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绘画教学

幼儿绘画教学范文精选

幼儿绘画教学

幼儿绘画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字]绘画;教育;教学

序言

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从而使幼儿体验到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方式感受美、表现美和创作美的自由和快乐。为此,幼儿园组织老师对幼儿绘画教学实践中都认为:要冲破传统“依样画葫芦”的写实樊篱,就要大胆“放手”,要让孩子由“学着画”转变为“画着学”,让孩子在自由表达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发展他们的良好个性,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然而,单纯的“放手”是不是真能发挥孩子更多的主动性,激活孩子更大的创造性呢?是不是“放手”了孩子就真能表现出自己富有个性的独特的作品呢?本文以理论和举例进行了阐述。

1幼师带动幼儿绘画能力的几种方法

1.1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就不会产生兴趣。因此,在选材上要下功夫,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绘画特点来选择内容,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如幼儿喜欢的小动物、交通工具等,可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把绘画的内容串编成故事情节,并跟随故事情节展开来作画,这样可以提高幼儿作画的兴趣。这些题材幼儿既感兴趣又乐于接受。

1.2运用多种绘画形式、绘画工具,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求异、好奇是儿童的重要的特点,一成不变的绘画材料和绘画形式,只会使幼儿感觉索然无味。在美术活动中,通常使用的绘画工具都是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绘画形式单一,幼儿缺乏对多种绘画工具交替组合运用的能力,画面单调。因此,应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如手指画、印章画、吹画、蜡笔水粉画、粉笔画、水画墨等,这些作画形式幼儿易学、色彩鲜艳、效果好,能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设计美术活动时,必须采用富有情趣的表现形式,把画、折、剪、粘贴结合在一起,使画面多姿多彩。例如:在“画果树”这一绘画教学中,教师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用不同的画法、不同的工具来画,采用撕、剪、贴的方法来画果树,幼儿不但剪贴出各种各样的果树,并在果树周围画上了太阳、小草、小花等,形式多样,画面丰富多彩的。这样,幼儿更容易对绘画产生兴趣。

1.3多鼓励,少批评,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幼儿需要鼓励和赞赏,当他们作出一幅画时,教师要适时说些肯定和鼓励的话语,帮助幼儿树立对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要尽可能避免指责的话语,如:“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乱七八糟”等话语,这样容易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因此,教师评价幼儿的画,要尽量找出好的地方,表示你的赞赏,一旦幼儿作品受到老师的承认和赞许,他们会表现出更大的创作热情,从而增强自信心,对绘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就会越画越多,越画越好。

1.4走进大自然,激发幼儿表现美的兴趣

对幼儿而言,来自现实生活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有效得多。因此我们常常通过参观、散步、郊游等活动,带领孩子们欣赏荷塘、园地、陶艺工艺等,以丰富孩子们的创作热情。我们还可以利用所处环境的有利条件,将孩子带入大自然,让孩子与花草、树木对话,与蜜蜂、蝴蝶嬉戏和审美对象融为一体,学习捕捉事物的个性美。例如:春天来了,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寻找春天、感受春天。首先让幼儿尽情感受、欣赏春天的美景,然后可以提问:“你们看春天到了吗?”“春天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让幼儿先用语言把春天描述出来,再用纸和笔把春天的美景描绘出来,看谁能把春天描绘得更加美丽,以此来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表现。又如: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赏落叶的景象,回到活动室后,可鼓励幼儿绘画落叶,还可以引导幼儿用落叶做美术粘贴画。做什么贴画呢?让幼儿大胆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如用树叶做成有趣的动物画,还可以用树叶做出喜怒哀乐表情脸谱等,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象后,亲自动手做一做,然后欣赏幼儿的作品,张贴到墙上去,让幼儿充分体验美的感受,充分感受自然物的趣味性。让孩子接触大自然、感受自然美景,发现美的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观察力

2借鉴以下案例领会幼儿教学(案例借鉴书籍)

1.1案例----《如何培养幼儿绘画兴趣》J黄兵著湖北小学教育出版社

那天,中班徐老师正好在组织一个绘画教学活动,主题意愿画:长颈鹿。徐老师是个工作才一年多的青年教师,但她好学习善思考,能经常通过阅读有关书籍、写教学反思、和同事交流等方式来提高自己,因此在几次的论坛和教研活动中都有不俗的表现。活动开始,徐老师就引导孩子回忆有关长颈鹿的经验:你们看到过长颈鹿吗?你看到的长颈鹿长得怎么样?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长长的脖子,有四条脚,身上有一点点斑点,有一条小尾巴,还有一些孩子讲了长颈鹿的一些更为细微的特征如小冀角、眼睛等。徐老师就再次引导:故事中长颈鹿做了哪些好事?(早上老师讲过有关长颈鹿的故事)除了这些,长颈鹿还会帮小动物做哪些事呢?引发孩子根据长颈鹿特征进行想象。不负期望,孩子们说的也真不赖:它会帮小兔子摘果子,帮小鸡过河,帮胖小猪拎东西,帮掉地的小麻雀送上窝,给哭泣的小山羊当滑梯,给年老的刺猬奶奶荡秋千等等,看得出孩子思维很活跃活动也很投入。于是老师提出要求:长颈鹿为大伙做了那么多好事,大伙都很感激它,于是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忙给做好事的长颈鹿画张像。接着徐老师就“放手”让孩子自由表现,大胆发挥了。可这时徐老师注意到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的兴趣似乎变了,一些孩子拿着笔好象无从下手,一些孩子干脆四处观望,于是她走到一位正在左右张望的小朋友身边鼓励他:露露,加油画呀!可那孩子却摇摇头说:老师,我不知道画什么。看得出徐老师没有预料会出现这种情景,所以显得有些着急,她一再的给那些孩子鼓劲:试着画画看,画错了也没关系;你们刚才是怎么想的就可以怎么画呀;可还是有几个孩子显露出茫然的样子,于是徐老师就一一走到他们身边引导提示:你觉得长颈鹿会做哪些好事呀?对呀,那你就可以画长颈鹿帮小鸡过河呀,你可以画长颈鹿帮小动物摘果子呀。在孩子作画时,徐老师走了一圈,发现很少有孩子表现刚才所表达的生动情节,也很少有独特富有个性的作品,有近三十个孩子的画上的长颈鹿都是昂着头吃枝叶状。而后,她在让孩子交流了“我的长颈鹿在干什么”后匆匆地结束了活动。

2.2通过此案例幼师应该领会假如是“你”应该怎么做。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徐老师在孩子自主表达出现困境时,即认知发生冲突的关键时刻,能及时进行适宜的“出手”,对表现不同姿态的长颈鹿所需的相关经验进行启发和诱导:如引发幼儿思索:长颈鹿会怎样帮助小鸡过河呢?让孩子做一做通过自身的动作进行体验和感知,让孩子讲一讲通过形象的语言进行回忆和再现,让孩子看一看通过提供图片引导观察和概括,那么孩子对动态的长颈鹿表象一定会更加清晰,经验一定会更加丰富;如果老师能对孩子的表现技能进行引导探索:如提供孩子一只会活动的长颈鹿玩偶,启发孩子边操作边观察长颈鹿帮助小兔子摘果子、帮小鸡过河、给小山羊当滑梯时的动态变化规律,发现表现不同形态的方法,那么孩子在表达时一定会更加流畅,作品一定会更赋个性和创意;如果在活动中,让孩子互相欣赏彼此作品的同时,老师展示具有不同姿态长颈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那么孩子一定会自我发现问题,他们的经验也一定会有很大提升。

幼儿绘画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造力;绘画教学;幼儿教育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培育出的人才,大多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但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当前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适合社会和国家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摆在幼儿园及幼儿教师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幼儿通过图画认识世界,再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因此,幼儿教育阶段,通过绘画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结合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绘画城堡”,为幼儿搭建平台

为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进而提升其创造力,首先需要给幼儿创建一个安静、舒适的绘画环境。幼儿园应该单独设置画室,画室要求宽敞、明亮、安静,并为幼儿准备充满童趣的绘画书桌和板凳及相应的各种绘画工具。画室不要上锁,方便幼儿在课外时间有突发绘画灵感或思路时,可以及时地表达到画纸上。另外,教室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如何在教室中为幼儿创建绘画的基础条件非常关键,首先要用黄色进行墙面粉刷,因为黄色让人感到舒适;其次是桌椅板凳的选择,也要体现儿童的天真烂漫,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与此同时,学校的走廊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布置,将平时幼儿画出的优秀作品挂在走廊的墙壁上,标明班级、姓名。对这些优秀的作品,学校要给予表扬和激励,利用良性的竞争,激发幼儿的绘画创造力。通过布置幼儿园的绘画环境,让幼儿感觉就像是在“绘画城堡”里面一样,为幼儿搭建绘画的平台,激发他们的绘画创作热情。

二、多鼓励幼儿,激发幼儿的绘画创作热情

只有通过不断的绘画训练,幼儿的绘画能力才能不断进步。在绘画教学中,幼儿只有敢于用画笔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绘画能力才能一步一步提升,这就需要绘画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多鼓励幼儿,让他们敢于绘画创作,积极开动思路,发挥想象力,不受固定思维的限制。例如,绘画教学中教师给出一个“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绘画题目,让幼儿自由发挥。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绘画思路不同,幼儿就不会受到题目的束缚,把自己心中所想表达出来。有的幼儿会将解放军作为心中最可爱的人,也有的幼儿将白衣天使的医护人员作为心中最可爱的人,还有的幼儿将农民作为心中最可爱的人。无论是哪一种人,我们都应该对幼儿进行鼓励,因为每一类人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有存在的意义。在实际绘画教学中多设置一些这样开放性的绘画题目,幼儿会结合生活经历和内心想法去创作,每个人都会有结果。绘画教学过程中的鼓励就是幼儿绘画热情的催化剂,有了绘画的热情,才能逐步提升绘画能力。

三、重视幼儿个体差异,开展因材施教

每个幼儿具有的天赋不同,有些天生存在绘画方面的天赋,而有些则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实施因材施教,推动幼儿的个性发展。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幼儿绘画擅长的方向不同,如有些擅长画风景画,有些擅长画肖像画,应善于引导幼儿朝着自己擅长的方向发展,并结合适当的创新,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让幼儿画树叶的形状,可以让擅长绘画的幼儿勾勒树叶的色彩、形状,而擅长动手的幼儿则使用橡皮泥进行制作,并通过点缀将树叶的整体轮廓进行表现。这种不同的绘画与制作方式可以让幼儿充分地发挥自身的闪光点,把握自身优势,不断促进个体发展。教师在平时的绘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扶持创造力相对突出的幼儿,鼓励其勇敢大胆地进行绘画创作,同时,还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意识的调节,开展因材施教,将幼儿在绘画方面的能力和思维充分体现出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创设“绘画城堡”,为幼儿搭建绘画平台。绘画教学中多鼓励幼儿,通过课堂生活化教学激发幼儿的绘画创作热情,根据幼儿的学习差异和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充分发挥幼儿的各方面绘画优势,逐步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达到绘画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祥玲.三方协同管理模式下劳动教育的提升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16).

幼儿绘画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幼儿;绘画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该理论给予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不断地反思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弊端和不足,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过程,该理论广泛合理的应用将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意义和实践过程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于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意义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之后在其他学者的推动下不断完善和发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不同于传统教学理论,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的单一,教学手段整齐划一,它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无法满足学生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相互讨论和交流,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信息基础之上主动构建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能对学生被动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创造合适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构建新的知识。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情景的运用,它要求教师能将具体的教学问题情景化、生活化,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让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部于2012年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用于指导我国的学前教育,该指南强调指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的速度和到达某一层次的时间相互之间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充分尊重这种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按自身的方式和速度向更高层次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为中心,以统一的目标和要求来实施教学。该指南还突出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为他们创造机会和环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支持和鼓励他们主动探究和学习,这样的教育理念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不谋而合,所以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于学期教育教学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幼儿绘画教学实践活动

幼儿绘画是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幼儿绘画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单纯地追求让幼儿掌握绘画特有的知识和技能,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幼儿艺术品质的培养,给他们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自然环境中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他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和保护其兴趣和好奇心,丰富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和发现美,用作品去表现和创造美。为了达到上述的教学目标,本人在组织和实施幼儿绘画教学时采取了三种做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创设适宜的绘画学习情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所以我们需要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日常活动或游戏中,通过自身去感知、体验和操作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应在幼儿绘画教学中创设各种适宜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室摆放具体的实物、张贴生动直观的图片、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等,让幼儿亲自观察、感受,让他们主动探索和创作,提高幼儿绘画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幼儿对绘画的主动建构。

(2)营造以幼儿为中心的绘画学习氛围,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通过接触自然、观察物品、欣赏作品,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绘画,教师引导幼儿围绕相应的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创作,教师不做过多干预,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帮助时再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幼儿主动在小朋友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或用绘画作品装扮美化教室,共同分享绘画活动的乐趣。

(3)注重幼儿个体差异性,倡导以肯定和欣赏为主体的形成性评价。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差异很大,导致他们在学习绘画时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对他们绘画学习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这种个体差异,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而要因事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标准。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和认知与成年人不同,教师对他们评价时也需要注意,不能用成人的审美观念评判他们,同时还要考虑到他们的情感需求,多给予他们正面的评价,肯定和欣赏每一个幼儿,增强他们绘画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乐于尝试、勇于创造的学习品质。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应对措施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过度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定程度上会忽略知识本身的传授,如果没有强大的知识背景作为基础,那学生的主动建构过程将会十分困难。在幼儿绘画学习过程中,如果儿童缺乏必要的绘画技能,即使有再好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也不能呈现出好的作品,其绘画只能长时间处于低水平的涂鸦阶段,其绘画的信心和兴趣会逐渐消失殆尽。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我们需要给幼儿提供一定的绘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幼儿刚刚接触绘画的时候,我们需要让他们认识并学会正确使用各种绘图工具和材料,在他们学习绘画过程中,我们需要逐步引导他们掌握点、线、面等绘画要素的操作技能,逐步引导他们认识色彩、使用色彩和培养良好的色彩感,逐步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构图能力、建立初步的构图意识。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尽管还有缺陷,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的应用也还处于发展之中,但是它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它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观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建构主义理论探析、批判与反思[J].文教资料,2012(35).

[2]张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体系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

[3]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幼儿绘画教学范文第4篇

一、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寓绘画于游戏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

兴趣是学习动力,如何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是我教学的重点。我们都知道,孩子最喜欢玩,喜欢游戏。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把绘画寓于游戏中,是我主要的教学方法。如在进行蜡笔画教学中我让幼儿游戏的方式进行构图,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让每幅画有创意。在涂色方面,指导孩子学习了相似色、渐变色等多种涂色方法,鼓励幼儿有自己的想法。新鲜有趣的事物,幼儿都乐于接受,为了提高幼儿某一方面的绘画能力,我注意开展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绘画活动。线条绘画是一个重要表现手段,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为了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我们由浅入深地开展了一系列的绘画活动,有《我设计的线条》《蘑菇》《花瓶》《小姑娘》等,让幼儿随意联想线的装饰,用不同的线(直线、曲线、波折线)自由组合起来装饰动物、花瓶,以致整个画面,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对“线描画”的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线的表现力,又用黑白配的方式强化了画面效果,增强了幼儿绘画的自信心。大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我们在组织绘画活动中也非常注意主题的选择。《我家后院的花奶牛》《我想去天上玩》《沙漠变绿洲》《苹果船》等绘画素材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在活动中能表现自己的想法,有积极的创意。

二、给幼儿以绘画的自信,根据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采取不同的指导

要正确地指导幼儿进行绘画,首先应了解幼儿绘画的特点。幼儿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幼儿绘画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幼儿的绘画能力,是靠本身的理解认识和感受力来发展的。作为教师不可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强加于幼儿身上,要求幼儿模仿,这等于抹杀了幼儿所特有的灵气,压抑了幼儿的创造力。我先了解一下幼儿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画,成人的作用在于鼓励、帮助幼儿把自己所想的绘画下来。“鼓励”是指导幼儿绘画的首要方法。

“鼓励”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心,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在绘画教学中,我肯定幼儿的想法,肯定幼儿绘画的成果,让每个幼儿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不同的绘画形式或内容,相应的指导方法也不同,指导的重点也有所侧重。如在蜡笔画的构图活动中,我鼓励幼儿把根据主题进行构图,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合理的添画、想象,这样幼儿的绘画容易重点突出,而且有自己的创意,杂而不乱,从而提高幼儿的美术能力,逐步提高了幼儿绘画的技能技巧。

三、重视幼儿作品的评价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对美的鉴赏能力。

幼儿绘画教学范文第5篇

创意教育是指教师从“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发展幼儿潜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培养出充满活力、自信、专注、富有理想的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创意教育是指在绘画教育中,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富有创新意识。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其中想象力是创造力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期是想象力非常丰富的时期,如果提供幼儿一种“易起反映的想象环境”,将有助于其创造品质的形成,对其将来成为创造型的人才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课题尝试通过创设易引起幼儿积极思维想象的环境和意境,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将头脑中的表象变成生动丰富的画面,也可通过综合优化活动方式对画的内容、情趣等进行表述,充分调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

绘画活动中的创意教育,就是让幼儿通过听听、看看、动动、画画,构思成一幅画,然后通过想想、编编、唱唱、跳跳、说说表现画面内容或意境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充分动脑、动眼、动手,在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内表现内心需要及情感的过程,是陶行知先生关于创造力培养的“六大解放”之精神的体现,即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眼睛、空间和时间。其中“画”的产生是一种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的过程。让幼儿听一段音乐或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体验,或在特定的环境中充分体验,或听、或看、或想,创设了轻松自由的心理环境,为主动学习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画的形成实则是一个大胆想象、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充分表现自己内心需要和情感的过程,为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易起反应的想象环境。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绘画活动中的创意优化活动,让幼儿在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下,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创造活动,从而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实验理论假设:

依据陶行知先生关于创造力教育的“六大解放”思想,遵循幼儿思维和想象的特点,假设通过在绘画活动的创意教育,可以有效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研究基本形式:

1、通过听音,创作画。

2、通过看,走进大自然,创作画。

3、多幅范画的展示,创作画。

4、不完整或单个画面基础上创作画。

5、续编故事情节,创作画。

6、诗歌想象创作画。

7、提供情景、意境,创作画。

8、结合日常活动随机进行,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四、研究的结果与建议:

(一)更新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观念。

首先,绘画活动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要打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绘画教学价值观的束缚,追求绘画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如促进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大目标,重新建构一种能促进幼儿自主、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其次,绘画活动内容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幼儿画画,完全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只要自己快乐他们什么都画,什么都敢画。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特点来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以幼儿熟悉或喜爱的事物为出发点,推陈出新,幼儿会感到无限快乐。

再次,教学过程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绘画教学中,教师不再处于核心地位,而是促进幼儿获得发展的角色,是启发者、引导者、环境创造者,是幼儿的良师,又是幼儿的益友。教师要围绕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个中心,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展开想象、积极思考,并引导幼儿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创造。

最后,活动评价也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幼儿发展。因而教师要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绘画活动,多鼓励、多表扬、多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幼儿绘画作品中成功的部分要予以积极肯定。

(二)创设丰富的环境氛围,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想法中,创造性若隐若现,成人要及时发现并精心培育。当孩子的一些想法稀奇古怪时,当他们乱涂乱画而兴致勃勃时,我们切不可用“对不对”,“像不像”等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而应敏感地捕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

1、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

绘画是幼儿的主体行为,如果幼儿缺乏绘画愿望或创作灵感,那么绘画活动的教育功能会受到严重削弱。要解放幼儿的嘴和眼睛,陶先生指出,小孩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发展其思维、理解能力。他曾写过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作为启发者和引导者,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如天上的飞机、路上的汽车、花鸟树虫、自然变化等,这是幼儿绘画活动时的创作之源、想像之源、也是幼儿绘画的兴趣之源。教师要通过谈话来激发幼儿表现这些事物、表达自己不同想法的愿望和动机。也可以以幼儿平时的奇想作为出发点引发幼儿去绘画,如关于外星人、飞蝶的传说,关于宇宙的想像等,凡是幼儿想画的都可以让他画,这样幼儿绘画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才能得到激发。

2、创设一个丰富的绘画环境。

绘画创作依赖于一定的氛围,缺乏艺术氛围人就难有灵感,因此,为幼儿布置一个富有浓郁绘画艺术氛围的画室或活动区很有必要。在这个区域里,给幼儿提供各种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使幼儿一进入画室(或活动区),艺术之气扑鼻而来,幼儿不知不觉受到艺术的陶冶。除了物质环境外,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追求艺术的精神、民主的作风也是幼儿绘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种环境使得幼儿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大胆地作画,大胆地创新。

(三)启发引导式教学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和思维。

活动导入是绘画活动的起始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和热情。导入活动的形式很多,有谈话、游戏、观察、谜语、表演等导入手段,要根据题材的特点和幼儿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这样才能激起幼儿的浓厚兴趣,打开幼儿智慧的窗口,唤起幼儿的灵感。教师的启发提问是引导幼儿绘画创作的关键,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提问时,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幼儿寻求多个答案。注意幼儿思维流畅性的同时,更应注意幼儿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独创性。如画“奇怪的房子”,教师可以把幼儿的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示范画出,“汽车房子”、“动物房子”、“水果房子”“树根房子”等,老师可以边画边询问,引导幼儿不断完善、充实,激发幼儿开动脑筋。

教师应大量运用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尽量不做技法示范,而侧重教会幼儿运用各种艺术工具、材料的方法,搞吹画、拓印画、手掌画、金笔画、银笔画、砂纸画、版画等,强调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个性化。儿童具有极大的潜力,只要解放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他们的艺术活动水平就会迅速得到提高。

(四)注重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个性心理品质在创造性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应注重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在绘画教育活动中应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尽量与别人不同,教师要多肯定、多认同。在创意绘画教学活动中,幼儿往往不受条条框框的局限,异想天开,如给各种鞋子安上轮子,画出“鞋子汽车”,想像房子去旅行,天真可笑,但都是创造的火花,可能是未来世界的先见。幼儿绘画活动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充分发挥绘画活动的多种教育功能,保护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种子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