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制作技术

制作技术范文精选

时间:2023-09-04 17:07:51

制作技术

制作技术范文第1篇

从技术上来讲,影视作品的剪辑工作并不复杂,但实际上它对编导的艺术修养,对画面语言的组织能力要求很高。在剪辑工作进行前不仅要对包括故事的梗概、素材的顺序、持续时间等基本内容有所了解,还要对影视作品中的镜头的过渡方式、特技、画面的二次加工、必要的文字呈现等更多的艺术效果加以考虑。观众所接受的影视作品不是光怪陆离的影像,也不是如抽象派般使大众难以理解的艺术表达,如何能更有力的反应作品所要表达的故事,抒发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意义,传播信息文化,所依靠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支持或者艺术构思,而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水乳交融。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为影视制作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其强大的虚构和仿真能力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视觉效果的可能,为影视艺术提供了充分的创作空间。提到影视制作就不能不提到蒙太奇(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手段。就叫蒙太奇)。影视的基本元素是镜头,而连接镜头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说,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和技术表达。就电视而言,一部专题片一般要由几百乃至上千个镜头组成。每一个镜头的景别、角度、长度、运动形式以及画面与声音的组合方式,都包含着蒙太奇的因素。可以说,从镜头开始就已经在使用蒙太奇了。

与此同时,在对镜头的角度、焦距、长短的处理中,就已经包含着摄制者的意志、情绪、褒贬、匠心了。如本台的风光专题《雾凇神韵》在处理一组雪原日落的景观时,对同一景色的远景、中景、近景的镜头的顺序叠加,在轻柔的音乐旋律中缓慢的变换着景别,最后变换为黑场,使观众对那落日温暖的余晖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又有着无尽的回味;另一专题《吴家女儿》中,一组对人物的远景、中景、近景表情特写的镜头的顺序叠加,短促又有节奏的强烈变换,足以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当时惊恐的紧张情绪。可见,同样的技术手段,却有着不同的艺术效果,也表现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也为影视制作提供了更多的设备,可以实现更多的艺术构思,使影视作品达到更深层次的艺术呈现。现在,影视节目的编辑广泛采用了非线性编辑(所谓非线性编辑,就是指将各种模拟素材进行A/D(模/数)转换,并存储于硬盘中,再通过~!:lAfterEffects、Premiere等后期合成软件来进行后期的视频/音频编辑、特技及视/音频合成,并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磁带、录相带等记录设备上这一系统完整的工艺过程),而非线性编辑机的强大功能,给编导提供了更加灵活随意的创作空间。如本台在制作大型抗日历史专题节目《映山花开》时,在陈述历史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利用设备的功能,对较长的篇幅进行了蓝绿灰色的色彩叠加处理,既弥补了新旧素材因拍摄、存留时间的不同而难以统一的画面色彩,也一改以往的历史陈述事件的篇幅大都采用的单一灰色调,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达到了创新的艺术效果。

现在影视制作一般采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图形特技制作和合成制作。计算机数字图形制作,即计算机虚拟三维场景和角色的制作和生成过程。计算机合成制作即把实拍素材和三维动画角色合二为一,创作出传统拍摄不可能达到的场景和效果。如国际影片《阿凡达》、《变形金刚》等不完全是动画题材的影片,在蓝(绿)箱中进行的对人物动作的真实拍摄和计算机特效处理、动画角色的创造和演绎,都是用单一技术手段或设备无法达到的经典艺术效果。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影视制作,不仅主要取决于艺术创作的水平,同时也是计算机软、硬件应用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

二、恰当的音频运用能为影视作品画龙点睛

在现代影视作品中,声音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要素。声音除了与画面内容紧密配合以外,合理运用其他音效也可以在表现主题上收获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声音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声音的并列、声音的对比、声音的遮罩、接应式声音交替、转换式声音交替、声音与“静默”交替。声音的并列是几种声音同时出现,产生一种混合效果。但运用并列的声音应该有主次之分,要根据画面适度调节,把最有表现力的作为主旋律。如在山中,鸟鸣与山林的风声是基本的元素,如果想表现山林的幽远,空山鸟鸣一定是首选,它的声音则会较强的体现在作品中,让你有一种想在林中寻觅鸟儿的渴望;如果想表现山林的幽暗,簌簌的风吹落叶,尖锐的在林间划过的风则会将鸟的呜叫掩盖,让你体验山中的空寂与阴冷,大大提升画面语言的表现力。声音的对比是将含义不同的声音按照需要同时安排出现,使它们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反衬效应。这样的手法经常应用在不同场景并列描述的时候,也经常作为一种声音蒙太奇手法。声音的遮罩是在同一场面中,并列出现多种同类的声音,有一种声音突出于其他声音之上,引起人们对某种发生体的注意。

如川流不息的街道上,车祸发生时尖锐的刹车声;吵杂的人群中,某人的话语声、呼喊声等。接应式声音交替即同一声音此起彼伏,前后相继,为同一动作或事物进行渲染。这种有规律节奏的接应式声音交替,经常用来渲染某一场景的气氛。如林间的风吹动树冠,此起彼伏的声音;海岸或水边,层层浪花拍击礁石的声音。转换式声音交替即采用两声音在音调或节奏上的近似,从一种声音转化为两种声音。如果转化为节奏上近似的音乐,既能在观众的印象中保持音响效果所造成的环境真实性,又能发挥音乐的感染作用,充分表达一定的内在情绪。同时由于节奏上的近似,在转换过程中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这种转化效果有一种韵律感,容易记忆。如一些人物纪实的影片,在人物的歌声之后,渐渐融出的原版歌声,但仍然配合人物的画面,让人在悠扬的歌声中继续关注人物的命运。回味悠长。“无声”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表现手法,在影视片中通常作为恐惧、不安、孤独、寂静以及人物内心空白等气氛和心情的烘托。“无声”可以与有声在情绪上和节奏上形成明显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在暴风雨后的寂静无声,会使人感到时间的停顿生命的静止,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

但这种无声的场景在影片中不能太多,否则会降低节奏,失去感染力,产生烦躁的主观情绪,这就产生了声音与“静默”交替。在作品中,我们除了要协调声音和画面之间的问题以外,也一定要注意声音之间的主次、层次问题,好的音像配合才能完成优秀的艺术创造。在作品中,声音的使用要围绕画面所要表现的重点,不能盲目的凭主观喜好运用,更不能孤立地去处理解说、音乐效果。当我们使用某种音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种声音的表现力范围,周围的环境是否会对声音的传播造成影响,如同样的一个声音,在都市和在山谷,在人群中和在安静的室内,它的传播效果一定是不同的,即使在相同的环境下,是否有其他声音的干扰,对这个声音给人的印象也是有所差异的,所以,我们面对声音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要有更多的考虑和安排,充分了解在某种背景环境下声音的传播效果,在同一时间内,只能突出一种声音,设法使它们在片中交错开来,避免声音运用的盲目、单调和重复,让声音和画面密切结合,发挥音像结合的表现力,给人以真实的感受。

三、复合型人才是提升制作水平的基础保障

制作技术范文第2篇

蓝先琳在《民间砖雕》一书中说“:砖雕是砖的艺术.砖有黏土胚料经高温烧制而成,有耐磨、耐湿、易于雕琢的特点,由于原料和烧制方法不同,又有青砖、红砖和花砖之分.工艺是形成砖雕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民间砖雕基本沿袭明、清的做法,主要工艺有烧活、搕活、凿活、堆活等.”[3]7徽州砖雕的古老制作技艺现已无法准确考据,但这并不影响砖雕的时代传承,相信随着时代的不同,制作工艺上必然有发展和创新,跟全国各地发砖雕制作比较,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区别,而且徽州各地可能在制作上存在一定差异,比如使用的原料、制作的工具,制作技艺等等都可能不太相同.因为作为砖雕的制作,还是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每个地方并不一样,再者使用的原材料比如砖泥的性质、砖料的烧制也不一定相同.砖泥质地多样,但多取自当田地,山地,河床等特定土层.泥土有带红色的,也有偏黄的,一般泥土杂质较少,有粘性.尽管原料可能不同,制作工具也有差异,但总的来说,在制作手法及工艺、效果上又基本相同.以黟县的砖雕制作为例,黟县的砖雕在近几年发展较快,由于旅游经济及广泛的社会需求使得砖雕从业者又开始增加.在黟县城关及西递、宏村、屏山等地都有相应的作坊和工场.有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表明发展态势很好.以屏山为例,当地至少有四、五家做砖雕的作坊.砖雕工艺首先涉及到砖泥的淘洗、制作工序,过去落后的泥料制备比较麻烦,需要选泥,捣练、淘洗、沉淀等多道工序,完全手工操作,出泥量有限.现在随着制砖技术的改进,练泥这一步使用练泥机器即可完成.这种练泥机一般是为制砖使用的,产出的泥料也经过反复加工,虽然有的还是不如手工操作的泥料精细,但完全能达到制作砖雕的要求,因为从砖雕的风格来看,主要还是以简洁、概括的造型为主,这是泥料的的特性决定的,大多数作品不可能像木雕、石雕那般精细.因为烧制成的青砖料质地较脆、不易细刻.其某些所谓精细的风格也只是相对而言,比如人物众多,层次丰富.大多数以概括、简练、粗狂的风格为主.制作的步骤上,大体可分为干刻和湿刻两种,干刻使用较多,即先烧制成砖料,再刻制,刻制的步骤是先构思草图,并复制于砖料上,先刻出大形,再根据设计好的层次,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细节刻画,最后还有修整,打磨,接合等工序.

湿刻也是一种制作方法,与干刻不同的是,湿刻用淘洗过的软泥先制成干湿适度的泥版,泥板厚度和宽度则根据需要制作,还要考虑到泥料干后的缩水后的大小.小型砖雕泥板较薄,层次也较少,一、二个层次的普通砖的厚度就可以了,砖雕所刻层数最多的有多达8、9层的,大的砖雕,层次较多的则厚度较大,一般厚度达八到十厘米不等,有的可达十五厘米以上,最深刻下去,最薄处可剩几毫米.大型砖雕往往要分割成几块,以防止烧制时裂开.湿刻的工具也是五花八门,许多为刻工自制,只要好用就行.后面的刻制步骤与干刻步骤相当,只是湿刻时泥料较软时容易变形,但好处是未干时,前期刻坏了容易补上,不像干刻,刻坏了只好最后用特制的粉末甚至是胶或水泥沾上了,因此干刻技艺性更强,要求刻工技术下刀要狠和准,尽管刻工较湿刻难,但刀味更明显.而湿刻工艺可塑性较大,前期有的刻工把雕刻和塑造(堆塑)结合在一起进行,加法和减法基本并行使用,随着泥料渐干,雕刻也过渡到细节的刻画,刀味较柔和,整个过程产生的粉尘和污染小于干刻.干刻的工匠往往在初期工作中要借助现代机械如电摩进行加工,以加快进度和减少体力支出,但使用电动工具产生的风尘大,环境污染较严重.

湿刻好的砖雕,必须阴干,才入窑烧制,烧制几乎一律用当地的砖窑,要烧成较好的砖雕,颜色、质地都很重要,以青灰色为基本色,色质均匀,望去如黟县青石般,硬度相当,太脆、太松则不牢固.烧窑往往是经验丰富的窑工,知道烧到什么温度,一般一千度以下为红,一千度以上基本为青灰色,工人称不用煤、柴而用木屑烧,发火较快,什么时候加水都有讲究,洒水很关键,如不均匀,砖雕或开裂或色彩不均匀.烧制过程要持续多天才能完成.从装窑、烧制、加水冷却到开窑,有时要十几天,光烧就要五、六天,因为砖雕数量较少,往往是加在烧青砖的窑里同时烧制,据工人说,像三十厘米乘一百厘米左右的砖雕,烧制费在几百元左右,泥料过去一拖拉机也仅数百元.砖雕的形式以浅浮雕和深浮雕为主,但也有几乎为圆雕的形式,比如做一些瑞兽、如狮、虎、鳌鱼、龙、及用于屋脊上的脊兽,则几乎为圆雕,制作大多是通过分段、模制,再接合而成,有的纯为手工制作,为使之牢固和便于安装在门头上或屋脊上,往往要配以底板、就像陶艺制作马时,以平板加固四肢一样.砖雕的模制技艺也被广泛运用,这在砖雕的产业化中起到重要作用,用于翻制的种模有用水泥制的,也有木质的.显然大部分模具的制作还没有借鉴新材料的使用,比如高强度石膏和树脂材料.

2徽州砖雕的发展现状

由于徽州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给砖雕工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据统计徽州砖雕制作的作坊、工场至少有十几家.它们制作的砖雕工艺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有的民间刻工技艺精良,品味也较高,所做砖雕有独特构思,如徽州区名家方新中为徽州砖雕传承人,具有一定影响.大部分刻工虽技术成熟,但缺少创造力,作品往往以模古为能事,还谈不上是独一无二的作品.砖雕在徽州运用广泛,大量古建筑需要维护和翻新,甚至重建,离不开这些装饰砖雕.一些仿古的酒楼,宾馆、民居、公共建筑都要大量的砖雕装饰.比如徽文化博物馆、休宁县状元博物馆的外墙砖雕装饰颇有代表性.由于徽文化的影响力及旅游信息的广泛交流、传播,砖雕工艺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介扩大了影响力,徽州以外许多工程负责人也慕名而来,请徽州砖雕工匠协助完成相关工程.这给徽州砖雕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局面.由于砖雕的制作成本较低,而利润比较丰厚,所以吸引了一批能工巧匠.“砖雕的实际运用范围正日益扩大.除了古典是园林的屋面的门楼、门罩、回廊的窗、景门上的门楣、漏窗间的嵌画、屏风墙角花以及水榭、阁、厅事、亭台等处,都可根据适当部位,灵活设计,收到装饰美的艺术效果.”

制作技术范文第3篇

在目前的计算机领域里,多媒体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应用型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所谓多媒体技术,就是指把数字化作为基础,采集多媒体信息后,在进行编码储存,处理之后在表现出来成为一个互相关联的一个整体,这样的一种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的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和数字技术、以及光盘存储技术和数据压缩编码技术、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各方面技术都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多媒体技术也逐渐的完善起来。譬如我门可以通过对多媒体动画技术以及数字式帧合技术的应用,让影视工作者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制作出各种富有创造性的影视节目。同时,各类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影视工作人员在宣传和发行影视作品的时候,有更多的方式方法,给现代的影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二、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制作技术的影响

对于影视行业来说,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带来的影响是翻天覆地的。有很多广播公司,在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纷纷展开和通信公司的合作,通过各种先进的多媒体途径,比如卫星,有线电视网等进行新的业务活动,譬如类似电话和传真这样的本来属于邮电的业务,现在也可以通过多媒体通信技术进行。

1.影视节目的制作方面

影视节目,在多媒体技术的带动下,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节目的效果。早在1987年广电部信息资料中心就同中央电视台少儿部一起,使用自己开发的系统,制作了“十龙贺春”二维动画片,证实了利用计算机制作动画片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图像质量。在多媒体技术软件、硬件全方面发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造型方法、光线跟踪法重现光照以及对物体表面进行明暗处理、还有透明处理、加阴影和纹理匹配等等),制作出极度逼真的三维动画场面,包括一些非常细节的表情、毛发的变化。还可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创造出各种虚幻的场景,包括一些在现实中不存在的人、物或者景。这些通过电脑特技创作编辑出来的场景也可以与实际拍出来的场景,进行无缝连接,创作出梦幻般逼真的精彩镜头。

2.影视节目的编辑和剪辑方面

非线性编辑在八十年代就已经逐步的代替了线性编辑,并且作为目前的主导编辑方式,在影视节目的编辑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包括声音和画面的编辑工作。首先就是画面编辑,画面编辑工作在非线性的编辑系统下显得轻松而有简单,更改画面素材的位置或长度,只需要轻松移动一下鼠标就能做到,而画面素材的色调、淡入、淡出或者是升格、降格等其他参数也能够轻松的调整,如果想要取得更好的图片效果,可以把非线性编辑软件和一些其他的图片处理软件,结合起来共同对图片素材进行处理,这样获得效果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立体思维感在非线性编辑技术的背景下也得到了增强。原本单一的电视画面,在非线性编辑技术的背景下,能够通过多重信息的叠加,产生新的意义。例如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在作宣传片时,用非线性编辑合成的精美的剧情画面位于屏幕正中,右旁竖版出现的是对应的主要演员的字幕,下方则是这个电视剧将要播出的时间。整个宣传片把声音、画面和字幕有机结合,给观众以强大的震慑力,产生强烈的期待感。其次是声音编辑:非线性编辑在声音制作上和传统的制作工艺一样,声音也是分别制作的。假设素材的拍摄采用同期声,则可以在媒体编辑工作站上和画面同步进行同期声的剪辑,不过声音的录入需采用无压缩格式,后期配音和混录则可以在音频工作站上进行。在音频工作站上,利用计算机的强大数字运算功能,使得声音的各种常规处理和特技都可以在瞬间完成,尤其是数字处理,声音质量很高,而且编辑结果可直接用于最终混录,所以直到最终混录之前,也还可以保持分离的对白,音乐和音效的创作和编辑仍然保持和画面的一致。同时,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还具有愈来愈多的音频处理功能,如均衡、效果、缩混等,极大地改进了录音的效果,和模拟记录的声音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滤去背景杂音;在其进行复制和编辑配音时可减小音质损失;在后期制作的演播室中可以与数字化记录音响、音乐及自动对话转换记录进行良好的混合。这使得声音的后期创作工作获得极大的自由度,是非常有价值的。

3.影视节目的出版和发行和传输方面

影视节目的出版和发行和传输方面的工作,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有相当多的设备,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处理的技术,譬如储存设备的变化,如VCD、DVD这样的,可以说从很大程度上都改变了影视节目制作人的制作方式,再如传输设备,在信息高速公路建成以后,大量的节目被数字化处理后,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输送到用户那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电视的开通,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被制作成数字化电视节目,并以每秒几十亿的速度传送到用户那里,而且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起来不但简单,而且效率也高,做出的节目也非常的精彩。

三、结语

制作技术范文第4篇

网页版面设计时,要对版面风格进行定位,对页面文字和图片等内容做统筹考量,不仅要安排有序得当,还要体现整齐美观大方的视觉效果。版面设计其实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般意义的技术了。网页就是制作者的思想品位素养的直观表达,阅读网页就是对制作者的审视和评价。版面设计首先要做好主页制作工作。主页就是人的脸面,要体现网页内容风格,就要注意突出什么,要有醒目的文字和图片,而且文字和画面要有自己的特色,一味堆砌当然不会有好效果。一般情况下,有特色的主页要包含这样几个要素:文字、图片、色调和排版方式。几种要素不可或缺,还要注意相互之间的协调和搭配,和谐统一才能体现整体美。

2网页制作实用技术

网页制作可以借助的软件很多,Frontpage是一款比较适合初学者网页制作的入门工具。Frontpage的界面和操作和Word比较相似,非常容易学习。

2.1插入图片

在网页中插入图片是常常要遇到的,有丰富图片内容可以让网页显得丰满生动,其操作方法并不复杂。在制作的网页中选择适当位置,确定插入点,然后在网页上部点击菜单“插入”选择“图片”,再点击“来自文件”,进入对话框,查找需要插入的图片位置,最后点击插入按钮就可以完成图片插入。如果图片格式不是GIF或者JPEG也不要紧,在网页保存时Frontpage会自动转换格式。图片插入后还要对图片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正,点击图片选中,单击便可以随意拖动图片,进行大小调整。图片确定后还要对图片进行环绕样式选择。在网页中右键点击图片,在“图片属性”中选择“外观”,然后是“环绕样式”,找到文本图形周围流动方式,在“布局”中选择“图片对齐方式”,根据需要进行详细设置。

2.2添加动画

网页添加动画文件可以让网页动态十足,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活力感觉。与图片相比,动画需要有多幅图片构成。首先要准备好动画文件,动画文件可以网络下载,也可以自己制作。添加动画和图片插入基本相同。打开网页,确定动画插入位置,点击“插入”选择“图片”,在对话框中选择“从计算机上选择一个文件”,找到动画源文件点击“确定”,动画就插入到网页当前位置。如果要插入用Flash技术制作的动画,操作就要复杂一些。首先要在Flash中生成动画文件moon.Swf,然后启动Frontpage,先建立一个新网页文件,点击“插入”选择“高级”到“插件”,这时会出现“插件属性”对话框,选择“浏览”找到moon.Swf源文件,确定之后回到“插件属性”找到“数据源”,并将其中的文件途径删掉,只保留文件名moon.Swf。确定之后还要选择“文件”到“保存”,将动画文件moon.Swf保存。

2.3制作滚动字幕

滚动字幕的运用可以让网页显得活泼,其制作技术也比较简单。首先是打开Frontpage编辑界面,确定插入滚动字幕的位置,把需要显示的文字输入进去。然后将这些文字选定,点击菜单“插入”,选择“组件”到“字幕”,点击之后出现对话框,点击“字幕属性”,对文章滚动方式进行进一步设置,包括字幕滚动方向和字幕滚动延迟时间等。最后点击确定,就完成了字幕滚动插入。如果要查看效果,可以从“预览”中查看。

2.4建立超级链接

制作网页不仅要建立自己的主页附页链接,有时还需要将网页和其他网站形成链接,这就需要建立浏览器超级链接。要链接其他网站,首先要选择作为链接的文本,然后点击菜单“常用”工具栏的“超链接”,在“创造超链接”中,将要链接的网站的地址输入在URL地址栏内,点击确定就可以了。如果要改变某些超链接,可以先确认是普通模式,右键点击要改变的超链接,选择“超链接属性”,直接输入新的URL地址就可以了。

3结束语

制作技术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多媒体教课件的分类及其制作的过程、方法与技巧,并提出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件,分类,制作,

多媒体技术则是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传播技术融为一体,综合处理、传送和贮存多媒体信息的数字技术,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中,使课件内容表现形式更加多姿多彩。

1多媒体课件的分类

多媒体课件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结构类型、生成型结构、智能性结构三类,根据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多媒体网络课件可分为:

(1)课堂演示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形象具体的动画等方式表现出来。

(2)学生自主学习型。在多媒体CAI网络教室环境下,学生利用学生工作站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如目前流行网络课件多数就是这种类型。

(3)专业技能训练型。主要通过问题的形式来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课外学生检索阅读型。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进行资料的检索或浏览,以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如各种电子工具书、电子字典及各类图形、动画库等。

(5)教学游戏型。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的形式,教会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并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6)模拟型。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

2多媒体课件的跳转关系

课件常见的内容组织结构方式有:线形结构:学生顺序地接受信息;树状结构:学生沿着一个树状分支展开学习活动,该树状结构由教学内容的自然逻辑形成;网状结构:也就是超文本结构,学生在内容单元间自由航行,没有设置路径的结束;复合结构: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地航行,但同时受主流信息的线形引导和分层逻辑组织的影响。

线形结构组织信息的课件就像传统的教科书,是按单一的顺序编排的,阅读时顺序性强,灵活性差。多媒体采用非线形的网状组织结构,可以通过导航系统任意地跳转到某个单元内,也可以进行联想检索,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目前的课件多是以这种网状组织结构来组织信息的。

3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

多媒体课件总体要求内容简洁明了、交互性好、具有良好的艺术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1)布局要简洁明快、突出主题;(2)颜色的搭配要合理;(3)对象的逼真程度、科学性要高;(4)配音的选择要恰到好处;(5)根据课章内容需要适度运用动画;(6)内容的呈现适度直观根据学生的思维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余地。

4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制作流程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软件的一个特例,多媒体软件开发的通用模式是由多媒体专家BrianBlum提出的,是一种以分析、设计(指导设计与交互设计)、测试与评价四个层次的开发模型,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总体方案设计

一个教学课件的开发决策制定之前,要对需求、课件所实现的目标及制作课件的物资条件有一个系统的分析,以解决是否开发,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开发后是否易于普及和提广。分析之后,就要做出总体方案的设计。总体方案的设计是确定教育思想能否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的问题。因此,总体方案的设计在整个课件的设计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课件的总体方案的设计中,应尽量发挥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有机地集成,来形象、生动地反映教学内容和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件的设计

多数的课件仍按照传统教学的节,将课件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又分成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各知识点采用的媒体素材形式,页面的设计等也属于课件的设计范畴。课件设计的结果为课件脚本,在后面还要具体地讨论。

(3)课件的制作

在脚本设计好后,就可以制作课件了,其步骤如下:

①素材的选择与设计;②选择开发工具;③制作多媒体课件;④多媒体课件的网上;

④测试评价。

课件测试、评价和修改是课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该项工作实际存在与课件开发的环境分析、教学实际、脚本设计和软件编写的每一个阶段。课件评价基本从信息呈现、人机交互、教学过程控制、文档提供等方面提出课件评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指标。

(5)出版发行

课件的推广与使用是很重要的。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开发出的软件不使用或使用范围小,无疑是对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s],2000.5

【2】蔡自兴,徐光,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