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理论论文

体育理论论文范文精选

体育理论论文

体育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

在我国的体育教育上从上个世纪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很多的优秀的体育教学人才的出现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跟很多的行业一样,都存在很多的不足,目前在体育教育专业中的学生,由于综合素质比较低,所以很难达到体育教育的目标,不能成为合格的体育教育人才,这也是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现状。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需要具备理论和技术多方面的能力,掌握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都是一个优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质和条件。

二、体育教育专业理论教学的模式

策略指导。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讲,与普通的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体育专业的学生中,在神经系统的分布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特比是在灵活性及兴奋性上占据着比较高的比例,而在其他类型中占据的比重则比较低。体育专业的学生在了解自己专业的特点后,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能力,保证自己上升到高一个阶段,在此同时也不要放弃对文化课程的学习,要保证充分的劳逸结合,是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进步提高。开拓知识面。学生的知识面窄,统一造成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匮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专业知识课程的更新换代较慢,课程种类比较单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要做出积极的改进措施,要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引导和互动,能够为学生指出正确的方法和理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有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到达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要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不要将教学的重点单纯的停在理论知识的教育阶段,也要提高对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并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实践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三、加强体育教育专业理论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创新教育理念

根据目前我国在体育教育中的现状分析,改变目前在体育专业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目前不合理的课程结构,同时改变现在的教育理念。要从整体的课程出发,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按照大课程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工作与多媒体及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学生的教学要注重在主要的知识点的讲解,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理解、掌握并在实际中熟练运用。

(二)制定策略引导

制定策略引导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性格,制定不同的教学引导策略。在体育专业的学生与其他普通专业的学生相比,一定要保证学生可以有足够的营养摄入,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这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本条件及必备因素,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生理特点制定合适的强度训练。

(三)实行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工作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导对于目前的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不但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在教学工作中更形象的进行教学工作。在体育专业的教学工作中,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体育教学而言,不但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时也要保证教学手段的改进,要做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同时也可以多多的鼓励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多从网络中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结语

体育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

1现状和意义

1.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过去就有,只是不够重视,更像是摆设,仅用于雨天教学和机动的备份,内容上不外乎是体育常识、体育卫生,属于体育常规教育的范畴,没有专业性和系统性.近年来,高校在评估和学科建设的要求下,理论教学逐步受到重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1)理论教材的配备.高校根据各自的需要,编纂和出版相应的理论教材,学生人手一本.(2)理论教学的制度化.理论教学的课时,按照一定的课时比例,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3)理论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联系.理论考核的成绩,按比例计算到学生体育成绩之中.所以说,理论教学作为公共体育教学的一种形式已经建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是教学还是考核,与我们所期望的相去甚远,流于形式,丧失了理论教学的意义.首先从理论教学的内容来看,大都是过去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的浓缩版,内容陈旧,不是理论,只是运动动作和技术的文字说明,其价值相当于体育常识,缺少层次和深度,没有学术价值,学生不感兴趣.其次从理论教学的管理来看,理论教学所占比例偏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考核也不受重视(与其他公共课程相比).

1.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对体育实践教学的补充和指导

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的系统的结论.”….体育理论基于体育实践,是对体育内在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的当前结论,体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主要通过体育课的形式来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仅有实践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科建设的需求.同时体育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多学科形成有机的联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育又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体.体育的发展与进步和相应的理论体系的支撑密不可分,是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实践不可替代的.体育课理论教学,基于实践教学,作为体育实践教学补充,发挥理论所具有的指导作用,不仅如此,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的延伸,甚至是对实践教学的超越,提升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档次,突破实践教学的局限性.

1.3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实现高校公共体育高等教育化的重要途径

所谓公共体育高等教育化,就是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具有学术性和研究性,将公共体育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区别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模式.高校在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上有别于中小学,首先,中小学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体育教学的强身健体,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尤为重要,从学习技术和动作的角度看,中小学学生也处于动作技术形成的最佳时期,所以实践教学就显得更有意义.而大学生已接近成年,在学习技术和动作上处于劣势,但认识、理解和研究能力显著增强.加强理论教学,提高对体育及其价值的认识更加重要.此外,大学生缺少的不是体育锻炼的机会,而是强身健体的意识.高校在体育教学的硬环境上也非中小学可比,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氛围,为提升理论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综合体育素养,而不仅仅局限于技能和健身,所以理论教学彰显出体育教学应有的教学层次和深度,具有学术价值.

2核心与内容

2.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关于竞技理论的教学

确立以竞技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活动为基础的说明书式的理论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本质上,体育是以竞技为基本手段和主要形式,增强体质,提高体能技能,培养心理素质和能力的一种社会性活动.……竞技是体育最重要的特征,体育的必然是竞技的,没有竞技就不能成体育.”“体育的本质特征决定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高校体育学科体系是我国体育专业的基础和摇篮,肩负着培养和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和体育科研与管理人才的重任,应加强体育教学的学科性与竞技性,……在以竞技为核心的基础中,根据各群体的具体特点,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娱乐和健身等基本属性及其功能,逐步实现体育的高等教育化.”竞技是体育的本质特征,是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核心,理所当然也是理论教学体系的核心,这就指明了理论教学的方向,拓展了新的层次和空间,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2.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对专项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

理论教学依托于专项实践教学,在加强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同时,要兼顾到知识性和教育性.其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1)加强对专项的认识.了解其起源,现状和发展趋势.(2)学习专项竞技的方法、竞赛规则裁判法、组织方法以及比赛的方法等.(3)理解影响专项竞技的相关因素.技术和战术因素、身体素质和体能因素、心理素质因素以及运动损伤预防和科学训练方法等.(4)专项竞技对社会的影响.专项竞技与文化、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对健康和医学的影响等.其内容既是传统理论体系的继承,又有新的研究方向.

3作用与预期

3.1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与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形成有机融合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使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补充、指导和提升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同时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也为理论教学提供了合适的形式,实现理论教学与专项化选修教学模式对接,有利于形成以专项化教学模式为主体的学科分支,理论教学能够摆脱普通专业大学生受运动水平和能力的制约,打破实践教学由于客观原因而形成的教学屏障,率先从理论教学上实现突破,迈上新的层次,提高教学质量.

3.2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在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同时,还要对理论教学场所,考核的方法做到科学的安排.理论教学不仅可以提升体育教学的层次,同时也使紧缺的运动场地,器材得到一定缓冲,合理安排理论教学的周期,减少季节变化对实践教学的消极影响.在课时安排上应有别于其他学科,要突破学期的限制,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层面上的可操作性.

3.3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给教学双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加强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打破原有教学体系的平衡,教学双方必须以新的心态和新的要求共同面对,由加强理论教学而引发的新的评价体系,对教学双方的影响显而易见.加大理论教学的比重,对学生有了新的要求,部分学生仅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优势,“一招鲜吃遍天”的状况已经行不通了,而另一部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处于劣势的学生,则增添了学习的动力和自信.新的评价体系强调学生综合体育素养的评价,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理论教学的大力介入,对教师的学习和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观念得以更新,学术的风气得到加强,教学双方由此更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这种质的变化是学科建设的内涵.

体育理论论文范文第3篇

关健词:高师奋共体育课体育理论现状重要性付策

高等师范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识渊博、普于创新、体魄强壮和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师教育的发展方向,为此高师教育必须进行素质教育改革。高师公共体育是高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而作为公共体育课程不可分割部分的体育理论教学改革则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

一、离师公体课体,理论教学的现状

1.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无自己的理论体系、无师范性特点,体育理论教材内容不切合学生实际

根据研究发现,高师体育自建国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始终没有建立起具有师范特性的理论体系,致使高师公共体育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其他院校的体育没有区别,抹杀了高师公共体育课应有的特性。体育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都应有深厚的理论荃础,但是至今还没有一本适合高师体育的教材。而现行体育教材大都是体育院系通用教材的翻版,根本体现不出一般大学生体育的特点,更别说高师了。

2.体育理论教学的课时严重不足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文规定体育课程教学时数是每学期18周,每周2学时,理论教学的课时不得少于12%(大约每学期4-5学时),这一比例对于庞大的体育理论体系来说显然太少了,尽管如此,不少高师公共体育理论教学课时还一压再压,有的每学期安排1-2学时,有的把它当成机动课。而特别是在大学扩招后,有的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室排课紧张的情况下干脆取消了理论课教学.体育理论教学课时的不足,无法使学生学到丰,的理论知识,从而无法指导学生的体育实践.

3.体育理论教学的质t低下

高师公共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的组织形式有所不同,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据了解,目前很多体育教师理论知识欠缺,再加上思想上不重视体育理论教学,出现了在理论课时照本宣读或圈定重点让学生应付考试的现象.还有的就是大学扩招后.教室安排紧张,往往100-200人甚至400人合班上理论大课。教师不想教,学生不愿学.其教学质t可想而知。

二、高师公共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理论课是指在室内讲授体育的荃本知识、运动卫生保健常识、各主要运动项目、有关专项理论及技战术和裁判法等内容的课.体育理论课对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体育课,要性的认识,启迪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不是实践课可比的,甚至对学生在一生中坚持进行体育锻炼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是我国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体育理论教学在高师素质教育中起粉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是用教育的手段对学生的各种素质进行发展培养,它是一种教育思想和形式。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体育是高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而体育教学是高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高师公共体育之一的理论课教学对高师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体育理论教学可以促进高师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的提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高师教育最好的解释.这就要求我们高师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很高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良好的身体与心理家质.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对体坛上的一些优秀人物、事迹的介绍,可以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奖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笑观.树立为中华民族争光的远大志向.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对体育基本知识、运动卫生保健常识、各主要运动项目有关专项理论及技战术和裁判法的讲解,可以使学生位得如何欣赏比赛,如何组织、指导自己或别人进行锻炼,怎样处理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从而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思想,为我国全民健身、终身体育服务.

(2)体育理论教学可以促进高师学生科学文化家质、劳动技能家质的提高.体育科学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它也分出许多分支学科,如: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生物化学、体育哲学、体育史、体育经营管理学等等.体育理论课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甚至可以成为一些学生的主攻对象。体育也是一种产业,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而且前景广阔.它必然会吸引大批人才为之服务,当然要进人这一领域就必须了解体育理论知识.因此对高师学生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可以促进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我们高师学生的竟争力,拓宽了择业面。

2.加强体育理论教学是高师师范性特点的需要.高师公共体育课是高师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师范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高师学生的未来职业是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教师,他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贵.加强高师学生的体育理论教学,能使学生充分认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弄清体育与智育、德育的关系,这就促使他们工作后能正确对待体育,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此外,还可以教会学生怎样组织、指导自己或别人进行锻炼,以及怎样处理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以便他们工作后能够更好地开展教书育人的工作。

(3)加强体育理论教学,是改变当前体育现状的需要.全民健身提了那么多年,全民素质还不见提高.从小学到大学都设有体育课,学生体质还那么差,原因何在?众所周知,体育在中国历来是不受人重视的,人们的思维已定型,观念难转变.这一切对整个国民家质的提高是十分有害的。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国现有260余所高等师范院校,在校生超过100万,每年有近30万毕业生加人教师队伍.教师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不是其他职业可比的,他们可以影响一群人,甚至一代人、几代人。加强我们高师学生的体育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转变他们的体育观念.他们担任教师后,其行为可以对学生起好的榜样作用。其一,可以指导他们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其二,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的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他们的学生会在他们的教育影响下变得人人喜欢体育,人人热爱体育运动.那么若干年后高师培养的老师已遍及每一个学校,他们在那里传播先进的体育思想.如此一来不是全社会都变得重视体育了吗?全民健身不就得以实现了吗?

三、加强高师公共体育理论教学的对策

1.加强理论研究,建设具有师范性特点的高师公共体育课程理论体系,单独编写体育教材.高师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高师公共体育应与其他高校体育有所差别。高师公共体育要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深人的理论研究,寻求理论上的突破,进行创新性体育理论建设,形成具有师范特点的高师公共体育理论体系.同时加强体育教材建设.编写适合师范教育的体育教科书。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教材,高师公共体育理论教’学才会有所发展。

2.增加高师公共体育理论教学的课时。体育理论教学内容丰畜、知识面广,包括体育的墓本知识、运动卫生保健常识、各主要运动项目、有关专项理论及技战术和裁判法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等内容.即使是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文规定体育理论教学的课时不得少于12%,执行也是远远不够的.高师公共体育与其他高校体育不同,这是它的性质决定的,因此必须增加商师公共体育课的次数,相应的更要增加体育理论课的次数。高师公共体育理论课应该用大部分的课时来开设体育与教育的关系、体育与健康教育、体育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体育与德育、体育与智育以及如何组织、指导自己或别人进行科学锻炼和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等专题.事实上,很多发达的国家(如日本)的师范系统的学校,体育课的学时都比一般高校多。

3.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理论素养,建立商水平的师资队伍。要搞好高师公共体育教学,提高体育理论教学的质量关链在于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师体育教学的改革以及一些新型的教学棋式的诞生,高师体育教师应该由过去的侧重掌握运动技术转变为理论技术全面发展,由简单的“示范性”转变为具备高素质的“智能性”.由此高师体育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搞好科研,提高自身的体育理论家养和教学方法,才能适应现代教学和提高教学质t,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4.利用校园媒体进行体育理论宜传.现在很多大学都有自己的电视台、广播站和宜传部,甚至每一间教室、学生寝室都有电视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广播站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利用学校宜传部办体育墙报、体育知识展板等,以加强体育理论宜传.还可以每学期抽出一定时间举办体育节、体育周等,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开展一些体育活动,举办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有奖问答等。以此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调动大学生自觉实习体育理论知识的积极性。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体育理论教学的不足.

体育理论论文范文第4篇

1.1场馆功能设计与营销服务脱节

目前国内大多数体育场馆的前期设计与后期管理市场化存在脱节现象.多数体育场馆的前期设计考虑最多的是场馆的体育功能,而未重视对场馆商业化运作功能的开发与设计.导致摆在设计者和经营者面前的是两种不同的境遇.设计者考虑场馆的外观、选址、科技含量、城市地标定位、建筑的难易程度、工程的质量等,经营者考虑的却是可经营的产品或服务.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家体育馆(鸟巢)在设计的时候争取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同意,体育的功能只占24%,而商业化运作的功能却高达76%,这在场馆后期的经营管理中起到了很好的延续作用.除了作为旅游产品定位之外,进行其他类的商业化运作也为国家体育馆后期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有益的补充.[3]而国内第四代、第五代体育场馆的大部分设计仍停留在体育功能的挖掘上,显然不利于商业的运作,为后期经营管理的难度埋下了伏笔.

1.2体育赛事无法成为场馆经营的主体

国内体育场馆举办体育赛事还远远未开发出它本身应有的商业价值.这与体育文化和体育参与人的价值观念不无关系.目前,国内体育场馆对体育赛事开发的定位较为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的赛事组合与特色赛事品牌,体育赛事不但没能成为场馆经营的主体,反而成为场馆经营的累赘.一方面,国内场馆主要经营依靠承办竞技类体育赛事,赛事组合单一,娱乐性的、市民能广泛参与的、市场化运作的赛事没有形成很好的层次性补充;另一方面,国内体育场馆举办赛事的商业化运作经验和能力不足,导致负利润化,成本收益严重偏离预期目标,反而造成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负面影响,不利于赛事的可持续发展.

1.3国民体育消费意识与消费能力弱

一般对于体育消费来说,主要包括参与性消费和观赏性消费.[4]从事体育运动的锻炼需要有一定的体育场馆做物质保证,不同运动项目对场馆的依赖不同,对于运动参与类的消费者来说,到体育场馆进行消费是由主观价值判断和生活方式决定的.对于高消费类运动项目的参与对体育场馆的依赖更重.一般参与性消费比观赏性消费更能以估计和评价.具有消费能力、消费时间和消费意识似乎构成了体育消费的三要素,但对参与性的体育消费更重要的第四个要素则是体育消费的行为,需要消费者真正的走入体育场馆,身体力行.而对于观赏性体育消费对于个体而言似乎对体育场馆的依赖更弱,在家中通过媒体进行体育观赏似乎已成为国民的一种固定的生活方式,他们并不乐于去体育场馆内外进行现场的观赏消费.

1.4漠视体育价值观念对场馆经营的影响

美国人约翰·古特曼在他的《从仪式到记录》一书中,从生命的本质考查体育的本质,北京体育大学袁旦教授认为体育价值观念是引发体育社会认同的本源.个体由于受教育程度、生活背景和工作岗位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体育价值观.农业时代的人民认同“体育无用论”,体育的研究者关注的体育研究的选题和意义,体育商业者关注的利益最大化,体育参与者关注的是体育带给个体的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健康方式.显然,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农民还无法走进场馆内进行健身、家庭娱乐、体育鉴赏等活动,对于大多数运动参与的人群从体育本质的角度挖掘参与的动机和体育赛事、家庭表演、艺术活动等营销组合进行宣传是场馆经营的核心和难题.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决定着个体能否走进场馆成为固定的消费群体,由此看来,对体育的宣传、对体育的手段教育、对体育本质的问求将成为未来相对长时期内影响体育场馆经营的因素.

1.5专业人力资源匮乏

袁旦教授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不懂体育还奢谈什么体育管理”,[5]不懂体育和不懂管理一样可怕,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优秀体育经营管理者的必备素质.体育管理活动是将管理的原理、方法和范式应用于体育这种社会文化活动中,显然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是体育管理活动应该关注的又一个核心.又一个问题摆在面前,培养既懂体育又懂管理的人不就可以了么,问题似乎解决起来如此容易,现实中部分体育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也是如是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但同样的困境摆在面前,学体育的不懂体育,不爱体育,不懂管理,学管理的也不懂体育,不爱体育,本身就不是体育的爱好者,不参与体育运动,何谈对体育运动本身的深刻理解,更无法从个体本源追溯消费者的心理.其实,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的目标同样应该是体育消费者和体育参与者本身,而不是体育场馆本身.研究和挖掘消费者的需求才是体育场馆经营的主产品,赛事、产品和服务是消费需求的主形式.从这个角度来考量,似乎培养这种双优型人才又显得那么的必要和困难.

二、大庆市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

2.1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任务

2.1.1提供体育服务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体育场馆这种有形产品需要提供无形的体育消费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面消费者的需求,这种现象本身就不单纯是个体育的问题.社会学的、文化学的、人类学的、体育学的、心理学的多学科关注才能产生合力.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研究和开发体育服务产品和服务是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

2.1.2.提供体育以外的其他社会服务,开展多种经营.体育赛事是场馆经营的主体,但仍需积极开发设计多层次多元化产品,作为体育活动本身的有益补充,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活动,进行符合市场化运作的产品和服务组合设计是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商业价值所在.

2.1.3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2方法

2.2.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大庆市体育场馆的经营,必须以满足消费市场为根本出发点,同时要引导和培育体育消费,健全管理制度,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来处理一切经营活动.

2.2.2树立市场营销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由于大庆市的体育场馆多为政府投资,主要目的是满足市民的文化体育活动和消费需求,增进市民身体健康愉悦身心,为国际化都市建设提供国民身体素质保证.但由于场馆所处地理位置和宣传力度手段单一导致了大部分时间闲置和浪费,所以,必须坚持一方面满足广大市民的健身、健心、休闲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参与性体育活动,按照市场化运作,树立市场营销观念.有效营销是盘活体育场馆的必要手段,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树立是保证大庆市体育场馆实现市场化运作的标志.

2.2.3刺激引导规范体育消费.

2.2.4建立健全体育市场.

2.3经营形式

2.3.1会员制:会员制又称“俱乐部营销”,是指企业以某项利益或服务为主题将人们组成一个俱乐部形式的团体,开展宣传、销售、促销等营销活动.顾客成为会员的条件可以是缴纳一笔会费或荐购一定量的产品等,成为会员后便可在一定时期内享受到会员专属的权利.大庆市的所有体育场馆都可以按照可提供的运动项目,研制会员开放时间,保证会员制活动的实现,会员成为稳定的客源,对体育场馆同时是一种重要宣传和利用,同时可以收回一点成本.可以定期搞会员俱乐部之间的比赛,经过发展以后,打造会员赛事品牌.

2.3.2承包制: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场馆整体承包;另一种是对不同体育设施或不同体育健身娱乐休闲项目的分包.

2.3.3合作经营形式:指体育场馆以土地、房屋或其他设施作为投资品,其他投资者以现金、设备、管理等作为投资品合作经营某项提与业务的经营方式.

2.3.4直接经营形式.直接经营的有点在于规范,但成本高、风险大,加上行政审批的程序和过程过于复杂,不利于市场化运作,也不能有效激发经营的积极性,对于经营指标和考核目标的设定容易保守.但是如果打造一支业务素质高、营销观念强、经营手段突出的队伍,也是不错的选择.

体育理论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参观访问、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制订适应学分制管理的选课与排课方案、新教学大纲、教学常规,构建了玉林师院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模式,并通过实施检验了其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1.问题的提出

高校公共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锻炼习惯为主要目标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高校已逐渐认识到原有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体育需求,难以真正实现课程的目标,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探索体育课程建设的新路子。

“快乐体育”、“成功体育”、“选项教学”、“俱乐部体育”等教育和管理模式相继出现,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但核心的课程改革—围绕着学年制向学分制的改革总体进展较慢,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却不易推广和普及。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文件,以下简称新《纲要》),为体育课程注入了新的动力,明确了高校必须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等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突出强调了促进学生健康是体育之本,要从多维度、多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要打破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任课老师、上课时间”,营造“生动、活波、主动发展”的体育学习氛围,要求“各校应根据本纲要和学校实际情况制仃教学大纲,防止以改革之名行无政府主义的不良现象发生”。因此,如何根据各院校的实际研究制仃出一套合理有效而易操作的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方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课题。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体育学科及学分制相关文献30多篇,为本研究提供充分的论据和详实的资料。

2.2参观、访问法:参观访问区内外试行学分制管理的高校10余所,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

2,3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法:对玉林师院0203级学生试行学分制管理后的学习兴趣、选项动机及上课的满意度等进行了随机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并对所有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

3研究结果分析

3.1国内外高校体育课程学分制现状

学分制是高等教育的一种柔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质量的单位,其特征是: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学习进程的弹塑性、选择学习时空和教师的灵活性等。学分制一百多年的发展变化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历程,其内涵和形式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以使之与本国国情、校情及社会发展相适应。就国内外高校体育学分制管理模式而言,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学年学分制,另一种是完全学分制,各有其优缺点。

3.1.1学年学分制。既保留学年制特色,又相应地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学习的内容、时空、教师的自由度。这种体育学年学分制,只要有相应的物质条件和教师较高的业务能力就能实施,一般情况下,实行体育学年学分制的高校都规定体育学习的年限(A)、学时(B)、学分(C),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X)、时间(Y)、教师(Z)等。目前,日本和我国等许多高校就属于这种模式。

3.1,2完全学分制。这是一种充分体现学习自由思想的一种学分制模式,它以选课制为基础,集导师制、绩点制、弹性学制于一体,以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前提,以学生兴趣为起点,其典型代表是美国、加拿大等国高校。就体育学科而言,我们认为完全学分制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适应全民健康的社会需要等方面将起更大的作用,更利于达成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但由于这种学分制管理模式对教育经费、师资力量、场地设备、以及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要求太高而难以实施。

3.2玉林师院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模式

根据玉林师院培养目标,生源,师资、办学规模与实际情况,我们拟实行一种半开放型的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模式,立足于学年学分制为基础,引入完全学分制的完全选课制和选师制管理。

3.2.1选课与排课方案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关于开什么课,学生如何选择到想选的课,选好课后怎样排课等问题,这既要体现国家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能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求(见表1)。我们研究认为:(1)开课应从实际出发,多方考虑健身实效性、大众性、民族性、时代性、层次性原则,玉林师院拟开设的体育课程可归纳为三大类,两个层次,十一专项课,即1-?年级为必修选项课,1-4年级选修选项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三大类,三大类中又按项目水平分初、中级两个层次11个专项,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软排球、武术套路、太极拳、贻拳道、散打、健美操、保健与康复课等课程;{2)选课与排课必须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体育需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就学校体育而言,体育兴趣和爱好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的,积极的参加体育课学习和锻炼,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如何“激发”、“唤醒”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见表2)。校园网络的建设,使我们可以方便的通过网上选课、排课的形式进行管理调控:设立公共体育课程主页,点击“选课”,进入选课排课系统,内有开课项目,教师一览(包括每位教师的资历,拟开课程。时间安排等),首选,次选,备选登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浏览、选择(原则上每个教师每个教学班不超过5。人,少于30人不开课),本项操作学生在开学一周内通过校园网进行选、调、退、停手续,时间一过即不再办理。

3.2.3新教学大纲

原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制订的,而新教学大纲是根据新《纲要》的精神制订的,与旧教学大纲相比,有如下几大变化:(1)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即“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以学生为本”,“满足个体差异与需求”等体育理念;(2)新的课程目标,将旧教学大纲中公共体育课程的增强体质、传授三基等任务拓展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并具体化为五个方面的主要目标,突出强调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过去没有强调的目标;(3)新的课程结构,新教学大纲设置了必修选项课、选修选项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三大类,这种设置不仅充分考虑到了实效性、大众性、时代性、民族特色和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更充分的考虑到了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多样性、层次性(见表1、表2),将课内外、校内外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4)新的考核与评价方法(见表3)。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级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公共体育课程的成绩;(5)教学内容和时数不作硬性规定,由师生共同把握。

3.3建设更人性化的教学常规

我们认识到,实行学分制管理不仅要在思想观念上有较大的转变,在教学具体管理措施上,尤其是课堂教学常规的建设上要有更大的突破,以改变以往过于教条化、刻板的组织管理,代之以一种民主、灵活的动态管理,在这种人性化的课堂常规下,学生、教师主要是通过自主管理自己,相互督促,多向互动,共同为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而管理调控自己。

4实施成效与存在问题

4.1实施成效

4.1.1选课、排课方案基本上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根据我们发放的问卷调查,我院公共体育课程试行学分制管理下的体育选项课教学后,绝大多数学生选上了其想选的课程,只有8%的学生是被选的,即无法选到自己首选或次选的课程(见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