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型水利工程

小型水利工程范文精选

小型水利工程

小型水利工程范文第1篇

1.1产权体制问题

近几年我国各地区相继进行了产权改制,但存在改制不到位问题,有许多改革只是走过场,统包统揽的情况仍然存在。

1.2收费制度不合理

水费应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合理分担给受益用户。然而,许多村镇将水费只分摊到粮田,未能分摊到工副业用地,这样,造成了水费收缴困难,给乡镇带来了负担,欠缴、拖缴等情况较为普遍。

1.3费用收缴有困难

农业种植需要水利灌溉,还有一些农村都进行水产养殖,这对用水需求逐步增大,然而在水费收缴上却很困难,一些家庭经济困难户和个别“钉子户”很难收缴上来,目前水费收缴率不到90%。此外,一些村镇水利工程水费、水管单位的管理费等都以种种原因不及时上交或根本不上交,这给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制造了阻力。

1.4相关领导不重视,管理环节薄弱

面对国家提出的惠农政策,有些地方领导只是走形式,指导、协调、监督、管理有所松懈。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水利问题的管理与监督。有些地方不按照政策执行,出现乱收费的情况,影响了业主经营的积极性,导致业主正常的经营效益得不到保障。

1.5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随着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技术力量薄弱,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发展。

2改革农村小型水利管理体制

2.1明确工程所有权,建立以多种形式的农村用水合作组织

一是要因地制宜建立微小型的农村水利工程,以适合农户自用为主,其产权归个人所有,发给产权证。二是采用多种多种形式的用水合作组织管理体制,建立受益用户较多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三要以政府为主体,投资修建跨地域的供水工程,保障当地人畜饮水,实现专业化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为村民用水提供保障。此外,对于乡村企业、果园、种植场、养殖场等供水的经营性工程,组建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多方投资入股的工程,实行法人实体内劳动者合作经营,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的办法。

2.2落实管理权,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经营农村水利工程

小型的水利工程可由工程的所有者将工程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承包者,按合同进行经营管理;也可通过招标的办法与承租人签订合同,按期缴纳租金的租赁方式;通过资产评估,出售部分股份,采取多种联股合营形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股东参与经营管理。此外,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利益来制定收费标准,价格的出台需在物价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指导价幅度内商定。

3提高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3.1提高对水利事业的重视,实行科学管理

水利事业的建设涉及到农业的增产增收、农民的基本利益。各级机关要提高重视程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在管理上要实行科学管理。在制度上,应根据当地情况,颁布有关水利建设的法规,推出一些解读国家水利相关政策的活动,提高农民的认识。制定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和指导性计划,做好工程建设前期服务工作,包括组织力量对水资源利用,工程布局,项目设计等合理性审查等。保护水利工程的经营性,将建成后的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相关单位,授予经营权。维护水利工程的公益性,水利工程根据当地情况,发挥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依靠民众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

3.2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调动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相关部门应积极响应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调动群众对水利事业建设的积极性。一是把涉水支农项目有机结合,突出重点,做好计划,财政和农业各部门的协调行动,将涉水支农项目资金捆起来,对重点工程、重点区域加大投入。二是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调整支出结构,在每年财政资金预算安排上,专门列出重点水利建设资金,确保节水续建配套和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大公益型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力度,调动基层和群众大干水利的积极性。

3.3加强培训,提高基层水利行业人员素质

小型水利工程范文第2篇

1.1自然概况榆社县位于太行山西麓,晋中市东南部,属土石山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总面积1699km2,海拔在960m~2011m之间。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基本地形地貌分石山、土石山和丘陵阶地三大类,分别占40%、38%、22%。榆社县土壤受地形、地貌等影响,石质山地出露地层简单,岩性单一,均为三叠纪砂岩和砂页岩地层,成为山地土壤的主要成土母质,质地为轻壤、砂壤;黄土分布于整个土石山区、丘陵区,在石质山区顶部有零星分布,主要是第四纪更新马黄土,由于受地形影响,黄土母质差异较大,丘陵区黄土厚度较山区为大,质地轻壤、中壤为多。红黄土主要分布于土石山区及丘陵区,多为第四纪多更新黄土,在县境内分布面积较广,土壤是棕黄色,近代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浊漳河川和五大一级支流阶地。榆社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长而寒冷,夏短而较热,春秋短暂,春暖秋凉,春季风多、风大、雨少、干旱,年降雨量多年平均值为577.1mm,年内降雨分布极不均匀,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汛期多年平均降雨量占全年的75%,其中七八月份降雨量多年均值为290.11mm,占汛期降雨量多年均值的67.1%,占全年雨量均值的50.3%。年降雨量最大为1963年的825.1mm,最小为1972年的315.4mm,年最大降雨量为最小降雨量的2.62倍。多年平均气温为8.9℃,极端最高气温37℃,极端最低气温-24℃,无霜期在160天至185天之间,结冰期一般为120天左右。

1.2社会经济情况榆社县辖4镇5乡272个行政村,总户数48068户,总人口13.8668万人,其中农业人11.6619万人,农村劳动力5.5024万人。总耕地面积17120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6687hm2。200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186316万元,财政收入35159万元,其中农村经济收入342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3元。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榆社县是一个山区县,水资源贫乏,由于受水资源分布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制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榆社县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但由于全县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和受持续干旱影响,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因此,进一步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和建设规模,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和经济稳步发展,将成为今后农村水利建设中的一项长期的主要工作。当前,榆社县水利建设已从单独防御水旱灾害、解决人畜饮水等方面逐步转入到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优化配置、水环境控制、生态环保以及农业节水等方面,农作物种植也从单一的粮食作物种植发展成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合理种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条件的基础性设施,必将在发展农业和繁荣农村经济中越来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情况从近年来的情况看,榆社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总体建设进度缓慢,一方面与全县的水资源、地形、地质以及气候干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客观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自筹能力、农民意识等因素有关。从管理上来看,重建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全县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几乎全部由各受益村集体管理,由于没有专门的用水户协会和合作组织,缺少农户参与,使工程管理责任不明,效益每况愈下。全县农田灌溉大体分为4种类型:一是农村集体建设的深井灌溉;二是农村集体原有的小型自流渠道灌溉;三是利用水库蓄水,通过主渠、管道提、节水灌溉;四是利用小河、小泉、人字闸等水源,农村个户购置小白龙灌溉。然而,由于管理不善,年久失修,毁坏严重,85%以上的灌溉设施损坏,失去运行效能。(1)井灌区:全县农村拥有的井灌区主要分布在郝北、云竹、箕城、西马4个乡镇,绝大多数不同程度老化、损坏、生锈,造成运行劣势,有效灌溉面积受到严重制约。(2)农村小型自流渠道:农村小型自流渠道分布于云竹、西马(白北一带)、社城、北寨4个乡镇。由于自流渠道大都始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久失修,水源与渠道损毁严重,甚至有部分工程名存实亡,急需规划改造,恢复其灌溉效益。(3)利用水库集蓄水源进行引水灌溉:此项灌溉全县主要依托云竹、双峰两座水库。截至目前,云竹镇沿库区下游灌溉区域5个村U型渠普遍间断损坏。社城镇、西马乡沿水库下游、浊漳河畔共10个泵房,有的主管道严重损坏,泵房设施老化、丢失,铁件腐烂,喷头毁坏等。(4)小型提水灌溉:榆社县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县,台地较多,小型提水灌溉曾为全县水果、干果园区及台地灌溉发挥了较大作用,近年来,小型提水灌溉工程(小高灌)也不同程度损坏,一部分水源出现问题,大部分机泵管道损毁,小部分蓄水设施受损,急需改造维修,恢复其效益。(5)小白龙灌溉:小白龙灌溉流动性能好,实用性强,深受全县农村群众的喜爱,能够充分利用小河、小泉、人字闸等源头及时快捷进行灌溉。前些年榆社县小白龙建设发展较快,一度曾发展到200余台,当时小白龙的发展扶持政策是市、县、村三级投资,农村集体购买,农户租赁使用。后因农村集体管理不善,使小白龙设施损坏严重。在2000年全县小水改制过程中,大部分村委已将其小白龙设备折价拍卖到农户,以便于对其进行维修管理及使用。目前,小白龙灌溉仍是榆社县农业灌溉系列的一支有生力量,主要应用在云竹镇(向阳村、申村)、郝北乡、兰峪乡、讲堂乡、北寨乡等乡镇,凡利用其灌溉的农户玉米产量约在6750kg/hm2~9750kg/hm2左右,但损坏颇多。

2.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榆社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就农田灌溉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而言,纯属“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浑身是病,难以为继”。榆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虽然有所改善,但距综合农业发展需求,仍然处于十分薄弱状态,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劣,80%的耕地缺乏灌溉条件,基本上是“望天收获”。目前农业灌溉现状,大多是20世纪50—70年代修建的,很多灌溉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究其原因:一是灌溉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二是产权制度与管理体制严重滞后;三是合理操作措施尚未形成。总之,受自然条件制约和榆社县农村传统的耕作方式及种植习惯局限,科学种植运行难以一步改善。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种植经济作物的比例逐渐加大,农民灌溉用水意识会不断提高,对水的价值属性将会有所认可。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对策

3.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原则(1)实事求是,明确目标。在调查榆社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出分阶段目标,重点放在增产潜力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的区域和农民民主管理意识强、自愿申请加快建设的区域。(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根据榆社县的自然条件和各地实际情况,从水利发展大局出发,本着“巩固改造、适当发展”的方针,制定适宜的改造方案,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广节水节能灌溉技术。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在规划上,优先开发地表水、控制使用地下水并逐步减少地下水使用量;在用水分配上,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协调各行业的用水需求,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行改造与改革、骨干与田间相结合。统筹考虑不同流域、区域和城乡水利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考虑水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合理确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标、速度、规模、水平。(3)民主决策,量力而行。根据国家财政投入及地方财力、农民自筹能力的可能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对全县域范围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摸底调查,认真听取当地民众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了解当地农民群众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能力和积极性,按照“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群众自愿的原则,相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目标和操作性较强的措施。(4)建管并重,持续利用。针对全县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建轻管、建管脱节的现状,在新规划中要坚持“管理从建设开始、改革从产权入手”的原则,强化用水户参与管理,及时明晰产权,落实管理责任。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用水户协会或合作组织,制定管理章程,确保管理到位,多渠道保障工程的可持续利用和效益的长期稳定发挥。

小型水利工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对策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工程设备设施老化

我国各地的经济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多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都是上个世纪兴建的,限于当时的经济情况,工程建设水平低,而且多数工程都运行多年,加上管护的不到位,很多工程设备与设施都存在年久失修及老化的问题,甚至部分工程出现坍塌、淤积或是荒废的现象,多数工程设备都带病运行,已经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农业生产的需要。

1.2管理维护服务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基本上都是由国家主导建设,建成后由地方政府及受益人来共同维护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完善管护的机制,往往存在权责不明晰的情况,导致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建成后却被忽视的现象出现,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管护都由乡(镇)水管站代管,但水管站无论在人力、财力还是权力上,都相对较弱,难以高水平完成管护任务,工程设施更换不及时、人为损坏、丢失的情况时常发生。

1.3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经费不足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管理都需要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基本都来自国家和地方财政补贴,农村地方经济情况不一样,经济相对较好的地方基本能保证补贴资金到位,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能有效展开,但有很多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本身补贴资金就少,而且还常常会被其他项目占用或挪用,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资金短缺,一方面是建设过程中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导致后期的管护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管护不到位,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损坏、寿命缩短,甚至荒废。

1.4群众缺乏参与意识

水利工程事业是影响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特别对于稳定粮食产量,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加上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重大型轻小型的观念,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群众不能在思想上重视,对于工程的管护也没有一定的意识,不但不保护,有的甚至还为了个人私利,对工程设施设备进行毁坏、偷窃,使工程难以发挥作用。

1.5管理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资金短缺、重视程度不够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中重要的问题。另外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的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基层水利管理队伍,多数维修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低,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态度和意识落后等情况普遍存在,导致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营和管护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的对策

2.1提高水利工程管护责任意识

水利主管部门要加大水法、水情的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等媒介手段,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民对水的重视,使群众都能从内心感受到水的重要性,从而重视水利,重视农田水利建设,自觉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中来,形成自觉保护意识,共同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工作,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2加大水利资金投入力度

要加大小型农田水利管护资金的投入力度,政府应建立水利工程管护专项资金,保证按时到位,不得为其他项目占用或挪作他用。同时要建立多元的水利资金筹措渠道,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资金的充足,这样才能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充足的经费供给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和管护的重要保障,国家要保证经费补助,地方可以通过征收水费、承包经营权等方式,利用水利工程筹备维修费用。

2.3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建管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受益的是工程周边的群众,所以管护上离不群众的参与和支持。要通过宣传、讲解,做细致的工作,使群众都能参与到管护中来,从思想上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对自身的意义,感受农田水利工程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这样群众就会把水利工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主动承担起维护的责任。要广泛发动群众,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实现全民参与,开展水法教育,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减少对工程的破坏行为。

2.4加强农村水利人才培训

农田水利人才是工程管护的主体,工程的管护质量直接取决于管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所以要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队伍。一方面加强内部人才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要加强教育,不断提高员工责任心、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另一方面要从外部引进一些优秀的技术人才,特别一些大专院校的人才,将他们充实到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队伍中来,提高整体的管护水平。

3结语

小型水利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策略

河道治理是城乡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农村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实现人为的水利工程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发展。通过对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分析,发现在河道治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到河道治理问题与农产量收益的关系,以及河道问题与农村生态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治理河道问题的基础上有效的发展农业,提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现存的问题

1.1水质污染

如今的中国,留在农村的多数为老弱病残,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缺乏管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作业大多由农民自觉处理。然而,普遍的农民、工人都会将生活用水、工业污水排放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河道里。农田里的农药沿着沟渠流入河道,严重污染了河道的水质。河道有其净化能力,但是污水超过其自身所能净化的范围就会破坏河内的生态环境。水质变差进而危及整个生物链,最终损害的还是农民的利益。

1.2工程建设不合理

不难发现,水利工程的建设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就如选址不当、工程老化、工程不达标等问题。当水利工程选址不合理时,既不能解决农民缺水的问题,也不能避免洪涝灾害。由于农村远离城镇,资金和管理都不足,工程老化、不达标也得不到解决。农民滥用河道,会导致水利工程提前丧失使用价值,造成巨大的浪费。所以,政府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聘请地质学家、建造师分析考虑周围复杂条件后再进行修建。

1.3村民生态意识薄弱

如今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城镇,留在农村的人口大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缺少生态环保意识,常常把生活垃圾、粪便污水、工业用水都往河道里排放。许多村民用水无度,私自开挖水井、抽取地下水确却无人管制。

2河道治理的对策

想要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到河道工程规划得当、精准施工、治理有效,就得制定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治理蓝图,同时成立强有力的监督管理部分,加强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教育,从上到下进行管理,保证整个河道工程治理有效进行,确保河道水质达标。

2.1加强意识建设

先提高全村人治理河道的意识是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首要任务。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儿童从小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重视河道生态的作用。河道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在宣传治理前期,要确保每个部门的有关人员都要加强河道治理意识。平时村委会对河道治理进行大力宣传,公务栏实时更新,组织村民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从思想入手,从小事入手去改善河道的治理。河道治理部门可采取的宣传方式多样,如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方式进行宣传,内容包括与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相关的法规、制度和一些通俗易懂的河道治理方法,让所有村民提高河道管理的意识,在意识形态上督促村民、工人自觉保护河道生态环境,防治河道的污染,支持河道清洁整治工作,为这个工作营造和谐的氛围。

2.2治理污染

当河道出现问题且超过它的自净能力时,就要开始进行污染的治理。所以,在整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中,河道治理部门的任务繁重,每个部门的治理对象、治理措施都必须清晰明确。除了目标明确,各个部分还要相互配合,共同治理。治理河道污染,工作人员积极性要高涨,切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治理过程中实施劳动奖惩制度,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对态度端正、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加以奖励,对那些事不关己、态度松懈的工作人员严加惩治。治理河道污染,要合理分配任务,从村干部到村民和工人,让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一起从生活细微处开始,共同治理污染,维护家园。治理河道污染,还要注重维护河道周围的环境生态平衡,切忌偏激蛮干;要做好绿化工作,维护好河道两端的堤坝,增加整个河道的安全性能。

2.3加强监管力度

关于河道的治理,除了相关工作人员和村民的参与,周围的企业和工厂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地方招标办进行招标时,要严格把关各个建设单位引入具备施工准入证的企业和工厂,根据设计工程项目规格开始投标,开出优惠条件,遵循各项目工程招标、投标制度,引进竞争机制,指明河道工程投资方向,规范河道整治,打压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贪腐、无作为现象,最后按照程序与合格的合同方签订合同。地方部门必须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摆在同等的位置,通过设置严格的企业、工厂招标资质证,规范审批企业、工厂的性质、规模,做好各方面的评估。对于河道的整治,要请有一定资质、长期从事水利工程的专业人员和专门部门参与,加大对项目的投资,整个过程保持公开透明,每一步严格依法进行。

3总结

河道治理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关系到每个村民的生活、工厂的发展、生态的平衡。想要使农业、农村、工厂得到发展,就要在河道治理的整个过程中,一起参与进来,自觉提高生态环境意识、整治河道污染、协调各部门关系、依法招商引资、对河道水质进行监管。要防止河道建设中的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严加打击贪腐官员,保障农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质量;在整治后期要注意维护河道周围的设施,定期进行修理、加固,让其使用价值发挥出最大化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韩晓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与对策研究[J].陕西水利,2016,0(S1):182~184.

[2]陈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对策[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8,0(4):68~68.

小型水利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议

一国家的有关规定

为了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控制工程质量、工期、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国家自八十年代中期起,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中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改革措施,已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其核心内容可归纳为:

1、工程建设质量分工负责。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

2、注重科技进步和质量管理。有关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

3、工程建设实行招授标制。大中型水利工程以及配套和附属工程,要按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地方小型工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二基层水利常见的问冠

基层水利部门是实施小型水利工程的主体,肩负的任务既虚又实,常见存在的问题有:

1、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2、技来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3、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

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是粗老笨重。

4、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三几点建议

鉴于基层水利部门的现状,短期内在县内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水利设计、水利监理单位也有难度,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大势所趋,不能含糊,小型水利工程也要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全程质量监控工作。

1、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

对县或乡镇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2、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前要组织专家审查论证,我们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质量管理决不能困小而不为。如果因陋就简,虽然一次投入较少,但将来的运行费用高,使用寿命短,结果并不节省投资,反而有可能劳民伤财。

县级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3、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该好就好,该孬就孬,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人情工程”、“关系工程”的弊端。首先,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其次,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

4、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水利工程与其它建筑工程一样,要注重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进入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各种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角效果,水利建筑也不应该例外,其外表形态应成为人类美学的载体。

5、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