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专业课堂

专业课堂范文精选

专业课堂

专业课堂范文第1篇

高等美术专业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社会,使学生成为现实社会中真正有用的人是这种教育的结果,而缺少人文精神的教育必然会潜伏着一定的素质危机。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它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即人文实质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①

人文精神就是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中国儒家学说中提出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便是一种典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道家老子主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它从人对客体自我的认识开始,最终又返回到主体的自我,这也是一种非常明显的自然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高等美术教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它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不同历史、不同国家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蕴涵了人类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自由等人文特征。美术作品是最为直观的人类文化之一,往往以一种不同于人类语言的方式传达着个体的情感,用比语言更直观的方式关注整个世界,这赋予了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和功能。高等美术专业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美术技法和相关理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在艺术类学科中尤为突出。在这一过程中,美术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力图使专业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早在20世纪初,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认为教育家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感教育使人达到最高精神境界。高等教育就是注重对人的品质的培养和改善,为社会培养高尚的、有品位的人。因此,人文精神的培养在美术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日渐显现,高等美术教学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等美术专业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从2008年四川省美术高考文化成绩的划分就可以看出,美术专业对美术考生文化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及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美术学习不仅仅是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也不应该仅仅是美术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在一种文化观的指导下的学习。美术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景中理解美术,并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来感受和接受文化的影响。

面对当前就业的压力和社会上诸多的诱惑,如何确立正确的绘画观念对于高等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讲是极其重要的。了解、学习和借鉴各种有益的文化因素,完善自身的文化,是当今社会状态下合适而正确的文化态度。

高等美术教育仍然是一种心理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内心体验过程,不管学生学习什么内容,或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对学生的真正考验是怎样立足于现实社会。高等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是一种十分迫切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从他们的职业道德的教育上做起,学生对职业的社会属性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高等美术专业的人文精神教育还应从积极认识和理解本民族与世界各地艺术的历史和文化意蕴做起,让学生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并参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高等美术专业教学的重任。人文精神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它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具有不可触摸性,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更多的途径来关注,这样才能够在研究、学习、探讨、实践的过程中达到对自身人文精神的培养。

注释:

①姚国华.知识分子·人文精神·大学教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第397页.

专业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泰国北部;跨境山地舞蹈形态;舞蹈教育;大学课程

一、泰国北部跨境山地民族以及舞蹈概况

泰国山地民族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东北部山区,包括苗(Miao,Hmong,Meo)、瑶(Yao,Mien)、傈僳(Lisu,Lesu)、拉祜(Lahu,Mussur)、阿卡(Akha,Ekaw)、克伦(Karen,Kariang,Yang)等20多个少数民族及其支系。山地民族寄居的地方,可以说是原始生态舞蹈的海洋,特殊的地理地域特征、气候条件、农耕经济形态等因素造就他们的传统舞蹈具有浓郁的农耕文化特征,以及宗教特征。其舞蹈形态还处于较为原始、古朴的状态,集中体现了山地民族民俗、宗教、生产、生活的状况。

山地民族勤劳、智慧、善良而坚强,在漫长的族群迁徙途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他们用舞蹈的形式,真实、直观地记录了迁徙过程中先辈们用勤劳的汗水甚至是鲜血、生命换取的宝贵的生活、生产、战争等经验,并感召后代子孙以自强不息的顽强的抗争精神来优化生存环境:由于山地民族的聚居地大都远离都市,虽然风景宜人、山清水秀,可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瘟疫、疾病时常在村落里困扰着村民以及村民们赖以生存的家畜,没有现代医疗条件,就用舞蹈来“治病疗伤”、驱除邪恶;很多山地民族处于半山农耕经济状态,生产力水平底下,基本上处于靠山吃山、就地取材、刀耕火种的原始自然经济状态。当年的气候条件决定人们的温饱,降雨量的多寡主宰着村民的衣食住行。为了来年庄稼长势旺盛,获得丰收,人们通过舞蹈来企求风调雨顺、消除虫害。论文毕业论文

舞蹈,还作为他们与上帝、祖先通灵对话的工具,成为人们生活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心灵的寄托。有了舞蹈,村落头人、巫师、摩批的威严显得神圣不可侵犯,因为他们是村落的守护着,同时也是领舞者。在阿卡、傈僳族等村落,举行仪式前所跳的舞蹈,都必须由头人、巫师或者摩批领舞,在他们家里面先跳过之后方可以全村人参与在特定的场所跳。所以,舞蹈,在人们的意识里是神圣的,他跟想象中的神灵、祖先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赋予舞蹈和祖先、神灵一般无穷的魔力。而人们只要投入到舞蹈中,也就受到了神和上帝的庇护,就会变得健康、强壮从而坚不可摧。由于受到上述各种因素作用,泰国北部山地民族舞蹈形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舞蹈形态具有较浓郁的原始宗教特征;(二)、不同山地民族舞蹈形态的内涵、风格特征各异、个性特征突出;(三)、舞蹈文化在民俗活动、宗教仪式里占主导。

二、泰国北部跨境山地舞蹈在教学中的运用现状以及走入课堂的必要性

1、让跨境山地舞蹈走入大学课堂,是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说到底,舞蹈就是人体反映心灵动态的艺术,而心灵动态又是社会动态的真实的写照。泰国北部山地民族踏着先祖留下的粗拙足迹,唱着先祖灵魂编织成的单纯而神秘的旋律,创造了灿烂的舞蹈文化,开辟了属于族群的一片净土。

大部分泰国跨境山地民族如苗(Miao,Hmong,Meo)、瑶(Yao,Mien)、傈僳(Lisu,Lesu)、拉祜(Lahu,Mussur)、阿卡(Akha,Ekaw)等均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历史上曾同属起源于中国甘青高原的氐羌族群。山地民族的先民顺着湄公河流域经过漫长的迁徙过程进入泰国境内。他们的根是在中国,所以,他们的舞蹈形态很大程度上还有很多中国境内山地民族的痕迹,如:以腿部动作为主。从舞蹈形态的文化内涵来说,几乎跟境内的有着惊人的相似甚至是雷同,如:跨境拉祜族舞蹈“拜神树”“风吹谷子倒”“跳鹧鸪”“藤子上树”等,以及跨境苗族舞蹈“吹芦笙”“送葬”等,其舞蹈名称、步伐套路和境内是一样的,而他们的很多宗教仪式、民俗活动以及在仪式上跳的舞蹈,其风格甚至比境内的还要古朴,换句话说,由于远离都市,村落里的舞蹈形态还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污染”,仍然保留着古朴、原始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宗教舞蹈文化,是散落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泰国北部地区璀璨的文明碎片之一,撷取泰国北部地区跨境民族原始生态舞蹈这一文明碎片,走进大学课程,拼凑成完整的、美丽的图案,形成具有一定教学训练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教学组合,或者通过对原始素材的提炼、加工,形成舞台艺术作品。在此过程中发现文明传承的密码,为保护、传承人类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2、在大学课题里充分发挥其美育教育功能。

舞蹈的教育功能,是舞蹈的意义所在,通过舞蹈的审美教育,在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上给人以影响。但它不是以某种抽象的道德原则进行说教,而是把道德准则通过审美功能体现出来,使人从情感上受到感染,发自内心地体验到这一原则的崇高性,把它变为自己内在的心理欲求。过去历史上一些有见识的统治者也重视舞蹈教育,原因就是他们也懂得舞蹈教育功能这一特征。如中国古时周代,"设乐师掌国学之政,教国子小舞。凡舞,有恢舞,有羽舞,有皇舞,……"《周礼•春宫》,其目的就是利用舞蹈的审美功能,潜移默化地把一整套封建道德礼教观念,输入贵族子弟的思想情感之中。从美学的角度上说,舞蹈的这三种功能,就是真、善、美这三方面的作用。认识功能是真,教育功能是善,审美功能是美。但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辩证统一。在正常的情况下,舞蹈艺术总是作为真善美的统一整体来对人和社会发生作用的。当代大学生,对未来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大学校园里的学生,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举行一些公益性活动外,笔者认为,以山地民族舞蹈为载体,让博大的民族文化之精髓渗透到学生的心里无疑是一项有着特殊意义的举措。

3、泰国以及中国境内,跨境山地舞蹈纳入舞蹈专业课堂现状简析。

笔者在访问清迈皇家大学艺术系、国家戏剧学院等高校时,曾和这些高校的舞蹈专业老师进行了全方位的交流切磋。我们感到:现在他们的课程设置主要针对泰国的传统舞蹈、孔戏等,而对山地民族的舞蹈仅仅限于了解、适当接触,而没有正式纳入课程教学的建设范围。也就是说,还没有正式进入大学课堂形成必修科目。而在国内,专业舞蹈院校如: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或者专州综合艺术院校的民间训练体系,基本上围绕中国四大民族舞蹈来展开,跨境山地民族舞蹈教学仅仅限于限修课,可有可无,甚至一片空白,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在专业的舞蹈院校,更应该让跨境山地舞蹈走入大学课堂,要使舞蹈教育事业真实意义上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实现“国际化”,只有走“民族化”的道路。毕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性的”。

三、泰国北部跨境山地舞蹈形态纳入大学课程的途径、措施。

侧重、健全艺术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把整个湄公河次区域舞蹈文化形成大学必修课程。

1、形成基本功训练体系

基本功是学习其他舞种必须要具备的基础能力,是所有舞蹈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避免生态舞蹈“西洋化”,结合湄公河次区域舞蹈文化特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基本功训练课程体系——“民间”基训。而尽量不采用传统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体系(当然可以有所吸收,但尽量以经过提炼的“民间”基训为主体)。另外,基本功训练课程里所用的伴奏音乐也尽量采用本民族的音乐素材。

2、形成民间舞蹈组合训练体系

以本土化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为民间舞课程的主干内容:阿卡族舞蹈、拉祜族舞蹈、花腰傣、佛教舞蹈、泰族舞蹈、缅甸舞等。

这里有两个教学任务必须按步骤完成。民间舞教授的过程也就是动作元素组合提炼的过程;除了在练功房里,面对镜子再现其原始风貌外,更重要的还是在原来基础上进行雕琢、加工,形成既具有训练价值又不失去其原始风格特征的次区域民族民间舞蹈组合。

另外,除了次区域本土舞蹈外,还应该教授一些相互具有历史渊源的舞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对比与鉴别,这样就可以更正确快速地把握所学主干课程内容的风格特征。

3、形成单一舞种创作排练剧目或者形成能体现湄公河次区域跨境山地民族舞蹈文化历史渊源的舞蹈诗或者舞剧

剧目排练,简单的说,也就是把课堂里面单一的训练内容再经过加工、创作,升华成为能够体现、反映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特征的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形态,既有传统之美,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新作。把最原生的原创乡土舞蹈精髓以新锐的艺术构思全新整合重构,创造出独具浓郁湄公河次区域跨境山地民族舞蹈文化特征的民族风情并通过专业舞台进行展示。

四、结论

专业课堂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专业实验实训课职业能力应对措施

职业能力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深入了解和全面分析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现状和问题,是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条件,为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中职教师应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毕业生职业能力跟踪调查分析

针对2012届电子技术应用毕业学生展开一项调查,对毕业生所在工作单位及企业发出了76份“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到目前为止,回收表格73份,回收率为96.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优秀率(很好)约为15%,较好以上的占32.9%,称职率接近40%。根据用人单位的回函信息,我们意识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的敬业精神、业务能力、专业知识、动手能力、人际关系等等,是他们能尽早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电子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目前中职学生就业巩固率低,难以适应岗位的要求。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分数过低,致使部分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各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这些毕业生由于文化理论知识不足、电子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以及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较少,所以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如:看不懂电路图、不熟练操作和使用常见电子仪器等。目前社会和企业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主要分布于各类企业和私营商业企业,主要要求是懂技术,职业道德好,心理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据调查结果说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社会所需的专业之一,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企业要求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强的专业技能,要求学生既具有动手能力,又获得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如普通话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但是事实表明,我们的学生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他们没能力,怕吃苦,眼高手低,使得其成为被淘汰的对象,因此,当前的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已是刻不容缓。

三、培养电子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的个体能力,它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其中任何一种孤立能力要素都难以完成职业活动。面对不同的要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1.社会适应能力。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心理素质较弱,相对缺乏适应社会变革形势,特别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中职学生步入社会较早,心理上对工作岗位还不能适应,因此职业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不同方式、不同类型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体会到适应社会的紧迫感、危机感,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如在电子实训课上就可以不失时机的灌输企业文化,企业理念,进行5S教育,是学生步入实验实训场地就如进入了生产车间,在实验室的设计和布局上也要有相应的观念渗透,让学生有一个过渡的过程。

2.动手能力。

中职教育应把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作为特殊要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于电子专业的学生加大实验实训的力度,是提高动手能力的关键,目前我校正实施的项目教学法,每一阶段都要进行一个实训项目,每周都要做一次实验,大大提增加了学生实践时间,对于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他们将来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3.市场竞争能力。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竞争,个体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我们培养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技术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学会包装自己、推销自己,使自己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同时,要使学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增强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紧迫感,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竞争实力。在我校的电子实验室会看到这样的标语:“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时刻提醒学生社会竞争的激烈,不断对自己充电,不致被社会淘汰。在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研组积极开展学生竞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4.开拓创新能力。

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在课堂上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开发学生潜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产品开发能力,学生在校期间,鼓励学生制作电子小报、电子产品小发明等,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也正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目前中职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社会活动少,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能力的锻炼;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课程教学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教学设施不足等等,这些都有待与我们进一步改善,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桂杰.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专业课堂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优化;高校教育学专业;课堂教学;策略

高校教育学专业课中教学作为一个关键环节,改进高校教育学专业课堂教学方式对教育学学科的长远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培养教育学专业优秀人才的目标可以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来完成,这一策略对今后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适应社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单单从课堂教学这一方面着手没有办法达到优化教育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我们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对多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整理,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有效的优化过程。

一优化高校教育学专业课堂教学的意义

学生、课堂、老师和教材是一个高效率的教育学专业课堂离不开的几部分。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学生,我们所实行的所有优化策略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所学知识,学习到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教学课堂上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机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到指导和指引作用的是老师,学生从老师这里获取知识,学到生活的本领和做人的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充当媒介角色,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优质的教材来得以提升。要实现高效教育学专科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只有这几个方面同时达到巅峰才能完成。

二高效教育学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设计方面

根据教育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和培养目标的标准,老师在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具备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长、知识背景以及原来生活经验等隐性教学资源,将学生的特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感;将每个学生所特有的生活经历、经验充分利用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该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而是需要根据学生所展现出来的心理特质进行引导,学生学习教育学专业的兴趣只有在学生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出来,教育学专业的特点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进行充分理解,创建学习专业的激情。课堂教学活动的推动者应该是老师,但是老师应该如何发挥推动者的作用,是需要不断进行思考和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现如今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1)老师要具备足够的职业敏感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没有基础性教育阶段的师生关系密切,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班级教学流动性比较大,上完课就走是很多老师都具备的心理,因此老师记不住学生名字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更不要说去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观察了。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关键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体会,其也是刺激学生学习教育学专业课程的动力。(2)老师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集体特点来进行,缺乏专业教学资源结合,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局限,显性课堂和隐性课堂在局限的教育学专业教材过程中进行结合,可以使学生看到教育学中所包含的专业视角和广阔的发展空间。(3)老师要具备灵活的协调能力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个人观点,促进其形成个性化思维,以开放性心态去面对所学专业。

(二)人际支持方面

以教育学专业特点为前提,对教育学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人际支持进行充分强度,人际支持属于一种观念,而不是严格的操作步骤。交往的意义和价值受到了老师的高度重视,但仅仅局限于传统模式的“教师中心”交往方式,由于老师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信息传授而导致学生没有办法向老师反馈信息,学生之间也缺乏交流和沟通。交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交往活动,因此必须要具备充分鲜明的教育目的,交往、认真和审美三者互为前提,互为因果。

三优化高校教育学专业课堂教学策略

(一)优化课堂教学

(1)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一件事情成功的秘诀不仅仅在于所付出的时间,最重要的是效率。针对优化问题来说,分析原有的教学模式需要传统的教育学专业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提取其精华进行使用。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提升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几个方向:第一,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出发,必须要对及哦啊与学专业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整体教学体系进行明确掌握,将每个相关学科中有价值的信息部分进行提取并使用;第二,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出发,高校学生的资助学习能力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实践活动来进行提升,使两者之间的教学和学习过程达到更好的效果;第三,站在学校的角度出发,教育学专业课程的精炼程度是学校需要重点提升方向,在教学前期需要组织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对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剖析。在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的同时还能提升整体课堂教学质量。(2)提升课堂教学教育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在二十一世纪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范围。虽然技术具有两米那行,但是我们可以将教育技术的优势在高效教育学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使用,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做一份贡献。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优化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深入、具体的教学方式和相关教学策略。

(二)关于学生方面

(1)坚定学生主体地位教育学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包含了很多方面的教学内容,而且设计的领域非常广。作为非常庞大的课堂教学体系,很多的理论基础都在课堂教学范围内,而这些理论基础会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个方面,具备多元化特点。学生在一个效率比较高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将其主导地位进行充分发挥。学生要想掌握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让学生在整个教育学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去认真专注的学习。学生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的主要人员,其中很多重要作用都是学生发挥的,学生是我们不能进行护士的课堂教学主体,课堂教学作为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进行互动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协调,互相了解彼此之间的感受,在促进学生和老师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终在规定时期内达到了理想效果。(2)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观念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也在我国得到了大范围普及,越来越大众化,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多元化的必要需求就是人们要逐渐地去适应和接受高等教育。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学历就是他们找工作的敲门砖,因此学生要具备相应接受教育的观念,通过在接受高等教育深造的过程中将自身的能力和修养提升起来,提高自己的价值,加强自己的求职能力。

(三)关于教师方面

在整个的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其做人做事风格也为学生起到了带头作用,作为一名园丁,要时刻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老师的道德素质、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担任高效教育学专业老师的工作类型都属于一线教学工作,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开阔的视野,自身要具备丰富的阅历,这样才能具备一个高水平的教学能力。

四结束语

我国高校的发展和今后的教育事业受到了教育学专业的有效推动,目前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就是教育学专业。教育学作为一门多元化专业科目,其涉足于很多领域。我们一定要认真审视、仔细讨论,为优化教育学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策略,然后从这些方面入手,为学生创建一个高效率的教育学专业课堂教学,培养出对祖国、社会和家庭有用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侯保林,任伯帜,邓仁健,李志.提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25):225-226.

[2]张海涛.试论师专专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发展——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06):57-58.

[3]崔海丽.如何扩大与落实试点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考试制”国家自主招生制度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03):118-124.

专业课堂范文第5篇

评价没有产生实效性随着高职教育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特别是专业课堂教学实效性有原来教师评价变成了由领导、专家、同行和学生通过听课、评课及与学生座谈的形式,检查教学质量,找出每个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势及不足,帮助他们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这种形式对课堂教学质量起了较好的督促作用,对指导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具有较好的效果。但这种形式老师们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同时,领导、专家们考察的时间有限,各自精通的专业与领域也不相同,其评价结果也不一定准确。这样的评价导致效益低下,难以对教学双方造成触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二、提高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的策略

1.规范培养目标的宽泛性与针对性

与中等职业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强调了技术理论的认知、开发与创新;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强调了实践层面上的技术应用。因此,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宽泛性和针对性特征。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五年高职专业基础课程《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来说,该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根据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制定,基本理念是突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努力实现课程功能取向与人才培养目标取向一致性。

2.强化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高职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的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表现,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讲求“适度够用”,专业课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高职教育以知识传承为辅佐,强化基本技能的培育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数字电子技术》以强化应用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改变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理论的“难、繁、旧、偏”等状况,增加与就业岗位直接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变学科体系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技能的训练,结合职业资格鉴定,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相一致,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

3.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利用

许多高职院校都已认识到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也建立了具体的教学评价标准,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他们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让上级领导、教师及学生们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但对评价的结果往往不了了之。对此,在做好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加大评价反馈工作的力度,对评价结果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及利用。比如,各院校都高薪聘请专家听课来对教师考评,以此督促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是,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往往是督促效果达到了,教学质量是否提高却无人问津。要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听课专家每听完一位老师的课就要一对一的评价,明确存在的问题。并对课堂组织优秀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加以推广。而不是听课专家听完课就走人,最后将问题集中反馈给领导,然后就不了了之。

4.运用适合实际岗位需求的,符合高职教学特色的多种评价方法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评价方案力争做到以工学结合为主要理念,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训练。例如,《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项目之一抢答器的设计制作的评价,采用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即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了他们的学习过程;即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水平,又关注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这种评价方法不仅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而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具体评价内容如下表所示:5.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评价地位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职业教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更全面、客观、有效的评价。课堂教学工作主要是由教师设计安排,并由教师组织实施。但是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发展状况、教育的质量最终反映在学生的发展上。但是很多老师担心让学生参与评价,甚至让学生自我评价影响结果的客观和公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其实,真正的主体性评价是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意识,学生应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化为主动参与评价。在各项评价过程中,教师都应要求学生对照评价表逐项自评,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进行回顾、反省等。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把评价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过程。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学生应是主动参与者。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互动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流的过程,这样的评价结果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从而真正使评价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