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现代景观设计中公共艺术价值探析

现代景观设计中公共艺术价值探析

摘要:公共艺术作为现代景观设计构成中必不可少的文化元素,在景观环境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展现所在场域的文化内涵,又能为民众提供公众教育、文化认同、审美欣赏以及参与体验的功能需求。然而目前,许多现代景观中的公共艺术已经丧失其文化价值及美学价值,对此,文章试图探析构建具备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公共艺术策略。

关键词:公共艺术;现代景观;文化价值;美学价值

1公共艺术简述

1930年,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委派艺术家制作大型壁画,并组织了全国性的壁画作品巡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的开端。二战后,美国政府又推出了“艺术支援政策”的经济援助,众多艺术家的作品从美术馆走向了户外公共空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艺术已全面进入社会日常生活,现代景观中的公共艺术也开始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用艺术营造景观空间,令景观焕发魅力和活力,是现代景观设计必须考虑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承载着所在场域的文化记忆,是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也承担着唤起公民责任心、凝聚力和荣誉感之重责,成为公众审美、公众教育及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

2公共艺术在现代景观中的功能

2.1实用性功能。现今,许多专家学者将环境设施也一并归纳进公共艺术,并将其作为公共艺术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环境设施包括标识系统、座凳、垃圾桶、电话亭、户外饮水机、景观灯具等内容。这些环境设施具有实用功能,同时也是文化的物化形态,在整个景观设计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并成为项目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2艺术审美性功能。公共艺术作为人与景观环境交流的桥梁,它是为了特定的景观环境的需要而进行的艺术创作,传达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艺术审美性,对提升公众的艺术审美具有广泛而积极的作用。

2.3文化性功能。公共艺术作品是在一定的文化理念下设计而成的,它与所在场域的环境、历史、人文是分不开的,根植于当代的审美文化、社会价值。成熟的公共艺术作品传递着一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印记,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化价值。

3公共艺术在现代景观中的发展现状

3.1公共艺术“同质化”。当某件公共艺术作品取得一定的成功后,伴随而来的就是大量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会出现在各个城市的街道、广场和各类景观环境中,全然不顾作品是否适合场所文化,是否考虑到文化的相容性问题。这种大量的“同质化”作品使场所缺乏个性和灵魂。公共艺术要去“同质化”,每个场所的公共艺术必须根植于其特有的文化属性而具有其个性特色,将场所的文化属性、公共意识以及时代精神融入特有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中。

3.2公共艺术“非艺术化”。公共艺术是场所文化传承展示及大众审美需求在环境景观中的物化体现,因此“艺术性”是公共艺术的灵魂。景观环境是为人服务的,因此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共艺术也应该以体现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具有艺术性和大众性的双重特征。公共艺术要去“非艺术化”,需要去追求作品的艺术价值,反映基本的艺术审美准则。不是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要考虑场地的文化属性和环境的适应性问题,实现整体景观空间效果的最优化。

3.3公共艺术“快餐化”。公共艺术是场所文化和内涵的物化形态。目前,公共艺术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公共艺术“快餐文化”的出现,使公共艺术脱离了其内在本质。“快餐化”的公共艺术呈现出表面化、简单化和单一化。公共艺术要去“快餐化”,就必须从所在场域的精神构建和文化构建出发,创作属于该场域的公共艺术品,并提高艺术审美标准,不断唤醒并培养公众对公共艺术的审美素养,让公共艺术真正实现公众参与。

4公共艺术在现代景观中的构建原则

4.1整体系统性原则。现代景观设计的原则之一便是整体系统性。其中公共艺术品的构建,也需要其在空间陈列上、形式感上、精神传达上体现整体性的创作思维,切忌在同一景观空间中出现随意拼凑的、零散的、突兀的公共艺术作品。

4.2文化价值性原则。文化价值性是公共艺术品的核心属性,公共艺术品构建的核心原则是文化价值性原则。一个景观场域中有没有传递精神、富有文化性的公共艺术品,已经是衡量景观空间文化品质的重要指标。现代景观中的公共艺术品,将多元的文化思考、地域的文化特质通过景观空间展示到公众视野中,提供了艺术家、设计师、大众共同对话的可能和基础。

4.3以人为本性原则。现代景观设计的宗旨是为人服务。以人为本是其公共艺术品构建的重要原则之一。因而,在景观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品要充满人文关怀,更加关注与大众的互动与对话,加强作品的体验性和生活性,把作品由原来的单纯“被看”演变成与大众互动体验和交流的媒介。

5公共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发展思考

5.1公共艺术应强调其社会学意义。公共艺术具有社会学意义,它不仅仅是景观环境的优化手段,更应该注意其所蕴含的社会学内涵。公共艺术的发展和成熟依赖区域的发展,其发展与区域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些公共艺术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市,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一定社会制度的支持和文化观念的成熟。现今,不少国家采取了“百分比艺术建设”的做法,要求用艺术参与环境建设,以立法的形式规定每一个建设项目,必须提取部分资金作为艺术基金,专项用于公共艺术的创作与建设。这项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公共艺术的发展。公共艺术是艺术文化及公众生活融合在景观环境中的产物,是区域形象、历史文化和内涵的物化表达方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每一个场域的社会需求、文化水平和审美标准,要求在公共艺术的创作与建设时,立足场域、尊重文化、反映人文,发挥公共艺术的社会学价值。

5.2公共艺术应强调其艺术及文化价值。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艺术的特殊形式,不仅需要满足审美的要求,还必须满足思想的要求。优秀的公共艺术是引导美学思想的方向标,其所蕴含的艺术和文化是一个场域的灵魂。公共艺术根植于场域,是与场域文化密不可分的,需要前期的创作思考和后期的工艺制作来表现出所要体现的文化内涵,以此唤醒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及文化价值的需求。它将成为体现场域魅力和精神的重要方式。如笔者所主创设计的《碑亭印记》,作为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中的亮点之一,让古都金陵的城市记忆以创意性的长卷壁画的方式展现在民众的面前。

5.3公共艺术应强调大众参与性。随着体验时代的到来,许多创作者将公共艺术作品超越视觉审美的范围,把公众参与作品的满意度和体验感作为很重要的创作因素,充分调动起公众主动参与公共艺术的积极性。而在公众参与公共艺术的同时,公共艺术作为文化和艺术的载体所富含的文化艺术价值便在这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参与的受众。比如,大连星海广场的《路》,由1000个足迹浮雕组成,每一个足迹都是真实踩出来的。脚印自北向南通向大海,按年龄进行排序,排在第一行代表了1899年大连建市那年出生的,最后一行代表了1999年出生的。这1000双脚印表明了大连的百年历史是由勤劳奋进的大连人民创造的。又如,笔者的《碑亭印记》,将互动参与性融入壁画创作中,将画面的窗户与真实的窗户做融合嫁接,让行人看到壁画中的窗户是可以实际打开的,打开之后是另一幅画面,给壁画多了一份互动体验的惊喜。

5.4公共艺术应强调情感表达。公共艺术也应该成为凝聚公众情感的桥梁。有一些类型的公共艺术在题材上倾向于选择更加贴合民众生活气息的表达形式,如西安大唐芙蓉园内的地景浮雕《大唐疆域图》,将盛唐的疆域展现在人们面前,能增强市民的文化自信。又如,笔者的《碑亭印记》,通过创意型的壁画组成生活长卷,讲述着南京百年的市井生活,勾起了不少老南京人的回忆,引起了较为广泛的情感共鸣,继而引来媒体的争相报道。

5.5公共艺术应强调其个性表达。根据不同的景观空间属性创作不同的公共艺术作品,达到公共艺术与景观空间的和谐对话与融合共生;公共艺术应体现所在场域的独特文化和印记,引发公众共同的情感共鸣;提高公众对于公共艺术的参与度,从而达到对其的认同。公共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作品内在理念的表达,其场域所在的历史、人文、风俗、社会等文化脉络的传承与发扬,以及作品与其景观环境、观众的互动关系,都是公共艺术个性表达极为重要的部分。如巴西里约热内卢马纳卡纳足球场地面浮雕球星足印,凝聚巴西人民的共同情感,市民可参与其中和球星“对话”。

6结束语

西方公共艺术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并且在政府的积极有效的推动下,已经越来越成熟并趋于完善。而相比之下,现今的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还处于萌芽并且水平相对低下的状态。因此迫切需要培养相关艺术家或设计师,并且多研究和实践公共艺术这个领域。政府层面也需要建立健全公共艺术的相关政策、立法和相关管理制度,全社会也要建立起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艺术和美学理论等多方面协调的队伍,从而使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作者:朱振兴 单位:南京辰兴文化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