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舞蹈艺术形体训练思考与研究

舞蹈艺术形体训练思考与研究

摘要:舞蹈艺术形体训练是一门充满活力、生动、优雅的表演艺术,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艺术形式和艺术表达能力,并通过精巧优雅的形式,更好地展现舞蹈文化的魅力。舞蹈艺术身体训练作为舞蹈专业学习内容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激发学生潜在的体力与能力,促进学生自我突破,为学生塑造良好的体型。形体训练包含大量的美育内容,是舞蹈专业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努力做到体育与美育相结合,为更好的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研究;思考

形体训练是培养舞蹈艺术表演技巧的开始和关键。它可以将人类的自然形态提升为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通过精美的语言形式展现舞蹈文化。本文中。主要讲述了形体训练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意义,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的开展方法和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的基本要素。仅供读者参考[1]。

一、形体训练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意义

体育健身教学实践表明,符合健康标准的体育锻炼形式始终与美密切相关,只有追求美的形式,体育锻炼才能真正有益于健康。体育教师运用审美方法激发学生潜在的身体素质,缓解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疲劳,促进和协调学生的各种身体机能,使训练和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确保在此前提下,优美地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实现学生运动能力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的双重建构。这是体育锻炼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美育的核心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让上述形式渗透到课程本身,使体育与美育有机结合,达到“体育美育”的良好效果[2]。

(一)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是学生进行体育和活动所需的基本和必要技能。在舞蹈艺术形式训练课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运动,可以有效提高自身身体组织的协调能力,增加动作的连续性,使艺术表演的身体动作更加优雅和谐[3]。

(二)激发学生潜在的身体能力

在舞蹈艺术形式培训课程中,教师可以追求舞蹈形式的美学,有效缓解低年级学生在舞蹈艺术形式培训中的疲劳和无聊,调整和发展学生的各项体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身体能力,达到更好的舞蹈艺术形式训练效果。

(三)鼓励学生实现自我突破

通过高强度、重复性的舞蹈艺术体型、动作训练,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基本舞蹈素质,如体型、舞姿等,还可以有效展现学生的意志力和毅力,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认同,实现社交技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突破并发展学生的体力和能力[4]。

(四)塑造更美丽的身体

舞蹈艺术专业的学生注重个人形象、气质和内在纪律。通过舞蹈艺术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气质,使学生的身体线条更流畅、更纤细,帮助学生塑造更美丽的身体[5]。

二、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的基本要素

在舞蹈艺术形体训练中,对教练员的基本要求和训练目标主要是心理素质和综合体力。1.心理特征:在以舞蹈艺术形式进行的训练过程中,训练者必须高度集中精力,力求保持所有动作优美流畅,因此训练者必须进行连续重复的练习。对于教练员来说,在舞蹈艺术体能训练过程中保持心理素质是提高舞蹈艺术体能训练的基础,教练员需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杜绝时间的重复,缓解因长期训练造成的烦躁和压力。2.体力和体格等综合能力:在开展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的过程中,只有训练者具有良好的体力和体格等综合能力,才能有效地学习舞蹈并形成体型,达到更好的舞蹈艺术形体训练效果和质量。学员的身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灵活性等因素可以直接影响教练员的训练进度、强度和训练效果[6]。

三、舞蹈艺术形体训练的开展方法

(一)改善训练环境

训练环境会对训练者的心理感受产生间接影响。一个更加舒适愉快的训练环境,可以给教练员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缓解心理不适,有效提高舞蹈艺术形式训练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时,应注意营造多样灵活的教育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和积极情感,增强艺术形式教育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在人工湖、公园、游乐园等附近设立舞蹈艺术形式的训练场地。并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专业的教育氛围,从而提高舞蹈艺术形式的教学效率和质量[7]。

(二)加强自我监督

对于舞蹈训练者来说,自我调节能力是影响舞蹈艺术形式训练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内在因素。舞蹈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锻炼在舞蹈艺术中的效果。例如,教师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阅读计划、时间安排和训练计划,并记录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析执行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监控和自控能力。这样下去,不仅可以有效锻炼意志力和抵御诱惑的能力,还可以充分保证学生舞蹈艺术体育训练的质量,促进舞蹈艺术体育训练的稳定有序发展。

(三)体育与美育相结合

体育教育不是一个系统,学习的结构和功能是不规则的,不能产生整体形象、典型形象,不能让人感受到多样性和统一性。这是现在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但是,在美学中,有很多原则可以与体能训练的教学相联系,如情感传递原则、多元原则、和谐共处原则等。因此,要实现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统一,以美育指导教学。不仅要将原有的互联技术拆分成若干部分独立执行和单独研究,而且要对分离的部分进行分析研究,构建和谐互动的关系,恢复原有的互联互通。

(四)因材施教

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也可应用于基础舞蹈训练课程。但是,在舞蹈课上因材施教,隐含着受教育者的身体特征、能力、性格、兴趣和相应的教育,要使每一次受教育的潜力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于教师如何发现和利用学员的长处,扬长避短,走个性化发展的道路。在舞蹈训练的初期,学生的舞蹈感知和基本能力(软开、力量、垂直、跳跃能力等)没有显着差异,期后有较大差异。有些人增加了自信,有些人害怕困难。教师要分析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肌肉、自然弹跳能力等,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帮助,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素质。

四、专业舞蹈身体训练的理论基础

舞蹈艺术身体训练的运动是一种综合普遍美、苗条身材、强健体魄、优雅姿态相结合的和谐美。运动生理学和解剖学认为,体态是指一个人身体的形状和姿势,它包括三个方面:体型、姿势和体格。不同身体部位和大小的比例称为体型。体型的完美与不完美,取决于身体各部位发育的是否整体平衡、和谐。体重、身高和胸围被认为是体型变化的三个基本指标。其中,身高主要反映骨骼的生长发育,体重反映肌肉、骨骼、脂肪重量的综合变化,胸部反映肋骨的大小和胸肌的发育情况。姿势是指一个人在进行各种基本活动(如坐、站、走)时的姿势。

五、结语

总之,在舞蹈教育内容体系中,舞蹈艺术形式教育是基础和核心课程。通过学生的舞蹈艺术和体育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力,加强对舞蹈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致力于学生的舞蹈艺术和体育锻炼,改善教育环境,加强自我导向,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使学生更好地展示舞蹈艺术的效果和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舞蹈技能。我们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使这些教学方法在“多样性”的基础上得以融合。只有这样,师生才能体会到教与学是一种“美的享受”。这些培训不仅帮助学生获得体能训练技能,而且帮助学生了解和感受自己的整体美。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某一特定舞蹈作品的历史背景、文化精髓和审美特征,并能在具体的动作、技巧、表演中加以展示,使这一艺术形式的舞蹈文化得到充分的传承。非语言演示和交流方式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舞蹈还有语言功能(舞蹈艺术语言),可以通过表演来传达思想和感受。技巧和表演作为舞蹈表演的手段,只有在观众理解和感同身受的情况下才能传达。因此,在课程中,教师应教育学生掌握舞蹈中“语言”的独特规律,掌握“语言”在抒情表演中的运用,通过训练展现学生的内在能力。

作者:唐南霆 单位:邵阳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