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教育论文

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医学教育论文

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预防医学教学在临床专业学生中的现状

1.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都从事临床工作,片面地认为熟练地掌握临床课程知识即可,《预防医学》课程知识对以后工作没有帮助,导致其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下降。课题组以前的调查发现,认为预防医学教学对以后工作有帮助的学生仅占45.6%,另外有调查表明,仅有不到1/3的学生对《预防医学》有兴趣,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表示学习这门课程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2.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专业学生的预防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很少安排实践教学。但临床学生具有着眼于微观个体患者进行医疗服务的特殊属性,仅仅靠预防医学的课堂理论讲授,很难让学生树立大卫生观和全局观,很难理解基层医生“六位一体”综合职能如何实施及其有何社会意义。

3.预防医学教学滞后于时展的需要。随着中国新型卫生体系的建立,需要基层医疗工作者具有“六位一体”的综合能力。很显然,目前的临床医学专业仅仅重视临床医疗能力培训的模式还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仅仅增加部分教学内容对于提升“六位一体”综合能力也不合时宜。不了解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单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具体需求,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内容与模式几十年来几乎固定不变,使得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或不能很快地适应基层工作岗位。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1.教学内容应更贴近临床工作的特点,真正做到预防医学的知识与临床工作的联系。据报道,就我国当前预防医学知识的现实需求对该领域专家及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一线的医生进行访谈的结果显示:在“环境与健康”方面,52%的社区临床医生对居室内空气污染感兴趣;“营养与健康”方面,65%的调查对象对特殊人群的营养、营养与疾病感兴趣;其他感兴趣的内容70%的被调查者集中在老年保健,尤其是老年人的居家安全、慢性病的三级预防等方面。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最需要和最缺乏的业务力量是既精通临床又熟悉预防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另有学者认为目前预防医学本科教材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于偏重理论,教师花了很多时间讲解,学生费力许多心血学习,到头来收获很小,并且所学理论知识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用不上,理论脱离实际。本科教育只是基础教育,让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算达到了目的,而不是把他们都培养成为科学家。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应脱离实际一味地从理论的角度灌输预防医学的知识,应更注重与临床有关的实践性内容,以弥补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之间的“裂痕”。

2.具体方法。社区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是:根据社区机构的工作安排,辅助参与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的建立。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学生每2~3人组成1个小组,设组长1人,以辖区所有居民为主要对象,以面对面访谈方式为主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内容主要是个人基本信息、生活方式、现存主要健康问题、既往病史、主要用药情况等;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腰围、臀围、身高、体重测量,血压测量,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等,以及血糖及血、尿常规的检测,并在调查中进一步对居民感兴趣的保健问题进行适时的解答。要求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和带教老师沟通,并将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带回课堂一起和老师、同学们讨论。参与社区教学的老师平均2~3天即召开学生讨论会,把同学们在实践调查中遇到的问题汇总起来进行讨论,各组同学互相交流各自情况,帮助大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使调查可以顺利完成。社区现场实践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在现场,边学边干,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加深了学生对预防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社区实践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素质。

3.教学效果。预防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社区现场实践完成后,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成绩分析以及社区实践基地评价等,对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成绩明显提高。通过与学生交流及现场问卷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较支持这种教学方式改革,认为这样不仅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是给了他们积极思考、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使他们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刻、牢固。成绩考核也显示,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实行教改前的学生,说明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2)着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掌握独立开展群防群治的基本技能。社区现场实践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知识上收获比较大,也比较扎实。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均有所提高。

三、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探索的意义

1.社区综合实践有利于学生转变服务观念。社区现场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走进社区,参与社区的日常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掌握初级卫生保健和预防医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了解我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及其基本对策,使学生能建立社会大卫生观念。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仍定位于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传统公共卫生机构,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实习安排等方面都欠缺针对社区卫生服务岗位技能培养的模块。通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有了切身体会和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主动服务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其专业素养。

2.社区综合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到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病人健康管理保健服务活动并进行调查研究,不但可以强化预防为主的观念,培养科研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特别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学生科研与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实践相结合,注重个性发展,提高了学生科研素质。四、结语现阶段,我校预防医学社区教学模式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在教学改革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如:规范地建立社区教学基地需要一定的师资力量,学生参与社区实践缺乏资金的支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构建适合我校的预防医学社区医学教学模式值得我们探索。

作者:汤艳罗彬贾红李爱玲单位:泸州医学院

第二篇:高职临床医学教育论文

一、对象和内容

我校级药学专业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我们在传统模式教学的同时,随机选取3个大班学生,对该课程10多个章节约20多学时进行了改良PBL教学模式探索,并将其结果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

二、方法和结果

(一)课前调查

为了让学生对改良PBL教学模式有所了解,并能积极配合,除了争取班主任的支持以外,我们在开课前给学生介绍PBL教学模式以及改良的做法,设计调查表调查学生对药理学课程教与学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表回收率为97.5%。调查内容和结果是:认为老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查资料、讨论、发表见解,最后小结这一教学方法较好的占60%;愿意成为学习主体的占80%;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困难时问老师或同学、通过手机上网或查书、搁置不理的各占33%;认为多看书、上课认真听、多借几本辅导用书、上网查就能学好药理学的各占27%;老师不讲课只提出问题,愿意通过去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占30%;成立学习小组讨论问题,认为小组规模10人较为合适的占85%;认为小组讨论需要记录、整理的占60%;认为小组讨论最重要的是了解他人意见,提出自己看法,把讨论做成提纲向全班汇报,容纳不同意见化解冲突的各占32%;能对收集资料、小组讨论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运用的占40%;能对以上的学习方法作自我评价的占45%。调查问卷一方面了解学生对教与学的需求,尽量做到学生需求什么就给什么;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有一个适应改良PBL教学模式的过程。由于学生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在突然改变教学方法让其自主学习,大多数学生会表现得无所适从。因此,在实施改良PBL之初,必须给学生充分的介绍说明。

(二)课前讨论

每个大班随机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8~10人,每组定1名组长,提前1周给学生病例、问题、参考资料,根据不同病例、不同章节每次课可设计8个问题。学生到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答案,归纳后由一人作记录并写出提纲,每个小组每个人每次轮流记录并准备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三)课堂发言

上课时教师根据教学章节内容的病例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最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自己评价对错和打分,再由本组同学和别组同学补充和评价,老师评价并小结。为激励学生发言,对课堂上每个发言的同学给予一定的鼓励,同时对补充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现场的鼓励及表彰,以激发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的热情。若问题比较难,学生解决不了,教师可作适当启发和引导;如果仍不能解决,则由教师解答。如果学生将问题复杂化或偏差过大、离题太远时,教师可及时引导和纠正,以免耽误过多课堂时间。学生回答问题都予以记分作为平时成绩。

(四)期末调查

学期临近结束时,为了解改良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学生学习态度、素质、能力、知识掌握情况等,我们设计了期终调查问卷,调查表回收率为98%。调查内容和结果是:认为改良PBL能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占85%;愿意培养自主查阅资料获取信息能力的占45.8%;愿意培养综合归纳问题能力的占85.5%;学生发言、争论的勇气和胆量,竞争意识要多加强的占86.3%;学生小组讨论发言、课堂回答问题发言最好用自己语言表达的占90%;成立学习小组后上改良PBL课前,每次要进行讨论问题的占40.4%;小组讨论能记录整理归纳的占65.7%;小组讨论对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很有好处的占83%;改良PBL能更好地消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占79.6%;通过改良PBL,课后能逐步掌握临床医学概论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占83%。

(五)期终考试

期终采用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相结合的闭卷考试,对改良PBL教学模式的章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章节进行对比,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作相关成绩分析,结果如下:传统教学模式x=62.94,S=14.226:改良PBL教学模式x=81.31,S=5.913,两组平均相差18.37分。经配对分析,t=12.446,P=0.000,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与评价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若改良PBL设计的问题是书本中现成的理论问题,就会导致学习停留在低级阶段,改良PBL也就失去了意义。可是若问题过于复杂、深奥,高职学生根本无法回答,就会扼杀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改良PBL也失去其意义。好的问题应具有真实性,不复杂但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联,并符合大纲中对教学内容的目标层次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开始不够积极主动,有的声音较小,有的照念讨论题纲甚至书本,根本没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是一个适应改良PBL教学模式的过程,因为长久以来上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经多鼓励、反复练习和一个学期的训练,多数学生都能适应。为公正客观和实事求是地评价改良PBL教学效果,我们分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估。在定性评估上,注重对参加PBL教学的学生的调查,在改良PBL课前、期终分别设计了调查表调查学生的变化。通过课前调查结果与期终调查结果的比较,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查阅资料、分析整理归纳、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积极发言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通过考试成绩结果统计定量分析,改良PBL教学模式章节的得分比传统教学模式章节的得分明显高出许多,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我们认为基本上达到了改良PBL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

四、不足与改进

我院高职学生高中时期学习基础并不是很好,而改良PBL课上所授内容会少于传统教学内容,容易造成学生忽略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学习,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改良PBL教学强调自学能力,为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要在讨论课开始前一周通过各种途径搜寻所需要的资料,若消耗时间过多,可能造成学生其他学科学习时间的减少,对教学效果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部分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已形成依赖性,不太适应改良PBL教学。学校财力不足,网络设备、图书资料和基础设施都不能完全满足改良PBL的要求。受传统考试体制的限制,大多数PBL教学模式目前的评价体系,多根据教师与学生的感受与主观印象。PBL教学模式注重素质教育,传统的评价体系是不适宜的,建立规范全新的评价体系是改良PBL教学模式面临的重大问题。改良PBL教学模式在大班临床医学概论理论教学改革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今后准备进一步加以探索和完善。

作者:宁天杨广林黄维真

第三篇:见习临床医学教育论文

1临床见习教学现状

1.1医院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教学医院对见习教学管理相对松懈,没有明确的硬性指标及约束机制,如:教学带教质量与晋级﹑评优评先无必然联系,导致带教老师对临床见习教学不够重视,缺乏积极性,尤其是近几年来医院规模的不断壮大,带教老师的临床医疗任务越来越重,会出现应付带教的现象。同时,见习生无考核的压力以及临床带教的“放羊式”管理,学生们在临床上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价值,因此,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严重影响了见习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1.2教学精力不足及教学模式的单调

一方面医学类高校不断扩招,医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且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有经验和资格的带教医生数量还不足以应付不断增加的实习医学生,这就给临床带教工作带来了很多压力和不足。在学生见习过程中,带教老师一个人要带教多名见习实习学生,无暇进行过多的现场指导和讨论,造成“填鸭式”教学,从问病史﹑查体到病例分析全程讲解,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动手机会减少,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医患交流能力﹑临床技能﹑临床意识等,而带教老师认为学生不用心学习。

1.3见习学生意识淡薄,灵活度低

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还不能够举一反三。学生由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转变,应变技巧比较差,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加上技能还不熟练以及与病人沟通不够流畅和准确等原因,导致他们畏惧与病人和家属沟通交流,不愿意与患方多接触,见习效果差。

1.4见习学生缺乏医疗法律常规

学生刚接触临床,对相关医疗法律常识没有明确的概念,见习过程中,只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而忽视法律法规,而医学院校对此投入的力度不够,学生自己获得相关知识途径的缺乏,结果出现一些侵犯患者权利的行为,偶尔也会出现医疗纠纷现象。

2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措施

2.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见习教

学质量制定临床见习带教奖惩制度文件,通过临床带教督查﹑学生评教﹑各科室督导等方式评价临床见习带教质量,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个人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对学生不定期的进行抽查和考核,将考核成绩纳入到本门课程结业考试成绩。双评结合,不仅督促带教老师和学生共同重视临床见习,而且保证了学生的临床见习质量。

2.2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

临床带教老师应打破常规的“填鸭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在带教过程中,应提倡学生提问题为主,带教老师答疑为辅的“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常见病的典型病例引入,从问诊开始,由带教老师指导书写病历,组织讨论,启发学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也要注重基础知识,如体格检查﹑病例书写等。

2.3加强岗前培训,统一规范

见习生进入科室前,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医院管理制度﹑临床基本操作﹑如何与病人沟通﹑医疗知识等),统一规范。岗前培训,对于学生,不仅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自信,而且还可以批判性的学习;对于临床带教老师,既方便带教,又可以促进带教规范。

2.4加强见习教学后期总结工作,积累经验

见习期结束后,可组织带教老师﹑学生针对见习过程中优点与不足进行交流,并让老师和学生对见习情况进行总结,从中掌握学生见习情况,并吸取精华,查找不足,争取提高临床教学工作质量。

3小结

综上所述,临床见习是临床医学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临床见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阶段;是医学生由理论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从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换角色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医学生成为高素质医生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临床见习工作是学校﹑医院﹑相关科室带教负责人及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优异成绩,因此,还需要不断努力﹑不断总结﹑不断探索,才能够把它做得更好。

作者:齐文龙高坤赵亚南欧阳运政王姣姣单位: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第四篇:仿真训练医学教育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实验资料

选择中南大学临床医学生和非临床医学生共23人,在虚拟仿真训练器下进行切除操作训练。其中,临床医学生14名,非临床医学生9名。本实验使用瑞典ScienceSurgery公司生产的虚拟仿真训练器(LapSim系统)进行。

1.2实验方法

把实验者分为“临床组”和“非临床”组。两组都进行虚拟仿真训练器下的组织切除训练,分为初级课程和中级课程。每个人的初级课程通过后,才能进行中级课程。而且,根据每个人的训练情况不同,操作的次数也不一样。在组织切除课程中,实验者双手分别握持虚拟仿真器的两根操纵杆进行操作,其中,左手操纵杆模拟的是超声刀,右手操纵杆模拟的是抓钳。具体操作方法是:抓钳夹起屏幕中的血管一端(另一端连接着组织),拉伸直到血管上的白色区域部分可见为止;用超声刀夹持白色区域的血管,脚踩踏板,直至血管切断为止,抓钳一直不能松开;用抓钳把切割下来的血管移至旁边的内镜置物袋袋口,等到置物袋变颜色后,抓钳才松开(只有把切割下来的血管正确放在置物袋时,置物袋才会消失)。每一次操作一共需要切割三段血管,每个人均进行五次操作。每一次操作完成后,LapSim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份成绩表,同时会列出每一个参数的名称以及对应的值、通过范围(最佳、通过、没通过)和分数。

1.3统计学方法

排除实验中无关干扰因素引起的无效数据(例如系统故障,电脑死机等)后,把数据资料录入SPSS19.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一共有23位学生参与了课程训练,所有人均进行5次操作,并且所有参与者都通过了初级和中级课程。临床医学生初级和中级课程的平均加权数分别是91.36和87.92,平均通过率是53.33%和28.53%;非临床医学生初级和中级课程的平均加权分数分别是88.67和90.25,平均通过率是53.70%和46.11%。3讨论从得到数据来看,全体参与者的加权成绩偏高,是因为系统对于操作者的每一个评价参数的权重是一致的[7],但对于最大拉伤和最大损伤这两个参数来说,是大多数参与者不能达标的评价角度,而这两个角度是课程通过的重要指标,所以从整体上来看,通过率偏低[8]。传统的外科医生训练方法是“师傅带徒弟”“,徒弟”一直观摩和学习“师傅”,但每位“师傅”的能力不尽相同,有高有低,导致“徒弟”的水平参差不齐,没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9-10]。虚拟仿真训练器(LapSim系统)提供了不同种类和不同级别的内镜技能操作课程,使临床医学生在摄像机导航、器械导航、协调、抓持、提升、切除、施夹、精细解剖、缝合等内镜操作基础技能方面进行集中和强化训练[11-12]。并通过手眼协调、双手配合、深度感知、方位和心理运动技巧建立信心[13]。虚拟模拟训练可将内镜手术技能操作训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4]。同时,为外科医生手术技能训练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平台,医生不在患者身上直接“试手”。虚拟仿真训练器能够有效训练基本内镜操作技能。

作者:黄安妮袁野巫放明张阳德单位: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第五篇:人文精神临床医学教育论文

一、将医学人文知识的多少等同于医学人文精神的高低

在医学人文教育中,教育者更多关注人文知识的“灌输”,很少思考人文精神是否提高,认为人文知识的学习就是人文精神教育的提高,更有甚者以学生人文科目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的标准。事实上,这二者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医学人文精神是一种职业理性自觉,也是对医学人文不断追求的精神提升[1],是根植于内心的一种理性的自觉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在应用医学人文知识的实践过程中,引发了自身的情感体验,并克服重重困难和挫折而最后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医学人文知识是学术界对医学人文所取得的共识性认识,是人类对医学人文认识的成果,它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1]。它是医学事业长期发展积累和总结的知识体系,是客观的、被动的。通过医学人文知识的传授可以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既包括医学人文知识,还包括接受者情感、意志、信念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重视医学科学教育,忽视医学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两翼,也是近代大学教育的历史传统[2]。正如杜治政所说,大学的教育不应该只培养会技术的“机器人”,而应该培养出有血有肉,能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有用人”。医学生的培养同样需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伴而行。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中,以科学精神主动探索,以人文精神涵养人性,才能正确地实践和实现医学解除人类病痛的崇高目的,才不会成为增加病人痛苦的庸医[3]。但是,临床医学专业本是最应该体现人文的学科,现在却是人文教育严重缺失的领域。虽然医学生课业繁重,但医学科学知识的学习不应该使学生成为只盯着疾病和过度关心局部的书呆子。《黄帝内经》中提出,医者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医者若不能将天文、地理、人事融入到医学实践中,就不可能从根本上真正为患者解edicineandPhilosophy,May2014,Vol.35,No.5A,TotalNo.50079除痛苦。然而随着全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本应作为“精英”教育的临床医学专业也在学校发展的“”中沦为“大众”教育。为了实用性与经济性,一方面,医学科学教育地位不断被强化,医学人文教育不断被削弱,使临床教育本身迷失了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由于资源的有限,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临床实践等各方面都得不到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不断下降,形成恶性循环。社会的功利化驱动了高等教育的功利化,以“看病”能力的培养为唯一目的来界定临床医学课程和医学人文课程的意义,是造成临床医学生从功利角度看待医学人文课程的原因,造成医学生价值体系的崩塌,已形成临床医学人文教育的误区[3]。此外,医学人文学科建设落后,课程体系陈旧,医学人文课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专业课教师缺乏参与,重理论,轻实践,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制约医学人文教育前进的障碍。

三、将人文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人们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但作为以人为本和以人性为轴心的人文精神,其主要内容是世俗的,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基本不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1]。无论国家、种族、宗教有何差异,无论社会地位、学识有何差别,对生命的敬畏,对弱者的关爱,对生命权的尊重都是一致的、平等的。纵观中西方医学发展史,无论是我国的“医乃仁术”、“大医精诚”,还是西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人本主义”,无不诠释着人文精神的普世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人文,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阶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人文精神是临床医学的灵魂,它远比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刻。很多医学院校并没有明确认识到两者的差别,甚至有的医学院校长期将医学人文教育通过学生活动的方式来开展,由思想政治课教师讲授医学人文课程,有的是一名教师讲授多门人文课程。这些都导致了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偏差,为其带上了“有色眼镜”,完全迷失了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

四、将医学人文教育等同于文化素质教育

医学人文教育的定义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医学人文课程应该包括什么现在还存有争议。一般情况下,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为医学导论、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而文化素质教育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哲学、历史、文学、美学、教育等都属于文化素质教育,所以它包含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但两者是有很大不同的。首先,文化所涵盖的内容远远大于人文,但不是随便开设几门文化教育课程就可以称为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有其特定的内容。其次,文化因民族、国家、宗教信仰不同,所反映出的特点不尽相同,但是人文教育却是普世的,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把人的尊严、生命、权利放在首位。最后,人文的精神是积极的、正面的,而文化明显具有双面性,包罗社会众生万象。现在很多的医学生毕业之后人文素养较低,与患者沟通词不达意、逻辑混乱,书写病历错字连篇、语句不通,对待患者欠缺责任、冷漠机械、缺乏同情。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高校简单地将医学人文教育等同于文化教育密不可分。医学的社会属性和人文属性使其必须有与之学科体系相关联的人文教育课程。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医学人文教育等同于文化素质教育。

五、错误定义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关系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科学教育是对立的,似乎重视了人文就忽略了科学,医学科学的进步就必须牺牲人文教育。医学教育就像一个“框架”,“框架”中被定义了时间和空间的参数,所有的教育内容都不能脱离这个“框架”,这种限制导致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此消彼长的对立。但这种对立是体制和机制造成的,不是医学人文和医学科学本身造成的。无可否认,医学人文具有约束和评判医学科学的作用,但从未排斥过它,相反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它。医学科学也因为医学人文的引导,朝着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的方向发展,服务人类的幸福,实现人性化医疗。所以,在实际的医疗活动中,医学人文和医学科学二者是互补双赢关系。我们强调医学人文教育是希望通过医学人文教育更好地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而不是忽视医学科学教育。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科学教育应该形成共融平台,实现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齐头并进,最终实现临床医学人性化发展[4]。

六、浮夸的技巧教育掩盖了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实质

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回顾历史,美国医学教育也经历了多次改革,20世纪50到60年代期间,强调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70年代末80年代初,哈佛大学启动了“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CurriculumPBC或PBL)的课程模式[1];到了90年代,随着以全科医师特别培养计划为目标的医学教育改革文件出炉,美国已初步从传统授课模式转变为让学生从临床实践中学习基本技能,培养临床思维的新模式。众所周知,美国的医学是精英教学,报考医学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学士学位,报考时没有专业限制,但要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以展现个人优势为标准来组织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按照自身优势全面发展。这无形中培养了美国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他们不是以传统考试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好坏,而是更注重临床实际操作的技能,他们在临床工作中学习基本专业知识,以问题为中心,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并学会在面对疾病时应如何考虑,如何处理,在临床实践中把专业知识得到巩固与提高。美国医学生学到的是如何面对“病人”,而非“疾病”。

2、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现状

2.1我国传统教育办学理念与世界先进医学相矛盾

我国一直沿用医学专科院校的单一培养模式,但随着医疗进步,医学服务,医学伦理等学科的出现,病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单一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医学院校与非医学院校的合并是医学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医学本科生加学心理,伦理等课程也对将来进入临床处理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2医学教育手段僵硬化背离了全面发展的初衷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手段千篇一律,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化的优势创新,这导致学生思想过于机械,面对千变万化的疾病不能采用个体化治疗原则,并且沟通能力不足,无法有效的与病人交代病情,这也是导致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2.3我国医疗资源与办学理念的发展不符

相比国外在临床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的办学理念,我国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少,医院里病人众多,诸多因素使得国内医学生进入临床后在实践中提高理论知识比较困难,只能在传统授课中获取专业知识,在为期一年的生产实习中培养简单的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在真正入职后,面对各种病人无从下手时才开始真正学习临床技能,这是中国医学教育体制下出现的现实问题。

3、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现状及发展

面对势在必行的教育体制改革,首先应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基于深化医改和医学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同步化、规范化已然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教育部,国家卫生计划委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自2015年起,在一些条件优越的地区实行“5+3”的教育培养模式,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种教育模式把研究生招生与住院医师招录,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制度相结合,使学科基础教育与临床医学有机的联系起来,同时也弥补了医师入职后再培养的一系列不足,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3.1加强实践操作,医学生的医疗工作能力的提高

在本科五年的专业知识培训后,学生对医学的基本概况已初步建立,在专业转临床的重要阶段,要尽快走向实践,跟随有经验的导师适应临床环境,提高医疗工作能力。

3.2加强合作精神,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提高

住院医师是医院里的新生主力军,也是与病人接触最多的医师,医患关系是否融洽取决于住院医师与病人的信任,这种信任来源于良好的沟通和相互谅解。因此规范化培训必须加强医生的医德教育培养沟通能力,还有医生间的合作协助精神,使医疗服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3加强创新思维,医学生的国际理念提高

宏观美国住院医师的培训制度,组织严密,考察严格,在政府合理的监管之下,确保了美国医疗服务的高质量,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应向国际接轨,在经过三年的培训后,住院医师应当掌握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成为能够独立处理某一临床专业工作的合格住院医师。

4、结语

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活跃教学,创设和谐课堂

大学的教学,与中学阶段的教学有本质的区别。中学教学注重结果,以提高成绩为教学目的,以追求升学率为宗旨,教学的基本模式是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是一种同化知识的学习机制。而大学的教学,注重过程,以能力培养、开发学生潜能为重点,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是一种建构知识的学习机制。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和繁多的课程面前,大多数大学生学习是吃力的,学习效率低下。这种情况在医科院校更加明显,学困生比例最高。因此,创设和谐课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

1.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适合于刚开始上课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听课兴趣。在教学中,介绍具体知识点之前,可以先以专业相关的临床问题导出,提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寻找答案。学习糖代谢的生理意义时可以提出人长期不进食为什么会死亡?体内发生了哪些生物化学变化、生理病理变化?在学习脂肪代谢时,可以让学生先想想,为什么减肥时不仅要控制脂肪的摄入还要控制糖类的摄入?使学生带着问题在书中找寻答案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学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并同时体现了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2.想象教学法。生物化学许多原理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大多数同学几乎都是死记硬背,如果在讲课过程中采用想象法可以使同学们简单、清晰、快速地掌握生涩的知识点。比如,在讲授蛋白质分子结构时,将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二级、三级、四级结构)与一根绳子形象地联系起来。一整条绳子可看作一个亚基,即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几条绳子相互缠绕、相互作用则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通过这种形象地讲述,学生对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抽象构型就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了。[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经过进位、转肽、移位3步后,肽酰-tRNA就从A位点移动到了P位点,在讲解时,可以把教师的身体比作核糖体,两只脚比作两个位点,左脚为A位点,右脚为P位点,左脚下(A位点)踩着一枚硬币(肽酰-tRNA),教师往左移动一步,此时硬币(肽酰-tRNA)就从左脚(A位点)移动到了右脚(P位点),这样不仅快速地解决了这一抽象的过程,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原来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3]

3.互动式教学法。轻松、和谐课堂氛围是开展互动式教学必备的前提条件。互动式教学方式有:(1)问题式教学方式。可以是教师自问自答,也可以是教师提问,一层一层地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还可以是学生提问,并让其他同学运用理论知识一起讨论并解决问题。(2)主题讨论式教学方式。在每章内容上课之前,老师精选一些和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密切相关的主题,让同学分好组,每组不同问题,搜集相关资料,制成幻灯片,当本章内容结束后,让学生上讲台来讲解所选主题,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3)学生授课方式。选择某些不是很难的章节,让主讲同学提前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仔细阅读教材,寻找相关辅助材料,认真准备,当他们上台讲课时,要以鼓励和激励为主,讲完后及时作正面的积极评价。这种角色转换的互动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1.1医院和医务人员对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院多“重业务轻培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临床医疗活动上,对继续医学教育缺乏关注,疏于管理。部分医务人员认为继续医学教育只与职称晋升有关,特别是已经晋升高级职称或不想再晋升职称的医务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出现了“挣学分、走过场”的畸形风气,即学习只为拿学分,而不关心学习内容,甚至根本不学。

1.2医院关于继续医学教育的制度尚未完善医院关于继续医学教育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完善,对继续医学教育相关政策、制度等并未严格落实,未建立健全有效的培训评价体系,缺乏强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由谁负责组织、授课质量如何保证、如何考核与授予学分管理等环节责任不明,奖惩力度不够,致使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质量大打折扣。

1.3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出于各种原因,医院对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缺少专项教育经费的有力支撑。同时由于受到商业驱动,各类学习班、培训班、学术会议等层出不穷,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也是良莠不齐,内容重复、教学质量差、学时严重缩水等现象严重,另一方面会务费、学费、住宿费、差旅费等项目繁多,培训费用日益增高,使教育活动的可信度大大下降,导致医院对外派学习存有疑虑,医务人员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的机会大幅减少。由于经费投入有限,医院用于培训的设备设施陈旧,更新速度慢,也制约了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1.4医院举办继续医学教育方式落后、缺乏创新机制医院举办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陈旧,教材方面没有及时的更新,考试题目方面也没有合理的规范,只会重复前几年的考试内容,缺乏实用性也失去了教学的目的。教育形式和培训手段还较为落后、单一,多数仍以学习班、座谈会等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由于医院医务人员数量众多且专业不同,即便尽量顾及到各个专业,多举办一些涉及面广或新生的边缘学科项目,但仍然很难让大家满意,不能充分满足医务人员多样化、个性化、便利化的需求。

1.5医院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不够专业化医院对继续医学教育专业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甚至连专职负责教育培训的部门都未设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有待加强,管理方式亟需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环节有待进一步细化和优化。

2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措施

2.1充分认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医院应切实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把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纳入医院长远发展规划。建立院、科两级管理方式,设立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委员会和科室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医院主要领导亲自抓,培训部门专职负责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安排,承担项目科室对授课质量负责,科室对参培人员进行管理,做到层层有人抓,层层有落实,保障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2突出重点,保证教育培训的实效性积极开展适应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贴合临床工作实际的培训项目,重点加强临床诊疗规范、适宜诊疗技术、合理用药等培训内容,同时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医学伦理、沟通技巧等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卫生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紧跟各学科技术发展前沿和趋势,密切结合医务人员实际需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增加医务人员接受、接触培训的机会,做到按需施教,开展各专业、各层次专项培训与考核。

2.3规范管理,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①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举办和学分授予等环节管理,避免“走过场”和“人情分”现象。合理安排在医院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把举办时间集中在晚间及周末患者就诊量较少的时段,使医务人员能安心投入学习。对外出学习和进修的内容、人员、经费等严格把关,所学内容必须是先进的新知识和科室急需开展的技术。学成返回后积极在科室开展工作,且在科室或学科范围内进行讲座,达到一人培训多人受益的效果。同时建立科学、可行的继续医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督导制度,实行动态管理,随时督查项目进展、学习安排、考核评价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是注意对学员意见的收集与反馈,学员的反馈意见及对反馈意见的回应是学习班是否成功的因素之一。②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科室责任目标考核体系,把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完成情况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与科室年终考核挂钩。切实落实继续医学教育与医务人员年度考核、职称晋升挂钩等相关制度,把日常考核情况与学分完成情况相结合,激发医务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主动性,形成正面、积极的学习风气。③积极建设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建设,一方面便于管理部门随时掌握工作数据,大幅提高办公效率,如学分录入和审核,快捷准确;学分查询,简便详尽;达标统计,快速清晰等,使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另一方面也拓展了新的培训渠道和方式极大丰富了网上学习资源提高了继续医学教育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1.1招生规模减少由于受到国家政策限定、中专院校转型造成竞争以及普通高校扩招后不受年龄婚否限制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医学成人教育的生源出现明显下滑。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把握办学方向,吸引更多医学成教生源,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是高校党建工作需要突破的第一个难题。

1.2学生管理有待加强高校就读的医学成教生大多为在职工作人员,年龄偏大,且大多已成家立业,既要完成本职工作,又要照顾家庭,还要抽出业余时间完成繁重学业,往往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兼顾。且学生思想上对在职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一部分人存在混文凭的消极心理。如何通过高校党建工作的示范推动作用,加强成教生管理,提高到课率,让成教生从思想上意识到来上课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高校党建工作需要突破的第二个难题。

1.3教学质量需进一步提升目前高校医学成教的教学主要是依托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的师资和课件资源,而成教生大多来自基层,虽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但知识结构趋于老化,因此需要制定专门针对成教生的教学,突出新颖性、简洁性和实用性。如何应用高校党建工作的协调保障作用,鼓励教师有针对性设计出适合成教生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协调好与成教相关的各部门的关系,为高校成教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是高校党建工作需要突破的第三个难题。

2高校党建工作对成人医学教育的作用

2.1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扩大成人医学教育的招生规模面对高校医学成教生源减少的困境,高校医学成教的办学方向应由以开办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方向发展。在符合社会需求和高校成教自身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学历教育方面需扩大招生宣传,适当增加办学点和专业设置;非学历教育方面,要向开办中、高层次的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国家、省级I、Ⅱ类学分继续教育项目为主的方向发展。高校党建工作应及时掌握国家有关高校成教办学的宏观政策及地方特色政策、当前市场需求情况、其他高校成教招生的相关信息和动态变化,并将这些重要信息和变化传达给本校医学成人教育机构,对本校医学成人教育机构的招生进行信息上的引导和政策上的宏观调控,进而制定出适合本校医学成人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和举措,提高成教招生规模,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只有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才能既保证扩大高校医学成教的招生规模,又避免盲目办学、只追求经济利益的弊端,确保高校医学成人教育的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2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示范作用,加强成人医学教育的学生管理医学成教生大多面临工作、学业和家庭的三重压力,且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他们会提出各种理由,如平时工作、家务繁忙以致没有时间学习、年纪偏大记忆力减退、基础知识薄弱等,放松自我要求,导致成教生到课率不高,管理不严格。由此需要通过高校党建工作的示范推动作用,加强高校成人医学教育的学生管理。高校党建工作应深入成教学生当中,公布各班级党员名单,提升学生党员责任意识。一方面有利于在成教生中树立学习的榜样,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非党员学生的上进心,建立共同进步机制,实现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有利于其他学生对党员进行监督,提升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在选择班委时要侧重选择学生党员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在学生与成教学院党支部之间建立桥梁,起到纽带作用,从而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高校可根据本校医学成教生的实际情况,以年级或专业为单位,成立成教学生临时党支部,完善学生党支部管理机制建设,鼓励他们相互沟通,实事求是,以人为本,认真总结成教学生学习过程发现的问题,真正做到自我管理。

2.3应用高校党建工作的协调作用,提升成人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提升高校成人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离不开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但现实中很多人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审视自己部门的利益和其他部门的利益,产生认识偏差,导致部门之间配合不力。一方面,高校医学成教的师资和课件资源主要来自普通高等医学教育,教师往往还肩负着普通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任务,课件资源也往往只是在普通高等医学教育课件的基础上略作删减,所以迫切需要鼓励教师有针对性设计出适合成教生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方法,调动教师对成人医学教育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与医学成教相关的各个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调,及时沟通,了解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既严肃管理,又要人文关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认真学习。

应用高校党建工作的协调保障作用,协调高校各教研室与成教管理部门及学生之间的关系,鼓励高校教师有针对性设计出适合成教生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讲课进行学生反馈与考评,突出教学内容“实用、新颖、简明”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党建工作应该通过其自身特有的组织机制,运用沟通、宣传、调整、调节、劝解、说服等方式,增进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认识上达成一致,使各个部门的成员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协调配合,强调整体的作用,建设好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从而提高成人医学教学质量。

3总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