿童的个体差异诱发出来,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个体差异带来的情感、心理、认知等方面的需求。绘本教育所强调的应该是自由表现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教学设计。严格地按照课程设计,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步骤作为评价绘本阅读活动的标准,乍看上去是个完美的课堂,却未必有益于儿童的个性化发展。说到这里,我想起中国足球的少年队总是强于青年队,青年队又强于国家队。这不能不让人思考:少年儿童的天性和个性是不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被一点点削弱?作为同样具有游戏属性的足球,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需要维护孩子的天赋和个性化发展的,不能靠一刀切的功利性训练。

3弥补成人的童年缺失

足球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一)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已学过的数量关系,提高解答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学过的数量关系,正确地给应用题填条件.

难点:知道要解答题里的问题需要什么条件,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选择合适的问题,再解答.(投影片)

(1)学校买了15个足球,又买了20个.________?

①一共买了多少个?

②还剩多少个?

算式:

15+20=35(个)

口答:一共买了35个足球.

(2)李军家养白兔和黑兔一共26只,其中白兔有10只,________?

①还剩多少只?

②黑兔有多少只?

算式:

26-10=16(只)

口答:黑兔有16只.

2.口头提出问题,再解答.

(1)小红拍皮球.第一次拍15下,第二次拍10下.

学生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

①两次一共拍多少下?

②第一次比第二次多拍多少下?

③第二次比第一次少拍多少下?

④第二次再拍多少下就和第一次拍的同样多?

算式:①15+10=25(下)

②、③、④15-10=5(下)

口答:(略)

(2)小猫钓了12条鱼,吃了8条,________?

学生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

①还剩多少条?

②还有多少条?

算式:12-8=4(条)

口答:(略)

师:一道简单应用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如果缺少什么需要补充完整再解答.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李光有一本,第一次贴8张照片,两次贴多少张照片?

(1)指名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质疑.

师:这道题能不能算,缺少什么?

生:这道题不能算,缺少一个条件.

师:今天我们学习给应用题填条件,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后再解答.

板书课题:给应用题填条件

(3)分析

出示三个条件.

选一个合适的条件,画上线,再算出来.

①还剩多少张?

②送给奶奶3张,

③第二次贴6张,

师:这道题要求什么?

生:求两次贴多少张照片?

师:要求两次贴多少张照片,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生:要求两次贴多少张照片,需要知道第一次贴多少张,还要知道第二次贴多少张.

师:题里告诉哪个条件,还缺少什么条件?现在给出了三个条件,看看哪个条件是题里所缺的条件.

让学生展开讨论.(指名回答选哪个条件)

(4)读题后列式计算.

选好条件后请一名同学把题目完整地读一遍.

算式:8+6=14(张)

口答:两次贴14张照片.

(5)仿例练习——“做一做”

让学生看教科书第75页做一做.

师:这道题要求什么?

生:这道题要求白马比黑马多几匹?

师:要求白马比黑马多几匹,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要求白马比黑马多几匹,需要知道白马有多少匹,黑马有多少匹.

师:题里给了什么条件,还缺少什么条件?

生:题里给了一个条件是“有35匹白马”,缺少的条件是黑马有几匹.

师:右边给出三个条件,哪一个合适,自己判断以后,用线和左边连接,再算出来.

让学生独立完成算式.集体订正.

2.教学例3.

出示例3,湖边原来有22只小船,_________,还剩多少只?(说出缺少的条件,再算出来.)

(1)指名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分析.

师:这道题缺少什么?

生:缺少条件.

师:缺少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补充一个条件.

师:应该补上什么条件呢?我们应该怎样想?请同桌同学互相讨论.

使学生知道从问题入手思考.要求还剩多少只,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现在已经知道原有22只小船,还需要补充什么条件?

师:所填条件必须适合所要解答的问题,否则就不能计算.

学生回答:“租出去×只”,或“划走×只”,

(3)解答.

根据学生补充的条件,老师给予肯定后再列式解答.

(三)巩固反馈

1.校园里有白菊花和黄菊花一共32盆,_________,黄菊花有多少盆?

选一个合适的条件,画上线,再算出来.

(1)粉菊花有10盆,

(2)白菊花有8盆,

(3)紫菊花有6盆,

算式:_________

口答:黄菊花有_________盆.

2.口头补充条件后,再解答.

(1)二年级组织参观雷锋叔叔事迹展览._________,女生有20人,男生有多少人?

算式:_________

口答:男生有_________人.

(2)停车场原来停着30辆汽车,_________,现在停着多少辆?

算式:_________

口答:现在停着_________辆.

3.商店有25台电视机,_________,_________?(说出缺少的条件和相应的问题后,再解答)

启发学生这样想:已经知道有25台电视机,缺少什么条件呢?可以是“又运来×台”,或者“已经卖出×台”.根据条件再提出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前面已学过根据应用题的条件提问题,这节课学习给应用题填条件,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已学过的数量关系,提高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巩固反馈中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1题是从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第2题是让学生给应用题填缺少的条件,这比选择条件要难一些,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尤其是第(2)题比较灵活,可以填“开走×辆”也可以填“又开来×辆”,用不同方法解答,第3题让学生补另一个条件和问题,就更难一些了.

足球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使学生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同位同学互相议一议、说一说。(可给5分钟时间)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题。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

师说:这是刚才同学们在讨论中讲的一题,哪位同学能从条件入手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说出解答方法?

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24+45=69(袋)

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学生由于有讨论的基础,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下,因此很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还剩多少袋?

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24÷8=3(袋)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计划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56÷8=7(袋)

答:平均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够吃几天?

列式:40+16=56(袋)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变换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装9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列式:9×4=36(千克)40-36=4(千克)

答:还剩4千克。

变换6.食堂原有面粉40袋,第一天吃了6袋,第二天吃的和第一天同样多,还剩面粉多少袋?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越编兴趣越高,他们所学的应用题得到全面的复习。

(三)分析、比较、判断

题目进行变换时,教师可有目的地将变换的每一道题有计划地写在表格里,以便于学生观察、思考、比较。

题目变化后,教师可逐个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1.每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请学习较好的学生从每个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入手或出发,试着分析解题思路。

3.每道题在解答时,先算哪一步?为什么?

4.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共同特点:都是三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都是先算中间问题,再算最后要求的问题。不同之处是数量关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在学生观察、思考、比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2)分析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确算式,算出结果。

(4)写出答案,再检查一下做得有没有错误。

最后教师再强调指出: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记硬背,灵活选择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巩固提高

1.第一组练习(要求说出解题思路,提出中间问题)

(1)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剩下的纸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几张?

(2)学校里原来有7棵杨树,又栽了6棵杨树,死了3棵,现在有多少棵杨树?

(3)食堂买白菜45千克,午饭吃了12千克,晚饭又吃了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第二组练习题(要求先自己小声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二年级一班有22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每7个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成几组?

(2)前进小学买1个足球和4个皮球一共用了42元。买1个足球用了18元,每个皮球多少元钱?

(3)修花池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块,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解答)

3.第三组练习(要求补充条件,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小熊猫”商店,共有98只气球,________,现在有多少只气球?

(2)手工组做了38辆纸坦克,送给幼儿园中班7辆,________,还剩几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应用题复习课,是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足球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已学过的数量关系,提高解答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学过的数量关系,正确地给应用题填条件.

难点:知道要解答题里的问题需要什么条件,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预备

1.选择合适的问题,再解答.(投影片)

(1)学校买了15个足球,又买了20个.________?

①一共买了多少个?

②还剩多少个?

算式:

15+20=35(个)

口答:一共买了35个足球.

(2)李军家养白兔和黑兔一共26只,其中白兔有10只,________?

①还剩多少只?

②黑兔有多少只?

算式:

26-10=16(只)

口答:黑兔有16只.

2.口头提出问题,再解答.

(1)小红拍皮球.第一次拍15下,第二次拍10下.

学生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

①两次一共拍多少下?

②第一次比第二次多拍多少下?

③第二次比第一次少拍多少下?

④第二次再拍多少下就和第一次拍的同样多?

算式:①15+10=25(下)

②、③、④15-10=5(下)

口答:(略)

(2)小猫钓了12条鱼,吃了8条,________?

学生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

①还剩多少条?

②还有多少条?

算式:12-8=4(条)

口答:(略)

师:一道简单应用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假如缺少什么需要补充完整再解答.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李光有一本,第一次贴8张照片,两次贴多少张照片?

(1)指名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质疑.

师:这道题能不能算,缺少什么?

生:这道题不能算,缺少一个条件.

师:今天我们学习给应用题填条件,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后再解答.

板书课题:给应用题填条件

(3)分析

出示三个条件.

选一个合适的条件,画上线,再算出来.

①还剩多少张?

②送给奶奶3张,

③第二次贴6张,

师:这道题要求什么?

生:求两次贴多少张照片?

师:要求两次贴多少张照片,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生:要求两次贴多少张照片,需要知道第一次贴多少张,还要知道第二次贴多少张.

师:题里告诉哪个条件,还缺少什么条件?现在给出了三个条件,看看哪个条件是题里所缺的条件.

让学生展开讨论.(指名回答选哪个条件)

(4)读题后列式计算.

选好条件后请一名同学把题目完整地读一遍.

算式:8+6=14(张)

口答:两次贴14张照片.

(5)仿例练习——“做一做”

让学生看教科书第75页做一做.

师:这道题要求什么?

生:这道题要求白马比黑马多几匹?

师:要求白马比黑马多几匹,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要求白马比黑马多几匹,需要知道白马有多少匹,黑马有多少匹.

师:题里给了什么条件,还缺少什么条件?

生:题里给了一个条件是“有35匹白马”,缺少的条件是黑马有几匹.

师:右边给出三个条件,哪一个合适,自己判定以后,用线和左边连接,再算出来.

让学生独立完成算式.集体订正.

2.教学例3.

出示例3,湖边原来有22只小船,_________,还剩多少只?(说出缺少的条件,再算出来.)

(1)指名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分析.

师:这道题缺少什么?

生:缺少条件.

师:缺少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补充一个条件.

师:应该补上什么条件呢?我们应该怎样想?请同桌同学互相讨论.

使学生知道从问题入手思考.要求还剩多少只,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现在已经知道原有22只小船,还需要补充什么条件?

师:所填条件必须适合所要解答的问题,否则就不能计算.

学生回答:“租出去×只”,或“划走×只”,

(3)解答.

根据学生补充的条件,老师给予肯定后再列式解答.

(三)巩固反馈

1.校园里有白菊花和黄菊花一共32盆,_________,黄菊花有多少盆?

选一个合适的条件,画上线,再算出来.

(1)粉菊花有10盆,

(2)白菊花有8盆,

(3)紫菊花有6盆,

算式:_________

口答:黄菊花有_________盆.

2.口头补充条件后,再解答.

(1)二年级组织参观雷锋叔叔事迹展览._________,女生有20人,男生有多少人?

算式:_________

口答:男生有_________人.

(2)停车场原来停着30辆汽车,_________,现在停着多少辆?

算式:_________

口答:现在停着_________辆.

3.商店有25台电视机,_________,_________?(说出缺少的条件和相应的问题后,再解答)

启发学生这样想:已经知道有25台电视机,缺少什么条件呢?可以是“又运来×台”,或者“已经卖出×台”.根据条件再提出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前面已学过根据应用题的条件提问题,这节课学习给应用题填条件,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已学过的数量关系,提高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