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税务管理体系

税务管理体系范文精选

税务管理体系

税务管理体系范文第1篇

近几年来,由午税务部门涉足的范围越来越广,对发展经济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相应的.税务工作信息也不断增加石其内容不断丰富更新。税务信息管理慨括起来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经济税海信息管理

经济税源信息是税务信息的一部分.对经挤税漂信息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税原情况,研究分析影响经济税源发展变化的各种因家,预测经济发展趋势,挖橱税源潜力,增强税收工作的预见性.税收收入来探于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经济税浑是各项税收收入的直接来源,经济税源的好坏对税收收入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对经济税源信息的管理.就是对有关经济发展变化对税收分配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了解现状,掌握厉史状况,并在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荃础上,作出正确的判纸,为领导决策和编制税收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正确开展这项工作,对于加强税收工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增加税收来源,保证财政收入.以及提高税收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税收收入信息主要由各级税务机关的计会部门负责,包括悦收收入计划的制定、统计以及监督检查悦声收计划的完成情况.这是税务信息的基本部分。

税收收入计划是一定时期内税务部门组织收入的奋斗自标,也是检查和考核税务工作成果的重要依据.但目前,在税务系统编制计划的过程中,首先是由下级税务机关向上级税务机关提出计划、建议,分级编制,逐级上报。然后由止而下核迁税收计划指标.并下达执行作为检查考核的依据。其弊端在予领导掌握情况不解,投有真实二充分的资料,单凭下级税务机关的申报数编制税收计划,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正确编制税收计划,首先必须开展税晾情况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这是编制税收计划的重要前提。只有切实掌握了经济税源变化情况和其对税收收入所具有的重要影响的有关因素,才能编制出积极可靠的税收计划。税收统计信息管理主要是运用各种综合统计资料为税收理论的发展、税收政策的制订、税收体制的改革提供资料依据,使锐收业务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对税收统计资料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加以综合分析,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供以指导工作,明确方向。

(三)税务政策信息管理

税务政策是税务部门据以工作的税收法令、法规、制度的总称。税务政策信息管理是对税务文件的管理。首先要建立起合理的文件档案管理制度。通过对各种税收文件进行合理的分类,使税务政策信息条理化、系统化.其次,对文件内容要加以整理。在实际工作中,山于文件的来源不同.不同文件之间有抵触的倩况时有发生.在悦务政策信息整理中应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税收管理体制的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剔除或纠正不健全的文件规定,保证税务政策的正确性和权威性。再次是文件的替换更新.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税务政策必然会有所改变.因此有必要在清理过时的文件规定时,以最新的悦务政策锌换旧的。

(四)税务内部组织信息管理

税务内部组织信息管理包括悦务机构没置和悦务干部管理.税务管理打L构是国家职能机关的组成部分.税务干部则是这个组织中的工作少、员,在悦务内部组织管理中.应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借鉴各国在机构设置、人员管理方面的经验,了解税务干部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状况,掌握税务机关在内部监督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促进税收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必须构造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税收调节机制·而税收调节机例的建立又必须和加强税务信息管理联系在一起,解决好税务信息管理问题对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能有效的税收调节机制是大有益处的。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税收分配触及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它既是国家手中直接掌握的重要经济调节手段,又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里要参考依据.它的变动直接影响经济主体的利益,也间接地影响着市场价格及供求,对这些情报和数据的搜集、调查、整理,最后反馈到决策领导部门,通过研究分析.制定出有效的措施办法.再反彼到经济中去,这正是税务信息工作的杨心所在。

近几年来。随惹经济的发展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越来越明显,尽管税务信息管理工作连渐在加强,税务人员对信息重耍性的认识也大为提高,但税务信息管理一直是税务管理中最薄弱的部分,究其原因,与领导者的重视不够有很大的关系。目前税务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间题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税务信息管理系统‘税务信息管理系统是对税收资料、情报进行搜集、加工、存贮、传输.并提供有助于进行税务决策、什划、征管、控制所必需信息的完整体系.也就是说目前对税务信息的管理没有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多是零散的不准确的。

(二)信息搜集的随机性大。由于缺少科学的计划和方案,没有、配备专职的人员,信息搜集的随机性大,信息的搜集不是从实际中经过调查研究获得.而是随意被动的、缺乏系统性。只根据各种杂志、报刊、简讯等进行收集、整理,因而很难保证信息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而影响到税务信息的准确性。

(三)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目前税务系统信息的处理墓本还是手工操作。一方面工作量大,单靠手工很难及时准确的完成.另一方面处理的税务信息准确性差.不能为编制税收计划、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想认识未从根本上剐氰税务信息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少数领导和税务人员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对信息工作的重视不够,在人员配备和调研经费划拨等方面存在不少间题。

(五)预测信息不够,信息参与决策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我们搜集、加工、贮存信息的目的,就是用其来指导实际工作,预测某项工作、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提高人们利用经济信息的能力.通过获取和掌握的经济信息来认识经济建设发展规律.控制影响经济发展变化的各种复杂因紊.取得经济建设的生动权。目前,税务信息工作只是简单的搜集、整理,由干缺乏实际的调查材料和先进的分析研究手段.很难为实际工作提出具有预见性的措施和方法.信息参与决策的作用基本没有发挥出来.

三、当前迫切需要加强税务信息管理.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税务信息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税轰部门的实际情况,应主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间题.

(一)睡立健全税务信息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税务信息总量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目前税务部门的信息包罗万象,单靠某一部门、个别的兼职人员、一般的信息简报根本无法开展信息工作。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税务信息管理.税务信息人员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不仅要熟悉税收业务,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知识,还要债电子计算机硬件、软件的专门知识,才能胜任信息管理工作.

(二)加强信息预测.搞好超前服务

信息预测是信息参与决策的重要方面。为了发挥信息的作用,铁得准确详实的税务信息.应经常到基层调查研究,摸清情况,例如:调查税收政策的可行性、企业税负的轻重、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等,写成详实的调查材料,为领导决策和编制税收计划提供依据。调查搜集信息的方法,可从税务系统内部入手,就税务崔系统掌握的各行业各企业的税源情况.如各种类型企业的产品、质量、价格、成本、利润、销售情况等资料,一以及企业报送税务机关的各种统计资料和报表.有组织地加以整理和汇总.以便充分利用和了解掌握影响企业税源变化的因素,找出税利上升或下降的原因,为促产增收、完成税收计划、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准确的信息.

(三)魂立和完巷信息搜集与加工、贮存机创

搜集资料主耍是调查了解税收对经济的影响状况以及税收政策中存在的间翘,汇总成书面报告或统计资料上报,还份要搜粼各个时期、各级政府硕布的有关税收方面的政策文件,加工指将搜集到的情报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找出间皿成结所在.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贮存主粤是将搜集、加了后的信息资料,分类整理,交由档案室或资料室保存,也可存入徽机,以备后用。

(四)吐立和扩展信息网络,祖离信息利用祖度

税务部门是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一个职能部门,由于其职能作用的特殊性,和各个部门都有紧密的联系,特别和企业有更密切的联系.税务信息工作如何今与决策,里好地为企业服务,这是当前税务信息作的盆点,也是薄弱环节‘为了拓宽信息面,加强税务部门和其它经济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应建立税务部门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的联络点,经常性地搜粼各部门、各企业的信息.为各极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我国在信息的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间题,」特别是信息的利用程度不商,很多经过信息人员千方百计收集整理的信息,被束之高阁,没有充分运用。如何提离信息的利用程度,为经济建设出谋划策,是税务部门以及各经济职能部门急待解决的间题,再好再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不被运用到实际中去也是没用的.提商信息的利用程度和参与税务决策的能力,必须依靠信息反懊,即把税收杠杆作用于各经济实体后产生的信息资料拍送回来.利用反俄的信息不断调整和指导未来的工作。

(五)加快税务值息.理的现代化跪设

税收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厉史条件下的经济改革,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其中皿耍的一环就是税务管理工作手段的现代化。随粉税务管理工作t的加大,现阶段以手工处理为主的信息管理手段,将无力处理浩萦的信息,也难以进行大t的、精确的分析计算。因此,运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税务信息,实现税务俏息管理现代化.是提高税务信息管理的迫切俪要.

根据税务系统目前电子计算机配备的情况,建立税务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发用:

1.税收计划、会计、统计报表业务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税务系统目前报表的种类较多,而且是由基层层层编报.核算工作t大、报进迟级、差错多,采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可以大大节省时何.提高工作效率.井能及时上报反该.还可运用计算机对税收计划的执行悄况经常进行分析,找出增收、减收的原因,及时给予指导和监份。

2.用于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征管工作的繁重,征管力量的不足及其人员素质急待提高等间题一直是税务征管工作的薄弱环节。如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税收征管代替人工管理,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计算机进行税务登记、纳税鉴定、纳税申报、检查和票证管理等,可以加强纳税监任检查,有效地堵塞诵洞,减少漏管户,提高税收征管质皿和水平。

3.建立经济税谭分析系统.充分发挥税收的宏观控制和调节作用。利用电子计算机容盆大、速度快、方便的特点,可以将各种经济类型的大中型骨干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数据等.如产t、产值、销售价格、成本、利润等项指标物入计算机贮存一方面分析预侧经济税谭变化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以便及时来取措施,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正确预测实行某项税收政策措施后,对各经济部门产生的影响,克服工作盲目性,减少失误。

税务管理体系范文第2篇

一、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税收服务体系的特点

通过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税务服务体系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他们的税收服务体系比较健全与完善,公民纳税意识较高,征纳双方基本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其主要特点:

一是服务理念新。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纳税服务理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已萌芽。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及知识经济的到来,东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继进入了政府管理改革的年代。欧美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掀起了“管理主义”(Management)或“新公共管理”(NPM:NewPublicManagement)模式的政府改革热潮。“新公共管理”的特征是政府管理中引进商业管理技术和市场竞争机制,采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方式,改“官僚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以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效率。由此带来的是税务管理,从“打击制约型”管理模式向“服务型”管理模式转变,纳税服务逐步建立,并成为税务工作的主流和重要内容。

二是服务意识强。在西方经济学界,许多税收专家极力主张税务机关有义务为纳税人提供服务。他们主张:帮助纳税人解决纳税技术上的问题,以便纳税人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对纳税人提供生产经营方面的有益信息,以便提高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对纳税人提供税法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教育,以便纳税人更好地处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涉税问题,提高遵从税收法律制度自觉性。他们的这些主张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如,美国实施了“为纳税人服务为治税宗旨”的管理策略,并将“为纳税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写进新的使命宣言,在税法内容中,维护纳税人权益的条款达70余条。

三是服务机制全。建立一套完善的为纳税人服务体系早已成为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税收征管工作的成功经验之一。如,加拿大拥有以全方位服务为基础的自核自缴制度,为纳税人顺利、正确地申报纳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其特点:一是拥有较为完善的为纳税人日常服务体系;二是拥有较为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三是拥有较为完善的税务司法服务体系。新加坡则建立了“信息推动”型的纳税服务体系,税务机关建立了“国内税收综合系统”、“电子申报系统”、“机构服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四个面向纳税人的综合服务电子信息系统,需要服务的纳税人可通过电子系统随时与税务人员见面,随时得到税务系统的咨询回复。

四是服务手段强。美国税务机关把向纳税人公布的信息划为共性信息和个性信息,通过广播电视、电子网络、刊物等广告媒体对共性信息进行公告,并通过企业研讨会等形式进行公布,通过电话查询、书面查询、柜台查询等方式向纳税人提供个性服务。英国通过“税收志愿者行动”,组织有关人员登门为老年纳税人服务,为纳税人免费提供纳税咨询,保障了纳税人能够及时享受到政策服务。法国强化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沟通,专门设立录音电话,24小时为纳税人解答问题,并专门设立了税收咨询因特网站和电子信箱,在48小时内对纳税人的来信给予答复。

五是服务层次高。以美国为例,一是设立专门的税收服务部门。早在1973年,美国联邦税务当局就将为纳税人服务列为自身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并赋予和征收、检查等部门同等的地位,具体负责对纳税人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工作。二是税收服务得到了政府、立法机构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一些新技术和创新计划不断被运用到为纳税人服务工作中,为推动该项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三是推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税收服务计划。服务计划主要包括:发行出版物、电视宣传、税务教育、电话服务,以及其他方法。四是服务经费得到保障。每年有10%-15%的税务经费专用于为纳税人服务。

二、当前我国税收服务体系的现状

正确认识和了解我国现行税收服务体系的现状与不足,并能准确地把握和定位,对建立和完善现行税收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积极指导作用。

一是服务理念明显滞后。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税收服务理念相比,我国的税收服务理念形成时间较晚,真正意义上“为纳税人服务”理念的提出,始于1993年的全国税制改革会议,确立于1996年的全国征管改革会议。2001年新的《征管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将为纳税人服务纳入税务机关的重要职责之内,明确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解决了征纳双方地位不对等的问题,为深化税收服务奠定了法律基础。2003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纳税服务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3〕38号),对纳税服务进行再规范,丰富和发展了税收服务理念和服务理论。

二是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我国传统的“税务机关是管理者,纳税人是被管理者”的观念还存在于税务人员潜意识中,“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没有形成。目前,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服务更多地从方便税务机关管理的角度出发,没有建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不能满足纳税人的需要。如税务机构的收缩,客观上造成了一些偏远地区纳税人开票难、办税难、多头跑、多跑路。同时,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不对称。如新出台的税收政策,税务机关宣传不及时、纳税人因税收政策不了解而被处罚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服务机制不尽完善。近年来,我国各级税务机关以自我为中心,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服务措施,出台了有关税务服务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全国依然没有形成统一、完备的税收服务体系,还没有从立法的高度加以确认。同时税务机关还缺少统一规范的税收服务考核评估机制,侧重于对税收计划、征管和队伍建设的考核。此外社会各界和纳税人参与的外部评价机制也不完善,还不能全面、客观的衡量税收服务工作。

四是服务手段需要改进。客观地讲,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一些高科技的技术与手段在税务部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但区域性、局限性强,手段与效率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比如计算机联网、金税三期工程仅停留到国税系统的条条之上,兼容性差,就是与地税部门都不能对接。同时,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业务技能不适应税收工作的需要,为纳税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办法不多。

五是服务档次有待提升。主要滞留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优美环境”等较浅层次上;好多的规章制度,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停在口号上,没有很好地落实到税务人员的自觉行动之中。甚至在个别地方,依然存在“脸难看、事难办、话难说、门难进”的现象。

三、完善我国税收服务体系的构想

借鉴和吸收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税收服务的做法,结合我国税收服务的现状,我们认为要在我国建立一个以纳税人为中心,全面、系统、开放式的税务服务体系,切实维护纳税人的权利。当前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我国新时期税收服务体系。

一要更新服务理念,明确服务职责。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建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税收服务体系,形成平等互信的征纳关系,真正把纳税人当作“顾客”、“上帝”来对待,做到“服务至上”。进一步明确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服务职责与责任,加强服务质量考核、述评,促进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当前,要在国家、省、市、县成立专门的为纳税人服务机构,明确其工作职责。要全面推广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为纳税人提供一个日常咨询的交流平台。要办好“税务网站”,接受纳税人网上咨询、举报和投诉,免费向纳税人发送电子税收资讯,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税收法律政策服务。

二要提高人员素质,增强服务本领。人是决定因素。有了好的服务观念,还需要税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本领。当前,要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实行绩效管理,打造学习型机关,培养学习型干部,激励税务人员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业务技能,与税务部门的科技发展形势相适应。要针对当前税务系统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老化的现象,加大税务人员培训力度,更新知识结构,同时要吸纳“新鲜血液”,招收专业人才强化税务队伍建设。

三要简化办税程序,提高行政效率。要进一步优化税务部门内部的工作流程,解决纳税人“多头跑”、“多次跑”的问题。要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按照“办税事项在前台集中,服务在外部延伸,业务在内部流转,质量在后台监控”要求,把税收服务事项拓展到所有纳税人、所有税种、所有涉税事项,实现防伪税控开票系统、认证系统、交叉稽核系统、协查系统、申报纳税系统和发票、会计、统计、纳税评估系统等6个系统的工作联系和信息共享,真正让纳税人在办税服务厅享受“一窗式”服务。

四是推行多元申报,降低纳税成本。按照税务、银行、国库、纳税人“四位一体”的要求,加强与银行、国库、电信、邮政等部门的联系,确保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系统全面推行到位。通过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方式缴入国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中征收,解决制约税收征管改革的瓶颈问题。要以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电子网络和社会中介部门的作用,做到一切为了服务纳税人,一切方便纳税人。

税务管理体系范文第3篇

摘要:由于长期的观念影响,我国的纳税服务体系一直处于一种监管型,并未向服务型转变。文章通过目前我国纳税服务体系现状的描述,从公共财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税收遵从理论三个角度分析了纳税服务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提供纳税服务和建立一种和谐的税收体系。关键词:纳税服务新公共管理税收遵从一、问题的提出所谓纳税服务是指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过程中向所有纳税人提供的旨在方便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和享受纳税权力的服务总称。纳税服务观即树立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是人本社会的必然要求。如果将整个税收体系比作金字塔,那么纳税服务工作就是整个金字塔的基础,它涉及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要改变过去“以我为主”的服务方式,强调以为纳税人服务为中心,以满足纳税人各类办税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运用信息化等先进手段,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系统的、综合的、整体的服务。把纳税人满意度作为评价各项工作实绩和效率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指标。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和行使权利的过程中,为纳税人提供的规范、全面、便捷、经济的各项服务措施的总称。自1996年税收征管改革以来,以办税服务为基础的纳税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各级税务机关在提高纳税服务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从规范纳税服务厅,到相继公开纳税服务厅窗口服务职责,并形成了相应的服务制度体系都促进了纳税服务质量的提高。但从宏观上看,当前纳税服务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不能完全满足纳税人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纳税服务法律体系不完善、税务干部服务理念亟待提高、税务机关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模式缺少深化纳税服务改革、税务系统内部还未能建立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缺少统一规范的纳税服务考察机制等等,这些问题都使纳税人的权力难以落实。因此研究纳税服务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我国的纳税服务体系深化,使之从监管型向服务型转变具有现实意义。二、目前我国纳税服务体系的现状(一)纳税服务理念落后纳税服务理念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税务干部服务理念落后。我国的宪法规定了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却忽视了对公民在缴税过程中应当享受的权利,从而导致税务干部服务理念落后,自身定位不准。虽然近年来在改进服务制度,提高服务层次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和发展,服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这种服务理念还停留在精神文明和职业道德范畴,缺乏实质性突破,远不能适应新的税收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1)长期以来,税务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官本位”意识,一些地方的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对征纳税关系的认知局限于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层面。这种权力意识本位化直接带来的是服务举措“本位化”。在当前的纳税服务体系中,税务机关是纳税服务的主体和主导,服务举措是更多地倾向于便于管理的角度建立的。严格地说,这是一种管理的体系,而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体系。(2)过多注重形式性服务,肤浅地照搬了银行等窗口服务部门的做法,服务层次不深。(3)忽视了纳税人的需求,使得纳税服务“供求不对路”,纳税人需要的项目没有被列入服务重点。(4)纳税服务未能遵从纳税人自愿的原则,而以税务机关管理需要为出发点。2.纳税人理念落后。本身作为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纳税人,由于其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对纳税人的权利缺乏了解,因此缺乏要求税务机关提供完善的纳税服务的自觉意识,期望值不高。这种期望值的不高,直接导致税务机关在提供纳税服务的过程中缺乏监督。(二)税务系统内部还未能建立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1.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之间衔接不到位。纳税服务机制要求无论是征收、管理、稽查哪个环节,都有征求纳税服务需求并向有关环节反馈的义务,面对纳税人时都是代表税务机关的服务者,而不能因工作分工忽视了税务工作者法定的纳税服务义务。由于缺少纳税服务组织机构,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之间信息联系不畅,征收岗位发现的纳税人服务需求不能及时传递到管理岗位,在日常管理中发现的纳税人对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环节的服务需求不能及时传递到征收、稽查环节。税务稽查只管查账,没有担负起相应的纳税服务职能,征、管、查未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纳税人服务。2.跨地域的税务机关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渠道。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跨国、跨区域的纳税人日益增多,而在现行的属地管辖的原则下,同一企业在不同地区的分公司所接受的税务管理机构不同,不同地区的税务机关缺乏必要的联系渠道,各管各的事。在办理纳税事宜上,本来税务机关相互联系就可以了解的税收信息,却由纳税人到一个税务机关取得信息资料,再送到另一税务机关,加大了纳税成本。3.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缺乏畅通高效的沟通联系渠道。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没有固化、畅通、高效的联系渠道,纳税人对纳税服务的需求不能及时传递到税务机关,税务机关也不能及时了解不同纳税人对纳税服务的不同需求。有的税务机关了解纳税人服务需求信息的主动性差,重税收管理性信息,轻服务需求信息,没有建立长期、固定的模式,对纳税服务信息的了解片面、不完整。(三)信息化服务形式和渠道相对单一1.政府对税收信息化服务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制定严密的发展规划,缺少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目前税收信息化建设已经基本形成了联系各级税务机关、功能齐全、信息共享的税收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政府缺少严密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各部门之间信息化发展很不平衡,有的部门才刚刚起步,形成了税务机关一枝独秀开展信息化服务的局面,总体服务效果不理想。2.信息管理部门技术手段比较落后。从目前的情况看,税务机关信息业务技术部门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基本上仅仅能够负责系统内的网络建设和后台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不能对前台操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操作监控;而前台操作人员由于计算机水平低、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采集数据的准确性不能完全达到要求,形成一些垃圾数据和失真数据,降低了信息数据的利用价值。同时,由于技术维护人员缺乏,对纳税人的技术支持不到位,影响了纳税人的应用。(四)缺少统一规范的纳税服务考核机制缺少统一规范的纳税服务考核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的纳税服务只计投入,不计产出不同,不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即不重视成本—效益分析,从而不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二是税务机关内部不重视对征管工作质量的考核,没有把服务质量考核摆到相应的位置上。不但没有专门的服务考核机构,而且对于应该开展什么服务,服务是否到位,也没有建立切实可行、易于操作的内部考核制度。即使是行业作风评比,也是以社会各界参与的多,真正纳税人参与的少,真正的服务对象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服务水平评价的机会很少,缺乏由纳税人广泛参与的纳税服务评价机制。(五)税务中介服务有待深化我国税务中介服务的主要形式为税务服务,我国税务始于1998年,在维护纳税人权益、配合征管改革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当前运行情况看,有些地方还不尽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地方税务与当地税务机关未彻底脱钩,人员与税务机构工作人员交叉,服务内容上存在“越位”现象,服务方式上有行政命令的痕迹。二是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亟待提高,服务内容的层次较低,服务质量较差。(六)纳税服务法律体系不完善虽然目前新的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对税务机关应当为纳税人提供哪些服务做了原则性指导,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纳税服务的立法层次仍然较低,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反映纳税服务的法律法规。对纳税服务本质、范围等内容缺乏法律层面的界定,缺乏纳税服务统一标准,考核评价机制、监督制约机制、过错追究机制,导致了纳税服务体系的建设缺乏法律支持,纳税服务规范征收行为的作用难以发挥,纳税人权利的保障难以落到实处,这是影响纳税服务质量的根本原因。三、建设纳税服务体系的理论分析(一)纳税服务的必要性———公共财政理论当代西方公共财政理论认为,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市场存在缺陷,也就是“市场失灵”。社会经济的运行应当以市场调节为主,只是在市场难以调节或者调节不好的领域,才需要政府进行适应性调节,对市场进行干预。公共财政产生的前提则是市场经济。177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著《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公共财政理论的诞生,亚当。斯密崇尚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竞争,极力要求缩小国家活动的范围,提出“最好的财政计划是节支,最好的赋税制度是税额最小”等观点。此后,约翰。穆勒、威克塞尔、林达尔等都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的创立和福利经济学的兴起使得公共财政理论越来越丰富,职能范围也有所拓宽。上世纪3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从而宣告了自由放任的古典经济理论的破产,从罗斯福“新政”和随后应运而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开始,政府必须干预经济逐步获得了人们的共识,各国政府和财政开始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以便弥补市场缺陷,充分利用市场的功能作用,促进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收入和财富的合理分配以及经济的稳定运行。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干预经济在实践中开始暴露出自身的缺陷,70年代的“滞胀”使得人们重新认识“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关系,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对国家干预提出了责难和质疑,开始主张减少国家干预,恢复自由经济。进入90年代以来,又开始重新重视国家干预政策。但是,从大的趋势来看,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财政的职能也相应地不断增强。正是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公共财政作为一种财政模式,政府向个人提供公共安全和公共服务,个人向政府缴纳税款,反映了政府与公民之间在税收与公共物品的等价交换。税收既是政府提供服务的报酬,也是个人购买政府服务的成本,即税务机关提供纳税服务是无偿的,这是对税务机关工作性质的定位。税务机关职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整个公共服务体系中的特殊作用,除为公共产品供给提供费用外,“直接以纳税人为调控对象,引导个体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向有利于提升整体纳税人公共利益水平的方向转移。”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的核心,是将税务机关由行政执法机关调整为执法与公共服务并存的机关,其实质是把服务的理念融入税收工作之中,进而调整税收工作思路,达到税收与经济、税务与社会、征税与纳税的良性互动。因此,为纳税人提供规范、全面、便捷、经济的各项服务措施是其作为政府行政机关的基本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决定了广大纳税人的主人翁地位,赋予广大纳税人权利,维护其根本利益,提供各种纳税服务是“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二)如何提供纳税服务———新公共管理理论传统的公共行政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论为其理论支撑点,新公共管理则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从“理性人”的假定中获得绩效管理的依据;从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中获得政府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率、质量和有效性的依据;从成本—效益分析中获得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等。其次,新公共管理又从私营管理方法中汲取营养。新公共行政管理理论认为,私营部门许多管理方式和手段都可为公共部门所借用。如私营部门的组织形式能灵活地适应环境,而不是韦伯所说的僵化的科层制;对产出和结果的高度重视,而不是只管投入,不重产出;人事管理上实现灵活的合同雇佣制和绩效工资制,而不是一经录用,永久任职,等等。总而言之,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那些已经和正在为私营部门所成功地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并非为私营部门所独有,它们完全可以运用到公有部门的管理中。(三)建立和谐社会———税收遵从理论税收遵从成本的测量源于1934年,美国学者海格(Haig)首先对税收的遵从成本进行测量,他对美国联邦和州税收的税收遵从成本进行了研究,但是没有明确地对遵从成本进行定义。之后不断有学者对其进行测量,直到20世纪80年代,英国巴斯大学的锡德里克。桑福德(CedricSandford)教授,在税收遵从成本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将许多国家政府的目光都吸引到了这一长期被漠视的领域。西方纳税人遵从理论认为,纳税人会对遵从成本(包括时间成本、货币成本、心理成本等)和不遵从成本(罚款)进行比较,从而做出是遵从税法还是逃税的决定。时间成本是指纳税人搜集、保存必要的资料和收据、填写纳税申报表所耗费的时间价值;货币成本是指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向税务顾问进行咨询所支付的咨询费用或者交由税务等中介机构办理纳税事宜所支付的中介费用及拜访税务机关所花费的交通费用等;心理成本是指纳税人认为自己纳税并没有得到相应报酬而产生不满情绪或担心误解税收规定可能会遭受处罚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我国税收遵从成本存在的问题有:1.我国税收遵从成本的时间成本较高。首先,纳税人申报纳税,填纳税申报表所需时间较长,如增值税需要填9张表;其次,由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尤其是对税法宣传力度不够,使我国纳税人了解有关税法规定、收集和保存相关资料的渠道比较少,所花费时间较长;再次,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等相关因素的限制,我国现在的纳税申报还做不到像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电子化申报,还需要纳税人去税务机关和银行缴纳税款,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2.我国税收遵从成本的货币成本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法律法规也将不断完善,加之企业不断向规模化发展,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向税务顾问进行咨询或交由税务等中介机构办理纳税事宜的现象将不断增多,这必将导致货币成本不断提高。3.我国税收遵从成本的心理成本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税收法律法规将变得更加纷繁复杂,纳税人了解税法更加困难,加之一些地区和税务部门的不正之风依然严重,纳税人产生的焦虑及不满情绪就愈发严重,心理成本必然增加。税收遵从理论认为,税务行政过程既是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的过程,也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过程。税务管理活动的实施必然产生两方面的费用:征税费用和奉行纳税费用(税收遵从成本)。纳税服务的水平直接关系着纳税人奉行纳税费用的高低以及纳税费用分配的公平,并直接影响征税效率。如税收信息服务有助于减少纳税人的信息搜寻成本;实行限时服务、延时服务则可以节约纳税人的时间成本。税务机关通过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可以极大地减少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成本,提高税收遵从率,降低征税成本,提高征管效率,从而建立一种和谐的税收体系。四、小结国家征税与纳税人缴税形式上表现为利益分配关系,但经过法律明确双方的确立和义务之后,这种关系便上升为一种特定的税收法律关系。和其他的法律关系一样,税收法律关系同样是由权利主体、客体和法律关系内容三方面组成的。税收法律关系的权利主题即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其中,一方面是代表政府行使职责的税务机关,另一方面即纳税人。在税收法律关系中,这二者之间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不仅如此,这两个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应该说,纳税人主体是基础、前提,是征税人主体存在的根据,因为如果没有纳税人,征税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征税人应当为纳税人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正处于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税务部门在税务征收过程中,必须要由“管制型”税收向“服务型”税收转变。注释:①万素林。关于纳税服务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华财税,2003(10)。②谢少华。从新公共管理的兴起看西方税务管理理念的转变[J].涉外税务,2003(4)。③麻勇爱。纳税人遵从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涉外税务,2002(4)。

税务管理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税务管理;税收筹划

高新技术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有所不同,高新技术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并且存在高发展、高投入以及高风险等特点,所以在企业内部来说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这样的特殊性致使高新技术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也有着不同的要求,虽然说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高新技术企业一定支持,促进了企业稳步发展,但就税务管理及税收筹划等方面来说尚未达到理想的状态。基于此本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务管理问题开展全面的分析与探讨,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与壮大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高新技术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

高新技术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加强企业财务决策、完善企业发展战略以及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体分析如下。

1.1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国家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多项税收减免政策,这些政策的出现和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运营成本、投资成本和市场竞争压力。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成本,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需要通过经营、理财以及投资等方式完成事先筹划与安排,并利用从属于企业本身的战略税收筹划选择出最佳的纳税方案,实现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的目的,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在税收财务管理方面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化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

1.2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来说,企业财务决策主要包括:筹资决策、生产经营决策、投资决策以及利润分配决策等多个部分,但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避免会受到税收的影响,意味着税收筹划工作贯穿企业财务决策的各个领域当中[1]。从企业筹资决策角度来说,不仅需要考虑资金的需求量,同时也要兼顾企业的筹资成本,因为不同方式或者不同渠道所筹集到的资金,在税法中的成本列示方式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想要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则需要对筹资期间产生的所有纳税因素加以考虑;而在投资决策方面而言,需要考虑的是投资活动所带来的税收收益,因为税法对于不同投资行业、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形式的投资有着严格且详细的规定,所以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展税务管理期间必须要充分考虑税制带来的影响,继而开展科学的筹划。

1.3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企业在开展财务经营决策前需要进行全面且合理的税务筹划,这样不仅可以规范企业行为,还能够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促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投资行为等合理合法。当企业财务管理实现有序运转后,企业的经营活动才能够实现良性循环。所以将税务管理融入企业战略后,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时只要考虑了战略选择,就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1.4有利于企业战略规划的完善

实际上税收筹划与企业战略均是战术选择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经营行为与整体规划、目标与手段的关系。税收筹划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所以税收筹划应该服务于企业战略,也就要求企业既需要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也需要充分考虑其他能够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确保税收筹划的应用恰到好处,只有妥善处理好税收筹划与企业战略间的关系,才能够基于企业战略思想的基础上选择最合理的筹划方法[2]。

2高新技术企业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所采用的税务管理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委托形式;二是企业税务征收部门开展税收筹划。但是由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尚未成熟,所以在税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限制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脚步。

2.1企业的税收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整体税收制度不够完善,致使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制度一直没有得到好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例如:近年来我国实施免税期税收优惠政策对短期资本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属于高风险、高效益行业,所以这一政策并不适用于该类型企业,甚至还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阻碍。除此之外,税收制度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导致高新技术企业在理解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利于企业对税法的认知,致使企业无法清晰地知道哪些在税收筹划方面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

2.2企业的税务管理能力不足

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近几年来高新技术企业的筹划能力一直处于下降趋势,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有两种,分别是企业管理水平与筹划人员专业能力[3]。从企业管理水平方面来说,高新技术企业的税后筹划工作相对较为复杂,所能够涉及的项目过多,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无法达到标准,致使税收筹划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而从筹划人员专业能力角度来看,在运营及操作期间筹划人员的专业能力存在缺失,筹划技能明显不过关,不仅无法全面地掌握筹划重点,还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持续下降,企业的效益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2.3企业的税务管理观念较弱

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税务筹划方面存在观念薄弱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相关管理人员几乎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产品创新当中,久而久之忽视了税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企业的战略重点过于倾向融资,所以在税收筹划方面的规划及安排并不妥当,所以无法抓住政策机会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法分子为了从中获取利益,会使用一些非法手段开展税收筹划,导致企业因此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税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构建完善的企业税收法律氛围

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作为保障,高新技术企业也毫不例外,对于企业而言税收法律是企业得以顺利发展的基本前提,所以必须要构建完善的税收法律氛围,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有序进行。另外,健全的法律法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打击非法获取税收利益的企业及个人,既能够规范企业的制度,也能够为企业塑造良好的税务管理环境。可知,健全的税收法律氛围是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减少企业成本以及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具体实施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要适当加强执法力度,将税收法制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严厉打击非法犯罪行为;二是重视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与约束,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及标准,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税收法律制度,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三是健全税收法制,也就是税法所具体规定的条款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明确税收筹划合理行为的范围,并适当增加一些硬性规定,制定详细的标准,确保税收筹划有序进行。

3.2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能力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同,在税收筹划方面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需要不断地加强企业的税收筹划能力。首先,将税收理论引入到企业当中,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形成符合企业发展的税务管理制度,以此来指导税收筹划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定期开展税收筹划活动,邀请专家或者专业的税收顾问对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强化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最后,地方政府应该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给予一定的支持与鼓励,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观念,彼此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在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

3.3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意识

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税务管理意识,需要从相关管理人员及企业文化等角度作为入手点,要求在开展产品创新研究的同时也要形成良好的税收筹划意识,促进企业得以快速成长与发展。一方面,管理人员要定期对企业各层级员工开展全面的培训,保证无论是领导层人员、管理层人员还是基层员工都能够意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以组织活动的方式强化其整体意识,确保员工可以对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给予绝对的支持;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影响其税务管理的主要因素,所以企业在融资期间也不要忘了税收筹划工作的同步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企业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际上当纳税理念深入企业文化后,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就都能够逐渐意识到税务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4税务管理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4.1实现费用最大化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是处于新企业所得税限额之内的,所以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该类型企业可以充分地对工资、捐赠、业务宣传费以及广告费等一系列费用进行列支,在实现扣除数额最大化的同时也能保证企业税收利润的最大化。例如: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中明确规定,企业在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产品期间所产生的开发费用允许在相应的计算纳税所得额中进行加计扣除,其中尚未形成无形资产的部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中,即在扣除100%的基础上再按照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而对于已经形成无形资产的支出来说可以直接按照成本的150%进行扣除[4]。除此之外,基于诸多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还可以结合过渡时期的税收优惠政策和专属高新技术企业的“三免三减半”优惠,当企业的研发费用处于集中投产初期,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期间完全可以进行恰当的选择,从而实现税收优惠。

4.2充分利用小规模纳税人身份

大部分的高新技术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都是具有极高附加值的,并且这些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含量偏高且增值率较高,所以能够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对偏低一些,这样的现状也给高新技术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启发,例如:当企业规模偏小时,选择小规模纳税人更加合理;当企业规模较大时,则应该选择分立的形式来降低各个组成部分的销售额,促使其具备小规模纳税人的基本条件,实现节税利润。

4.3合理利用税收优惠的其他形式

一方面,税法中明确规定,对于符合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按15%的税率进行纳税,但是对于研发费用在收入总额中的占比情况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高新技术企业想要享受税收优惠就必须要对企业的研发费用开展长远的规划;另一方面,技术转让方面存在一定的优惠,从企业所得税法中可知,在一个纳税年度中,高新技术企业转让技术所有所获取的资金低于500万元时部分资金免征所得税,但如果超过500万元时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5]。所谓的技术转让优惠实际上是相对于技术转让所得的角度来说的,也就是针对转让收入减去转让成本。可知,在高新技术企业日常生产中转让自行研发的技术时,其开发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或者“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科目时对于纳税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由此可知,计入研发费用中可以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但也仅限于理论层面的探讨,在实务中仍然需要关注开发成本及可享受税收优惠的开发费用之间的差异。

5结论

总而言之,高新技术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在企业制度上,还是企业管理人员上都需要对税收筹划工作提起高度重视,并通过养成完善的企业税收法律氛围、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能力、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意识等方式减少企业的税务负担,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增加企业的收益。除此之外,高新技术企业还可以通过实现费用最大化、充分利用小规模纳税人身份、合理利用税收优惠的其他形式等方式将税收筹划活动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娜,杜俊涛.财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交互作用的视角[J].税务研究,2019(12):7.

[2]张莉.科创板拟上市企业跨境税务合规问题探讨[J].国际税收,2019,69(3):59-62.

[3]黄敏.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究:基于COSO-ERM(2017)框架的视角[J].财会通讯,2020(8):6.

[4]刘晟天.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对管理会计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9,41(10):2.

税务管理体系范文第5篇

一、基层税收档案的重要性

基层税收档案对于政府部门、税务部门和纳税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通过供应原始税收数据和分析资料,为政府宏观决策、各部门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研究区域、行业经济税收发展趋势提供精准服务。

2.对税务部门而言,可以为各税种、各行业的税源分析和税源监控提供详细完整的历史数据,为税务检查和税务执法工作提供准确、可信的信息资料、依据和凭证,为行政复议、诉讼和税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为纳税评估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科学、原始数据和资料;3.为纳税人提供准确、详实、全面的历史纳税资料和相关凭证资料,便于纳税人在办理其他业务时查询。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税务人员对档案工作认识片面。一方面,随着“营改增”等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国税部门工作量激增,人员力量则相对增长缓慢,人均工作任务繁重,存在一定的“重业务、轻档案”思想。一个县级国税部门一般下设6-7个税务分局,人员大多在6-15名左右,而每个分局管辖的纳税户少则二、三百户,多则上千户。另一方面,基层税务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重点在于对文书、会计、声像、实物档案的规范管理,而对业务档案,特别是对税收征管资料、稽查案卷等涉税资料管理却相对不足。税收征管档案在实行“一户一档”的管理方式后,大多只是将纳税人在一年中形成的包括申报、征收、检查、评估、发票领用存等全部资料作为一个整体单独保存,档案资料散落在各个部门科室,并没有纳入综合档案室的统一管理,对税收档案信息的价值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2.基层税务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强。基层国税部门普遍存在“人少事多”的现象,加之税收工作任务等工作繁杂,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有的是一些临近退休的老同志。由于基层税务档案管理内容、环节众多,不但需要掌握基本的档案管理要求,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税收征管知识,而档案员因接触档案时间短、接触面窄,没有时间专门学习档案管理知识,专业素质很难得到保障和提升,只能固守成规保证档案工作的基本运行,很难跟上档案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甚至有的无法保障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导致后续管理、查找、利用就费时费力十分困难。

3.基层税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对落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围绕税收主业务工作,国税部门配有税收业务处理类、监控分析类、行政办公类几十个办公系统,信息化程度不断升高,流转的电子数据也与之俱增。加之无纸化办公和各类便民政策的深入推行,部分类别档案开始出现电子档案多于纸质档案的现象。与此相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一方面,国税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税收,政策、资源自然倾向税收征管工作。因此在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时,档案管理所占比重往往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国税部门为垂直系统,大部分信息化系统都是顶层设计、统一运行,具有便于数据交换、统计分析、后台维护等优点。基层国税部门无法单独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只能简单配备档案管理软件,缺乏综合管理平台,档案资料检索、信息共享、利用服务效率较低。手工管理档案已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档案管理信息化迫切需要铺开。

三、加强档案管理的建议

1.提高基层国税部门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档案是国税工作开展的重要记录,是各类资料的集合,应当伴随着税收业务信息化建设而发展,着力打造信息化、规范化、综合化的管理平台。一是加快软硬件建设,依据实际情况和档案工作需求,优化基础设施,通过一定的财力物力的投入来完成信息化基础建设和信息系统的全面优化管理。二是健全电子档案管理机制。不仅要完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归档制度,还要进一步明确统一电子数据信息格式,如基本信息类型、文件格式、数据归类标准等要求,便于挂接与后续管理使用。三是完善电子档案安全管理机制。电子档案是各类数据的归集,具有很高的价值性,必须做好身份验证与安全防护工作,推进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工作,确保数据长期保存。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因硬件损坏、系统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

2.培养提升税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包含政治理论、档案专业知识、税收专业知识、保密常识、管理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等多方面。一是要选取综合素质突出、责任心强的人员作为档案管理员,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岗位专属性。二是积极安排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当地档案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与利用服务水平,将档案管理人员培养成熟悉税收业务、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与利用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