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计原则论文

设计原则论文范文精选

设计原则论文

设计原则论文范文第1篇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道路系统的不断完善,为国家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和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最初的以最小工程量获得最大通行能力的原则,已不能满足社会对道路建设的要求。与此同时,道路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受到重视。

因此,公路的建设应综合考虑其功能性要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司乘人员的心理,通过合理的环境景观设计,把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并综合环保、美化、历史人文等因素,使公路成为自然景观的新亮点,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公路建设与景观

公路作为一种带状的工程构造物,它的区域跨度大,沿线的景观也不断变化,总的来说,公路景观包括沿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部分。自然景观,是指自然界天然形成的环境的总体外观,如高山、平原、河海、沼泽等;人文景观,是指人类通过改造自然创造出来的景物,如城市、村落、雕塑、水利电力设施等等,而公路本身也是一种人文景观。

公路建设,必然会对原有的自然景观造成一定的破坏,公路工程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自然风景破坏、占用土地、拆迁建筑物、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噪声、水质、涝渍等。据调查,即便在气候温和的亚热带地区,在公路路域环境条件下,被破坏的环境经自然恢复演替到草、灌丛植物群落至少需要20年,而公路建设对自然风景的破坏则往往是不可恢复的。

但是,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我们可以将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尽量减少,同时在公路建成后,形成新的外观优美,行车安全舒适的公路景观。

三、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高等级公路是功能性很强的基础设施,但具体的公路项目,又有其偏重的性质,如可分为国道主干线、地方公路、城市快速干道、城乡连接线、旅游景区公路等等。公路景观设计必须在满足道路的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其特定的性质和目的,结合道路沿线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自然因素和区域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因地制宜,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尽量结合原有地形地貌,避免大填大挖,使公路与周围环境相融合,避免割断生态环境空间或视觉景观空间。

2.考虑司乘人员的交通心理要求和视觉效果要求。

安全舒适是公路景观设计的重要目的,因此,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视觉空间大小、安全设施的色彩及大小、道路感觉的多样性、视觉导向和视觉连续性等交通心理因素。另外,司乘人员是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感觉公路景观的,尤其司机的注视点远,视野狭小,因此要求沿途的景观必须大尺度、大色调、流线型,同时比例协调。

3、风格鲜明,统一中变化。

公路一般穿越不同区域,因此,充分地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点,才能创造出风格鲜明的道路景观。另外,在设计上应将中央分隔带、路堤路堑边坡、互通立交、服务区、收费站等公路设施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确定统一的主题。同时,又根据其功能和服务对象在设景的风格、造型、色彩规模等方面有所变化,使沿途景观富有节奏韵律,有基调有高潮,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达统一,使司机和乘客处于一个良好的行车环境中,从而产生愉悦的心理,消除疲劳,保证安全。

四、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

公路景观设计是在公路技术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也和公路的各项设施紧密关联,主要包括了下述几个方面:

1.公路线形设计的美学要求

公路线型美是公路景观的基础。在选择路线方案时,通过仔细的踏勘,调查每个路线方案的沿线地形地物、风景特点,确定一些风景控制目标(如名胜古迹、险峰奇石、优美的海边风景、百转千徊的溪流等),同时确定一些须回避的特征目标,如森林保护区、农田保护区等,然后反复比较线位,充分利用这些风景资源,使沿线视野景观多样化,使公路巧妙地融入自然风景中。

公路平面线形应以曲线为主体,以更好地适应地形,另外,长直线路段也容易导致司机注意力分散而引发交通事故,纵面线形应尽量避免高填深挖,而严重破坏自然环境,最后确定的立体线形应尽量适应地形,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总体线形应是连续、顺畅、可以预知的。

在完成线形设计后,利用CAD系统、地理信息等手段,采用图形叠置法将公路环境景观逐段显示与评价,并进一步修正,以获得最佳的路线设计方案。

2.结构物景观造型

公路结构物主要是桥梁、涵洞、立交、跨线桥、支挡结构物等。结构物是公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上,我们不仅要考虑其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还要有新颖、优美的外观,还要配合所在路线的其它结构物的造型,以及和该地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相互呼应。景区中的公路结构物如过于呆板生硬,往往大煞风景,而一些成功的桥梁,如南京长江大桥,厦门海沧大桥、东莞虎门大桥等,以其特殊的历史意义、雄伟的气势、优美的造型,其自身已成为一道极其美丽的风景。

3.路基路面的景观设计

通过合理地采用路基立面和断面造型,在必要的路段采用分离式路基,在良好的线形设计基础上,使公路结构更好地与自然地形、现有地带的地貌相适应,与绿化相适应。

路面对于司乘人员来说,是占据视野的重要景观要素,除了要保证路面主车道与路肩的合理比例外,还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路面材料来分别修筑路肩、行车道和分隔带,既加强了公路的修饰性,又提供了良好的视觉诱导。

4.中央分隔带的绿化

中央分隔带绿化的重要目的是遮光防眩、引导视线;以利于车辆的安全通行,因此其高度和宽度必须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对防眩树种的选择是:

低矮(1.5m左右)、缓生、抗逆性强。间距总的原则是以车灯的扩散角、人的动视觉和行车速度三者的函数关系计算而得,单行间距一般以2—3m为宜。

地表绿化部分以铺草坪和植地被植物为主,可通过选择不同叶色、花期的地被植物,并分段设置,使中央分隔带的色彩有所变化,增强美化效果。

5.两侧绿化带的绿化

通过设置公路两侧绿化带、使公路沿线形成一条绿色长廊,是景观环境再造、防尘隔声、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有效手段。如绿化带占地较宽,可以设置多行、多树种、乔灌结合、色彩多样的花木,形成壮观绚丽的绿化带。但一般在绿化带用地有限的情况下,以单行栽植,落叶和常青(乔木)间隔(5~lOm)为佳,树种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这样既不会因间隔太密造成视觉屏障而影响观光,又可四季见绿,同时还能防止因树种单一而易受病虫侵染。

设置两侧绿化带时,应注意在弯道内侧及路口附近保证通视条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6.边坡及垂直绿化

边坡绿化具有很好的护坡功能,对稳定路基、防止冲刷、保持水土具有直接作用。边坡绿化要求覆盖率高,青绿期长,但由于边坡坡面土质为路基填筑用土,或路堑开挖后暴露的土体,土质不宜于种植,且备灌溉条件差,养护难度高,因此要求做好草种选择、种植方式、前期养护等工作。根据公路边坡绿化的实践情况,在草种选择方面,以本地适于绿化的野生草为宜,既容易成活又成本低廉,根系深的草种优于根系浅的草种。在种植方式上,条播优于撒播,种草优于栽草,秋播优于春播。另外,近年来了引进的湿式喷播和客土喷播技术,能更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和成活率,且能适宜公路边坡土质贫瘠的特点,还能完成高陡边坡的施工作业。垂直绿化部位主要有浆砌护坡、挡墙等,可通过在其下栽攀援植物如爬山虎、凌宵等,或在其顶部栽植垂枝藤本植物,以遮蔽构造物,减少构造物的压迫感和粗糙感,起到美化路容的作用。超级秘书网

7、互通立交、服务区,收费站的景观设计。

从景观构在的角度来看,互通立交、服务区、收费站都是公路景观设计中占地最大,景观设置可塑性最强的部位,因此可以将之作为公路全线景观设计的高潮部分来考虑。这些位置的景观设计应综合建筑形式、地形特点、当地人文特点及园林布局等方面总体规划,全线各立交、服务区之间的风格应互相呼应。近年来,国内很多公路在这些部分的景观设计方面有了很多成功的典范,风格鲜明、构思各异、内涵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园林式、古典式、自然式等类型。

设计原则论文范文第2篇

二、学生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条件必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和除毕业设计(论文)之外的其他全部实践环节;按教学计划规定修读完各类选修课,方可参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三、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任务按照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进行毕业设计中的各项工作。在毕业设计进行中,及时地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并听取教师的指导意见。认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工作,撰写毕业论文,经审阅后,参加答辩。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者,不能获得学士学位,不发给毕业证书只发给结业证书。在毕业后一年内,经个人申请,学校同意,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通过者,换发毕业证书。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1.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的内容,对所学知识有综合运用性质,具体题目应多样化,并尽可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当前的生产实际、工程实践、经济实践、管理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也可选择与所学专业有关的模拟题目,但都应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设计、科研等较为全面综合的训练。2.题目的难度要适当,分量要合理,过程要完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现有条件,尽可能做到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使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题。3.提倡不同专业(学科)互相结合,扩大专业面,开阔学生眼界,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可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跨专业(学科)进行选题。4.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选题和内容上提出较高要求,以充分发挥其才能。5.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一般由有关指导教师提出,教研室批准,由学生选定。学生可自愿报名选题,但要由教研室调整、平衡最后确定。优秀生可自行确定题目,但需经教研室批准,并指定指导教师。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与管理1.系主任和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本系、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并把好质量关。2.各系应安排政治思想好,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有较丰富经验并具有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教师(或校外有关企事业及经营、管理部门具有副高职以上的专家)担任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7。3.各系应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前,按学校要求尽早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并做好学生的选题工作。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一周内将参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学生名单、题目、指导教师情况报教务处实验管理科备案。4.指导教师要根据题目要求,制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任务书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应写明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明确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分阶段完成时间和最后的工作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图纸、论文、计算程序等)和主要参考资料、调研计划等。任务书经教研室审批后,于学生毕业设计开始前下发给每个学生。5.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原则上做到每人一个题目,如确有个别题目较大,一个学生难以完成的,可允许有2人或多人做同一个题目,但在内容上要有明确的分工,所做的大部分工作不能相同。6.毕业设计(论文)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指导教师应在拟定论文提纲、收集、选择和运用资料、理论、方法等方面经常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定期检查和答疑,全面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进度。7.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在校内进行,也可结合产学研项目、学生毕业分配等在校外进行。各系专业教研室和学校有关部门,必须保证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所需的各项条件,如参考书刊、技术资料、加工、实验及使用计算机等。8.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有一定字数的文献综述和一定数量的中外文参考文献,一定量的外文文献翻译。并附有外文摘要。9.各系应组织有关教研室切实做好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对学生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尤其要把好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撰写、审阅和答辨关。教务处要不定期组织有关专家抽检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行情况。

六、答辩及答辩委员会1.答辩委员会在系主任领导下,按专业组成。答辩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各一名,委员三至五名,秘书一名(可由委员兼任)。2.答辩委员会的委员以我校教师为主,委员应具有讲师(或相当于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也可聘请校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答辩委员。3.根据工作需要,答辩委员会可下设若干答辩小组,每组3—5人,设组长一人。4.答辩委员会名单应在答辩前2周报教务处审核,学校批准后,由各系在答辩开始前张榜公布。5.答辩前5—7天,学生应将设计成果整理装订成册,送指导教师评阅,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研究论文或成果进行认真审查,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量、质量、独立工作能力和态度等写出评语交答辩小组。6.在答辩前2—3天,各有关教研室负责组织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答辩资格进行审查,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答辩。(1)工作量明显不足或未完成规定任务最低限度要求;(2)成果存在较大错误,经指导教师指出而未修改;(3)剽窃他人成果或直接照抄他人论文;(4)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在文字上或其他方面未满足任务书规定的最低要求。7.答辩前一天,由教研室公布参加答辩学生名单、出场次序和时间。8.每个学生答辩时间一般为40—50分钟,其中20分钟由学生本人简要汇报设计(论文)内容,另外时间答辩。9,答辩委员会在答辩时,除了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提出质询外,还应考核有关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

七、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职责1.认真选题并拟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设计方法、方案论证、以及课题方向等设计程序做必要的启发式的指导,但不得包办代替。3.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图纸、论文等要进行认真审查。4.参加对所指导学生的毕业答辩,并结合学生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对学生的基本概念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等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写出评语。对不认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并屡教不改的学生,有权停止其毕业设计(论文),以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论处。

设计原则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高校;信息化管理

0引言

高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也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最重要的评价之一。它可以系统地检测大学生能否使用本科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为了进一步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的管理,切实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信息化管理就是唯一的提高工作效率手段[1-3]。

1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2020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教督〔2020〕5号),要求建立全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信息平台。国内高校关于毕业设计(论文)信息系统大多停留在简单管理阶段,例如,闽江学院“毕设通”[4],扬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浙江省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平台等。这些系统都只能完成基本的课题信息统计,课题文档管理。都没有很好的业务支持,例如答辩分组,课题外审分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2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的信息化管理

2.1主要环节和实施步骤

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在信息化管理时主要涉及的环节应包括:课题申报、学生选题、下达任务书、开题、上传论文并检测、指导教师评审、课题外审、答辩、总成绩评定,反馈,论文推荐优秀等。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每个课题都要经历12个课题状态构成一个生命周期。新建的课题初始状态为暂存,后面依次是学生选题、下达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上传论文、答辩申请、论文评审、答辩意见、答辩、毕业设计成绩、学生反馈、结束。

2.2论文上传与检测环节

学生在论文写作时,通常要经过初稿、修改稿、定稿等几个不同版本,因此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学生有多次上传论文和提交检测的需求。考虑到提交检测需要消耗检测额度,因此将学生上传论文和提交检测分为两个步骤。又考虑到服务器端的文件存储代价,因此规定服务器端只保存最新上传的论文,即新上传的论文会直接覆盖掉上次上传的论文。学生上传的论文在服务器端分为已检测版和未检测版。为了保证提交检测的论文是最新版本的论文,最佳实践方案是要求学生每次在上传最新论文后方可提交检测,这样可以保证每次在学生提交检测后,最新的已检测版和最新的未检测版为同一版本论文。论文分为已检测版和未检测版主要原因是为了防止学生在重复率审核上作弊。在允许学生多次上传论文的设定下,如果不对论文是否检测进行区分,则可能出现一些业务流程上的漏洞。如某某同学先将一重复率检测通过的论文上传并提交检测,那么系统就会记录该篇论文的重复率符合要求,接下来该同学立马又将自己未检测的论文上传,那么重复率不会更新,但是最新上传论文会将之前已检测通过的论文覆盖,从而可以在论文未真实检测通过的情况下,也进入了后面的论文答辩环节。学生在完成修改并上传最新论文后,如果没有提交检测就会造成已检测版论文和未检测版论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是学生上传论文次数不限制而次数有限制造成的。是否需要再分配一个新的额度给学生来消除这两个版本的差异,需要由指导教师自己动态把握。

2.3课题外审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外审可以增加成绩评定的公正性。在教研室内部实行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课题互审是合理的。当然也要支持更大范围的外审,如学院内互审、由校外专家外审或企业导师外审。信息化管理需要支持一键随机分配外审,同时也要能手工指定单个课题的外审以增加管理的灵活性。一旦被外审评委评分后,则管理员不能再手工修改该课题的外审评委。随机分配时算法规则为某指导教师本年度指导几个学生课题,就随机分配给该指导教师几个外审课题。

2.4课题答辩分组环节

课题答辩分组在信息化管理时应该遵循两个基本原则:随机原则和指导教师回避原则。2.4.1随机原则。课题列表先按照课题主键值排序,再使用一次或多次随机函数将次序打乱,并依次分配到每一个答辩组。在分配时,如果不考虑课题适配专业和答辩组知识领域的匹配则称为简单随机算法。若要求课题适配专业必须和答辩组知识领域匹配,则应先统计满足条件的答辩组当前已分配的课题数量,并将这个课题添加到已分配课题数量最少的答辩组当中,这种分配方式称为智能随机算法。其中“课题适配专业”是一组专业的集合,本课题适合这个集合所有专业下的学生进行选题。而“答辩组知识领域”同样是一组专业的集合,这些专业为该答辩组评委所熟知,能在这些专业的知识领域下提出高质量的针对性问题。如果这两个集合有交集专业存在则称为匹配,若交集为空则称为不匹配。“课题适配专业”需要在指导教师课题申报时进行指定,“答辩组知识领域”需要在答辩组管理中进行配置,它们是智能随机算法的重要分组依据。2.4.2指导教师回避原则。指导教师回避是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作为答辩评委时,所在答辩组不能分配有自己指导的学生课题。指导教师不参加自己所指导的学生的答辩提问和评定成绩,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的公平、公正性,避免出现“人情分”现象。基于以上两个原则,在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答辩分组环节中使用信息化手段的常用分配算法可以归为四类:简单随机算法、智能随机算法、简单回避算法和智能回避算法。

3总结与展望

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经过信息化管理之后,首先,可以使指导教师和学生从这些烦琐的细节中解脱出来,从而把绝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放到毕业论文本身上面,提高论文的质量。其次,方便了学校的管理,学院备选课题信息表、选题信息基本表、答辩分组安排等可以完全实现自动化生成,不需要逐级统计。院长和教务处的管理者可以很方便地监控到这项工作学院的进展情况,可以网上随机抽查个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文档、论文,产生督导作用。全校所有的毕业设计文档集中管理,随时随地都能抽取出来,实现全程无纸化的业务支持。本文针对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讨论了、课题外审、答辩分组等环节中的几个细节问题,但还有一些问题可以进一步思考和展望,例如:系统实施时的高并发控制、学生和教师账号的授权、元数据管理和系统易使用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齐国翠.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化的探索[J].科技视界,2020(20):171-172.

[2]林文如,林叶郁.以规范精准为导向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信息化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9,6(A4):183-185+195.

[3]姜丕杰,陈晓英,冮明颖,等.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5):57-58+63.

设计原则论文范文第4篇

第一条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基础训练。

2.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文科专业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社会调查、查阅文献、资料搜集、工程绘图、计算、实验、数据处理、外文阅读、计算机和工具书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第二条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原则和要求

(一)选题原则

1.从本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体现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训练的内容,使选题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和一定的难度。

2.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结合工程科研、社会实践,使选题具有多样性、应用性和一定的特色。

3.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研究,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选题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一定的创新之处。

(二)具体要求

1.一般情况下,工科学生应以工程设计为主,参加设计的学生数应占60%以上;文、理科学生以论文为主,尽可能多地选择与社会政治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实际应用题目,避免把文献综述、资料索引或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作为论文任务布置给学生。

2.毕业设计(论文)应对计算机编程、应用和阅读与选题相关的外文资料提出具体要求。

3.选题难度和份量要适当,要考虑完成设计(论文)所需经费和其它客观条件,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努力能按时完成。

4.选题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保证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选题内容可因学生的基础、能力差异而有所不同,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学有专长的学生,可允许自选课题,但应由个人提出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系主任批准。

5.对于一个课题由多人合作完成的项目,应有明确分工,各人有不同的小题目,内容有所侧重,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综合训练。

6.选题需经系主任批准,报教务处备案。选题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第三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由具有一定设计经验与科研能力、对该课题内容熟悉、具有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师承担。一般情况下,助教不单独承担指导工作。在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的可以聘请外单位相当于讲师以上职称的工程科技人员或研究人员承担指导工作,并应有专人(讲师以上职称者)定期进行联系。指导教师确定后,原则上不能随意更换。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期间不得随意出差,确因公需出差,须经系主任批准、教务处备案,时间不得超过一周,并委派相当水平的教师指导。否则,按教学事故处理。

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数一般不超过6人。鼓励有科研课题的教师多带毕业设计(论文),但必须做到每人一题。

指导教师主要职责是:

1.选择课题,拟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和指导书;做好设计(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如文献资料、图书、工具书、实验器材等;制定周密的进度计划。

2.指导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任务、目的、要求等全部工作内容,制订工作计划,认真指导学生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和实验方案或调查方案的选择以及审查数据处理、理论或实验分析的结论等。

3.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及工作质量,及时解答学生所提问题和尽量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困难。

4.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评审所指导的设计(论文)的全部资料,并写出评语和评分。

5.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由指导教师请一位评阅人(校内教师)或由答辩委员会(小组)负责人组织教师对设计(论文)进行评阅,要求参加评阅的教师从学术角度就学生所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认真评阅,并给出评阅成绩。

6.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评定学生成绩。第四条毕业设计(论文)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修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含实践环节),取得所规定的学分数和绩点,方有资格参加毕业设计(论文)。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个人特长和实际情况提出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要求,系进行统筹安排。

3.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拟定设计(论文)总体方案和进度计划。

4.独立进行设计(论文)的研究全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严肃认真,刻苦钻研,按时完成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一经发现,其毕业设计(论文)以不及格计。

5.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虚心接受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不得参加答辩,其成绩以不及格计。

6.准确绘制设计图纸,认真拟定设计说明书或撰写论文,做到图画正确清晰,设计合理经济,说明书简明扼要、文字通顺,书写工整、计算正确,并用中英文撰写说明书(论文)摘要。

7.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所有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包括图纸、试验记录、原始数据、调研记录本、上机程序、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录像带、设计手册、打印本、样本实物等),学生不得自行带走,须由各系负责收回作为教学资料妥善保存;对有价值的还需要整理归档。

第五条毕业设计的组织工作

全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在主管校长统一领导下进行,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办法。校、二级学院、系的工作职责分别为:

(一)学校教务处工作职责

1.在学校预算的基础上,落实全校毕业设计(论文)的经费预算。

2.汇总各二级学院(系)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和指导教师安排,协调有关问题。

3.具体负责安排、组织检查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4.做好全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和选编工作。

5.督促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登录、入档工作。

(二)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

在二级学院院长的领导下,成立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由各系主任参加,其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管理和协调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

2.审核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指导教师配备情况(题目、指导教师名单于第8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呈报教务处备案)。

3.督促、检查各系毕业设计(论文)组织工作情况。

4.定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有关问题,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

5.负责组织、监督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答辩和评分工作。

6.做好二级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和编印工作。

7.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以及经验交流。

(三)系工作职责

系是直接组织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础单位,其主要职责:

1.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拟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选定题目,组织收集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资料。

2.组织编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和指导书。

3.提出指导教师名单和分配题目。

4.检查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和质量,研究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5.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审查小组,根据规范化要求进行本单位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审查工作。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参照附件1。

6.成立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所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阅、答辩、成绩评定、总结等工作。

第六条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程序

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程序一般分为资格审查、审阅、评阅、答辩和综合成绩评定五个环节。

1.资格审查。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后,经形式审查小组通过、指导教师评阅、系主任批准,方获得参加答辩资格。

2.审阅。学生应将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图纸及附件按期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要认真审阅,提出审阅意见,写出评语和评分,所评成绩占设计(论文)成绩的60%。

3.评阅。详见本规定第三条第5点,指导教师所评成绩占设计(论文)成绩的40%。

4.答辩。(详见本规定第七条)

5.综合成绩评定。(详见本规定第八条)

第七条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是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面检查、考核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结束时,每个学生均须逐个参加答辩。

1.答辩前,各二级学院应以专业为单位成立答辩委员会,负责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主任一般由系主任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为3—5名,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担任。各答辩委员会可设立一名秘书(不占答辩成员名额),负责答辩过程的记录、材料整理等事宜。

2.对于毕业学生太多的专业,可分别成立若干答辩小组,每个小组由3—5人组成,其成员须具讲师以上职称。对于结合生产或科研任务的毕业设计(论文),可以聘请有关生产、科研部门的人员参加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

3.答辩委员会与各答辩小组的成员由各专业提名,经系主任、二级学院院长审核后,于正式答辩前一个月送交教务处,由主管校长批准后生效。

4.答辩委员会与各答辩小组的任务是组织本系、本专业学生的答辩评分工作,统一答辩方法、步骤、要求,评阅毕业设计(论文),统一评分标准,科学严格评定成绩,推荐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5.答辩一律安排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最后一周内进行,时间大约2—3天。各二级学院应将学生答辩的名单、日期安排提前向学生公布,并于答辩前报教务处备案。

6.答辩前两天,指导教师应把毕业设计(论文)发还给学生,由学生写好答辩报告书面提纲。提纲包括:①课题的任务、目的与意义;②所采用的原始资料或指导文献;③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④成果、结论和对自己完成任务情况的评价。报告时间为10—15分钟。

7.答辩提问一般二十分钟左右。提问要考察:①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研究方法等的掌握程度;②独立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体现程度;③关于毕业设计(论文)须进一步说明的问题等。

8.答辩完成后,由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评语栏中写出评语,评定学生答辩成绩。指导教师和系主任结合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平时成绩、设计(论文)成绩、答辩成绩三部分成绩进行综合成绩评定,其中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审阅和评阅成绩组成。经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审核同意后统一向学生公布,有关教师不得事先将评分情况告诉学生。

答辩程序及实施办法参照附件2。

第八条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评定及其标准

1.评定学生设计(论文)成绩时,必须实事求是,严格掌握标准。一般来说,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人数不宜过多;凡经过全面考核,确定为不及格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坚持原则,作不及格处理。各二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委员会要把好关,对优秀和不及格的作认真审查,集体讨论,保证准确。

凡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者,作结业处理。一年内可申请随下届补做一次,并向学校缴纳一定的指导费。学生补做毕业设计(论文)由原所在专业安排,一般应在校内进行,其间的一切费用由学生自理。

2.毕业设计(论文)的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占20%)、设计(论文)成绩(占50%)、答辩成绩(占30%)三部分组成,按百分制折算为五级记分制,即优秀(90~1**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

具体评分标准参照附件3。

第九条毕业设计(论文)的经费

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由学校确定经费总额,然后按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际人数分配到各二级学院,包干使用。经费使用范围是:材料、器材的消耗费、加工、部分计算机上机费、资料费、调研费等。

凡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项目的题目,应从该项目经费中拨出适当经费支持毕业设计(论文),以解决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的问题。

设计原则论文范文第5篇

1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开题报告是生毕业论文工作的环节,是指为、审核和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论文质量的措施,训练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的实践活动。

《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2级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1/3的博士生获一次性,而78位硕士生,10人没获,仅有19人获一次性。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学位与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导师、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着认识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视“论文开题报告为”。除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原因。鉴于此,笔者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

1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过或虽已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的探讨和,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性;

③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的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考虑到在内的性。

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给定的,而是的,在对所领域的、现在的资料等信息把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问题”均是生所经历的过程,导师已了过程,但导师并替代生,这生学习、的独立性要求。

1.2

2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现状)、方案(、内容、方法、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概括,要求:

①、规范。要将的问题地概括,反映出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的要求——因素、受试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少的文字表达,超过20个汉字。

2.2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要,交代的价值及需要背景。先谈现实需要——由的问题导出的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客观,且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国内外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问题,但又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时期内的概况;“述”更多的并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善于问题,选题在当前中的位置、优势及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的错误。综述的,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依据,另一对原著者性劳动的尊重。

2.3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的。、,才能的方向,才能排除过程中因素的干扰。

②的内容。要来的内容,要求、详实、周密,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进程陷于被动。

③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过的课题,只要新的视角,采用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的过程。整个在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对每一阶段的起止、的内容及均要有的规定,阶段之间间断,以进程的连续性。

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遇到的最主要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最的关键性与问题要有、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创新点。要,所选课题与同类的不同之处。

2.4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