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音乐教学

中学音乐教学范文精选

中学音乐教学

中学音乐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音乐;陕北民歌;艺术特色

地域文化是有它独特的资源优势,如果能够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就会起到促进和推动社会的作用。音乐教育的特殊性要求不断吸取地方民歌优势。在中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全面发展。可以说陕北民歌的艺术特征是符合其要求的。要求学生应该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兴趣为基础,积极搜索音乐本身的感情表达方式,体会独特的音乐观念,可以发挥音乐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学习陕北民歌,培养学生喜爱民间音乐的兴趣,使得学生在为将来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继承发扬的作用。

一、民歌教学成为中学音乐教学必要内容

在受到流行音乐和各种各样的外国音乐文化的影响下,一些地区的民族音乐、民歌已经越来越不受重视,甚至被人们遗忘。这样势必会造成文化流失,后果是很严重的。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善于使用当地民俗资源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从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因此,开展民歌学习将会给音乐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增加其创作的灵感,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

(一)陕北民歌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气息的音乐形式

陕北地区历史悠久,关中平原文化繁荣,各种民俗包括音乐,民间艺术等形式多样,在群众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比如婚丧嫁娶,各类庙会,解读陕北农村文化的特点,分析陕北民歌,可以做到更好的学习和继承。陕北民歌是民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来源广泛,可能有本地独创,还有外地吸纳,还有千百年来的口口相传。虽然历经时代变迁,依然绽放光彩,是当地人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说,陕北民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乡村活动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陕北民歌历史游记唱法独特

陕北的民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陕北民歌一般流传于榆林和延安的一些乡野,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唱法可用“拦羊嗓子回牛声”来形容。关于陕北民歌的历史可追源到古代汉族巫歌和祭祀秧歌调,可谓历史悠久,乡土气息十分浓厚。

2.陕北民歌与社会息息相关

陕北民歌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它没有交响乐那么高大上,但是却是民俗活动的灵魂角色。一般来说,它的民俗性职能大于艺术表现职能,比如陕北的音乐文化活动多就存在于一般的庆典、婚丧嫁娶、庙会祭祀等活动中。民俗音乐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发挥其艺术功能。

3.陕北民歌民俗性大于表演性

由于陕北民歌的民俗性能大于表演性能,在时下已经不受重视了,加上老一辈艺术家的不断辞世,如果不能培养好接班人,那么陕北民歌这种古老优秀的文艺形式会在未来慢慢消失。因此,必须把陕北民歌放在音乐课本中来教学,这是很有必要的。

4.陕北民歌出现红色革命歌曲

陕北是革命根据地,自从1935年来到延安后,发动群众搞生产运动,其中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内容,形成革命历史民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对后来的影响很大,被一次次搬上舞台。

(二)陕北民歌常见的三种艺术形式

1.劳动号子

首先,陕北民歌最古老常见的就是“劳动号子”。劳动号子主要有打夯号子、踩场号子和耕地吃牛曲等,其中很多都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逐渐摸索,反复锤炼得来的,可谓十分的接地气,也是劳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乐趣。这些在特定的场合中形成的劳动号子,给劳动者给予了一定的精神支持,起到鼓舞干劲的作用。学生学习这些,可以体会音乐最初的形成过程,体会音乐发展,受到鼓舞。

2.信天游

其次,陕北民歌的第二大类别就是“信天游”,信天游是陕北民歌最重要的艺术表演形式和特点,“信天游”就是自由发挥的山歌,曾经的歌曲更多的是表现男女的爱情,情感。信天游可分为高腔和平腔。在陕北地域辽阔、沟壑纵横,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受到一定阻碍,高亢嘹亮的信天游就是人们互相表达和交流的主要形式。信天游的歌词常常是随口而出,通常的采用比喻的和想象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它的演唱也不受具体的曲调限制,所以唱出来的感觉是更加自由奔放的,听着亲切舒畅。比起劳动号子更加自由轻快,学习信天游可以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情绪的空间。

3.小调

在陕北民歌中小调题材也很多,它的主题可能是历史事件,也可能是生活的故事,但也可能是现实生活各种政治和社会热点。所以丰富和有趣是小调的特点。通过学习吸取其他艺术,小调的艺术形式更加完善,可以和戏曲,歌舞等互相交融,相互影响和发展。

二、陕北民歌对于中学音乐教学的影响深远

根据教学要求,陕北民歌的选择性提取进入中学音乐教材,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民歌风格的特点,还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价值观。

(一)陕北民歌的音乐教学内容

除了交给学生专业的音乐知识外,可以寻找新的内容,并且不断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不同的音乐素养和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去接受新的音乐形式,寻找新的乐趣。老师教唱民歌可以先讲述和歌曲有关历史、地理、风俗、文化和习俗,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感情,有了感情的民歌才是真正民歌。

(二)陕北民歌的主要教学方法陕北民歌和当地人们的生活有很多关系,所以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劳动人民,在不变旋律的情况下,自己填词发挥演唱,来体会陕北文化的内涵。在音乐教学中,它不是照搬照套,民间歌曲和歌谣都可以应用于教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音乐是离不开本地社会的,课程资源要与当地社会紧密联系。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一些文化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民歌进行改编,重新演绎,精心策划,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作的魅力。

三、在中学开展陕北民歌教学课的意义探讨

空前繁荣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代已经到来。在建设推进文化艺术事业过程中,由政府、业界和媒体举办的民歌赛事丰富多彩,比如目前比较流行的《歌从黄河来》,陕北民歌就充当了主要角色,这样的电视节目为中学音乐教学提供了一个难得机遇。

(一)这样有利于保护和传承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一起加油,在中学音乐开展陕北民歌教学,可以提高陕北民歌的知名度和声誉,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爱上这种艺术形式。陕北民歌本身是一个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劳动人民的精神的象征,被搬上课本,可以有利于陕北民歌的保护和进一步发展。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在有些学生眼里,陕北民歌是劳动人民的,觉得遥远,不是真正的接受和爱,,在中学开展陕北民歌教学,可以缩小学生和民族音之间的距离,也揭开了陕北民歌的神秘面纱。通过老师的解释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陕北民歌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喜欢民俗文化的口味,也增强学生去理解和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因此,在中学音乐课程开展陕北民歌是必不可少的。

四、如何才能学好陕北民歌这种音乐形式

陕北民歌来自民间,来自劳动人民的生活中,要想学好就应该经常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有条件可以组成团队去参观民俗表演,倾听民俗文化讲解,让学生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体会陕北民歌的真谛。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文艺活动

偶尔组织一些文艺晚会,把陕北民歌作为主题,让学生都要参加演唱。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充实和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而且使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大大提高。这样的特色活动还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的缺陷,使得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锻炼演唱能力。如此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定期组织学生去陕北民歌发源地观摩

每一种音乐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生长土壤。陕北民歌扎根陕北的黄土地里,想要真正学好陕北民歌就要走进群众,在当地亲身体验一下。所以制定教学要求的时候,应该安排时间进行课外观摩活动。如果条件好的学校,还可以邀请陕北民歌的歌唱家来校指导,感受歌唱家口中的陕北民歌,听他们讲述陕北民歌的故事。

(三)认真做好陕北民歌相关的艺术收藏

陕北民歌表达生活生活内容的形式很多,如今流行的陕北民歌,既有革命历史民歌,也有表现爱情民歌。经典的陕北民歌几乎都起源于当地乡民口中,革命历史歌曲如《东方红》《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绣金匾》等,关于爱情的如《三十里铺》《走西口》《赶牲灵》,这些脍炙人口的陕北民歌背后还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每个作者都经历过一段传奇的人生,是教学中不可多得的题材。这些歌曲传唱度很广,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陕北民歌代表作。陕北民歌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2008年以来,陕北民歌作为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重要作用可想而知。陕北民歌是千百年来人们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也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当地人民的骄傲。目前面对商业化严重的情况,民歌一度处于冷落状态。陕北民歌作为优秀的地域民族音乐形式,也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发展。我们不能让自己优秀的音乐只停留在文化遗产中,在中学音乐教育的教学中添加陕北民歌,这样,可以让陕北民歌这个独特的音乐形式发挥最大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晓婷.高校公共音乐鉴赏课中的研究性教学法探索[J].音乐大观,2014(12).

[2崔妹声.传统民歌在当代民族声乐中的价值体现—基于传统民歌的声乐教学实[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4).

中学音乐教学范文第2篇

一、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突出音乐的感受性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应。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尽管他们对音乐有一些简单的理解和认识,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有限,对音乐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刻。陈旧的教学模式往往会用一节课开始的十分钟去讲解歌曲所涉及的所有乐理知识,然后在课堂中提出“语文式”的问题分析歌曲的主题思想,这样的音乐课,没有体现音乐艺术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更谈不上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了。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听、多唱、多动、多思考、多体验,全面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置身于音乐的殿堂之中,用心去体会音乐的风格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如,在教学《军民团结一家亲》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舞剧那振奋人心的场景和舞剧音乐的魅力,我从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剪辑下一段视频,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乡亲们慰问红军时“,军爱民,民拥军”的亲切场面。当柔和的《军民团结一家亲》音乐响起时,学生能够体会到歌曲的情绪,情不自禁的随着歌曲哼唱。这种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直观地感受音乐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获得了音乐的审美体验。

二、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音乐的创造性

音乐教育家柯达依说“: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教学要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来达到目的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作音乐的兴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我根据初中生掌握音乐知识的能力和技能水平,由浅入深地提出适合他们的创作要求,学生在刚开始创作时一般先进行节奏填写等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让他们按照指定的节奏和单音写旋律、发展乐句等,循序渐进的练习,让学生感到学习非常轻松。通过各组的比较、展示,由于好胜心的作用,使学生跃跃欲试的心境油然而生,争先恐后地参与实践活动的良好的教学情境也就随之形成了。

三、注重发掘歌曲情绪,突出音乐的表现力

好的音乐总会跟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让人或随之快乐或随之忧伤,这种感动人的音乐魅力主要表现在音乐的情绪上。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过分地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不给学生体会音乐情绪的机会,那么学生会觉得音乐课与数学、语文课没有什么区别,体会不到音乐课的特色,失去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所以,在音乐课上要以情感人,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使学生陶醉在音乐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发掘教材,在课前准备时,要准确地了解一节课中的激发点,将教材中内容、旋律所要表现的内涵发掘并展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和认识音乐,激发他们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要提高音乐课的质量,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中学音乐课应该结合初中生年龄的特点,通过新颖变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课的内容丰富多彩,使学生情趣盎然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音乐课上,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比如,举行课堂音乐会,让学生有唱、有跳、有演奏,并让他们自己分析音乐,谈谈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表演的体验等,真正因为有兴趣而主动的思考,而非被动的灌输。

五、结语

中学音乐教学范文第3篇

音乐一般能够引起人们心中情感的共鸣,也就是说,音乐是有着灵魂和内涵的,对于教师来说,只有不断把握这种内涵,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拥有兴趣想去接受音乐。能够给学生在今后的音乐创作中,带来各种丰富的灵感。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此外还需要有极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够将音乐展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被音乐的魅力征服。因此,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二、重实践,突出音乐的创造性

音乐的教学是非常注重实践的,不能够照本宣科或者采用已经落后的教学模式来应对,音乐是一种创作者和听众之间的共鸣传递,有着比较强烈的主观性和明显的感情色彩,因此,学生要根据不同的音乐类型来判断意识的发散方向。能够结合时代,进行真情创作,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例如《渴望春天》,在教学时,可以将教学的语言更加生动化和画面结合起来,让学生去想象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对音乐的认识更加提升。并且组成小组讨论,能够让学生们将各种画面进行融合,教师通过这种和谐的教学气氛,将歌曲教给学生,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因为他们脑海中已经有了属于各自的春天画面,所以,比较容易结合想象来进行。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只有是发自内心才能够学好,才能够审美,教学体现艺术的价值,带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生跃跃欲试的心境油然而生,参与实践,才能够形成互动和谐的音乐课堂教学气氛。

三、注重音乐的情感性与情趣性

中学音乐教学范文第4篇

1.1研究对象实验对象为江西省南昌市十六中初二年级的学生,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两个班,各班人数30人。男女生比例:男生22名,女生8名。实验前就样本对武术兴趣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测量分析,排除了对武术特别感兴趣的和对武术有偏见的样本。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法采用实验对比方法,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实验前的两个实验指标:①课堂武术教学的兴趣.②课后练习次数。实验班采用音乐辅助法进行武术教学,控制班采用传统武术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班和控制班测量这两个指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

本实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教学方法为自变量,实验组采用音乐辅助武术教学方法,控制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考察这一因素对于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自编量表)和课后练习的影响(以学生每个星期练习次数为指标)。四个月后,采用自编量表进行施测,并收集数据。

1.2.2比较法实验前通过比较两个班级大体情况一致,实验后再次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测量以上两个指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找出实验前后的差别。

1.2.3文献资料法采用文献法对收集到的与武术教学、音乐教学法相关论文进行研究。

1.2.4访谈法就中学音乐辅助武术教学方法、如何提高学生的武术兴趣等问题对有关学科专家、教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

1.2.5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得出的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

2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2.1实验过程第一个教学阶段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基本组合动作,在比较枯燥武术动作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使用与武术有关的音乐辅助练习,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阶段是学生在熟悉的武术音乐中,根据第一阶段的掌握的基本功、基本组合动作,创造适合自己练习的一套武术动作组合,并在音乐的节奏下演练。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指正。增强了课堂教学学生的横向联系,此时,教师给以适当的指导。第三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指导学生完成集体的、在音乐辅助下的一段武术表演节目。使学生在练习武术时体会到成就感。熟练后在全校表演或作为班级文艺节目表演,从而影响学校的其他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2.2实验结果

2.3结果分析两个分组的方差齐性检验表明:按兴趣组的方差是齐性的P=0.666>0.05,采用方差齐性条件下的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生兴趣与对照组的兴趣存在显著差异(P<0.001)。表明实验组学生兴趣明显比对照组高。课后练习分组的方差不齐性(P=0.0018<0.05),我们采用Equalvariancesnotassumed.的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生课后练习次数与对照组的课后练习次数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实验组课后练习次数明显比对照组高。

上述结果表明:采用音乐辅助教学法的实验组对武术的兴趣与沿袭传统教法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学生兴趣有非常明显地提高,课后练习次数明显增加。

3结论与建议

3.1中学武术教学中运用音乐辅助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实验验证,音乐的节奏与武术动作的节奏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音乐辅助教学法把音乐的节奏与武术动作的节奏结合起来,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2音乐辅助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音乐辅助教学法把体育课上单调枯燥乏味的口令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提高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回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武术动作的准确性,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教学效果。

3.3音乐辅助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实验中,实验班的学习纪律,学生的注意力和练习态度等方面明显好于控制班。武术歌曲感染力强,比如《好汉歌》、《中国功夫》等歌曲,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练习武术的激情,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能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和谐的个性。

3.4体育教师在武术教学中要合理运用音乐教学法建议中学的体育教师要学习一些音乐知识,懂得音乐,在进行武术教学中合理采用音乐辅助教学法,改善武术教学的效果,推动武术的普及。

参考文献:

[1]张久美.音乐融入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作用[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1998.(1),78-80.

[2]张伟霞.武术课器械套路采用伴乐式教学方法的探讨[J].西江大学学报.1999.(2).74-77.

[3]傅小惠等.音乐舞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6).97-98.

[4]丁豪.音乐与体育——体育音乐功能浅谈[J].安徽体育科技.2001.(2):101.

中学音乐教学范文第5篇

一、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突出音乐的感受性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应。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尽管他们对音乐有一些简单的理解和认识,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有限,对音乐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刻。陈旧的教学模式往往会用一节课开始的十分钟去讲解歌曲所涉及的所有乐理知识,然后在课堂中提出“语文式”的问题分析歌曲的主题思想,这样的音乐课,没有体现音乐艺术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更谈不上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了。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听、多唱、多动、多思考、多体验,全面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置身于音乐的殿堂之中,用心去体会音乐的风格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如,在教学《军民团结一家亲》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舞剧那振奋人心的场景和舞剧音乐的魅力,我从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剪辑下一段视频,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乡亲们慰问红军时“,军爱民,民拥军”的亲切场面。当柔和的《军民团结一家亲》音乐响起时,学生能够体会到歌曲的情绪,情不自禁的随着歌曲哼唱。这种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直观地感受音乐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获得了音乐的审美体验。

二、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音乐的创造性

音乐教育家柯达依说“: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教学要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来达到目的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作音乐的兴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我根据初中生掌握音乐知识的能力和技能水平,由浅入深地提出适合他们的创作要求,学生在刚开始创作时一般先进行节奏填写等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让他们按照指定的节奏和单音写旋律、发展乐句等,循序渐进的练习,让学生感到学习非常轻松。通过各组的比较、展示,由于好胜心的作用,使学生跃跃欲试的心境油然而生,争先恐后地参与实践活动的良好的教学情境也就随之形成了。

三、注重发掘歌曲情绪,突出音乐的表现力

好的音乐总会跟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让人或随之快乐或随之忧伤,这种感动人的音乐魅力主要表现在音乐的情绪上。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过分地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不给学生体会音乐情绪的机会,那么学生会觉得音乐课与数学、语文课没有什么区别,体会不到音乐课的特色,失去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所以,在音乐课上要以情感人,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使学生陶醉在音乐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发掘教材,在课前准备时,要准确地了解一节课中的激发点,将教材中内容、旋律所要表现的内涵发掘并展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和认识音乐,激发他们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要提高音乐课的质量,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中学音乐课应该结合初中生年龄的特点,通过新颖变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课的内容丰富多彩,使学生情趣盎然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音乐课上,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比如,举行课堂音乐会,让学生有唱、有跳、有演奏,并让他们自己分析音乐,谈谈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表演的体验等,真正因为有兴趣而主动的思考,而非被动的灌输。

五、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