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公共艺术专业调查与分析研究

高校公共艺术专业调查与分析研究

一、公共艺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基本情况

1.公共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

公共艺术是一个较成熟的行业,根据中国高等院校学科设置的统计,近3年来全国有约3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与公共艺术行业相关的专业,在校生约4000人,每年毕业生约1000人。放眼全国,由于目前国内开设公共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较少,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十分稀缺。据武汉市建筑装饰协会统计,武汉市建筑装饰协会注册的企业会员超过3000家,这还不包括众多行业上下游相关企业,以及数量更多的中小规模设计工作室。放眼全国,由于公共艺术行业是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行业,进入的资金和技术门槛相对不高,所以行业内人才的流动性很大。这种状况客观上造成了培养既具备公共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又有丰富实践技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难度极大。

2.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学者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历史。创造安全而舒适的生存环境是人们共同的追求。公共艺术正是为满足以上需求而产生的。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建筑行业逐渐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武汉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武汉调整经济结构,逐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体、农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形式。2007年,武汉市提出发展与建设“1+8”武汉城市圈,并且获得“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资格。2010年,武汉市《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未来五年努力将武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2013年,武汉市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工程设计之都”“时尚之都”等。这些都是公共艺术行业深化改革、拓展发展空间的历史机遇。2014年,中法双方政府签署《关于在武汉市建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意向书》,项目将融合中法两国城市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经验,贯彻低碳生态和城市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将武汉建设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这为武汉建设新型城市、提升设计服务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为公共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城市化公共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的今天,社会对公共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客观上需要大量的具有现代审美意识、能在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为发展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

二、公共艺术专业的开设情况

1.国家对专业设置的要求

为了促进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加强和改善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宏观管理,推进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进程,《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中提出: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应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进一步指出:发挥教育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作用,大力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扩大紧缺人才特别是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区域教育发展与国家区域发展、城镇化战略的紧密结合。2012年,教育部首次将“公共艺术(代码:130506)”列入新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文件,说明公共艺术专业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适时地设立公共艺术专业,也顺应了时代的需要。

2.地方高校公共艺术专业开设情况

公共艺术是交叉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调整。一直以来,对于该学科到底该如何定位,各高校有不同的思考。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出台之前,各高校的相关专业名称和培养方向都不统一,有的侧重于雕塑设计和壁画,有的侧重于城市艺术景观设计,等等。结合笔者所在高校的办学定位,研究团队选择考察了西北地区的一所商学院和湖北省内两所省属高校的公共艺术专业。西北某商学院公共艺术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每届招生60人。该校公共艺术专业重视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突出人文与设计技艺并重的人才培养特点,服务西北,面向全国,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造型基础、公共艺术技能,使其主要服务于公共空间设计及艺术创作等领域。湖北省属某高校公共艺术专业也于2013年开始招生,目前每届招生35人。该校公共艺术专业重视对室内外空间环境整体设计的人才培养,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强调学生掌握公共艺术技能,主要服务于室内外装饰工程设计领域。通过调研,研究团队发现目前湖北省内外多数高校的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范围较宽泛,包括雕塑与壁画设计、装饰艺术品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公共工程装饰设计等,囊括了室内外几乎所有的空间设计领域。

3.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与行业人才需求的差异

结合我国建筑装饰产业和公共艺术专业建设数十年的发展历史来看,相关公共艺术机构企业和多数高校公共艺术专业几乎按照同一个模式发展。公共艺术本身是一个美术学、设计学、建筑学、景观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跨学科专业,和设计学类其他专业(如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等)相比,所涉及的领域具有“广”的特点。一方面,很多地方高校的公共艺术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师资、课程体系等,基本来源于几大美术专业院校,缺乏对院校自身情况的专门研究,因而容易流于形式,造成学科底蕴不足,特色不明显。另一方面,近30年以来,城市建设持续高速发展,公共艺术和建筑装饰企业成倍增长,公共艺术人才供不应求。在高速发展初期,企业和高校几乎都在招人和培养人,都没有认真思考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等问题。同时,公共艺术企业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同时期开办公共艺术专业的高校更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几年后,企业在公共艺术人才的实践中发现,多数新招的公共艺术人员专业课学得多,但知识结构比较杂,似乎什么都会一点,但又达不到企业业务领域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这说明高校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人才培养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与社会需求脱节,从而形成行业需求持续旺盛,高校生源持续高涨,但依然不能完全达到企业用人标准的现象。

(1)专业分工不明带来人才培养定位模糊等问题

近20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大兴城市建设,以及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公共艺术及建筑装饰企业快速增加。高校拟开设公共艺术专业,在进行市场调研时,企业反馈信息显示所有业务类别和设计岗位都奇缺专业人才。为满足各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许多高校参照专业美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制定了撒网式的课程体系,即只要是广义公共艺术范围内的设计领域,都几无遗漏地开设了相对应的专业设计课程,也开设了行业内所有业务类型的课程,这就意味着公共艺术专业的学生对室内设计、室外景观等课程都学。然而现实是,目前还没有哪一家企业能涉足所有的公共艺术领域。因此,公共艺术专业学生看似什么都会一些,但什么都不精,在进入不同业务领域的企业后,达不到主营业务相对固定的设计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2)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与实践教学对接不够

公共艺术及建筑装饰企业中设计岗位工作的常规流程大致为:设计沟通—设计构思—细化方案—施工图制作—现场指导。虽然公共艺术专业教授的知识点很多,但对于真实岗位工作流程往往缺乏必要的能力培养,导致公共艺术专业学生岗位综合能力出现短板,如,部分学生会设计绘图,但不会谈单。学校公共艺术专业教学在实践训练方面不足,使学生踏入社会后事业发展往往过于依赖先天性格等因素。前述调研表明,目前一些地方高校公共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旺盛的需求,许多公共艺术专业人才虽然也能够在各类公共艺术和建筑装饰企业中进行设计工作,但作为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想要胜任某设计岗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近年来,尽管各高校公共艺术专业毕业人数稳步上升,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公共艺术和建筑装饰市场环境下,企业对能够胜任工作、独当一面的人才的渴求并没缓解,反而更加紧迫。这正是研究团队探索和建立应用型本科公共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因。

三、地方高校设置公共艺术专业的基本思路

地方高校新设公共艺术专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首先,明确公共艺术与设计学类其他专业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体现公共艺术专业特色。公共艺术专业应培养系统、全面地掌握公共空间艺术和公共视觉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能胜任公共空间艺术与公共视觉艺术的设计和工程技术应用等工作,主要从事商业空间、交通空间、城市景观及其视觉形象的设计、管理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人才。其次,与建筑学、景观学、材料学等学科交叉,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适应人才市场和社会需求,实现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基本发展思路。结合各个地方高校的定位,新设置的公共艺术专业的总目标应是培养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及面向服务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此外,各个地方高校公共艺术专业应与学校所在地的企业行业群融合发展,优势互补,将艺术与技术嫁接,与行业良性接轨,导入行业认证机制等。以湖北为例,从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当前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来看,特别是武汉市建设两型社会,着力打造“工程设计之都”“时尚之都”等,这些都是湖北公共艺术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空间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公共艺术、建筑装饰产业,符合湖北省武汉市区域发展定位,同时也能够突破目前高等学校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

作者:肖鹏 单位:武汉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