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思考(6篇)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思考(6篇)

第一篇: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摘要: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当中,公共艺术教育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开发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提升着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提升自已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艺术文化素养,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发展。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是我国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础条件。本文以公共艺术教育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意义为导向,围绕如何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方法措施展开研究与讨论。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如果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实力的提升,就必须提高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所以,在当今的高校教育模式下,我们需要将科学理论和艺术相结合,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学水平,高度重视公共艺术教育的本质内容,让学生在收获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也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创新人才;艺术教育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

公共艺术教育的含义是指,在非艺术专业类的高校中开展的一种专业艺术教育活动。它促进着学生全面发展,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公共艺术教育最早是在德国开始进行的教学体制,后来遍布于世界各地。在1868年,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就开设了斯莱德讲座教席,相比于欧美国家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目前我国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还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所以我们更需要积极进行公共艺术教育,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灵感。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所起的作用

1、有效促使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培养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就是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艺术本身是具有抽象性和多样性的,在艺术的鉴赏中,我们是需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以及五项感观的体验,公共艺术教育活动,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依靠对艺术的认知,进行思维发散,从而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发展。

2、有助于创作灵感的激发

创作能力的来源是灵感的激发,除课堂知识外,主要还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来源于我们对艺术的感悟,我们必须身临其境,体悟艺术带给我们的真善美,从中找到灵感。显而易见,公共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着学生的创作灵感,进一步促进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3、有助于学生独立个性培养

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往往只注重了共性培养,忽略甚至磨灭了个性。公共艺术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每个人对艺术的鉴赏、对艺术的想法都不一样,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是培养学生追求真相、实事求是的理论学习,而艺术是利用创新思维模式激发人们潜在的意识。公共艺术教育针对的人群是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和鉴赏能力,利用不同的艺术作品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艺术内涵,引发学生对生活和自身的反思,完善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在艺术中体会真善美,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情况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们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三、如何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1、提高重视程度,建立公共艺术教育部门

虽然目前教育部门多次颁布关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文件和规定,但是由于学生专业课程占据的时间较多,对于艺术类的选课就无法重视,导致艺术教育的程度有所降低。因此,我们需要将艺术教育融入到整个课程的体系内,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另外,学校应该给予经费以及人员的支持,有效的开展艺术教学活动和课程,使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

2、加强师资力量的优化,提高教学能力

开展艺术教育的前提是拥有专业的教学团队,为了保证高校艺术教育能够正常的运行,我们必须要加强教师的能力培养,不断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调动他们对工作的热忱度。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聘请专业的艺术教师担任讲师,补充校内的师资力量,提高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

3、营造校园公共艺术环境

以学院人文积淀为背景,以系统环境观、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境科学为理论框架,对公共艺术环境的主要层面如独立学院规划、建筑景观、环境色彩及公共艺术作品纳入到空间系统中,协同打造集物质与精神于一体的和谐场所,提高公共空间环境质量,营造校园文化品位和文化特色,提高综合竞争力、凝聚力,并对周边社区乃至更大区域产生辐射功能和推动作用。

4、完善教育体系,优化教育资源

将公共艺术观念融合到艺术课程中,完善“三个平台”的搭建,一是以课程教学为主体的教学平台,二是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主体的实践展、演平台,三是以激励学生创、编、导、展、演作为目标的学科竞赛创新平台。通过对艺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分析,系统性、多维度阐述艺术课程对校园公共艺术空间塑造的重要作用。研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形成完善的公共艺术教育体制,加强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公共教育理论课程和实践公共教育结合的教学模式。组建校内艺术社团,利用社团进行艺术教育,派遣专业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可以有计划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艺术主题活动,让学生们的才能有展现的平台。

四、结语

人才的竞争是当今我国社会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础是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公共艺术教育正好具备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条件。在当今高校的教育模式下,我们需要将科学教育和文化艺术教育进行结合,认真对待上述问题,完善教学设施、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强艺术活动和课程的建设,注重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的同时,也不断发散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柏志华.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5,(13):224

[2]和祎鸣.浅析公共艺术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3,(7):73-74

[3]周勇.浅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J].音乐时空,2013,(14):113-113,111

作者:巫丽红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艺术学院

第二篇:地方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途径

[摘要]艺术素养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能力的提升、文化的熏陶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更将影响学生对待人生和生活的态度。文章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及意义,提出了健全“两化”艺术教育体制、建立多层次艺术教育体系、构建“三结合”艺术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美”的力量,培养大学生“美”的能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有效途径

大学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地,艺术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切实加强艺术教育,全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艺术活动,培养大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对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地方院校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艺术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方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改变当前学生艺术素养偏低的现状调查

表明,地方院校学生中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没有接受过规范的艺术教育,艺术素养偏低、艺术鉴赏能力偏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健全的渠道和系统培训,使学生对艺术的认识有所偏颇。因此,普遍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是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基础任务。

(二)改变当前学校艺术教育褊狭的局面

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开展了公共艺术教育,但仍存在艺术教育较为狭隘的状况。一是艺术教育类别不全,重视音乐、美术,但对其他艺术形式重视不够;二是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但更偏重于对有艺术专长的学生的培养;三是重视校内教育,缺乏与社会的有效连接。因此,统筹协调校内外各种资源,积极实行综合性、全面性的艺术教育,积极开展更广平台、更多层次的实践,是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改变当前艺术教育综合功能偏弱的情形

目前,在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较大范围存在重视艺术的技艺性、相对忽视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功能的问题。艺术教育是一项综合化的教育,能够陶冶情操,提升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够提高审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够启迪智慧,增强学生创新能力;能够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二、地方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两化”的公共艺术教育体制

1.系统化的政策建设。开展公共艺术教育,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政策。从建立《公共艺术教育规程》着手,制定《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实施办法》《社团活动管理办法》《学校艺术活动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性文件,系统化政策制定将为艺术教育构建新的机制和平台。

2.全员化的机构建设。建立学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党委和行政部门与相关艺术类二级院系负责,同时邀请地方相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组成领导机构,统筹协调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同时,在二级院系建立二级院系艺术教育领导小组。

(二)建立多层次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基础教育。第一,建立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开设“音乐基础”“美术欣赏”等必修课程,开设“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选修课程,通过网上网下教学、线上线下互动相结合的方式,真正实现艺术基本知识的普及,解决学生艺术基本知识问题。第二,实施艺术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将艺术专业学生组成服务队,配属学校各班级,担任小先生,指导班级艺术活动,助推全校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第三,组织实施校内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班级、学院、学校三级艺术活动。举办校园大学生艺术展演,引导院系、班级开展大众文化艺术实践活动,形成全校人人参与艺术活动的局面。

2.面向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开展艺术提升培训。第一,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完善艺术活动课程体系。用课程理念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艺术类活动,以课程的形式,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总体方案,让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选修课程,完成相应的学分,提升艺术培养的质量。第二,以社团为平台,建立艺术实践体系。设立各类艺术社团开展艺术实践活动,邀请艺术类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定期举行演出,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艺术实践能力。第三,以活动为阵地,搭建艺术展演平台。开展各类校级艺术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艺术水平,打造校园艺术文化品牌活动,通过活动锻炼一大批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

3.面向艺术尖子生,开展专项艺术培养。第一,创新师资力量的储备方式。探索“自主+外聘”的师资引入模式。在学校内部专业师资配备的基础上,引进社会艺术团体优秀演员、中小学优秀艺术师资、民间艺人等进入校园担任艺术指导老师。第二,改革传统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师生教学、技能传授的师徒训练、共同演绎的陪练教学等多种模式,提高学生的艺术实用性,增强技能性。建立以赛促训的训练模式。以参加全国各类高水平艺术展演为目标,组建高水平艺术团,积极开展日常训练。同时,集中力量,突出亮点,加强原创项目的开发,将原创特色与高水平演出相结合。第三,探索校地企艺术合作新模式。探索建立与文化企业、地方政府三方合作模式,成立艺术团体,开展艺术活动,建立稳固的校外艺术实践平台,参与地方大型演出等,通过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提高艺术表演能力和促进地方艺术文化建设。

(三)构建“三结合”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

1.艺术教育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创作,弘扬时代主旋律,让学生在演出中感知美、体会美,让学生在观赏中欣赏美、向往美,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让学生向上、向善、向美,使艺术教育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2.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充分满足各类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客观需求。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艺术院校调研时提出“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根据这一理念建立“三个面向”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让不同基础、不同条件的学生都有享受艺术教育的机会,不仅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更是履行大学艺术教育的重要使命。

3.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促进地方文化艺术建设。在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应该确立“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思路,明确“创作以智力引入为主,提高以艺术实践为本”的艺术教育策略,加强艺术实践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增强艺术教育的活力。一是坚持“请进来”,以智力求支持。根据地方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在师资培养、项目创作、水平提升等方面要积极牵线搭桥与省、市地方相关单位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开展艺术进校园、艺术大讲堂活动让学生受到感染,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二是坚持“走出去”,以开放求活力。制订艺术教育教师进修计划,安排教师进修,组织教师校外采风,鼓励教师创作。重视并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大学生艺术展演等重要赛事,增强自信心,积累艺术实践经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三、结语

在当前大环境下,全面开展“美”的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地方高校在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前提,立足当前艺术教育功能偏弱、局面褊狭、学生素养偏低的现状,重点关注艺术教育的突破与创新。同时,艺术教育要在国家人文精神和文化传承的引领下,紧紧围绕公共艺术教育体制,狠抓建设公共艺术教育体系,强化创新公共艺术教育模式,真正做到“两化”“三结合”“多层次”,发现公共艺术教育“美”的力量,培养大学生“美”的能力,为高校的文化教育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彭巧胤.高校“1234”艺术教育新格局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2(30).

[2]李同果.略论地方高校艺术素质课程的构建[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5(4).

[3]张科.浅谈艺术教育和地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32).学科教育

作者:南麒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三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人格、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我国高校从不同角度展开对公共艺术教育模式的探索,但多数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本文将对地方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希望能对构建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一、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管理和统筹规划

当前地方高校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的途径一是设置艺术学科的选修课程,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呈现,另一种是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尽管原国家教委对全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及硬件条件匮乏、课程建设滞后、工作机构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等难题,导致部分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缺乏科学管理、统筹规划,工作中存在着间歇性、随意性和以活动代替课程、以讲座代替课程的情况。重视部分艺术特长生的活动而忽视其他学生的参与,忽视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公共性”特点,开设课程杂乱无章,忽视学生艺术素养参差不齐的现状,影响学生公共艺术教育及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没有独立的公共艺术管理机构,公共艺术教育边缘化

部分地方高校没有独立的公共艺术教育机构,缺乏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队伍,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挤不进课表,大多数人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工作特性认识不够,教学工作量计算不能“一视同仁”等也制约了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尽管我国大学普遍开设了艺术类课程,但除了少数艺术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多数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化、边缘化问题。部分艺术类专业教师过分注重教育的经济回报,忽视教育在培育人文精神、提高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功能。

(三)课程设置不成体系,考核方式单一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普遍存在多头管理现象,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效果评估等影响课程质量的重要环节,要么缺乏负责机构,要么管理交叉混乱。几乎所有地方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考核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方式,大部分教师在课程结束时只要求学生写一份心得体会或一篇相关的文章,考核方式单一。在成绩评定上,因是选修课,所以放低了要求,上了课、交了作业的学生都可以过关。

(四)学生艺术基础薄弱、兴趣不足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时重智育轻美育教育,大多数人不重视艺术科目,在升学考试中也很少注重艺术成绩,加上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生很少接触艺术课程,这使学生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期,因此普通高校大部分学生艺术基础薄弱,对艺术课程兴趣淡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艺术教育的难度。尽管各高校艺术社团较多,校园文化活动也较丰富,但艺术氛围整体不够浓厚。近年来,各地方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相关选修课程,将公共艺术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部分高校还能积极探索多种途径,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地方特色,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获得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好效果。然而,在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上,地方高校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如教师教授内容深浅,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差异,如何增强艺术教学的吸引力,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二、如何进一步推进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公共艺术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实施公共艺术教育,行动必须跟上意识,要在教职员工中进一步确立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树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明确高校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还承担着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的任务。同时还要重视各种艺术门类的综合,重视艺术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活动、心理活动的综合。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这样可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严格按照《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开设相关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立比较完善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成立公共艺术教育机构,明确校内部门的相关责任分工,配齐配好专职管理队伍。增加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从管理制度、硬件建设、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和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艺术类及文史哲、自然科学、反映优秀文化成果的课程,如音乐、文学、书法、美术、戏剧、演讲口才、舞蹈与形体、摄影、艺术美学等系列选修课和讲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加强对校园文化和大学生社团的建设,积极开展多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建设学生社团,如交响乐团、民族管乐团、西洋管乐团、合唱团、话剧团、曲艺队、舞蹈队、绘画、摄影等大学生社团。同时邀请国内外优秀的剧团或艺术表演家来校展演等,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资源整合。将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探索和推广综合艺术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授课质量,确保公共艺术教育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五)解决师资不足的难题,拓宽公共艺术教育师资来源渠道,在引进师资队伍上要适当倾斜。同时,根据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积极完善师资考核评价机制,有效激励和稳定师资队伍。

作者:常建博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第四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实现美育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重要手段,目前在课程建设中存在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不规范,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评价不科学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此,应明确课程地位,挖掘深层价值;规范课程内容,规划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发展第二课堂;改革教学评估,重视素质考核。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

引言

随着人才培养总目标的确立,素质教育视域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凸现出来。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受到教育理念、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基础设施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建设中出了许多问题。高校及时转变教育思路,探究针对新的改革措施,推动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深远发展势在必行。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积重难返

多年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普遍缺乏成功的教学经验,以成绩定输赢的教学观念积重难返,大大阻碍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其一,高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不科学。从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的评价体系来看,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更依赖于文献研究、等,在职称评定时往往要求教师在一定级别的刊物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而并不关注其教学效果。这无异于肯定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无作为行为。其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科学。期末卷面考试仍是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考察方式,卷面成绩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艺术文化素养,从考察内容来看多限于概念类知识点的考核,考核体系失当就会错误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二)课程地位不明确

当前多数普通高校虽然已经开设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但实际教学中课程目标出现偏差,课程地位不明确,艺术素质的深层价值没有得到挖掘,多数高校将公共艺术教育的娱乐作用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这种肤浅的教学观念局限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部分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重视不足,认为可有可无,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发展关注不够。在教学中只是进行艺术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传授,没有结合好艺术文化、学生爱好、艺术表演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目标肤浅化。究其原因是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地位不明确,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公共艺术教育对提高大学生艺术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大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与自身专业无关的课程无需重视,违背了素质教育视域下高等教育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目标。

(三)教学实施不严谨

教学实施不严谨的主要表现为:其一,教材深度、课时安排与课程目标相差甚远,由于多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被纳入选修课范畴,目前较为常见的安排是每学期32学时,这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目标的课时需求。在整个大学阶段学生能够接受到的公共艺术教育往往只有短短的一学期,而我国中学阶段的艺术教育基本处于悬空状态,因此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艺术基础较差,如果没有充足的课时和丰富的教材内容,很难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课程内容不规范还体现在教材内容的混乱,至今各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教材没有统一起来,甚至有的高校直接将专业艺术教育教材内容简单化来为学生授课,这与学生群体特征的脱轨势必会影响到实际教学效果。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的不重视态度导致大多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被安排在周末或晚上,学生在这种时间段内的学习积极性可想而知,出现大量的逃课现象。

(四)教学形式创新不足

公共艺术教育虽然无需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对学生的艺术技能要求也不高,但并不能因此忽视了课程教学创新和改革。公共艺术教育本是一门趣味性十足的课程,但许多学生却表示枯燥无味,其主要原因就是授课形式的单一。学生学习失去了主动性,教学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灌输式学习仍是多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授课的主要形式,重理论、轻实践,重成绩,轻素质是多数高校的教学理念。纯粹的理论教学、课堂授课难以满足公共艺术教育的需求,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情趣,艺术文化素养有重大责任,只有充分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高度融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度,才能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突破。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的改进路径

(一)重树教学观念,重视素质考核

素质教育视域下,高校所有课程都肩负着同等重要的人才培养重任,彼此之间的区别只是培养手段和培养领域的不同,因此高校要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摆脱出来,重新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学成果的好坏与否不能依赖于教学成绩的好坏,而应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首先,将教学成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范围,在评定教师职称时应听取学生的评价意见,以此规范和鼓励教师的教学行为。其次,建立学生素质考核评价表,加大对学生艺术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水平的考核力度,摒弃成绩决定一切的陋习观念,激发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理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明确课程地位,挖掘深层价值

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发不能仅限于口号上,而要从实际入手,从思想观念上重视起来。我国中小学公共艺术教育虽有建设,但开展效果不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艺术基础差、底子薄,文化素养匮乏。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开放性、公众性学科对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鉴赏水平,陶冶情操,提升艺术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激发大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升人格人文精神作为课程目标,从深层次挖掘出这些课程价值并以此指导实际教学任务才能实现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真正意义。

(三)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效果

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应从课程内容、课时安排、教学目标等多方面入手。首先,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充实、完善,构建包括基础课程、鉴赏课程、实践课程在内的完备的教材体系,开设多领域的艺术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由选择空间,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挖掘艺术潜力。其次,调整授课时间,增加课时。一方面将公共艺术教育纳入必选课范畴;另一方面,根据每学期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设置课时数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和消化时间。再次,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加强对学生艺术素养和艺术文化、艺术品鉴能力的考核,以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为教学目标。

(四)创新教学方法,发展第二课堂

首先,创新教学形式,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讲座、学术活动、作品赏析大会等多种类型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共享性;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立体感和形象感;再次,开发建设艺术教学专用教室,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器材,增加实践教学的频度和深度;最后,发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艺术社团的发展,积极举办艺术类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艺术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消化吸收课堂理论知识。结束语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涌现出的问题既有历史遗留原因如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也有教学理念滞后、客观条件不足带来的影响。在素质教育发展狂潮下,公共艺术教育的纵向深化和横向发展趋势更加明显,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公共艺术教育必将成为培养艺术文化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朱苏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构想[J].江苏高教,2012(2).

[2]彭时代.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J].艺术教育,2012(7).

[3]袁志正.地域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J].艺术科技,2015(1).

[4]王鹤.高校公共艺术设计通识课程建设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5]黄皓华,涂雅蔷.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特征——兼论如何优化高校公共音乐课程[J].云梦学刊,2015(4).

作者:张丽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第五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分析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推进,各大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也是逐渐的向多方面进行发展。而公共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各大高校所不可忽略的部分。对学生进行公共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艺术情操,丰富学生们的艺术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们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好处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此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高等学校;现状

0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于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国所需要的人才都是偏实用性的,这也是我国应试教育存在如此之久的原因。在应试教育当中,一直都存在着重科学教育、轻视人文教育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也就导致我国在艺术文化教育一直都不是很重视,这也就导致我国所培养出的人才缺少在人文方面的教育。近几年,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要求我国高校要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艺术教育逐渐被各大高校重视了起来。

1公共艺术教育的好处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是任何阶段的学校都必须要实行该类教育的。[1]公共艺术教育之所以在素质教育当中的地位如此之重,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类教育能够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培养、艺术情操以及艺术感受。那么加强对学生们公共艺术教育的培养,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1.1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在艺术类教育当中,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是其最基本的任务之一,想要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艺术教育是最好的途径。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生的基本素质是需要全面的提高的。尤其是针对刚步入大学的学生们,这部分学生的在心理以及思想上的变化是非常强烈的,他们需要通过某种途径来宣泄自己长期所受到的社会道德、纪律等方面的压力,而艺术教育作为陶冶学生情操的学科,也具有情感宣泄这一功能。[2]对学生们进行公共艺术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们的情感,抚平学生们暴动的情绪,提高其精神世界,这也有利于学校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1.2提高学生们的道德修养

所谓的道德修养其实也就是审美观念的升华。艺术教育通过艺术作品、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美的力量,能够将学生内心的审美情感逐渐的向道德情操方向进行转化。俗话说的好,“真善美”是对一个具有极高素质人的最高赞美,同样的也是艺术教育的最终形态。艺术家会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以及对社会、人的看法融于自己的艺术作品当中,当我们对学生们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学生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和体会,自然也就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受其情感的影响,将自己的道德修养得以提高。

1.3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最后所要说到的就是对学生们进行公共艺术教育,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建设。[3]而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校园当中一般都是通过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的,艺术类教育属于软文化,学校长期的进行艺术教育是有利于丰富校园内的文化氛围的,还能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生活情趣与品位。

2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

2.1概念和内涵的片面理解

目前,有不少的学校对艺术教育都存在着错误的理解,他们通常都将艺术教育理解为: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那么这一种理解其实是片面性的,而这一理解也导致不少高校进行错误的艺术教育。实际上艺术教育不仅仅包括美术和音乐,其还包含了书法、摄影、舞蹈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2.2缺乏系统化教学体系

虽然说我国不少高校自1999年开始全面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发展至今也就十余年,但是尽管如此我国的艺术教育依旧缺乏一个科学、系统化的教育体系。目前各大高校当中的艺术教育多以公选课的形式出现,再加之学习领导在这方面并不是很重视,这也就导致不少高校的任课教师对待艺术教学以及课程进程上的随意性。

2.3学生对艺术教育存在偏见

最后就是,由于我国的学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们在艺术教育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4]目前,我国不少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所注重的是学习的功利性以及实用性,所追逐的是学分,参与艺术教育仅仅只是为了将学分修满,而不是真正的培养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

3相关的措施

3.1举办相关的课堂教育

艺术教育是通过让学生们对艺术作品进行体会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的,针对学生们对艺术教育方面的淡薄现象,可以通过对艺术教育的授课进行改革,改变过去的课程考核方式,以让学生们体会艺术美的感悟与体验为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

3.2艺术环境的熏陶

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长期的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其自然而然的会受到艺术的影响。学校创造一个具有浓郁的艺术氛围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满足学生们日常学习的需要,还能够进一步的丰富学生们的情感世界。

3.3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在校园文化活动当中,艺术文化活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的也是实现艺术实践的途径之一。[5]学校可以通过社团、晚会等等平台来开展各位的艺术实践比赛,让学生们都能够参与其中。

3.4开展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艺术教育既然是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性质、特征、功能、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有自己独立的教育目的。因此,开足开齐公共艺术类限选课和任选课,保证课程学分,就力求课时、进度与考核等稳定化、正规化。制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及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严格规范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和管理,才能做到课时保障,教学内容保障以及考核机制的保障。

3.5设立固定的教学设施

艺术欣赏课更讲究直观,讲究声音与画面的有机结合,因此借助影、音、像等电化教学设备,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为艺术教育提供更加形象直观、真切生动的教育手段,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聆听与观察密切联系,使声音与画面有机结合,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做引导,给学生以生动真挚的情境感染,从而使学生在思考中领悟哲理,在探索总结中逐步拓宽审美思路。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应专门设置供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场地,甚至功能较齐全的演播厅,能满足各种艺术节目的表演要求。

4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行,我相信未来所需要的人才将会逐渐的向复合型人才方向走去。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们审美能力、道德情操以及满足其情感需要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通过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长处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相对应的发展策略。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为了顺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公共艺术教育是每一所高校必须要履行的义务。构建完善的艺术教育理论及其体系是目前公共艺术教育亟待解决的中心任务。

参考文献

[1]徐福梅,夏郁.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实效及改革建议———基于江西省3所师范院校的调查研究[J].艺海,2015,11:114-115.

[2]徐福梅,夏郁.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实效及改革建议———基于江西省3所师范院校的调查研究[J].艺海,2015,12:95-96.

[3]孙吟吟,张新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初探———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砚湖书院模式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04:46-49.

[4]张睿.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微信平台的建设研究——以长春理工大学大学生艺术团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亚太教育,2016,15:198+195.

[5]李佳.“非遗”视野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和地域文化的融合统一[J].教育教学论坛,2016,23:49-50.

作者:吴倩 单位: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第六篇: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发展面临的困境

【摘要】在普通高校教育中,公共艺术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许多高校对于公共艺术课程的认识存在相应的偏差,在课程发展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需要切实做好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公共艺术课程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面临困境

前言

一直以来,高等教育的建设都备受瞩目,普通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重任,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而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深化,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不仅需要关注其专业技能,更需要提升其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于2006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对公共艺术课程的价值和地位进行了明确,也对高校的课程设置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需要高校管理人员的重视。

一、公共艺术课程的内涵与价值

公共艺术课程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更是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公共艺术课程的性质,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与艺术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其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审美品位进行培养;通过对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的了解和吸纳,充分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元性;更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提升其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1]。

二、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研究对象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公共艺术课程的发展为对象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三种,一是访谈法,通过多种不同的渠道,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的教师进行咨询,获取切实有效的资料;二是文献资料法,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等输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进行检索,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了解其发展方向以及发展动态;三是逻辑分析法,对搜集到的各种文献和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中提炼出与研究相关的论据,为研究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

(三)结果分析结合研究结果,在当前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发展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认识问题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社会上充斥着诸如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潮,使得许多学生和家长一味将目光放在了就业层面上,将公共艺术课程看作是一种娱乐或者休闲的课程,认为可有可无。即使有学生选择公共艺术课程,也往往是认为其考核相对宽松,容易得到学分,而并非出于对课程的兴趣或者喜爱。而从高校的角度,在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方面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没有能够迎合大学生的兴趣,同样影响了课程的发展。

2.师资问题

师资力量薄弱是阻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许多从事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都是从艺术院校毕业的,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虽然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但是缺乏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或者存在着教师兼职教学的情况,无法有效满足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面对来自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知识背景、存在不同需求的学生,教师往往只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临阵磨枪,使得教学活动充满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少有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师能够在实践中去磨练和提升自身,更不要说对课程体系的研发和创新,从而阻碍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步伐[3]。

3.教材问题

当前,国家教育部并没有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材的选择提出参考意见,以确保其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灵活、更加自由。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教材,使得高校难以对学生美育的总体方向进行把握,所选取的教材无法有效显示出其自身对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的培养和提升作用,也无法充分展现公共艺术课程的教育特色。当前市场上存在的多数艺术教材都是高校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编撰的,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加上教材的编撰往往都是由教师单独进行,没有相应的人力和财力基础,使得编撰出的教材目标相对单一,影响了公共艺术教育的效果。

4.管理问题

从目前来看,许多高校并没有成立针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又或者虽然设置有名义上的教研机构,也做到了对全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管理,但是却没有相应的艺术专业教师,往往是根据课程的需要临时进行抽调,使得艺术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不仅如此,该校的部分公共艺术课程管理机构挂靠在校团委、艺术系部等,教学工作的展开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在管理方面相对混乱,严重影响了公共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另外,政策以及资金的缺乏使得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建设落后,甚至正常的教学活动都无法顺利展开,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设施落后,在无形中增大了管理的难度[4]。

三、普通高校发展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议

(一)转变价值理念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校以及学生都应该转变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理念,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而加速对于相关教学资源的整合。对于高校而言,应该重视公共艺术课程,将其放在与其他专业课程同等甚至更高的位置,加大相应的资源投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应该认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社会对于复合型高端人才的需求,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去。

(二)提高教师素质

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公共艺术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专业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构建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为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同时,应该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对于艺术的共鸣。

(三)统一教材编撰

一个统一的教材能够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提供方向上的指引,因此,可以通过政府组织或者高校之间相互联合的方式,分析公共艺术课程的教育需求,提升教材的统一编撰能力,确保艺术的发展能够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四)挖掘区域特色

应该针对高校自身所处的区域,对地区内的特色艺术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进一步加大公共艺术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对课程资源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提升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针对性[5]。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于复合型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密切,高校应该重视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和发展,针对课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处理,提升课程的有效性,确保其功效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刘艳霞.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潘雪.高效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的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4.

[3]韩若男.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J].管理观察,2015(2):106-107.

[4]叶欣,张振.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体系建设研究[J].通俗歌曲,2015(12):44.

[5]王峡.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建设问题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1(27):119.

作者:胡凯华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