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范文精选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范文第1篇

1市场条件

近年来,许多国家加大了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检测、检疫力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以漳州市为例,2008年,漳州水果种植面积超过16.67万hm2,受橘小实蝇危害比例高达30%以上。而采取的防治方法主要为高毒农药和套袋,对水果品质造成影响,不利于出口。另一方面,漳州市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大面积的生态农业示范区为生物防治技术的试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平台。由此可见,漳州地区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是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增强我国农业经济效益的必要途径,也是满足国际市场对高品质、无污染环保产品需求的必然选择,其市场需求量大。

技术基础我国生防学科的发展把引进外来天敌昆虫防治外来有害生物、保护和利用本地天敌放在首位,大力开展机械化繁殖优势种天敌和工厂化生产微生物制剂的研究,形成了我国的特色,并逐渐形成多学科交叉,有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学生态学等学科渗透的生物防治学科。生物防治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升了我国生物防治领域的科研能力,以此为基础,农科院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掌握生物防治技术的高端人才,生物防治产品的研发又上了一个台阶。随着生态农业发展的不断推进,相关的科研投入也日益增多。近年来,以高校为依托的科研机构已经成功掌握了几种昆虫天敌产业化关键技术,在天敌昆虫的资源保存利用、多种天敌昆虫的工厂化繁殖、专用器具的研制及田间组合应用技术等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某些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用于控制蔬菜、果树、园林等作物主要害虫的天敌昆虫产品及组合应用技术已经在北京、上海、河北、吉林、广西等地进行示范推广,除此之外,福建省率先在全国培育不育遗传实蝇品系,成功研究出实蝇大量人工饲养技术,并采用现代生物措施防控橘小实蝇。随着生物防治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将为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2生物防治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目前我国病虫害绿色防治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绿色防治产品尚未大规模进入生产资料领域。从国际来看,发达国家的生物技术产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如美国波士顿基因城、旧金山生物技术湾、瑞士Bio-Alps、德国生技河、伦敦等5个典型的国际性生物技术产业集群[1],其发展特点如下。首先,依托大学和研究机构。通过专家学者、创新人才进行技术更新换代,借助其高端设备和先进实验室进行科研实验,确保为产业的发展迅速地输送最新的科学成果。其次,成立核心公司。核心公司具有较强的研发、生产、营销和融资等实力,综合竞争力强。成立核心公司不仅有助于先进的技术转变为现实的生产能力,同时也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并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第三,依靠金融支持。核心公司的成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之前需要先成立专家型公司。所谓专家型公司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专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新技术研发前端的小型生物技术企业,其业务重点和运行模式类似于科研小组。而该公司的成立离不开金融支持,通常这类公司的创办都是由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利用其研究成果借助风险投资进行的。最后,形成核心竞争力。随着技术的不断推广和产业化初具规模,一些良莠不齐的公司也会竞相模仿推出类似的产品,抢占市场。产业化公司为了能够在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优势占有部分市场份额,产品必须富有特色、具有核心竞争力。

3加快我国生物防治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加强科研机构研发力度,增强产品的稳定性产业化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校的合作,建立和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加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作为供给方,科研机构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用现代化的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的科技水平,同时注重引进先进人才,掌握核心技术,不断推进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完善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同时,在生物防治技术产业化的进程中,需要加强对天敌作为一个生防制剂所需要的包装、贮存、安全运输等商品化技术研究,研发新的生物技术开发改良型(特别是抗寒、抗热、抗旱、抗药、抗多种虫害)天敌和病原菌品系,加强产品的稳定性。

3.2依靠政府政策扶持,加速产业化进程近年来,在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科学发展观总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契合了生态农业发展方向,符合农业产业化发展潮流。一方面,政府应针对生物防治技术公司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同时,应增加此类公司投融资渠道,并借助政府信用,使政府外的资金能够顺利注入。合理分配科研机构、政府、投资机构、企业的股份,使得企业能健康稳定地运营。另一方面,政府应针对农户制定有效的价格补贴政策,加强生物防治技术产品的示范效应。政府作为农户与企业的媒介,应建立多重渠道,增加双方的认知度。同时,应出台相关政策控制农药合理使用;对果蔬的农药残留量进行监控,为生物防治技术的使用,提供政策导向型扶持。

3.3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生物防治使用率绿色生物防治产业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生物防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通过各类媒介对生物防治技术和运用生物防治技术的成功经验进行宣传和介绍,有利于技术快速实现市场化。

3.4成立具有专业水准的生物防治技术服务公司,促进产业集群形成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利用政府资金支持,最终成为以一体化服务为核心、生物防治技术为驱动力的技术服务公司。初期可以借鉴国外知名生物防治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按照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效益高的要求,通过资源整合,集中扶持,落实政策,迅速扩大规模,做大做强核心企业。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的链条,发展现有龙头企业的上下游行业,谋划生物防治产业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生物防治技术范文第2篇

1生物防治现状

1.1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技术已经在林业生产中普遍推广应用,防治效果较好,例如白僵菌可以防治松毛虫,苏云金杆菌及各种制剂对多种林业害虫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1.2寄生性天敌防治

寄生蜂、寄生蝇等是林业生产中最常用的防治有害生物的天敌,寄生蝇可以防治多种林业害虫,常见的有肿腿蜂、花角蚜小蜂、黑色枝附刺蜂、姬蜂、蚁形郭公虫、象甲、叩头虫、蜘蛛等。

1.3捕食性天敌防治

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主要有节肢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鸟类主要有啄木鸟、山雀、灰喜鹊等;节肢动物昆虫主要有瓢虫、螳螂、蚂蚁、花蝽、捕食螨等,昆虫天敌在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也是最容易操作、效果最好的防治方法之一;鼠类天敌主要有猫头鹰、蛇等。

1.4生物农药防治

目前,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转基因生物农药和天敌生物农药。20世纪90年代以来,植物源农药发展迅速,例如烟碱、苦参碱、茴蒿素和茶皂素等植物农药生产厂家多达40多家,对多种病虫害也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但是这类农药起效慢,使用范围相对狭窄。另外,白僵菌、病毒等生物农药发展速度较快,防治成效较好。

2生物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生防防治技术具有不污染环境、有效期长、高效低毒的特点,但是由于宣传不到位,人们的认识不足,导致推广存在局限性。首先,生物防治技术成本较高,尤其是生物源农药防治成本比化学农药要高很多,推广难度较大[1]。其次,生物源农药由于受到生物技术、生产工艺的限制,生物防治效果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存在差异,杀虫谱也比较窄,生产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广大群众还无法自觉应用生物防治措施。最后,小陇山林区面积较大,基层工作人员不足,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影响了生物防治技术的全面开展。例如人工繁育的昆虫天敌,在林区生存过程中存在着种群复壮的问题,当害虫天敌进入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防治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别。

3生物防治技术改进的方向

3.1提高天敌繁殖技术水平

为了增加林区防治面积,进一步扩大防治范围,要提高天敌繁殖技术水平,增加天敌数量。例如周氏啮小蜂、赤眼蜂、管氏肿腿蜂等寄生蜂对美国白蛾、松毛虫、天牛等害虫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寄生蜂成虫将卵产在寄主的卵内,会影响寄主孵化。寄生蜂的寄主范围比较广,400多种害虫都是寄生蜂的寄主,应用寄生蜂防治害虫已经成为生物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在应用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优势寄生蜂,提高繁殖数量,控制害虫的蔓延。

3.2加快对主要害虫的病毒研究,控制害虫繁衍

应用昆虫病毒对害虫进行防治,具有无污染、投资少、效果显著的特点,另外,病毒还可以在害虫代间传播,逐渐降低害虫数量,减少林业损失。比较常见的方式就是应用寄生蜂作为传播媒介将病毒传染给害虫,从而使害虫种群发生病毒流行病,达到消灭害虫种群的目的。例如“生物导弹”防治技术成本低,发展前景广阔,尤其适用于水资源匮乏的山区、丘陵地带。

3.3做好当地天敌资源的调查和利用

要做好林区生物防治工作,就要调查当地害虫天敌的种类及天敌、寄主和林木之间的关系,保护天敌,并为天敌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只有这样才可以增加林区天敌的种类和数量,为更好地利用天敌防治害虫打好基础。

3.4加强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利用

大多数生物源农药存在质量不稳定、药效期短、成本高及受环境影响大的问题,从而影响了生物农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因此,要加强生物农药的研发工作,改善使用缺陷,方便操作利用。要研发低毒高效、用量少、对环境无污染、利用方便、质量稳定、成本低的生物制剂,有利于推广应用。要加大生物农药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生物农药厂、天敌繁育场的生产条件,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改进喷施设备,地面、航空喷施的药剂药械等设施要配套,提升综合防控能力。

4生物防治推广措施

4.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森林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树造林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害虫对营林建设危害很大,如果只是单方面推广植树造林活动,而不注重对有害生物的防治,就可能造成营林速度缓慢甚至大片林木死亡,影响造林成果。因此,要处理好营林和护林的关系。坚持“可持续控灾”的治理理念,对有害生物和天敌进行监测,通过生物防治、抗性品种的应用等综合手段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科学调控,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2转变观念,加强生物防治力度

林业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生物防治技术,并做好宣传,加强推广。治理有害生物要优先利用生物防治技术,例如对于食叶类害虫,可以采用植物源农药、天敌昆虫、鸟类等措施防治,要逐渐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生物防治为主,实行跨区域集中统一治理,整体推进,逐渐消灭害虫,降低林业损失。在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的过程中,要制定政策进行鼓励,对应用生物防治面积大、效益好、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提高人们利用生防技术的积极性。要提高生防技术的科技含量,森防部门要与科研院校、生产厂家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克服生防技术缺陷,提高利用效率。

4.3提高营林技术水平,加强害虫治理

随着林业经济的发展,人工林建设面积增加,为了提高人工林抵抗害虫的能力,尽量种植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同时,要加强抗病品种的培育,培育出适合环境、气候、土壤等条件的优良品种。例如白皮松、华山松等品种,不仅造型美观,而且抗逆性也非常强。营林建设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增加混交林面积,保持物种多样性[2]。对于大面积的丰产林、速生林采用建设隔离带、混交的方法,提高森林自我调控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使用国槐、苦楠等树种建设速生林隔离带用于防治天牛等害虫;利用多种优良抗虫树种营建混交林,可以有效降低害虫虫口密度,减少害虫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王长洪.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7(17):125.

生物防治技术范文第3篇

在研究生物技术的工作中,其中有项工程叫作基因工程,它的应用也十分重要,在防治植物病虫害的过程中应用基因工程主要包括CP基因、RP基因和Sat-RNA等。植物在生长中对病害不是完全主动免疫的,而是需要适当的媒介进行诱导,那么这个起诱导作用的媒介就是CP基因,它能够有效的增强植物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CP基因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减少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病害,它能增强植物在生长中对病害的免疫功能。RP基因是可以对病毒进行复制的复制酶基因,病害为了能够对植物产生影响,需要不断的组合,而复制酶则是利用编码对病毒进行一个新的组合,统称为“聚合酶”。它能够快速的融合病毒的DNA,并且能够补全植物在生长中所缺失的复制酶基因,因此,病毒复制能出来就会受到影响,使病毒能够不影响到植物的生长。Sat-RNA是一种低分子,它需要在植物生长中产生了病毒才能实现复制,植物生长中没产生病毒使其不能实现复制,它在复制的过程中会影响病毒之间的复制,从而降低病毒成长率。Sat-RNA在防治植物病虫害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研究中应当给予重视。

2生物技术在防治虫害中的应用分析

生物需要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就需要含有一定的基因,而蛋白酶抑制剂则是大多数生物体会含有的一种基因,它能够有效的抵御外界各种蛋白水解酶,因此,蛋白酶抑制剂能有较好的能力防治生物体内造成的破坏。近几年来,国家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生物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使得更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对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越来越广,尤其是在抵御病虫害这方面做得更加的突出。在生物的正常情况下,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有效的破坏病虫体内的氨基酸,从而使得病虫因缺少氨基酸而无法进行正常的生长和生活,直至病虫死亡。这种杀死病虫害的方式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它能够有效保障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作物抵御病害的能力。

3生物技术在防治草害中的应用分析

植物自身抵抗除草剂的能力很低下,但是生物技术能够将对除草剂具有良好抗性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中,这样使植物能够更好的生长。这些对除草剂有良好抗性的基因中包括上面所介绍的酶基因,能够有效的分解除草剂,通过这些基因之间的作用来达到抗草害的作用。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杀死草害,使得植物能够健康成长。如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得人们对环保的意识也不断增加,因此,在生物技术的研究中应当更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不能一味的研究而忽略环保。

4依靠生物技术培养出抗病、抗虫的新品种

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病状,比如:病害和虫害等,最主要的就是病害和虫害,这2个是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使用生物技术来培育抗病、抗虫的植物是一个新的趋势,它是按照有关病虫害的要求,将能够防治病虫害的基因,经过生物技术来进行移植,移植到植物中,使得植物能有健康的成长,并且在生长的过程中不断的繁殖出新的抗体,能够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破坏,使产量上升,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总结

生物防治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农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在防治病虫害时逐渐开始应用生物技术,并且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使用微生物技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不仅符合农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有效的促进农作物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防治病虫害的发生。接下来,笔者从基因工程对于作物病害防治、生物技术在防治病虫害的实际应用以及生物技术在防治草害的应用和生物农药的应用这4个方面展开论述。

1基因工程对于防治病害的作用

CP基因能够适当诱导作物对病毒进行免疫,有效地提升作物对于病害的抵御能力,因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对基因工程非常重视。RP基因是能够实现病毒复制的一种复制酶基因,能够将病毒进行编码,再通过不同形式和组合生成聚合酶,快速合成病毒基因DNA,除此之外,RP基因还能够把一些存在问题的复制酶基因传入作物中,使得病毒复制速度大大降低。Sat-RNA和中和抗体的应用。Sat-RNA和中和抗体是低分子RNA的一种,需要通过依靠病毒实现复制,在复制的整个过程中,会产生对辅助病毒的影响,在症状表现上出现变化。在防治作物病害过程中,通过病毒症状来减弱Sat-RNA,对病虫害的防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应该得到科研人员的重视。

2生物技术对防治病害的作用

在大多数的生物体内,都含有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这是一种能够使得生物体代谢正常维持的保障的基因,同时,这种基因也能够有效的对外来各种蛋白水解酶形成抵御,防治生物体遭到损坏。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技术也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科研人员越来越重视蛋白酶抑制剂这种基因的研究,所研究的范围也更加广,蛋白酶抑制剂在抗击病虫害这一方面的作用逐渐被发掘出来。通常情况下,在杀虫工作中,蛋白酶能够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有效的对病虫肠道的蛋白活性进行抑制,直接破坏病虫自身的消化系统,病虫会因为体内缺少氨基酸而无法正常的成长和发育,最终死亡。就目前情况来看,用蛋白酶来对病虫生长进行抑制的方法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和促进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有效的推动了作物对病虫害的防治能力,有助于作物实现健康的生长。

3生物技术对防治草害的作用

通过使用生物技术能够把一些具有抵抗除草剂效果的基因转移至作物中,使作物自身增强对于草害的抵御能力,一般情况下,这些能够抵御除草剂的基因主要包括利用编码将除草剂酶分解的酶和在扩增时被除草剂破坏的酶等,这些基因能够有效的达到抵抗草害的效果。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生物技术的研究中也开始注重保护环境,通过生物技术实现草死苗长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推动除草剂应用的价值的提升。

4生物农药应用研究

生物农药主要包括有微生物农药、生化农药、农用抗生素以及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农药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好的抑制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更能够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将病虫致死,又能够保证对人畜没有害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升,生物农药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5结束语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有效的应用生物技术,能够使得作物同病虫害之间的互相作用的机制得到充分的研究,有效的提升作物对于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和能力,使得作物能够健康的生长,在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生物技术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本文作者主要分析了现代生物技术对于作物病害防治的几个典型应用,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毅.生物技术与作物病虫害防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0):140-142.

生物防治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猪病;诊断治疗;现代生物技术

0引言

有效地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进效果[1]。但在目前猪养殖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给养殖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比如猪病问题。在猪养殖过程中,猪患病率比较高,并且患病时有不同类型的猪病。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不断地进行研究,研发和生产很多现代生物技术及生物产品,对猪病进行有效诊断和防治,使猪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和治疗。而且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促进了现代生物技术的良好发展。另外,我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疫苗,在治疗猪病方面发挥了作用。所以,农业发展中猪病疫苗的应用也成为了农业发展的方向。

1猪病诊断中的应用

1.1常见猪病类型

在养殖业中,猪与其他动物相比较来说,其患病率要更高一些,而且在其患病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引发多种不同类型疾病[2]。在猪病中,经常见到的有瘟疫、寄生虫病及传染病等,死亡率最高的是传染病。因为猪群养殖范围比较密集,传染病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比较广,因此对猪群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整个养殖业的经济利益。比如猪病中出现的H1N1猪流感病毒,给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带来了巨大损失,并且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在猪养殖中,养殖户会对其进行消毒,并且给猪打疫苗,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猪的免疫力,避免猪受到病毒的侵害。在对猪病进行防治时,一定要加强对生物技术的应用管理,只有这样,疫苗才能有效地发挥其本身的作用。

1.2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在对猪病诊断发展过程中,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来诊断猪病的发生原因,再对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比如蛋白克隆技术的应用,为猪病诊断提供了新技术,通过应用蛋白克隆技术诊断猪病,会使猪病诊断更加精准,而且分子和细胞利用蛋白技术复制,会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细胞组织的变化,这样提升猪病诊断水平和效率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猪病死亡率。另外,通过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使猪病诊断变得更加简单快速,解决了诊断不稳定和成本高等问题[3]。在猪病诊断过程中,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能够检测猪的各个方面,在猪病临床症状研究中,加强了诊断的高效及有效性。

2猪病防治中的应用

2.1猪病防治中的重难点

猪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通过对猪病发病情况分析发现,防治过程中,重点与难点是传染病与瘟疫的防治[4]。在猪发生重大疾病时,一般情况下,养殖人员在第一时间无法对其进行有效防控,对其疾病的发现,通常是在喂养时才被发现。另外,猪病发生的类型不一样,在对猪病实际防控时,无法针对性地防控。而且最关键的是,研究人员无法对传染病和瘟疫进行有效研究,对其临床发病规律无法进行系统化总结,进而使得防控措施实施比较困难。比如H1N1猪流感发生时,这种猪病其实出现的历史已有百年之久,而且很多研究也表明该猪病属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但在实际中,研究人员却一直对疾病发生的原因无法阐述,进而导致该疾病对我国猪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2.2猪病治疗中的应用

在猪病治疗中,疫苗是应用比较广泛的生物技术。猪患病后,其病毒在体内传播会比较慢,并且猪病治疗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很多情况下,猪病的疫苗研究和制作是结合临床症状来研发的。彻底治疗疾病的同时加强治疗的效果。在防治猪病时,亚单位疫苗是常用的疫苗,是通过提取微生物表面来完成的,在猪发病时,其可以在猪体内产生抗体,进而成为亚单位疫苗,对病毒进行有效抑制,防止病毒扩散。亚疫苗应用中,最成功的案例是在猪圆环病毒与猪细小病毒中的应用,而且效果比较理想。在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中,干扰素是一个相对较为成功的防治技术,而且干扰素可以应用于不同的猪病中,其防治的基本原理是让猪体内细胞产生糖蛋白,然后再作用其它细胞,进而产生一种抗体。目前,因为猪病不同类型的发病原因还没有明确的表明,所以,在猪病防治中,应用干扰素来治疗猪病,能够从根本上起到防治作用。

3结语

在我国畜牧业不断发展下,现代化生物技术的应用作用也越来越突出[5]。在养殖中,猪养殖所占的比例比其他动物养殖比例要大很多。目前猪养殖中,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给养殖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比如猪病问题,在猪养殖过程中,猪病患病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猪病的诊断与防治成为了养殖中比较重要的任务,而且就养殖业发展情况分析来看,猪病发病时,其病的类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患病率高,而且发病的原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猪病诊断和治疗中,通过有效地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来对猪病进行诊断和防治,可以使猪病从根本上得到良好的诊断和治疗。相关研究人员也要不断加强对亚单位疫苗和干扰素的研究,使其能够在猪病诊断与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进而有效地发挥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作用和效果,促进我国猪病诊断与防治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进而使我国农业养殖得到良好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洪兴,刘会芳.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20(6):147.

[2]张汉武.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8):6-7.

[3]易军.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J].农家致富顾问,2020(12):114.

[4]杨福.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兽医导刊,2019(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