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利法规论文

水利法规论文范文精选

水利法规论文

水利法规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河道管理法制化探讨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加强河道法制化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同时提出了依法管理河道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

长期以来,人们对水利一直存在着一种片面的认识,一是认为水利部门是搞水利工程建设的,其职责应当以水利工程建设为主;二是认为水利应当为农业服务,没有把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后,特别是政府机构改革后,水利部门的职能发生了质的变化,变成了一个集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于一身的政府行政职能部门。水利部门作为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就是大力贯彻执行水法,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

1、转变观念,树立水利法律意识

同志早就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个论断成为我国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建国60年来,我国已由一个农业国发展为一个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工业国,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从此,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质的飞跃。

1988年1月21日,全国人大六届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水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7月1日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的水利事业走向了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新时期。

2、建立完整的河道法规体系

加强河道法制建设,必须制定一套完备的法规和规章,从而保障河道执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颁布后,辽宁省先后制定了《辽宁省实施水法办法》、《防洪法实施办法》、《辽宁省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费及其实施细则》、《辽宁省河道资源收费暂行办法》、《辽宁省实施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细则》等,这些办法出台后,为辽宁省的防洪建设提供了保障。但在目前,有些地方法规和规章已不符合现行的河道管理现状,如《辽宁省河道管理条例》、《辽宁省实施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细则》等必须加快修改,使其更加完善。

此外,现行的维护费收费政策,在制定标准时没有进行较细致的甄别,没有考虑到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对企业的征收标准千篇一律,对个别企业存在不合理因素。因此,必须加快修改《辽宁省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费实施细则》,使其更加完善。

3、建立高素质的河道执法收费体系

执法和收费是一个不可割的统一体,执法是收费的保障,而收费又必须依靠健全的水利法制做后盾。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实施,一方面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遵守,另一方面必须运用执法手段,以推动各项法律、法规的实施。没有强有力的执法手段,法律将成为一纸空文。

建立良性的河道收费体系是水利产业发展的需要。水利行业承担着建设和管理两大任务,而水利工程建设是有限的,向管理要效益却是无限的。河道收费体系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利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辽宁省14个地级市全部成立了河道管理处,75个农业县区也全部成立了河道管理所,河道管理人员已有3800多人,河道执法人员将达到河道管理人员的1/3,但这些人员大部分都是多年从事水利工作,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掌握得比较少,有的根本不了解依法收费的精髓所在,在工作中一旦遇到拒交的企业或法律政策等问题时,拿不出圆满的解释,拿不出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面对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不懂得在法律依据充分的前提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何充分运用行政处罚手段和司法手段予以征收。因此,必须建立高素质的河道执法收费体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在全省建立专职执法收费队伍

一个富有效率的执法收费体系,必须要有一支专职的队伍作保障。这支队伍要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必须能够胜任自己担当的职责。队伍人员要由懂法律、懂业务、事业心、责任感都比较强的人组成,并进行严格的选拔、考核、任命,然后持证上岗。健全收费工作各项规范,建立奖惩机制和岗位责任制,实现干部能上能下。通过机构和队伍建设,逐步建成全省执法收费网络,严格依法收费,促进足额收取,实现收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目标化。3.2建立河道巡查制度

按照辽宁省河道管理权限、分别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道巡查制度,分类、分河段明确巡查人员和时间,进行执法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建立从计收到入库以至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机制

应建立从计收及下达年度计划指标;票据的领、发、存、用;委托收取事项及要求;资金入库、使用、结算、会计核算、财务报表、收取资金的监督及查询等全过程管理机制。切实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保障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计收、使用和管理。

水利法规论文范文第2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胜利召开了*市水利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选出了*市水利学会第七届全体理事,学会理事会推选我担任理事长,这是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在此,我向各位代表表示衷心感谢,对省水利学会、市民政局、市科协领导对此次大会给予的关心和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并向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我一定会尽自己的努力当好理事长,履行好职责,与各位理事共同努力,把市水利学会建设好。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切实增强学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市水利学会是依法登记成立的水利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结合组成的学术性、地方性的非营利社会团体,是我市推动水利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市科协与市民政局的正确领导、监管和市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历届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及全体理事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会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在开展学术交流,围绕全市水利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科技攻关,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业务培训和为市领导提供决策咨询等方面,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为推动*市水利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学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约束仍未打破,会员的凝聚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会作为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还未充分体现。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充分认识水利学会发展对于推进水利科技进步、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加快水利事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因此,各位代表一定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增强使命感,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团体发展规律、具有学术影响力、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的现代水利科技社团,为推动水利科技发展、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学术交流,推动水利科技发展

学术交流是促进学术发展、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手段,是学会凝聚科技工作者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各种优势,把开展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促进自主创新作为主要任务,培育创新人才。要积极营造平等宽容、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学术交流活动。学会要争取每年办好1~2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会议。要创新活动方式,提高学术交流成效,活动选题要关注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前沿问题,关注关键性、紧迫性的技术瓶颈问题;既要关注水利学科领域内的前沿课题,也要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课题,以促进学科之间的协同发展,共同攻克水利科技难题。比如说围垦项目对生态的影响、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权衡关系、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内容任务和作为水利人应该具有的先进理念及模范作用该如何体现等等。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鼓励会员多出成果、多写论文,参考局里调研文章的评比办法,每年对科技论文、优秀科技建议等方面进行评选和汇编,并积极推荐参加全市优秀科技成果的评比,对优秀项目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鼓励会员的积极性,促进技术水平提高。有可能的话,在以后水利工程助理工程师或工程师的职称评审中对被市水利学会评为优秀的论文给予适当加分,以进一步提高学会会员学习应用水利科技知识和总结实际经验的积极性,促进广大会员科技知识水平的迅速提高。水利学会要积极推荐优秀成果,参与*市“瓯江杯”评选活动,进一步扩大影响水利学会的影响力。

三、积极发挥人才荟萃优势,服务水利事业发展

水利学会要充分发挥学会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优势,调动水利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鼓励大家积极参与重大工程项目、行业技术和标准的咨询研究和论证工作。积极支持学会承接政府和部门转移出来的有关公共服务职能,以科技奖励、科技成果评价、行业标准制定、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科技咨询、工程咨询和培训教育等为重点,适应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办新的社会服务项目。近年来,市水利学会及各县(市、区)水利学会紧密结合水利水电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开展科技奖励、技术咨询、技术评审、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和职工培训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希望大家进一步总结推广新经验、新做法,提高学会的社会公信力,巩固和拓展学会发展空间。近期市水利学会要积极发挥人才荟萃优势,服务我市水利事业,要围绕防汛抗台、“515”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围垦工程建设、千万农民饮用水、水政执法、水源保护、水环境整治等水利中心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多形式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并努力扩大学员的参与面。目前我市“515”防洪保安、围垦工程建设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很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都碰到了建设程序、工程技术以及政策处理等方面的问题,水利学会要积极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及时组织会员到工程现场开展学术活动,为工程顺利建设提供各种服务。对于在工程实际中成功应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要及时组织会员进行考察学习,以利于进一步推广应用,提高我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要积极开展学术专题研究,希望各专委会结合各自工作实际,针对防汛抗台指挥调度、水利规划与建设、水资源保护、河道生态建设、河道环境用水量、围垦工程新技术等方面开展一些专题研究。比如说珊溪水库水质的保护(蓝藻的控制与治理)、平原河网水生态环境的改善、防洪调度系统建设中在感潮河段有关水位与流量的关系(直接涉及到调度指令是否科学准确和有效性)、多年来防洪工程建设的得与失(建设标准及思路)、在现有政策环境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各项农村水利工作、水利规划如何更好地为水政执法服务等等,请各专委会都要认真思考,每位至少要开展一个课题的研究,并争取拿出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促进我市水利工作水平的提高,加快水利事业的科学发展。

四、面向社会、贴近基层开展各种科普活动

积极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围绕“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主题,重点在中国水周、世界水日等与本学会相关的公众活动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要做好防汛抗台避险和水法规等方面知识的普及,在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进行广场式大力宣传的基础上,利用报纸、电视和现代网络的优势进一步做好水利科技、水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普及,尤其是与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工程安全密切相关的常识,要在*水利网上开辟专门的知识宣传栏,一方面可以提高水利科技法律知识的普及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扩大*水利网站的影响力。广大会员都要利用好水利网这一现成的工具,积极在网上写文章或添加一些有用的、最新的科技法律知识、新闻来更好地宣传水利。要积极与媒体合作推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水利科普产品,吸纳社会资源,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共同开展科普工作,通过不同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水利法规,贯彻人水和谐观念,强化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意识,普及防洪抢险知识,展示节水创新成果,使更多的群众关心、理解和支持水利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要组织会员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积极参与各级科协实施的“科技下乡”、“科技支农”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科技咨询、典型示范和信息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水利科技培训,大力协助扶持农户用水、管水协会,促进基层自治组织的自我发展。

五、加强学会组织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

市水利学会“六大”以来,结合新的形势需要,发展了一批新会员,充实了新生力量,工作有了新的起色。新一届理事会要按照学会章程要求,进一步深化学会改革,以增强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为主线,以发展会员和服务会员、完善组织机构、加强能力建设、承接社会职能等为突破口,制定学会发展规划,完善规章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学会自律、自立、自主发展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努力把学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组织,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科技团体。

一要强化对会员的服务意识,增强学会的凝聚力。学会要切实关心每个会员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对会员的合理要求和建议要认真对待,对一些工作生活上有实际困难的学会会员要及时地给予有力的帮助,让每个会员都能体会和感受到学会的温暖。同时对于具备入会资格并积极要求入会的水利干部,要敞开大门及时发展他们入会,扩大群众基础,壮大水利的组织建设。

二要完善会员发展、管理和服务制度。建立多元化的会员结构,将具有奉献精神、较高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优秀会员选入学会。完善会员联系、沟通和交流机制,鼓励会员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水利科技问题的建言献策,主动听取和吸纳会员意见和建议。

三要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评审、科技奖励和先进表彰的导向作用。通过设立先进科技成果、学术论文、科技工作者等奖项,建立激励机制,做好会员表彰宣传工作,举荐优秀人才;逐步建立完善会员诚信档案,监督会员信守科学道德规范,披露和惩戒学术不端行为;完善学会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会员网上信息交互,完善学会各项业务活动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内容。

四要抓好水利学会的创收工作。水利学会虽然是一个非营利社会团体,但由于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数量有限,基本上依赖于挂靠单位的财政拨款,因此如果不利用水利学会的自身优势进行一些创收活动,收取合理的费用是很难维持好学会的正常运转,更谈不上发展。因此,我们要利用技术优势,开展各项咨询活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收取一定的咨询活动经费。

水利法规论文范文第3篇

刍议县(区)以下水利主管部门担负着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参与建设的各方资质较低或根本无资质,一个项目往往有很多职能相近的单位参加,工程质量管理常常被一些单位忽视,而参与单位的工作性质、任务和利益各不相同,这就给全面质量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虽然这类工程单项规模小,但总体数量多,我们也不可忽视其质量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水利工程质量是对水利工程“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安全”是指工程满足运行稳定,“适用”是指工程满足其基本使用功能,“经济”是指工程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美观”是指工程形象符合美学要求。

1几点体会根据农水建设项目点多、面广、线长、施工地点分散的特点,为了加强对农水工程建设的管理,控制工程质量、工期、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现行管理体制下,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改革措施

1.1农水工程建设质量实行明确的分工负责农水工程建设只有领导重视、组织结构完善、目标明确、协调有力,才能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质量管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

1.2依靠科技进步、注重人才培养有关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使用先进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因此,对各具体建设项目、各岗位的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储备,是新形势下农水工程建设面临的新要求。

1.3工程建设实行分段管理制对于县(区)小型工程,水利施工部门要严格按照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实施,在工程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实行全程控制,对目标计划和工作行为进行约束,保证目标顺利实施。

2农水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制度不完善难以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目前,我国的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已从过去单一的指令性计划过度到了市场经济的多元化时代。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改变观念,从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着眼,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措施。以制度体现管理,规范管理,坚决杜绝个别领导拍脑袋工程的发生。

2.2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偏低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由于社会分工的逐步细化和入世带来的挑战,对各具体建设项目、各岗人员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明显地显现出来。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务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缓慢,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工作。

2.3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不稳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各乡镇的水利站(所),直接承担着农村水利规划、建设、管理和执法等重任。但在新一轮的地方机构改革过程中,乡镇水利站(所)面临着撤并、人员分流的形势,人心涣散,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

2.4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不合理或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

国家和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

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是粗糙笨重。

2.5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有的甚至从思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3几点建议鉴于基层水利部门的现状,短期内在县(区)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水利设计、水利监理单位也有难度;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大势所趋,不能含糊,中小型水利工程也要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全程质量监控工作

3.1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县(区)及以下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水工程、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所学知识,以适应建设新农村的需要。

3.2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我们在中小型工程立项时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质量管理决不能因小而不为。如果因陋就简,虽然一次投入较少,但将来的运行费用高,使用寿命短,结果并不节省投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反而有可能劳民伤财。县(区)级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超级秘书网

3.3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以求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该好就好,该孬就孬,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准确度,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或避免“人情工程”、“关系工程”、“领导工程”的弊端。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

3.4严格供货渠道,确保材料质量,降低工程造价首先,要积极寻求更优更好的供货渠道和供货方,在保证供应的前提下,坚持“保质、保量、准确、及时”和“质量合格、费用最低、费用相同、质量选优”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其次,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

水利法规论文范文第4篇

一、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加强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几年来,厅党组一直把中心组的理论学习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真正做到了思想认识、组织落实、管理措施、督查考核四个到位。

(一)思想认识到位。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随着全省“两个率先”、建设和谐*发展战略的加快推进,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的大局,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精神状态,使新时期的水利工作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厅党组一班人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发展需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需要新的知识和能力;新的知识和能力只能来自于学习和实践;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开创新时期*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根本动力。近几年来,厅党组把中心组的理论学习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保证了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经常化、规范化。

(二)组织落实到位。*3年4月,省委对我厅主要负责人调整后,厅党组对理论学习中心组及时进行了调整充实,调整充实后的党组理论中心组由厅领导,机关党委、办公室、人事处等机关13个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共19名组成。由厅党组书记、厅长担任学,由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担任学习秘书,使中心组的理论学习组织健全、制度落实、分工明确。

(三)管理措施到位。一是完善学习制度。为提高中心组学习效果,厅党组修改完善了《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管理办法》,对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目的、要求、方式和考查做出规定;二是细化学习计划。为统筹安排中心组学习,我们结合水利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在每年年初和下半年分专题、定篇目、有重点地制订年度学习计划,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三是突出重点学习。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我们专门安排厅系统处级以上干部学习会,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学习辅导,努力把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并开展专题调研,解决实际问题,把中央、省委的精神落实到水利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我们还在全省水利系统开展理论学习论文评比活动中,四年共收到300多篇优秀论文和调研报告。

(四)督查考核到位。加强集中学习研讨,是保证中心组理论学习效果的重要形式。为克服水利工作季节性和突发性都任务比较多的特点,为保证中心组成员参加集中学习研讨,我们在注意集中学习研讨活动时间安排机动性的同时,建立了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把处以上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结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从制度上保证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经常化、规范化。

二、突出重点,创新方法,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

这几年,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理论学习范畴,而是着眼于培养“三宽”型干部队伍,促进干部素质的整体提高。厅党组在抓好基本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拓宽学习内容,着力于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

(一)学习基本理论,提高政治素质。首先,我们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列为中心组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中心组认真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建设的理论著作、中央三代领导人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党章》和《文选》,着力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其次,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和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在此期间,我们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先后组织多次专题学习会活动,并在*水利网站上开设了学习专栏,交流了中心组成员理论学习成果和经验。主要领导带头撰写学习体会,作理论学习辅导报告,党组中心组的带头学习推动了厅机关和厅系统理论学习的深入开展。第三,加强了党风党纪条规和法规知识的学习。党组中心组认真组织学习了中央纪委、省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及时组织学习了中纪委和省纪委关于治理商业贿赂和严禁利用职务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重要会议精神,多次组织收看反腐倡廉专题录像片,增强了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二)围绕能力建设,组织专业学习。一是加强水利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促进机关干部适应新时期治水理念和治水思路转变,我们先后邀请水利部汪恕诚部长作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权与水市场”专题讲座,邀请省委、省政府副秘书长和党校教授分别作了《*经济发展战略》讲座,还邀请河海大学教授作了《水利现代化规划》和《*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专业知识讲座;二是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为拓宽机关干部的工作视野,我们邀请南大、南师大教授、省社科院研究员等专家为厅机关干部举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专题系列讲座。三是加强对水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为增强机关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我们先后邀请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和省委组织部的同志为厅机关干部作了新《水法》和《公务员法》讲座。四是加强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我们结合水利信息化建设,在处以上干部中普遍开展了微机应用和网络知识学习,推动了机关办公自动化。我们还支持机关党委组织机关干部积极参加省级机关“计算机和普通话测试竞赛活动”。

(三)组织调查研究,深化学习成果。在党组中心组学习活动中,我们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结合水利改革与发展实际,把理论学习与专题调查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深化学习成果。一是在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针对水利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制订专题调研提纲,组织中心组成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水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围绕加快推进“两个率先”、建设和谐*的重大战略,为积极谋划“十一五”*水利新发展,厅党组成员分别带队开展专题调研,认真听取各地和基层群众对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科学制定*水利“十一五”发展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召开后,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厅党组成员又带头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事关农村水利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四年来,厅主要领导先后撰写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试论党组在先进性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对*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等论文先后获得“全省县以上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学习调研征文”二等奖和“全国水利优秀论文”二等奖。厅党组成员累计撰写学习体会、调研报告和论文50多篇,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正式发表的有20多篇,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工作的理性思考能力。

三、联系实际,创新思路,增强对现代水利发展的组织领导能力

在党组中心组的理论学习活动中,我们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的指导思想。注重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水利工作的实践,积极推进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的各项工作,促进*水利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调整优化新时期的治水思路。近年来,我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建设和谐*以及“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的发展大局,始终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水问题为重点,积极创新治水理念,调整优化治水思路。提出围绕一个目标(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遵循两个规律(水的自然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实现三个统筹(统筹城乡水利发展,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综合治理,统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协调推进);增强四个能力(防洪保安能力、水资源供给能力、水环境保护能力、水利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新思路,初步实践证明,这个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发展大局,着力提升*水利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一是突出防灾减灾,着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几年来,我们不断完善防汛防旱工作预案,切实提高洪涝灾害的预测预报水平,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先后战胜了*3年和*5的淮河流域两次洪水、*4年和*5丘陵山区旱灾、*6年区域性强降雨涝灾以及连续两次台风的袭击。在今年淮河特大洪水灾害中,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科学防洪、工程防洪、专业防洪的指示精神,立足预防为主,坚持科学调度,实现“水大险少,雨多灾小”的抗洪目标,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防灾、减灾的功能效益,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提供了安全保障。受到国家防总、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二是突出重点建设,着力提高*水利的工程保障能力。继续保持“九五”以来全省水利高强度、大投入的建设势头。*3年至*6年全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投资115.3亿元,其中争取中央投资31.5亿元,重点实施了治淮、南水北调、江海??理等六大工程建设。全省水利工程在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和水环境保护方面的工程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突出服务新农村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针对取消“两工”政策后,农村水利面临严峻的形势,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了县乡河道疏浚、灌区节水改造、圩区综合治理、丘陵山区水源工程等四项重点工程建设,通过科学规划、规范政策、创新机制、加大投入等综合措施,掀起了新一轮农村水利建设高潮,特别是实施两年的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效益,得到农民群众的热情拥护和社会的普遍欢迎。四是突出社会管理,着力构建水资源有效供给和安全保障体系。积极理顺水利部门的工作职能,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逐步建立地表水与地下水、农村水与城市水的统一管理体制;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已在全省普遍推行;组织编制了《*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全面强化地下水管理,苏锡常地区五年禁采目标已全部完成;在全国率先实行水功能区划管理,编制了全省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积极推进全省饮用水源地保护行动。在今年5月底无锡供水危机发生后,我厅根据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紧急部署,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调水引流,关闸截污,加强应急检测。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通过水利工程抽引长江水近19亿立方米,直接入湖近12亿立方米,向苏州、无锡区域河网供水7亿立方米,为及时化解无锡供水危机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得到省委的大会表扬。五是突出转换职能,着力构建水利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加大全省水利规划工作的力度,先后完成了*省近期防洪规划、新一轮太湖流域治理规划、里下河地区水利治理规划、长江岸线利用规划等,《*水利“十一五”发展规划》、《*省湖泊保护规划》以及《*省水资源利用规划》等3个全局性的水利发展规划也都相继完成;认真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了78件省级地方性水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建立专门的行政审批窗口,提高了行政审批服务的效率;*3年以来,先后制(修)订出台了4个地方性水法规、2个政府规章,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三年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近4000起,结案率达98%,较好地维护了全省水事秩序。

(三)积极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水利改革,不断增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积极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化开发的城市水利投入新机制,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市场化筹资与引导群众投劳投资相结合的农村水利发展政策与投入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新形势下水利建设投资市场化、社会化和多元化的发展。二是全面实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以“分类定性”和“管养分离”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突破,13个省辖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已经同级政府审批实施,8个省辖市已通过省级验收;9个省直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分类定性”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省南水北调工程首创引入市场机制,实行管养分离的新型管理体制。三是不断深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等五项基本制度,积极开展网上公开招标、招标、代建制、设计招标等改革试点工作,水利建设管理市场进一步规范,由省里直接建设管理的重点水利工程多年没有发生有影响的经济案件,基本实现了“三个安全”的目标。四是基本完成厅属事业单位改制。厅系统5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改制后的生产经营、职工收入、发展后劲都有明显提高,改制以后的体制优势已经开始显现。

(四)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水利发展提供思想组织保障。一是扎实推进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和“长效机制”建设。*5年,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厅系统广大党员受到了一次全面的党的理论知识教育和深刻的党性锻炼,广大党员的政治素质明显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水利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在由省委督导组组织的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总体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这几年来,我们在建立《厅党组抓厅系统工作责任制实施意见》和《水利厅系统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等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同时,还通过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工地、文明处室活动,不断增强全系统党员干部职工“三服务”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系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单位和优秀党员。二是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严格执行党的干部政策,认真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干部选拔标准;完善并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坚持实行党组讨论干部任免票决制;继续推行竞争上岗、民主推荐、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等制度。三是努力构建预防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体系。几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的目标,紧紧抓住教育、制度、监督三个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全厅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先后组织开展了“两个务必”、“增强纪律观念、自觉接受监督”、学习《实施纲要》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习郑培民、李荣法、张云泉等先进典型;我们还重点修订了12项、新制定8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每年都制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分解意见,与厅直单位及重点建设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与厅系统处以上干部签订党风廉政承诺书,每年都由厅领导带队,对厅系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检查考核,要求被考核单位书面反馈落实整改措施。

在党组中心组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厅党组自身建设也不断得到加强。一是建立科学决策制度。厅党组制订了《厅党组议事决策规则》、《水利厅工作规则》、《厅长办公会议制度》等一系列厅党组和厅领导班子工作制度,明确了党组和厅领导班子议事决策的原则、程序和内容。凡是水利发展的重要规划、重大项目及涉及群众普遍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进行专家咨询、社会公示或听证等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厅党组和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性。二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度。我们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工作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大家既各负其职,又注重团结协作。党组每年都要召开一到两次民主生活会,会前我们都要充分征求基层和群众意见,会上大家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在一定范围通报并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多年来,我们严格做到凡涉及重大工程立项审批或在人、财、物方面的重要事项,都必需经过党组或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三是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我们一直告诫自己,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带头牢固树立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责任意识;在任何时候,都要始终坚持水利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都要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水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的水环境作为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让人民群众在水利发展中更多地受益。四是严格廉洁自律。党组成员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自觉加强人生观、世界观改造,始终坚持做一个清白人,做一个明白人。在厅党组成员中,没有自己的直系亲属在水利系统经商办企业;在水利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中,没有发现一个厅领导出面写条字、打招呼的现象。

水利法规论文范文第5篇

一、水利现代化的道路

水利建设的现代化是为国家现代化服务的,因此水利行业现代化首先要满足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对水的各种需求。但是,水资源是有限的,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水利行业的现代化还表现为能清楚地认识水的基本规律,引导社会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控制不合理的需求和消费。

纵观人类社会对水的开发利用大致经历过五个阶段:

(一)以防洪建设为主的阶段

人类社会要求发展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特别是人类开始在水域周边定居之后就必须进行防洪建设。一般是堤防、城墙、城区排水系统等,并且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防洪建设水平。

(二)以供水建设为主的阶段

人类社会防洪安全得到一定保障之后,经济就会发展。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水的供需矛盾就日益突出,这时各种引水、配水等供水系统的建设成为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经济越发展,要求供水能力和保障率越高。

(三)以水资源保护为主的阶段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供水量越高,排污量增加,水域的污染将造成重大社会问题。因而水资源保护、改善水域水质等水环境建设将成为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

(四)以景观建设为主的阶段

在水质问题基本解决之后,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事业的发展,人们会对水域周边的景观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以水域空间管理,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娱乐空间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建设将首先在城市周边地区得到发展。

(五)以生态修复为主的阶段

随着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的增强,人们重新审视自然水域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要求恢复水系自然生态功能的呼声越来越高。水域不仅要清洁、美观,而且要求水域生机盎然。即回归自然、修复水域的生态系统成为目前发达国家水系管理的主要内容。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水利建设所表现的相应内容也有所不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防洪、供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在70年代重点进行水资源保护,80年代抓水系景观建设,90年代抓水系生态修复,水利发展的阶段性表现比较清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而前一时期由于水利建设投资不足,问题积累较多,在现阶段表现的发展阶段性不十分清楚。在防洪方面城市防洪标准较高,大江大河可防中、小洪水;在供水能力方面北方缺水严重,江河断流,但地下水开采能力较强,造成地下水严重超采;水域污染已十分严重,流经城市的水系普遍呈严重污染,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在一些大城市水系已开始景观建设,但水质普遍较差;水系的生态修复问题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进入21世纪,人们对水利建设的要求应当是全方位的,可以预计在21世纪的前半段,人们将会要求恢复碧水蓝天、山川秀美,要求水系恢复良好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而我国水利现代化要求我们进行大水利建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水利五阶段的跨越。

二、水利现代化的内涵

首先,中国水利现代化是为满足中国现代化对水利的需求。即在保障社会经济、环境、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和控制各行业的用水需求,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对水资源的总体需求。其基本途径是通过以流域为单元的国土综合整治和强化流域管理,提高流域国土的安全度、舒适度和富裕度。

其次,中国水利现代化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包括:继承我国数千年水利建设的遗产,发扬真正适合我国江河自然特点的智慧和经验;引进国外的经验和技术要适合中国的自然条件及经济水平。总之,中国水利现代化是要满足中国现代化对水的需求,符合中国人的水文化和水意识。

同时,水利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是与传统水利相比较,要充分体现进步;一是与国际现状相比较,在总体上应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水利现代化应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观念现代化

对于当代社会与水有关的各种先进观念和科学结论应当充分融入水利建设和管理理论之中,在观念上充分吸收和利用人类最科学、最先进的智慧。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水和谐共处、湿地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尊重流域圈、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等。

(二)技术现代化

首先应当掌握和了解国际水利建设领域内最新的水文、勘探、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进展,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和财力,引进或吸收必要的技术。同时,能及时了解通讯、计算机、管理、监视、预报等相关领域内的技术进展,随时吸收高新科技成果,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水利技术。

(三)管理现代化

包括管理技术和管理法规的现代化。在管理技术方面应当充分吸收信息、通讯、预测、决策等方面的最新技术,使水利管理过程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同时建设完善的水利管理法规体系,通过宣传、教育和有力的执法,使公民自觉遵守法规,依法治水。

实现上述三方面的现代化应当首先抓人才的教育和社会宣传。要通过教育培养具有现代观念及技术的优秀人才,同时通过广泛、不断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新的水观念和依法治水的意识。

水利现代化是一相对概念,而且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有新的变化。水利现代化是有起点的,即我国水利建设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之时,但它是没有终点的过程。

三、目前我国水利现代化的差距

如果将我国水利事业状况与国际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我国正处于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过程之中。

(一)观念上的差距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已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但是这一原则还没有能够反映到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理论中。

因此,目前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已出现了许多不可持续发展的征兆,将对我国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许多隐患。如北方河流的断流、华北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形成大面积漏斗、湖泊干枯或萎缩、绿洲消失、植被减少、土壤沙化、草场退化、沙尘暴、虫害等起源于人类大量侵占生态用水所造成的生态退化。森林砍伐及坡地垦荒造成的水土流失及荒漠化,围湖造田、开垦湿地等对生态系统有较大影响的人类活动,以及向水域大量排放污染物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都说明在观念上存在的差距。1998年发生长江及松花江、嫩江大洪水之后,中央提出“退耕还林(草)、”“退湖还田”、“建设秀美山川”等决策,代表国家领导层观念的重大转变。但要把可持续发展原则变成新的水利建设理论还需要一个过程,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研究。如:

1.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2.流域内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

3.流域承载力的估算;

4.流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5.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理论与技术;

6.流域内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影响评价;

7.流域内代际公平原则的体现;

8.流域内地域公平原则的体现。

在我国传统的水利理论中,比较多地受到改造自然、人定胜天思想的影响,没有把人类作为流域内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来加以研究和考察,而是片面强调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愿望,以至干扰甚至破坏了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协调和均衡。

目前在发达国家的水系管理中比较注意全流域的管理,明确提出“人与水和谐共处”、“回归自然”、“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等目标,流域生态系统保持较良好的状态,流域内的居民普遍有较主动的环保和生态保护意识。应当说在观念方面我国还处在转变的初期,与国际先进观念仍有较大差距。

(二)技术上的差距

在水利建设技术上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并不存在整体上的差距。在大坝建设技术方面,小浪底、三峡等工程在设计、施工等方面都堪称世界一流。在泥沙运动、高速水流、坝体抗震、坝体优化设计等理论方面也都处于国际领先之列。目前我们与国际水利技术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即一方面在某些大工程上表现出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在大量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采用较陈旧的设备和施工技术。对一些技术先进但造价昂贵的设备和施工工艺还无法采用。如:

1.超级堤。堤宽约为堤高的30倍,堤顶可建设道路及住宅开发。由于堤身较宽,既使发生洪水漫溢也不致危及堤身安全。目前日本已在城市河段推广超级堤建设,代价较大。

2.城市雨水调蓄设施。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流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流域下垫面透水面积减少,不透水面积增加,产流系数加大,城市致灾因子增强。加之城市内地下设施及电、水、气、通讯、信息、交通等生命线网络系统的发育,洪涝灾害损失将成倍增加,城市相对于洪水脆弱化。

除需增加沟渠、泵站等排水设施外,还需要建设城市雨洪调蓄设施,如利用城市绿地、运动场、停车场等临时蓄水,或修建调节池、地下水库、地下河等大型蓄水设施拦蓄雨水。目前已有十几个国家在实施城市雨水调蓄计划,城市建设费用可能增加20%左右,目前我国在城市建设中尚未实施这样的计划。

3.利用河道滩地净化水质。对于一些小型城镇和村落,难以对生活污水全部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排入河道后将使河道水质恶化。在河道两岸滩区埋设大型污水处理槽,内填卵石,利用附着在卵石表面的细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再排入河内,可明显地改善水质。目前在我国河道整治中尚未考虑这种增加河道自身净化能力的措施。

4.水利工程机械。目前我国堤基处理率较低,渗漏、管涌等隐患较多。我国虽然已研制成功锯槽机、旋喷灌浆等垂直防渗墙施工设备,但施工能力低,对埋有较大卵石的基础无能为力。国外已开发成功大功率的地下水泥土连续防渗墙的施工机械,可适用于卵石基础,最大深度可达50~70m.但每台价格在2000~3000万元左右,还难以引进。此外如大型隧洞掘进机、皮带传送机、疏泥船等水利工程中常用的设备,都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5.水系生态修复技术。发达国家正努力弥补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采取各种生态修复技术。如增设过鱼通道、采用可供鱼类产卵或休息的护岸形式、修复天然弯道、浅滩、恢复湖周草场、恢复水系周边湿地等。我国目前虽已有萌芽,但还缺少必要的研究和理论指导。

(三)管理上的差距

应该说我国对水资源、水利工程、流域的管理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管理人才的素质及选拔

基于水在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在大多数国家水行政及流域管理人员都属于国家公务员,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由于公务员首先要通过严格的选考,就连名牌大学的学生也只有1/10左右可以通过,因此其管理人员都属精英。进入水管理公务员队伍之后,首先进入基层工作,2~3年轮换一个岗位,有秩序地参与工程管理、水行政管理、科研等各领域进行全面训练。而且在轮岗过程中有才能者升,无业绩者转入地方,能走上领导岗位者皆有真才实学。高水平的人才走上领导岗位,才有高水平的管理。

在一些国家,还有一条非常好的人事制度,即一般公务员每3年轮换一个岗位,处级公务员2年轮换一个岗位,局级公务员一年轮换一个岗位,这种非同步轮换制度可以防止宗派主义发生。一个局长调到新单位工作不可能带走一帮人,在一个单位任期短不可能形成亲疏远近,只能按制度办事。各个岗位上领导轮换频繁,也容易产生比较,便于把每一届领导的长处保留下来。

2.管理制度化

有些国家管理制度之完善另人吃惊。每一个单位都有自己雷打不动的制度,包括什么事由谁办,每月第几周的星期几要开什么会、办什么事、提交什么报告等都是年年不变的。无需发会议通知,到时候开会、办事就成了。所以在管理人员中每一个人该办什么事、什么时候办是谁都清楚的,无需谁告诉你,但到时候会有人来检查你的工作。

有时候连行文格式都一成不变,只要填上新情况、新数字就可以了。这避免了许多推委和扯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3.注重管理工作的总结

针对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政策是搞好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因而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总结、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管理能力的标志。在这方面,我们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中国与日本举办了15届中日河工坝工会议,日本每年提出的6篇论文基本都是建设省河川局官员对管理工作经验的总结,很有新意,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比如在1999年他们提出的6篇论文题目是:《水灾害·土砂灾害的风险管理》、《试行水库的弹性管理》、《水土流失区域泥沙管理中的淤积监控》、《1998年洪水灾害对应及平成大改修》、《摺上川大坝成本压缩对策》、《火山活动的风险管理》。这些论文涉及到水利管理中的一些重大问题,都有很高的理论性和政策性。据说河川局管理人员每年所写的类似论文还有很多,随时需要可以随时拿出。但是我们有关司局的管理人员大多忙于日常工作,按经验进行管理,很少能写出高水平的纵览全局的文章,每年约稿都很困难。

4.管理思路

目前我们的管理思路还比较狭隘,各流域机构的管理大多还仅限于对水系的管理。除水土保持外,对流域内的各种人类活动缺少管理能力。而对水资源的管理也仅限于对水资源量的管理,而不能对水质进行管理。即比较注重对水的资源功能进行管理,对水的环境功能及生态功能的管理不力。水管理的先进经验是强调对流域的管理,在防洪管理方面从工程风险管理转向全流域的洪水风险管理;在水资源管理方面从单纯水资源量的分配管理转变到对流域内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协调发展的供水管理,即从单纯追求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转变到引导社会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和控制社会对水资源的不合理需求。基于这种管理思路,流域管理部门对流域内不利于水系发挥正常功能的人类不良活动有较大的干预和制止的权利。因此,比较重视全流域的综合整治,最终目标是追求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5.流域管理技术

流域管理技术可分为流域信息管理技术与决策技术。在流域信息管理技术中,我国流域的信息采集技术明显落后。首先是我国雨情、水情监测点密度不足,而且其中自动监测、遥测站点不足。目前我国降雨站总数约2万多个,国土平均21个/万k㎡,若满足洪水预报精度要求还需增加4倍。即使考虑到降雨站在国土内分布不均匀,有些地方无需安置降雨设备,对布站较多的流域来说降雨观测站仍显不足,仍需增加一倍。国外有关降雨和洪水的各种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及商业终端向社会公开。为了实现对工程、洪水、重点防护地区实施监测,几乎动用卫星、遥感、雷达、摄像等各种手段,实行远程传送和控制。开发了轻型背包式摄像及远程传送设备,光缆堤防渗漏及变形监测系统等,对流域内各种动态可实现实时监视。

除信息采集技术以外的信息管理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会商系统等计算机管理技术,以及与此相相关的RS、GIS、GPS技术在我国都在不断开发和广泛应用,与国外相比并不落后。

6.水管理的法制建设

近年,我国有关水管理的法制建设明显加强,相继建立了《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条例》、《关于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蓄滞洪区补偿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或条例。

但是相对来说还极不完善,在具体条文中还不够详尽或有遗漏。对于工程投资分担、水毁工程修复、流域管理、水系开发、防洪保险等都还缺少明确法规,与日本《河川六法》相比,我国水利法规的建设和完善仍需时日。

综上所述,我国在水利现代化方面目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主要表现在:观念陈旧,受传统水利影响较深;受国力限制,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在管理上明显落后。

四、我国水利现代化趋势

从水利五阶段来看,目前许多国家已进入第五阶段,但我国从总体来看应当是处于第二~第三阶段之间,要实现水利现代化,任务是很艰巨的。根据我国的特点,我国水利现代化进程将有以下特点:

(一)长期性。

目前我国水利行业的落后状态是由于国家长期对水利投入不足所造成的。要根本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极大的投入。下面用目前物价水平,对各项投入粗略作一估算。

1.防洪投入。如按目前发达国家的一般标准,即城市防百年一遇洪水,农村防五十年一遇洪水的标准,经各流域机构粗估完全达到这一标准需5000亿~10000亿元。

2.城市雨洪调蓄设施投入。如按日本建设省规定,每公顷开发面积建设500m3蓄水池粗估为10000亿元。

3.满足社会供水需求投入。目前北方地区缺水严重,1997年全国城市日缺水量约1600万m3,如果实施计议中的各项调水工程及供水配套工程,粗估需3000亿元。

4.污水处理投入。各城市建立污水处理厂,按1997年污水排放总量416亿吨计算,粗估需建设费2000亿元,运行费100亿元/年。

5.城市河湖整治。仅北京市城市河湖的初步整治,历年累计近百亿元。粗估全国需5000亿~10000亿元。

仅以上几项,粗估需25000亿~35000亿元。如果按每年投入500亿元计算,大约需50~70年时间,加上各种运行和维护费用,还需要有更多的投入。当然以上各项费用的估算是极粗略的,但是我们还没有考虑到各种水生态修复所需的费用。尽管如此,我们已可以估计到我国水利现代化的过程是需要贯穿整个21世纪的。如果我们作一个较为乐观的估计,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可用20年左右时间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全国可用40~50年左右时间在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水域空间景观建设等方面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然后再用几十年时间在21世纪末使全国的水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恢复。

(二)差异性。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气候、水文条件差异极大,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也极其不同,所面临的水问题及水利基础设施的状况也差异悬殊。因此各地方的水利现代化进程也必然是极不相同的,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行动计划,认真分析本地区条件,确定当前及长远任务。如有些城市尚未设防或防洪标准很低,应当首先抓紧防洪排涝建设。有些地方长期缺水干旱,大量开采地下水应首先解决节水和开辟新水源。对于水域污染十分严重的地区,如上海市提出“环境水利”的目标,重点解决排污处理和水资源保护。

北京市则提出“碧水蓝天、市内通航”的目标,开展以城市河湖空间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建设。应当说,全国各地目前所面临的水利建设任务还不能用“防洪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生态水利”之中的任何一种加以概括。它们分别代表了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中水利建设的主要特征,它们与“工程水利”也是不矛盾的,因为实现任何一项目标都需要有与其相应的水利工程建设内容。

(三)阶段性。

上述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景观-生态等水利发展的五阶段是对世界各国水利发展过程的正确总结,也是水利为满足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提出要求的必经之路。因此,其过程是不能随意倒置的,水利发展具有极其明确的阶段性,每一阶段要完成一项主要内容,不可能设想一个地区在防洪或供水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之前,去花大力气搞景观或生态建设。我国有些城市不下决心去搞水资源保护,就大搞水边景观建设。结果河边有了林带、绿地、楼台亭榭,但河里却是一潭死水、臭水,不要说在水中嬉戏,人们多一分钟都不愿在这样的水边停留。

就全国的水利建设来说,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如防洪标准低、供水紧张、污染严重、生态恶化,但对具体某一水域来说,它所面临的问题在不同发展阶段必然有不同的内容。在上述五个阶段中,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等三项内容是属于基础建设,只有这三项任务完成了,才谈得上景观和生态建设,但也不能说后两者是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它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对我国多数水域而言,虽然在过去的水利建设中,由于投入不足,每项基础建设都遗留了一些问题,但我国50年来水利建设的最大成就也表现在通过大江大河的防洪、供水工程建设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发展,问题也是因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水域的普遍污染。所以就全国而言,当前应当在继续抓紧解决大江大河防洪、供水问题的同时,下大决心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解决江河污染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景观、生态建设无从谈起,水利现代化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无法实现。江河污染问题解决后,可利用水资源增加,水资源紧张局面也会缓解。

(四)社会性。

水利建设是为社会服务,保障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为社会需求及国家经济实力所支配,表现出极强的社会性。所以水利建设一方面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可能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的行为和趋势,加以引导和控制。例如在洪涝灾害高风险区域内的盲目投资和建设,在缺水地区建设高耗水和污染严重的项目,盲目的开荒及湖泊湿地围垦等。过去我们只强调了水利发展要满足社会需求,而忽略了对社会用水需求的限制和管理。所以水利行业只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只注重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忽略了对社会水行为、水意识的管理。因为水利现代化是为国家现代化服务的,水利行业应当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协调好社会发展与水的关系。比如,为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既要建设防洪工程确保防洪安全,同时又要对广大危险区域进行洪水风险管理。包括让广大居民明了所在区域的洪水危险性,自我保护的对策,在防洪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在洪水季节让他们及时得到有关洪水的各种信息及正确的指导。此外,管理部门还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引导人口和资产由高风险区域向低风险区域转移。对供水建设也是如此,既要加强供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也要对社会的用水行为和意识进行管理。

如根据供水可能实施合理配置,实施定量供水,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杜绝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对水资源紧缺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关闭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等。因此,在水利现代化过程中,我们的管理要由单纯的水系和水利工程管理扩展到对流域内社会水行为、水意识的管理。

在今后谈及水利的社会性时,应是广义的社会性,即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社会性。我们的水利建设不仅仅只满足人类需求,还要满足其它生物对水的需求,因为良好的生态系统也是保证人类正常进化所必需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