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创伤严重患者急救护理论文

创伤严重患者急救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7月本院共收治142例严重创伤患者,其中男82例,女60例,年龄2~54岁,平均年龄(32.0±4.3)岁。患者自行来院就诊77例,呼叫120就诊65例。其中车祸伤52例,打架斗殴伤37例,严重挤压伤29例,高处坠落伤24例。

2护理

2.1院前急救护理院前急救的原则是先救命再治病,包括现场急救和转运监护。医护人员在赶往患者现场的途中,应通过电话与患者或其他求救人员沟通了解患者的致伤原因,预先准备好抢救所需。到达现场后,护理人员应迅速对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四肢活动状况等进行观察,对患者伤情进行初步判断,以更好的配合抢救。对患者快速进行现场初步急救护理,包括包扎、止血、建立静脉通道、开放气道等。转运患者入院时,应注意患者体位,将患者平抬上车,利用车上设备给予患者生命支持,监护患者生命体征。

2.2接诊患者到达急诊室,护士接诊时应保持冷静,观察患者的呼吸、循环状态,把握患者受伤部位的情况,简单询问伤情,对患者的神志状况进行了解。

2.3护理评估患者经过诊断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迅速进行护理评估,对患者现存及潜在的护理问题有预见性地评价,及时做出护理诊断。

2.4科室合作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涉及到多个科室,为赢得抢救的最佳时机,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初步护理体检和评估后,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和创伤部位,预先与相关科室医师联系抢救,使急救工作顺利进行。病情危急的患者,直接推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抢救。2.5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严重创伤患者常伴有呼吸道梗阻,容易导致窒息•。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患者口咽部异物,如分泌物、凝血块和呕吐物等,防止患者呼吸道阻塞。若患者已有窒息时做气管内插管或切开气管;患者胸廓运动减弱、嘴唇发绀或苍白,应警惕气胸,并做好胸腔引流准备。

2.6监测重要脏器功能、维持有效循环严重创伤患者的病情重,常合并多个脏器损伤,护理人员应持续对患者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尿量等变化,警惕早期肾功能损害发生。重点监测患者瞳孔、颅内压和神志等的变化,警惕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发生脑疝。此外,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维持患者有效循环,防止患者休克。

3结果

142例严重创伤患者,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128例(90.1%),死亡14例(9.9%)。抢救过程中,患者出现呼吸道阻塞35例(24.6%),经及时清除梗阻物症状解除;休克2例(1.4%),经及时开通静脉通道,建立有效循环,患者恢复。

4讨论

严重创伤患者的病情危急,有资料表明,患者休克后的1h内是抢救的黄金时期,病死率为10%,倘若患者休克后得不到及时救治,超过8h,病死率将升为75%。因此,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时间就是生命,要特别强调时间的概念。同时,护理人员应注意积极主动的护理配合,科学规范的进行急救护理,并熟练自己的业务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和质量。

4.1护理配合积极主动,为抢救成功提供基础护理人员的护理配合要想达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急诊护士不仅要以十分积极的态度对待护理工作,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急救意识,特别是超前的急救意识。急诊科首先接触到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护人员就是护士,在配合医师抢救严重创伤患者时,急诊护士若能在医师到达前能采取一些有别于常规工作程序的措施,如初步的抢救措施,则可以为抢救成功提供基础。

4.2科学规范急救护理程序,为抢救效率和质量提供保证经过临床实践证明,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有的放矢的急救护理对策,不仅能提高抢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能避免在抢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因紧张或因患者病情危急而出现焦急慌乱,导致抢救出现混乱局面。实践中,不断在工作中总结,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一系列的急救护理规范化程序,如颅脑损伤、多发伤、烧伤、烫伤等急救程序等。急诊接诊时,便可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已形成的急救护理规范化程序,一一应对,为抢救效率和质量提供保证。

4.3熟练的业务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急诊护士所需熟练掌握的业务技能主要包括: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的使用和EICU监测项目及技术。创伤患者在病情较严重的情况下,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因此需要采取液体复苏等措施进行抢救,同时密切观察创伤患者在抢救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首先根据创伤患者的创伤部位及休克程度选择合适的液体、输入量及输入速度(一般先输入平衡液与血浆并尽早输全血),并于3~5min内选择开放2~3条大静脉通道,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保证在短时间内迅速向患者体内输入大量液体,同时密切观察创伤患者的尿量变化,以便监测其微循环灌注及休克程度。本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抢救成功率高达90.1%。抢救过程中患者虽有出现呼吸道阻塞和休克,经积极对症处理,均好转。总之,在急救护理严重创伤患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紧急采取救护措施,准确判断伤情,对症、高效的积极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救治伤者,挽回患者生命。

作者:樊丰丽单位:河南省西峡县人民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