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利建设

水利建设范文精选

水利建设

水利建设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农村水利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在分析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要求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规划、资金、组织、管理和科技等5各方面对新农村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的保障措施作了探讨,为其满足新农村建设5个方面的要求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要求

作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20个字,涉及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等5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与农村水利密切相关,因而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对农村水利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生产发展”对农田灌排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生活宽裕”对农村灌排工程和供水工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村容整洁”对水土保持、农村水电、水环境整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管理民主”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乡风文明”对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不断减少,农业用水捉襟见肘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国家,不仅水资源总量明显不足,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区域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严重。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很难满足新农村“生产发展”的要求

目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脆弱,全国还有近2/3的耕地没有灌溉设施。农村水利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状况还未能得到根本的扭转。

(三)节水灌溉工程和节水措施不多,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

由于受投资不足的制约,渠道建设和维护严重滞后,沟渠渗漏严重,影响了水利投资效益的发挥。同时,在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和制定节水政策措施方面做得也不够多,农村普遍存在节水意识淡薄、浪费水较为严重的现象,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水的利用率低也导致部分地区水费偏高,出现了农民浇不起地的情况。

(四)当前农村水利建设组织与管理方式还无法满足“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要求

农村水利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建是基础,管是关键。但目前农村水利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较为突出,甚至少数地方根本无人管理,致使正常情况下通过疏浚可发挥5~6年功用的沟渠3~4年就重新淤积了。从而缩短水利建设的循环周期,增加了水利建设的成本。

当前,农村水利建设主要还是由政府决策和组织、农民被动服从和参与;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及设计、政策制度安排等都是由政府直接完成,缺少农民的参与。因此,从多层面采取措施,加快建立农村水利建设新的保障机制,是适应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是当前各级政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中农村水利建设的保障措施体系

(一)规划保障

水利规划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农村水利规划,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规划一旦形成,要严格组织实施,通过落实规划,逐步解决当前地表水利用不足、地下水过度开采、客水流失量大及水污染等问题,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资金保障

农村水利建设朝着新农村建设方向发展,涉及的范围扩大了,囊括的内容增多了,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的来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

1.国家财政保障。保持现有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渠道,扩大项目资金投资范围,把农村小中型水利工程项目也纳入项目预算。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还要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查、立项、规划预算和规范的项目实施管理制度。

2.当地政府适当投入保障。要充分调动当地政府的积极性,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3.政策扶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开展新形势下的农村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家对此应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

4.当地经济能人适当投资(社会资金)保障。随着全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地农村已涌现出无数个致富带头人。富裕的先驱者都愿意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带动家乡经济整体向前迈进。

(三)组织保障

农村水利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是项目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农村水利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过程中,需要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组织保障。1.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作用,依法管理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在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建设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协调各参建单位的管理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领导与组织保障,并尽能力提供适当配套资金。

2.创新新农村水利建设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金进入水利领域。

3.项目建设中成立现场指挥领导小组。由当地农村水利建设中心技术精湛、工作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四)民主管理保障

1.加强宣传,提高对水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战略地位的认识。可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与组织、宣传、新闻等部门组成宣传小组,专门负责对群众进行教育与沟通,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农村水利建设顺利实施提供群众保障。

2.加强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析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滚动发展,实现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管、用和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

3.构建管理新主体水利协会。水利协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的“业主”。水利协会的组织是一种以自然水源和共同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为基础,联合组成的一个群众性管理水利日常性事务的自治组织机构,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它可以担负起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业主职责,能真正体现农村水利工程设施集体管理的权、职、责关系。水利协会切实解决了政府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和建设上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帮助和经济上的资助,支持水利协会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有利于小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致富奔小康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五)科技保障

1.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把推广农田节水技术作为搞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大力宣传,搞好技术培训和搞好试验示范促进面上推广,使节水技术为广大农民所认识,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受欢迎的一项主要农业技术。

2.大力进行泵站更新改造研究和实践。更新改造泵站主要目的是提高泵站的装置效率,力争达到使现有泵站达到部颁标准。全国各地小型泵站数量众多,更新改造任务十分繁重。积极开展泵站更新改造研究和实践为提高农村水利设施利用效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水利建设范文第2篇

最近,国务院先后召开了*工作会议、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对今后一段时期的水利建设特别是加快*建设和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了部署。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建设。这次全省水利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国务院*工作会议和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水利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明年的水利建设任务,促进各项水利工作的顺利开展。梁保华省长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到会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对加快全省水利建设先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要求,进一步增强加快水利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我省大幅度增加对水利建设的投入。*3年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投资达到35.5亿元,比“九五”年均增长42%。全省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工程基本完成,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提前两年半实现全线通水;治太骨干工程基本完成,提高了太湖地区的防洪排涝标准;江堤达标工程正在抓紧扫尾,竣工验收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进展顺利;省属重点水源工程淮阴二站、泰东河新通扬运河段工程基本完成;农村水利建设持续发展,去冬今春完成土方7亿多立方米,兴建小沟以上建筑物4.8万座,县乡河道疏浚工程全面展开;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今年已完成投资2.3亿元;水利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依靠多年来特别是1991年以来*所形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加上周密部署,科学调度,严密防守,全省没有一处河湖堤防发生决口倒堤,也没有因洪涝灾害死一个人,夺取了今年淮河流域抗洪的全面胜利。

今年省委十届五次全会作出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定,这是新世纪头二十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要求,对新时期水利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建设搞好了,就能够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反之,必将造成严重的制约。因此,新时期水利建设任重而道远,必须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为实现“两个率先”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加强水利建设,是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需要。我省地处江淮沂沭泗流域的下游,汛期85%的面积在洪水位以下,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特别是1991年以来,全省在防洪工程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流域性防洪工程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淮河流域、沂沭泗地区,洪涝威胁仍然是“心腹之患”;区域性治理相对滞后,因洪致涝问题突出,里下河地区尤为严重。*是一个经济大省,当前又面临着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势头,单位面积的经济总量日益增长,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都将是十分巨大的。必须始终坚持把防洪保安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流域治理、区域治理和城乡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的防洪保障。

(二)加强水利建设,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需要。在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城镇是投资的热点和重点。随着城市化战略的推进,城市的范围在扩大,经济在增长,功能在提升,迫切需要水利在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等方面提供支撑。水利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城市竞争力、提高城市品味、吸引投资的一项重要因素。任何一个城市,缺乏防洪安全保障、水资源供给保证,都将给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特别是水环境,是影响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水利在确保城市防洪安全和水资源供给的同时,必须努力营造优美的水环境,把城市里的水变成城市最美的环境。近年来,我省不少地方已经开始重视城市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吸引外来投资、加快城市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水利建设,是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在农业逐步走向国际化的新形势下,我省农业正面临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其中加强水利建设是关键,要适应发展特色农业和优质农产品需要,适应农业标准化需要,为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供支持。当前,农业生产已经从传统大田粮棉作物种植,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农业生产在供水量、水质、灌排保证率、养分供应等方面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出了一系列的更高要求。今后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由主要适应增加粮食生产向适应增加粮食生产和发展多种经营转变,由主要适应小规模生产向适应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转变,由主要适应传统农业向适应农业集约化、精细化、产业化转变。这就要求把传统水利的精华与现代水利的技术结合起来,调整思路,改造工程,强化管理,完善服务,更好地促进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加强水利建设,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提供饮水安全保障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省还有部分地区农村饮水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新时期的水利建设,就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治水思路,把保护和治理水环境作为水利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在确保人蓄饮水安全的基础上,改善供水水源水质和城乡水环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做到“五个统筹”、“五个坚持”。这对水利建设工作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结治水的经验和教训,按照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新要求,今后要切实强化“五个观念”。

一是强化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水利要为生活饮水、防洪安全、粮食供给、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提供保障,做到适度超前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水利工作重点要为富民强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提供保障。*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水患灾害仍然存在。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充分证明,一个地方如果不重视水利的发展,就可能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的损失。今年淮河洪水再一次警醒我们,治水没有止境,必须适应新的情况、新的要求,不断加大建设力度,以保持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是强化统筹治水的观念。治水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水利建设中,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污染三大水问题必须统筹考虑,综合治理。在搞好防洪的同时,要考虑尽可能化害为利,变洪水为资源;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要考虑防洪安全。要加强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保护,充分利用水利工程,调水改善水环境等等。要统筹考虑流域治理和区域治理,做到大中小工程协调发展。要统筹解决城乡水问题,在继续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城市水利建设,在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做到城乡水利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三是强化市场经济的观念。水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既是资源又是商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事业既有公益性,也有经营性。因此,水利工作要改变传统计划经济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公益性水利行为应当由政府公共财政来承担,经营性水利行为则应当逐步推向市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治水活动中,要讲究效率,着力提高水利建设的投资效益。

四是强化依法治水的观念。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在水利工作中应当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不断完善水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把各项水利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五是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在治水活动中,要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在防止水对人侵害的同时,也要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水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注重提高用水的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管理,扎扎实实完成*4年水利建设任务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结合我省实际,今后5年我省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以*工程建设为重点的流域治理任务,使流域能够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流域性洪水;全面完成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实现一期工程调水目标;加强区域治理,提高区域排涝标准;基本建成城市防洪主要工程,初步形成大中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围绕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切实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基本完成县乡河道疏浚任务。

(一)进一步加快以*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国务院*会议强调,要把淮河治理作为今后全国水利建设的重点,作为本届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根*河的决心,也体现了沿淮群众的强烈愿望和要求。淮河流域在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尽快把淮河治理好、建设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安排,我省*工程建设总规模90亿元左右。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行蓄洪区移民迁建工程、灾后重建水毁工程、原定*骨干工程、“老三项”除险加固和里下河地区排涝工程。长江、太湖流域要按照规划继续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二)完成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建设。根据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总体目标要求,*7年之前我省要完成东线一期工程,总投资为121亿元,其中干线工程72亿元,治污工程49亿元。干线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为,兴修和整治输水河道,新建或改造一批梯级抽水泵站,形成以京杭运河线为主,西线为辅的双线输水格局。同时要实施里下河水源调整工程、洪泽湖蓄水位抬高影响处理、南四湖下级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工程、老泵站改造等建设项目。治污工程包括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截污导流工程、工业污染防治工程和区域综合治理工程。

(三)加大区域治理力度。区域水利一直是我省的薄弱环节。今年淮河大水,因洪致涝损失较大,暴露出区域排涝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在加大流域治理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区域水利建设力度,苏南地区近期排涝标准要达到20年一遇,苏中10年一遇,苏北5年一遇以上。重点安排里下河、秦淮河、废黄河、沂南、沂北、淮沭河以西及太湖地区的区域骨干工程,提高区域排涝能力。

(四)初步形成大中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全省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从*2年开始起步,力争经过5年努力,完成投资约125亿元,基本建成城市防洪主要工程,大中城市初步形成防洪工程体系,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市的城市防洪标准基本达到*年一遇,其他省辖城市基本达到100年一遇,县级城市达到20年一遇以上。

(五)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圩区治理、河道疏浚、山丘区水源建设和节水工程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强化资源管理,深化体制改革,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到*7年,要将县乡河道全部疏浚一遍,做到原河道设计标准和功能全面恢复,有条件的地方适当提高标准。

明年是淮河加快治理和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二期工程实施的起步之年,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全面建设之年,也是城乡水利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之年。省政府确定*4年全省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总投资45亿元,共有6个方面的任务。

(一)认真落实淮河流域灾后重建和加快治理的建设任务。根据国家*总体计划安排,今年秋冬和*4年我省*工程投资规模为17.6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0.85亿元。重点组织实施灾民安置工程、灾后重建水毁工程、加快*建设及区域治理工程,尽快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为加快淮河治理开好头、起好步。

(二)全面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经过大量的前期工作,*4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全面推进,加快实施进度,总投资安排10亿元左右,陆续开工建设一批泵站工程和输水骨干河道工程,实施徐州、淮安、宿迁、扬州市截污导流工程。

(三)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继续加强长江和太湖治理。*4年,长江堤防治理计划投资1.44亿元,完成江堤达标扫尾工作,加快实施南京河段整治二期工程,启动扬中河段嘶马弯道节点控制工程。太湖治理计划投资1.9亿元,完成武宜运河拓浚、谏壁站增容工程,积极做好横山水库加固、北河整治三期工程扫尾工作,并抓紧做好太湖流域二期治理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四)大力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为城市人民政府。*4年,省级将补助投资0.5亿元,重点用于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各地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通知要求,结合城市发展实际,认真搞好规划,对城市防洪、供水和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城市投资环境,让广大市民受益。

(五)进一步加快水源水环境工程实施进程。计划安排投资1.13亿元,继续实施泰东河拓浚和调水改善太湖地区水环境工程。加快苏州西塘河引水、无锡梅梁湖调水、常州藻港河南段拓浚等水环境工程建设。同时,积极做好“清水通道”规划工作,及早实现清污水分开,保证水源水质,改善水环境。

(六)全力组织实施农村水利建设。县乡河道疏浚完成土方1.2亿立方米,配套小沟以上建筑物5万座,兴建防渗渠道、输水管道5000公里,改造中低产田*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0平方公里。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施县乡河道疏浚工程、圩区治理、山丘区水源工程建设和灌区节水改造。

*4年的水利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确保各项水利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一)抢抓前期工作。前期工作是水利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明年全省水利建设任务很重,能否顺利实施,关键要看前期工作能不能跟得上。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重视前期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充实技术力量,优化深化设计,保证前期质量。要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环节,加快运转速度。要积极推行招投标方式,优选设计单位,保证设计质量,为项目建设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在规划论证中,要注意与本地区经济社会近期、中长期发展规划相衔接,提高投资效益。

(二)科学组织实施。要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科学安排项目建设。当前,淮河流域各地要把抓好灾后重建作为当务之急,优先安排在今年大水中出现的重大险情工程的除险加固,确保明年汛前完成,及时发挥效益。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财力,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国家和省水利建设计划,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立足长远,着眼当前,科学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确保计划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规范建设行为。要严格基建程序,规范建筑市场行为,进一步完善“四制”。坚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从投资、进度、质量等各方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加强对项目法人的考核。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打破区域封锁和地方保护,真正选择好的建筑队伍参与工程建设,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和腐败行为。监理单位要提前招标确定,从源头上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在设计、监理、质量、进度等各个方面,都要严格按照合同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确责任义务,强化建设管理。

(四)狠抓工程质量。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严格实行工程质量的行政领导人责任制、参建单位领导人责任制和终身负责制。要建立“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要大力引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不断提高水利建设的科技含量。要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水利建设管理水平。要通过强化工程质量管理,真正将水利工程建设成为经得起洪水和时间考验的放心工程。

(五)强化资金管理。水利建设资金来之不易,必须切实管好用好。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资金使用程序,严格按制度办事。建设管理单位要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制度,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监督管理。近几年,在省重点工程建设中推行执法监察,让监察部门全过程参与监督,成效显著,各地要积极推行这一做法。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群众对建设工程管理的监督作用。对违规、违纪和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全面做好各项水利工作

水利建设是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水利建设,可以促进其他水利工作。在抓好水利建设工作的同时,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全面做好各项水利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水利是一项公益性较强的社会事业,加强水利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要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行为。要把水利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各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要帮助解决水利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进一步健全考核制度,把水利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范围,保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要完善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建设任务,将责任明确到部门、单位和个人。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做好计划安排、资金落实工作,保证工程建设需要。水利部门要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在工程方案、计划安排等方面拿出具体意见,认真搞好工程实施。其他各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同心协力,共同关心、支持水利建设。

(二)强化水利管理。管理是关键,管理出效益。加强水利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有利于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以贯彻新修订的《*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为契机,加快推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一体化管理。要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苏锡常地区要在今年年底完成超采区深井全部封填的基础上,*4年底完成非超采区剩余深井二分之一的封填工作。苏中、苏北地区要继续加强用水计划管理。要进一步加强水功能区划管理,制订水功能区纳污总量和削减量,规范排污口的设计与审批工作,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大力推进节约用水,努力建设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服务业和节水型社会。

第二,要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我省水利工程众多,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工程管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认真贯彻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全面开展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水利工程管理维护费的安排要与考核挂钩,促进和提高工程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涉水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规范建设项目的报批工作。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高工程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要强化依法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水利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国家水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水法律??,依据《水法》、《防洪法》、《*省河道管理条例》、《*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水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的管理。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管理,坚决制止在湖泊内非法圈圩和在堤防上违章建筑,依法清除在水利工程范围内各类影响行洪、阻水的障碍物。严格执行防洪规划同意书制度和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制度。继续打击长江非法采砂活动,切实履行长江采砂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巩固禁采成果,加强沂沭泗地区采砂管理力度,确保工程防洪安全。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三同时”制度和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同意制度,依法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

(三)不断深化水利改革。要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水利改革。当前的重点是:

第一,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各地要按照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尽早出台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要抓紧做好工程分类定性、定岗定编、经费测算等基础工作,明确管理单位职责。各项财政性资金要尽快落实到位。要做到管理与维修养护分离,事企分开。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实行竞争上岗,收入分配要与岗位考核挂钩,逐步推行管养分离。*4年底,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要基本完成。要切实加强乡镇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明确职责,落实人员经费。

第二,继续深化水价和供水体制改革。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制定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将于*4年1月1日起实施。省水利、物价等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我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要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供水体制改革。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省里成立南水北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并成立南水北调*水源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工程建设的筹资、还贷、营运、管理等工作。省内受水区要加快供水体制改革,提高用水效率。同时要按照国家南水北调基金筹集办法,做好我省南水北调基金筹集工作。

第三,积极探索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推动城市水利建设,把城市水利建设与城市土地开发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把城市河道环境整治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形成由政府出资引导、鼓励企业投资开发、依靠市场运作的城市水利投资开发机制,把城市水利作为一项产业来开发。农村水利也要积极探索投融资新路子。

(四)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明年水利建设任务重,资金需求量大,要确保水利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必须保证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要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调整支出结构,千方百计增加预算内资金对水利的投入,保证可用财力的2%-4%用于水利建设,并随财力的增长相应增加。不仅要增加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投入,而且要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制的资金,要保证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要按照“谁投入,谁收益”的原则,尽可能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为了减少取消“两工”对农村水利投入带来的影响,省政府将出台“一事一议”筹劳办法,各地要规范操作。今年大水之后,水毁修复工程较多,面上建设任务较重,各地要根据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认真组织群众搞好生产自救,投工投劳要重点用于加强灾后水利建设。

水利建设范文第3篇

“四种水利”有新的突破

“四种水利”是我省新时期水利建设总结推广的新的治水思路。我市在加强政策水利,发展民营水利、经营水利,引进外资水利上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用足用活政策,发展政策水利。一是狠抓规费的收缴。2004年度全市共征收水利建设基金(含防洪保安资金)2142万元,为年度计划的249%,是水利基金开征以来最好的一年,征收水资源费255万元,水土保持规费277万元,各项规费均实现了新的突破。冷水江市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洪保安资金征集工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①统一由财政、地税、工商部门。②各单位与政府签订责任状,交纳风险抵押金。③将工作作为各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这样使工作落到了实处,近几年每年都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2003年度计划380万元,实际完成465万元;2004年度计划430万元,实际完成578.8万元。二是积极推广议事水利。双峰县积极探索总结推广议事水利的新途径和新经验,对水利建设在全县组织开展“一事一议”,形成了农民自主办明白事,农户自愿筹放心钱搞水利建设的新局面。通过推广议事水利,该县资金投入和完成工程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3.5%和10.8%。该县洪山殿镇投入166万元用于水利建设,其中:农民通过议事水利自筹资金136万元,镇财政拿出30万元进行以奖,全镇水利建设高潮迭起。该镇前塘村召开村民大会,同意人平集资100元,并从煤矿承包款中拿出资金用于水利建设的提议,全村共筹30万元,挖深加高培厚山塘18口,新修4口,整修高标准砼山塘16口,完成土方2.8万立方米,石方1700立方米,投入工日6500多个。三塘铺镇柘木村,是原涟邵矿务局朝阳煤矿采矿区,由于朝阳煤矿停产解体,原由朝阳煤矿抽水灌溉的农田,2000年至2004年有近300亩因无水灌田被荒废。去年10月,通过开展“一事一议”,筹集资金105万元,其中村民自筹40万元,人平200元,人平投工28个,村级集体经济10万元,企业赞助55万元,对全村25口大山塘进行挖深、加固、混凝土防渗,新修5000立方米以上山塘6口,可新增水量12万立方米。蛇形山镇南塘村把村办煤矿上交给村里的78万元利润,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形成决议,全部投入村里的水利建设,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新建了两口深水井,全村老百姓都喝上了自来水。印塘乡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150万元,完成以渠道改造为重点的各类水利工程580多处。涟源市加大“议事水利”的宣传力度,鼓励乡、村两级和广大群众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开展“一渠一议、一库一议、一坝一议”,极大地拓宽了水利建设的筹资途径。今年该市完成“六小”工程10970处,吸纳民间资金达2600万元。湄江渠道左干渠的石狗片区,通过“一渠一议”,群众主动投资投劳,完成砼防渗渠道改造1.83公里;荷塘镇抓住农业综合开发的契机,通过议事水利,发动受益群众按每亩50~100元的标准筹措资金20万元,投劳折资80万元,对该镇的17座河坝进行整修加固。

深化改革,大力发展民营水利和经营水利。通过典型引路和媒体的强力宣传,组织参观、学习邵阳县、茶陵县的发展民营水利和经营水利的先进经验后,及时总结了冷水江市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做法,并在该市召开了全市水利建设暨产权制度改革现场会,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水利建设。冷水江市按照“资产流动不流失,投入主体转移不转向”的总体原则,采用租赁、承包、拍卖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积极推行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吸引经营者积极投资水利、建设水利、管理水利,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该市毛易镇残疾青年李红卫筹资1.2万元改造承包的骨干山塘,实现了农田灌溉,水库管理和开展养牛、养羊、养鱼等综合经营项目。中连乡民主村,通过对山塘改制,吸引投劳0.22万个,完成山塘混凝土防渗15口,砼防渗渠道8000米。潘桥乡渣洋村通过公开拍卖该村罗冲山塘的经营管理权,经营者筹资1.22万元对800米灌溉渠道进行了维修。毛易镇群丰小二型水库经营管理权拍卖,获得3.82万元的拍卖款对该水库及时进行了除险加固。涟源市石马山镇群联水库去年对大坝、溢洪道除险加固后,今年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彻底改变了过去有水无人管理的被动局面。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投标定塘、以塘养塘的方式筹措80余万元按组有、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村管、镇审批的原则,用于水利建设,完成高标准砼防渗山塘150口,防渗渠道16公里。

做好前期工作,积极引进外资水利。我们紧紧抓住外资投入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契机,在“四水治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五个市县(含市本级)总投资近3亿元的城市防洪工程亚行贷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全部通过亚行专家评审,并全部进入全省36个项目的计划笼子。新化县曹家镇新建自来水厂,通过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的牵线搭桥,引进深圳太澳公司,无偿支持该厂60万元塑管管材,并送至施工工地。

防洪工程建设有新的突破

在防洪工程建设中,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启动国债资金治理病险水库和全省“四水治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机遇,在完成南冲、梅花洞、白马三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后,2004年度,继续实施“百库治理工程”,车田江、周头两处国债和水库除险保安项目分别于去年6月和12月正式动工,现正在紧张有序的施工中。同时,各县市区采取财政投入、捆绑水利、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各项涉农资金等多种办法筹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资金,计划对100座病险严重的水库实施应急处理,实际已完成97处,还有3座计划在5月中旬完成。新化县在2004年度治理31座病险水库的基础上,2005年度计划治理25座,现已完成了枧冲、新田、石桥、青龙、晨光等12座小型水库的治理,另有13座正在抓紧整治,估计在4月底以前可以完成。国债投资1500万元的车田江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已按设计要求完成了坝左端灌浆,大坝内外坡翻修8800平方米,溢洪道土石方开挖5.3万立方米,溢洪道山坡喷锚砼3000平方米,完成坝顶外坡防护墩,计划三年完成的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双峰县2005年度计划治理病险水库12座,为保质保量完成计划任务,一是县水利主管部门和有关乡镇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协调。二是县水利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病险水库治理分别进行了认真的规划设计,制定了治理方案。三是为落实工程治理资金,县政府拿出50万元对除险加固任务工程量较大的水库实行奖励。全县几座病险水库现已全部完成治理任务。冷水江市周头水库建于1964年,由于先天不足和运行年久,工程既病又险,大坝经安全鉴定为三类坝。去年启动除险加固国债项目后,现已完成大坝、副坝原干砌石护坡的拆除,大坝、副坝内坡浆砌石护脚工程以及大部分护坡预制砼块预制工程。市本级涟水河城北防洪堤在主体工程完成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护坡绿化带建设,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市(含五县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已完成投资8300万元,其中国债资金3880万元,完成防洪堤建设11公里。

饮水安全工程有新的突破

我们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为农民办实事,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成立了饮水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精心部署,狠抓饮水安全工作。涟源市按照集中、成片供水的原则,重点解决了水质不达标,饮水困难问题。金石镇集中供水工程、桥头河镇木家村水厂已初具规模,渡头塘乡鸿雁集中供水工程通过单位捐、群众筹等办法,筹集资金近200万元,已完成水池、输配电等工程项目,镇属单位和9个村1万余人即将喝上优质的自来水。湄江镇远利、湄塘等村群众集资18万元,建起了300立方米的蓄水池和供水管道,解决了近800人的饮水困难。白马镇桃子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凿岩30多米,打出了地下水,使全村400多人用上了自来水。到目前为止,该市城镇日供水能力已达6.3万吨,946个村已有243个村建起了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2万吨。新化县温塘镇劳卫村,是“有名”的“结石村”,为了解决长期以来的饮水问题,去年新建了150吨的蓄水池和附属设施,解决了95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文田镇政府驻地历来为饮水问题困扰,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该镇自筹资金10万元,争取国家投入15万元,建成了日供水200吨的引水工程,解决了3500人的饮水问题。该县共兴建集中供水工程14处,7800人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冷水江市决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把持续实施安全饮水解困工程作为实践“三个代表”,为民办实事的工作重点,2005年度该市市乡各级共投入资金60.1万元,新建雨水积蓄工程12处,人饮解困工程18处,铺设引水管路3.6万米,解决了渣渡、矿山等乡镇55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娄星区2005年度共安排饮水安全问题工程8处,安排资金143万元,解决了18个村民小组5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水土保持有新的突破

全市各地按照“治理水土流失,改造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要求,更加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改善。各项目建设县以长治工程和水保国债项目为龙头,同时积极引导民营水保项目,因地制宜,实行重点突破,全市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84.9平方公里。新化县总投资173万元,投劳22.3万个,长治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1平方公里。建成了石溪水土保持生态园,万家桥坡改梯等精品工程4处。其中:坡改梯400亩、水保林7200亩,经果林9900亩,封禁治理9800亩,保土耕作7700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63处。双峰县国债项目治理水土流失16.8平方公里,投入资金140多万元,完成坡改150亩,营造水保林2000亩,经果林1200亩,封禁补植21700亩,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涟源市在没有国家投入的情况下,创新投入机制,大胆引进民营经济,四荒治理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茅塘镇利用承包开发的“四荒”土地1000亩,通过种植芗草,创建了光阳牧业开发公司。古塘乡利用高寒山区的有利条件,鼓励农民承包荒山300亩,建起了金秋梨、药材基地。该市原农办主任周铁中,退线后带领群众在桥头河镇贺家村开垦荒山700余亩,全部种上了苗木、牧草。据统计,该市累计完成综合治理16.25平方公里,经过综合治理后,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土地使用率明显提高,茅塘、杨市、枫坪和白马等乡镇走出了一条牧草种植与肉牛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之路。

为了确保2005年度水利建设计划任务的完成和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有力的措施:

搞好宣传发动,营造大干水利的氛围

一是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水利建设的宣传,针对去年是风调雨顺年,农业大丰收,少数干部、群众中存在的对水利建设有所松懈的情况,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多次在“娄底日报”和“娄底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水利建设的先进典型和推行“四种水利”的经验介绍。同时,市水利建设指挥部行文,在《娄底日报》上向全市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水利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广泛发动群众,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财,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粮食安全。二是省水利建设动员大会后,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市委常委和政府常务会对2005年度的水利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一致意见:(1)水利建设必须大干,必须持续不断的干,不能有任何松懈;(2)市财政继续按上年财政支出总数的5%用于水利建设;(3)继续设立市级水利建设“芙蓉杯”竞赛奖励资金,列入财政预算;(4)召开高规格的动员大会。召开各县市区主管农业的副书记、副县(市、区)长、水利(水务)局长、水建办主任及水利建设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全市水利建设动员大会,副市长李云才作了主题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云柱、市委副书记姚正先等领导到会并作重要讲话。根据省水利建设指挥部的指示精神,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大会对我市2005年度的水利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并与各县市区签订了水利建设责任状。会议以后,各县、市、区和乡镇层层召开动员会议,掀起了水利建设的热潮。三是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积极发展民营水利和经营水利。由市领导带队,各县、市、区分管农业的副书记或副县、市、区长、水利(水务)局长参观学习了邵阳县、茶陵县发展民营水利和经营水利的成功经验后,大家思想触动很大。然后通过在冷水江市召开的全市水利建设暨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现场会,全市各县市区在加快发展民营水利和经营水利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冷水江市是全国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市,通过参观、学习邵阳、茶陵先进经验后,感觉到改革还不够深入、不够彻底,与兄弟县市比还有较大差距。为了奋发赶超,使改革更上一层楼,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1)出台《冷水江市小型水利设施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建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台帐,以便随时掌握动态;(3)出台奖励措施,对进度快且取得成功的乡镇,前3名进行奖励,每处奖励1万元,冬修水利财政投入资金给予倾斜。现改革已成燎原之势,涌现了许多成功的典型。到目前为止,已对4566处水利工程实行改制,其中:小二型水库24处、山塘4260处、电灌站275处、小水电站3处、河坝及饮水工程93处。通过改革,已吸纳社会资金1360万元,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1万亩,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920亩,盘活水利资产3980万元,用于维修和新建水利工程的资金达920万元。我市已对9万多处水利工程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存量资产近3亿元。

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质量标准

在工程建设管理上,我市严格贯彻执行国发[2000]20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行工程建设“三项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强水利项目的计划与资金管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严格执行招标投标,优胜劣汰。重点工程和主要原材料实行政府采购制,建立“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全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同时,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建立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信用体系和管理体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与安全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冷水江市对市级重点工程,不但市乡领导带头抓质量,水利局技术人员更是把质量当生命,对投资在5000元以上工程做到先规划、设计后施工,再验收。并派专业技术人员驻工地指导施工,将工程质量列入工程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内容,奖优罚劣,并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新化县在施工管理上,严把“三关”,即把好物料采购关,防止伪劣产品进入水利工地;把好施工技术关,防止修补工程、“三边”工程和重复工程贻害群众;把好工程验收关,防止“豆腐渣”工程不冲自溃。在责任追究方面,对所有的重点工程都建立了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并以文件和责任状的形式,记载了责任人的姓名,与资料一并存入档案,建立了领导干部、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相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与投资挂钩,奖惩与责任挂钩,使质量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深入扎实开展“芙蓉杯”水利建设竞赛

水利建设范文第4篇

国务院在今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分别召开了治淮工作会议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对加快治淮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了全面部署。省政府召开这次全省水利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这两次重要会议精神,总结今年防汛抗洪和水利建设工作,研究部署今冬明春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建设任务。根据国务院指示精神,结合*的实际,我先讲几点意见。莉新同志还要对全省水利工作作具体部署,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一、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始终把水利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水利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地处长江、淮河几大流域的下游,又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水旱灾害频繁,治水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建国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水利工作。近十多年来,根据国家的部署,结合*实际,省委、省政府相继作出决策部署,组织实施了治理淮河、太湖,江海堤防达标等重点防洪工程,以及通榆河、泰州引江河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全省水利重点工程的投资强度大幅度提高。“八五”期间,全省水利重点工程投资平均每年为5.2亿元,“九五”期间达到25亿元,“十五”以来每年投入都在30亿元以上。经过多年努力,重点流域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了一批水利骨干工程,有效提高了防洪保安和水资源保障能力。可以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坚持不懈地治水功不可没。

今年,我省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最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广大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全力抗灾救灾,夺取了防汛抗洪斗争的重大胜利。在今年淮河流域防汛抗洪中,治淮所形成的水利工程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洪泽湖泄洪,启用了四条通道。其中淮河入海水道建成通水6天就投入运用,最大泄洪流量达到1870立方米每秒,分淮入沂最大流量达到1720立方米每秒,为1958年建成以来的最大流量,有效控制了洪泽湖水位的上涨。由于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了效益,尽管今年淮河流域洪峰流量、水位都高于*1年,但灾情和灾害造成的损失总体上要轻于*1年。如果没有治淮所形成的水利工程基础,面对今年的大洪水,所造成的损失将会严重得多。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水利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治水任何时候都松懈不得。

新世纪头20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水利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必须适应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要求。目前,我省水多、水少和水脏的问题同时存在,水利建设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迫切需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防洪、水资源和水环境工程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防洪保安、水资源供给和水环境保障。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保护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我们要从富民强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全局高度,把水利作为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来研究考虑,统筹协调解决水的问题。

二、围绕“两个率先”目标,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步伐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水利建设要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本届政府要在水利建设上办成几件大事。各地要抓住当前国家加强水利建设的机遇,下决心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

(一)加强防洪保安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近几年,我省长江、太湖、淮河相继发生大洪水,洪涝威胁仍然是我省的“心腹之患”。特别是淮河流域,防洪治理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把淮河治理作为水利建设重点,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的决定。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根治淮河的决心,完全符合流域治理实际,也体现了沿淮群众的长期愿望和迫切要求。我省淮河流域幅员广、人口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尽快把淮河治理好、建设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安排,我省治淮工程投资要达到90亿元左右,建设项目多、投资大、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认识,强化措施,加大投入,全面完成治淮工程建设任务。在工程建设中,要着重把握好三点。一是要严格依据规划,实施治理项目。要根据国务院批转的《关于加强淮河流域*1-2010年防洪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淮委提出的实施方案要求,确定建设项目和工程标准。对尚未实施的项目,要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步伐。二是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思路,调整人与洪水的关系。一方面,要畅通洪水出路,提高行洪通道的泄洪能力。另一方面,要抓紧实施行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确保洪水安全下泄,群众安居乐业。三是要远近结合,优先解决今年大水中暴露出来的紧迫问题。治淮建设既要依据总体规划,编制防洪工程5年建设计划,又要抓住当前最急迫的问题,排出灾后重建急办工程,抓紧组织实施,确保早见成效,让群众早日得益受惠。

与此同时,要统筹安排好长江、太湖流域治理和城乡防洪工程建设。要适应沿江开发的需要,完善提高江堤建设标准。尽快编制治理太湖第二步规划,扩大洪水外排出路,巩固环太湖堤防,为太湖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保障。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初步建成大中城市防洪工程体系,提高中心城市防洪标准。继续搞好农村圩堤建设,提高农村防洪排涝能力。

(二)强化水源工程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水资源分布不均,但丰沛的水资源仍是*最大的优势之一。建国以来,我省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切实保护、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当前,要重点抓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这是全国的大局,对提高我省苏北地区供水能力、改善航运条件、提高水环境质量也有利。我们要服从大局,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加快我省境内工程建设,保质保量送水出省,支援北方地区发展。同时,要抓住机遇,抓紧建设沿线配套工程,实施灌区改造,推进泰东河工程建设,实现大中小工程相结合,扩大苏北及沿海地区供水能力,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自去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建工程进展顺利,明年将扩大投资,加快实施进度。省委、省政府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非常重视。前不久,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工程建设管理体制问题。省政府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确定工程建设中的重大事项。省里还按规定组建了项目法人单位。工程沿线各级政府都要从大局出发,加强领导,认真做好征地拆迁安置等工作,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环境。省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加强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狠抓工程质量,确保按期完成我省境内的工程建设任务。

在抓好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坚持“以蓄为主,蓄、引、提、调相结合”的原则,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因地制宜地建设水库、塘坝,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抗旱能力。

(三)加快水环境工程建设,全面改善城乡水环境。近年来,我省连续两年引江济太,去年又实施了引长江水入南四湖,在利用现有水利工程调水冲污、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发挥了显著作用。但应该看到,目前我省水环境质量问题比较突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长远考虑,不仅要利用现有水利工程改善水环境质量,而且要规划建设专门的水环境工程。一是要积极实施引江济太工程。太湖地区是我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现在这一地区要增创新优势,全面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必须抓好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建设以改善中心城市环境为重点的调水工程,实现清污河道分流,切实解决好水环境质量问题。二是要加强城市水环境工程建设。对城市防洪工程和水环境工程要统筹规划,有机结合,一并建设,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三是要加快县乡河道疏浚。目前,我省河道普遍严重淤积,水环境恶化。要下决心进行河道疏浚,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所有县乡河道全面疏浚一遍。良好的水环境既要建设,更要保护。要以实施水功能区划为重点,加强监督管理,抓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改善我省的水环境。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完成各项水利建设任务

水利建设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发展时期,水利工作的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全省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水利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一)坚持水利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利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搞好水利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把水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努力抓出成效。市长、县长要亲自过问水利工作,协调解决水利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分管??合规划,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保证水利建设的资金需要。明年全省水利重点工程省级投资要达到11亿多元,比上年增加1亿元,应该说是尽了很大努力的。各市县也要尽力增加对水利的投入,保证重点工程建设需要。要全面加强水利建设管理,规范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建立健全“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水利工作涉及面较广,要加强统筹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工作。要深入宣传发动,调动广大群众治水积极性,按照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组织群众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建立水利良性运行机制。水利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除各级财政要增加投入外,还必须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增强活力,加快发展。要全面推进供水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市场来调节水资源供求,优化水资源配置。要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放开搞活经营性水利工程建设,鼓励以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各种经营性水利工程,建立政府引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化开发的投入机制。要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通过管养分离、定岗定员、竞争上岗等措施,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效率,实现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

水利建设范文第5篇

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丘区水利建设的决定》(*委发[20*]26号)精神,为了切实加快我县水利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快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进程,特作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国以来,我县兴建了一大批水利设施,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抗旱防洪体系,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但也还存在水利工程数量少、配套差、病害较多等问题,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缺水仍然是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把水利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作为构建和谐盐亭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自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定上来,力争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根本改变干旱缺水状况,这是抗旱救灾的根本措施,是我县走出困境的创新之路,是全县人民的迫切愿望。

二、加快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以保障我县生产生活用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渠系配套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小微水工程为重点,深化水利改革,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受益农户和其他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努力引导和促进我县水利建设深入、持久、健康发展。

(二)水利建设的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以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为突破口,力求建成一处、受益一片,把水利建成政府的民心工程、农民的实惠工程。

2、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发挥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把水利建设规划作为组织农民筹资筹劳的必要条件和安排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科学开展水利建设。

3、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原则。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深化水利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水利建设的目标任务

按照全市“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大中小微结合,蓄引提防并重”的水利建设思路,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力争建成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基本完成莲花湖支渠建设,组织发动群众搞好斗、农毛渠建设;加快小型灌区改造,动员和组织群众新建、扩建、整治、精修塘库堰渠等小微型水利,对病险工程按病险轻重进行分批整治;继续推进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和集雨节灌等工程措施;按照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发展以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为重点的节水型农业;不断深化农业水价和供水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自律式节水机制。

“*”期间全县完成新建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5座,山坪塘340口,石河堰352道,小型水库渠道新开247.15公里,防渗124.6公里,新建电灌站5处,蓄水池2492口;维修整治小(二)型水库132座,石河堰520道,水库和电灌站渠道790.1公里,整治山坪塘1732口,其中精修263口,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治理旱山村10个;保证中等干旱年用水保证率达到80%,特大干旱年达到55%,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5以上,中等干旱年农村人口饮用水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特大干旱年有比较可靠的饮用水源。

20*年全县完成新建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座,新建山坪塘72口,石河堰114道,新开水库渠道94.45公里,防渗33.4公里,新建电灌站1处,蓄水池647口;维修整治小(二)型水库40座,维修整治石河堰167道,维修整治水库和电灌站渠道223.8公里,整治山坪塘440口,其中精修72口,解决2.01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明确各级在水利建设中的责任

(一)县委、县政府是全县水利建设的责任主体。

主要负责编制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包括各项专业规划;加大财政预算资金投入力度,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入水利建设;重点抓好中型骨干工程的干支渠建设和改造;负责中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护;加强对基层水利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水利建设项目和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资金,通过发挥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和农民投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二)乡镇党委、政府是辖区内小微型水利建设的实施主体。

主要负责项目立项和申报;组织群众开展斗、农毛渠建设和整治,开展塘库堰、机电提灌设施和集雨节灌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组织对病险小微水工程进行分批整治;组织群众开展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组织实施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调动社会各方投资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三)农民群众是小微水利设施的建设主体。

主要负责末级渠系建设和改造,逐步提高渠系硬化比例;新建、扩建、整治、精修塘库堰和集雨节灌设施;建设和改造机电提灌设施;对病险小微水工程进行整治。要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以政府加大水利建设投入为契机,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

四、建立水利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各乡镇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水利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内容,切实发动好、组织好、实施好。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和责任,落实有关政策,组织规划编制,抓好项目实施,加强监督检查。

(二)投入保障。

水利建设投入巨大,要按照“中央、省、市支持一点,县财政补助一点,受益农民自筹一点和社会各界资助一点”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的长效投入机制。中型水利工程和骨干渠系建设主要依靠国家投入,县级各部门要尽最大努力争取中央、省、市项目和资金支持。县财政要逐年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从20*年起,每年财政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作为水利设施的补助性投入和引导性投入。对小型水利工程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户、联户、用水户协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村集体等经济主体,以多种方式投资投劳开展建设、维护和改造。

整合现有各项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职责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向水利建设倾斜。金融机构要大力开发适合农村特点和农民需求的信贷品种,推动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县财政要加大水利建设基金的征收力度,并确保全部用于水利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三)政策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意见》(川委办发〔20*〕21号),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管理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投工投劳。对跨村水利工程,按照“乡镇协调、分村议事、联合申报、统一施工、分村管理资金和劳务、分村落实建设任务”的程序和办法实施。凡是通过“一事一议”或民主议事形式选定的农田水利建设,优先安排财政补助资金。要加强资金和劳务监管,财政补助资金和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和劳务,实行全过程公开、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严禁强行以资代劳或变相加重农民负担。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提高资金和劳务的使用效率。农民筹资筹劳兴建小微水利设施,各级各部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加重农民的负担。

(四)机制保障。

建立全新的水利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明确项目主体:项目实施主体可以是水管单位、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农民联合体或其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补助方式:对农民兴修水利积极性高、建设成效显著的地方,财政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办法给予补助。制订补助标准:根据工程性质、农民筹资筹劳情况,制订不同的补助标准,筹补结合、多筹多补。规范申报程序:每年初各乡镇或水管单位向县级主管部门申报,由县级有关部门对项目主体的申请进行审查、公示后确认,争取县级以上财政资金补助的项目由县级有关部门对项目主体的申请进行审查后联合上报。小型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具体办法,由水务和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五)体制保障。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可按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相关设施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政府补助形成的资产,归项目受益主体所有。允许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进行产权流转,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有关政策,明确工程管理单位的性质和类别,定编定岗,人员纳入事业编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统一纳入社保系统,妥善做好富余人员分流、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改革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费计收机制,积极推行计划供水,按方收费,逐步实行计量用水和最高限价。加强水费征收工作,禁止擅自加码、搭车收费和平调、挪用水费,为工程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创造条件。

(六)舆论保障。

新闻媒体要对水利建设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广泛宣传,大力弘扬水利建设中的先进事迹、人物和经验,用典型和榜样的力量推动水利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水利、投入水利、建设水利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