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范文精选

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范文第1篇

1.产品传统设计理念

产品设计是一个将人的某种目的或需要转换为一个具体的物理形式或工具的过程。传统的产品设计理念,是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传统的产品设计一般包括产品功能需求分析、产品规格定义、设计方案实施、参考产品评价4个阶段。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市场消费需求、产品质量、成本、制造技术的可行性等,很少考虑节省能源、资源再生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产品绿色设计理念

为确保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旨在保护环境的“绿色”行动在世界各国纷纷兴起。“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制造”等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产品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的设计意识、设计定位及设计方法等问题上,将生态意识、环境因素融入到整个设计理念中,即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产品生态设计理念

由于绿色设计的局限,现代意义上的生态设计成为设计时尚。这种设计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除了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外,还考虑产品的回收与处理,以及产品的经济性、功能性和审美等因素,从而设计出对环境友好又能满足人的需求的产品。在具体实施上就是将工业生产过程比拟为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对系统的输入与产出进行综合平衡,而在这一平衡过程中需要进行整个寿命周期分析,即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从而设计出安全可靠且具有耐久性的产品。

二、生态设计的内容

生态设计也称之为生命周期设计,即利用生态学的思想,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除了考虑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外,还要考虑产品的回收和处理,同时也要考虑到产品的经济性、功能性和审美等因素。在以往的现代意识驱动下,人们追求更新、更好、更高级的产品。产品的不断更新,以刺激消费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目标,追求人均占有的则富和能源,这些价值代表了现代化。在这种价值观念的驱使下,设计的产品往往寿命很短,不把产品的使用寿命放在第一位,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所起的重要作用,与环境友好的生态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从重新发现简朴,节制复杂性,优先使用来源充分、易再生、对人类和环境无害的材料,设计寿命长的产品,在未来设计中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生态设计。

三、产品生态设计的方法

1.注重材料的性能。在产品满足设计功能的前提下,在制造、使用过程中材料、能源消耗得越少越好,对环境影响越小越好。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空气的影响、水的消耗量和对水的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制造和使用时的发热和能量的消耗、废物再生可能性、使用寿命等等。德国标准研究所提出,与传统产品相比,对环境友好的产品应当满足使用要求.在制造、应用和回收处理中本文来自需要较少的资源,对环境造成较少的负担。这就是说除了高性能质量外,生态产品还要求产品的生态质量,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生态制造以及回收处理的生态化。

2.选择对环境友好的材料。以来源充分自然生长的、对人体无害的、节省能源的材料来满足产品功能的需要,以最少的用料实现最佳的效果。TBMPS/2E微机的零部件百分之百可以回收重新利用,被称为绿色PC机。1994年德国公司Foron设计了无氟冰箱,它采用简单碳氢化合物物丙烷、丁烷作为制冷剂,首先使压缩机把它液化,然后让它汽化吸热,这种冰箱减少了70%的能耗,达到了既对环境无害又节约能源的双重功效。

四、我国企业如何开展产品生态设计

1.将产品生态设计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层次中。产品的生态设计涉及企业各个部门,最关键的是得到企业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只有将产品生态设计纳入企业战略管理层次中,才能真正提高产品环境绩效。主要原因是致力于长期的产品设计战略可以较早地发现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机会和威胁,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和企业竞争力。

2.注重企业内部合作。产品生态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产品设计部门是生态设计的关键,但采购部门选购材料,生产部门生产产品,营销部门最终销售产品,这些部门都对产品的环境绩效起着不同的作用。目前,我国企业应该重视生态设计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如研发部门提出的设计方案需要得到企业内部其他各个部门的认可并提出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态设计的成功实施并切实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环境绩效,提升企业的绿色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3.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进行产品的生态设计,必须考虑上游供应商的生态设计状况,与环境效益良好的供应商紧密合作,才能真正生产出环境效益良好的产品。同时,只有对产品进行生态设计,才能成为重视环境效益的下游企业的供应商。

我国企业可以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对于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对上游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估,并把结果集成到产品生态设计中,实现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于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改进产品的环境绩效,从而争取成为国外企业长期稳定的供应商。

参考文献:

[1]王庆斌.绿色包装之绿色设计[J].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1,(2):64-67.

[2]耿勇.生态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1):82-87.

[3]李琴,周文建.产品绿色设计的生态学补充[J].包装工程,2005,(2):166-168.

本文来自

生态设计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生态技术;资源;环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论文摘要:生态技术产生具有必然性。生态技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发展生态技术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已逐渐认识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一条弯路,它造成资源和投入的巨大浪费。于是生态技术的概念作为人类反思和重新选择的结果而诞生,并于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上迅速形成了一股潮流。生态技术代表了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21世纪将是生态技术崛起的世纪。而通过生态技术的发展,必将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使人类步入天人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1生态技术的历史演进

纵观国际生态技术的发展历程。生态技术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历史阶段。早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发达国家由于经济迅速发展,污染情况十分严重。50年代至6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曾发生了多起震惊世界的环境公害事件,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此后,他们深刻体会到了环境对人类的报复,开始注重和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这一时期开始了专业化研究,不少国家相继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开展了水、气、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一时期属末端控制阶段[1]。

到了20世纪70年代,工业化国家开始由对排污口的治理转到以预防为主的轨道上,对区域规划、资源利用、能源改造和有害物质净化处理等多种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以寻求整体的最优化防治方案,从而避免了局部治理和单项治理的局限性,并且加强了基础性的环境研究。

8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开始进入了为追求更清洁的环境而奋斗的新阶段,采取激励措施促进环境保护产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一些高技术得以迅速物化,环保产业开始进入自动化阶段。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与发展问题成为全球高级会晤的主要议题而列入《2l世纪议程》,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只有把环境因素的考虑贯穿到经济发展中去,使环境污染防治与生产过程一体化,采用能够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从经济本身去解决环境问题,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全球性产业机构调整出现了新的趋势,向资源利用合理化、废弃物产生减量化、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方向发展。在这种趋势下,工业化国家在开发新技术、生产高新环保设备和产品的同时,注重“绿色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把它称为“地球环境产业”,并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发展计划。西方发达国家称之为“朝阳产业”和有希望的“输出产业”[1]。

世界范围内生态技术的最新成果大量涌现,许多生态技术不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经济效益方面也开始显示出明显优势,表明了生态技术产生具有必然性,具有强大生命力。未来学家罗伯特奥尔森指出:现在人们所认为的先进技术,到2000年后或许就将成为博物馆里的东西,而生态技术将充满生命力。罗伯特·福罗什和尼古拉·加劳布劳斯1989年提出了生态工业园的新概念,要求企业之间产出的各种废弃物要互为消化利用,原则上不再排放到工业园区之外。设在东京的联合国大学零排放研究局负责人波利说:“人们如今不再期望地球提供更多的资源,而是期望地球提供的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植田和弦认为,大部分废弃物都是潜在的资源,在处理废弃物的过程中,人们实际上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为此,必须推动废弃型社会向循环型社会转变。日本通用设计综合研究所所长赤池学说:“从现在起就必须开展生态产业化工作”。自然界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威力,发现和调动这些力量就要靠科技,生态技术才是保障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根本。

随着新的资源和环境核算体系的建立和推广,生态技术的经济效益将会大幅度提高。这将会极大地强化生态技术的市场竞争力。

总之,生态技术代表了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21世纪将是生态技术崛起的世纪。而通过生态技术的发展,必将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使人类步入天人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2生态技术的基本特征

2.1生态技术的基本内涵

传统技术由于其科学基础的薄弱、构造机理的先天缺陷以及价值观的弊病,给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可以说。这种缺乏生态意识和节约意识的片面技术,是产生全球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原因。为了有效地消除全球问题,并防止它们的再生,从技术上讲,就必须扬弃这种有缺陷的传统技术,代之以一种能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的技术,这种技术应充分吸收传统技术的合理因素,尽可能地消除其负面效应,这就是在生态学基础上产生的生态技术。

目前有关生态技术的概念还不统一,国内学者吕永龙、许健认为,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称谓包括:环境技术,环境友善技术,环境优先技术,“无公害工艺”(日本),“生态技术”,“生态工艺”等。生态技术概念的演化为技术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同时也说明生态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1]。代锦认为,生态技术是指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产性技术[2]。吕燕、杨发明认为,生态技术是一种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3]。

2.2生态技术的基本特征

关于生态技术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生态技术使用时不造成或很少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是生态技术最本质的特征。生态技术应力求达到低消耗、高产出、自循环、无公害的要求。生态技术应力求通过原材料的最充分利用而降低消耗。通过运行过程的生态化循环控制而避免或减少污染。通过资源的科学化配置和开发而获得最大整体效益。

第二,生态技术应建立在现代生物学、生态学和信息科学等最新科学知识发展基础之上。生态技术的发展机理主要是以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为理论依据。以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基础,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中心,以各种再生型或低耗型常规技术为补充,形成结构合理的整体性复合型技术网络体系。可以说生态技术强烈呼唤高新技术。高新技术可以在生态技术中找到用武之地。

第三,生态技术能高效率地回收利用废旧的物资和副产品,把一个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品变成另一个生产过程的原材料,保持资源利用的不断循环。生态技术是能持续利用的,即既能满足目前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世世代代的利益。它能被所有的人永远使用而不会造成资源枯竭或在环境方面造成无法承受的后果。

第四,生态技术是一个技术体系。生态技术不是指某一单项技术,而是一个技术群,或者说是一整套相互关联的技术,不仅包括工业清洁生产、生态农业,也包括生态破坏和污水、废气、固体废物防治技术,以及污染治理生物技术和环境监测高新技术。生态技术对高新技术的容量很大,可以说生态技术强烈呼唤高新技术。高新技术可以在生态技术中找到用武之地。从体系结构来看,生态技术应当以太阳能、生物能等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基础,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中心,以各种再生型或低耗型常规技术为补充,形成结构合理的整体性复合型技术网络体系。

第五,生态技术不以单项过程和生产单一产品的最优化为目标,而是以整个生产过程的综合性生产和多种产品产出的最优化为目标,实行非线性的、循环的生产工艺模式,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利用。以及物质在工业系统中循环利用。输出的产品多样化和废物最少化。

第六,生态技术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相对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生态技术的内涵和外延也将不断变化和发展,也就是说。在不同条件下,生态技术有不同的内容,这就是生态技术的动态性。这是由于技术因素是影响环境变迁的重要原因,技术因素可分为污染增加型技术、污染减少型技术和中性技术三种类型。人们在主观上希望尽可能采用污染减少型技术或发展生态技术。但是在客观上,技术因素的演变是客观条件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自然、社会、技术发展等各个方面。显然,把握生态技术的动态性,有助于认识技术因素演变的内在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更有助于采取合适的技术对策,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发展生态技术: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

3.1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紧迫性

我国在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的同时,环境也受到严重的损害。长期以来只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愈来愈不容忽视,再加上经济、科技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因此,遏止环境恶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国际发展大趋势的要求。未来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源之争、科技之争。在全球资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压力下。美国、德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都加大了对新能源的研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又一次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面,他们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在进一步提高,他们在努力保持和增加自己的优质资源总量、优质生态和环境总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代表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走循环经济之路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和争夺国际发展制高点的一场新竞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影响一国经济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任何国家都无法置之度外的国际性压力。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在我国更具有现实紧迫l生:

一是自然资源的超耗造成了矿山枯竭,能源锐减。我国正在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人口、资源和能源的制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靠能源消耗使GDP翻了两番,这种高增长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5]。

二是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严重污染了我国的土地资源、空气资源和水资源,危及了人们正常的生态环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环境污染状况也日趋严重[5]。

我国的循环经济水平,从总体上讲,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很大,约落后10~20年。如不尽快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道路,则资源、生态、环境的问题必然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3.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技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生态技术的全面支撑,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技术。

第一,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目标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要建成一个高效和谐的经济一社会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使其内部的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网络,从而使系统的功能、结构充分协调,资源利用率最高,社会经济效益最好。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要有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设计,必须依靠生态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污染排放减量化的前提。

第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传统控制污染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在生产过程的末端建设废弃物净化装置,采用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方法,对废水、废气、废渣进行净化处理。这是按照传统工业范式思考问题的产物,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生产和保护环境相分离。即一部分生产过程进行产品生产,另一部分生产过程对废物进行净化处理。这种方法会使污染控制走人困境。运用生态技术需要我们转换思考方式,即污染控制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生产过程的尾部进行净化处理,而是放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使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环境的保护过程达到统一。

第三,利用生态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用过的废旧产品进行全面回收,可以重复利用的废弃物通过技术处理进行无限次的循环利用。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初次资源的开采,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造成污染的废弃物的排放。从而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生态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化

世界人口的剧增和自然资源的骤减造成了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失衡的状态,生态环境的破环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建筑行业的巨大发展,但建筑行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各行各业共同的追求目前,因此,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转变建筑设计理念,实现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发展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1、生态建筑的内涵及特征

1.1 生态建筑的内涵

建筑设计生态化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所谓生态建筑设计是指将建筑看做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利用建筑的内外空间对各种不同物态因素进行组织,在生态系统内部实现物质和能源的有序循环和转变,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高能效、低污染、高环保。生态建筑的内涵主要表达了两层含义,第一,生态建筑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环保、清洁的居住环境,是人们享受到高质量的生活空间和休闲空间。第二,生态建筑能够有效地降低能源的消耗,实现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尊重,确保人和自然的和谐友好相处。

1.2 生态建筑的特征

生态建筑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不同的绿化方式改善建筑的内外部环境,选取大跨度、轻型的建筑结构降低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质量水平。生态建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重视建筑设计区域的内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二,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三,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取节能环保、低能耗的可再生能源。四,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建筑环境的污染治理和防护。五,注重建筑项目的生态文化,尊重建筑设计的生态内涵。

2、生态建筑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2.1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目前我国的很多城市设计都过于关注建筑规模而忽视了建筑环保的问题。建筑设计师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忽视,往往会造成建筑资源的浪费以及后续建筑项目使用的高成本。如今,城市化的发展逐渐向现代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建筑设计中加入一定的生态化设计理念和元素,可以大大减少人们生产和生活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整个城市的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2.2 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经济发展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各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化建筑设计的发展打破了城市原有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促进了城市建设、经济增长、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同步性发展,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和必然趋势。

2.3 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建筑设计生态化可以有效地实现生态、环保、经济、建设的有机统一,从而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想实现城市环境和能源分布的平衡和稳定,就必须按照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生态化建筑设计。作为一名合格的生态建筑设计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和信心,将保护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重视城市建设的生态化环境保护,从而促进城市化进程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3、建筑设计生态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都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因此,探索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了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对建筑生态的研究主要包括原生生态建筑和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建筑生态化发展两个方向。相比而言,原生生态建筑对自然环境更具敏感性,其建筑设计约束更加严格和苛刻。

3.1 能源利用

近些年,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的现象日益严峻,对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建筑行业也不例外,特别是光能源的应用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在建筑行业中,采光器、追光器以及反射管等光能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建筑设计和生态设计的完美融合。此外,比较常见的光能技术的应用就是太阳能的利用,如今,太阳能技术的使用已经逐渐在各大城市和农村中实施起来,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热能、光能稀缺的问题。能源的利用不仅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整个建筑实现了生态化和节能化。

3.2 材料运用

建筑设计生态化中得材料运用主要包括建筑结构材料的运用、水暖等材料的运用、通讯材料的相关运用以及各类建筑装修材料的运用。当然,材料的节约也属于材料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生态化设计过程中,将材料的节约作为约束条件考虑到设计中,并通过研究和分析,重点把握材料节约的关键环节。对建筑项目进行科学的精简和节约,不仅可以减少建筑成本,同时可以有效地体现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发展理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建筑材料的节约主要体现在对结构材料的节约上,具体表现在选用轻型的钢架结构代替传统的砖砌式结构,构造方形的建筑构架,这种建筑结构既能节约成本,又称减轻建筑本身的承重量,从而使整个建筑更加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自我调控

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发展趋势主要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自我调控。所谓主动式调控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进行建筑设计的应用,这种方式是实现建筑设计生态化的重要成果。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可以将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用形象的三维立体模型呈现出来,因此进一步带动了建筑设计生态化的技术性变革。通过主动式自我调控,建筑设计师可以将建筑生态化设计进行准确化、精细化和严格化处理,从而实现了建筑设计生态化与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完美融合。

4、结语

生态建筑传承于现代建筑,是一种全新的建筑设计形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们不必要太在意生态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区别,从现代建筑向生态建筑的过渡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郑明凤.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河南建材,2015,03.

生态设计范文第4篇

1生态标识设计的完整性原则

生态标识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是其基本目标,而生态标识设计必须符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特点,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其与生态本底情况(即当地的气候、植被、岩性、地形地貌、土壤等)相适应,同时也要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统一,具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系统结构合理,功能最优,在时间、空间上与当地生态系统和谐统一。

2生态标识设计的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标识设计的基本原则,园林景观设计同样要具有持续发展性,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起到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调节小气候,维护生态平衡,并在延续当地自然与历史方面做出贡献。

3生态标识设计的观赏性原则

创造园林的观赏性及怡人的景观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商业步行街的生态设计同样要十分重视其观赏性。因此,通过利用乡土植物,开花的树、秋叶树和草花等来创造与周围环境相融的景观空间,使道路更具有亲切感和情趣,同时还要从商业的角度考虑,降低绿化成本、减少可能存在的潜在责任风险,实现一年四季景观的丰富性。

4生态标识设计的文化性原则

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是人工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期与自然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并相互适应的结果。在生态标识设计中也要重视文化性原则,突显当地文化的特色,提升文化品味,展现出历史人文的特点。

3长安商业步行街植物配置基本情况

长安区商业步行街位于长安文化广场东侧,长740m、宽30m,紧邻太阳新城住宅小区,是一个融商业、教育和娱乐为一体的区域,建于2006年。我们采用植物调查研究的方法,于2012年1~2月对长安区商业步行街的植物种类、数量及搭配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表1)。

长安区商业步行街植物配置分析

1生态规律性分析

生态功能优先是生态标识设计的根本,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长安商业步行街植物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本土种类,如:香椿、国槐、龙爪槐、圆柏、白皮松、石榴等,同时也有少量北亚热带的植物种类如:棕榈、广玉兰、石楠、芭蕉等。所用到的植物种类均经过长期的适应,没有生态习性不清的外来物种,因此,整体生态功能较好。绿量是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而在长安步行街中叶面积较大的树种较少,仅有法国梧桐、广玉兰等。同时也还缺少一些净化空气、抑菌及具有释放保健物质,叶片吸收量较大的植物种类,如:海棠、加拿大杨、水曲柳、刺槐、白蜡、水杉、合欢和荚竹桃等树种。

2物种多样性分析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标识设计的基础,是促进园林景观自然化的关键,也是提高绿地生态功能的前提,所以,植物配置的生态设计强调恢复和重建物种的多样性,而强调物种多样性一是要提高品种意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构建有区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化景观;二是应将增加绿地的适应性种类和扩大多样性物种种群相结合,如在绿地中限制和调剂好各物种所占比例;三是借鉴地带性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建立接近自然和符合演替规律的植被。在长安商业步行街的植物造景中,共用到52种植物,根据其生态特性又可细分为落叶阔叶乔木、常绿阔叶乔木、常绿针叶乔木、落叶灌木、常绿灌木、1年生草本、多年生落叶草本、多年生常绿草本和落叶藤本等9种植物类型,乔、灌、草、花等的整体搭配较好,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

3生态适应性分析

因地制宜是生态标识设计的保证,因此应根据土壤、环境、位置和功能等综合因素,利用园林特殊小气候,地下环境,促进栽植植物及建成群落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长安商业步行街重视植物与建筑物的协调,遮挡,修饰和弥补功能,将建筑物空间和绿地景观融为有机整体。在植物造景中除了基调树种(女贞、广玉兰、樱花和银杏)外,还选用观赏花木(海桐、石楠、迎春、腊梅等)、花卉(万寿菊、鸡冠花、一串红等)和草坪(早熟禾、白三叶等),并加入人工景观灯柱,创造了丰富的景观空间。

4种间关系的分析

种间关系是生态标识设计的关键,绿地植物的种间关系对群落演变具有决定性影响,植物种的竞争和适应能力与扎根类型、扎根深度、植株大小、生长率、耐荫性等特征有关。长安步行街在植物搭配上注意了乔、灌、草、地被的层次性,但出现了重乔木、少灌木、缺草本的问题,特别是草坪植物种类少,多为栽培种;另外,没有充分考虑植物的扎根类型与深度、植株大小、生长率、耐荫性等生态特征,建议可用当地的杂草构建草地;充分借鉴地带性演替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师法自然;考虑植物的相生相克性,选择适宜的耐荫小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并通过密度或频度制约等方式调整群落种间关系;以提高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5群落稳定性分析

植物群落的稳定是生态标识设计的核心,绿地植物群落结构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设计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如果合理,可能达到具有稳定性的目的。长安商业步行街的设计中虽然也注重选用了一些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能在当地降雨条件下生存和生长,但还没有达到完全少灌和免灌的植物配置形式,特别是在植物的维护中应充分利用绿地凋落物和绿肥等土壤适宜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以形成植物结构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绿地建设和维护费用。另外,还应考虑绿化植物—病虫害—天敌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制约,形成病虫害生态调控机制。

6生态标识的分析

历史及文化是生态标识设计所承载品位的体现,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应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中,使园林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周、秦、汉、唐历代盛世均以长安为中心,历代文人在这里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有许多植物都传达着长安的文化信息,如:石榴(没有张骞通丝路,安得佳果西域来)、桃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国槐(西安市的市树)、梅、兰、竹、菊等,虽然长安步行街也有这些植物种类,但在布局时没有形成相应的文化主题,没有与各种标识、雕塑、建筑等形成整体。建议在布局时以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为中心,搭配相应的具有丰富寓意和象征性的植物,汲取和借鉴传统园林的文化传统,融合自然规律和人文传统,综合园林的生态、审美和精神功能,创造意境,烘托环境氛围,增加绿地品味和情调,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满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再生需求,丰富和提升植物景观的内涵和功能。

小结

生态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美学;生态;室内设计;自然美学;技术;措施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现代化室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在不断的寻求生活质量和精神享受,以及对环境的保护,而室内环保设计是大势所趋。如何使室内环境更环保更舒适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的生态美学的出现标志着室内设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满足了现代人们对环境和美学并存需求的同时,并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室内设计。

1生态室内设计的主要特点

对于生态绿色的室内设计,需要确保户主的健康环境。环境问题直接决定了居住者的健康。因此,生态设计应使用环保和环保的设计材料,以确保居住环境的环境保护。绿色室内设计应在满足人们需求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节约相关能源的使用。室内设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绿色的室内设计应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另外,环保的室内设计可以利用绿色能源满足对室内温度的要求,达到节能减排的环保目的。环保的室内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通过实现生态美学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室内功能的自身需求,而且可以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

2绿色室内设计原理

2.1居住健康原则

人们居住的环境主要集中在室内,室内设计最重要的要求是提供健康的居住环境。通常,设计师在设计室内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确保住房人的身体健康。经过研究,目前的室内污染源主要包含设计和装饰材料中释放出来的物质,其中包含一些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已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在生态概念范围内的室内设计要求所需的材料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为了满足对室内空间的心理健康要求,绿色室内设计必须提供室内照明、室内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良好的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健康产生更有益的影响,并且可以使人们感到更舒适。生态室内设计的最重要原则是健康生活原则。在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应设计绿色生态环境,并建立生态循环设施。例如,某些天然装饰材料更安全,容易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当许多生态室内设计选择合成化学材料时,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处理这些化学材料,以确保整个内部空间天然和健康,这对于确保居民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审美原则

除了对室内设计的健康要求外,居民对设计的美观和舒适性有更高的要求。随着生态文化渗透到相关的各个领域,生态设计不仅代表了室内环境的自然和无污染,设计师仍然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和功能目的制定合理的计划,并选择不受限制的不同样式,更多的是关于自然的追求的极简主义。因此,环保的设计在美学原则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设计风格中体现自然之美,需要使用新材料和能源,以便室内环境表现出自然和谐。基于生态的美学,室内设计可以实现更高的水平,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自然和谐而放弃美感。

2.3生态特征

与普通室内设计相比,绿色设计的主要区别在于设计中的绿色反射。生态特征就是通常所说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室内设计除了保证健康和美观外,还应注意装修成本,并且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因此设计需要简单实用,相关装修材料的选择合,并且资源的使用尤为重要。节约资源是确保生态设计的最重要方法。室内设计师可以组织空间,以避免过分夸张的风格。保护用户的设计必须对合理的设计进行重组。在装饰方面可以通过科学方法用可持续的材料替代不可再生材料,并通过更健康美观的设计达到相应的装饰效果。在照明、通风和噪声处理方面,绿色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原则,利用太阳能和风能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持。

3生态室内设计价值与优势

3.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环保的室内设计原则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因此,与传统设计相比,环保室内设计使用的资源更少,木材的占用率相对较低,使用的能源通常为可持续能源,可以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样的设计也可以减少人对自然生态平衡的伤害,这是最大的设计和使用价值。在绿色的室内设计中,为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普通的设计使用一些技术工具来确保室内环境清洁,而忽略了室外环境被空气污染的情况。生态室内设计选择空气更好的区域,并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引起的空气污染,设计一些自然通风管道,以改善室内通风和对流,并减少暴露于室外环境的污染,这是生态设计的真正价值。

3.2舒适合理的生活条件

环保室内设计目标是设计一个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因此,在自然与人和谐共处下,环保的室内设计应使居住环境尽可能舒适和放松。经过相关的数据分析,环保的室内设计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过去的观念里,人们一直希望在征服自然方面带来更多的舒适。但是由于过度使用资源带来的不良后果,发现治理比污染要困难得多,因此在寻求舒适生活时必须适应自然。因此,对生态友好室内设计不仅带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念,而且也可以带来舒适性和可持续性[1]。

3.3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环保室内设计和传统设计的比较中,传统室内设计强调人的需求和欲望。环保设计强调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理念。生态室内设计在选择材料和能源时选择可持续的材料作为基础,这些材料不仅替代了不可持续的资源,而且在技术创新方面为人类的居住环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环保的室内设计为未来生活带来了新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可以节省材料,还可以节省资源,并且也可以不断适应未来新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2]。

4现阶段的生态室内设计问题

4.1浪费了很多建筑装修材料

有些业主错误地认为室内设计必须美观、复杂和豪华,才能体现其装修真实价值。因此,在室内一部分中使用了各种各样的装饰材料,导致大量的材料浪费,这与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全不符。而且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3]。

4.2材料的设计与使用影响

大多数人由于经过翻新的房屋而患有呼吸道疾病,可以看出装饰材料具有潜在的隐患。传统建筑材料都包含危险物质,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特别是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居住。因此,用于室内设计的材料必须满足相关的安全要求和环保的要求[4]。

4.3室内设计理念不具有前瞻性

室内设计不仅应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还应反映艺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设计师没有面向未来的发展,只是盲目地追随当下的潮流,导致需要不断更新设计,浪费了很多材料。在设计过程中,室内设计师必须从可持续发展进行设计,并且不能盲目地追随潮流[5]。

5生态美学视域下绿色室内设计的策略

5.1室内设计的优化

室内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项目规划室内设计,每个内饰都有不同的特性,用户设计和使用有不同的要求。这需要设计师在设计空间布局中,要与用户沟通,在施工现场进行准确的测量,并根据用户的喜欢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室内设计方案。首先,需要改善内部空间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空间的高度来增加存储空间,并留出地面空间供用户在活动。其次,在规划空间时,必须合理利用自然条件,以最大化增加自然光的照射范围,并增加室内空气流通率。为了增加舒适度,必须拓宽内部视野并减少障碍物的数量,以使用户在视觉和心理上都能感到舒适。

5.2合理地使用环保材料

使用生态材料是绿色室内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在室内设计中最直观的应用方法,在室内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材料通常是指高性能和低污染的新型材料,例如合成墙纸,无毒的地板和强化地板。在建筑中选择和使用现代型节能环保材料,不仅减少了材料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并降低了使用材料的成本。环保材料在使用后可以再利用,比传统的装饰材料更具成本效益。在选择装饰的环保材料时,选择最新的环保材料,包括吸热玻璃,隔热墙和节能灯等,以改善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6]。

5.3生态概念在能源和取暖的应用

为了满足不同地区的取暖需求,在设计时,首先确定合理的方向。设计师必须根据太阳辐射的相关范围和定律设计房屋,以确保房屋的光照有效使用。考虑到环境温度,南部地区应减少热的暴露,而北部地区应注意增加冬季的室内温度。当涉及供暖问题时,地热设计可以应用于北部地区。地热能扩大散热增加热量的利用,从而强调了生态学的概念[7]。

5.4室内照明

室内照明通常分为自然光和人工,人工照明需要不可再生的能源,LED灯会伤害人的眼睛,因此从环保来讲,使用自然光是最环保的。在使用中,自然光线较柔和,可以增强气氛和舒适的室内环境。提供的自然光量是决定室内设计是否合理的标准。在室内设计中,使用的功能区域布置在太阳的南侧,并且增大窗户的大小,以为室内提供更多的光线。这种方法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节省资源并保护了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空间优势为室内环境提供自然采光,不仅减少了住宅用电量,而且确保了节能的环保效果,自然采光是更舒适温暖,有利于健康生活。自然光是绿色生态概念必不可少的,自然光具有舒适健康,可持续性和节能等优点[8]。

5.5室内绿色植物的应用

高层建筑的不利之处在于没有足够的开放和封闭空间。在建筑物周围,没有自然植被的高层建筑可以净化城市的空气,室内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层建筑的不足。植被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植被具有不同的功能,有适合在晴天的植被,有适合在阴凉处的小植物。根据植物的不同特性,在室内使用各种绿色环保和健康的植物。绿色植物具有改善空气质量,减少辐射,改善空间结构和创造空间的功能。适当改善室内绿植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助于为室内环境创造自然和纯净的环境[9]。

5.6循环利用材料

在建筑装修中,建筑废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和环境治理问题,因此如何回收利用材料,以及建筑装修中的相关废料的二次使用变得尤为重要。除了回收某些建筑材料外,某些废料还可在其他领域中适当的情况下发挥其剩余的作用和价值。例如,使用废弃的砖瓦作为装饰元素可以使人感到宽敞和别具一格,减少了部分装饰的其他物料成本,并减少了建筑装修垃圾的产生。改造旧事物的同时,使用相关的废物能力应成为未来相关室内设计师的一项基本技能。使用回收的材料进行其他的相关设计,提高了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节约了一定的施工装修成本。设计师的独特的利用和处理方式,可能会使未来的建筑废料产生意外的价值。回收材料也节省了相关的成本,合理利用废弃资源是对环境保护的最大贡献[10]。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室内设计中融入生态设计的概念非常重要。在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倡导生态设计的概念是社会所有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而不仅仅是设计师。所有人都应致力于提高节能和环保的认识,这需要相关各领域的深入参与和持续探索。将可持续设计的概念纳入室内设计对设计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根据生态化绿色室内设计背景,他们必须不断学习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生态设计的概念只有通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永恒地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海.浅议室内景观设计中自然元素的应用[J].商情,2018(16):247.

[2]王萍.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8(4):400.

[3]王志远.生态美学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5):25.

[4]杨云.室内设计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2):67.

[5]陈想,王铃,陈亚东.论家居空间设计的生态概念[N].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6]成守泽.基于生态理念的简约主义室内设计[J].科技风,2008(24)

[7]唐伟军.浅谈生态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9)

[8]王中.浅析室内生态设计[J].美术大观,2014(5):131.

[9]王懿鸿.生态室内设计方法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