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浅谈书法艺术的重要性

浅谈书法艺术的重要性

1书法艺术—中国社会文化思想变迁的体现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门类,首要的一点就是,它是文化思想的一种体现。从书法的不同时期的风格变化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文化思想的演化过程。在古代书法艺术中,晋人追求的是气韵之美,提倡的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超脱。

《兰亭序》中表现的是晋人洒脱的处世态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下文人们对待人生的一种再认识。唐代的书法充分显现了当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强盛国家的一种雄壮的气势与博大的胸怀。唐代作为当时世界上政治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人们的思想是非常开放自由的,唐代书法在注重形式美感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个人思想情绪的一种表达,所以在唐代才能够出现众多书法大家。反观清代的书法则缺少灵秀之气,流于板滞,基本上没有什么新的突破。因为在清代,中国社会发展速度逐渐放慢,无论在绘画还是书法方面,人们开始注重施法古人,而不主张创新,这种想法在清初形成了一种风气,以至于影响了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

所以说,书法艺术作品的产生和它的艺术价值所在我们不能简而言之的用“技法”二字去理解,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是因为它的文化价值所在,体现了社会文化思想上的变化。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种别具特色的表现方式,在文化传承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就像一幅文化长卷,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灿烂。

2书法艺术—个性化的情性之作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不管一个人将自己隐藏的多深,字的形态会泄露他的情感。“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张怀《书论》)[3]王羲之的《兰亭序》、《丧乱帖》,两幅作品都出自一人,但是却呈现两种不同的视觉感受,《兰亭序》是在一种非常悠闲地情境下写成的,用笔有如行云流水,自然飘逸,利用行草的书体特质表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那种超然于物外的洒脱个性。《丧乱帖》则是一幅与之相比感情落差很大的作品,在这幅作品中已没有了前幅作品的那份闲适之情,“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北方故乡的祖坟被破坏,那种极度的悲痛至极的心情,在字里行间表露无疑,字迹潦草,且时有滞顿。

两幅作品因为作者的心境不同,所呈现的艺术风貌差异较大。人们在不同的情境之下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可重复性,就算是作者本人也无法再创造出具有相同意境的作品,王羲之在写完《兰亭序》就曾试着寻找书写《兰亭序》时的那种创作状态,但都以失败告终。书法属于情性之作,没有了当时的创作氛围,书者脱离了当时的那种创作情绪与状态,是不可能再创造出同样风格。罗丹就曾说过:“艺术是有感情的。”那些流芳百世的艺术作品之所以到现在还为人们所喜爱是因为它代表了人类的共同审美感情,高于现实,却又是那么的贴近现实;千人千面,心各有异,个性的差异,造成了作品的个性化。这大概就是艺术家与匠人的区别所在吧。

3书法艺术—个人文化修养的展现

黄庭坚为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认为书法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学问与气节,他对苏轼的学问品性十分赞赏,在《跋东坡书<远景楼赋>后》中写道:“予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耳。”[4]文化修养,主要包括了个人思想品性、生活阅历、文化修养、审美趣味、处世态度、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等等。书法艺术作为一门个性化极强的艺术,它的主观意识成份较多,每个人的文化修养不同,对作品的思想阐释与再现也不同。一个人文化修养的高低,从其作品中就可以体现出来。

在文化修养中,古人将品性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它是一个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技道两进”(苏轼《跋秦少游书》),“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5]古人认为品性的好坏直接会影响这个人的艺术风格与作品格调。前人所言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放到今天就要视情况而定,美玉尚且有瑕疵,更何况有着七情六欲的人类。德与艺,就像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秦桧、蔡京、严嵩是众人皆知的大奸臣,这三个人在政治生涯中都有不光彩的一页,但在书法艺术上却都是小有成就的。以秦桧为例,年轻时也曾有抱负、有理想,颇具才气,他的《偈语》帖,用笔自然洒脱,行云流水,不滞不板。有人评论:秦之书法,可追颜、柳。品性不好就抹杀他的艺术才华,似乎太过残酷、太过绝对。我们在品论书法时,可以试着将书法与人品分开,从单纯的书法艺术角度去看待其作品。

除了个人品性之外,生活阅历、文化修养、处世态度、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趣味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生活阅历与文化修养的丰富与提高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世态度,前三者加在一起又决定了后三者的程度高低。“清初四僧”之一的八大山人朱耷可谓一生坎坷,身为皇族后裔,却经历家国惨变,二十几岁便遁入空门,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心灵之痛。在其70余岁时用四个月的时间完成长卷巨制《河上花》图,运用荷花这一物象,抒发了自己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生活变故之后对于人生的一种别样认识。

卷尾自题诗颇具文采,书法结体更是妙不可言,在其题诗中,将其在绘画中的创作感受及表现手法揉进了书法中,充分体现了他在晚年提出“书法兼之画法”的书法创作论思想。从八大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与早年完全不同的八大,从早年的愤世嫉俗、狂躁不安,到晚年归于平静。任何人的人生的境遇都是不同的,由此而衍生出来的东西是别人模仿不来的,包括个人修养。石涛赞誉八大:“须臾大醉草千纸,书法画法前人前。”前人影响、家学渊源、坎坷的人生经历等等造就了八大独特的艺术气质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修养,那么他的作品就会显得空洞,书法要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外在造型、形式美与内在意境、韵律美的一种完美结合。

4书法艺术—引导人们进入美的境界

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书法伴随我们左右,大到摩崖石刻、殿堂题匾、小到婚帖请谏。它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书法艺术与园林艺术有着很深的关联性。因为书法,园林中多了一丝文人气息,多了一分文学氛围,多了一份意趣。园林中的书法以楹联、匾额、书条石等形式,引发人们的联想,主动地去体会造园者的良苦用心,领略园林的意境之美。可以这么说,书法就是园林欣赏者的引路人,引导着他们的审美方向。另外,在宫殿建筑和民居建筑中,书法也是随处可见的。

在民居中,书法多见于门头、抱柱、室内或影壁上,书写内容多是吉祥话语、先哲古训、古今名句,人们运用先哲古训、古今名句来教育警醒后人。书法使整个环境充满了文化气息,人们在生活用书法提高了环境的文化意趣。

5结语

书法艺术是沁人心脾的一缕清香,它给人们带来的是一丝心灵的慰藉。在中国书法文化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书法艺术作为中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仍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现实意义。作为华夏文明的传承者我们有责任将其“生命”延续下去,并将其发扬光大。

作者:王妍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