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运动常识

体育运动常识范文精选

体育运动常识

体育运动常识范文第1篇

体育教育应配合学校教育,致力于解决人类更好地生存这一新课题,使体育教育更好地为满足人类生存的多重需要和改善人类生存状态服务。

1体育教育与人类生存需要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深刻地揭示出人类自身需要的本质。人类五个层次的需要与人对体育教育的需要本身就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是体育教育本质功能的表现,无论是自我价值实现,自我尊重的需要,还是自我安全、社交的需要,都与体育教育有着广泛的联系。

人类的生存需要除了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以满足自身外,还有人类生存需要所反映出的客观性,人不得不受到由人们的生存条件、生存能力、生存方式所决定的生存状态的影响和制约。人类如何生存发展,这就需要解决人类怎样掌握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形成各种本领,养成良好习惯等。体育教育应在解决人类所需的这些实质性问题上发挥出自身应有的独特作用。从目的来看,体育教育应是为人类身心健康与人的发展服务的;从过程来看,应是一种有效地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体育以及卫生保健常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教与学的过程;从内容来看,应包含有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存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的内容。

我们不仅仅在理论上认清身心培育的教育属性,而应在身心教育的实践中充分反映出具有教育属性的身心培育活动。那种在实践中单一的运动性和活动性用来达到身心培育目的的做法以及把它简单地看作也是一种体育教育性质活动的观念是错误的。这只能反映出我们某些体育教育工作者在认识体育教育本质问题上,还存在着不足,具有不完全性和不深刻性,仅仅看到了体育的特殊性,没有看到教育的普遍性。

人们知道,当婴儿开始伸展四肢,幼儿开始学习走路时,表明每个人都具备基本活动的能力,它仅仅是运动的原始状态,包涵了体育运动要素中的一些而不是全部,这还与婴儿自发的本能需要有关,并未构成内涵深刻而丰富的科学性体育运动。它的本质理应是让人们通过一般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去掌握知识、技能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去学会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某些生活能力和本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体育为人类生存发展服务的终极目的。

体育教育过程应是一种理论、实践、再理论、实践的过程。需要把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以及体育卫生保健常识和技能运用于体育运动实践和人类生活实践中去的,这是体育教育的根本特征。

人的需要与人对体育教育的需要有着多方面的联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育(广义)功能也在不断拓展,这种拓展又意味着体育教育与人们社会生活方面的联系日益加强,意味体育教育在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上,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在不断地延伸。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育发展中,充分考虑到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融通、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平衡、短期与长远需要的兼容等问题。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趋势看,我们学校体育的着眼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自我指导锻炼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方面上来。其中,使学生学会和掌握各种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无疑对于学生适应生活,更好地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体育教育在人类生存能力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体育教育过程包含着两个重点,一是人的内发性自尊、自强、自爱、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二是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体育教育则可通过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学习过程,使他们多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和实现。

传统体育教育注意力仅仅局限在发展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上,忽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要学会生存,在体育教育中就不能仅以发展学生的身体为满足,还必须从广泛的领域,培养他们适应未来新生存环境的各种能力,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生活需要的现代人。

事实上,正确的走、站、坐、卧的姿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卫生,用眼和脑的卫生常识;游水能力;各种自我防卫技巧;防火常识;基本的运动创伤救护常识和方法;交通安全常识等体育卫生保健的内容,都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紧密相关。

由此可见,体育教育的目标应是长远和近期目标的统一,今后大、中、小学校体育教材内容应是丰富多样的、有效实用的。

3未来体育教育对人们生存方式的影响

体育运动常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特色教育;意义

幼儿园是进行幼儿成长教育的主阵地。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幼儿园教育内容要严格做到去小学化;同时特别注重对幼儿身心成长的教育引导。开展体育特色教育,这就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当前体育教学整体受到重视,中考体育分值与语文、数学同等的大环境下,广大家长也更加注重幼儿体育素养的培养。在幼儿园教育中,针对幼儿体质体能情况开展有特色的体育教育活动,顺应时代所需,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体育特色教学活动的现状概况

体育是一种大众化的体育运动形式,在各地区、各年龄段人群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中,体育和教育的结合更加紧密。校园足球活动、阳光体育活动、阳光大课间活动,都是体育在义务教育中进行普及发展的重要体现。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因材施教的观点,体育在面向不同群体开展的时候,应该有不同的教育举措。就幼儿园而言,其体育特色教育活动也有自己的特征和表现。在幼儿园阶段,儿童的心智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弱、体质体能弱,对一些体育活动缺乏基本的认知了解,组织纪律性也不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实际情况,结合儿童教育管理的经验去组织体育教学。通常,一些幼儿园会利用园内的游戏道具、体育器材、游乐设施等,通过游戏化的方式组织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游戏、做舞蹈、练早操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这样的体育特色教学可以有效激励儿童的学习热情,培养儿童体育运动习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正确开展体育特色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意义

(一)体育特色教学是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有益培养。近年来,教育部门对我国幼儿群体的体质体能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许多医疗卫生机构也面向幼儿群体开展了体检活动。根据各方面反馈的数据来看,我国幼儿群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堪忧,突出表现为近视眼儿童增多、肥胖儿童增多,另外,有不少幼儿存在体能体质偏弱、体力差、运动素养不足等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做好幼儿的体育教学活动,这是帮助幼儿矫正健康短板,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在体育特色教育的支持下,幼儿体育运动热情得到很好的鼓励,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体质体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这对矫正部分幼儿的身体肥胖、体质虚弱、身体发育不良、脊柱侧弯等情况都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在体育特色教学活动中,幼儿园会根据儿童的行为特征、认知情况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化创新,比如开展一些富有民间传统体育色彩的体育教学活动,玩一些丢沙包、踢毽子之类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在这样的体育特色活动中可以获得很好的游戏体验,感受到体育游戏的乐趣,从而接触一些平常接触不到的新鲜事物,活跃身心,放松情绪,获得健康快乐的活动体验。这样的生活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二)体育特色教学是体育文化的传承。体育运动经过了千百年的历史发展和传承,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文化积淀。在体育活动中,有很多宝贵精神品质和文化品格值得传承,比如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上的顽强表现,他们为国争光、不怕困难,拼着巨大的代价换回来国家的荣誉。这就是一种体育精神,是爱国青年的有志表现。还有公园里、广场上,人们进行着丰富的休闲健身运动,享受着生活的乐趣,每一天过得充实而有乐趣。还有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运动理念,能够很好地磨炼人们的意志和品格,催人上进。在中国传统体育活动中,抖空竹、踢毽子、跳绳、舞龙舞狮等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广泛分布,成了民众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国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蕴含着人们的团结友好的品质。这些文化品格、精神品质,都是对幼儿的成长发展非常有益的,都是我们在幼儿园体育特色教育中应该灌输与传承的。目前已经有部分幼儿园着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把踢毽子、抖空竹、游戏、跳绳游戏等转化融入幼儿园教学中,形成了富有民族体育特色的园本课程。可以看到,在传统体育、休闲体育运动教学中,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并且对中国民间传统体育的形式和传承产生浓厚的兴趣。幼儿教师在这样的体育特色教学中,不仅组织大家去接触了解体育活动,而且会解读其中的历史传承,介绍相关的体育运动常识,渗透培养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给孩子的心智发展以健康的指引。

(三)体育特色教学是各种学科的综合实践。幼儿园体育特色活动的开展,不仅对适当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能体质情况有积极作用,更为其他学科内容的综合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是因为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并不属于非常专业的竞技体育训练,也不会有跨栏、标枪、铅球、立定跳远、跳高等体育运动项目,更多的活动是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或者通过绘本识读、视频微课等方式进行。根据目前一些幼儿园的实践活动来看,体育特色教学活动中,舞蹈、美术、口才等方面的训练效果也很出色。比如我们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组织大家进行儿童健身操编排表演,大家就可以在舞蹈编排中把音乐、歌唱、布艺拼贴、服装道具美工和体育动作、舞蹈动作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相结合。虽然孩子们自身的美术素养、体育素养、音乐素养等功底不高,但其综合锻炼的实践意义却毋庸置疑。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孩子们在各个方面都可以获得相应的锻炼,这就对孩子多个方面的综合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幼儿园教育改革创新的大好形势下,体育特色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纽带桥梁的作用,为孩子们的成长进步营造了良好氛围,是值得幼儿园继续推进的一项重要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建霞.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体育运动常识范文第3篇

1.1生命安全教育认识滞后

1.1.1家庭对生命安全教育认识的滞后在中国孩子是一个家庭的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讲其也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希望。因此,许多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导致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难于与他人沟通,一旦生活中出现挫折,往往不能客观对待,或用极端手段对待自己和他人。

1.1.2学校对生命安全教育认识的滞后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然而升学率与就业率的现实压力让学校的素质教育往往停留在口头上或表现在应付上级的检查上,正是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对人文教育的忽视,对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教育的忽视,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一些学生只重视学业,忽视其他能力的学习与培养,高智商、低能力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学生处理问题时容易偏激,缺乏基本的生存能力。而且,高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安全教育仅仅当作一般的宣传教育,没有上升到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为我国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必需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大学生主权意识、民族情感和国家安全意识日趋淡化,心态上出现的躁动化和价值观念上的功利化倾向认识不足。

1.2体育运动防护课程形式极为少见

体育运动防护课程是以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熟练领会、掌握体育运动的安全意识、知识与技能,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以达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形成较好的运动安全意识与遇险应急处理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体育运动防护课程是拟开设的一门公共体育新课程,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这种课程形式是比较少见的。然而就目前高校现状来看,学生由于缺乏预防损伤常识和遇险急救基本技能而不能很好的规避运动损伤或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致不能挽救生命。一份对全国普通高校600余人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0.7%的学生认为现有运动防护知识的学习不能满足需求,证明学生对于生命安全教育是有需求的。结合频发的校园安全事件,对于学生进行运动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1.3保障大学生生命安全的需要

当前,大学生生命安全现状令人担忧,一方面是对自身和他人生命的轻视。一些大学生心理脆弱,无法正确的面对得失,一旦生活面临逆境,就选择用极端方式处理。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2013年4月,复旦大学学生投毒案,令人震惊、惋惜。而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如紧急避险能力、正当防卫的能力的普遍缺失。2008年11月,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因违规使用电器致使宿舍发生火灾,4名女生从6楼宿舍阳台跳下逃生,当场死亡。除此之外,校园内部及周边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宿舍楼的灭火器超使用多年不更新,应急通道形同虚设等问题。这些频发的校园生命安全事件与安全隐患,提示对于大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普及与运动防护技能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1.4增进大学生生存技能的需要

在高等院校中推行体育运动防护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是学习实践技能,特别是关键危急时刻的求生技能,通过学习这些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使学生能够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可以更好的保护好自己,同时,在自助基础上也可以更为有效救助他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1.5培养适应时展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

高等院校是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石,而当今社会频发的自然灾害、复杂的社会治安环境以及在残酷职场竞争下扭曲的人性等隐患都给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与挑战。而通过体育运动防护课程能有效传递健康、安全、尊重珍惜生命的理念,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并通过实践加以应用,切实提高安全防范灾害、自救互助的技能,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存的高素质、健康职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基于生命安全教学理念下高校体育运动防护课程开设的可行性

2.1教学目的统一性

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全面身体锻炼,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知识、技能、技术,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兴趣与热情,以及掌握科学锻炼身体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与习惯,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其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生理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组织性、纪律性。生命安全教育目的是唤醒学生安全与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通过运动锻炼培养学生坚强、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身体质,掌握有效锻炼的方法和意外发生时的自救与救助技能,并能应付各种危机情况的发生。并使学生最终达到增强社会责任感,遇到困难危险时处乱不惊,可以进行有效的自救与救助。二者都是以运动锻炼为主要手段,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因此,从教学目的上看是统一的。因此,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理念,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体育运动防护课程对于强化大学生的运动安全、乃至生命安全知识与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2.2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生命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它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体育课程将体育的内容和安全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强抵抗各种伤害的能力,而且可以磨练和强化意志。生命教育与体育运动防护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并且体育运动防护课程是对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一种提炼和概括。在教学方法上也都是既可以进行理论教学,也可进行实践教学,还可利用电影、电视等多媒体手段加深理解认识,增加教学方式、内容的灵活多样性。

2.3教学作用的统一性

二者对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等方面均具有统一作用。通过基本的运动技能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通过生命教育学习,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疏导,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通过急救技能与灾害应急措施的学习、掌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

2.4体育场馆、体育器材基本可以满足教学需要

体育课程实施离不开场馆和经费的依托,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高校的体育运动场馆、设备及器材占全社会总量的67%,基本可以满足教学。我国《体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体育器材应当纳入教学仪器供应计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就未来发展来看,体育场馆的投入建设和教育经费投入在不断加大,能够保证运动防护课的实施。

2.5符合社会需求

中国目前面临新的安全事故高发期。2008年初的大雪和四川汶川大地震,2009年的玉树大地震,2014年初的云南香格里拉古城四方街大火,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从体育运动本身而言,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闲暇时间增多,这一时期健身娱乐成为人们工作以外的主要休闲方式,社区体育健身活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后奥运时代,群众体育的发展日趋蓬勃,而运动损伤、甚至运动性猝死等事件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如何在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同时有效提高群众体育发展的速度和水平,社会提出新需求。而体育运动防护课程,着眼于生命安全大理念下,以运动安全为指导思想,是完全符合社会需求的。

3将课程纳入高等教育常态化的对策

3.1专业的师资队伍

频发的学校生命安全事件,已经使高校意识到培养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使其清楚地认识到生命的社会性价值的重要意义。本门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是医学和体育学有机结合一门课程。目前,现有师资有限的条件下,涉及医学部分课程可以由高校具有医学、运动医学背景教师承担,涉及体育学部分课程可以由体育教师讲授。同时应逐步培养医学与体育学交叉型人才的培养,可以有针对性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背景的人员进行选拔培养,以充填到体育运动防护课程的师资队伍中。

3.2完善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以体育运动安全为基本教学内容,并拓展生命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如心肺复苏术、绷带包扎、止血、骨折临时固定等急救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式,创设模拟环境,不仅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学习应急避险等安全技能,并培养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的积极、健康、乐观态度,启发他们尊重自然、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4结语

体育运动常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影响着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互联网也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大学必须开设的课程,将互联网与体育教学有效的整合在一起能够真正的实现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对大学体育教学的价值

将互联网与大学体育相结合,可以从互联网吸取到充足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互动功能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帮助大学生巩固体育知识,沟通课程信息还能增加师生的感情,也方便体育教师对课程的管理。大学生也可以在互联网上能够收集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能够发挥出大学生学习的积极、自主性。互联网中与大学体育教学相关的信息资源相当丰富,大学体育教师可以用互联网收集到与体育教学相关的信息,并将信息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大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中的资源,丰富体育教学模式,让大学体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将热门的体育话题与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创新体育教学内容,让体育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大学体育的教学质量[1]。

二、互联网背景下体育教学改革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能力

传统大学体育教学中,大学生是按照体育教师的指令来进行体育锻炼的,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互联网进入体育教学突破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创建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手段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大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大学生在体育教学时掌握动作情况,还可以利用网络将体育运动的情况反馈给大学生,提高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升了大学生在体育运动时的态度,增强了运动的效果。大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自己掌握的情况,自主的到电脑前查看,根据电脑中动作的要领和提示来改进自己运动方法进行练习,达到强身健体目的。互联网融入于体育教学中有利的支持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出发,用互联网查阅相关动作,达到学练结合,既培养了大学学生学练的自主能力,又培养了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自主能力,进一步优化了大学体育教学过程,提高了大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益。互联网下的体育教学为大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自主学习的氛围,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与同学合作学习一起探索学习,完成体育教学的学习任务,这样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大学生自我指导,能够实现体育知识的不断丰富。在短短的体育课堂上,大学生既学习到了有关体育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大学生运用互联网学习的综合能力,提升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很好的体现了体育教学与新课程的理念与精神。大学体育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大学生自主锻炼,强身健体的能力,所以,只依靠体育课堂教学很难将众多的体育知识传授给大学生,通过体育教师建立的体育教学资料库,可以为大学生课外学习使用,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还能使大学生逐步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作用,对大学生的身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大学生建立终身进行体育运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学生掌握了体育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互联网与大学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2]。

三、互联网背景下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

1.引用微课教学

微课是目前非常引人关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大学体育教学。大学体育教学特别注重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利用微课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大学生了解体育教学的知识点,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运用刚刚学会的知识点,达到提升自身素质的目的[3]。

2.社交软件有助师生互动

当今的大学生对于社交软件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这个特征将体育教学融入进去,让师生在课后也能够互动交流,体育教师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的习惯,帮助大学生制定有效的运动计划。师生之间可以互相分享运动心得,交流沟通运动常识,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结束语

当下大学体育教学关系到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大学体育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与互联网相结合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教学,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军骑,张兆龙.“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1):98-100.

[2]王宇.“互联网+”背景下基于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大学体育教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0):6-9.

体育运动常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中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教育;身心健康

体育是培养中学生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锻炼中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教学内容,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于健康的重视,体育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学体育教师要把握契机,适时的向中学生渗透体育精神和体育素养,指导中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让中学生能够在繁重学习任务下得到身心的舒展。但是在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对体育不重视,认为体育是副科,意识不到身体锻炼的重要性。还有的体育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懂得变通,让中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

一、中学体育教育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长期的体育锻炼意识

中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他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只要有时间就会看书做题,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锻炼时间较少,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去锻炼,没有形成体育锻炼意识。体育教学应该让中学生了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给中学生带来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让他们深入接触体育,走进体育,燃起心中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形成长期的体育锻炼意识。体育教师要充分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劳逸结合,体育兴趣不断得到提升。

(二)发现生活乐趣,疏导负面情绪和压力

中学生的思维正在逐渐成熟,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会有自己的情绪,有时候出现的负面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心理健康问题。还有的中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时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厌烦枯燥的生活。当中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运动后会感到畅快淋漓,不仅增长了体育技能,还深化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更让有体育天赋的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家里也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强健体魄,为学生打好基础,将有利于中学生茁壮成长。

(三)强健学生体魄,锤炼学生意志

在生活中,很多中学生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受到家长的溺爱,很少参与劳动,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前。当中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后,他们的身体素质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每天都按照计划进行体育锻炼,让他们的生活更有节奏感。在体育团体活动中,中学生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与团队的配合才能够取得胜利,在这个过程中也让中学生的意志得到了锤炼,懂得了集体力量大,发展了团队精神。

二、中学体育教育与身体素质的结合途径

(一)加强对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

在一些学校里,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是大学刚毕业分配到中学担任体育教师的,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但是缺少教学经验,很多时候不能将体育教学的重点展示出来,无法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还有些体育教师不愿意去创新教学方式,也没有将体育教学与学生身体素质相结合。所以在新世纪学校必须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首先,选拔具有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身体素质的综合性体育人才担任体育教师。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和体育精神的培训,使他们能够用前沿的教学思想指导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对体育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包括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教案书写、应急处理等,并且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的年终评优进行挂钩,这样就能够让体育教师提高重视程度,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把体育课堂设计成为学生释放自我的乐园。最后,学校要经常组织体育教师进行技术比武等活动,让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分享优秀的体育教学经验。

(二)优化体育课程考评体系

虽然体育课程被纳入到了中考的范围,但是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却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考评体系,通常都是由体育教师随便挑选一些考试内容对学生进行测试,有的也没有将测试的结果向学生公布,导致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还有一些中学体育教师根本不组织期末考试,这些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新课标指出:体育教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和健康常识,还要学习体育方法,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所以,中学体育教师要不断优化体育课程考评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考评,让中学生喜欢上体育。不仅要考查中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运动技能,还要对中学生的体育特长、健康状况、课间操情况进行考评,关注中学生的身体发展情况。在日常工作中,有很多中学体育教师容易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考评,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都积极上升的阶段,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体育教师应该通过日常交流和线下互动等方式,帮助中学生梳理心情,让他们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从容的应对学习和生活。同时,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具有针对性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可以找到快速提升自己身体素质的途径。

(三)不断引入专业化的先进体育教学设备

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与体育器材和设备有着直接的关系,学校应该投入师资力量,引进专业化的体育教学设备,满足学生与日俱增的体育锻炼需求。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里,没有完善的足球场地和篮球场地,也没有充足的体育运动器材,学生接触器材的机会有限,体育能力增长较慢。而学校有了完善的体育教学设备以后,学生的学习激情会被点燃,能够从体育锻炼中学到体育精神,对于体育教师教学的内容也能够深入理解,无形之中增长了体育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可以利用体育器材去参与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使学生更加重视身体健康,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能够落到实处。如今,阳光体育和创新体育的概念正在深入人心,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教学方式必须要进行革新,利用新器材,玩儿出新花样,既充满了趣味性,又起到了锻炼的目的。体育教师还要加大对于新器材的使用力度,给予每个中学生运用新器材的机会,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体育设备和器材是体育教学的介质,体育教师要学会综合利用场地和器材,开发出新颖的体育训练项目,给中学生带来全新的体育体验,推动中学体育教学向纵深发展。

(四)通过团体性体育项目培养合作品质

团队合作是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核心技能,通过合作可以高效解决问题,降低知识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有很多体育运动项目都是需要团体合作来完成的,这给中学生带来了成长的机会,大家可以在团体中分享体育运动的经验和心得,也能够学习其他学生的体育特长。在进行篮球、排球、接力等项目的教学中,中学体育教师应该首先为学生讲解团体活动的必要性,让学生知道这些项目仅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能完成的,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然后体育教师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向学以通过多媒体生介绍这些体育项目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体育技能,避免在体育运动中受伤。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这些运动的展示视频,通过生动、直观的方式带给学生体育运动的激情,增加合作的默契程度。在进行完这些团体项目的比赛以后,体育教师要为学生做出恰到好处的点评,对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五)体育课堂教学与课下活动两者结合

体育课堂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主阵地,但并不是唯一的阵地。中学体育教师要善于进行拓展和延伸教学,把课堂教学与线下活动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课后,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健美操社团或者长跑社团等,邀请有能力的中学生加入其中,体育教师会定期为这些社团带来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开拓中学生的视野,让中学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体育知识。在学校组织大型活动的时候,体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健美操表演或者武术表演,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锻炼了中学生的表现能力。当中学生收获到鼓励和表扬后,也会增强他们内心的感触,引导他们合理健身,从而增强自身的体质。学校要为中学生建立健康监测档案,将中学生身体发育情况和心理情况进行登记,并且定期对学生的健康档案进行整合和总结,找出需要持续关注的学生,做到不让一人掉队。学校也可以组织体育文化节等活动,将学校的特色和地域特点融合起来,掀起线下活动的热潮,培养向上向善的生活态度,让全民健身的理念根植在学生心中。

三、结语

体育是一门中学阶段的必修课,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中学生的运动精神。中学体育教师要深入分析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引入先进的体育教育设备,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同时,还要注重课上与课下教学的融合,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品质,更好地发扬体育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安富银.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的必要性与对策[J].文渊,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