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发管理论文

研发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研发管理论文

研发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目前,中国汽车电子研发项目在国内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带动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在这种繁荣背后所隐藏的,是国内汽车电子研发项目核心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缺失。我国汽车电子研发项目远不能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当汽车市场繁荣时,旺盛的需求掩盖了汽车电子研发项目的所有矛盾,当汽车市场遇冷时,依靠简单重复劳动的汽车电子研发项目不堪一击,无法推出适合市场的产品。此外,电子信息产业在规模、人才和产品等方面对汽车电子研发项目的支撑功不可没。简言之,汽车电子研发项目是电子信息与汽车工业相互交叉、社会分工不断细化而形成的新兴研发项目,汽车电子研发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工业的融合度。

1.1汽车电子研发项目的发展趋势

(1)汽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汽车电子是一个跨界的行业,汽车电子研发项目是信息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产品应用开发。随着信息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概念的提出,广大用户对汽车电子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对研发项目提出高要求,以市场需求引领技术开发,将信息技术与汽车进行深度融合,更加广泛地便利人们的日常生活。未来汽车电子研发项目的演进方向,必将是打破各种设备之间的隔阂,实现信息的无缝整合和自由交换,及用户和使用模式的无缝切换。(2)人才与科技聚集。随着汽车电子产品及智能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汽车电子研发项目对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汽车电子注定了是人才和科技密集型,需要掌握汽车制造、电子技术、软件开发、电子科技的跨界人才。汽车电子研发项目只有将人才与科技进行完美结合,才能推出适应发展趋势的各种汽车电子产品。(3)应用范围广泛(前装、后装)。前装市场是指汽车电子研发项目团队与汽车制造企业相关部门的深度合作,根据整车企业的特定要求而进行的定制开发项目。这需要汽车电子研发项目有强大的整合同化能力、而不只是单一的产品研发。有资料显示今后的前装汽车电子的一体化、整体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这就对研发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装主要指通过渠道销售直接面对终端用户,这就要求后装汽车电子产品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车主的个性化要求提供。(4)法律与标准相继出现。汽车电子相关标准的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各种应用,同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汽车电子研发项目进行规范的作用。我国于2002年组织成立了汽车电子标准工作组,2008年6月,我国成立了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的汽车电子与电磁兼容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29),负责汽车电子与电磁兼容,包括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传感器及汽车通信协议、汽车零部件及整车的电磁兼容性技术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汽车电子标准工作组和分技术委员会一直就具体的各种细分领域的汽车电子标准制定进行积极推进。

1.2汽车电子研发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汽车电子的技术更新速度快及其应用的复杂性导致了该行业内的企业间竞争激烈,同时,汽车电子研发项目产品化并广泛推向市场本身也是一个异常困难及相对漫长的过程。一方面,汽车电子市场长期以来被国外制造厂商占据,他们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成熟的应用、与大品牌整车厂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都使得国内的汽车电子厂商的汽车电子研发项目举步维艰,难以开展;另一方面,国内大部分汽车电子厂商的汽车电子研发项目团队缺乏核心的技术人才、专业的项目管理人才,在整个项目研发过程中更未曾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项目进行引导和控制。由于受技术和研发经验的限制,研发项目范围无法确定,研发项目目标不明确,需要的成本和研发周期无从把握,如何进行风险识别也无从入手,对整个项目研发过程和研发结果失去掌控。

二、汽车电子研发项目中项目管理思想的具体应用

为了紧跟现代企业的发展步伐及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在汽车电子研发项目中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而项目管理指导思想应是解决其现有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项目管理思想在其他行业的成功应用为汽车电子研发项目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及明确时间等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达到设定的需求和期望。

2.1团队建设

现有的汽车电子研发团队是以部门为单位,人员定位及组织结构固化,无法适应汽车电子研发项目所要求的灵活性,也无法满足随着项目的转换,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应做不同调整的要求,这都使得管理人员要重新思考研发团队的组织形式和团队成员的配备及其知识结构体系的构成。在项目团队组织结构的形式上,基于汽车电子研发项目的特点:各个项目相互独立、具有明确的开始结束时间,应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能充分发挥原有各职能部门的优点,又有利于特定项目的实施。为了打破以往汽车电子研发项目以职能部门领导为主的格局,必须在项目团队中确立项目经理责任制。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研发项目实施,并由其他的相关职能部门为其提供支持。汽车电子研发项目团队人员的配备有其行业特性:项目经理需要具备汽车及电子行业的相关知识,以及其他类型项目经理所必备的素质,成员需要具有高度的创造能力、捕捉前沿技术转化市场应用的把控能力,接受新知识、新概念、快速学习的能力,真诚沟通、合作致诚的团队精神。在研发项目启动的初期,就应进行技术交底,在项目团队各成员间形成一致的研发项目目标。

2.2范围管理

汽车电子研发项目是根据前装车厂和后装市场对其提出的要求而进行的,有的项目在一开始时即能预知到项目的研发成果,有的则无法在项目启动时就明确研发成果。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明确的项目范围说明,既是保证团队成员所做的工作充分且必要,更是使团队成员清楚地知道完成哪些工作可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基于在汽车电子研发项目初期预期结果有可能不明朗的情况下,项目范围说明书将显得非常有必要,整个项目团队对研发项目应该包括什么和不应该包括什么进行定义和明确。项目范围说明书包括:确定项目的需求、定义项目的范围、范围管理的实施、范围的变更控制管理以及范围核实等。简言之,项目范围是指整个研发项目所包括的工作和活动以及产生最终研发结果所用的过程。由于汽车电子研发项目有其特殊性,其项目成果也许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的演绎有所变动,这就需要项目经理及团队成员对市场有准确的把握,根据需要时时修正,采用滚动计划法来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在项目研发过程中逐步推进对研发的预期结果,逐步明确将会得出的目标。这对处于高速发展和瞬息万变的汽车电子市场来说是一个有效控制研发项目朝着较好结果发展的方法。由于汽车电子研发项目启动初期可能目标不明确,这就需要设定里程碑事件来检验工作的有效性,保证其朝着预期和可能的方向推进。具体来讲,在汽车电子研发项目中,里程碑计划是一种控制工具,项目管理者及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它知道团队成员将在什么时候达到什么样的阶段成果。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是在项目范围说明书及里程碑计划的基础上,将具体的研发项目活动细分、分解成日常可操作的任务。工作分解结构的目的是保证项目所有活动被识别,使项目的参与者明确所要做的事情。

2.3成本、质量及进度管理

对项目的成本、质量及进度需要设定相应的计划及目标,以便在过程中对其进行检验、控制。项目成本是指根据工作分解结构所得到的工作任务逐项进行核算,用以对整个研发周期所需资金成本进行控制。目前,比较通用的项目成本控制方法是挣值法,即将项目完成的工作量及其费用支出的比值与计划的比值进行比较。质量目标是指研发项目的成果满足项目参与各方需求的一个程度。在汽车电子研发项目中,要保证电子产品的研发质量,必须做到动态地了解客户及市场的变化、运用先进合理的信息技术、并将技术很好地用于解决需求上。目前通用的质量管理方法是采用计划-执行-检查-措施(PDCA)原理,在整个项目研发过程中,四个步骤不断循环,从而使质量达到各参与方的期望。进度目标是指对整个项目周期过程的时间控制、什么时间节点完成什么里程碑事件、什么时间节点达到某个设定的目标。在进度控制中有两种常用的方法:横道图和网络图。在研发项目过程中,如何平衡成本、质量及进度的相互关系是项目管理的重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三者的关系是矛盾的,要得到高质量的研发成果,就不得不付出高成本和比较长的研发时间;如果想加快进度,也要以高成本和相对低质量为代价。在汽车电子研发项目过程中,项目管理者可利用价值工程法对这三者的关系进行验算及控制。

2.4沟通管理

管理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其艺术方面正是体现在沟通管理上,沟通管理是研发项目能否出成果的关键。汽车电子研发项目管理的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沟通分析总结市场的要求,项目经理通过与项目成员的沟通了解项目成员的诉求,通过沟通发现研发项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加以控制。在整个汽车电子研发项目过程中通过沟通整合各种资源,以期研发出让各利益相关者满意的产品。与此同时,项目经理在项目初期就应建立与研发项目相适应的沟通机制、沟通渠道,同时做好外部沟通和内部沟通。

2.5风险管理

汽车电子研发项目具有作为项目的一般性风险,如来自市场、来自竞争、来自政策、来自沟通不畅造成的风险等;还具有其行业特殊性风险,如与汽车本身的匹配性差、汽车电子技术更新换代过快、研发初期产品形成不明确、研发周期太长不足以应对市场要求等。在整个汽车电子研发项目过程中,项目经理要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并加以控制,即如何使整个研发项目在具有各种潜在风险的条件下把这种风险的不确定性降至最低,最后形成让各方满意的成果。

三、结语

研发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人力资源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在企业的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为了正确认识和理解人力资源管理,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发展过程的分析,以期对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起到借鉴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时代,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已从单个的人力资源竞争上升为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竞争。因此,我国企业只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在这方面西方的人力资源发展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借鉴。

1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演进

(1)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18世纪下半期,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n·Smith),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劳动分工的经济效益理论。这个阶段处于资本主义初期,只是把人视为一种普通的物质资源加以利用,即仅仅把人作为人力、劳动力、“会说话的工具”。

(2)科学管理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人们认为企业应该采取科学和客观的方法来研究如何最有效地设计工作,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勒(Frederick·W·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这一时期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控制和提高员工尤其是新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也就是怎样设定工作流程和工作时间以便高效的利用人力。从本质上讲还是把人作为一种劳动力,是和机器设备一样的生产资料,只是劳动效率比传统管理方式的效率更高。

(3)人际关系与组织行为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20世纪20年代以来)。人际关系学者把管理的注意力带到人的心理因素的作用方面来。这种管理思想的产生是美国人梅奥(Eltor·Mayo)的霍桑试验。试验证明,员工的生产率不仅受到生产方式设计和员工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某些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个阶段,可以说把人和普通的工具等物质资源进行了区别对待,意识到人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重要性,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可是因为过于强调人的行为特性,和实践有些脱离,在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

(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1954年,当代著名的管理科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正式提出“人力资源”一词。进入70年代,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初步成型。它是用系统理论把泰勒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综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把企业的全体员工和全部物质资源视为一个系统,人是企业的主体,主要是系统权变理论。社会系统学派强调系统观点,社会的各级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组织中经理人的作用就是在协作系统中作为相互联系的中心,并对协作进行协调,以便组织能够维持运转,代表人物是巴纳德(C·I·Barnard);权变理论学派则强调权变的观点,认为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或交替运用有关理论,以达到工作、组织、个人三者的最佳配合,代表人物有摩尔斯(Morse·J·J)。

可以看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经较之前面有很大进步。前面的管理阶段理论基本把人的各个层面割裂开来,相比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把人放入系统中考虑,人不单纯以物质资源的形式存在,也不单纯以社会性的人的形式存在,把人员放入到组织中,具有系统性、多样性特点,认为前面的理论没有一个是普适的,只有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各种理论应该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在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在理论、方法和制度方面都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我们可以从西方的人力资源的演进中看到西方的人力资源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对人的认识、管理以及开发的深化过程,这些都可以在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加以借鉴和改进:

(1)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我国人口众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却相对较少,人口素质也就相应的差。好在我国政府早就意识到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重视全民教育、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努力开发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使人力资源真正满足当期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还任重而道远。

(2)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模式。众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很难讲那个更先进,但是不同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之间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人的需求是多元的,工作动机和能力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选择管理模式上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管理模式或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模式。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目标应是达到使组织中的每个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工作绩效达到最大。超级秘书网

(3)对人员进行可持续的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持续、长远发展的关键,也是劳动者自身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主要是培养工人的知识、技能、经营管理水平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创造条件使人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并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提供职工发展机会,让其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职工感觉到实现企业的目标就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绩效。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拥有人力资源的企业是最有潜力和竞争力的企业,拥有人力资源的国家是最有潜力和竞争力的国家,我们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和开发,以期发挥人力资源的真正效用,为我国经济可持续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关淑润.《人力资源管理》.对外贸易大学.2001年

研发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一、公共政策学的缘起

政策科学又称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学)和政策研究,是二战后在西方(主要是美国)的思想库和大学兴起的一个全新的跨学科、应用性的研究领域。它的出现被视为“当代公共行政学的最重要的发展”、当代政治学的“一次最重大的突破”以及当代西方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变化。政策科学的迅速成长以及它对各国政府政策制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它成为各国政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学科。现在政策科学已构成当代公共管理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而富有活力的部分。

一般认为,“政策科学”概念是美国政治科学家拉斯韦尔首先提出的。早在1943年的一个备忘录中,他就提到了“政策科学”的概念,而这一概念在出版物中的首次出现则是他与卡普兰在1950年合著的《权力和社会:政治研究的框架》一书。1951年,拉斯韦尔在与拉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特别是拉斯韦尔本人所写的“政策方向”一文中,首次对社会科学中的政策研究方向,即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和发展方向作出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发展的基础,成了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拉斯韦尔因此成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奠基人”;政策科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形成,则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事,它以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政策科学构想》(1971)和《政策科学进展》(1971)的出版为代表,这些著作构成政策科学发展的第二里程碑。“政策分析”一词则是美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首先提出的。他在1958年发表了“政策分析”一文,用“政策分析”表示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渐进比较分析类型。在西方文献中,“政策科学”与“政策分析”两个概念的关系颇为复杂,有的学者将两者当作同义词使用;有的学者将它们加以区别,用“政治科学”作为一个总的学科领域名称,强调它的跨学科、综合性特征,而将“政策分析”看作政策科学的一个分支,强调政策分析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应用性学科的特征。

二、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背景、特征及对政策学的影响

尽管拉斯韦尔和德洛尔等人所提倡的政策科学是一种全新的跨学科、综合性的学问,是一种“统一的社会科学”(元社会科学),但是政策科学既然主要以公共政策作为研究对象,那么它主要是关于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的学问。70年代以来,政策科学与经济学、工商管理学、政治学以及公共行政学等学科日益相互融合,最终导致公共部门管理领域新范式或新途径的出现,即“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因此,要认识和把握政策科学,就不能离开公共部门管理学科(公共管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

政府及公共部门管理研究领域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在百余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该学科领域经历了三次范式转变,即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和政策科学,再到新公共管理学三次重大突破。政策科学可以说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传统的公共行政学

形成于本世纪20、30年代,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斯·韦伯的官僚体制理论和威尔逊、古德诺等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理论。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有六大信条:(1)非政治化的文官制度以及将政治与行政分开的假定;(2)强调层级制和规章制度(即采用官僚体制模式);(3)公务员的终身受雇和政府组织的稳定性;(4)以文官制度作为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5)对文官的控制(外部规制);(6)要求结果的公平。

早期公共行政学采取了一种形式主义或静态的研究方法,只注重对官僚体制(正式政府组织机构)的分析,忽视了对行政行为及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它将政治与行政(即政策的制定与政策的执行)绝然分开,忽视了政策制定以及政治因素的地位与作用;它将丰富多彩的行政管理现象及过程仅仅抽象为若干原理或原则;效率的标准则被不恰当地过分推崇(价值因素以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被忽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范式由于公共管理学科本身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必然引起批评,并促使其转变。

2.新公共行政学和政策科学

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兴起,标志着公共行政学范式主导地位的终结以及政府管理研究新范式的出现。但是没有最终取代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而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主导范式。新公共行政学学派的代表作是《走向一种新公共行政学:明诺布鲁克观点》(1971),它以公平为核心,因而拒绝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尤其是政治-行政二分法和官僚体制理论;它强调政治与行政的连续性以及行政管理与价值的关联,并寻求具有灵活性的行政组织结构。因此,分权、权力下放、项目管理、组织发展、责任扩大、冲突和顾客至上成为新公共管理分析组织问题的一些基本概念。新公共行政学强调以“公平”为核心,实际上是一种民主的行政理论,与美国政治学的先驱汉米尔顿·麦迪逊等人在《联邦党人》以及托克维尔在《论美国民主》中所表达的民主行政理论具有明显的师承关系。

与此同时,西方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出现了另一个影响更深刻、更广泛的趋势,这就是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途径的兴起。针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过分强调的组织结构(官僚体制)的研究,将政治(政策制定)与行政(政策执行)分离等弊端,政策科学的倡导者主张一门以政策制定系统和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端正社会发展方向,改善公共决策系统和提高政策质量为目标的新学科,从而形成了政策科学研究的新范式。

拉斯韦尔、德洛尔等人所提倡的政策科学范式因自身的局限性而在70年代以后的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难题:一是将政策科学当作一种统一的社会科学(即它既整合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又超越了它们之上),这造成了在科学共同体中建立共识的困难,包括在划定研究范围边界、建立学科理论体系和形成特有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困难;二是政策科学为自己确立的目标过于宏伟,难以在短时间内突破,而且它抽象地大谈改善全人类公共决策系统,端正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回避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和对立,因此被斥为“披着科学外衣的意识形态”;三是拉斯韦尔和德洛尔所确立的政策科学范式过分注重政策制定的研究,而忽视了对政策过程的其他环节特别是政策执行和评估的研究。(德洛尔在《公共政策制定检讨》中将政策过程划分为元政策制定、政策制定和后政策制定)。这些困难一直困扰着政策科学后来的发展。在80年代中期,问题仍未得到解决。1986年,德洛尔在其新著《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中检查了政策科学的近二、三十年的发展,提出政策科学需要在14个方面加以突破,包括提供关于政策制定和政策科学的哲学和智力的理解;增加历史和比较的观点,真实地处理政策实际;寻求宏观理论;政策范式批判;探讨宏观政策创新;研究元政策制定和统治设计;考虑政策制定途径的改善;探索政策制定的输入方法;加大学科基础;开发各方面的方法论、方法和技术等。

3.70年代后政策科学的发展及其特征

政策科学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首先,政策分析范式(将政策科学领域理解为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学科)迅速成长壮大。其实,在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政策研究领域成长的最大推动力并非来自于社会科学家,而是来自于运筹学家、系统分析家和应用数学家。运筹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分析的定量方法及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构成政策科学以及政策分析方法论的基础。70年代以后政策分析途径的成长引人注目,它的倡导者林德布洛姆、邓恩、奎德等人不再将一般的选择理论、人类社会的基本方向问题或一般的政策系统及过程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而主要关注现实具体的政策问题,因而政策分析方法及技术在其中占有核心地位。与政策科学相比,政策分析的应用性程度更高,它以提供政策建议或备选方案为核心,有具体的当事人或委托者;其研究对象比较明确,研究范围的边界清晰,在学科共同体中较容易形成有关方法论和学科理论体系方向的共识,再加上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的成熟,使得政策分析比起政策科学来更容易取得突破,较快地建立起相对成熟的学科体系;再加上思想库的成功的政策分析实践的鼓舞,使得政策分析范式获得了众多的支持者。

其次,70、80年代,政策科学加强了对政策过程的其他环节尤其是政策执行及评估的研究。这种由政策制定向政策执行的研究重心转移,构成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范式出现的一个契机(公共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政策执行的管理)。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首先发表了一篇《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的报告》,指出政策执行的政治与行政的方面往往为人们所忽视;有些学者如哈格罗夫指出,在政策形成和政策成功之间存在着一个忽略或错失了的环节-政策执行,必须加以补充,才能使政策生效;加州大学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等则对奥克兰实验案例进行详细的跟踪研究,写成经典性的《执行》一书。该书令人信服地指出,再好的政策方案,如果没有正确、有效的执行,仍将导致失败。这一时期出现了种种的政策执行理论,如行动理论、组织理论、因果理论、交易理论、管理理论、系统理论、演化理论等。80年代中期以后,政策科学与公共行政学日益相互融合,并最终导致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公共政策与行政管理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密切相关,难分彼此。公共政策必须靠行政管理来推行,而行政管理主要是对公共政策的管理。林恩在《管理公共政策》一书中认为,必须熔管理与组织行为以及政治与政策形成理论于一炉,才能有效管理公共政策。美国政策研究领域的最权威的组织——政策分析与管理学会的成立,目的之一是希望沟通政策分析研究与公共管理研究,促进组织政治与公共政策的相互融合。超级秘书网

再次,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发生了变化。如果说,70年代以前政策科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政治学的话,那么70年代以后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经济学了。70年代以前政策研究的基本途径如系统途径、过程途径、精英途径和制度途径都来自于政治学理论;70年代以后,经济学途径在政策研究上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其中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是一个典型代表,该学派用经济学的假设、理论和方法研究非市场决策,即公共决策问题,在政策科学上产生了相当大影响。这种理论基础由政治学转向经济学也正是后来的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一个基本特征。

最后,政策科学的视野及主题进一步拓宽,如加强了政策价值观或公共政策与伦理关系问题的研究;比较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社会、政治理性取代经济和技术的理性;政策管理以及政策网络管理和战略研究的加强等等。

研发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周记窗流的纽带班级管理自我比照

随着高中学生生理上、心理上的成长,接触到的新事物形式、内容的变化多端,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日趋丰富、复杂起来,本来天真幼稚的童心变得日益成熟复杂,开始不太轻易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活动在言语上表露出来,取而代之的是大多数的青春期学生(尤其是女生)会拿起手中的笔和精致的日记本,把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不顺心之事,受到的委屈,甚或是同学复杂关系,师生关系,家庭问题等写进自己的日记,收藏自己的喜怒哀乐。知识的日益丰富和思想的不断成熟使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情感世界,以自己的尚未成型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审视身边的人事世界。但是,高中学生还只是停留于所学的书本知识,缺少足够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在看待身边的事物时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事物的本质没有进行理智的分析,进而作出不甚科学、不甚全面的判断,甚至是错误的判断。因此学校教育在此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是班主任老师,因为班主任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因材施教的第一手信息。在此我认为正确地利用学生周记,并发挥周记评语的教育作用,是班主任与学生间建立起感情,沟通思想的一种良好手段。下面就本人在担任班主任及语文教学期间,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的周记,并通过详尽、温馨评语来管理班级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周记是班主任了解学生心灵的一个窗口。

布置学生的周记,我的要求是让学生像对待自己的私人日记一样,写出自己所看、所感的事和情,不讲求形式内容,对篇幅长短不作严格的规定,放下包袱,想要表达什么情感就写什么情感,追求个性的充分舒展,性情的充分张扬。这样,班主任便可借此了解学生近期的情绪变化和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真情实感,通过翻阅周记及时发现学生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并随时通过评语和他们作情感上的沟通,开启学生心灵之门。起初不少学生对此心存顾虑,生怕班主任看后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看法或偏见,但见周记中班主任善意的批评,积极的肯定、适时的鼓励和引导式的点拨时,对班主任的信任便随之而生,心灵之窗自然向班主任敞开。比如:在我班中有位女生在一次高一的期中考试之后,心情郁闷,独来独往,郁郁寡欢,甚至茶饭不思。她在周记中写道:“自从这次测试之后,我那颗想学好知识、努力上进的心被打倒了,因为我不管多么努力,到后来却还是考得不好。这个学期以来,我每天晚上复习功课,花的时间比同班同学多几倍甚至多几十倍。可这次的成绩使我那颗热心又冷了。老师,我该怎样才能恢复我的自信心?我该怎样取得我应该取得的收获?我该怎样提高我的学习成绩?”面对这位学生的求救,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你先应冷静下来,然后再找找原因。在学习生活中,本学期来你其他各方面都挺优秀,成绩不尽人意原因有多方面:比如在遵守纪律方面,你是班级同学的模范;在卫生打扫方面,你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佼佼者;在学习方面,你的学习态度在班里无人能及,只是收获与你擦肩而过……但是只要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定能不断地提高。我和同学们相信你会成功的一天。”经过这段评语的精心指导和鼓励,同学的帮助和家庭的配合,最终使这颗冷却的心重新燃起了继续拼搏的斗志。

班主任可以利用“周记”这个窗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并及时发现和排解他们心中的情感困惑,解答他们在学习生活上产生的疑问和难题,或分享他们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与欢乐。这样,一方面使得学生的情感得以抒发并得到积极的回应,排解了紧张学习的各种压力,另一方面,班主任在管理上可以因势利导,尽可能地缓解了管理中的隐性困难因素。

二、周记是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

教师和学生之间原本是相互平等的朋友关系,而非古代所谓的片面的师徒关系。班主任可充分利用周记这一书面媒介,增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互通感情,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亲切的学习生活氛围。

班中有位性格开朗,无话不谈的女同学,她在一次周记中这样写道:“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喜欢看老师所给的评语,包括周记、日记、作文中对我的批评与表扬等。小学时经常写日记,日记本一发下来,我就急着看老师有没有给我打上五角星,还有写了什么评语。初中,就开始写周记,同样,发下来的第一件事还是看评语……看老师批改我周记的评语经常是我的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她的评语一般较多,而我的经常只有一句话,唉,真不过瘾。”我认为,要在学生面前真正做到人人平等对老师而言并非易事(虽然口头上常说对每位学生要一视同仁),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包括写周记评语在内)都逃不过他们那一双双雪亮的眼睛。如果稍微处理不慎或不公正,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的地位就大打折扣。因此我在她的周记评语中写道:“作文水平已不错,又何必在乎评语的多少呢;只要自己尽力,又何必在乎别人的评价。”在下周的周记中她马上写下了:“不错不错,还对偶呢。上周的评语不错,但是您的评语内容和我的看法多少有些偏差,再好好品味品味吧。嘻,小丫头不懂事,说话冒犯了……”字里行间透露出师生间其乐融融之感。

无穷乐趣,学生们也有此同感。班中有位姓刘的学生,因家庭的关系较为冷漠,父母经常吵架,这种局面造成她性格内向,同学之间交流甚少,但内心世界极为丰富,情感的矛盾也比较激烈。她常把内心的想法倾注于笔端,与我进行思想交流,她说:“每周的本子上我都会写上满满的三页,我把自己所有的不快乐、不开心之事全都告诉您,因为您不仅仅是我的老师,更是我最信赖的朋友。”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冯骥才语。

师生之间应注重情感交流,班主任可充分发挥周记评语的功能,沟通师生情感,并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评语去鼓励、带动学生。这种方式便于老师最深程度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学生通过老师的评语了解老师对他们的看法,也乐于接受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情回报老师,这使周记俨然成了学生与教师间心与心对话的桥梁。作为班主任,心中时时装着学生那一份份沉重或欢快的情感,对优等生进行正面表扬,让他们在班中树立起榜样的示范作用,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于后进生则进行侧面鼓励,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自信心,通过细心观察,积极去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让他们找到学习的动力。我想:只要人人都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真情,学校将会变成师生们美好的乐园。

三、周记是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加强班级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制订班级规章制度、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集体教育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等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学生周记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令人不可轻视。由于碍于学生自己的面子和同学关系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高中学生不愿意直接向班主任反映班级状况,而乐意通过周记的形式间接地为班级集体建设和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或反映班级中新近发生的事情。作为班主任,也可以利用周记这一媒介与学生共同探讨治理班级的人性化的“政策”,充分肯定学生的正确意见或建议,并鼓励他们付诸于实际行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又起到了了解学生、加强对班级的管理作用。比如班中的劳动委员在一次周记中向我反映:“最近几天,同学们经常买零食吃,而且有个别同学吃完后把话梅核随意地吐在地上,特别是吃泡泡糖的,吐在地上扫也扫不起来,时间久了粘在地上并且发黑,造成一块块的污迹,这严重影响了我班卫生情况。尽管我会及时制止同学们乱扔垃圾这一不文明现象,但希望班主任能让同学们不吃口香糖或泡泡糖。”他及时的反映得到了我的高度重视,随后便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充分调动了他作为劳动委员的积极性,认真地和他探讨整改的措施,并且大多数地采用他所提出的方法,不出两天,这个问题便得到了全面、较为彻底的根治。同时以点带面,使得班级其他方面的卫生工作蒸蒸日上。

又如我班的班长在管理班级上有这么一种想法,他在周记中这样写道:“一个班级综合实力的强弱、学习风气的好坏并不是靠班主任或几个同学的努力就够的,而是靠全班同学为一个共同目标,并一起朝这个目标不断迈进才行的。只有大家团结,才能把本班的文化课和美术课成绩赶上去,我真希望我们班同学能做到这一点,真正提升我们美术特色班的形象。”我在评语中充分肯定了这位班长的工作思路,赞成并支持他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给他充分的班级管理权力,结果在他的影响下,班级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井井有条,整个班级呈现出齐心协力、团结向上的良好局面。这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又提高了学生们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使整个班集体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好局面。超级秘书网

四、周记是班主任在教学教育中自我比照的一面镜子。

研发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学生公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学生权利不同程度受侵害的现象,并从依法治国、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和维护学生权益的角度出发提出系列维权对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公寓环境。

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休息的重要场所,其管理工作事关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的学生公寓管理迈出了可喜的一,但尚遇到许多新问题,存在诸多不同程度的侵害学生权利的行为。在依法治国、依法治校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强势话语,新一代重视自我权利,张扬个性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依法管理,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巫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本文拟阐述目前公寓管理存在的系列侵权现象并从法制管理的思路提出若干对策,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一、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存在侵害学生合法权利的现象

权利或称权益,这里专指法律意义上的权利,是指体现国家意志上的法律法规所承认和保护的一般性的行为规则。其含义是: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即权利主体或享有权利人具有自己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能力和资格。

大学生在公寓生活、学习,与之相关的权利主要有:在公寓学习权、休息权;交费住宿(即与学校订立住宿合同)的自由权,住宿交费的知情权、监督权;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受学校保护的权利;因违纪或违法受行政处罚后的申诉权、申请复议权,等等。

由于我国教育制度改革滞后以及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忽视和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损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一)后勤服务工作没有完全到位,损害了学生的权益。过去,各地高校学生免费住宿,而现在学生都必须向学校交纳一笔不菲的住宿费,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学校与学生之间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学校是房东”、“管理就是服务”的后勤社会化管理理念,要求学校转变角色,以优质的服务质量对待顾客—学生。但因体制因素制约,学校弱化了对学生服务的意识和工作质量,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切实利益,使学生对学校产生误解、怨言、不满和矛盾,无法赢得学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阻碍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水电故障维修服务态度差,学生无权参与制定水电费的补助标准;抄表、计价不公开,缺乏透明度;交费一样却要住宿不同年代建造和配套的生活设施不同的公寓,所住楼层、距离澡堂远近以及所处的周围环境等也大不一样。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尽管如此,学校还往往用行政手段迫使学生在校内公寓住宿,以保持高住宿率,确保学校的收人,实质上是剥夺学生订立合同、选择服务的自由权。

(二)思想政治教育乏力,成效低。扩招后生源质量、生均资源占有率明显下降和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使宿舍管理工作产生了新问题。有的学生在公寓通宵达旦地沉溺于麻将、扑克牌或电脑游戏;有的肆意酗酒、猜码、吵闹;有的违章用电,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有的从楼上乱扔东西、倒水,室内烟味、酒味、汗臭味弥漫其间等等。公寓内脏、乱、差成为老大难问题。本来实行学分制改革以后,各班级已经没有固定的教室,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在学生公寓中学习、生活,学生公寓因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的工作名存实亡。部分管理者工作缺乏耐心,对违反规章制度又不主动认错的学生,动辄“株连”,集体处罚,严重地伤害了无辜者的情感,从而把他们推向学校及其管理者的对立面。而那些违反学校纪律,视情节和事后态度被学校给予行政处分的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挨罚的地位。正是校方管理不善,客观上侵害了大部分在学校住宿公寓的同学的休息权、学习权和人身安全权利。

(三)规章制度和住宿收费欠公平和透明度。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方制定的规章制度就是学校的“法律规范”。但是,从法理的角度分析,学校管理学生的行政权力是学生通过契约让渡的、赋予的。学生之所以要服从学校管理,即让出或者失去自己的部分权利和自由成为公共权力,是要获得在学校对他们的人身自由和生命财产的保护,实现平等的权利。学生服从学校管理,学校也要遵从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意志。

由于社会不可能提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这么多民房供学生自己住宿,在学校住宿成为学生的必然选择。学生集中住宿实际上就是大集团消费,学生完全有权选举和组织代表与权利相对人(学校)就住宿的条件和价格等合同的实质性内容进行协商谈判。因此,学校在将自己的收费申请报送当地物价部门审批前,充分征求和吸收学生的意见,以做到公平、合理、合法但学校长期以来形成单方面行政行为,并不主动听取民意,学生的合理性建议和正当性理由常被忽视。

(四)人身、财产权利受侵害。学校对学生的浸权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其一,公寓管理水平、生活条件和后勤服务质量是目前各高校招生宣传介绍的硬性指标和必选内容。学校向考生宣传,目的是希望考生报考本校,是希望与学生订立就读合同的要约。但是许多新生报到(承诺)之后常常后悔,有被欺骗的感觉,因为学校提供的住宿条件与招生宣传资料货不对版,学校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事实上构成了对新生履行合同义务的违约。其二,在利润的驱使下,不少学校借口统一要求的名义为新生购置军训服装、校服、宿舍生活用品,普遍存在质量瑕疵、价格欺诈。其三,线路改造不及时和扩招后用危房继续作宿舍使用,常常潜伏着安全隐患,随时会给学生的生命财产带来灭顶之灾。其四,学校为节约开支,保安力量有限,宿舍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财物失窃案。其五,近年不少学校巧立名目乱收费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其六,学校或后勤服务集团无一例外地将围墙或学生宿舍楼底层作商业出租,繁荣的商业和闲杂流动人员进人学校造成宿舍周边安全环境恶化,侵占了学生的活动空间,严重干扰了毫无商业利益的学生一方正常的学习、生活,损害了学生的行动自由权利和带来人身、财产安全隐患。

(五)校园成了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法外桃源”。对于学生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学校总是本着“家丑不外扬”的思想,担心影响学生前途、学校声誉和综合治理考核评估成绩,不问行为性质是否已构成违法,习惯于将案件扣在校内处理,不恰当地代之以行政手段来解决,使学校真正成为“法外桃源”。如个别学生连续作案二十余起,总价值达万余元,最后公安机关主动介人,启动司法程序,学校不得不开除其学籍以自保声誉。因而笔者认为,似这类案件应根据情节及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防微杜渐,绝不能扣压瞒报,养痈成患。

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对策

(一)履行合同义务。保障学生权利。从民事法律的规定看,该项服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是合同的当事人,两者地位是平等。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学生作为租赁消费的主体,有权根据后勤服务的态度、质量和规格,对之提出批评意见,甚至选择拒绝接受服务,搬到校外住宿。即便如此,学校也无权强行要求学生接受。另外,法律规定“出租人应当履行租赁物的维修义务”,“承租人在租赁物需要维修时可以要求租赁人在合理的时间内维修。因不可归责于承租人的事由……承租人可以减少或不付租金,甚至解除合同”,“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承租人可以解除合同”等等。这表明法律对出租方—学校在服务质量、人财安全保障等规定了种种义务,学校应明确自己作为房东的义务和责任并切实履行,让学生住得称心满意,从而保住住宿市场(高住宿率),稳定收益。

(二)建立和健全学生参与制订规章制度的机制。要学会正视学生在公寓中的权利,凡是涉及学生收费、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大事,必须有学生自己的声音。建立反馈机制,虚心听取和采纳学生的意见,这是为政者执政为民,顺应民意,体贴民情,尊重民权的反映;建立学生民调机构,涉及学生利益的敏感问题先调查后施政,民所不欲,勿施于民,做好稳定工作;设立主管学生校长和后勤处、学工处学生处处长助理,出台宿舍管理措施前先听取学生的意见;建立宿舍管理事务法律顾问,涉及学生权益主动征求意见;成立学生自治组织—学生公寓自律(管理)委员会,让学生参与管理,行使与校方对等的谈判权,以及住宿问题、收费工作、后勤服务和履行合同义务的监督管理权力,赋予他们与学校各级部门进行沟通的权利,促使校方做到服务与收费公平,切实了解和解决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合理性要求。

(三)依靠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竞争。经营学生公寓,有稳定的生源作为常客,有国家政策合法收费作保障,有可观的利润诱惑,可以使许多社会资金投资学生公寓建设和物业管理,学校就可以腾出资金集中力量投资教学科研工作。学校或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与物业公司谈判,或可以发包给学生住宿和物业公司管理,监督物业公司,充当维护学生权益的角色和利益代言人,又可以警示部分未发包的学校公寓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学生权利不受侵犯。超级秘书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