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教学论文

信息教学论文范文精选

信息教学论文

信息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教育信息理论,顾名思义,即是教育理论和信息理论整合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复杂的理论体系,主要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的形式、结构、传递以及功能和效果的研究,来揭示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教育信息的功能类型的层面来说,教育教学过程包括了教育内容信息、教育控制信息、教育管理信息等;从实践的层面来说,教育教学过程也可以包括教学设备技术和教学方法技术;从理论的层面来说,教育教学过程不仅包含了信息传递原理,而且还包含了学习者对信息的接受、加工的原理。现代教育信息理论认为,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育技术这四要素构成了教育。因为教育教学过程本身是一种信息传递活动,所以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其中,教育内容是以信息的形式在师生之间传递的,教育技术则是教育信息的载体。教育信息理论通过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信息的形式、结构、传递及其功能与效果,来达到增强教育信息的传递的目的。

二、钢琴教学中运用教育信息理论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部分构成,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向学生灌输学习内容为主,即使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学生难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精神和发散性思维也难以得到培养,学习过程中的愉悦体验也就无从谈起。学生在演奏作品时,仍然按照教师的指导改正,很少有学生能够对作品有独到的看法与思考。如此一来,学生学习消极怠慢,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育信息理论指导下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以钢琴教学为媒介展开的交往关系。教师把教学信息的功能和效果当做教学依据,并通过分析教师、学生、乐谱、钢琴这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采用比较完善的信息传递手段。在教育信息理论的指导下,新媒体技术在钢琴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提高了信息的输送量,该种手段能够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育信息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优化钢琴教学中的信息传递

在钢琴教学中,优化是指在不改变所传递的信息,适当改变信息传递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最少的时间内或者用最少的精力充分掌握演奏技巧。

1.减少钢琴教学中的干扰

信息干扰信息就是与传递内容无关的信息,它是针对有用信息而言的。干扰信息不仅是无用的而且还会白白浪费信息接受者的时间与精力,从而降低有用信息的传递效率。虽然在实际生活中干扰信息是无法被完全消除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其降低到最低限度。如果教师在为学生解决问题时老是说不到要点,还未解决问题就让学生演奏,便会给学生带来干扰信息。

2.提高教学内容信息的形式强度

所要传递的信息的特征与所需接受信息之外的特征(但是还是信息本身所包含的)差别程度就是信息的形式强度,差别越大,形式强度也就越大,比如晚上突然地停电。适当的信息形式强度之所以能够改善信息的传递效果,是因为人的感官接受能力是有限的,适当的信息形式强度能够提高信息接受者的感官的接受加工能力。在钢琴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提高信息的形式强度。从听觉方面来说,当学生弹奏的音色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时,教师仅用语言指导,学生很难掌握这之间的度量差别;如果教师将完美音色弹奏出来,让学生有个对比,那么学生就会感受到差距。从视觉方面来说,教师可以把指法、强弱表达、休止等在乐谱中做出标记,那么这些记号就会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合理利用暗示信息

暗示教学是一种间接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暗示能够产生巨大的熏陶作用。钢琴教学中,教师在合适时机下的明确的语气、眼神、动作都是暗示,通过合理的暗示能够建立起积极的无意识心理倾向,激发想象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身体动作信息暗示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为指导学生表现出乐句所表达的感情,可以在学生演奏时用身体做出伸展或者紧缩的姿势,还可以用用突然的握拳提示学生弹奏强音。

2.语言信息暗示

语言是教师给学生心里暗示最重要的途径,或许教师不经意间的称赞就能成就一个天才。语言信息暗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直接有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来告诉学生正确的弹奏方法,直接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

3.表情信息暗示

教师的面部表情在无形中不仅能给学生压力,也能给学生无限的动力。在钢琴教学中,当学生分心时,老师的一个批评的衍生就会让学生立马集中注意力,当然,当学生在弹奏一首悲伤的乐曲时,教师可以以一种悲伤的表情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更用心的诠释曲目。而且,作为一名钢琴教师,任何时候都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结束语

信息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虽然我国在不遗余力地推行素质教育,但是深化教育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就目前的形式来看,中国的计算机教学仍旧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1教师对计算机素质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下,许多教师还是将自己当成教学的主体,一节课下来只顾着灌输知识,却忘记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得学生对课堂充满厌倦感,往往学生的人在课堂上,心却飞到课堂外了。

1.2教师的教学方式死板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教程用书的内容大同小异,比如说介绍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时候,首先会从计算机硬件的创始人说起,然后依次介绍基本的5大硬件设备。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比人换衣服还快,老旧的教材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教学需求,也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兴人才。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灵活,课堂不够活跃,一节课既没有什么提问环节,更不必说小组交流讨论或者是游戏环节了。

1.3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不同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之间的差异不会很大,但是在新技术这门学科差别就非常明显了。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科技水平不同,教学资源不同,学生的家境条件也不同,有的学生甚至在高中之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在多种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下,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也就难以平衡了。这种不平衡会给教师教学造成很大的困扰,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

2分组合作学习法的重要意义

分组合作学习法比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具优势,其一是因为分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了,教师不会在课堂上一直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会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合作交流,增加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实际上以教师为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违背了教学的宗旨,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不相符合的,因为仅靠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将会非常的被动,学习的效率也不会高。其二是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与人交流分享,合理公平地竞争,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而不仅仅是单纯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因为分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环节,与小组成员进行配合,共同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

3分组合作学习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3.1分组合作学习法的形式

分组合作学习法有4种学习形式,分别是课内分组学习,课外分组学习,网上分组学习,网下分组学习。在课堂内,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临时安排小组进行教学,比如设置知识竞赛问答环节,让不同的小组互相提问题,或者是抛出一个议题,让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课堂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专门的学习小组,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小组也可以在网上成立讨论组,当离开学校或者不在教室学习的时候,也能进行交流讨论,组员联系起组员也将更加方便。同时,网上聊天还能增进组员之间的情感,在组员遇到学习问题的时候,小组成员也能集思广益,共同克服困难。

3.2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

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分为三部,首先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和能力来划分学习小组,制定教学内容,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将能够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共同进步。同时教师要注意设置好不同任务的难易程度,确保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接受。其次教师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使其平等,民主。比如教师在讲述WORDS文档知识的时候,不能够专门提问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也不能够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可以叫一组负责用word写文档并添加艺术字,另一组则添加图片表格,其余的任务虽然各有侧重,但是难易程度相当。最后,教师要让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尽快在学习小组内部选出组长,小组成员之间再进行分工,否则学习小组成员会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久而久之小组的凝聚力会越来越低,小组的生命力也将逐渐丧失。实际上,在分组合作学习推行之前,已经有部分教师开始尝试该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小组成员积极性不高,组员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久而久之小组就解散了,这也使得不少学生认为成立学习小组不仅对学习毫无帮助,反而会影响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多鼓励支持,给学生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定期抽查小组内部任务布置情况,使学生充分体会到集体教学的温暖,学会与人交流合作,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

4结束语

信息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在备课的过程中有效运用备课是教师讲好课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和关键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时代的进步,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这对教师来说是有利的,但是这也对教师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对教材知识了如指掌外,还需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挑选出和课本内容密切相关的,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获得很多都是离不开网络这个重要的信息平台的。可以通过认真的听网上的公开课来汲取其精华知识为我所用,也可以在网上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优秀的教师交流沟通,共同来探讨化学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经典的题型或者教案进行筛选和分析,精选适合学生发展的内容,然后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总之,在化学教学的备课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是非常关键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课备得足够的充分,教师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有用的知识教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获得知识。

2、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运用化学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科学,研究原子、分子等的结构、性质、组成、以及它们的变化发展规律,其中有些概念、化学式、化学反应等是比较抽象的,靠想象是很难真正理解的,此时,借助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模拟这些粒子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如模拟分子的形成过程、粒子的运动过程以及物质的溶解过程等等,将一些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像,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化学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作为基础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具备进行实验操作的条件,有的学校虽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条件但是仍然有许多大型的或者是复杂的实验是不能够在学校的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的,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可以用计算机来进行模拟实验,计算机集声音、图像、动态视觉效果为一体,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做虚拟实验的乐趣。化学也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门科学,可以利用拍照、摄像、观察生活现象等等方式使学生能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利用多媒体真实地再现生活中的场景,为教学内容提供新的有用的补充,使化学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要注意: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处理好运用多媒体教学与选择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不能一味地依赖多媒体创造出的虚拟的教学环境,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创设实实在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获得切身参与的体验。第二,要有明确的化学学科教学目标,切忌一味地教学课件的演示,教学课件的演示应以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目标的要求来制作课件,做到兼顾完成教学目标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双重效果。

二、结语

信息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兴趣是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识的最好动力。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新知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程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一节课兴趣高涨。学生喜闻乐见,其亮丽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置身于多媒体展示的故事情景或生活情景中。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认识圆”一课中,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利用多媒体展示投圈游戏:有的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呈一队站着,“这样的队形对每个人的投圈都是公平的吗?如果不是,他们应当排成什么队形?”我让学生可以自行举手发言,自己先进行思考,然后会与自己的已有知识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发生质疑,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学习欲望,从而开始新课的学习和讲解。“我找了几张美丽的图片,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图片:有圆圆的的月亮、向日葵、一元硬币、圆形的餐桌、圆形的钟表,让学生一一浏览完毕后,让学生思考来回答以下问题:“这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在学生纷纷回答之后,我就抓紧时间、抓住时机,巧妙地进行下一问题的导入:“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刚才我们看到的图形时圆,它属于一种曲线图形,但这只是它的一个特点,它还有好多的有趣的知识,想不想学习一下?”就这样,在教师的一再引导下,学生能够迅速地进入本堂课的教学情境中。由此情景,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而且,通过多媒体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有效化解重难点,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的核心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来辅助教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建构。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结论的推导,主要在于“过程”,利用课件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清晰的“动态表象”,以利于他们的思维发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和理解力,建立完整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建构。利用动态展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使抽象化为具体,化难为易,以达到最佳效果。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不但使课堂的教学量大大增加,而且有利于教师来控制课堂的教学速度,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课堂教学效率日益加快。另一个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由于多媒体自身能够带给学生更直观的影响,可以促进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这些客观存在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像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像)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的操作能够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合理、正确、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发展在为教育领域带来改革与发展的同时,也表现出自身的明显特征,包括数字化、网络化、系统化,人本化等,这些特点帮助学生受到多维刺激,对培养学生养成对课程的自主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二、对信息科技融入高校创新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评价信息科技融入创新教学的效用度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先进性、时代性特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模式以及探索研究为本的问题解决能力,但在评价科技应用的教学时,应当回到教与学的基本观念,切忌过度依赖新兴教学模式,忽视传统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应结合传统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中寻求教学实践的契合点,力求创造实质主义的创新教学模式。

(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

教师是信息科技在教学中实践引导的主体,直接影响到信息科技教学应用的效果。强化教师信息科技能力培训和提升信息科技在传统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十分重要。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包括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在职培训主要包括对信息科技再教育、教育能力等专业性进修;针对信息科技的短期集中培训;学校针对教师信息科技应用能力的组织研究活动,组织教师闲暇时间的信息科技培训,信息科技与创新教学结合的课程观摩等。提倡教师自发研修、自我提升信息科技能力及素养,在网络平台上与专家、同行进行交流,分享心得,有助于教师自发的反思与创新,更新其教学应用活动。

(三)营造信息科技背景下的高投入学习状态

学习状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学习效果及状态,高投入学习状态即学习积极、勤于思考、善于解决课程问题。结合信息科技等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的设计应当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背景,使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探究性、交互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综合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应用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教学内容应当带有务实任务的情境化以及多学科延伸性教学模块,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教学,运用信息科技结合课程的合理设计,营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高投入学习状态。

(四)为网络教学提供平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