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摘要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三个角度阐述了问题意识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契合性,并基于问题意识在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实考量的基础上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问题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2016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德育专项)项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2013年广东医学院科研基金人文社科重点培育项目“东莞文化资源整合研究”(项目编号Z2013009)的成果。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课堂教学强调教师主体、注重单向、偏重记忆,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与其它一般的知识性学科的教育教学要求相混淆,导致传统思政课教学问题意识不足,问题意识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我们必须强化问题意识,从而有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问题意识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契合性

1.从本体论意义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著特性

是集知识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问题意识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统一的重要方面。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两个特点: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性;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强烈的思想教育性。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实质上是知识性教育和思想性教育的内在的高度统一。因此只有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充分地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现实问题,才能把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存在的问题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

2.从价值论意义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问题

意识导向充分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和人本化的价值取向。首先,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实践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来源,也是问题产生的根源,脱离实际,逃离实践,坐而论道,主体的价值需要就无法得到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目标就会束之高阁,因此,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防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抽象化和概念化,避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空洞说教之嫌,提高其现实感,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思想问题的说服力和阐释力。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导向充分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人本化价值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知识的教育构建学生世界观的一门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并内化成一种坚定的信念,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地践行。理论学习是实现其教学目标的基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付诸于行动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正目的。经“问题求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中间环节,其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推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思想发展的有效抓手。从学生的思想现实状况出发,积极回应和解答好学生的思想困惑,通过解决学生思想问题触及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真懂、真信、真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强化问题意识,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讨热情,调动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名符其实的主角,还可以满足年青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从方法论意义,问题意识是贯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学理论联系实践要求的主要载体与重要桥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自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是主体能动地使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统一,主观认识与客观实践相符合的实践活动。但“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是无过程、无中介的,它内在地包含了‘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两个相统一的过程。这两个相统一的环节都是在对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核心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答中完成的。‘问题’成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关节点,‘问题化’是理论联系实际的。”[1]由此看来,问题意识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必不可少的中介,更是教学的重要方法。这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体与客体面对现实社会时都要敢于提出问题,正视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基于问题意识导向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

1.升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

现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尤其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时刻关注学生主体的现实思想状态、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跟实际、走近学生、贴近生活,学生是真正的教学主体,学生提出问题才是课堂教学有效进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恩格斯指出:“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2]然而传统的课堂由于十分强调教师主体性,学生不敢问、不愿问、不想问心理状态比比皆是,造成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失语”现象比较普遍。另外教师自身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问题意识缺乏,偏重于理论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需要和个性心理,甚至于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过多地运用结论性语言,对学生的现实思想困惑视而不见,忽视了学生自主性思考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一是做到“灌输”与“启发”相结合,大量运用调动和激发学生主体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启发教学方式。二是做到“外引”与“内生”相结合,注重分析学生兴趣需要、认知心理、学习动机等内在要素,通过正确的引导与激发机制,让学生自主地认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以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三是做到“感性”与“理性”相结合,把知识传授转化为思想教育,转化为学生独自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从外在的“感性”层面向“理性”的思维转变。四是做到“理论”与“素质”相结合,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反思,不仅能够激发理论本身的生命力,更能加深学习主体对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五是做到“知识”与“智慧”相结合,更多地从人的本身的需求出发,立足于现实的生活,使思想教育教学活动面对更加真实的社会环境,使之更加符合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

2.以问题为媒介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普遍采用单向注入式的讲授方法,这种我唱你听的教学方法具有强制性、封闭性、单向性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当前,大学生更加关注各种社会问题、对新鲜事物保持着高度的热情,这必然在他们脑海中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困惑和问题,同时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为了顺应潮流,应对挑战,我们必须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化,即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特点,积极主动地回应学生的问题诉求,以学生认识问题为中心着手开展教学活动。即要求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是一个以问题意识为主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最终推动学生对各种思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回答,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彰显实践性。

3.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教学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要素,蕴涵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任务和要求,是教学过程中主客体之间思想交流互动的载体,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整个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育者必须根据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任务要求,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精心的设计、周密的规划、不断的优化,最后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和引导。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通常以教科书为中心,严格的来讲没有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教学内容很难触及学生的心灵,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充耳不闻,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然而随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问题意识不仅是目前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视角,更成为了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主要手段。在主动回应重大现实问题过程中提炼聚焦教学问题,着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体系,是实现教师与学生有效互动,案例、素材与教材内容体系三者之间无缝联接与“问题视域融合”的最佳路径,是打通理论与实践,现实问题素材与教材内容壁垒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刘小容.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龚柏松 单位:广东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