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学习心得

数学学习心得范文精选

数学学习心得

数学学习心得范文第1篇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出问题假设,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是说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方法。只有有了问题,学生才知道探究的目的。有了学习目的,学生的探究欲望才能被激活。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很差,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巧设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尽快走进自主探究的状态。这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前提。为此,在探究式数学教学时,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巧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给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条件、平台,让学生自觉进入探究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进行“圆锥”的教学中,由于圆锥的体积公式较为复杂,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出示一个圆锥形的土堆,一个圆柱形容器,使它们的底面积和高相同,再让学生进行探究,把土完全放入圆柱形容器中,看放多少个这样的土堆可以把这个圆柱形容器盛满。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式学习,发现三个完全相同的土堆可以盛满一个圆柱形的容器,从而得出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1/3Sh,轻松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探究环节的设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是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活动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探究式学习,并充分利用所得的探究数据和重要的信息资料以实现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差,所以学生对很多数学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探究式学习恰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高速度、高质量地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另外,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对结果的猜想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整个探究过程的参与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进行“探索规律”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需要探索的一系列数据,或者是提示寻找规律的方法,给学生思维的启迪,或者是探究方法的暗示,为学生自主完成探究任务提供思路,为学生顺利完成探究任务提供条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学探究式学习,使数学知识变得更为直观、形象、具体,这种数学探究式教学使课堂更具有活力和趣味性,使原本枯燥的、难懂的、抽象的数学知识更易于理解,提高了数学教学效果。另外,教师通过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掌握数学概念和原理,可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作者:王秀珍单位:河北省迁安市野鸡坨镇丁庄子完全小学

数学学习心得范文第2篇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职业院校为国家培养各类实用型人才,也应顺应社会趋势,将信息技术与基础文化课程相结合,让学生更轻松地进行数学学习,增强数学信念,从本质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思想与填鸭式教学手段。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信念;中职学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开放式共享教育理念逐渐盛行。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它为在校学生和教师的学习与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知识的传递突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作为一门抽象知识学科,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整合,能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接受式学习方式,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信念,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提高数学成绩。

1数学信念的概念

关于数学信念,Schoenfeld[1]认为信念是个体的理解和感觉,这种理解和感觉影响了个体在数学研究和数学学习中的行为方式。我国学者对数学信念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一些成就。周莹等[2]认为数学信念包括5个部分:“知识结构性信念、知识稳定性信念、学习速度信念、学习能力信念和学习方式信念。”从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数学信念贯穿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作为一名一线中职教师,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发现,通过增强学生的数学信念,可以促进学生产生有效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愉悦的学习情绪,进而提高数学成绩。

2信息技术有利于树立积极、有效的数学信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高度抽象的概念、科学简洁的数学语言、严谨的逻辑体系,都让相当数量的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特别是中职学生,他们在小学、初中这一段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被落下”,因此对于中职阶段的数学学习一开始都很排斥,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生活和专业学习中不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数学信念是消极的。要让这类学生重拾学数学的信心,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数学概念、理论、推理等能用图形、符号和动画等多种方式表示,将数学知识“可视化”,为学生理解数学提供帮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大容量、多趣味、高效率等优势,运用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在最佳状态下学习。例如,在教授“函数的性质———奇偶性”时,笔者就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美丽的蝴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观察到蝴蝶在飞时翅膀不断重合和对称的现象,从而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在这个现象的启发下,学生又找到了不少身边的对称实例,并指出了不同的对称方式。在这样的情景教学中,学生不再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远离生活的,从而坚定了能学好数学的信念。

3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坚定数学信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记忆知识为主。信息技术的融入有利于教师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将教学模式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为主。例如,在教授“集合的概念”时,笔者就以学生感兴趣并且接触过的网购导入,让他们打开自己的手机购物APP,演示一下平时的购物过程。此时,笔者提问:“现在我想买一条半身裙,要怎样进行?”学生会从品牌、材质、版型等各个方面进行筛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感知“集合”与“元素”的内涵。所谓“集合”就是一些特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元素”就是这个整体里面的各个部分,并且学生也会进行进一步思考探究:“不同的元素是否能够放在一起组成新的集合”以及“不同的集合之间又是否能够进行交叉或者整合”?这为我们接下来进行集合的运算教学做了铺垫。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以及合作交流,不仅能快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能将问题进行延伸拓展,让思维更加活跃,坚定数学信念。

4信息技术有利于创建师生互动交流的空间,强化学习信念

现在是信息化社会,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但是不少中职学生更多将其用在娱乐上,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大影响。然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教师和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进行实时、无障碍交流。数学教师和课本已经不再是获得数学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引擎、数学网站、微信、QQ等进行数学问题的讨论与研究。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例如,教授“角的概念推广”时,笔者在课前利用班级QQ群针对教学目标设置问题,让学生在网上交流讨论,并完成一定的预习作业。这样既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能及时借鉴他人意见,实现头脑风暴,又有助于教师掌握课前学生预习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课后,教师还能利用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纠正,对学生的学习困惑实时答疑,学生的学习信念有了显著增强。

5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实现专业特色教学,增强学生学习信念

中职数学教学应当树立为专业服务的思想。学生只要明白数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自然就坚定了数学学习的信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时代气息,贴近专业[3]。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应该借助信息技术发展优势,努力将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数学信念,教会学生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并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围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探索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参考文献:

[1]周莹,唐剑岚,黄国稳.初中生数学认识信念的SEM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2):31-35.

数学学习心得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调查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空间想象性,传统板书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先天性缺陷。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数学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为真实了解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对本校班级学生及教师进行了相关调查。从学生层面来看,超过79%的学生喜欢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约72%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更容易接受新知识,这说明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认可程度较高。此外,几乎所有受访学生均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其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帮助巨大,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多媒体能够更为直观的展示几何知识,便于学生理解。从教师层面来看,越是年轻的教师,其运用信息技术的意愿、水平、频率越高,而且他们普遍认为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但总体来看,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践教学的调查中发现,目前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较为单一,多数为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很少在计算机教室上课,这使得资源利用率较低;二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形式较为单一,而且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过于重视课件的形式,忽视了中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只在形式上创新而未在教学内容上创新;三是中小学数学教师普遍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能力,导致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时不够顺畅,手段不多,造成课堂教学组织松散,影响了课程进程;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当,比如课件内容过多、播放速度过快等,导致学生思考时间不足,容易打断学生的学习进程,导致教学成为学生被动式学习;五是多数课件简单,缺乏组织性,大多是素材的积累,而且内容复杂,影响了师生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的交流,无法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二)原因分析首先,从学校制度层面来看,中小学对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和资源的投入不大,对信息技术运用的组织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评价机制,也没有给数学教师提供足够的教学素材,使学校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交流的氛围;其次,从教学资源层面来看,学校在软件资源方面的投入与其在硬件资源方面的投入资金比例失调,虽然学校已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突出作用,而且也投入了较多的资金配置多媒体硬件,但在软件的配置上却缺乏足够的认识,与教育领域认可的1:1指标相差甚远。适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优秀多媒体课件资源不足,质量不高,影响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从教师层面来看,中小学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不够,应用能力欠缺,对多媒体资源整合的理解不透彻,没有体现最优原则,而且多数教师整合的实施能力欠佳,没有体现“优化教学过程”。

三、如何促进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

(一)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要结合中小学数学学科特点,要重视逼真的情境创设,要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入手,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到数学情境中来,要将中小学数学与生活背景相统一,引导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获得数学知识。数学学科的多媒体课件设计要重视促进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要使学生逐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要体现数学学科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特点,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和思考的机会。在数学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理解基础教育新课程指导思想的内涵,要体现“数学学科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指导思想,要突出数学学科教学过程的特征。(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要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教学设计要符合中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虽然初步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但其思维的特点仍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尽量选取直观的、具象的事物来展现数学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逻辑推理的能力。中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状态常常具有情绪色彩,兴趣越高其投入度也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尽可能设计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活动,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参与教学的乐趣和成功后的喜悦,这对于提升他们的教学参与性具有积极的帮助。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注重其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三)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巧妙地选择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可采用矛盾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恰当地激发“教与学的矛盾”,诱发学生独立、深入、由浅入深的思考。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多媒体提供使学生发挥主体地位的学习环境。此外,教师还可运用多媒体演示过程,展示知识的直观发生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杨洪臣.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5(20):243.

[2]郑爽.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探究[J].求知导刊,2014(9):20.

数学学习心得范文第4篇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出问题假设,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是说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方法。只有有了问题,学生才知道探究的目的。有了学习目的,学生的探究欲望才能被激活。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很差,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巧设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尽快走进自主探究的状态。这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前提。为此,在探究式数学教学时,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作用,巧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给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条件、平台,让学生自觉进入探究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进行“圆锥”的教学中,由于圆锥的体积公式较为复杂,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出示一个圆锥形的土堆,一个圆柱形容器,使它们的底面积和高相同,再让学生进行探究,把土完全放入圆柱形容器中,看放多少个这样的土堆可以把这个圆柱形容器盛满。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式学习,发现三个完全相同的土堆可以盛满一个圆柱形的容器,从而得出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1/3Sh,轻松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探究环节的设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是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学生的探究活动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探究式学习,并充分利用所得的探究数据和重要的信息资料以实现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差,所以学生对很多数学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探究式学习恰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高速度、高质量地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另外,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对结果的猜想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整个探究过程的参与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进行“探索规律”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需要探索的一系列数据,或者是提示寻找规律的方法,给学生思维的启迪,或者是探究方法的暗示,为学生自主完成探究任务提供思路,为学生顺利完成探究任务提供条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学探究式学习,使数学知识变得更为直观、形象、具体,这种数学探究式教学使课堂更具有活力和趣味性,使原本枯燥的、难懂的、抽象的数学知识更易于理解,提高了数学教学效果。另外,教师通过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掌握数学概念和原理,可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作者:王秀珍单位:河北省迁安市野鸡坨镇丁庄子完全小学

数学学习心得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主动性;学习兴趣

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探索,从而高效地完成任务,完善认知,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放下对教师的戒心,积极参与到教学中,真正发挥自身教学主体的作用,从而有效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整理英语句子”时,教师没有把键盘上的各个功能键一个个地介绍给学生,而是将学生认识键盘按键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几个任务。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输入字母到输入单词再到输入句子。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每一个任务后,就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输入错误的字母后要怎样删除,要怎样才能输入大写的英文字母,一些特殊的标点符号要如何输入?当学生产生疑惑时,教师没有急于解答,而是提示学生相互讨论,尝试其他按键等方法来解决。学生在独立探究的过程中,不但获取了新的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增强了自主意识,磨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

二、游戏练习,巩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信息技术的讲授,由于教材中的知识和概念多,比较抽象,很多学生都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理解与运用。如何让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做了一些尝试,将练习借助信息技术设计成游戏的形式,用他们感兴趣的形式激发其学习热情,将他们的最佳学习状态延时,达到最优学习效果。例如在上“键盘指法”时,若一味地讲解指法的要点,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枯燥。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游侠教学法。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戏,为了淡化学生的感觉,可以通过设置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比比,看看谁的速度快,抓到“小偷”,学生们由于刚接触电脑不久,有的指法生疏,有的甚至还是“一指禅”,打字速度很慢,不一会就被“抓”住了,学生们很是着急,教师趁机提出了指法的重要性,这样学生们练习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很快掌握了指法的技巧,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圆满完成。

三、个性化发展,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由于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分化的情况,这是教师必须要重视的,在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都应该有所差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信息技术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化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采用兴趣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变为主动,消除其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就学生的个性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冒尖的学生,要给予辅导,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课题,师生合作完成,使他们能“吃饱、吃好”。

四、拓宽教育渠道,促进个性化发展

在如今这样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千家万户。电脑在家庭的普及,使得学校早已不是唯一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场所。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既能使学生学习到课本以外的信息技术,也使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甚至人格培养显得苍白无力。互联网资源已经成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老师、学生、家长的青睐。但是在整个网络中,可供学生直接使用的网络资源少之甚少,因此,学校可以向社会开放自己的网络资源,同时也要积极地争取社会的教育资源参与,这样可以使社会、家庭、个人三位一体,既拓宽了教育的渠道,又使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变得丰富,通过相互强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得到了强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五、多元评价,强化成功体验

(一)注重学生自评,彰显学生个性

多种评价方式中,教师用得最多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学生自评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求、操作方法和操作要领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评价的标准。如教师每节课都制订本课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的达成情况,制订出贴近学生,内容详细的自评表,让学生人手一表,每节课后由学生自评。这样就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做出客观的评价。

(二)鼓励生生互评

生生互评,即“同桌”“小组”的评价。学生们在刚开始进行互相评价时,往往习惯挑对方的毛病、缺点。这时教师要进行引导性提问:“你觉得他的作品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他的作品中有哪些你没用过的操作方法?”然后引导他说出作品需要修改的地方,这样一来既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他人作品,也学会在评价过程中找出他人和自己的不足之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并且学会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甄别有益信息,教师们任重而道远。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对学生加以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努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拓宽信息技术教育的渠道,为社会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合格小公民。

参考文献:

[1]王丰年.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新课程(教研版),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