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苗木调查报告

苗木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苗木调查报告

苗木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我校是区教育局直属初中,是市级“文明校园”。学校总面积为3718.8平方米(不含操场面积),现有教学班31个,在校学生1920名,教职工106名。近几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卫”、“创文”、“创模”、“创园”为契机,绿化美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加快和谐陈仓建设步伐。我校按照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学校标准》和《xx初中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学校规划》,认真抓好创建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经过自查,已基本达到了标准。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抓好组织宣传

按照市区有关安排,学校把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学校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创卫”、“创文”、“创模”、“创园”成果,提升办学品位,加快和谐陈仓建设步伐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为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学校制定了创建规划,统一了思想认识,成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立了以校长xx为组长的“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由副校长xxx主管、政教主任xxx具体负责创建计划的实施。创建工作坚持标准,从学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狠抓落实。以扩大学校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垂直绿色为重点,营造绿色校园,促进学校环境教育,增强师生绿色文明意识,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促进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加大创建工作宣传力度。制作环境教育、文明行为教育、荣辱观教育宣传专版、横幅4块(条),换写宣传板报30多块:利用班(晨)会、集会、校园广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创建氛围,形成了创建工作人人有责、个个参与的局面。

二、统筹规划,绿化美化校园

学校在负债20多万元的情况下,压缩其它开支,拆挤筹措资金3万余元用于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学校”。邀请园艺师来校实地勘察设计,在多方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绿化美化校园。一是拆墙透绿。学校对校门及围墙进行了改造,在校门东侧悬挂喷绘宣传版画,将西侧砖墙推倒修建成不锈钢透视栅栏墙,并在透视墙外新建一块119平方米的草坪。二是植树建绿。在校园原有树木的基础上,新栽植雪松4棵,垂柳5棵,龙爪槐2棵,紫薇14棵,大叶女贞14棵,校园绿树葱葱,与校舍辉映成趣,愈显壮观。三是修坛造绿。新建草坪2块,新建花坛7块,扩大绿地80平方米。四是垂直增绿。在校园可垂直绿化面栽植爬山虎3处50平方米,在校园、各办公室购买配置(包括自养)盆花500盆。现已完成绿地面积566.5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1364.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6.7%。绿化苗木配置得当,修剪整齐美观,常绿树达到60%,生长茂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三、抓好教学,增强环保意识

学校重视环境教育教学工作。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把环境教育纳入专题教学计划,配齐了专兼职环境教育教师,还通过外出参加培训、校内观摩教学交流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配齐了环境教育教材,按有关规定开齐了课时,除环境教育课外,还通过理化生史地等相关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学校通过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竞赛、绘画、环保手工制作,组织师生参加社会环保宣传活动,增长了师生的环保知识。学生祁洋、杨皓的环保征文《渭河虢镇段水质污染调查报告》获省级二等奖,张涛、祁逸超的《渭河水质调查报告》获市级二等奖。

学校把环保意识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制定了苗木管护制度,对所有树木、绿地和盆花实行认养责任制,对师生经常性的进行环保教育,把校园绿化和心灵美化融为一体,把园林环境、文明环境和育人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了师生的绿色文明意识。

四、深化活动,强化文明行为

学校采取多种方式,抓好文明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一是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建立良好的校风。学校对学生的一日常规要求和仪容仪表,坚持日查、周评、期末汇总评比制度,通过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答卷、成立文明监督岗、办专栏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文明意识、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二是狠抓校园环境卫生净化,坚持“两打扫一保持”。购置了漂亮的垃圾桶置于校园,学生养成了垃圾归桶的好习惯,校园干净整洁。狠抓校园“两打扫一保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保持校园干净整洁。三是抓好“公德”教育。学校投资3000元制作了公民道德规范内容的铜字标语悬挂于校园宿办楼醒目处,每天警省师生的言行。在公德教育活动中,学校提出“三点”策略,让学生逐步养成“十个好习惯”,开展了评比“文明诚信好学生”活动,现已表彰“十佳”中学生60名。四是利用寒暑假开展“五个一”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为特困家庭或学生做一件好事,为美化市容干一件实事,收集一箱废品(旧电池、废纸、易拉罐等),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使德育工作做到在校教师教育与假期自我教育有机衔接,同时使一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大批学生远离“三厅”,免受毒害。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五是借助大型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素质。①3月9日,学校组织初一600名学生参加了区上举办的“文明习惯进万家”万名学生签名活动。使文明种子再此播入幼小的心灵。②3月10日,全校师生2000余人参加了宝鸡市及陈仓区第十二届“科技之春”启动仪式。让学生有一次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的重要性。③3月12日植树节学校发出了“每人养一盆花,每周浇一次树”的号召,提高了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④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对学生对角度进行教育:“地球——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困难中奋起”主题活动激励了学生意志,“呵护生命”主题活动让学生惜时如金、奋发拼搏,“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主题活动纯洁了学生品质,净化了学生心灵。⑤利用母亲节,学校发出了每周“为母亲洗一次衣服、给全家作一次饭、帮邻居楼层值日一次”的三个一号召,在道德实践中提高文明素质。⑥积极完成每周一次“文明示范一条街”上街劳动任务。让学生用辛勤的汗水亮丽街道。用文明的行为影响市民。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被教育局命名为中小学管理示范校和“创佳评差”活动最佳单位,连续获得区教育局教学质量考评第一,被区政府授予教育质量优秀学校;被团市委、市林业局评为“保护母亲河行动-绿色文明园”,被市政府评为“卫生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校园”,去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示范初中”。

我校将继续高标准地做好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苗木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产生时间与缘由

有关淡水沙梨的产生,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毕业于私立岭南大学农科学院的曾壮图在本科学位论文《淡水沙梨》(指导老师:李沛文教授)有过探讨。依据他对淡水沙梨最著名之产地———惠阳县秋溪乡沙坑地区(今秋长街铁门扇村一带)的调查,沙坑人口近1万人,从事沙梨业的就有8100人。其中,该地叶姓者占总人口的70%,淡水沙梨的产生与叶姓有很大关联。“闻彼姓于前清康熙四年,始自兴宁落居沙坑。因当地耕地稀少,而山坡、小丘、岗地众多,故当地乡民多利用山地栽植沙梨以为副业。是以淡水非为沙梨之原产地,其品种乃自兴宁输入者,而兴宁之品种又或来自福建也。”[2]据曾氏调查可知,淡水沙梨最初可能来源于福建,由当地叶姓村民经兴宁2013年第3期引种到秋长街铁门扇,时间是康熙初年。惠城区三栋历史上是淡水沙梨的一个重要产区,还有一种说法称,“大约在明末清初之际,三栋已栽培沙梨,至今至少有380余年的历史。”[3]有的甚至说,明末淡水沙梨就被引种到了河源[4]。这些说法虽有所差异,但也反映出淡水沙梨属外来品种,落脚今惠州市惠阳区等主产区大约在明末清初,距今400年左右。

(二)淡水沙梨栽培的历史变迁

1.清代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归善县志》卷十六《物产》载,“梨,香水梨最佳。”[5]香水梨为淡水沙梨的一种,归善县为清惠州属县之一,地域包括今惠州惠阳区全部、惠城区大部和深圳市龙岗区、盐田区部分。可见,清中期时淡水沙梨在今惠阳区等地已有栽培。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新安县志》卷三《物产》称:“沙梨。叶如柿叶而大,二三月间花,六七月子熟。其大如瓶,其小如杯。肉白无渣滓。其甘如蜜,可疗热症。有青梨、黄梨、蜜梨三种,产乌石秂者佳。”[6]清代新安县范围包括今香港和现在的深圳市,乌石秂即为现在的深圳宝安区石岩街一带。《新安县志》中所描述的正是淡水沙梨,可见今深圳市部分地区当时已成为其重要产地。光绪五年(1879年)《广州府志》卷十六《舆地略八·物产》除引用上述内容外,特别在沙梨前加“淡水”二字,这是迄今所见准确称谓“淡水沙梨”的最早文献[7]。由此推断,在清中后期,淡水沙梨已颇有名气,为官方所认可。

2.民国民国六年(1917年)《惠阳莲塘浦沙梨调查记》对惠阳县莲塘浦(今惠城区三栋镇莲塘布一带)的沙梨种植有细致的描述:“以沙梨为大宗。几于无户无之。……凡山麓、山腹、山顶,无不栽种,将山横截成阶级状。”淡水沙梨单树产量颇高,有的梨树“枝梢贻无空隙,为之堕下,乡人以竹竿撑持之……据云,多者每树五六百斤不等”。淡水沙梨市场价值较高,果农生活富足。“通常每担值银三元,次二元半,又次二元。往年有贵至七元者,去年则低至一元七八角。此因地方战事影响,是非常价。……故乡人兼治田产,加以樵苏。一家数口即可自瞻”[8]。据民国十年(1921年)《惠阳县农业调查报告》,淡水沙梨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淡水和沙坑一带,又以沙坑为多;产量具有相当规模,出口颇多,除广州等地外,并通过海运销往了港澳等地。“经惠城出口之约数(各地由海运往香港及别处之数不在内),沙梨约八九十万斤”。其中又云,“十余年前收获较丰,是梨运来也,较近十年,收获较歉,是梨运去也”[9]。可见,清末淡水沙梨产量确更盛。民国十三年(1924年)《淡水沙梨状况之调查》称,仅惠阳县第二区的淡水,“每年出产有数十万担,收入有二三十万元”。此数额较以往已属较少,销往广州各处的数量也不多,原因有二,“一因政局不靖,致东江运输梗塞,货弃于地;二因发生虫害,食叶甚烈,农人束手不能挽救,皆无实结,纵或结实,亦无良好结果。”[10]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视察惠阳县合作事业报告》称:“二区淡水、沙坑各沿地,出产沙梨,平均值20余万元”[11]。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博罗、惠阳土壤调查报告》称,“沙梨以淡水之砂坑及永湖附近之坭磡之低丘小岗种植为最多。……据淡水区公所调查所得,此区产量,每年约有四十万担,价值三四十万元。”永湖即为今永湖镇,位于惠阳区北部。一亩梨园年“平均产三十担,每担以五元记,应为一百五十元,收益倍于稻田”。故惠阳果农“以之以为主业,而以稻作为副业。……抗战以前,沙梨销路畅旺,该地果农颇感宽裕”[12]。淡水沙梨销售市场较以前也有所拓宽,销“本省及港澳南洋各地”[13]。交通部邮政总局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编印的《中国通邮地区地方物产志》对全国物产多有统计,其中载,淡水墟销售沙梨200万担,价格在每担2-20元[14]。数据统计时间虽不可考,仍可见淡水沙梨产量之盛。惠阳籍作家叶蔚林在其小说《梨园初叙》中,表达出了对家乡沙梨园的深刻印记。抗战前,其家乡“没有梨园的人家,往往被视为穷家。……如果男家没有沙梨园,连棵树毛都没有,想娶老婆就要困难得多”[15]。因大规模种植沙梨对肥料的需求量巨大,抗战前,果农甚至“常在穗附近各地,如大沙头、凤凰岗、陈村、市桥等地,购买干猪粪,用船运载返淡水果园施用”[2]。1938年,惠阳被日军攻陷,淡水沙梨的种植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沙梨市场阻塞,果农生活困苦,多有斩伐梨树,将园地改种杂粮,以为生计。”战后,“果农多沦赤贫,无力整顿梨园及购买肥料”,再加上锯蜂等虫害影响,致使“产量日见减少”。1948年的“产量仅及战前一半左右”[2]。

3.据1952年余佩芬等的调查,淡水沙梨在惠阳县重点产于“五区之象岭乡、岭湖乡,次为官山乡及周田乡”,即今秋长街各村,“销广州占70%,销淡水占30%”[16]。1956年,惠阳实行农业合作化,沙梨收为集体管理,果农放松甚至放弃了对沙梨的管理。以淡水沙梨的主产区———秋长为例,1955年产沙梨1.5万担。合作化以后,农业社普遍无安排管理,致使锯蜂、梨蚕虫盛发而无应对措施。1956年仅产梨7千担,且有60%不合规格,合规格的也有90%以上属次级梨[17]。为了大力推行沙梨插枝技术,1958年1月7-9日,惠阳县林业局在秋长鹧鸪岭村召开了“沙梨插枝”育苗现场会议。会上,作出计划,提出“为适应农村园林化需要,县林业局决定(当年)推广沙梨插枝繁殖700万株”。当时,秋长已成为“一个横直10多华里几万亩的大果园”。该区的牛郎径有“淡水沙梨之母”的美誉,为省内著名的沙梨育苗区。“村内男女老少均擅长接木。除供应近邻的宝安、东莞、博罗等县需要之外,还大量远销广州、韶关等地。”据统计,仅秋长,“淡水沙梨1958年栽培面积约8000多亩,梨树约15万株,年产量约20-30万担,苗木20万株”[18]。此部分数据与其他统计出入较大,有浮夸之嫌,应是受“”运动影响。1958年3月,惠阳县委领导在发言中就提出,要在措施上确保农业生产,该年沙梨的上山任务就有5700亩[19]。1959年10月5日刊登的《驰名中外的淡水沙梨》一文中,也有沙梨“单株最多达一千一百多斤”的夸张记述[20]。政府部门的目标对淡水沙梨的栽培管理并没有实质性的推动。在秋长象山,“公社化几年来,集体专业管理流于形式,造成果木大量死亡”[21];“近两年来,贯彻梨园管理措施方面,对比以前管理情况真是一落千丈,严重的是无人管理,无人过问状态”;“淡水沙梨由食品公司收购,由于对价格方面比以前定得过低,因而大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2]。

4.此外,缺粮也是一个影响沙梨种植的重要因素。象山农民一向“以果养粮”。但在1957-1961年间,象山农民缺粮问题严重,人年均主粮消费才二三百斤。沙梨无粮无肥换购,且新种沙梨短期内无收获,致使农民砍掉果木种粮食,对恢复沙梨种植普遍悲观甚至绝望[23]。据惠阳专区及惠阳县的统计,上世纪50年代末,惠阳县淡水沙梨的主产区包括秋长、新圩、淡水、永湖、镇隆、澳头等地[17][24]。“”期间,农村开展“割私有制尾巴””的运动,果树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尾巴”,沙梨生产一落千丈,不少沙梨树由于失管而早丧,许多生势较差的沙梨树被砍掉当柴烧[25][26]。王国旺等所著《叶挺将军故乡的变迁》也称,受“”影响,秋长的淡水沙梨被砍剩无几,濒临绝迹[27]。1978年后,各级政府逐步纠正了“以粮为纲”的农业生产方针。农民对沙梨生产较为重视,沙梨生产有所起色。惠阳县林业局于1982年2月向县政府提交了《关于恢复发展淡水沙梨的意见》,提出了恢复发展淡水沙梨的具体措施。1985年,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略有回升[28](P37)。1986年编制的《广东省惠阳地区综合农业区划》也提出,淡水沙梨在“在惠州三栋、惠阳淡水、永湖、良井一带应恢复发展”[29]。然而,在惠阳县农业局完成的《1986年果树生产情况调查表》中,则无淡水沙梨踪影[30]。1990年,惠阳县沙梨面积有1504亩,主要集中于新圩,与全县超过4万多亩的荔枝相比,已微不足道了[31]。随着惠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1990年县城迁至淡水之后,淡水沙梨以往的主产区城镇化迅速推进,大批果农也开始经商和搞其他行业,如养鸡等。这些因素都进一步压缩了淡水沙梨的生存空间,至1994年,惠阳沙梨的种植面积只有1150亩,年产量40吨左右[25]。据罗锡俭《三栋沙梨》,上世纪90年代中叶,三栋沙梨品质已大不如前,不少沙梨果已成了粗涩坚硬难吃的“铁沙梨”,并哀叹“昔日饮誉南粤的淡水沙梨已不复存在了”[3]是惠阳县林业局对1949-1987年沙梨种植面积的统计。可看出,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淡水沙梨的种植呈现出了衰退之势。

二、淡水沙梨的基本种类及特征

淡水沙梨各种类中,最早见于文献的是香水梨(黄梨)。之后,嘉庆《新安县志》称淡水沙梨“有青梨、黄梨、蜜梨三种”,元和称“约分四种”,叶汉儒称“不外乎三种”,曾壮图统计有11种,程英豪等对秋长的调查得出有5种。参考前人分类,结合所见文献,笔者将淡水沙梨主要品种归为6类,即青梨、红梨、香水梨、酸梨、木梨、蜜梨。前3种栽培经济价值较高,较多栽种。

(一)青梨青梨树生势粗壮,枝叶茂盛,直立性树冠呈塔状发展。枝稍较硬,枝干较少裂痕,光滑,主干树皮纵向成块状脱落。叶厚浓绿,叶端尖锐,落叶较迟,根系发达。抵抗风害、虫害、旱害等能力较强。树寿命较短。青梨果大,皮较厚,表皮小点突起粗糙。熟时黄中带青,朝阳一面往往呈紫色。成熟期较早,通常六月下旬开始成熟,立秋前后果实完全成熟。青梨除生食外,“乡人间用以佐蔬菜,如炒鸡彘鹅鸭肉片,及肠秄等,甚佳。用盐腌食尤美。”[1]贮藏能力较好。青梨品质不及红梨,但是由于产量高,开始成熟到完全成熟期时间较长,可以提早和延长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故有“钱包梨”的美称[18]。

(二)红梨淡水沙梨的代表性品种,为“品质之最佳者”、“最有望之品种”[2]。较矮生,树冠成半球形,枝梢纤细、树干皮层较青。树体寿命较长,“百余年之老树,常可获见”[2]。红梨果小皮薄,小点平滑,果心小,肉脆清甜可口、香味浓。果实入口易溶,少渣滓,农民称之“好看好食”。不易落果,立秋前成熟,成熟期较集中。果呈椭圆形,蒂部和端部径差少,接近1∶1。色红中带青。红梨产量比青梨和香水梨高,品质优良、耐运输贮藏。栽培面积最广,“以全量计之,八九属赤梨”[10]。1959年,秋长地区的红梨占淡水沙梨栽培总面积的90%[18]。

(三)香水梨树生长粗放,短果枝较多而粗,结果多。枝梢粗壮质脆,树干常患自腐病枯死。树体寿命较短。香水梨果柄硬而直立,易落果。如遇强风,香水梨落果80%,而同等风力红梨只落果30%[18]。果呈椭圆形,皮粗厚,果外皮常附一层粗粉质。果实肉质柔软,汁液多,而味甘美,微带酸。成熟时皮色白中带黄,香气浓郁。果实经贮藏后,风味愈佳。但肉质较红梨粗,不耐运输贮藏。收获期自6月下旬开始,9月上旬终止。因香水梨原产华北华中地区,故较耐寒[2]。

(四)酸梨树势旺盛,叶茂盛而浓密,与香水梨相似,“间有用作砧木者”[2]。树寿命较长,产量较高。酸梨果身较长,果皮薄,果实酸中带涩,不能作鲜果食,农民常用于盐渍加工,夏天泡水喝。民国十年(1921年)《惠阳县农业调查报告》称,酸梨“最劣,无出口,土人腌咸梨用之”[9]。酸梨成熟期较迟,收获期自八月始。酸梨少见种植,“每园梨树,仅间种一两株而已”。果农认为,梨园中种一株酸梨树,全园梨树都会受其影响而丰产,“此或有授粉作用”[2]。华南农学院下放惠阳大队《淡水沙梨》中也提及,“沙梨是异花授粉,农民为了保证结果良好,会专门种植授粉树,以几个品系进行混种”[18]。可见,酸梨的种植对于梨园增产确有一定作用。

(五)木梨又称八月青,沙梨中品质最差的一种。对木梨的产生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木梨的培育者是上世纪30年代鹧鸪岭果农叶千娇。他在红梨中发现一颗特大的果实,对其挪种繁殖而得[18]。另一种认为,木梨为青梨的变异种[2]。木梨枝稍多而粗壮,木材特脆,结果多,梨果初期与青梨相似,随着果实发育逐渐变成红梨果一样,果心特大。木梨八月才进入成熟期,是淡水沙梨中最迟熟的品种。木梨不能生食,也不能用之加工,其之所以能保存下来,当与果农繁殖苗木时不注意选择母树有关[18]。

(六)蜜梨蜜梨树势较不旺盛,枝条具向上性,生长缓慢,叶之大小中等,结果较少。果实经贮藏后,微带蜜味。形状扁圆而对称。果皮厚且坚韧,具光泽,底色绿黄,斑点棕黄色。果肉白,有砂粒,味甘美,用作生食。曾壮图说,“蜜梨味芬芳,惜果形偏小,且产量不丰,致不能成为优良品种之一。”[2]可见,外形与产量是阻碍蜜梨成为主要种植品种的原因所在。淡水沙梨主要品种的成熟期先后比较为:青梨最早,香水梨早,红梨中等,酸梨、蜜梨迟,木梨最迟。

三、淡水沙梨的传统栽培与管理技术

(一)嫁接与插枝为保证淡水沙梨的优良性状,果农大都采用无性繁殖方法,其中以嫁接为主。棠梨原本生长于山野间,树性粗放而强健,所以一直被用做砧木嫁接沙梨。随着棠梨苗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果农也大量人工培育。“淡水农民有专事种植棠苗木,而贩之于墟市者。”[2]在立春前后,将棠梨核浸于水约一昼夜,然后播种。一二年后,棠梨苗直径1.5-3厘米,便可以嫁接。华南农学院下放惠阳大队《淡水沙梨》称,“1944年,秋长老农叶金记首先尝试沙梨插枝”[18]。民国十三年(1924年)《梨树栽培法》则称,沙梨“有用插枝法,其时期广东在大寒时行之”[32]。可见前面说法未必准确。插枝育苗具有重要意义,既能够在较短时间培育大量苗木,又能够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一般选择多年生的、结果多、品质好、无病虫害、生长强健的壮年树作母树;选择向阳、光照良好、枝稍向上的,生长雄壮的当年生枝条。

(二)间种沙梨行间空地较多,多有间种旱作作物。民国六年(1917年)《惠阳莲塘埔沙梨调查记(续)》中就有“秋冬之季,恒于树下耕种豆菜薯芋等物”的记述[8](P109)。因梨园土壤多为砂质土,土层深厚,较为干燥,适合旱稻、豆类及甘薯类作物的种植。旱稻及豆类,于春分前后栽种,至小暑或大暑之间即可收获。收获后,接种甘薯最为适宜。适当的间种,对梨树生长有益无害。曾壮图认为,梨树“根在表面者甚少,是以梨园耕锄栽培间作物,并无碍于梨树之生长”,并且间种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防止雨水侵蚀、降低或增加地温[2](P218-219)。此外,大多数豆科作物具有生物固氮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梨园土壤中的氮元素。

(三)施肥沙梨的施肥手段较为简易,肥料类型也单一,以猪粪水为主。民国十年(1921年)《惠阳县农业调查报告》称,“肥料则每年施猪屎水二次,每次每株施一桶。分夏历正月、九月两期行之。”[9]民国十三年(1924年)《淡水沙梨状况之调查》称,“施肥次数,殊不一定,大概除草一次,即施肥一次。用肥种类,其基肥多用粪水,除此以外,绝无用他种肥料。”[10]曾壮图解释道,“淡水果园,因间作物之生长及犁入土中后之分节与细菌消费之氮素需量甚多,故含氮素丰富之肥料,如猪粪尿等之施用,实为合理。”又称“淡水梨园土壤,磷甚缺乏,宜多施以磷酸肥料,如骨粉,过磷酸钙等。因磷酸肥料可强枝条发育,减少从长枝发育,增加果实之生产力,减少果实中酸味,增加糖分,增进香味,促进成熟,并能增加贮藏能力”[2]。施肥量依树龄和生长情况而定。生长弱的树多施,树壮的少施;幼年树每次量要少些,而老年树每次量要多些。此外,作为肥料的牛、猪、人粪必须经过充分腐熟,至少也要有一个月的腐熟期,否则效果不大。幼树不能施牛尿,否则根系大量腐烂[18]。

(四)疏果与收获沙梨每一花房,常结果五至七枝,若任其生长,则果实就碰撞,从而引发果腐病。惠阳果农便使用疏果之方法来增加产量和获取优良梨果。“是以间有果农,每束果实,仅苗不相密贴之三四个,余悉摘去。”疏果一般在早期进行,这样可以最大化地减少树中养分的消耗。“疏果时期,在开花后数十日,果实达拇指大时。”后期的疏果则是为了获取优质梨果。等到果实采收期,选择果实较大的,“留两颗,或再将二颗中,复择一颗大者留之”,集中养分,让该果独自肥大,当地称之为“飞单”[2](P225)[32](P18)。沙梨由播种开始,经七八年后始开花结果,收获期由6月至9月上旬为止。果实旺收期在8月中旬至下旬,称曰“沙梨大旺”,此时所收之果,果形最大,品质最佳。9月上旬,果实留树上的已非常少,此时全部摘下,这是最后一次的采收期,名曰“扫树”[2]。采果时间,清晨最不适宜,因此时梨果上多有露水,如摘下立即装桶运走,则容易腐烂。故摘果通常多在上午约9时开始,直至日落收工。沙梨采收时,低处的梨果可于树下站着采摘,高处的则用梨铰摘取。所用梨铰,有两类:(1)用一条粗铁丝,圈为圆形,铁丝上穿上一个布网,下有一竿。(2)又称摘梨篓,用较粗的竹竿,在尾端从横破开,织成漏斗状[2][8]。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锯蜂是淡水沙梨生产的主要虫害。锯蜂成虫色紫黑,因类似小蝇类,梨农多称之为“乌蝇仔”。因幼虫头部呈乌黑色,故锯蜂也被称作“乌头虫”。锯蜂每年约4月中旬出现,其幼虫喜食沙梨树叶。虫害最烈时,“梨树每叶,几均见有幼虫,……被害果园,每株梨树所有之叶,均被悉数吃光,无一幸免。”[2]1956年,象山公社“梨杆叶全树吃光的梨树约占50%以上”。锯蜂之害,来年产量也同样受影响,故当地谚语有云,“一年被害食光叶,三年梨树结实空”[22]。锯蜂的防治有以下方法:

(1)用禾秆扎在树上,幼虫成熟要下地化蛹时到禾秆处不再下地,可收集杀之。

(2)因锯蜂生活过程中必须有一段下地化蛹期,在这时期里就可挖去表土找出虫蛹杀之。

(3)幼虫群集叶背,容易发现,在惊蛰春分时宜组织人力深入检查,及时捕杀。

(4)幼虫发生严重时可用毒鱼藤等杀虫剂喷杀[18][33]。

沙梨“结实后,最怕风”[1]。淡水一带,临近海岸,7至9月时常会受到台风袭击。台风来袭时,沙梨“悉数被风暴扫落”,甚至一些梨树被风吹倒。落果因为强风吹打,致使相互碰撞,果皮受损,果农也只能“贱价而估”。果农为了防风,一般会在沙梨园“环植柿树”[18],即利用了柿树树干直立,树冠庞大,挡风能力强的特性。

四、余论

淡水沙梨作为颇具影响力的岭南佳果,是广东省,特别是惠阳区宝贵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上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当年“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繁荣景象已不复存在。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农业遗产?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对主产区深入调查,摸清家底。详细统计当前淡水沙梨的种植情况,对树龄已久的梨树进行科学鉴定,并依据国家及地方古树名木保护政策实施保护。

(2)深入总结传统的栽培技术与利用途径,古为今用。淡水沙梨的培育、疏果、间种、防风等方面的一些传统技术,与当代所提倡的生态农业思想相符,值得提倡和推广。沙梨产业链延伸方面也可有所作为。例如,梨蚕虫多被认为是害虫,但也有文献提及“淡水各处多有养沙梨蚕”,其丝“人争买之”[8]。这就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综合利用课题。

(3)加强科技研究,利用现代科技改造这一岭南佳果,使其品质得以恢复并进一步提升,进而提高淡水沙梨种植面积和产量。

(4)政府文化部门应担负起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责任,对淡水沙梨相关文化事项进行系统整理。笔者注意到,淡水沙梨存在于大量的历史文献、文学作品、民间习俗、传说故事之中。文化部门应对淡水沙梨主产区开展深入的文化调研,收集有关沙梨的历史文本、碑刻、文学作品、传统风俗和商贸文化等资料,积累起夯实的沙梨文化资源支撑。

苗木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加强财务监督,强化会计基础规范。

5月份组成6个财务检查小组,10月份组成1个考核小组,对我市局属学校及教委办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考核,通过检查,发现了典型,也找出了存在的不足。多数单位能够按照财务管理规定进行收费;对固定资产也能按规定清查,及时入帐;往来款项也能及时清理;收款收据领用有记录、作废处理得当、保存完整。但也发现个别单位存在报损资产手续不齐全,捐赠物品不及时登记,长期往来款项不及时处理,赊购物品较多、欠款数额较大的现象。

二、加强收费管理,继续执行“三个5%”减免政策。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切实做好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4月份,我们邀请了市物价局有关专家对教育系统300余名在岗会计人员进行了教育收费培训,使我市教育系统财会人员的收费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收费管理工作日趋规范。

8月份,我们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管理工作意见》(即教体字[2007]131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择校生招生收费工作的通知》对我市教育收费项目、标准和范围做了进一步强调。要求所有单位收费都要实行“两证、一卡、两公开、四统一”的管理办法、收费内容公示完整、及时、不随意降低收费标准。9月份,即墨市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教体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我市学校的教育收费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教育收费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通过对普通高中择校生实行“三限”原则和收费程序的监督,有效地杜绝了“人情费”和“关系费”,使学校预算外收入超年初预算1200余万元。

同时,我们对特困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继续做好三个5%减免工作,保证了每一名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2007年共为16520名学生减免了学杂费,金额达153万元。

三、加强植树造林和绿化工作

3月17日下发了《关于开展2007年度义务植树活动的通知》(即教体字[2007]33号)要求各学校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积极组织发动广大在校学生开展“我为家乡添新绿”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绿色文明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争做“绿色小公民”。号召广大学生拿出自己的零用钱,栽护一棵树。这次活动为创建我市绿色生态城市做出了贡献。收到捐款12393.9元,单位投资263000元,植树21053棵,栽花木2030株,植草皮7320平方米。

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展绿化荒山活动,教体局与各学校签订的绿化目标责任书,并将责任书内容列入年终目标考核,有力的推动了学校绿化工作的开展,截止目前,已投资24万元,绿化荒山400亩,植树44000余棵。

3月份,召开了12个有“门前三包”任务的单位负责人会议,磕兑了责任,经过共同努力,完成了三建商住楼、体育场、实验三小、电大、市北中学、实验学校等单位花池苗木充实,补植苗木9620株,草坪892平方米;完成了花池的常规管理任务;完成了城西二路福泰小区路段的人行道铺装及绿化任务。

为绿化美化校园,创造优美的教书育人环境,我们鼓励学校加大绿化投资。2007年共有6处学校达到了即墨市花园式学校标准,有20处学校达到了即墨市绿化先进学校标准,有4处学校达到了青岛市花园式学校标准,有3处学校被推荐为青岛市绿色学校,有1处幼儿园被推荐为青岛市绿色幼儿园。

四、统计工作稳步开展

我系统定期上报的统计资料数据准确,上报及时,屡次受到市统计局表扬。今年市统计局、市监察局、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将联合对我市的统计资料的填报质量进行检查,我系统是重点检查对象。对此,我们连续下发了三份通知,对统计工作及报表进一步从严进行了规范,保证了帐本、工资单、统计报表、劳动统计台帐四者的严格统一。我们还配合市统计局对我系统今年按规定需参加统计年检、统计培训的统计人员办理了相关手续。同时,我们还把教育系统的固定资产全部实行电算化管理,保证了帐、卡、物三者相符,提高了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水平。

五、加强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八月份,和审计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市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管理、拨付及使用情况和2005年以来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的拨付、使用及效益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提出了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安排要按规定由教育部门提出分配方案商同财政部门同意后下达,要及时、全额拨付,不能抵顶教育事业费拨款;财政、地税、国税部门要加强协调,对城市教育费附加按规定的比例做出征收计划并足额征收;上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学校布局调整资金的支持力度等多项建议。

十月份,在对局属学校财务核算办法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率先实行了对局属学校“拨付备用金,审核单据后付款”的核算办法,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十一月份,和财政局、社会劳动保障局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市农村教师的医疗保险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提出了三套备选方案,准备提交给市政府审议。

2008年工作思路

第一,出台《即墨市学校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细化各单位预算,监督各单位资金使用。要求局属学校、幼儿园将本单位的所有收入都纳入财务部门,实行财务统一核算。全年要有预算,每月要有计划,经批准后方可执行,严禁办理无预算,无计划的开支。

第二,创建1处省级“绿色学校”、2处青岛市级“绿色学校”、8处即墨市级“绿色学校”。5-6月份加强宣传教育,营造优化氛围。利用校广播、宣传栏、黑板报、升旗仪式、晨会等舆论媒体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创建学校组织“学环保知识、做环保小卫士”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多种多样让学生参与的宣教活动。7-8月份,利用假期开展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师生走上社会,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并成立“环保小分队”积极开展整治“白色污染等环境保护”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立调查小组,开展城区“污染源”“抗污染植物”等调查活动,并写出调查报告,开学后,学校组织一次优秀调查报告评选活动。以实际行动争创绿色学校。9月份搞好学科环保知识渗透,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长环保知识,集中组织几次“我为校园添绿洗脸”等专项治理活动,确保校园环境整洁优美。10月份各创建学校领导小组,按照创建标准进行一次自查活动,针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目标责任,层层抓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达到标准。

苗木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去年9月,我县林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松突圆蚧系统监测和专项调查核实,发现松突圆蚧已经自然传播入侵我县。疫情发生区主要分布在九连山(林场、保护区)、杨村镇、武当镇(含棋棠山林场小河背)三个乡镇。有虫面积为36000亩,均为轻度发生。

由于松突圆蚧的自然传播入侵速率主要与寄主、天敌和气候条件等有关。目前我县53万多亩广阔的松林,已构成自然传播的基础条件;松突圆蚧的天敌种群少且数量短期内还不能达到峰值,难以抑制松突圆蚧种群数量的发展。从气候条件分析,与广东相近的环境条件已具备松突圆蚧自然传播条件。从松突圆蚧实际自然传播情况分析,年传播扩展速率可达10—20公里。综合上述有关因素预警,若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预计三年内自然传播的松突圆蚧发生面积将达到30万亩以上,预计导致10万亩松林重度成灾。从松突圆蚧入侵危害的后果来看,松树连续二、三年受害后,可造成成片林木死亡。因此,松突圆蚧一旦扩散蔓延,必将导致全县松林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并严重影响我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进程。实施松突圆蚧预防除治工作对于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保护森林资源,保障我县经济发展和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工作目标

开展松突圆蚧的预防和除治是保护松林生态的需要,各地要有力实施本方案,及时控制、压缩疫情。力争不出现重度以上的疫情。疫情发生区的阔叶树混交比例应达到30%以上;到“十一五”期末,疫情新增面积不超过20万亩,疫情得到控制。

三、工作内容

(一)监测预警

1、监测点布局。全县行政区域内松林分布区均列入监测范围。根据疫情发生区加密布设,预防区合理布设的原则,按照每个监测点数量(密度)应达到1—3万亩松林面积的要求,兼顾监测工作量,全县共建立50个监测预报点。

2、监测方法。九连山(林场、保护区)、杨村镇、武当镇在执行《部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松突圆蚧监测、预测预报办法(试行)》的基础上,每月开展疫情动态调查。

其他乡(镇、场、管委会)监测方法适用《部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松突圆蚧监测、预测预报办法(试行)》。

3、风险性评估。按《部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松突圆蚧监测、预测预报办法(试行)》实施调查后,由县林业局及时组织专家进行疫情风险性分析。提出疫情风险性评估报告和防控决策,及时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县人民政府报告。

4、报告制度。由各乡(镇、场、管委会)组织人员,集中时间和力量,突击抓好松突圆蚧的专项调查工作,于5月中旬前形成调查报告并附松林分布图(含灾情分布图)报送县林业局。实行每月“零报告”制度。按规定格式和要求向县森防站报送疫情动态。

(二)检疫封锁

1、检疫封锁。由县森防站负责,履行检疫工作职能,规范松类加工单位行为,每月对有关松类加工单位进行现场检疫和进行检疫除害处理。

2、检疫检查。由县横岗木材检查站履行检疫检查职能,严禁带有“两蚧”的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等松属植物的苗木、接穗、新生球果、针叶束和带疫情的原木、小径材、薪水炭材等传入或传出。

3、疫木监管。由县林业局负责,按规定严禁采伐松类商品材。因除治需要更新采伐松树,须按有关规定程序批准后,由县森防站和上级检疫机构实行全过程监管。采伐的松木,全部剥皮处理,采伐剩余物就地销毁。

(三)疫情除治

1、营林技术。对中度以上的松树、濒死木和衰弱木全面进行块状采伐。原木就地剥皮,剩余物销毁。对轻度以上发生的松树进行适度修枝,所有修剪的枝条和剩余物就地销毁。采伐后当年内补植乡土树种(禁止补植松类树种)。疫情发生区五年后阔叶树比例不少于30%,疫情重度发生区阔叶树比例达到50%,加速形成自然屏障。

2、无公害农药防治技术。根据生产和自然保护区需要,积极开展无公害农药的防治试验。筛选防效高,无公害的应急农药,提高科学防治水平。

3、生物防治技术。重点开展观测和繁育天敌。进一步观测本地寄生蜂、瓢虫科等天敌,确认具体天敌种类后,开展繁育试验和推广应用,加速提高松林的防御和自控功能。

4、联防联治。为加强防范松突圆蚧疫情扩散蔓延,建立健全松突圆蚧等重大外来有害生物联防联治组织。加强疫情动态信息、预防和除治经验等交流,确保疫情及时发现和科学防控。

四、保障机制

(一)组织机构

县松材线虫等重大外来生物灾害预防和除治工作指挥部应负责指挥全县松突圆蚧预防和除治工作。指挥部组成人员详见龙府办字[]60号《关于成立县松材线虫病等重大外来生物灾害预防和除治工作指挥部的通知》,组成成员单位职责详见龙府发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松材线虫病等重大外来生物灾害预防和除治工作应急预案的通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详见龙府办字[2006]13号《关于印发县松突圆蚧预防和除治应急预案的通知》。各乡(镇、场、管委会)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辖区内松突圆蚧防控工作,并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及时解决防控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经费投入和劳力组织应给予保障。

(二)技术支撑

由国家、省、市林业部门提供监测、除治等技术指导。县林业局应组织开展松突圆蚧多学科疫情防控技术攻关。聘请高等院校、生产单位等有关专家,承担相关科技攻关课题或项目,增加防控技术储备量。

(三)防治专业队伍

以县森林防火专业队为基础,组建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业队,由县林业局负责,落实职能、强化技术培训,加强实战演练,保障防控工作的正常运行。

(四)物资和经费筹措

由县林业局负责,根据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筹措救灾经费和物资。并根据疫情发生特点,储备适量的药剂、药械及其它物资。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制定松突圆蚧工程防治方案,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的支持。

(五)防治能力体系

建立县、乡两级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和防治减灾体系。加强县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建设,落实人员和职责,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防治能力。

苗木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10月21日,由担任__市政协副主席和常委的九三学社__市和主委、副主委组成的调研组,对__市的退耕还林工作进行了调研,与__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农业、林业、水利部门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并深入到__市山区农村,对__市今年开展的大规模植

树造林,退耕还林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__市的基本情况

__市位于我省的西南部,太行山南端,属于深山区、半山区、丘陵兼有的县级市,现辖22个乡镇,502个行政村,面积1806平方公里,总人口70.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3万。共有耕地89万亩,其中旱地,半旱地69万亩。共有林业用地129万亩,绿化总面积75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60万亩,林木覆盖率23.8。

二、退耕还林取得显著成效

__市委,市政府遵照总书记提出的“再造秀美山川”的指示,按照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结合__实际,及时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把发展林果生产作为调整农业种值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市的重大举措,科学规划,广泛发动,在全市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退耕还林会战热潮,今年春季全市投入劳动用工102万个,投入资金2122万元,完成退耕还林面积5.5万亩,超省下达退耕还林任务1.5万亩,再加上匹配荒山造林4.33万亩,共计造林近10万亩。共涉及22个乡镇、198个行政村、33825户。在退耕还林植树中由于采取了严把质量关和增加科技含量,使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由于造林工作进度快、质量好、成活率高,工作方法得当,广大农民积极性高,今年4月12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考察了__市的退耕还林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今年6月下旬,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林业局、国家退耕还林办公室在__市举办了“全国退耕还林县长培训班”,并组织了现场观摩学习。

三、问题与思考

__市地处__西部山区,铁矿、煤炭资源丰富。几十年来,__依靠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矿业生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几十年来的大规模开采,铁矿、煤矿资源已日趋枯竭,工采难度越来越大,生产成本也越来越高。而__市的地质、气候条件恶劣,旱地、半旱地占了可耕地的77.5,加之近几年来的连续大旱,农业严重欠收,其结果只是富了少数矿业主,而全市63万农民不得其利,生活水平较低。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一致认识到:__市要想在二十一世纪取得大的经济发展,不能再吃资源饭,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几十万农民富起来!要实现__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只有遵照江总书记的指示,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的号召,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不图虚名,不搞花架子,根据__市的市情,实实在在地大搞退耕还林、植树造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业生产,为农民实实在在办实事,才能使__市的经济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四、具体做法:

1、认真调研,科学决策。2001年杨志科同志任__市委书记以后,针对__市的地质、气候条件恶劣,农业人口比例大,长期吃煤、铁等资源饭,农业种值条件不好的实际,带领市委一班人坐下来,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充分认识到__的煤、铁资源日益枯竭,吃资源饭不可能振兴__经济;地上是山区、丘陵,干旱、半干旱土地占大半,水浇地很少,靠农业种值业也不能使__富裕起来。__63万农民怎么办?如何能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经过周密调研,领导班子认真进行了效益分析:在干旱、半干旱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按每亩地400—500斤产量,每斤0.5元计,每亩只有200—250元的收入;如果种值经济林(花椒、核桃、柿子、冬枣)以花椒为例,初果期亩收花椒平均100斤,旺果期亩收花椒200斤,市场价每斤花椒13元,每亩可望有2600元的收益,比种值粮食作物近期每亩多收1000元,几年后每亩多收2000元。__共有旱地、半旱地69万亩,可增加效益6.9—13.8亿元。经过认真分析后,四套班子一致认为,把__今后的发展定位于“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市”的目标,紧紧抓住国家给予山区造林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良好契机,以退耕还林发展林果生产为突破口,开始了扎扎实实的工作。决策确定以后,__市委、市政府从北京、石家庄请来6名林业专家,走遍了__的山山水水,经过细致考察,制订了__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的方案,经过石家庄和北京两次专家论证后,最终确定了__市的退耕还林规划。

2、精心组织、狠抓落实。__市委、市政府吸取了以往多年以来__市在植树造林工作中花架子多,务实真干少,政策不到位,造林不见效,以致于“植树造林年年搞,年年种树不见林”,劳民伤财,徒劳无效,干部有情绪、农民有意见的教训,果断地成立了市退耕

还林总指挥部和六大分指挥部,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下设退耕还林办公室,主管副市长任办公室主任,有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任成员。各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指挥部。市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退耕还林工作责任状,确定造林面积、树种、数量、质量和技术标准,定期调度、联查、通报,表彰还林工作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市里还组织了101个

市直单位义务劳动并对退耕还林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全方位给予帮助,有力地推动了退耕还林工作顺利开展。

3、宣传发动,造势聚力。春节刚过,市委、市政府就召开了市、乡、村三级干部退耕还林动员大会,各乡镇、村委会开展了登门入户的政策宣传和动员工作,认真解答广大农民提出的问题。同时,还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大造舆论,宣传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和好处,报道造林中的动态新闻,使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真正变成了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许多乡村强烈要求增加退耕还林任务,使春季退耕还林计划由原来的3.6万亩增加到5.5万亩,由原规划的130个村增加到198个村。由于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实行了谁种、谁管、谁受益的措施,且50年不变,让老百姓吃了定心丸,一些个体私营业主也投身于退耕还林大会战中,有16个个体私营业主承包耕地及匹配荒山造林46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