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思政教育

中学思政教育范文精选

中学思政教育

中学思政教育范文第1篇

中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体制下教育观念的盲目性、功利性。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教育领域也被纳入市场经济的范围。为了提高重点高中升学率,初中开始片面追求排名和分数,思想政治课也只是被当作增加分数的工具,致使其作为培养道德成熟的人的作用丧失。这也导致我国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处于“名首实不在”的非实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未得到充分的实现。

2.课程教材内容落后、单一。据我们的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内容、形式跟上世纪80年代基本上没有本质的变化,基本上还是由《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地理》三种教材组成。其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比较宏观,晦涩难懂,而对个人道德培养的内容却很少。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严重脱节,缺乏针对性。另外,由于处在价值观确立的不稳定期,初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致使其在价值观确立的过程中会出现两难选择。

3.课程设置不合理。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的时间极不合理,通常集中在下午,而且一周只有三节课,这完全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这也是由于应试教育体制下,我国教育的功利性造成的。与此同时,学校只开设了理论课堂,而忽视了“第二课堂”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4.教师队伍非专业化,教学方式落后。中部基础教育刚刚发展起来,由于教育环境恶劣,专业人才并不愿意从事相关的工作。初中的思政教育往往由各级行政领导或者是其他学科的老师来代授。虽然也有从事多年思政工作的老师,但由于其没有良好的专业功底和系统的知识,其在授课的过程中更多依赖的是个人判断和个人经验,这显然不利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另外,由于初中教师学历较低,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新教学方法和教育媒介的接受能力往往比较迟缓,这也给我国思政教育造成了一定困扰。

5.家庭、社会、学校教育脱节。由于中部家庭经济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家庭往往把孩子的教育寄希望于老师,致使学校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另外,随着信息媒介的发展,初中学生可以从各种取得获得社会的信息,在筛选的过程中,往往会被一些恶性事件影响,在价值观和世界观上产生偏差。媒体的歪曲报道和错误引导往往会使未成年人误入歧途。因此,社会、家庭并没有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对策研究

1.国家要继续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淡化应试观念。国家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初中升高中的指标体系更加完善,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争取把中学生培养为道德上成熟的人。山东省素质教育给中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如到2015年,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实现市域内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普及,毛入学率达到97%。这项确实在根本上解决初升高时的升学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淡化人们的应试观念。另外,山东省还规定这个时期的教学发展目标,即初步形成促进青少年儿童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培养模式、保障基础教育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这也是山东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机制创新,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和生机。

2.实地调查研究,丰富教材内容。现阶段,我国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都是教育部根据党中央的精神编写的,其在编写的过程中并未考虑到中部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中央应该与地方相互配合,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充分地融入地方特色,把情感教育、感恩教育、乡土资源教育等统统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这样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以课本的形式呈现,国家还可以通过课外读物、电子期刊、动漫等方式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呈现给学生。

3.科学进行课程安排,适时进行课程改革。国家要适时进行课程改革,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通过汇集社会的热点,对课程进行改革。与此同时,地方要在中央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的实际,对所管辖区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安排给予一定的指导,从而形成合理的课程安排。另外,地方教育机构要提倡各个学校进行第二课堂教育,山东省在这方面的举措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例如,建设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各类青少年宫、青少年学生活动中心等场所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对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维护予以扶持。

4.培养专业教师,进行后期专业化培养。国家教育部应该结合地方实际,选拔适合思政教育的专业教师,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另外,学校要加强对中学思政教师授课技巧的培训,定期进行计算机技能的培训,使其适应新时期教育载体的转变。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以接受新的教学方式。

总结

中学思政教育范文第2篇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吸引力

如何将严肃的理论知识内容更好地渗透到初中地理课堂中,成为当前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在地理课堂中,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来讲述地理理论知识以及思政教育知识,从而在课堂上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世界的聚落”这部分内容包含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我国的壮丽山河,同时,教师还应该将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对我国旅游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等教育元素渗透在理论知识的教育过程中。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展示我国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等的图片以及相关视频,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见识到我国古建筑文化的发展历史,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这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我国优质传统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从而真正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让学生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二、深度挖掘教材,渗透思政元素

初中地理教材涉及的教学范围较广,有许多教学内容都有利于教师开展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因此,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思政教育元素渗透在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例如,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疆域”主要介绍了中国辽阔的土地范围以及我国的领土边界。在课程教育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明确我国的疆域范围,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爱国热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同时,还能让学生树立起保护领土的意识,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三、提升专业水平,提高课堂价值

中学思政教育范文第3篇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吸引力

如何将严肃的理论知识内容更好地渗透到初中地理课堂中,成为当前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在地理课堂中,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来讲述地理理论知识以及思政教育知识,从而在课堂上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世界的聚落”这部分内容包含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我国的壮丽山河,同时,教师还应该将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对我国旅游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等教育元素渗透在理论知识的教育过程中。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展示我国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等的图片以及相关视频,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见识到我国古建筑文化的发展历史,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这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我国优质传统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从而真正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让学生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二、深度挖掘教材,渗透思政元素

初中地理教材涉及的教学范围较广,有许多教学内容都有利于教师开展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因此,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思政教育元素渗透在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例如,八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疆域”主要介绍了中国辽阔的土地范围以及我国的领土边界。在课程教育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明确我国的疆域范围,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爱国热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同时,还能让学生树立起保护领土的意识,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三、提升专业水平,提高课堂价值

中学思政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策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当前的教育正面临的新的形势,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难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是今后教育改革和教育工作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崇“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大量的经费和政策支持,全而落实素质教育,鼓励和支持人的全而发展。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和一系列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村教学资源缺乏、人才队伍老化、教学观念落后等直接影响了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这与现阶段党和国家提出通过教育来立德树人是不相契合的。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的基石,青年学子是国家的希望,亿万农村青年学子的思想道德和素质的培养更应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一、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首先,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据统计,在农村80%以上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养家,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成为农村家庭组成的主要人员,农村学生大都是爷爷奶奶照顾,或者寄住亲戚家中,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个人行为的约束,很容易染上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习性,把这些不良的习性带入校园,这也成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难题。其次,农村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当然,不重视是多方面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很多学校的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学生的主科成绩上,语文、英语和数学是“主科”,思想政治教育依旧是“副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农村中学有些思想政治课是应付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开设了这门课,有的也没有专门的思政类专业教师授课,流于教材形式,学生死记硬背而已。最后,思想政治教学形式、内容、手段单一,教学模式落后。在农村中学,由于缺乏专业的思政教师队伍,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大都以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为主,注重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轻视教学方法的探讨。既没有小组讨论也没有案例教学,单调的理论灌输这种教育方式让他们觉得思想政治课很无聊,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不能有真正的内心情感体验,不利身心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学生“三观”的形成,导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

二、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加大对农村中学的投入。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但与城市投入相比,不管是在硬件还是软件的投入上,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在短期内无法相提并论。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学校在硬件上缺乏多媒体教室、远程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等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支撑,另一方面也没有较好的资源和优越条件吸引优秀教师前往任教,因而很多教学目标很难达到。其次,农村学校对思想政治教学重视不够。如本文前面所提到的,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特别是农村中学把学校的升学率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还是强调语文、数学、英语在升学中的重要地位,学校在师资比配上,还是资源上多往这些主科集聚。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一再强调思想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定三观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沿着这样的认识逻辑推进。最后,家庭教育缺位。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情感性、潜移默化性、差异性和灵活性等特点。然而,随着城市化不断的推进,农村人口不断的涌入城市,而农村留守学生也随之增加,父母遗忘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造成农村孩子心里和情感教育的缺失,这些原因直接导致思想教育课程学习上的一些问题。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学提升对策

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是各方面的,因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也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促进。第一,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良好的教学条件与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前提与保障。就目前来看,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制约了包括思想政治课在内的所有课程教育质量的瓶颈。为了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农村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更加重视农村教育,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教育政策的偏向农村等。第二,提高农村思想政治教综合素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是学生三观教育的核心教育者,农村中学应当加大对思想政治专业教师的队伍建设。学校应该配备适当该专业的教师人数,合理分配教师的教学任务。加大对思政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培训力度。第三,要坚持因材施教。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家庭情况,注意应材施教。学生思想方面出现问题,我们就要注重思想方面的引导。重点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从实际出发,小事着手,引导学生处世为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第四,加强引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在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让学生在上课时多想、多说,课后多实践,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教学中,结合当地的民俗民风,通过案例教学,把学校活生生发生的事情,通过学生演讲,讨论和辩论等形式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以“主人公”的地位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获得内心的情感体验。第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介。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多学生的家长只在乎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学生进入学校教育打下基础,将会导致学校教育很难有效开展,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老师要与学生家长互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秉承“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关系到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我们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未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我们学校老师、社会成员、家庭成员、各级领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向军.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好家长,2015(4)

[2]杨春林.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学教育,2013(2)

中学思政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政教育辅导员

引言

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辅助角色,是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角色。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复杂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更加多元,对辅导员和就业指导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单纯依托这些方面的工作,还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必须从学生的思想根源出发,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自身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促进就业指导工作水平提升,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及就业指导现状

1.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毕业生数量连年增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就业活动运行流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影响。一方面,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明显减少,招聘考试不断推迟,使更多的大学生群体处于待业状态;另一方面是线上招聘模式依然存在多方面问题,招聘单位与学生之间的对接还不够充分,无法满足就业活动开展的实际需求。在复杂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做好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正确应对就业形势,是当前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实要求。

2.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机制,为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促进了学生就业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多方面问题。例如,就业指导不够深入,就业指导内容与行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偏差,就业指导内容不够全面等。在思政教育方面,受制于传统工作思维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就整体而言,随着国家层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指导深度结合,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各个阶段,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就业活动的认识水平,确保就业和创业水平不断提升,为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阶段实施思政教育的现状

1.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在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就业指导中心及辅导员群体对学生求职就业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足,认为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性,甚至将思政教育与政策宣讲、应聘技巧应用等相等同。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群体对思政教育的开展内容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性格和发展诉求方面的认识不足,对行业发展动态了解不足,由此造成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指导性较差,无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辅导员群体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不断提升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思政教育的体系组织和内容填充,逐步改变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政教育落实不足的问题。

2.思政教育朝着系统化方向发展

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构建起了全过程的思政工作体系,将就业指导阶段的思政工作纳入到了现有的思政教育体系中,引导思政教育工作朝着系统化方向发展,更好地提升了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具体而言,他们能够深入分析学生在就业活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生思想动态的发展特征,明确学生在应对这些问题时出现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思政教育内容,为学生在就业阶段保持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奠定基础。但是,大多数高等院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方面与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还有所不足,限制了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提升。

3.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衔接不足

对于辅导员而言,思政教育是其日常工作的基本内容,覆盖从学生入学直至毕业的各个阶段。就业指导同样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圆满结束大学生涯。目前,多数高等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构建的协同育人体系大都以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协同为主。在求职就业阶段,学生需要应对考试、考研、应聘等多方面事务,辅导员则需要组织不同形式的招聘就业辅导活动,填写多种不同内容的表格,无暇顾及思政教育工作,再加上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更缺乏思政教育的专业知识,由此造成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衔接不足,无法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深入开展思政教育。

三、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结合的现实意义

1.提升大学生就业成功率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就业不仅是涉及学生个体成长、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基本路径,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全面提升就业质量,一直是高等教育体系中需要不断优化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必须要充分重视就业环节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正确认识就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才能够确保求职就业与个人目标需求相对应。在此过程中,需要辅导员加强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效做好思政工作,为学生就业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完善思政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是覆盖大学生活各个阶段的完整体系,但是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中,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主要是以日常管理为主,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固定,教学模式多是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无法将思政教育与个人成长有机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学生就业环节,本就需要更多的思想引导,但是由于辅导员将更多精力放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无法顾及学生在求职时出现的思想道德与心理层面的问题。要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这类问题,就必须提前将相关内容纳入思政教育综合体系中,针对学生在就业阶段出现的共性问题,以集体学习和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强化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完善思政教育体系。3.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个基础部分,每一部分的培养都与思政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在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体系中,思政教育与核心素养的联系还不够紧密,相互之间的关联度还有待提升。对于学生而言,就业是其由学校学习向社会工作转变的重要过程,是个体身份转换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成果的重要方面。要确保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水平不断提升,就必须要适应时展要求,强化对学生就业阶段的思政教育。

四、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水平的现实路径

1.改变辅导员群体的思想认知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辅导员在这一阶段不仅承担着多方面的具体事务,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因此对辅导员来说,必须要改变传统思想认知,明确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既要确保与原有思政教育体系保持通畅的连贯性,又要紧抓就业环节学生思政需要重点强化的内容,确保思政教育深度落实在学生求职就业的各个环节。

2.科学组织思政教育内容

由于不同高校教育模式的差异,处于求职就业阶段的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的就业、择业心态也存在个体上的差异。因此对辅导员而言,必须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思政教育内容。一方面,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分析学生在就业环节思想道德和心理层面出现的共性问题,精准分析不同学生个体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个性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思政教育内容,提升思政教育实效;另一方面,应当强化辅导员与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对接,将部分思政教育内容加入到就业辅导体系中,将二者深度融合,构建完整的协同育人体系,确保思政教育覆盖学生学习就业的各个环节。

3.创新思政教育实施路径

大学生在就业阶段主要是以实习和参加招聘会等活动为主,在校学习和活动时间急剧减少,使思政教育路径受到极大限制。辅导员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应当积极适应实际情况,借助微信群、微博、学校就业指导平台、实践平台以及其他渠道,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保持对学生思想状况的关注和评估,对于表现出特殊思想动态的个别学生,应当及时联系,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教育引导,以此确保思政教育实效能够真正体现出来。

4.强化学生心理辅导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本就与思政教育实施具有相同的基础,尤其是在就业指导阶段,初步接触社会的学生在心理层面更容易出现不同方面的问题。因此对辅导员来说,还应当和就业指导部门、心理咨询师等强化合作,构建协同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心理辅导,针对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面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就业与择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好地迈出融入社会的第一步。

5.提升辅导员的工作素养水平

就业指导阶段的思政教育活动面临的问题更加多元化,不同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方面展现的情况各有不同,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因此,辅导员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必须要适应现实情况发展的要求,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自身工作的素养水平,在处理实际问题、开展思政教育时,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更加全面地构建思政教育体系,充实思政教育内容,以便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

五、结语

高校大学生的毕业求职期是思政教育开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极容易被忽视的阶段。因此,辅导员必须革新工作理念,将思政教育与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有机结合,更富有实效地做好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为学生创设更加美好的就业环境,促进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叶灵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18-19.

[2]黄德文.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53-54.

[3]关司祺,贾小晨.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4):281-282.

[4]王艳,卢玲玲,李鑫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政教育的困境及对策——以晋中学院为例[J].晋中学院学报,2020,37(6):21-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